消除报刊政治性差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消除报刊政治性差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消除报刊政治性差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2期)

Total No .302

收稿日期:2011—10—13

作者简介:李亚东(1973—),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日报社,主任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

消除报刊政治性差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亚东

(吉林日报社,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党报编辑要尽量避免政治性差错,所以要注意几个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努力掌握好政策界限;用全面的观点来处理稿件,

防止片面性;防止过度描述消极的东西而造成不良影响;注意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报编辑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站在政治家办报的高度,挖“地雷”,拔“钉子”,举一反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政治性;差错;消除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125—02

坚持政治家办报,说明了办报的政治意义。对

于党报来说,意义尤为重大。而对于一名党报编辑来说,

除妥善安排好各类稿件外,就是要保证稿件的见报质量,不要出现或尽量少出差错,尤其是政治性差错永远也不要出。政治性差错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两类:一是直接陈述出来的,二是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要消除稿件中的这类差错,不仅要

认识错误的不同表现形式,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形形色色差错的实质,

能够将错误与正确区别开来。为此,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努力掌握好政策界限

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它的质的规定性。正是这种质的规定性把这

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开来,

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态度。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就是建筑在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的。对待不同条件下的不

同事物有不同的政策。因此,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不分情况,

一概而论。来稿中常见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对事物进行具

体分析,模糊了事物的性质,不注意两个事物间的区别,因而在评论这一事物时,采取了错误的、不恰当

的态度,

背离了党的政策。例如,2006年6月,《吉林日报》曾查堵住这样

一条分类广告

:“某某企业台独京字??号营业执照及公章丢失”,这则广告中提到了“台独”二字,十

分敏感,且提法有误,应叫“企独”,明显违背了我国历来关于台湾的宣传政策,

一旦刊出,定会造成重大政治性差错。

有些稿件所以会混淆政策的界限,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事物不讲分寸,任意上纲,胡乱联想。比如,把学术上的不同观点说成是政治立场的不同,把工作上的分歧说成是两人的不团结,在立“山头”

;爱打扮说成是精神污染;表扬现任领导班子就把所有成绩都说成是现任取得的,把前任说得一无是处,

如此等等。二、用全面的观点来处理稿件,防止片面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事

物间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统一体。报纸在报道实际工

作的时候,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要全面,防止片面性。避免歪曲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要影

响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来稿中片面性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报道某一

事物时,不适当地突出矛盾的一方,或者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否定或忽略矛盾的另一方。比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略思想教育;片面强调民主,忽略集中;片面强调个人功绩,忽略群众的作用和集体的智慧,或者反过来。这就把矛盾的一方推向绝对化,使另一方失去存在的条件,在实际上也否定了矛盾

5

21

消除报刊政治性差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2期) Total No .302 收稿日期:2011—10—13 作者简介:李亚东(1973—),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日报社,主任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 消除报刊政治性差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亚东 (吉林日报社,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党报编辑要尽量避免政治性差错,所以要注意几个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努力掌握好政策界限;用全面的观点来处理稿件, 防止片面性;防止过度描述消极的东西而造成不良影响;注意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报编辑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站在政治家办报的高度,挖“地雷”,拔“钉子”,举一反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政治性;差错;消除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125—02 坚持政治家办报,说明了办报的政治意义。对 于党报来说,意义尤为重大。而对于一名党报编辑来说, 除妥善安排好各类稿件外,就是要保证稿件的见报质量,不要出现或尽量少出差错,尤其是政治性差错永远也不要出。政治性差错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两类:一是直接陈述出来的,二是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要消除稿件中的这类差错,不仅要 认识错误的不同表现形式,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形形色色差错的实质, 能够将错误与正确区别开来。为此,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努力掌握好政策界限 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它的质的规定性。正是这种质的规定性把这 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开来, 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态度。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就是建筑在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的。对待不同条件下的不 同事物有不同的政策。因此,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不分情况, 一概而论。来稿中常见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对事物进行具 体分析,模糊了事物的性质,不注意两个事物间的区别,因而在评论这一事物时,采取了错误的、不恰当 的态度, 背离了党的政策。例如,2006年6月,《吉林日报》曾查堵住这样 一条分类广告 :“某某企业台独京字??号营业执照及公章丢失”,这则广告中提到了“台独”二字,十 分敏感,且提法有误,应叫“企独”,明显违背了我国历来关于台湾的宣传政策, 一旦刊出,定会造成重大政治性差错。 有些稿件所以会混淆政策的界限,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事物不讲分寸,任意上纲,胡乱联想。比如,把学术上的不同观点说成是政治立场的不同,把工作上的分歧说成是两人的不团结,在立“山头” ;爱打扮说成是精神污染;表扬现任领导班子就把所有成绩都说成是现任取得的,把前任说得一无是处, 如此等等。二、用全面的观点来处理稿件,防止片面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事 物间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统一体。报纸在报道实际工 作的时候,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要全面,防止片面性。避免歪曲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要影 响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来稿中片面性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报道某一 事物时,不适当地突出矛盾的一方,或者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否定或忽略矛盾的另一方。比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略思想教育;片面强调民主,忽略集中;片面强调个人功绩,忽略群众的作用和集体的智慧,或者反过来。这就把矛盾的一方推向绝对化,使另一方失去存在的条件,在实际上也否定了矛盾 5 21

道德与法治答题公式集锦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公式集锦 1.初中题目设置的角度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做每个习题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 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3.为什么的别名 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4.怎么办 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国家怎么办 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6.青少年怎么办 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7.怎么办的别名: 主意+建议+办法+启示。 8.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9.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 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10.评价问题: 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11.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 在关键是搞清涉及到那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 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 ②结合材料分析 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 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 12.实践题 ①班会: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 ②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 ③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二、政治答题方法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 解题方法:判断知识点→锁定答题范围→搜寻笔记 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 解题方法:抓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二、选择题 51、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 ABD) A、欧洲共同体 B、独联体 C、俄罗斯联邦 D、东南亚国家联盟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 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4、马克思主义认为( 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ACD)。 A、苏维埃政权形式 B、委员会政权形式 C、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AD)的产物。 A、私有制 B、社会契约 C、社会共同体 D、分工 57、( C )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8、( D )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问题。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法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 A)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汉密尔顿 B、华盛顿 C、杰斐逊 D、潘恩 60、( B )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A、杰斐逊 B、潘恩 C、汉密尔顿 D、华盛顿 61、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 AD)为特点。 A、制度化 B、平等性 C、组织化 D、独立性 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D)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精英民主 D、议会民主 63、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 D)。 A、第一国际 B、社会工人党 C、共产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C )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66、( A D )是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 C D)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摘要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

目录 1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3) 1.1 合法性的含义 (3) 1.2.1 意识形态 (3) 1.2.2结构和规则 (3) 1.2.3 治理绩效 (3) 1.2 政治合法性基础分析 (3) 2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分析 (4) 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5) 2.2 腐败问题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侵蚀 (5) 2.3 阶级和阶层的新分化 (5) 2.4 社会公正问题与贫富两极分化 (6) 2.5 意识形态和信仰危机 (6) 3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途径 (6) 3.1 大力推进民主宪政建设 (6) 3.2 树立共同的政治价值和理念原则....................................63.3 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7) 3.4 建设包容性的意识形态 (7) 3.5 构建合法性的评价体系................................................7参考文献 (8)

引言 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民主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合法性建设,把合法性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合法性,则是政治的价值判断。“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1]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否则,政权就会出现危机。正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利普塞特所说:“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2]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客观审视其所潜伏的合法性危机,要充分借鉴现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成功经验,探索合法性建设的途径。

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政治答题技巧方法汇总

政治答题方法与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题步骤(三看) 1)先看材料 2)再审(看)设问 3)针对设问结合材料寻找(看)唯一正确答案 2.常见错误 1)选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和设问无直接关系,不选。--排异法 2)选项中出现两项以上符合题意或都不完全符合题意的,这时要“好中选优””--最佳选项法 3)从近年中考情况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书本知识要理解到位,不要因材料的内容而误导。--夯实双基法 4)其他方法: ①注意备选选项用词的妥当性,带有绝对语气地选项应酌情考虑 ②看题目与答案、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关系【如积极和消极、矛盾、选择、递进、包含、并列、因果等】 ③做完后检查,将题目和答案连起来念一遍,找语感。 ④看材料最后一句的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3个角度)和主体(谁、国家、政府、某人) ⑤千万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每一道都应该看完全,越有把握的题,越要注意

二、主观题的一般方法: 总的方法: 1.审材料:熟读材料,概括提练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联系教材或考纲,找出材料内容与教材或考纲相关的知识或考点。(重中之重) 3.理清思路,根据问题组织答案。 ①所出问题不管如何千变万化、花样翻新,不外乎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综合型。 ②组织答案不管怎么复杂麻烦,也不外乎三个方面的来源:教材、背景材料、时政生活。 [基本思路:看设问→看材料画关键词→归纳中心→回归课本→筛选知识→写出观点] 简答题答题步骤:结合材料,针对设问,回归课本知识,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展开。即:问是什么,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问为什么,答所问问题的原因、作用或意义等;问怎么做,答所问问题的做法;问综合型问题根据问题与分数要求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中的二--三个方面。【注意:概念型题不管多少分,问什么就答什么;开放性题,有多少分,就写多少点,几分一般意味着要答几点】 分析说明题步骤:【分值高,能力要求也高。一般要求考生结合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是什么——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一般要借助标点符号(;。)分清材料讲了几层意思,借用材料中的标题、关键词或中心句子来组织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形成性考核之二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形成性考核)之二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至第七章 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 第四章国家与政府 第五章政党与社团 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 第七章政治参与与监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全民公决就是直接民主的一种手段,它始于16世纪的瑞士。 2、宪政制度就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尊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3、政治参与实际上乃就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力的过程。 4、良好社会指的就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与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 5、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与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与法理权威国家。 6、按照政党就是否掌握政权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与在野党。 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就是分工与私有制的产物。 8、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与社会提供服务就是国家与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ABCD )。 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D普遍选举原则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就是( C )。 A政治稳定性B政治治理C政治合法性D善治 3、传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被认为就是( AD )。 A全能主义B多元主义C有限国家D一元主义 4、统治模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 ABCD )。 A政治色彩浓厚B政府职能包罗万象C治理方法单一D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5、古希腊的政治学家亚里斯多德从掌握国家权力人数的多少出发,认定国家的类型有( ACD )。 A共与政体国B君主国C贵族国D共与国 6、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就是( ABCD )。 A实现社会化与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与表达的途径D形成与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7、下列国家中采用比例代表制计算选票方法的国家有( D )。 A美国B法国C英国D意大利 8、一般来说,政府组织机构具有的特性就是( ABCD )。 A严密组织性B特定的职能性C实体性D阶级性 9、根据政党组织特点来划分各国政党可以被划分为( ABCD )。 A核心会议型政党B民兵性政党C单位化政党D支部型政党 10、大致来说,实现政治合法性途径有( ABD )。 A宪政建设B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C政治体制改革D建立政治共识 11、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就是( C )。 A布丹B霍布斯C马克斯·韦伯D孟德斯鸠

常见文字差错合集(全文)

常见文字差错合集(全文) 大家平时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以供参考。 A 唉声叹气易误作“哀声叹气”。 挨过寒冬“挨”指困难地度过,常有人误写为“捱”。“捱”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按部就班易误作“按步就班”。 按捺不住易误作“按耐不住”。 安详易误作“安祥”。 B 飙车、飙升、发飙“飙”常被误写成“飚”。“飚”是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博弈易误作“搏弈”或“博奕”。 博取欢心易误作“搏取欢心”。 舶来品易误作“泊来品”。 不省人事易误作“不醒人事”。 不假思索、假以时日“假”易误作“加”。 不尽如人意是成语“尽如人意”的否定用法,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C 察言观色指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心意。易误作“察颜观色”。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常被误当成“不如人意”来用。 惨无人道易误作“残无人道”。

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常被误解为“曾经有一段时期”来使用。 沉湎易误作“沉缅”。 村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简称,不能称“村长”。目前我国农村没有“村长”一职。 床笫床铺,多指闺房或夫妇之间。易误作“床第”。 扯淡指闲扯、胡扯。易被误写为“扯蛋”。 唇枪舌剑易误为“唇枪舌战”。 出其不意易误为“出奇不意”。 D 大有作为不能写作“大有做为”。 大巴、中巴、小巴“巴”是巴士(英文bus)的简称,指公共汽车。“大巴车、中巴车、小巴车”是画蛇添足的错误用法。 戴上金箍常有人误写成“戴上紧箍咒”。紧箍咒是指《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伏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使他头疼。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登录网站易误作“登陆网站”。 灯火阑珊表示灯火将尽。常有人误以为是灯火辉煌之意。 钓鱼竿易误为“钓鱼杆”。 顶级最高级别的,水平最高的。常有广告错写为“鼎级”。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年纪称为豆蔻年华。常有人误用于女子十七八岁或二十几岁。 渡过难关不能写作“度过难关”。 度假、度汛、度荒“度”不能写作“渡”。 独当一面易误作“独挡一面”。 丢三落四易误作“丢三拉四”。

政治答题公式集锦

政治答题公式集锦 一、政治答题公式 1.初中政治每课的结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做每个习题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 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3.为什么的别名 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4.怎么办 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国家怎么办 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6.青少年怎么办 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7.怎么办的别名: 出主意+建议+办法+启示。 8.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9.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 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10.评价问题:

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11.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 在关键是搞清涉及到那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 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 ②结合材料分析 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 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 12.实践题 ①班会: 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 ②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 ③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二、政治答题方法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 解题方法:判断知识点→锁定答题范围→搜寻笔记 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 解题方法:抓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 3、启示型题目:(认识、理解、启示等) 解题方法: A、提出问题(是什么)体现了XX、反映了XX、符合了XX B、分析问题(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影响上分析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基本信息 试卷号:9811 作业名称:第一次作业 学生学号:17 学生:爽 第一次作业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 单选题:(共25道试题,每题4分) 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威权主义的政府如果政治体系腐败不堪,效率低下,无法维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并且无法吸收新生社会力量时,则有可能发生()。 A.政变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3.实行()的国家往往采用单名选区制。 A.一党居优制 B.两党制

D.一党制 4.()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分析旧自由主义纲领与新自由纲领之间的区别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它们如何理解平等问题”。 A.诺齐克 B.米瑟斯 C.罗尔斯 D.哈耶克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理论认为,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 A.自由 B.代议制

D.间接参与 8.()理论是现代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代议制 B.直接参与 C.精英 D.多元 9.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 ()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1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报刊中常见成语俗语使用错误(精品)

报刊中常见成语俗语使用错误(转) 成语俗语 0825 1520 报刊中常见成语俗语使用错误(转) 【凯旋而归】 稿件中常见这样的用法,实际上“而归”属赘字。因“旋”和“归”是一个意思,重复了。“凯”是胜利的乐歌,“旋”是返回的意思,如“旋里”(返回家乡)。“凯旋”一词即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加“而归”成了蛇足。 【始作俑者】 “‘双代管’的始作俑者是(从)山东济南市学来的。”(见人民日报1996年5月15日“读者来信”版大样《茌平“双代管”探秘》一文) 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所见。上例将从别处学来某种办法的人称为“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个词的意义。 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为死人殉葬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据此可知,“始作俑者”切不可用于褒义。只要记住孔夫子那句切齿痛恨的诅咒就不至于误用了。也有人反用于自身的,说自己领头办了好事却不得好报,这是极个别情况下的特例。 【诞辰和诞生】 在写纪念性的文章中,往往用到“诞辰”或“诞生”。有的文章把“诞辰”、“诞生”两词混淆误用。误用的原因,可能是认为这两个词读音相近且词义相同。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结构、词性都有差别。这两个词中的词素“诞”都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词素是“辰”和“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诞生”:就是出生的意思,“诞”和“生”意义并列,是联合式动词。例:“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诞生50周年。”“诞辰”是一个敬词,准确的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时间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在“某某周年”的后面;而“诞生”和“诞辰”的用法不同,“诞生”要用在“某某周年”的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 【首当其冲】 “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见199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大样《打工仔归故里》一文) 这是由于误解而误用了成语,这个错误近几年在报刊上曾多次出现。“首当其冲”是说处于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例句如:“欧舰东来,粤东首当其冲。”(引自《清史稿》“大抵当敌人结束他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对于一切游击战争根据地的残酷进攻

第三章:政治合法性

第三章 政治合法性 第一节:政治合法性的基本理论 ●一、政治合法性基本内涵 ●1、词源 ●在英文中合法性(Legitimacy)是一个词,而在中文中,其主要部分由“合”与“法” 组成,单从字面意思讲,中文的合法性暗含的意思是“对某一个‘法’的符合程 度”,所以许多中国人在讨论这个词时常会先提出一个疑问:“‘合法性’中的‘法’是指哪个‘法’?”。所以中文“合法性”中的“法”并不特指某一个“法律”或 “法规”。 ●由于中文“合法”对应于英文中的“LEGAL”一词,中世纪时被用来描述某件事物 没有触犯法律,是合法律性的意思。这与我们中文中原有的“合法性”并不完全 一致,鉴于这种语义理解的混乱,也有学者提出中文应当用“正当性”来描述。 ●2、定义 ●合法性一词在政治学中通常用来指政府与法律的权威为民众所认可的程度。 ●从道德哲学的角度: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判断某个东西是否“合法”。 ●从政治学的角度:一个制度的合法性取决于它是否获得被统治者们的普遍认同。 合法性问题总是与承诺,同意,赞成,默许等概念相关。 ●合法性被认为是政府行政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一个政府缺乏必要程度的合法性,它将 很快地崩溃瓦解。 ●最早从社会学上研究“合法性”问题的马克思·韦伯 ●韦伯认为若要维持统治的持久存在,必须唤起合法性的信仰。 ●一个政权通常需要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才能维持其权利。 “合法性是指促使一些人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客观上表现为服从这种命令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命令是由统治者个人签发的,抑或是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或命令形式出现。” ——马克思·韦伯 二、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流派 (一)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 (二)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 (三)哈贝马斯重建主义理论 ●(一)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 ●1、马克斯·韦伯 ●韦伯是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的,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对既定社会事 实加以认定,认为在现实政治中,任何成功的、稳定的统治,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出

中考道法必备七大答题公式_中考政治

中考道法必备七大答题公式_中考政治问答题技巧一 观点一: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

键句子。 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 a、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通常可用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B.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 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问答题技巧二 观点一:意义类主观题答题对策

合法性理论

合法性理论 参考文章一:任斌(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合法性理论溯源 合法性是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和近代的政治思想家对合法性理论的探索基本上遵循着理性建构主义的传统,尽管两者之间存有差别。到了现代,则出现了合法性理论研究理性建构主义向经验主义的转型。当代的合法性理论研究,则表现为理性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 一、古代政治思想家对合法性理论的探索 合法性是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合法性概念的明确提出并对之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但是,由于合法性理论和国家政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合法性理论本身就是研究国家政权成败、兴衰的政治现象的,因而,自从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有了国家、进入政治社会以来,人们也就开始了对政治的合法性问题的思考。对此,哈贝马斯曾明确指出:在欧洲,如果不是从梭伦开始,那么至迟也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政治学理论就从事于合法化统治兴衰存亡的研究。 二、近代政治思想家对合法性理论的思考 从理论的内容看,近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和古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关于合法性的研究取向有着根本区别:一个主张政治统治应实行人的统治,另一个则主张政治统治应实行神的统治。然而,从思维逻辑看,两者却都为作为被统治者的人们预设了一些必须遵守和服从的伦理原则或自然法原则。因此,从结果上看,近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和古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一样陷入了绝对主义的境地:如果说古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带来的是神和君主的专制。那么,近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带来的则是具有强烈的目的论和唯意志论色彩的民主的专制。既然是民主在实行专制,那么,也就无所谓合法性问题了,这就在实际上忽视了一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应得到民众认可的现实。从而导致人们所关注的只是政治权威是否实施法治的问题了。由此看来,近代理性建构主义政治传统在实质上把合法性问题掩盖在了民主统治是否合法律性这一问题之中了。 三、现代合法性理论研究:由理性建构主义 转向经验主义韦伯的经验主义合法性概念,因其崇尚无目的、无价值的工具理性,崇尚可计算性和确定性,从而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有助于人们对不同

2018年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文档资料

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 1、凯旋而归 稿件中常见这样的用法,实际上“而归”属赘字。因“旋”和“归”是一个意思,重复了。“凯”是胜利的乐歌,“旋”是返回的意思,如“旋里”(返回家乡)。“凯旋”一词即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加“而归”成了蛇足。 2、始作俑者 “‘双代管’的始作俑者是(从)山东济南市学来的。”(见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读者来信”版大样《茌平“双代管”探秘》一文) 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所见。上例将从别处学来某种办法的人称为“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个词的意义。 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为死人殉葬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以致后来形成以活人殉葬的风气。《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据此可知,“始作俑者”切不可用于褒义。只要记住孔夫子那句切齿痛恨的诅咒就不至于误用了。也有人反用于自身

的,说自己领头办了好事却不得好报,这是极个别情况下的特例。 3、诞辰和诞生 在写纪念性的文章中,往往用到“诞辰”或“诞生”。有的文章把“诞辰”、“诞生”两词混淆误用。误用的原因,可能是认为这两个词读音相近且词义相同。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结构、词性都有差别。这两个词中的词素“诞”都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词素是“辰”和“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 “诞生”:就是出生的意思,“诞”和“生”意义并列,是联合式动词。例:“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诞生50周年。”“诞辰”是一个敬词,准确的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时间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在“某某周年”的后面;而“诞生”和“诞辰”的用法不同,“诞生”要用在“某某周年”的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 4、首当其冲 “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见2018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大样《打工仔归

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提要]对权力的质疑必然导向对权力合法性的理性思考。权力合法性的形式要件,在当代只可能表现为人民通过宪法来配置国家权力,权力获得与运行均依据宪法。权力合法性的实质要件,就在于权力制度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以保障人权。 [关键词]权力合法性,形式要件,实质要件 一、权力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需要权力,也离不开权力。但自有权力以来,权力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恶行”,以至于对权力的质疑历朝历代生生不息。这正如肯尼迪所言:“创造权力的人对国家的强大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质疑权力的人做出的贡献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当这种质疑与私利无涉时。正是这些质疑权力的人们在帮助我们做出判断:究竟是我们使用权力,还是权力使用我们?”[1]对权力的质疑首先来自于对“权力神授”观的超越。在国家产生以后很长一个时期,以君主帝王为首的统治集团不仅垄断了国家权力,而且还大肆宣扬“神意说”、“天命说”,为那些被君主、帝王或专制者所执掌的国家权力披上了至高无上的“神圣”外衣,国家权力来自于“上帝”、“天命”,自然就成为了可以主宰一切臣民并不受任何限制的“主权”。“主权”这个词在法国学者布丹看来,其本意就是指统治臣民而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权力神授”观在近代被许多进步的思想家所揭露和批判。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罗伯斯庇尔、汉密尔顿、潘恩、杰佛逊等人不仅揭露了“权力神授”的荒谬性,而且从逻辑上提出了“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的根据:“一切管理国家的权力必定有个开端。它不是授予的就是僭取的。此外别无来源。一切授予的权力都是委托,一切僭取的权力都是篡夺。”[2]来自人民的委托和授权,才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而对于篡夺而来的权力,人们当然有理由予以怀疑并不予服从。 对权力的质疑其次来自于对人性的悲观预设。这种预设认为,权力总是由人去执掌的,而人不是神,不是天使,人的天性是不完善的。“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这样人的心灵是一片黑暗……我们必须作第二种最佳的选择,这就是法律和秩序。”[3]作为西方宪政文化根基的基督教文明,更是以“原罪说”突显了人性的不可靠。洛克从英国的政治实践中看到,对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真正威胁是来自政府的侵害,

初中政治答题公式

初中政治答题公式 2.初中政治每课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做每个习题的最基本思路) 3.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4.为什么的别名====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5.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6.国家怎么办====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7.青少年怎么办====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8怎么办的别名=====出主义+建议+办法+启示 9,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二.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1、——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要对祖国、对人民负责作出自己的贡献。(材料)——我们应该—— 2、——增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因为它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我们要一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材料————体现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我们应该—— 3、——艰苦奋斗精神。因为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创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它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材料)——我们应该—— 4、————告诉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告诉我们要准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理想激励着我们持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我们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材料)——我们应该—— 5、————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开辟新的天地。(材料)——我们应该—— 6、————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材料)——我们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合作。 7、————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持续提升生活品质。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我们应该—— 8、——学会选择——只有学会选择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会独立自主,使自己更为明智,人生更为积极。(材料)——我们应该——

政治学原理模拟测验一答案及试题

201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测验一答案及试题 1.()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议制民主理论 2.()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正确答案是:第三条道路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正确答案是:合法性危机 4.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正确答案是:政治参与 5.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正确答案是:公民权 6.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的诉求。正确答案是:公共利益 7.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的民主化改造。 正确答案是:政府体制 8.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 正确答案是:效率精神, 契约精神 9.()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正确答案是:自由主义 10.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正确答案是:欧洲共同体, 独联体, 东南亚国家联盟 11.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正确答案是:国家政权 12.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正确答案是:法国革命 13.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为特点。 正确答案是:独立性 14.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正确答案是:政治哲学研究, 政治法律研究

15,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正确答案是:选举 16.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正确答案是:柏拉图 17.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8.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0.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有哪些? (1)建立政治共识; (2)宪政建设; (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21.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2.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 (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 (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 23,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