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第 46卷第 2期

2011年 4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SOUTHW EST JI A OTONG UN I VERSI T Y

V o. l 46 N o . 2

A pr . 2011收稿日期 :2010 02 01

作者简介 :马磊 (1972-, 男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是网络化控制和多机器人系统 , E m ai:l m ale@i s w jt u . edu. cn , l . 文章编号 :0258 2724(2011 02 0287 07 DO

I :10. 3969/.j i ssn . 0258 2724. 2011. 02. 019

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马磊 1

, 史习智

2

(1.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四川成都 610031; 2.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00240

摘要 :从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问题的基本概念、算法收敛性和性能分析出发 , 总结了基于一致性方法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 从基于局部通讯的滤波器构造方法、信息加权和滤波器参数优化等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 最后 , 讨论了信息损失、量化一致性和随机异步算法等前沿问题 , 以期促进相关研究 . 关键词 :一致性 ; 多智能体系统 ; 图拉普拉斯算子 ; 信息融合 ; 分布式卡尔曼滤波中图分类号 :TP242 文献标志码 :A

R ecent Developm ent on Consensus Based Kalman Fi ltering

in M ulti agent System s

MA Lei 1

, S H I X izhi

2

(1. Schoo l o f E lectr i ca lEng i neeri ng , Southwest Jiao tong U nivers it y , Chengdu 610031, Ch i na ; 2. Sta te K ey L aboratory o fM echanical Syste m s and V ibra tion , Shangha i Ji ao t ong U n i v ers it y , Shangha i 200240, Ch i na

Abst ract :Recent deve l o pm ent of the distributed K al m an filtering usi n g the consensus m ethod w as

addressed . The concep, t conver gence and perfor m ance ana l y sis of consensus prob le m s i n m ulti agent syste m s w ere i n tr oduced , and severa l aspects o f t h e consensus based K al m an filtering were discussed in deta ils ,

i n c l u d i n g filter constructi o n based on loca l co mmunicati o n ,

i n for m ation w eighti n g and

para m eter opti m ization . F i n ally , so m e fronti e rs o f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ensus m ethod , such as i n f o r m ation loss , quantized consensus and stochastic asynchronous a l g orithm s , w ere briefly d iscussed to pro m ote the related research .

K ey w ords :consensus ; mu lti agent syste m; graph Laplacian; i n for m ation f u si o n ; distri b uted K al m an filtering

2003年 , 由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R. M. M urray 领衔的专家小组在关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指导性文献信息爆炸时代的控制关于控制、动力学和系统未来方向的专家小组报告中 , 将多机器人合作列为应重点发展的方向

[1]

. 近年来网络化多

智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迅速 , 对多机器人合作和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在环境监测、灾害预报和救险、工业设备监控、目标跟踪、物流和军事等多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此类系统中 , 受能耗、体积等因素的限制 , 单个智能体(机器人、飞行

器或传感器往往只具备有限的计算、感知和通讯能力 , 相应的信息处理或控制算法应具有分布性 ,

对信息损失有鲁棒性 , 适应通讯拓扑结构的变化 . 一致性 (consensus 方法为实现通讯拓扑结构变化情况下的信息交互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 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最前沿领域 . 本文介绍基于一致性方法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及其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 在综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 探讨了一些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第 46卷

1 用于信息融合的卡尔曼滤波

卡尔曼滤波器

[2]

是一类针对线性系统中高斯

分布噪声的最优滤波器 , 在制导导航、目标跟踪和控制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 在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中 , 卡尔曼滤波器及其变种是第一级信息处理的主流技术[3]

. 这里简介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分

散式卡尔曼滤波 (decentralized K al m an filteri n g [4]

的主要思想 .

图 1给出了一类用于导航的分散式卡尔曼滤波的体系结构 [5]

. 多个卡尔曼滤波器被用于传感器 1, 2, , n 和惯性传感器的数据融合 , 一个主滤波器处理所有卡尔曼滤波器的输出 , 对飞行器的状态作估计

.

图 1 分散式卡尔曼滤波 F i g . 1 D ecentralized kal m an filte ri ng

各卡尔曼滤波器对式 (1 所示目标进行状态估计 :

x (k +1 =A (k x (k +B (k u (k +w(k ,

(1

式中 :x 为状态变量 ; u 为系统输入 ; w 为白噪声 ,

w ~N (0, Q , Q 为 w 的协方差矩阵 ; A 是状态转移矩阵 ; B 是输入矩阵 . 传感器i 的感知 (测量模型为 :

y i (k =H i (k x i (k +v i (k ,

(2

式中 :H i 为传感器 i 的观测矩阵 ; v i 为随机测量误差 , v i ~(0, R i , R i 为 v i 的协方差矩阵 . 分散式卡尔曼滤波的目的是获取对目标状态 x 的估计 , 并使下列性能函数达到最优 :

J =(x 1- , x 2- , , x n - T

P -1

(x 1- , x 2- , , x n - ,

(3

式中 :x 1, x 2, , x n 是子卡尔曼滤波器的输出 ;

P 是 x 的协相关矩阵 . 若各传感器数据不相关 , 则上式可改写为子滤波器性能函数之和 ,

J =

n

(x i - P ii (x i - T

.

(4

此时主滤波器的性能等同于一个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器 , 实现最优估计 . 分散式卡尔曼滤波的思想在信息融合和分散式控制技术中有较长历史 , 应用广泛

[6 9]

.

在此方式中需要全局通讯 , 以向主滤波器传输

子滤波器输出和协相关矩阵 , 通讯量较大 . 本文介绍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基于局部通讯 , 在每个智能体只能和其近邻进行交互 , 并且交互对象可发生变化的条件下 , 实现全局最优状态估计 .

2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一致性方法

一致性是计算机科学中分布计算的基础

[10]

.

De G root 在 20世纪 60年代提出了统计一致性 , 在管理科学中研究一群专家的意见一致问题 [11]

. 近年来 , 在科学和工程的各个领域中 , 许多看起来不同的问题都包含动态系统相互连接的内容 , R en 和 O lfati Saber 等较早提出了与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有关的一致性问题

[12 13]

, Lin 、 X iao 、 Fax 、

Jadbabaie 、 M oreau 等的工作也有代表性 [14 18]

. 郑毓蕃等向国内较全面地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方法的发展动态

[19]

.

一致性意味着就利益份额达成一致 . 传感器网络中的一致性指不同传感器节点对同一目标状态的估计达成共识 , 在多机器人协调控制中 , 则

意味着所有机器人达到相同运动状态 . 一致性算法 (consensus algorithm 是智能体间的信息交互规则 . 智能体网络的交互拓扑由有向图 G =(V, E 来表示 , 该有向图具有节点 V 和边缘 E 的集合 . 智能体 i 的近邻为 N i ={j V :(i , j E }.对具有连续时间动态方程 x i =u i 的 n 个积分器智能体 , 一致性算法可表示为一个图的 n 阶线性系统

x i (t =

j N i

a

ij

(t [x i (t -x j (t ],

其中 :a ij (t >0是时变的权重 . 遵守以上协议的智能体群的集体动力学(collective dyna m ics 可写为

x =-Lx , 式中 L =[l ij ]是网络的图拉普拉斯算子

(graph Laplacian, 它的元素定义为 :

l ij =

n

k=1, k i

a ik , j =i ;

-a ij , j i .

当 x i -x j 0, t , i j 成立 , 则称上列多智能体系统达到一致 . 假设图是无指向的 , 则单个节点状态收敛于所有节点初始状态的平均值 , 具 288

第 2期马磊等 :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法 (average consensus algorith m , 在传感器网络信

息融合的分布计算中获得广泛应用 .

一致性方法研究的核心是考察时变网络中算

法的收敛性 . 若图有一个生成树 , 则 0是图拉普拉

斯算子 L 的一个简单特征值 (trivia l eigenvalue , 而

1是相应的特征向量 , 于是有 L 1=0, x 收敛于span {1},也就是达到一致 . 对于无指向图 , 拉普拉

斯算子是具有实特征值的对称矩阵 , 其特征值集合可按升序方式依次排列为 0= 1 2 n , 其

中 , 第 2个最小特征值 2被称为图的代数连通性

(a l g ebra ic connectiv ity . 网络拓扑的代数连通性是一致性算法收敛速度的测度 , 对强连接的有向平衡图 , 连续时间一致性算法以不低于 2(L s , L s =

(L +L T /2的速度指数收敛 [13].

为突出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及分析的简洁性 ,

多采用简单的线性时不变系统 , 如一阶积分器来描述智能体的动力学特征 , 洪奕光等研究了二阶系统的一致性收敛 [20]及在领队跟踪问题中的应用 [21]. 一些学者对非线性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也有涉猎 , 如Ren 针对机器人控制研究了欧拉拉格朗日 (Eu ler Lagrange 系统 [22]、 M nz 等研究了一类无源非线性系统 [23]的一致性问题 .

3 基于一致性方法的卡尔曼滤波

3. 1 O lfati Saber 的一致性卡尔曼滤波器

O lfati Saber 较早研究了一致性卡尔曼滤

波 [24 25], 提出了一类分解方法 , 用嵌入到传感器中的微卡尔曼滤波器 (m icr o Ka l m an filter 来代替集中式滤波器 . 对于 B 为噪声输入矩阵的目标过程 , 微卡尔曼滤波器为 :

M i (k =[P -1i (k +S (k ]-1,

(k = ^(k +M i (k [y (k -S (k ^(k ],

P i (k +1 =A (k M i (k A T (k +B (k Q T i (k ,

^(k+1 =A (k (k ,

(5

式中 :P i 为智能体 i 状态估计的协方差矩阵 ;

S (k = 1

n

n

i=1

H T i (k R -1i (k H i (k

定义为平均逆协方差矩阵 ;

y (k = n n

i=1

H T i (k R -1i (k y i (k

为经融合的传感器数据 ; i 是微滤波器输出的状态估计 ; 为全局状态估计 ; ^为一步预测估计 . 采用微滤波器输出的组合在图连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集中式滤波的性能 , 即 (k = i (k . 所有传感器状态估计的一致性取决于关于 y 和 S , 即传感器数据和全局状态估计协方差的一致性收敛 . 为此 , 提出了嵌入式滤波的概念 . 如图 2所示 , 在每个传感器中 , 1

个低通一致性滤波器实现 y 的一致性估计 , 1个带通滤波器对 S 进行一致性估计 (这里处理的是逆协方差矩阵 , 故引入高通滤波器是合乎逻辑的 .

图 2 具有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分步式卡尔曼滤波 F ig . 2 D i str i buted K al man filteri ng w ith l ow pass and band pass filters

低通滤波器为 :

q i =

j N i

(q j -q i + j N

i

(u j -q i , (6a 式中 :q i 和 u i 分别是传感器 i 的状态变量和输入 ; N i 是智能体 i 的邻居的集合 . 高通滤波器为 :

p i =

j N i

(p j -p i +

u i , (6b 式中 :p i 为状态变量 . 各滤波器状态变量的维数分别是集中式滤波器维数的 1/n,在处理大网络时 , 分布式算法的优势明显 . 注意 S 和 y 为全局变量 , 因此上列算法未完全解决分布式滤波的问题 . 上述嵌入式滤波的概念使得系统可以处理不同的传感器测量模型 .

3. 2 基于加权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分布式卡尔曼滤波指仅依靠局域通讯 , 各智能体获取其近邻的状态估计 , 并基于此计算对系统状态变量的估计值 . 此类方法对通讯依赖性较低 , 算法简单 , 并对通讯拓扑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鲁棒性 , 因而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一致性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以加权为主要方法 , 依据各种准则 (如通

讯信噪比、智能体状态的可信度等对智能体状态进行加权平均 , 核心是卡尔曼增益和权重 (一致性增益矩阵的设计 . 采用分布式卡尔曼滤波对自治对象 x (k + 1

=Ax (k +w (k 进行状态估计 , 智能体 i 的子卡尔曼滤波器 [26]为 :

289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第 46卷

测量更新 (m easure m ent update local i (k k = reg i (k k -1 + K i [y i (k -H i reg i (k k -1 ],(7

融合 (merg i n g 和预测 (pred iction

r eg i (k +1k =A reg i (k k +

j N i

W ij loca l i (k k ,

(8

式中 : loca l i 和 reg i 分别为智能体 i 仅采用自身测量值的本地状态估计和综合了近邻估计值的局域状态估计 . 可见单个智能体的局域状态估计由其近邻输出的加权和给定 . 一致性增益 (加权矩阵 W ij 和卡尔曼增益矩阵 K i 的选定由一个离线的优化方法完成 , 目的是使静态误差协方差达到最小 .

Ren 等

[27]

研究了一类根据智能体状态估计的

确定性来确定权重的卡尔曼滤波 . 以连续时间系统为例 , 智能体 i 的滤波方程式为 :

P i =-P

i

j

g

ij

(t (P j + ij

-1

P i +Q ,

K ij =P i (P j + ij -1

, i =

N i

j=1

g

ij

(t K ij [( j + ij - i ].

(9 显然 , 这里卡尔曼增益 K ij 也起到一致性增益的作用 , 为智能体 i 和 j 的信息交互赋予权重 .

P i =E {( i - ( i - T

}

是协方差矩阵 . g ij (t 是一个时变的布尔数 , 当智能体 i 和 j 间有数据传输时其值为 1, 反之为 0. 因此 , 每个智能体的近邻可以随时间而改变 . 文献 [27]

的另一重要思想是引入噪声项 ij 来描述智能体 i 和 j 间通讯的不确定性 , ij =E { ij T ij

}.智能体 i 和 j 间的通讯噪声导致增益 K ij 的减小 , 不确定性较强的通讯讯道在最终的状态估计中所占份额较小 . 类似地 , 当智能体 j 的可信度较高时 , P j 较

小 , 则与其通讯的智能体 i 的可信度及 K ij 在全局状态估计中的贡献较大 . 状态估计的渐进收敛性要求网络图的并 (union 始终具有生成树 , 即任意智能体的状态可以通过一致性算法对其它智能体施加影响 . 注意该算法并不要求图是平衡的 . 平衡图中 , 如果两个智能体 i 和 j 能通讯 , 则它们的信息流出和输入相同 . 非平衡图中 , 在智能体 i 和 j 确定度相同的条件下 , j 的信息输出可能多于 i , 则智能体 j 的实际权重大于 i , 全局状态估计可能偏离由

集中式滤波产生的输出 . A lighanbar i 等 [28]

对文献 , j j (t =

N

i

k=1, k j

g kj (t,

新的算法为 :

P i =-P i

j

g

ij

(t [ j (t P j + ij ]

-1

P i +Q , (10

由信息输出量不平衡导致的偏移不再出现 . 3. 3 滤波参数的优化

文献 [26]中未给出收敛性的证明 , 也不保证全局最优 . Carli 等对基于优化方法选取一致性滤波器参数的思路作了较系统的研究 [29]

, 但是文中仅涉及完全统一的传感器动态模型和单一变量的估计 . 令 m 为采样周期内智能体间通讯次数 , 定义性能函数

J (W , K ; m, R , Q =tr{li m k

P (k +1 k },(11 给出了对智能体权重 /一致性矩阵 W 和卡尔曼增益 K 的优化 , 固定 K 而对 W 的优化

W op t (K ; m =arg m i n J (W , K ; m

是一个凸问题 , 可使用通行的凸优化方法 . 由于 W 是随机矩阵 , 其第二大的特征值决定一致性算法的收敛速度 , 因此 , 对 W 的优化就是对该特征值的优化 . 类似地 , 固定 W 而对 K 的优化也是 J 的凸函数 . 但是 , 对 W 和 K 的联合优化

(W op t (m,R , Q , K opt (m,R , Q ar g m in J (W , K ; m , R , Q

却不是一个凸问题 . 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假设来降低一般性分析的难度 , 包括任意快速通讯即 m 和小噪声 (R /Q 0或 Q /R 0. 显然 , m 是非常高的要求 , 而后两个条件则是极端情况 , 对 W 和 K 的联合优化仍然是一个难度较高的课题 .

4 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若干前沿课题

4. 1 信息损失

网络中的信息损失是一致性方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 包括网络通讯的时延和数据丢包问题 . 对具有通讯时延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较活跃 , 主要关心算法的收敛性 , 广泛应用李亚普诺夫方法 , 如 Lin

等基于 Lyapunov K rasovsk ii 方法 [30]

和 M nz 等基于 Lyapunov Razum ikin 方法

[31]

的时变网络一致性

等 . 刘成林和田玉平较系统地介绍了具有时延的一

致性问题 [32]

, 并用频域法研究了具有不同时延的一阶和二阶系统的一致性算法 . 针对丢包问题 , 对 ( 290

第 2期马磊等 :多智能体系统中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研究进展

有较系统的研究 , Schenato 等指出此类估计器是时变且随机的 [33], 推出了保证状态估计不至于发散的丢包概率之上限 . 值得注意的是 , 目前针对信息损失问题的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研究还较少 . 4. 2 量化一致性问题

量化控制 (quan tized contr o l [34]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 已有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例子 . 量化控制的突出优点在于降低信息传输量 , 在多机器人协调控制和传感器信息融合方面也有较好体现 . 容易理解 , 量化的颗粒效应与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有直接联系 . You [35]和 M sechu [36]等分别研究了一类基于量化更新的卡尔曼滤波器设计方案 , 并给出了量化分辨率的优化方法 , 指出 , 采用 2 bit 量化的状态

估计结果非常接近传统卡尔曼滤波器 . 在一致性方法中引入量化控制的思想 ,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向 .

4. 3 随机异步算法

传感器网络往往采用异步通讯的工作方式 , 即某个节点依据特定规则被唤醒 , 并向其近邻传送或索取数据 . 反映到信息融合中 , 则数据处理算法不依据固定采样周期 , 多借用 Gossi p 算法的概念 . Gossi p 原意为散布流言 ,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指带有错误和变异的信息传播 . 计算机科学中将一类消息扩散算法称为 Gossi p , 关注网络效率和可靠性等问题 . 基于 Gossi p 的量化一致性算法是一种非同步方法 , 规定在多智能体系统中 , 每次随机选取可以通讯的一对智能体进行信息交互 , 并依据平均原则进行状态更新 . Boyd 等提出了随机 Gossip 算法 [37], 类似于一致性算法中的拉普拉斯算子 , Gossip 的核心是标志算法性能的一个双随机矩阵 , 其第二大特征值表征算法的收敛性 , 对收敛速度的改进归结为该特征值的优化问题 . Del Faver o 和 Za m p ier i 的工作 [38]是目前文献中已知的唯一关于应用 Gossip 方法的卡尔曼滤波策略 , 通过对每个边缘被选中进行通讯的概率以及对卡尔曼增益的选择 , 实现滤波器在均方差意义上的优化 .

5 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框架 , 对基于一致性方法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 以期促进相关研究 . 应当指出 , 一致性方法的研究涉及矩阵论、代优化方法等 , 多数学工具的研究方向 . 当前研究的重点在于综合评价信息加权权重、卡尔曼滤波增益和量化方案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 以及对以上参数的联合优化 . 此外 , 当前所有的一致性分布式滤波方案都基于线性系统 , 关于非线性滤波的研究尚未开展 . 基于 Gossip 算法的随机异步方法是一致性问题研究的最新方向 , 应当研究在每次随机抽取智能体进行信息交互的条件下 , 一致性问题的收敛性和性能 .

参考文献 :

[1] MURRAY R M, S TR M K J , BOYD S P, et a. l Control i n an i nfo r m ati on r ich w orld report o f the panel on fut ure directi ons i n contro , l dyna m ics , and syste m s[M].Ph ilade l phia :SI AM, 2003:52 54. [2] KA L M AN R E . A new approach to li

near filter i ng and predicti on proble m s[J].T ransactions o f t he A S M E Journal o f Basic Eng i neeri ng , 1960, 82(Se ries D :35 45.

[3] HALL D L, LL I NA S J . A n i n troduction to mu lti sensor da ta fus i on[J].P roceed i ngs o f the IEEE, 1997, 85(1:6 23.

[4] SPEYER J L . Com putation and trans m issi on require m en ts for a linear quadratic gaussi an contro l proble m [J].IEEE T ransacti ons on Au t om atic Contro, l 1979, 24(2:266 269.

[5] FELTER S C . A n ov erv ie w o f decen trali zed K a l m an filter techn i ques[C] P roceed i ngs o f the 1990IEEE Southern T i er T echnical Conference . B i ngha m

ton :[s . n . ],1990:79 87.

[6] BAR S Y. M ultitarget/multisensor track i ng : appli cations and

advances[M ].London :A rtech H ouse , 2000:259.

[7] HA S H I M POUR H R, ROY S , LAU B A J . D ecentra lized structures f o r para llel K a l m an filteri ng[J].I EEE T ransac tions on A utom ati c Contro, l 1988,

33(1:88 94.

[8] HA SS AN M F , S ALUT G, SI NGH M G, et a. l A decen tralized co m puta ti ona l a l go rith m for the g l obal K al m an filte r[J].IEEE T ransacti ons on A uto m a tic Contro, l 1978, 23(2:262 267.

[9] SANDERS C W, TACKER E C , L I NTON T D. A ne w c l ass of decentra lized filters for i nterconnec ted syste m s[J].IEEE T ransactions on A utom ati c Contro, l 1974, 19(3:259 262.

[10] LYNC H N A. D i str i buted a l go rith m s[M ].San F ranc isco :M organ K auf m ann , 1997:81.

[

291

292 西南交通大学 [ 23] 学报第 46卷 the Am er ican Sta tistica lA ssoc ia tion 1974 69( 345: , , 118 121. [ 12] REN W, BEARD R W, ATK I S E M. A survey o f N consensus proble s in mu lti agent coo rd ina tion[ C] m In P roceed ings o f the Ba lti ore m : 2005 Am er ican Contro l IEEE P ress , 2005 : 1859 Conference . 1864. [ 13] OLFAT I S R, FAX J A, MU RRAY R M. Consensus and cooperation in net orked mu lti agen t sy stem s[ J]. w P roceedings of the I EEE, 2007, 95( 1: 215 233. [ 14] L I Zh iyun, BROUKE M, FRAN CIS B. L ocal contro l N strateg ies for groups o f m ob ile autonom ous agents[ J]. IEEE T ransactions on Autom atic Contro,l 49( 4 : 622 629. [ 15] XI AO L in, BOYD S. F ast linear itera tions for distributed averag ing[ J] . Syste s and Contro l Le tters m , 2004, 53 65 78 . : , [ 16] FAX J A, MU RRAY R M. Infor ation flo and m w IEEE cooperative contro l o f veh ic le fo r ations[ J]. m T ransac tions on A uto a tic Contro,l 2004, m 1465 1476. [ 17] JADBABA I A, E L I J M ORSE S Coord ination o f N , . groups o f m ob ile autonomous agents us ing nearest ne ighbor ru les[ J]. [ 18] I EEE T ransactions on A uto atic m Contro,l 2003, 48( 6: 988 1001 . M OREAU L Stab ility o fm ultiag ent system s w ith ti e . m dependent 169 182. [ 19] 郑毓蕃, 束玲琳, 林志赟. 群体行为的一致性问题及研究 [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增刊 : 27 33 . ZHENG Y ufan, SHU L ing lin , Syste s m [ 20] Eng ineer ing Theory L I Zh iyun. N and R ecen t P ractice , et 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consensus proble [ J]. m comm un ication links[ J]. IEEE 50 ( 2 : 2004, M NZ U, PA PACHR ISTODOULOU A, A LLG W ER F. N on linear m ulti ag ent sy stem consensus w ith ti e m vary ing de lays[ C] W or ld Congress. 1522 1527. P roceed ings of the 17 th IFA C Seou:l E lsev ier Sc ience , 2008 : [ 24] OLFAT I SABER R. D istr ibuted K a l an filter ing and m sensor fus ion in sensor ne t orks[ C] w N otre D ame U n iversity 2005: 1 13 , . W o rkshop on N etw ork Embedded Sensing and Contro. N o tre D a e l m : [ 25] OLFAT I SABER R. D istributed K a l an filter ing for m sensor netwo rks[ C] P roceed ings o f the 46 th IEEE Conference on D ec ision and Contro . N ew O rleans l : I EEE P ress 2007: 5492 5498. , [ 26] ALR I SSON P K , RANTZER A. D istr ibuted K a l an m Proceed ing s o f filter ing using w

智能台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关于“智能台灯的设计与开发”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最后一个阶段特别重要的一个作业,它能让我们将大学四年学习的课本知识联系到具体的应用当中去。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能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要求我们了解并掌握硬件知识,软件知识,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等,为以后独立工作贡献社会做大学期间最后的准备。 我选择的设计题目是智能台灯的设计与开发。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已逐步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患有近视眼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尤其突出。由于没有正确使用台灯,当光线变得昏暗时忘记及时打开台灯,或者长时间在高亮度的台灯下工作,久而久之,都会对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市场上已出现了具有调亮功能概念的台灯,但其仍不具备成熟的自动调亮功能。本设计所制作的智能台灯具备手动和自动调节两种模式,同时还加入了人体检测功能,可实现人走灯灭。在保护视力的同时,也为节能环保做出了一份贡献。 二、主题部分 2.1传统台灯与智能台灯的区别 传统的台灯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为了实现照明,既不节约也不环保。而智能灯的主要含义是除了智能灯体,还有一个手持智能控制设备,智能灯控制设备具备计算能力和网络联接能力,通过应用程序,功能可以不断扩展。智能灯的核心功能是控制、灯光效果、创作、分享、光与音乐互动、光提升健康和幸福。 2.2智能台灯的发展方向 2.2.1、走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化照明 智能化灯将从纯粹的智能功能的发展转向更注重人的行为的智能灯控。以人的行为、视觉功效、视觉生理心理研究为基础,开发更具有科学含量的,以人为本的高效、舒适、健康的智能化照明。 2.2.2、满足个性化、层次化的照明 智能技术与灯光控制的结合使照明更进一步地满足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群体的照明需求,是使照明从满足一般人的需求到满足个体、个性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这也应该是智能灯的发展方向。 2.2.3、智能技术与新光源及新照明技术的结合,创造崭新的照明文化 智能技术和电子开关等新照明光源和照明技术的结合,将构筑崭新的照明技术平台,其应用领域从智能家居照明到智能化的城市照明,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并且正在创造一种崭新的高技术和高科学思想含量的照明文化。智能化照明的出现是灯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2.3此款台灯的有关技术知识 本人设计的智能台灯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技术,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模—数转换技术,电子电路技术以及有关的编程知识。 2.3.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它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如锆钛酸铅系陶瓷、钽酸锂、硫酸三甘钛等制成尺寸为2*1mm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

多智能体技术

多智能体技术 [摘要]当今,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多智能体系统,它是分布式问题求解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多智能体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着,但是由于其理论与应用研究刚起步不久,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本论文回顾了多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多智能体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方向,介绍了多智能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多智能体系统的体系结构,多智能体中的协调与协作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多智能体系统;多智能体结构;多目标优化;协调协作 Multi-agent technology [Abstract] Nowadays, one of the hot points in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s multi-agent system, which i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distributed problem solv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agent theory and technology, its application is being expanded.As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s just starting, there are many issues to be resolved.In this paper, the thesis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EGCS,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multi-ag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Multi-agent system architecture,the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n Multi-agent system. [Keywords] Multi-agent systems;Multi-agent architecture;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1.前言 目前的工业系统正向大型、复杂、动态和开放的方向转变,传统的工业系统和多机器人技术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分布式人工智能 (DAI,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多智能体系统(MAS, Multi-Agent System)理论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一种最佳途径。智能体系统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前沿学科。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大型、复杂的现实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已超出了单个智能体的能力,将DAT、MAS充分应用于工业系统和多机器人系统的结果,便产生了一门新兴的机器人技术领域一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MARS,MultiAgent Robot System)。总的来说,多智能体系统领域正在蓬勃发展。 2.多智能体 2.1多智能体理论的发展历史 智能体—Agent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77年的 Carl Hewitt的“Viewing Control Structure as Patterns of Passing Messages”一文。在此文中,Carl Hewitt 给出了一个称为“Actor”的对象,它具有自身的内在状态,又能与其他同类对象发送和反馈信息。而正式采用“Agent”一词可见于M. Minsky于1986年出版的“Society of Mind”一书,文中用“Agent”称呼一些具有特别技能的个体,它们存在于社会中,并通过竞争或协商求解矛盾[1]。 多智能体系统(简称 MAS)是由多个单Agent组成的集合,该系统可以协调一组Agent的行为(知识、目标、方法和规划),以协同完成一个任务或是求解问题,各个单

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协同控制研究进展

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协同控制研究进展 摘要::对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协同控制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首先给出Agent及多Agent 系统的概念和特性等,介绍了研究多Agent系统协同控制时通常用到的代数图论;然后综述了近年来多Agent系统群集运动和协同控制一致性方面的研究状况,并讨论了其在军事、交通运输、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成功应用;最后,对多Agent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几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向,以促使多Agent系统及其协同控制理论和应用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多Agent系统(MAS);协同控制;代数图论;群集运动;一致性协议 Advances in Multi-Agent Systems and Cooperative Control Abstract: Progress in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cooperative controlwas reviewed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 Firs,t concepts and features used to define Agents and multi-Agents were analyzed. Then graph theory was introduced, since it is often used in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control of multi-Agent systems. Then advances in swarming/flocking as well as the means used to derive a consensus among multi-Agents under cooperative control wer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bilitieswas discussed for th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systems,and robotics. Finally, future developments for multi-Agent systemswere considered and significant research problems proposed to help focus research on key questions formulti-Agent systemswith cooperative control. Key words:Multi-Agent system (MAS) ; Cooperative control; Graph theory; Swarming/ flocking; Consensus protocol 分布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多Agent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则是其一个主要的分支.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Agent及MAS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由于Agent体现了人类的社会智能,具有很强的自治性和适应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对其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人们已经将MAS的相关技术应用到交通控制电子商务、多机器人系统、军事等诸多领域.而在MAS中,Agent之间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则成为这些应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从控制的角度对MAS进行分析与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学术机构的关注热点,人们在MAS协同控制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MAS群集运动控制和协同控制一致性问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对MAS的研究总体上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离真正的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其广泛的应用性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必将吸引更多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对MAS的理论及应用做进一步探索.根据上述目的,本文主要概述了多智能体系统(MAS)在协同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 1Agent与MAS的相关概念 1.1Agent的概念 Agent一词最早可见于Minsky于1986年出版的《Social of Mind》一书中.国内文献中经常将Agent翻译为:智能体、主体、代理等,但最常见的仍是采用英文“Agent”;因为Agent的概念尚无统一标准,人们对于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综述 一 引言 多智能体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期望功能相对简单的智能体系统之间进行分布式合作协调控制,最终完成复杂任务。多智能体系统由于其强健、可靠、高效、可扩展等特性,在科学计算、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制造业、电力系统、交通控制、社会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军事等方面广泛应用。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协调合作能力是多智能体系统的基础,是发挥多智能体系统优势的关键,也是整个系统智能性的体现。 在多智能体分布式协调合作控制问题中,一致性问题作为智能体之间合作协调控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所谓一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演化,一个多智能体系统中所有智能体的某一个状态趋于一致。一致性协议是智能体之间相互作用、传递信息的规则,它描述了每个智能体和其相邻的智能体的信息交互过程。当一组智能体要合作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合作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表现在多智能体必须能够应对各种不可预知的形式和突然变化的环境,必须对任务达成一致意见,这就要求智能体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能够达到一致。因此,智能体之间协调合作控制的一个首要条件是多智能体达到一致。 近年来,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发展迅速,包括生物科学、物理科学、系统与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对一致性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群体集、蜂涌、聚集、传感器网络估计等问题。 目前,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开展了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的研究,比如多智能体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多智能体协作、蜂涌问题、聚集问题等等。下面,主要对现有文献中多智能体一致性协议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图论基础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智能体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如果把系统中的每一个智能体看成是一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传递的智能体之间用有向边来连接的话,智能体的拓扑结构就可以用相应的有向图来表示。 用)(A E,V,G =来表示一个有向加权图,其中}{n 21v ,,v ,v V =代表图的n 个顶

文献综述_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形成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冯海东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荆州434023) 摘要:人工智能的历史并不久远,故将从人工智能的出现、形成、发展现 状及前景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现状分析,前景。 一.引言 人工智能最早是在1936年被英国的科学家图灵提出,并不为多数人所认知。 当时,他编写了一个下象棋的程序,这就是最早期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也是最初判断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方案,因此,图灵被尊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人工智能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起伏跌宕的过程,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也不是很成熟,而且存在相当的缺陷。 通过搜集的资料,将详细的介绍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 1956年前的孕育期 (1) 从公元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到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F. Bacon),他们提出的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归纳法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都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Leibniz)提出了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思想,为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播下了现代机器思维设计思想的种子。而19世纪的英国逻辑学家布尔(G. Boole)创立的布尔代数,实现了用符号语言描述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推理法则。 (3) 20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的数学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使人们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建立了计算与智能关系的概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天才的数学家图灵(A. Tur-ing)在193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即图灵机之后,1946年就由美国数学家莫克利(J. Mauchly)和埃柯特(J. Echert)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它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1950年图灵又发表了“计算机与智能”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形象地指出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具有智能的标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 1934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洛奇(W. McCulloch) 和匹兹(W. Pitts )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为以后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奠定了基础。 2. 1956年至1969年的诞生发育期 (1)1956年夏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麦卡锡(J.McCarthy)、明斯基(M. Minshy)、塞尔夫里奇(O. Selfridge)与索罗门夫(R. Solomonff)、 IBM的洛

某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迅猛发展,已在世界各地逐步广泛普及开来。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的概念也逐渐被引入了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当中,智能小区已成为现代建筑行业中,继单一型智能建筑之后的又一热点,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智能小区不仅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的重点,而且也是人们购房的新热点。智能化住宅将成为21世纪的概念住宅。 据我国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提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新概念,即:在现代化的城乡住宅小区内综合采用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与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通信服务与管理及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三合一”住宅小区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达到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环境。 理想的智能化家居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网络漫游、电子购物、网上医疗、参观虚拟博物馆和图书馆、点播自己喜爱的影视节目,甚至在数千里之外通过因特网遥控家里的电器的开关和调节器,从而调整房间照明亮度、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当家庭中发生安全警报时(盗警、火警、煤气泄漏以及疾病紧急呼救等),在外的家庭成员可以接到报警信息,并可通过电话或网络查询确认家庭中的安全状况。智能化工程各系统要体现当今时代潮流,设计合理,具有既可单独操作控制,又能整体管理的功能,安装维护方便,安全可靠。智能化工程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一体化智能网络系统,它是智能住宅的灵魂和中枢。具体而言,既通过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小区的功能控制和物业信息管理,把各相互独立的弱电子系统构件整合一个完美的整体,协同工作,并可视具体要求和将来发展任意拆装各弱电子系统。 对小区智能化系统,基本要求是: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要达到建设部提出

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

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1、项目名称: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 2、推荐奖种:自然科学奖 3、推荐单位:东南大学 4、项目简介: 多智能体系统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课题,其核心支撑理论是人工智能、分布式控制和分布式计算。进入21世纪,人们在解决大型、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发现单个智能体的能力已经无法胜任,需要多个智能体在网络环境下以信息通讯的方式组成多智能体系统协同地解决工程问题。典型的多智能体系统包括多机器人系统,多无人机系统,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卫星系统等。本项目系统深入研究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共性问题、网络结构控制、通讯受限等关键科学问题,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如下: (1)通过引入一致性区域的概念,把二阶和高阶系统一致性问题转化为研究一致性区域的稳定性范围,给出了具有固定网络拓扑的多智能体线性系统二阶和高阶一致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解决了长期困惑研究者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器设计的本质问题;提出有向网络的广义代数连通度作为有向网络收敛判别的基本依据,推广了无向网络的代数连通度。 (2)给出了牵制控制无向网络实现同步的一般条件;克服非对称网络拓扑结构的本质困难,解决了有向网络同步牵制控制的挑战问题;采用图分解引入匹配割点和割集,完善了矩阵分解的谱理论,解决网络牵制控制一个结点的最优控制的关键难题。 (3)利用非奇异M矩阵理论和切换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突破了通过求解闭环系统的解曲线,然后再进行稳定分析的技术性瓶颈,发现了具有间歇信息通讯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实现与降阶后的低维切换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内在本质联系,解决了切换有向拓扑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一致性的难题。 项目组近年来在IEEE、Automatica、SIAM等本领域著名期刊上发表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SCI论文110篇。10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1159次,WOS 他引1433次,Google Scholar他引2165次,全部为ESI工程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9篇论文Google Scholar他引超过100次,6篇论文发表至今在所在期刊的SCI引用排名居于前2位,被38位院士和IEEE Fellow在Nature、Nature Physics、IEEE汇刊等正面评价,相关成果获亚洲控制会议最佳论文奖、IEEE 电路与系统协会神经系统与应用技术委员会最佳理论论文奖、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IEEE国际电路与系统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提名等。

汽车智能防撞系统的文献综述

汽车智能防撞系统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世界智能车辆技术在自动防撞方面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驾驶习惯及现有传感器的技术状况,分析探究适合中国高速公路及现实国情的汽车智能防撞装置。根据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对比当前采用的四种常用测距方法,最终选用红外激光测距原理,建立了系统方案。汽车红外激光智能防撞装置是一种主动式防撞系统,它能使反应时间、距离、速度三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优化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汽车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该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是相当可观的。 关键词:智能防撞激光测距雷达测距单片机语音报警 1 前言 1.1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汽车己经进入千家万户,公路交通呈现出行驶高速化、车流密集化和驾驶员非职业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交通事故逐年上升。 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51.8万起,造成107077人死亡,比2003年增加2705人,上升2.6%;直接财产损失23.9亿元。在各类事故形态中,机动车碰撞事故占绝大多数。2004年,全国共发生机动车碰撞事故400389起,造成77081人死亡、37562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77.3%、72%和78.1%。其中,正面相撞事故123577起,造成31715人死亡、128447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3.9%、29.6%和26.7%;侧面相撞事故196798起,造成29900人死亡、186683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8%、27.9%和38.8%;追尾相撞事故80014起,造成15466人死亡、6049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5.5%、14.4%和12.6%。从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公路交通安全已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随晚,但发展较快。据统计,高速公路每百公里事故率为普通公路的4倍多。高速公路的事故类型,大多数为车辆的追尾碰撞事故,这是由高速公路的特点所决定的。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割行驶、控制出入、全部立交、限制车速以及高标准、设施完备等特点。高速公路由于排除了行人、非机动车的干扰,从而保证车辆可以高速行驶,而具有路面宽阔、标示醒目、标线分明、全线封闭等特点。保证了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交通流量大的优点。我国,一般公路平均时速为40~50Km/h,而高速公路平均时速可达80Km/h以上。高速公路车辆速度快、干扰小的特点也促使其发生的事故性质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多数是恶性的交通事故。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发现超速行驶、恶劣天气时很容易发生制动测滑、甩尾或行车视距不足而导致的追尾碰撞事故。死亡事故中65%以上是追尾相撞造成的。由此可见,如何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及其损失,己经刻不容缓的摆在研究人员的面前。 据有关部门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司机—汽车—环境三要素中,司机是可靠性最差的一个环节,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司机反映不及时或判断失误引起。计算表明,司机反映迟缓1秒,速度为80Km/h的汽车要前进约22.2米,由此可能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若在夜间或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汽车在中、高速行驶时,很难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并采取必要应急措施。统计表明,在发生撞车的事故中,45%是司机没有看清楚前面车辆所处的位置,30%是发现前方车辆但为时己晚,特别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前方目标正确识别与否至关重要。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汽车防撞系统的研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的现状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综述 引言 多智能体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期望功能相对简单的智能体系统之间进行分布式合作协调 控制,最终完成复杂任务。多智能体系统由于其强健、可靠、高效、可扩展等特性,在科 学计算、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制造业、电力系统、交通控制、社会仿真、虚拟现实、计 算机游戏、军事等方面广泛应用。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协调合作能力是多智能体系统的基 础,是发挥多智能体系统优势的关键,也是整个系统智能性的体现。 在多智能体分布式协调合作控制问题中,一致性问题作为智能体之间合作协调控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所谓一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演化,一个多智能 体系统中所有智能体的某一个状态趋于一致。一致性协议是智能体之间相互作用、传递 信息的规则,它描述了每个智能体和其相邻的智能体的信息交互过程。当一组智能体要 合作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合作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表现在多智能体必须能够应对各种不可预知的形式和突然变化的环境,必须对任务达成一致意见,这就要求智能体系统随着环 境的变化能够达到一致。因此,智能体之间协调合作控制的一个首要条件是多智能体达到一致。 近年来,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发展迅速,包括生物科学、物理科学、系统与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对一致性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群体集、蜂涌、聚集、传感器网络估计等问题。 目前,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开展了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的研究,比如多智能体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多智能体协作、蜂涌问题、聚集问题等等。下面,主要对现有文 献中多智能体一致性协议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图论基础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智能体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如果把系统中的每一个智能体看成是一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传递的智 能体之间用有向边来连接的话,智能体的拓扑结构就可以用相应的有向图来表示。 用G (V,E,A)来表示一个有向加权图,其中V { v1,v2 , ,v n} 代表图的n个顶点; E V V 是边集合,如果存在从第 i 个顶点到第 j 个顶点的信息流,则有e ij (v i,v j) E; A 是非负加权邻接矩阵e ij E a ij 0;节点v i的邻居集定义为N i {v j|(v i,v j) E} 。如果对所 有的e ij E意识着e ji E,则称 G是无向图。

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文献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相关内容 摘要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在多机器人合作控制"交通车辆控制"无人飞机编队和网络的资源分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控制学科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介绍了 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智能体的概念; 然后从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包含的几个问题 入手,即群集问题、编队控制问题、一致性问题和网络优化问题等,对其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最后,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促进对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理论与应用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 队形控制;群集/蜂拥 0 引言 在落叶飘飞的秋天,人们经常看见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型队伍迁徙到南方; 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细菌部落聚集而生; 夏天池塘的青蛙同时发出哇哇的叫声; 夏日的一群萤火虫同时发出一闪一亮的光线; 自然界中成群的蜜蜂,事先没有商量建筑蜂巢的蓝图,但是它们各自搬运泥土,筑成了坚固的蜂巢; 在海洋中某些鱼类,具有规则队形聚集在一起运动,当发现新的食物来源或者受到外部攻击时,原来规则的队形被打乱了,但是在没有外界力量的介入下,一段时间之后,这群鱼类又建立了规则的队形聚集在一起运动。自然界中的这些自组织现象在没有集中中央控制的条件下,是什么样的工作机制,使得内部个体相互感知和交换信息,从而外部表现出规则而有序的智能行为运动? 并且这种智能行为是单个个体所 不能达到的,因而这些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兴趣,生物学家试图了解这些自然界生物系统内部的工作机制,期望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系统中,为一些新出现的系统,例如交通车辆系统"机器人编队系统"无人飞机或者水下航行器系统等复杂智能系统提供理论指导,生物学家最初使用模拟仿真实验的方法,不能在理论上真正揭示这些生物界自组织现象的本质。 在计算机和工程领域,随着它们的发展,早期的集中式和分布式计算系统不能处理越来越复杂和规模越来越大的实际问题。20世纪 70 年代以后,分布式 人工智能方法出现,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这种分布式人工智能有其缺点,就是低层子系统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被高层系统根据任务预先设定好的,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因此缺乏灵活性,很难为实际中的复杂大系统建模。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nsky最早提出了智能体( agent) 的概念,同时把生物界个体社会行为的概念引入到计算机学科领域。这时,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发生了交叉。所谓的智能体可以是相应的软件程序,也可以是实物例如人、车辆、机器人、人造卫星等。 近些年来,由于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和渗透发展,多智能体系统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当前控制学科的热点问题。对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加,实行有效的交通控制以保证交通的通畅,已日益成为交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简单的控制方式如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单路口的孤立控制等已不能满足城市交通控制的需要,为了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必须要建立一个智能的交通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十字路口的车辆滞流现象,有效的缓解交通拥挤、实现交通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大大的提高了交通控制系统的效率。随着我国道路交通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可以预见,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将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1 国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交通控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组织与优化理论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控制开始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已开始出现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并将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纳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成为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2]。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先进的交通控制方法。当今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最有代表性且有成效的交通控制系统有澳大利亚的SCAT系统、英国的TRANSYT系统和SCOOT系统[3-5]。(1)TRANSYT(Traffic Network Study Tools)系统 自1968年问世以来,经历不断的改进,已经发展成为先进的TRAN-SYT/9型。该系统采用静态模式,以绿信比和相位差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为爬山法。 作为最成功的静态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虽然已经被世界400多个城市所使用,但是由于其计算量较大,很难获得整体最优的配时方案,同时需要大量的路网几何尺寸和交通流数据。 (2)SCOOT(Split、Cyele and Offset Optimization Technique)系统采用联机实时控制的动态模式,对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进行控制,采用小步长寻优方法,相对TRANSYT 而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SCOOT相位不能自动改变,现场安装调试时相当繁琐等也急需改进。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 ??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综述 苗国英马倩。 摘要 引言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 在多机器人合作控制、交通车辆控制、无 在落叶飘飞的秋天,人们经常看见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型队 人飞机编队和网络的资源分配等领域有 伍迁徙到南方;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细菌部落聚集而生;夏天池塘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控制学科的一 的青蛙同时发出“哇哇”的叫声;夏日的一群萤火虫同时发出一闪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 的研究背景、智能体的概念和相关的图 亮的光线;自然界中成群的蜜蜂,事先没有商量建筑蜂巢的蓝图,但论知识:然后从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 是它们各自搬运泥土,筑成了坚固的蜂巢;在海洋中某些鱼类,具有包含的几个问题入手,即群集问题、编队 规则队形聚集在一起运动,当发现新的食物来源或者受到外部攻击

控制问题、一致性问题和网络优化问题 等,对其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时,原来规则的队形被打乱了,但是在没有外界力量的介入下,一段 和分析;最后,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有待 时间之后,这群鱼类又建立了规则的队形聚集在一起运动,如图是 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促进对多智能体系 统协调控制理论与应用的进一步研究. 摄影师在南极拍摄到企鹅捕猎前群集鱼类的图片.自然界中的这些 关键词 自组织现象在没有集中中央控制的条件下,是什么样的工作机制,使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队形控制; 得内部个体相互感知和交换信息,从而外部表现出规则而有序的智 群集/蜂拥 能行为运动并且这种智能行为是单个个体所不能达到的,因而这 中图分类号 些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兴趣.生物学家试图了解这些自然界生物 文献标志码系统内部的工作机制,期望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系统中,为一些 新出现的系统,例如交通车辆系统、机器人编队系统、无人飞机或者 水下航行器系统等复杂智能系统提供理论指导.生物学家最初使用 模拟仿真实验的方法,不能在理论上真正揭示这些生物界自组织现 象的本质.

多智能体

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一种计算方法,和集中式计算是相对的。它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节约整体计算时间,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分布式人工智能(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DAI,它是人工智能和分布式计算相结合的产物。DAI的提出,适应了设计并建立大型复杂智能系统以及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的需要。目前,DAI的研究大约可划分为两个基本范畴:一是分布式问题求解(Distributed Problem Solving,DPS);另一个是关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 Agent System,MAS)实现技术的研究。 分布式问题求解:往往针对待解决的总问题,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并为每个子任务设计一个问题求解的子系统。这里,首先需要智能地确定一个分配策略:如何把总工作任务在一群模块(Module)或者节点(Node)之间进行子任务分配;其次需要智能地确定一个工作任务协同的策略:要在基于分散、松耦合知识源的基础上,实现对问题的合作求解。这里所谓“分散”的概念是指任务的控制操作和可利用的信息都是分布的,没有全局控制和全局数据;知识源分布在不同的处理节点上,数据、信息、知识和问题的答案可以按照某种规则予以共享。 (松耦合系统通常是基于消息的系统,此时客户端和远程服务并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实现的。客户端和服务之间的通讯由消息的架构支配。只要消息符合协商的架构,则客户端或服务的实现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而不必担心会破坏对方。)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综述 一引言 多智能体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期望功能相对简单的智能体系统之间进行分布式合作协调控制,最终完成复杂任务。多智能体系统由于其强健、可靠、高效、可扩展等特性,在科学计算、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制造业、电力系统、交通控制、社会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军事等方面广泛应用。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协调合作能力是多智能体系统的基础,是发挥多智能体系统优势的关键,也是整个系统智能性的体现。 在多智能体分布式协调合作控制问题中,一致性问题作为智能体之间合作协调控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所谓一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演化,一个多智能体系统中所有智能体的某一个状态趋于一致。一致性协议是智能体之间相互作用、传递信息的规则,它描述了每个智能体和其相邻的智能体的信息交互过程。当一组智能体要合作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合作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表现在多智能体必须能够应对各种不可预知的形式和突然变化的环境,必须对任务达成一致意见,这就要求智能体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能够达到一致。因此,智能体之间协调合作控制的一个首要条件是多智能体达到一致。 近年来,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发展迅速,包括生物科学、物理科学、系统与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对一致性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群体集、蜂涌、聚集、传感器网络估计等问题。 目前,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开展了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的研究,比如多智能体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多智能体协作、蜂涌问题、聚集问题等等。下面,主要对现有文献中多智能体一致性协议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应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1.1图论基础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多个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智能体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如果把系统中的每一个智能体看成是一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传递的智能体之间用有向边来连接的话,智能体的拓扑结构就可以用相应的有向图来表示。 用)(A E,V ,G =来表示一个有向加权图,其中}{n 21v ,,v ,v V =代表图的n 个顶

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前言部分 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是一套对空间X轴、Y轴、Z轴集中式智能化操作的控制系统。目前市场的运动平台控制系统在性能指标和价格定位方面基本是面向中、高端用户,无法满足低端用户的需用。因此研发一种面向于简单控制、低成本的三维驱动数控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系统作为现有加工方式的升级换代手段,替代传统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速度、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本论文讨论的是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三维运动平台是现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实验设备,它在机械加工、工程测试、医疗等各种生产行业中都有极广泛的应用。 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是由电力拖动发展而来的,电力拖动或电气传动是对以电动机为对象的控制系统的通称。随着电力屯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电气传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现代自动化系统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因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际上开始出现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这一术语。 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包括:一个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的反馈环。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一个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一个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一个反馈传感器如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或霍尔效应设备等用以反馈执行器的位置到位置控制器,以实现和位置控制环的闭合。众多机械部件用以将执行器的运动形式转换为期望的运动形式,它包括齿轮箱、轴、滚珠丝杠、齿形带、联轴器以及线性和旋转轴承。通常,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速度控制点位控制(点到点)。有很多方法可以计算出一个运动轨迹,它们通常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晾衣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晾衣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由于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晾衣架多为不能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自动收缩的传统类型,对实际生活用处得不到大的提高,因此本文的叙述对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晾衣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单片机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单片机的应用和晾衣架系统相结合。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单片机的文献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晾衣架多为不能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自动收缩的传统类型,国内现在也有生产智能晾衣架的厂家,但是他们所生产的智能晾衣架都是安装在阳台内部,通过电路的控制使晾衣架根据不同的情况垂直升降,以达到智能晾晒衣物的功能。而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智能晾衣架的检测及控制核心,通过温湿传感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或湿度达到一定指标时,单片机控制电动机正转(或者反转)从而使衣架自动收回,当传动杆接触到位置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当雨停后,阳光充裕时,光敏电阻将信息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再控制电动机反转(或者正转)从而使衣架自动伸出接收晾晒,近几年单片机也和晾衣架的结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李广弟等人所编写的《单片机基础》中,讲解的大量的单片机原理,以及单片机的系统应用,为广大的单片机初学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对单片机方面的研究。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等编著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第三版,该教材的主要内容为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的汇编语言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80C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单片机的汇编语言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等8部分内容。 胡花编著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第一版,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80C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和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80C51单片机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中断与定时技术、系统扩展技术、异步串行通讯技术等。 张家田编著的《液晶显示器件应用技术》第一版,本书详细介绍了液晶显示器件(LCD),内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的基本知识及应用中的基本问题,常用液晶显示器件的分类和工作机理,液晶显示器件的写入机理与驱动方法,点阵液晶显示控制器,点阵字符液晶显示模块,点阵图形液晶显示器件。书中不但介绍了这些液晶显示器件的引脚排列、功能、外形尺寸、工作原理、软件编程,还给出了应用程序实例。 罗中华编著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该书主要侧重于单片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存储器扩展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大量的具体的应用实例,在实践中去验证学到的理论,使学习上的难点疑点被发现和得到有效解决。 郭天祥编著的《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电子工业出版社,本文重点从实际应用入手,以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主导,循序渐进地讲述51单片机C语言编程方法以及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功能应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书中有重点介绍到应用单片机和时钟芯片实现电子时钟的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