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蝶恋花》(柳永)

古诗词鉴赏练习《蝶恋花》(柳永)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上阙中,词人通过、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2分)

7、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6.(2分)烟光残照

7.(2分)B

(完整版)《蝶恋花》(晏殊)教案

发现宋词之美 ————晏殊《蝶恋花》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关于作者: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

蝶恋花晏殊情感

蝶恋花晏殊情感 导语:《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蝶恋花晏殊情感,欢 迎借鉴! 【原文】 蝶恋花⑴ 槛菊愁烟兰泣露⑵,罗幕轻寒⑶,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⑷,斜光到 晓穿朱户⑸。 昨夜西风凋碧树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⑺,山长水阔 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白话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情感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 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 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 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 迹较显, 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但借外物抒写心情、 渲染气氛、 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 但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 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 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 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 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 而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 既如此, 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 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 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 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 人又 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 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 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这是从“望尽”一词中 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注释】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晏殊《蝶恋花》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多阅读古诗词,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思维和感情色彩。下面给大家带来《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希望大家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题: 1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此词,说说这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草色烟光”写春天景物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这本是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感伤的氛围。

12.“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附鉴赏: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阅读答案“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

《蝶恋花》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_____著名词人。字____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新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句,传诵颇广。 2.解释词语。 槛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默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语段精读 4.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如何理解“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晏殊译文

蝶恋花晏殊译文 导语:《蝶恋花 》 是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曲, 本采用于梁简文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以下是小编整理蝶恋花晏殊译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 考。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 何处。 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 温婉的格调、 谨严的章法, 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 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 凄 室内。 “轻寒”, 即是作者身之所感, 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 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 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 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孟郊 《古怨别》 :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 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 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2012“华约”联考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2012“华约”联考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2012“华约”联考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2012“华约”联考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 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 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 故亦借代书信。 1.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2.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 [解析]译词: 蝶恋花 晏殊 栏杆边上,菊花笼在愁绪似的雾霭,兰草挂着泪珠 般的晚露, 丝罗帷幕,渗透过轻轻的寒意,燕子已经成双成对 飞翔离去。 明月不理解离别的怨恨愁苦,拂晓时月光斜照穿透 朱红门户。 昨夜西风吹得绿树凋零。独自登上高楼,久久眺望 天边远路。 想寄上彩纸和素帛的书信,山势绵长水势空阔怎知 寄往何处? 参考答案: 1.D(“笔力豪放飘逸”不恰当,这首词的表达“缠绵婉约”。B项也不恰当。) 2.

晏殊《蝶恋花》阅读训练及赏析

晏殊《蝶恋花》阅读训练及赏析 原文: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字词解释: ⑴蝶恋花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 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 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翻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阅读答案 : 试题: (1) “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2 分) (2)“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4 分) (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2 分)①拟人;(1 分)②清冷(哀愁)。(1 分) (2)(4 分) 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 分)②暗示主人 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 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 情。(2 分) (3)(4 分)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 凄清;(1 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 分)刻画了一位 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 分)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 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 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 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 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 愁; 兰花上沾有露珠, 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 (象 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 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 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 但在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 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 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 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中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恨 苦的?(3分)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包含了抒情主人公怎样复杂的情感?( 3 分)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一句有人认为它有“无理之趣”。请联系作品简述其“无理之趣”。(4分) 参考答案 (1)①词人采用拟人手法,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 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②用燕子的双飞,反衬人的孤独,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2)①只身独处的孤独寂寞;②渴望所思之人归来的急切盼望之情;③不见所思之人的空虚怅惘。 (3)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主人公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惘。 (1)“槛菊愁烟兰泣露”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2分) (2)“昨夜西风凋碧树” 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

分) (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①拟人;(1分)②清冷(哀愁)。(1分) (2)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分)②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2 分)(3)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

晏殊——《蝶恋花》

晏殊——《蝶恋花》 篇一: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取景注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移情于景,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

帘幕中人的感受。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 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词的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晏

蝶恋花晏殊读答案

蝶恋花晏殊读答案 蝶恋花 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 的蝶恋花晏殊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蝶恋花晏殊阅读 (一)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二)蝶恋花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三)青玉案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有“治学三境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A’此第一境也; ‘B’。 此第二境也; ‘C’此第三境也。 ” 从以上三首词中分别找出有关词句,以表示这三种境界。这三句词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
答案: 清人王国维云: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 境也。 蝶恋花晏殊的简评: 该首诗颇负盛名的伤离怀远之词。主角是一位闺中人。 诗的上阕主要写所见。 起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 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 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傲霜盛开的幽洁品质,象喻高雅。这里用“愁烟”、“泣露”将 它们人格化,透露出闺中人的高雅和她的哀愁。“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 新秋清晨, 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燕子“双飞”, 更反衬出人的孤独。细品起来,其味无穷,艺术表达非常委婉含蓄。后两句从今 晨回溯到昨夜, 明点“离恨”, 成为全词的词眼, 表现的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在诗的下阕主要写所思。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望之所见, 而且也包含对昨 夜通宵未寐时卧听西风飘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 肃杀。景既萧瑟,人又孤独,似乎迎接着抒发闺中人忧伤低回之音。但作者又出 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一人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 “望尽” 二字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广远境界的驰往骋怀。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 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意境 高远,气象宏大,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末尾两句紧承前面。。“山长水阔” 和“望尽天涯”相应, 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 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这是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 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 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 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 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 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一: (1)“槛菊 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中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恨 苦的?(3 分)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包含了抒情主人公怎样复杂的情感?( 3 分) (3)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句有人认为它有“无理之趣”。 请联系作品简述其“无理之趣”。(4 分) 参考答案 (1) ①词人采用拟人手法,用“愁烟”、 “泣露”将“菊”、 “兰”人格化, 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②用燕子的双飞,反衬人的孤独,从而有力地写 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2)①只身独处的孤独寂寞;②渴望所思之人归来的急切盼望之情;③不 见所思之人的空虚怅惘。 (3)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 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主人公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 起的怅惘。 二: (1) “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1/5

(2 分) (2)“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4 分) (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①拟人;(1 分)②清冷(哀愁)。(1 分) (2) 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 分)②暗示主人公昨夜 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 (1 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 (2 分) (3)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 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 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 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 分)
2/5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取景注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移情于景,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

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词的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晏殊的《蝶恋花》一直被后人传诵,其动人之处也在此尽显。

蝶恋花晏殊阅读理解

蝶恋花晏殊阅读理解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蝶恋花晏殊阅读理解, 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蝶恋花晏殊阅读理解【1】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1、“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2、“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拟人;②清冷(哀愁)。 2、 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景色萧索;②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 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 3、 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 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登高望 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 公形象。 蝶恋花晏殊分享【2】 原文: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字词解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 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 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 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 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 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 露”将它们人格化, 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 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 “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