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生2:(你们的想法都和他们一样吗?)

师: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水笔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看来确实是三盒彩笔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他们拿出的1/2的数量也不一样,掌声送给这三位同学。

师板书:(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得到

6支1/2 3支

8支1/2 4支

12支1/2 6支

20支 1/2 10支

100支 1/2 50支

假如有20支彩笔,1/2是几枝?100枝呢?1000枝呢?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你最先举手,你来说说)拿出的枝数刚好是总枝数的一半。

(还有谁想补充,说说你的发现)

生2:总枝数不一样多,拿出的1/2也不一样多。(他的发现非常有价值,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说说你的发现?

生3:总枝数越多,拿出的1/2越多。总枝数越少,拿出的1/2越少。(掌声送给他)师:我们的孩子真棒!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善于思考。

师:这些都是拿出彩笔的1/2,由于总枝数不一样,所发拿出的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师: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1:无法断定,我们不知道书的总页数。

师:那要判断谁看得多,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书的总页数。

师:他们有没有可能看的一样多?什么情况下看的一样多?

师:(演示课件)刚才同学们说由于书的页数不确定,所发不能判断。那现在了,你觉得谁看的多呢?

师:都是看了1/3,为什么你们却说小明看得多呢?谁来解释?

师:他的理由怎么样?由于小明看的1/3对应的总页数多,所以小明看的多。

师:假设小明看的书是300页,那小明看了几页?如果小红看的书是30页,那小红看了几页?可见,书的总页数多,看的1/3的页数就多。

(板书:300页 1/3 100页

30页 1/3 10页)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师:同学们说的我明白了,对同一个分数而言,它的整体数量越大,它对应的部分量越大,反之,它的整体数量越小,它对应的部分量就越小

板书:分数(相同)整体“1”(不同)部分量(不同)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整体的数量多,分数对应的部分量就多。

活动三:辨一辨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一起来看“辨一辨”

(课件出示)辨一辨: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2/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

(请学生读题目)

师:有想法吗?(多让几个孩子说)

生:不一定。

师: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一样吧,而且都用到一个词“不一定”。

师:这个不一定,可能是哪些情况?

生:奇思多,妙想多,一样多(板书)

师:我还有一点糊涂,到底什么情况下奇思多,什么情况下妙想多,什么时候一样多,是否有这三种情况存在呢?你能不能想一种方法让大家听明白吗?

生:举例子

师:非常棒!今天,我们班的孩子除了找到三种不确定的结果外,而且还通过一个好方法,用测试的方法验证,这三种结果确实存在。看来分数和它对应的整体确实在一定的关系。

师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表现出色,特别是这位同学发言很积极。请你起立,你叫什么名字?现在老师想用他来做一个分数,()占这个小组的()。你们还能根据()创造出什么分数?

(板书:1/6 1/12 1/8 1/46 1/368 1/2540 )

师: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这是为什么呢?

师:由于总人数不一样,这位同学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说一个分数时的一定说清楚这个分数是谁的几分之几?

活动四:画一画

师:刚才同学们能根据一个同学创造那么多分数,那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分数,你能根据这个分数创造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吗?(课件出示题目)

(1)试着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老师收集学生作品,并提醒画好的孩子互相交流想法。

(3)展示交流

师:刚才同学画的方法各不相同,那你们判断这些图形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生:我认为无论图形是什么样的,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

师:说的真好,虽然每个图形的形状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图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都占了这个图形的1/4。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二)填一填

1.

2.图中共有()个苹果,2个苹果用分数表示

是(),6个苹果用分数表示是()。

3.一根钢管如下图,每份是这根钢管的 ,2份是这根钢管的 ,32是

( )个31。

(三)我会变

1.一个整体的

32是 ,这个整体一共有多少个圆形呢?请你在方框

里画一画。

2.把方框中的41

涂上绿色,绿色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

3.把方框中的31

涂上红色,红色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4.剩余部分涂上蓝色,它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如果要想蓝色部分可以21

来表示,该怎么办?

师:图中绿色圆圈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4/12 2/6 1/3

师:4/12我也能看出来,可是这2/6 , 1/3怎么得到呢?

生:

生:

师:由于分法不一样,4个圆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

师:红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1/4 3/12

师:蓝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5/12

师:要使蓝圆占这个整体的1/2,可以怎么改?

生1:把其中一个红圆换成蓝圆。(板书:换 6/12=1/2)

生2:减两个红圆或两个绿圆。(板书:减 5/10=1/2)

生3:添加两个蓝圆。(加 7/14=1/2)

师:今天同学非常敢于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让蓝圆变成了整体的1/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3.师:关于分数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它就好比我们看电视连续剧的第二集,第一集是三年级的认识分数,分数的学习还的第三集、第四集……等许多知识等着你们去学习,相信你们只要每节课都像今天这样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开动脑你们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分数

整体“1”分数对应量整体“1”分数对应量

6 1/2 3 6 1/6 1

8 1/2 4 12 1/12 1

12 1/2 6 46 1/46 1

300 1/3 100 368 1/368 1

30 1/3 10 2500 1/2500 1

不同相同不同不同不同相同

相同的分数,由于整体数量不同,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部分量相同,由于整体数量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相同。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cor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Recognition of Scor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34—35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2个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1个装有6枝铅笔的文具盒。一把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格子纸,画有16个小圆、8朵花的图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师板书“1/2”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数? 生: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生:二分之一。 师:你能说说这个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生1: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圆片的1/2。 生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1/2。 生3:我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拿走1份,拿走的部分是这一堆桃子的1/2。 ………… (师板书:整体部分) 2、师:这些都是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现在我们明白了“1/2”的意义吗?刚才这位同学说把一堆桃子平均份成两份,拿出1份就是这堆桃子的“1/2”,说得真好,大家看,我这儿没有桃子,就用我手中的这把铅笔代替桃子,请你上来演示一下拿出“1/2”的过程可以吗? 生上台活动演示。 【评析:直截了当的导入,学生自主举例说分数的意义,通过互相交流启发,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新的知识增长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分数的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太和县桑营镇淝南小学 郭亚磊 2014.11.28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分数。(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十拿九稳()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有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1、平均分;2、一个圆是一个整体, 一个长方形是一个整体。 3、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能用 3 1 表示吗?为什么? 通过检查同学们学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分数的世 界,让我们共同享受分数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 的再认识(一)”。【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课。 (一)、说一说。 4 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63页上的三幅图。教师强调:同一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二是把多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3.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 (二)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副精美的图案, 课件呈现一张图片: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班级情况: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22人,女24人,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差,自主学习风气不浓,需要教师指导,探究风气不浓,需要多鼓励,培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1/2、1/3、3/4、2/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图形中涂色部分。 出示小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大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活动一:拿铅笔 1、拿铅笔: 首先,我们做一个游戏(出示三盒铅笔)老师这里有3盒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我先采访一下三位同学: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现场组织活动:好,那就请同学们从你面前的盒子里拿出铅笔总枝数的1/2(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 2、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不同,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预习,回顾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各自表示的意思 2、8 3可以表示什么?请你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前习,举例说一说的过程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一个图形的31是 画出这个图形。(你有几种画法)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发现当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

“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二)课中习 1、分数游戏引入课题。(猜分数) 2、展示学生课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1)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幻灯展示学生已完成的课前习单第1题。学生判断正误,并随意提图让学生说一说理由。师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几分之几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作分数的分母,取的份数为分子。 (2)新授课内容:四分之三的表示。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同学们不同的课前习(用不同的画图方式表示出分数四分之三),生根据课前习单中四分之三表示图找到每幅图的整体1,从而让学生体会表示同一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不同情形。一是单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二是多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三是多组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 (3)通过已知一个图形的3 1是 画出这个图形。(出示两个小方块合并图)这是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 画法,让学生去评判他们的课前习画法是正确的?理由是什么?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体会到同一个分数,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3、理解整体与数量的关系。(二分之一)。全班分成9组,每组从铅笔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1/2。通过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巩固练习(勇闯五关)。通过闯关形式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5、总结学法,升华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课后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的知识打下学习的基础,预习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分数的单位,进一步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能熟练找到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情感与价值: 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对分数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熟练找到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0个1㎝是()dm→10个这样的单位是()dm 10个1角是()元→10个这样的单位是()元 3个1/7是( ) →3个这样的单位是() 3/7是()个1/7→3/7有()个1/7 2.你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我们在度量长度、面积时使用过单位,整数有计数单位,同样分数也有它的单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学习分数的计数单位。(板书:分数的再认 识(二)出示教学目标) 二、进行新课: 1.同桌合作完成教材65页内容1 即用附页3中图1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 和宽是多少? 2.教材65页“分数墙”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教师提示得出: 把一行的长度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就是几分之一,几分就是几分之几 2/2 > 1/2 2/3 > 1/3 3/4 > 2/4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1/2 > 1/3 > 1/4 > 1/5 把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就越少,也就是说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这样一个整体可以无限分下去。 像1/2 > 1/3 > 1/4 > 1/5 > 1/6,…这样的分数,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及反思

“认识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的再认识》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分数的认识,也是最后一次。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奠定良好的基础。考虑到这一课的重要性,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2、经历自学、交流、比较、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的意义。 现对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作如下分析: 成功的地方: 1、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教态自然,不紧张。这是参加工作以来,也自认为这是讲课最不紧张的一次,可见心理素质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3、教学过程顺利、流畅。因为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还进行了两次试讲,在听课老师的建议下对本节课进行了适当修改完善,所以教学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做练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反馈也比较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讲解例题时,分苹果环节讲的不够透彻,没有让学生来讲台详细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讲填空题的时候,第二组第二个,有学生填带分数,没有及时处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交代。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一),教材安排了“34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已知一个图形的1 4 ,画出原图 形”、“圈一圈,与同伴交流”三个数学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即通过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为后续真分数、假分数、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知识的第一课时。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了整体不仅表示一个,也可以由多个事物组成,而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隔一年,学生再次接触分数。 2、本课是分数意义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动手操作(如拼、摆、折、画等)、小组合作、交流倾听、归纳概括等活动经验,将在本课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3、化抽象为直观——“数型结合”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充分体验,这也是本节课学生将用到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数的本质是表示多少,分数也不例外,必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既然是分数的再认识,我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就通过下面几道题回顾一下三年级有关分数的知识。(师板演课题) 2、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出示课件一)提问:会用一个分数表示下面涂色部分?生答 师:你说得真完整。同时板演:整体、平均分、部分。生继续答题。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都用同一个分数1/4, 表示,但有什么不同? 生答:整体不同。 小结:看来表示同一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不同情形,整体是一个图形,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 (一)活动一: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按要求操作) 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7、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活动二:画一画。

1、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2、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单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单位一也越多。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三、总结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我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安排“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等各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而为学习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奠定基础,随之,分数从真分数扩展到假分数、带分数。更为分数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 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郊,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有极强的求知欲,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较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习惯良好。在三年级时,学生对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知识的生成、联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零”起点,不能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猜想,大胆放手,加强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加强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问: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各猜一个数) (师板书这些数)这些都是什么数?你能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吗?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全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效复习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起点。) 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2)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侯纯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分数的再认识,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本节课还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本节教材中安排了“分铅笔”“看书”“画一画”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知识的第一课时。三年级的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

生充分的感知。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您认识他们吗? 图略 同学们,看了这张图片之后,你想说点什么?你知道1/2表示什么吗?你们认为猪八戒冤枉吗?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一:拿铅笔 1、拿铅笔: 现在请3名同学来帮助老师完成一个活动,请听清活动要求,我请你们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猜一猜他们拿出的会一样多吗? 师(和台上的3明同学说:你们是怎么么拿这盒铅笔的二分之一的? (我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我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 展示。

最新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汇编

梅城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6 是1。 (2)7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 1。 (3)18个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21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4、( )÷( )=5 3=10) (=) (21=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0 4,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64 831( )118 2016( )5 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4 1612 40 8 24 12 60100 131 130 3、把 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教学素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 【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分数有过一个基本的学习,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够简单的读、写分数,能用分数简单的表示一些简单的事物,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主要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实际的例子,深刻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能够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为下学期学习分数相关的应用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教材中主要通过“画图形”以及“拿铅笔”两个具体的例子,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深化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作业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1、回顾三年级对分数的基本认识,让学生简单列举一些分数,并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表示这一分数。 2、让学生讲一下以上例子中分子、分母以及整个分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文化。 4、思考:把整个班级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怎样平均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5、一个图形的 是□□,画出这个图形。 6、让学生比较每个人画的图形,是否相同。 7、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图形,表示的意义相同。 8、让学生取出所有铅笔的。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程背景: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丰富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分数相对性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不同的“整体”,分数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对后续学习中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解决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都有帮助。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但铅笔的数量不同,主要是原有的铅笔总数是不同的。教学时,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来解决问题。然后,教材又安排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一块蛋糕的1/4”等实际情景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多少或部分的大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式来帮助理解。除了教材中的情境外,教师也可以再寻找一些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交流。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

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就可以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赵琳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 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分数的再认识2

分数的再认识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

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2、师:关于1/2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质疑。 5、课件选择其中表示1/2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6、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1 2 1 ( )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我很棒!关键要多思 考,还要细心!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 19 分) 1、填一填。 1 1 (1)5 个 是( ),( )个 是 1。 5 6 7 (2) 里面有( )个 , 2 里面有( )个 。 8 8 3 3 1 (3)18 个 是( )。 9 2、考考你。 1 (1)6 枝铅笔的 是( )支,10 铅笔的 是 4 支铅笔。 3 ( ) 1 (2)一盘苹果的 是 4 个,2 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10 5 ” 5 10 18 9 5 6 1 ( ) 20 5 9 12 3 ( ) 21 ( ) 4、( )÷( )= = = = 100 5、25 和 30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共 10 分) 2 4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 ,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 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 11 和 12 的最小 公倍数就是 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12 6 4、 的最简分数是 。( ) 5、分母是 10 的真分数共有 10 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 36 分) 1、在( )里填上“>”、“<”或“=”。(6 分) () 3 4 3 8 8 11 16 4 ( )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 分) 4 5 12 16 8 40 12 24 100 130 60 131 5 7 3、把 和 都写成分母是 36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 分) 4、写出与 3 5 相等的三个分数。(6 分) ( )( ) ( )

分数的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部分量也不同。 难点:感受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写出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 (1(2)( ()()() 二、探究新知 思考:以上同样是表示1/4 这三种情形有什么不同?(整体不同) (1)是单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 (2)是多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 (3)是多组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 1、学生活动:3/4可以怎么表示?画一画说一说。 课件出示三种情形并加以对比总结。 不管整体是哪种情形,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 3/4表示。 思考:你能用一句概括分数的意义吗?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学生活动:一个图形的1/4,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思考:孩子们画出的图形形状不尽相同,但为什么他们的1/4? 提炼本质:不管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只要画了4就是整体的 1/4了。 3 数的1/2是多少。 产生质疑:同样都是拿出1/2,为什么每个孩子拿出的小棒根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都认为秘密就在于他们每人所带的小棒总根数上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组的记录单(展示记录单)思考:为什么总数不一样对应的1/2就不一样?

整体不同对应的一半也就不同。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有8根小棒拿出它的1/2就是 (板书)8的1/2 4 10的1/2 5 12的1/2 6 20的1/2 10 100的1/2 50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①总根数的1/2就是总根数的一半。 ②总根数不相同,1/2就不相同。 ③总根数越多,1/2就越多,反之越少。 总结提炼:对于同一个分数,整体量不同,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4、回顾与反思:通过上面一系列活动你对分数又来哪些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对分数又进行了再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三、分数文化介绍 四、巩固练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材分析 一、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标准》在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是:“数的认识”中做出如下规定: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能比较分数、小数的大小。“数的运算”中做出如下规定: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加、减及混合运算。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内容分为五个知识块: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小数的互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单元最后,安排了综合与实践“公交车上的数学”。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安排上,有以下特点:1.抓住核心知识,突破重难点。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3.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整合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中。4.让学生经历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建构数学的过程。 三、单元教学目标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进行整数和假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能把异分母分数通分,能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在整数、假分数、带分数互化,以及进行异分母分数通分、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解释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能探索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分数和小数互化以及解决简单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交流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清晰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假分数、带分数等充满好奇心,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加减简便运算等过程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整理自己的易错易混题,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知识方面的提升。 六、教学流程 (一)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补充自己的思维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