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股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股动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

临床技能训练考核评分表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1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 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 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 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2)注意无菌操作;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 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 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 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 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股动脉穿刺术 二、股静脉穿刺术 三、股静脉穿刺术(儿科)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 五、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程序 六、肺癌介入诊疗操作规范 七、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操作技术规范 八、支气管动脉栓塞 九、子宫动脉栓塞术 十、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十一、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操作技术规范 十二、髂内动脉栓塞术

一、股动脉穿刺术 适应症: 1.血管本身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禁忌证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术者准备 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别注意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 2、向患者解释本疗法目的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3、术前应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包括术中和术后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失败等,取得家属理解,并签手术协议书。4、根据临床具体要求,参考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等有关资料,设计最佳方案。 患者准备 1、术前为患者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X线、CT、超声等检查)。 2、术前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 3、穿刺部位皮肤剃去毛发,清洗干净,减少局部感染机会。 4、术前4h禁食、水。 5、术前30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必要时)。 方法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延续,通过股三角,其内侧是股静脉,外侧是股神经。在腹股沟韧带处位臵最表浅,搏动最强,且操作简单,拔管后易于压迫止血,是理想的穿刺点。经股动脉穿刺根据需要可选择逆行性及顺行性穿刺。 1.逆行性穿刺 逆行性穿刺的进针点选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的正下方,即腹股沟皮肤皱褶下1~2cm,穿刺时左手中、示指轻按于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右手持针对准该点斜行平滑刺入。穿刺成功后,可见鲜红色动脉血自针尾喷出,即刻送入导丝。若送入导丝有阻力时,不可强行送入,应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行,大多数情况是导丝在穿刺针前方盘曲或进入小的分支,此时应后退并旋转导丝进入。

动脉穿刺技术动脉穿刺技术操作步骤

动脉穿刺技术 【适应证】 1.严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经静脉快速输血后情况未见改善,须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 2.麻醉或手术期以及危重病人持续监测动脉血压。 3.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 【禁忌证】 1.慢性严重心、肺或肾脏疾病、晚期肿瘤。 - 2.周围皮肤炎症或动脉痉挛以及血栓形成。? 3.有出血倾向者。 【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3.器械准备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导丝及动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加压装置。医学全在线www.m e d126.co m 【操作步骤】 以挠动脉穿刺为例: 1.腕下垫纱布卷,背伸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 2.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桡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固定欲穿刺的动脉。 3.右手持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如见鲜红色血液直升人注射器,表示已刺入动脉。 4.用左手固定原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右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不得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暗黑色血液表示误入静脉,应立即拔出,压迫穿刺点3~5分钟; 3.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防损伤血管; 4.穿刺后妥善压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静脉穿刺技术/静脉穿刺技术操作步骤-09实践技能新增知识点静脉穿刺技术 【适应证】 1.需长期输液而外周静脉因硬化、塌陷致穿刺困难者; 2.需行肠道外全静脉营养者; 3.危重病人及采血困难病人急症处理; 4.中心静脉压测定。 【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3.器械准备清洁盘,穿刺针包。 【操作步骤】 以股静脉穿刺为例 1.病人取平卧位其穿刺下肢轻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心的内下方1.5~3.Ocm,股动脉搏动内侧为穿刺点。 2.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一侧,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于穿刺点处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的穿刺点刺入,进针方向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5度角、顺应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缓刺入。 4.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后,即有静脉血液回流人注射针管内,再进针2~4nHn即可采血或注射药物。 5.若未能抽出血液则先向深部刺入,采用边退针边抽吸至有血液抽吸出为止;或者调整穿刺方向、深度或重新穿刺。 6.穿刺完毕,拔出针头并消毒皮肤,盖上无菌小纱布,局部压迫3~5分钟,以防出血,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鲜红色血液表示误人动脉,应立即拔出,压迫穿刺点5分钟。

神经内科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适应证] 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6、鞘内给药。 7、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性穿刺。 [禁忌证] 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准备工作] 器械准备:腰椎穿刺包、手套、闭式测压或玻璃测压管、治疗盘 (碘酒、乙醇、棉签、胶布、2%普鲁卡因),需作培养者,准备培 养基。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侧卧位,其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屈曲,屈髋抱膝,使 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以利进针。 2、定穿刺点:通常选用腰椎3~4间隙,并做好标记。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

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的普鲁卡因做局部麻醉。 5、术者用左手拇指尖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垂直于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入少许即可。成人进针深度4~6cm。 6、拔出针心,可见脑脊液滴出。接测压表(或测压管),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取下测压表,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检查。 7、插入针心,拔出穿刺针。穿刺点以碘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毕,嘱去枕平卧4~6小时。 【并发症】 1.腰穿后头痛,低颅压综合征 2.出血 3.感染 4.脑疝 全脑血管造影术 [适应证] 1.颅内血管性病变

股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遂宁市中心医院 股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科室:操作者:时间:评价者:得分: 项目 技术实施要点 评分等级 A B C D 操作准备(10分)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4 3 2 用物: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或灭菌干燥大口容器) 内,2~2.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 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另备注射器、 针头、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 5 4 3 2 评估患者 (10分) 了解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及血管状况10 8 6 4 .操作要点(55分)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抽血项目等,向患者 及家属解释股静脉穿刺目的、注意事项 5 4 3 2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5 4 3 2 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 5 4 3 2 戴手套 5 4 3 2 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 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 明显部位并固定。 10 8 6 4 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进针或者30~ 450刺入股静脉,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 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注入药物 15 12 9 6 抽血或注射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消毒棉签(或无菌 纱布)加压按压5min以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5 4 3 2 脱手套,规范洗手 5 4 3 2 指导患者(10分)指导患者抽血时尽量放松,保持固定体位 5 4 3 2 告知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并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5 4 3 2 提问 (10分) 目的及注意事项10 8 6 4 综合评价 (5分)对整个操作的总体感觉 5 4 3 2

有创动脉穿刺技术及评分标准

有创动脉穿刺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点 【适应症】 1.重大手术:麻醉或手术期如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手术、脑膜瘤、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拟行控制性降压或需持续监测动脉血压者。 2.危重病人:如严重休克、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心肌梗塞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3.需反复动脉采血者。 4.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 【禁忌证】 1. Allen's试验阳性者。 2.周围皮肤炎症或动脉痉挛以及血栓形成。 3.有出血倾向者。 二、基本操作要求 【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3.器械准备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导丝及动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加压装置。 【穿刺途径】 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足背动脉、股动脉。 1. 桡动脉:常用左侧。在腕部桡侧屈肌腱的外侧可清楚摸到搏动。施行桡动脉穿刺前应做Allen's试验,判断尺动脉是否通畅,如尺动脉供血不良,则不宜作桡动脉穿刺测压。 Allen's试验: (1)患者举手握拳以驱血,同时压迫尺桡动脉; (2)将手放下,自然伸开手掌; (3)松开尺动脉,6秒内手掌色泽回复,指示尺动脉通畅,掌浅弓完好,8秒至15秒可疑,15秒钟以上说明尺动脉血供有障碍。 2. 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拇长肌腱外侧向下至足背部皮下。穿刺前需了

解胫后动脉供血情况。即压迫足背动脉后,压迫拇趾甲数秒钟,使大拇趾变苍白,解除对趾甲的压迫,若颜色迅速变红,表示侧支循环良好。如侧支循环不佳,不宜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 3. 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外侧是股神经,内侧是股静脉。 【操作方法】 1. 穿刺用具:多采用聚四氯乙烯套管针,成人用20号、儿童用22号、新生儿用24号。股动脉等深部动脉可用18号长穿刺针或带引导钢丝的导管针。 2. 插管技术: (1)经皮穿刺置管(以桡动脉穿刺)为例: 1)病人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驾上,腕部垫一纱布卷。 2)消毒铺巾,清醒病人可在腕横线桡动脉搏动表面用少量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 3)术者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用左手示指、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右手持套管针,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针尖刺入动脉后有鲜红血液喷出,压低针干与皮肤呈10度角,将外套管置入血管腔内约2.5~3.5cm。 4)拨除内针,有明显搏动性血流自导管喷出,即可接测压延长管。 5)若针已穿透动脉后壁,可拨除内针,缓慢将外套管针退至血液喷出处,保持与血管行向一致,捻转推进导管,血流通畅则接测压延长管。 (2)直视穿刺插管:遇有桡动脉搏动微弱、休克、低心排和经皮穿刺失败者。腕横线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作约1cm长纵切口。 2)显露动脉后在动脉下安置一根丝线。仅作远端血流阻断和牵引用。 3)直接用外套管穿刺针穿刺。 4)移除牵引线,缝合皮肤。 3. 测压装置: (1)弹簧血压表测压:穿刺针与充满肝素盐水的动脉延长管、三通及血压表相连,可直接读取平均动脉压值。 (2)换能器测压:将导管与换能器相连,换能器可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显示在监护仪上使压力波形、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数字形式显示。 【注意事项】 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其预防措施包括: 1. Allen`s试验阳性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

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侧缘,在锁骨中点稍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呈弓形而稍向下,资料Word 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器沿钢丝送入静脉(送扩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 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与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 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得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 1、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 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 2、颈总动脉造影 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3、颈内动脉造影 ①如果颈内动脉开口狭窄,导丝、导管不通过狭窄段(红绿灯原则),导管置于颈总动脉造影,一般造影剂5~6ml/秒,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 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 1 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

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 °,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 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 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 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 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 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 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 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精选)动脉穿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动脉穿刺置管术 (一)操作目的: 1、直接监测患者血压 2、需采集动脉血液标本或某些特殊检查 3、急救时需加压输血输液 4、用于区域性化疗 (二)适应症 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 2、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血、输液者。 3、合并有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心力 衰竭史、COPD、肺动脉高压、代谢紊乱等急需手术治疗者。 4、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5、控制性降压或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6、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三)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诺现象(Raynaud’s syndrom)和脉管炎(Buerger’s disease) (四)操作准备 1、、动脉置管部位:桡动脉(最常用)、股动脉、腋动脉、足背 动脉和尺动脉 2、在作桡动脉插管前应测试尺动脉供血是否畅通。清醒病人可 用Allen试验法测试。对于不能配合的病人如幼儿、意识不清和全 麻后病人,可采用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或手指体积描记图以判断手掌 部的血流供应及平行循环供血情况。遇有尺动脉血供不足,应避免 作桡动脉插管。 3、治疗盘内放置: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内,2-2.5%碘酊, 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 腺素、笔、砂轮,注射器、针头、抗凝剂、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 回收器,需要时备输液或输血用物 (五)操作过程 A、以最为常用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为例:

1、准备洗手、戴口罩。 2、核对床号、姓名、治疗项目等,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动脉穿刺置管 的相关内容。 3、常选用左侧桡动脉,成人用20G的Teflon或Vialon外套管穿刺针, 长约3.2~4.5cm。 4、穿刺时病人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腕部垫高使腕背伸,拇 指保持外展,消毒铺巾,保持无菌技术。 5、穿刺者右手示、中指与拇指持针,于腕横线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 最清楚处进皮。在左手示、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行踪的引导下向着 动脉进针。 6、一般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针尖抵达动脉表面略带冲击的力 量将针尖刺入动脉,此时有鲜红的血液喷射至针蒂,表明内针已进 入动脉。再进针约2mm,使外套管也进入动脉内,此时一手固定内针,另一手捻转并推进外套管,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将外套管送入动脉腔 内。 7、拔除内针,有搏动性血流自导管喷出,证实导管位置良好,即可连 接测压装置,固定。 8、若外套管推进遇有阻力,常表示导管未进入动脉管腔。穿刺时有突 破感,且有少量血液入针蒂,但血流不畅,此时穿刺针可能偏向一 侧或已穿透动脉血管后壁。遇此可拔除内针,接上注射器并缓慢拔 退外套管,当见有血液喷出时,保持导管与血管行向一致,捻转推 进导管,不成功则可再次拔退外套管,见有良好的血液喷、滴出时 可经套管内插入细导引钢丝,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推进套管,若均未 成功则重新穿刺。 B、股动脉穿刺: 1、基本准备同上,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2、术者消毒铺单,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左手食 指和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 角刺入。 3、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 可刺破血管,待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 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 4、肝素盐水冲洗鞘管,连接测压装置,固定。 (六)注意事项 1、桡动脉穿刺必须做Allen实验。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反复穿刺。 3、采用持续肝素液冲洗,肝素为2-4U/ml.冲洗速度为2-3ml/h。 4、发现血凝块应吸出,不可注入。 5、置管时间一般为5-7d,如发现远端血液循环不好时应及时更换穿刺置 管部位。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常规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 ' 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V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 (小儿22G、24G )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 p/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 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 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 , 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 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 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 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 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 ' 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6)末稍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 块,挽救肢体。 (四)并发症及处理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 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

动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动脉穿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Artery Puncture 一、目的一 1.通过动脉穿刺获取动脉血标本用于动脉血相关指标的测定,主要用于动脉血气分 析。 2.通过动脉穿刺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进行部分专科检查或治疗,如冠状动脉造 影或建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通道。 3.危重患者需要经动脉输液或输血者。 二、适应证 1.各种原因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 2.可能酸碱平衡紊乱。 3.或需监测有创血压。 4.各种动脉内介入治疗或检查。 三、禁忌证 穿刺部位有感染为绝对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为相对禁忌证。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向患者解释动脉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 2)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主要是保持穿刺肢体不动。 2.材料准备 1)玻璃注射器(或动脉血气针)、肝素。 2)消毒用品:20/0碘酊和75%乙醇,或0.5010碘伏。 3)小垫枕、消毒棉签、无菌橡皮塞。 3.操作者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2)了解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操作步骤 1.桡动脉穿刺(图12-1)

注意:穿刺时,观察血液顶入注射器对于确定针头进入动脉非常重要。 1)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前臂取外展位,掌心向上,手腕下放小垫枕, 手掌稍背伸以 更好暴露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在掌横纹上1—2cm动脉搏动明显处(或桡骨茎突近端约lcm 处),碘伏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术者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以左手食指和中指 在该处两侧相距约lcm,按压固定欲穿剌的动脉。 2)穿刺步骤:右手执注射器(如是血气针,应拉至1ml处)在两指 间垂直或与动脉 走向呈约450角逆血流方向穿刺。见血液顶入注射器时,说明针头已进入动脉中。固定注射 器,直至采集到足够用于检测的动脉血标本(约1ml)。迅速拔出注射器,并按压穿刺部位5 —10分钟。 2.股动脉穿刺 1)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于,腹股 沟韧带(髂前上 棘与趾骨结节体表连线处)中点下方1~2cm处三指并拢沿股动脉走行方向触摸股动脉搏动, 将中指指尖置于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其余两指稍用力固定皮肤后抬起中指,以肝素化注射器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应证 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相对禁忌症:有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各种原因所致头颈部不能充分后仰者、颈部较大肿瘤者。 三、优点 1)颈部易于保护,不易感染,使用时间相对较长。 2)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 3)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发生的机会少。 四、缺点 1 穿刺时对体位要求较高。 2 不够美观、影响头部活动。 3穿刺部位 前路: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旁开0.5~1.0cm。 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3~5cm。颈总动脉前外侧。 后路: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针点(锁骨上缘3~5cm)。 五、操作方法 1、器材准备,20~40mg/dl肝素生理盐水、双腔留置导管全套、局麻药、注射器、消毒用物、无菌手套。 2 、体位: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例,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3 、穿刺点选择选择中路法进针部位。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用含一定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者2~4cm,置管长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儿5~8cm。 7、保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8、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9 、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用小尖刀或注射器针头斜面侧切小口。 10 、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导管进入后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 11、分别回抽导管动静脉两端观察回血是否顺畅,再于两端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3~5ml,冲净残血,肝素帽封管。 12 、用皮针与缝线将导管颈部的硅胶翼与皮肤缝合,固定导管,再以敷料覆盖包扎。 13、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六.注意事项 1 、颈内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并发症相对要多,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并签知情同意书。 2 、如患者曾行同侧静脉插管,可能会存在颈内静脉狭窄或移位,可行血管超声定位。 3、颈内静脉穿刺对体位要求较高,正确的体位是穿刺成功的前提;但心衰较重难以平卧的患者建议做股静脉置管。 4 、穿刺针穿入血管后如见暗红色血液,说明进入静脉的可能大,如推注压力小,则静脉的可能性更大;但心衰患者静脉压较高,而低氧血症患者动脉血颜色较暗需要注意鉴别。 5 、当需要穿刺左侧颈内静脉时,因该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左头臂静脉后形成一定角度,注意扩皮器进入不要太深,以免损伤血管。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1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她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就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就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与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与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与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 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 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 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与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 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与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 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教程--动脉穿刺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教程 动脉穿刺术 一、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穿刺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动脉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术前准备和操作步骤。 3.掌握动脉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4.掌握动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动脉穿刺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常见动脉穿刺部位的介绍:桡动脉、股动脉等。 3.动脉穿刺物品准备。 4.不同穿刺部位的穿刺、放置留置管的手法和操作步骤。 5.动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6.动脉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生 【自学内容】血管造影、冠脉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相关内容 【思考题】 外周动脉测压常选择哪些位置?换能器的放置高度? 二、教材 【目的】为监测动脉血相关指标、检测动脉血压、血管造影及其它相关疾病治疗进行单次性穿刺、放置套管针、动脉导管术、动静脉瘘等技术。 【适应证】 1.严重休克的急危重病人,经静脉快速输液后情况未见改善,需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提高有效 血容量。 2.各种需检查和监测动脉血气的情况。 3.手术、麻醉及急危重症病人需连续监测动脉血压。 4.特殊检查和治疗:选择性动脉造影、或注射抗肿瘤药物,行区域性化疗治疗、心脏介入治疗、血液透 析治疗等。 【禁忌证】 1.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慢性严重心、肺或肾疾病、晚期肿瘤等不能耐受者。 3.穿刺局部有感染者。 4.穿刺动脉有痉挛、血肿、动脉瘤或血栓形成。 5.动脉闭塞或由于纤维疤痕等因素导致穿刺困难者。 【术前准备】 1.操作者熟悉病人病情,掌握本操作的技术。 2.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操作简要过程,取得理解,争取清醒病人的配合。 3.如果部位需要,可进行局部备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