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1. 理论部分

1.1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

序号内容学时

1 微生物学基础8

2 生物化学基础8

3 分子生物学8

4 细胞培养技术8

5 发酵工程学8

序号内容学时

6 生产工艺优化8

7 质量控制体系8

8 新药研发流程8

9 现代生产技术8

1.4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

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

作等技能;

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

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

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

2.1 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

检测;

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

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

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

心机等;

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

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

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

等;

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

3.1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

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

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4. 参考文献

1.庞卫国.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20.

2.Barry L. 透析和超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张俊华. 生物制药工艺学选讲[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5. 结语

生物制药工艺学作为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需要实际实验操作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要和实验部分充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技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无缝对接。同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教学中需要加强的部分,要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1. 理论部分 1.1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 序号内容学时 1 微生物学基础8 2 生物化学基础8 3 分子生物学8 4 细胞培养技术8 5 发酵工程学8

序号内容学时 6 生产工艺优化8 7 质量控制体系8 8 新药研发流程8 9 现代生产技术8 1.4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 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 作等技能; 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 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 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 2.1 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 检测; 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 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 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 心机等; 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 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 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 等; 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 3.1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 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 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4. 参考文献 1.庞卫国.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20. 2.Barry L. 透析和超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概述 1、生物药物 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极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 生物制品是指用细菌疫苗制成的供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的药品。 2、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 采用DNA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技术 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利用这样的新物种(品系)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 5、生物技术的内容 基因、细胞、酶、发酵、生化、蛋白质、抗体、糖链工程和海洋生物技术。 6、生物技术的相关学科 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化学(生物化学、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 工程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 医学、药学、农学。 7、生物技术的应用 (1)、医药 1977年出现第一个重组的生长激素抑制因子后,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遗传工程公司—Genetech,进行小牛和小猪的生长激素的开发研究,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了干扰素,从此以后出现许多生物技术公司,1981年第一个诊断用单克隆抗体首先在美国上市。 利用基因治疗人类疾病的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原来用于治疗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病的治疗技术,现在已快速扩展到癌症、爱滋病、乙型肝炎、心血管病,此外,诊断试剂、酶试剂、动植物医药产品、核酸类药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2)、农业 转基因动植物的新品种,大幅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3)、食品 氨基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有机酸(苹果酸、酒石酸),做食品添加剂,香料,葡萄糖,果糖,淀粉酶。 (4)、工业 农药、香料、饲料、工业酶、有机酶、皮革工业脱毛软化、丝绸脱胶、加酶洗衣粉。 (5)、环境净化 利用微生物或酶处理废物和废水。 (6)、能源 微生物发酵产甲烷—沼气。 二、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生物技术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微生物、动植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它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其发展过程按技术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出现在公元前几千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酿造技术,当时人们只知道酿造技术,但不知道这些技术的内在原因,1680年出现了显微镜,人们才知道有微生物的存在,1857年用实验方法证明了酒精发酵与酵母菌有关,并最终确征为酶,到此才揭开了发酵现象的奥秘。 该阶段的产品:乳酸、酒精、丙酮、丁醇、柠檬酸、淀粉酶。 该阶段生产的特点:过程简单,大多数属于兼气发酵或表面培养,生产设备要求不高,产品化学结构简单,属于初级代谢产物。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急需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抗细菌感染药物,出现了青霉素,产量低,产品价格昂贵,随着发酵新技术的出现,又相继发现了链霉素、红霉素、金霉素等药物。 该阶段的主要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氨基酸;食品工业的工业酶制剂、食用氨基酸、酵母、啤酒;化工业的酒精、丙酮、丁醇、沼气;农林业的农药;环境保护业的生物治理污染。 该阶段生物技术的特点: (1)、产品类型多,初级(氨基酸、酶、有机酸);次级(抗生素);生物转化(甾体)。 (2)、生物技术要求高,纯种、无菌、通气、产品质量要求也高。 (3)、生产设备规模大,500立方米,2000立方米。 (4)、技术发展速度快,青霉素,200单位每毫升,8万单位每毫升,形成了交叉学科生化工程。 3、现代生物技术 标志,1953年美国Watson和英国的Crick共同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生命科学划时代的一页,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进展,遗传中心法则,破译遗传密码,基因重组,单克隆抗体,DNA 测序。产品见表1-1。 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该阶段产品种类很多,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该阶段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 (1)、重组DNA技术及其它转基因技术;(2)、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3)、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4)、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5)、动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 (6)、动物胚胎工程技术;(7)、现代发酵技术(高密度发酵、连续发酵、新型发酵技术); (8)、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9)、蛋白质工程技术; (10)、海洋生物技术。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定义: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 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制药的重点研究方向:应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各类新型药物;应 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生物药物的特点与要求—特点: 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 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 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必须有严格的制造管理要求(GMP)质量管理要求; 对制品的有效期、贮存条件、使用方法必须做出明确规定; 对有效成分应拟定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对制品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生物药物制备的不同阶段: 第一代:利用生物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某些天然活性物质与混合成分的粗制剂。 第二代: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异生化成分。 第三代: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制造的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 二、现代生物药物分5大类:天然生化药物(氨基酸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微生物药物(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详见书本) 细胞生长因子与组织制剂: 细胞生长因子,是在体内对动物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并在靶细胞上具有特异受体的一类物质,为多肽或蛋白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组织制剂,指将动植物组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符合药品标准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制剂。这类制剂未经纯化,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如缩宫素制剂、骨肽注射液、脑活素等。 2、抗生素:详见第三章 3、生物制品:详见11章 预防用制品 (1)疫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制成的,如乙肝疫苗。 (2)菌苗:由细菌制成的,如卡介苗。 (3)类毒素:由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而保留其抗原性的,如白喉类毒素。 治疗用制品 (1)特异性治疗用制品,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非特异性治疗用制品,如白蛋白。 诊断用制品,主要指免疫诊断用品,如结核菌素及多种诊断用单克隆抗体。 4、基因工程药物: 细胞因子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 细胞因子白介素类(白介素-2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TNF- α受体)。

制药工艺学

制药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摆阔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制药工艺的研究可分为小试、中试及工业化生产三个步骤,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1小试研究在实验室规模的条件下,研究化学或生物合成反应步骤及其规律、工艺参数与原料,并估算成本。对于工艺路线研究,可选择的策略有天然原料的直接分离提取、全化学合成、半合成、微生物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甚至是动植物的养殖与种植,很大程度上基于经济可行性的考虑。工艺研究还包括各反应步骤相关的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单元组合对收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建立成品、半成品、中间品、中间品、原料的检验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最终设计出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出收率稳定、质量可靠的操作条件,为中试放大的研究提供技术资料。 2中试研究在中试车间的条件下,进行工艺试验与工业化生产的考查和优化。研究放大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操作条件。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对工艺进行经济性评价。取得工业生产所需的资料和数据,为工程设计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3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基于中试研究的结果,制定出生产工艺规程,在生产车间进行试生产。对工艺进行验证,在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后进行正式生产。 按照制造技术可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合成药物、和中药三大类。 把制药工艺过程分为4类:化学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和制剂工艺。 第二章 一种化学药物可通过若干种不同的途径获得,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生产工艺路线。 化学药物的设计方法与有机合成设计方法有许多类似之处,诸如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和模拟类推法等。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抗真菌药物克霉唑的拆分】 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这就是分子对称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理想的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安全、无毒; 5、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理想的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合成步骤少,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各步收率较高等特点。合成路线有“直线方式”和“汇聚方式”两种装配方式。 反应类型有“平顶型”和“尖顶型”两种。工业生产中通常倾向于采用“汇聚方式”。 第三章 多个化学单元反应合成并成一个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习称“一勺烩”工艺。 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等可以概括为7个方面,这也是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7个主要课题。

生物制药工艺学(王徐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 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菌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 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 3、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 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4、吸附法: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 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5、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 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6、双水相萃取: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 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7、生物分离技术:从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有机体或者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及其生物化学产 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也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8、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大的絮凝 团的过程。 9、相对离心力:由于各种离心机转子的半径或者离心管至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心力 而受变化,相对离心力就是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10、亲和吸附剂:由载体及配基偶联构成,在亲和层析中起可逆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 基,与配基结合的层析介质称为载体。 11、细胞破碎: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 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12、亲和层析:在生物分子中有些分子的特定结构部位能够同其他分子相互识别并结 合,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这种结合解除。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结合能力称为亲和力。亲和层析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设计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 13、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 有特异性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4、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 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5、重结晶: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再次结晶,使纯度提高。 16、菌丝结团: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繁殖的菌丝没有分散舒展而聚成团状称为菌丝团。 17、发酵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净热量,是各种产生热量减去各种散失的热量后所得的 净热量。 18、错流过滤:如果滤液给过滤介质面一个平行的大流量冲刷,则过滤截留表面积累的 滤饼就会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而通过过滤介质的流速却比较小。这种过滤方法称作错流过滤。 19、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是由聚合单体和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 等添加剂经聚合反应制备而成。聚合物形成后,致孔剂被除去,在树脂中留下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互相贯通的孔穴。因此大孔树脂在干燥状态下其内部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孔径较大,在100~1000nm之间,故

《制药工艺设计》教学大纲

《制药工艺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制药工艺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rocess Design for pharmaceutical Plants 课程编号:06133070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总学时:36 学分:2 适合专业:制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制药反应工程,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化工制图、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工设备基础、药事管理(或化工企业管理)等课程 开设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制药工程学科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和技术经济观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和设计环节的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解决工厂(车间)工艺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三算(工艺、物料、能量)和制图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制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工艺流程、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设计和选择、车间和工艺管路布置设计、非工艺条件设计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工厂(车间)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工厂(车间)工艺设计各个环节。流程、物料和能量、设备、车间和管路布置,非工艺条件等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掌握三算方法和工艺图纸(流程、布置)内容和绘制。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2.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特点 3.医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分类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药厂设计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了解工艺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药厂设计中的作用; (3)理解工厂设计是一门政治、技术、经济紧密结合、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 (4)了解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分类; (5)掌握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的阶段及内容; (6)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第二章制药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程序(3学时) 1.设计前期工作阶段 2.设计中期工作阶段

生物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工艺 第四章动物细胞培养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 第一章绪论 制药工艺学 1.1.1 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现代制药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智力密集,发展方向是全封闭自动化、全程质量控制,大规模反应器生产和新型分离技术综合利用。 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即使进行仿制药物的生产,也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贯穿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习掌握制药工艺学具有重要意义。 1.1.2 制药工艺学的内容 制药工艺学是综合应用化学系列、生物系列、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门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的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中试放大、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从而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从工业生产角度,改造、设计和开发药物的生产工艺,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制药工艺学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而且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通过设计、研究药物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条件与设备选型,从中选出最安全、最经济、最可行的工艺路线。 1.1.3 制药工艺的类别 可根据典型的药物生产过程,把制药工艺过程分为4类,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工艺学和制剂工艺学。 1.1.3.1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 以生物体和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生物机体或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过程,利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对实验室所取得的药物研究成果进行开发放大,在反应器内进行生物反应合成,进而生产制造出商品化药物。细胞生长和药物生产与培养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过程优化的理论基础。 可把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分为上下游过程。上游过程是以生物材料为核心,目的在于获得药物,包括药物研发、细胞培养工艺、放大及大规模细胞培养研究等。属于生物加工过程,如酶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培养工程、发酵工程等。下游过程是以目标药物后处理为核心,属于生物分离过程,包括药物的提取、分离、精制工艺,药物产品的检测及质量保证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过程包括菌种或细胞的选育,培养基的特性与制备,无菌化操作,培养工艺的控制等。生物制药技术的学科基础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为药物表达和分离纯化提供方法和原理。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路线需要考虑,高效表达的载体及宿主系统,洁净室、水系统、空气等公用设施,在线实时检测的设备与生物反应器,才能有效地实现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1.1.3.2 化学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工艺

1.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的必需的物质 2.次级代谢产物(second,metabolites)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必需的物质。 3.自然选育(selection of spontaneous mutation)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是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从中选出维持或高于原有生产水平菌株的过程。 4.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高产菌株。 5.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微生物在酶的作用下,脱去细胞壁,剩下的原生质膜,包围着的原生质部分。 6.菌种保藏(culture collectio n)是指将微生物菌种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妥善保存,避免死亡污染,保持其原有性状基本稳定。 7.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置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8.生长因子(growth facto r)是指微生物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者氮源合成的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 9.前体(precursor)在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中,有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容器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及孢子的过程t。 11.乳化过程(emulsification)液体已细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在另一个不相容的液体中 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透析(DL)电渗透(ED) 12.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是指经典的液-液萃取,即用有机溶剂对非极性或弱极性的物质,物质进行萃取,这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液相中分配特性不同而进行的分离过程。 13.双水相萃取法(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partition of two aqueous phase system)它是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产生的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相互不容法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是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ph条件下,吸附生物样品中的生物药物,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15.大孔吸附树脂(macroreticular resin):不含交换基团且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树脂 16.沉淀法(precipitation)是通过改变溶液的物理变化参数,降低溶液中的某些成分法溶解度,从而使其从固体凝聚物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并与其它成分分开的技术。 17.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主要是指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有不同的分配,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多次分配后而获得分离。 18.凝胶色谱(gel chromatographyGFC)是指各种多空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的各分子组分大小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一种技术。 19.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C)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 特异性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方法。 20.疏水相色谱(HIC)是利用蛋白质表面存有的疏水性部位,与带有疏水性配基的载体在高盐浓度结合,洗脱时将盐浓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因疏水性不同而逐个先后被洗脱。 21.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以生物材料为原料或者用生物技术方法制造的药物。 22.三级发酵:将二级种子移至发酵罐作为种子。字 23.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的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菌株的过w w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书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 车间工艺设计 姓名: 学号:0指导 老师: 学期:七 日期:2012年9月

四川理工学院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生药09.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签名) 设计时间: 2012年8月30日至2012年10月20日 一、设计任务 1.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2. 条件: 年产量为400吨,一年按320个工作日算,一个工作日按16个小时计算。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1、目录 2、题目及条件(任务书) 3、药物概述 4.物料衡算及工艺设计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二)、绘图 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或车间平面布置图或主体设备图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意义---------------------------------------- 第三章概述-------------------------------------------------3.1 剂型简介----------------------------------------------------3.2 栀子金花丸--------------------------------------------------3.3 栀子--------------------------------------------------------3.4 黄连--------------------------------------------------------3.5 黄芩------------------------------------------------------3.6 黄柏-------------------------------------------------------3.7 大黄--------------------------------------------------------3.8 金银花------------------------------------------------------3.9 知母-------------------------------------------------------3.10 天花粉------------------------------------------------------第四章年处理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第五章结束语--------------------------------------------------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二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二金霉素链霉菌的定向发酵(验证型)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定向发酵四环素的原理。 实验原理: 定向发酵是指通过改变培养基组分(加入某些物质)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使发酵按主观要求产生较多的产物。 金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它们的化学结构极为相似: R1 R2 金霉素Cl H 土霉素H OH 四环素H H 金霉菌原是产生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的菌种,但因金霉素比四环素只多一个氯离子,所以只要在发酵液中加入某些物质,阻止氯离子进入四环素分子,从而使菌种产生较多的四环素。另外,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当温度超过35℃时则只合成四环素。 本实验中,利用溴离子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对氯离子有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原理,以及加入2-硫醇基苯并噻唑(即M—促进剂,分子式:C7H5NS2,通常作为橡胶硫化促进剂)抑制氯化酶的作用,从而增加四环素的产量。 材料、试剂和器材: 金霉素链霉菌: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CGMCC4.1043;订单号20111133 550元)。 超净工作台、摇床(250ml、500ml) 酒精灯、酒精棉球、工业酒精、打火机、接种铲、移液枪、剪刀 实验步骤: 前期准备工作:配制孢子培养基 麸皮36.0 g,K2HPO4 0.2 g,MgSO4·7H2O 0.1 g,(NH4)2HPO4 3 g,琼脂15~20 g,定容至1L,pH 7。

1、制备斜面孢子:将保藏的菌种的比例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不加琼脂的斜面培养基),28℃下200 r/min振荡培养,将活化1d后的金霉素链霉菌种接入孢子培养基,28℃培养5~7天,待孢子长成灰色,于4℃冰箱中保藏。 2、种子培养:在斜面上用接种铲挑取1cm2左右生长良好的菌体接入装有50ml四环素种子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230 r/min、28℃下振荡培养20~24h。 3、发酵培养:以剪口移液枪头取10 ml种子液接入装有100ml发酵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注意:同一处理组用同一瓶种子液接种),230 r/min、28℃下振荡培养5 d。用于后面的测定效价和薄层层析实验。 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选作)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沉淀法精制四环素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 2 .熟悉pH 的控制与产量、质最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四环素为两性化合物,其等电点为5.4 。当溶液pH 等于等电点时,四环素呈游离碱形式,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利用四环素的这一性质,可将四环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在连续结晶过程中,pH 的高低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四环素的等电点为5.4 , 在pH 4.5~7.5 之间,游离碱在水中的溶解度乎不变。若pH 控制在接近等电点时,沉淀结品虽然比较完全,收率也高,但此时会有大量杂质同时析出,影响产品的色泽和质量;若pH控制得较低一些,对提高产品质量虽有好处,但沉淀结晶不够完全,收率会低些,影响产量。因此,在选择沉淀结晶pH 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到产量、质量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工艺上控制pH4.8左右。若沉淀结晶质量较差,pH可控制得稍低些,有利于结晶质量的改善,但不能低于4.5,否则收率低,影响产量。 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分酸化、纯化、过滤、结晶和淋洗五个步骤。 (1 ) 酸化加入草酸,使积聚在菌丝体内的四环素尽可能多地成为可溶性盐,而转入液相。四环素在酸性条件下较隐定,且草酸与钙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析出的草酸钙能促进蛋白质的凝固,提高滤液的纯度和过滤速度。 ( 2 )纯化纯化剂(黄血盐、硫酸锌和硼砂)与草酸一起混合作用,可以除去发酵液中大量酸溶性蛋白质、铁离子和其他多种离子色素以及其他杂质,从而使滤液纯净,并减少发酵液的粘度,利于过滤。其中纯化剂黄血盐能与发酵液中的铁离子作用,生成普鲁士盐而除去铁离子。 ( 3 )过滤通过过滤,使四环素溶液与菌丝体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再经过复滤、精滤,进一步提高滤液质址,得到澄清的滤液。 ( 4 ) 结晶将滤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在较低温度下析出纯净的四环素。 ( 5 )淋洗虽然发酵液经酸化后大部分四环素已溶入溶液中,但仍有部分残存在菌渣中,且过滤不可能十分彻底。所以用酸水淋洗,以提高收率。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1.试剂 300 g/L草酸溶液、200 g/L 黄血酸钾溶液、200 g/L 硫酸锌溶液、200 g/L 硼砂溶液、浓氮水、3 g/L草酸溶液。 2.仪器 1000 mL 烧杯、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滤纸、量筒、pH 试纸、酸度计、温度计、水

生化生产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生化生产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简介 生化生产工艺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工艺的基本认识、常用设备、操作技能及工艺参数控制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基于真实制药工艺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背景 某制药公司需要生产一种新型口服药物,该药物主要成分为一种抗生素。该公司已经在实验室中完成了药物的试验制药和高压灭菌。现在需要生产大量的该药物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该公司需要你来设计一个生产工艺流程。 要求 药品成分 •每颗药片的重量为50mg。 •药物成分为一种抗生素,该抗生素需要在55-60℃焙烤24小时才能得到。 •其他辅料:玻璃片、明胶、氧化钙、氧化镁、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甲基纤维素。 •药品生产须符合相关药品GMP规定。 工艺流程 该药品的生产工艺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抗生素制备 将原料抗生素溶解在pH为7.0的缓冲液中,使用超滤器筛去过滤残渣,达到精制目的。 步骤二:药品压片 将抗生素、明胶、氧化钙、氧化镁、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而后通入药片压片机进行压片。 步骤三:灭菌 使用高压灭菌器进行药品灭菌处理。 步骤四:烘干 在指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药品进行烘干,完成药品生产制作。 要求 •除原材料外,不允许使用其他辅料。 •生产工艺需要符合GMP规定。 •药品一定要严格执行药典标准。 •药品生产过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 评分标准 本课程设计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 •工艺设计方案(30分) •数字化实验数据分析(30分) •成品药物质量检验数据及分析(20分) •实验报告撰写和答辩(20分)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设计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设计 背景介绍 生物技术制药是目前医药行业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利用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将生物体内的有用物质,如蛋白质、抗生素、基因等,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加工生产成药物,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了应对社会的需求,许多高等院校开始开设相关专业,但由于生物技术制药涉及到许多交叉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制药工程学等,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 1.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 2.掌握基本的生物技术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3.熟悉常见的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和产品性质。 4.学会运用生物技术制药知识,解决实际的医学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概述常见的生物技术制药种类及其应用。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生物技术制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生物技术操作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技术制药中常见的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包括PCR、克隆、蛋白质纯化、酶技术、细胞培养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技术实验能力。 第三章:生物技术制药工艺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和常见产品性质。通过对生产工艺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中的关键工艺环节和难点,并能够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案。 第四章:生物技术制药案例分析 本章将根据实际的生物技术制药案例,结合学生掌握的生物技术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结合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加深学 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课堂演示。通过教师授课、课件演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呈现生物技 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过程和工艺流程。 3.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增强学生的思辨及创造力。 4.实践教学。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情景,增强学 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与考核 1.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中要按照规定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分析以及感悟和建议。

《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4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基地班)必修 植物保护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技能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制药工艺的创新,改革老产品生产工艺及开展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了解制药工艺学的最新方法及研究进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3学分.学时为56 5. 建议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制药工艺学》(第1版).元英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制药工艺学》.王效山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2)《生物制药工艺学》.李家洲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3)《现代制药工艺学》(上)/高等学校教材.元英进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4)《现代制药工艺学》(下)/高等学校教材.元英进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多媒体 (2)实验实践教学,参观工厂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5% ,形式有:考勤、作业、实验 (2)考试成绩占65%,形式有: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知识 (2)阅读相关具体工艺流程,熟悉流程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1)制药工艺的研究对象、内容 (2)本课程的性质、发展及展望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016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制药工程类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菌发酵和动物细胞培养制药工艺及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分离纯化工艺与鉴定等。学习本课程是进入医药领域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生物制药的上、下游知识和技术,为学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技术结构。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制药工艺的创新及开展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了解制药工艺学的最新方法及研究进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物药物概述 一、生物药物的概念 二、生物药物的性质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生物药物与生物制药工艺学 一、生物制药的发展历程 二、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三、生物制药的研究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概念、分类;了解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生物药物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生物药物的类别。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0学时) 第一节生化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生物材料 二、生物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和保存 三、组织和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 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 五、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干燥和保存 第二节微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一、制药微生物菌种的发育与保藏 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三、微生物药物发酵基础 第三节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一、目的基因的制备 二、基因重组 三、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构建 四、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培养 五、基因工程产物的分离和纯化 第四节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一、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二、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第五节酶工程制药技术基础 一、概述 二、药用酶的生产 三、药用酶的修饰 四、酶的固定化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五、酶的非水相催化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化制药、微生物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和酶工程制药的技术基础;传统生化制药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材料的选择、预处理,组织细胞的破碎,细胞器的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步骤; 2. 了解微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和保藏、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发酵工艺、发酵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 3. 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的制备、基因重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工程菌的培养、产物的分离纯化; 4. 学习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包括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性、方法、培养基组成与种类、培养条件等

制药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了解合成实验的一般原理及操作及思维方式。 2、了解酰化反应的要求及其应用。 3、进一步巩固重结晶的操作方法,学会混合溶剂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早在18世纪人们从柳树皮中提取出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的水杨酸。但是由于水杨酸严重刺激口腔、食道和胃壁粘膜从而了其应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在水杨酸分子中引入了乙酰基,即制备了乙酰水杨酸,又名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性状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熔点134-136℃,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药物,主要用作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头疼。牙痛。肌肉痛、神经疼、关节疼等慢性能及伤风、感冒、发烧等疾病,对风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等前不见古人疗效显蓍,是一种首选药物,近年的实验表明它还可以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烷A2(TXA2,5-6)合成,已知TXA2有强大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栓成的作用。高浓度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管壁中环氧酶,减少TXA2的合成,因而有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和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其主要副反应是会引起幽门痉挛及会引起刺激胃粘膜的骨肠道反应,长期服用有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 阿司匹林的制备,通常用水杨酸与乙酸酐作用,就是水杨酸分子中酚羟基的氢被乙酰基取代。水杨酸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属于双官能团化合物。它既可以与羧酸及其衍生物作用,又可以与醇作用成酯,它本身分子间也可以形成氢键。为了加速反应的进行,破坏水杨酸分子间的氢键,常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 OH COOH +Ac2O O COOH O +CH3COOH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工艺学这一领域也逐渐凸显其在医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运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的学科。它涉及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药物的生产、研发、质量控制等。生物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酶、抗体、基因等,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神经性疾病等领域。 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筛选与优化: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从天然生物材料或微生物中筛选出具有药效的药物分子,并通过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进行优化。 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生物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包括细胞培养、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 药物质量控制:制定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药物临床研究:进行药物的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药物上市提供依据。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工艺学也在不断创新。目前,全球生物药物市场已经超过千亿美元,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支柱。未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药工艺学将会有更多的突破。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药物作用靶点进行改造,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细胞工程技术生产人体稀缺的蛋白质或细胞;通过抗体工程技术开发更有效的抗体药物等。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生物制药工艺学也将实现智能化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设计、预测药物作用机制等;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 生物制药工艺学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正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生物药物能够问世,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生物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步骤不是必须的? 关于生物制药工艺中的细胞培养技术,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反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