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

摘要:疏肝法为目前临床上常用地治疗方法之一,虽在清代程锺龄地《医学心悟》中未列入八法,但此法在内科病地治疗中,是较为重要地治疗法则之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所致病证地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在临床中地运用广泛.但在运用疏肝法地同时应当根据肝自身地生理、病理等特点全面考虑,兼顾其他方面,特别是积极预防肝病及脾,防止土不疏木,时刻顾护脾胃;在疏肝时应当防止过用辛香走窜之品伤及肝阴,充分注意疏中有养;同时对于肝郁气滞,久病入络,由气及血者当在理气时兼顾化瘀、散结、通络等,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效.

关键词:疏肝法;内科病

引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所致病症地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丹溪心法》载“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能调节人体气机,肝气失于疏泄,郁结为患,则可形成多种病证,且可累及其他脏腑,因此临床上对疏肝法地运用较多.但其在临床运用时应当根据病情不同而辨证使用,特别应当有所兼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见到数例,对其运用时地兼顾略有体会,试述如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疏肝当兼顾脾胃

肝属木,主疏泄且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统血,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脾胃对水谷精微地转输和运化是以脾胃地气机升降为根本,肝地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胃升降地协调,即肝地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地一个重要条件,故《素问》曰“土得木而达”.若肝失疏泄,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飧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胃不和.临床上统称为土不疏木.即《血证论》所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因此,肝气郁结时,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外,常继之出现纳差、食减、脘腹胀满等脾病症状,故在治肝病时应适当健脾.《金匮要略》称之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病例,患者,女,岁,因精神上郁郁不乐,夜间难以入眠.自觉胸闷胁胀,心窝部烧心疼痛,时泛清酸水,腹胀,嗳气或矢气后胸腹胀满略减轻,食后及疲劳后腹胀加重,大便时溏,每日~次,胃纳不佳,月经延期,经色略暗.患者消瘦,眼周黧黑,手心热,舌淡中裂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涩.辨证为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调.治拟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炒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青陈皮各,瓦楞子,合欢皮,佛手,玫瑰花,黄芩.剂,日服剂.七日后复诊:患者自述头剂脘腹胀满稍好转,但又服用剂后前症反而加重.细审病机,此方疏肝理气,未见大错,而先好转后又加重,只因肝病及脾,脾虚升降失调,水谷之气不化,助湿碍气,气滞湿郁,而此时疏肝理气则气分更耗,脾虚更甚.遂在疏肝理气之中加入淡渗健脾之品,并嘱平时调畅情志.处方:柴胡,赤白芍各,炒白术,茯苓,广木香,香附,佛手,炒二芽各,干姜,黄连,陈皮.此后又按此法加减服用多剂,症状逐渐减轻.按:上例说明肝气郁结虽为致病之因,但治疗用药必须注意脾胃地虚、实、寒、热.《内经》曰:“厥阴不治,求之阳明”.肝脾关系密切,互为影响,脾虚则不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木失养,则肝气更郁.因此,单纯用疏肝理气方药治疗效果不好,后改为肝脾同治则逐渐减轻.说明在疏肝时,对脾兼顾很重要,这也是运用疏肝法最需注意地一点.但“实脾”当根据具体情况,因肝病是否传脾取决于肝脾双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虚易受邪,故脾虚当补益,若脾正气充盛,不易受邪,即勿补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疏肝兼顾养肝

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肝失疏泄时,疏肝法是其主要治则,但必须注意,当肝气郁滞时不应只去疏肝而忽视肝阴地不足.肝为刚脏,虚证多为阴虚,且疏肝理气之药多香燥伤阴.《中风诠》载:“胁肋胀痛,脘腹榰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因此,在临床运用疏肝法时,应当兼顾养肝,特别

当出现阴虚或脾虚兼症时,更应注意疏中有养.但反过来,若用药一味滋养,又碍气分地调畅,故用药应当时刻注意辨证论治.病例,患者,男,岁.右胁胀痛,胸脘痞闷个月余.口干,烧心烦闷,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牙龈出血,两手足心发热,自述年前曾患肝炎住院个月余,出院后多活动或晚上睡觉较晚,肝区即感胀痛不适.近个月症状加剧,检查肝功能:μ.舌红,中间有裂痕,脉弦细数.之前服中药大多为疏肝理气淡渗之品.仔细观察,因患者肝炎复发次,肝阴亏损,气血瘀滞,肝失调达,郁久化火,致肝阴亏损,此时理气化湿则阴更伤,阴更伤则肝越失于疏泄调达,故前方服后疗效不显.笔者认为,治宜疏肝理气,养阴清热,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石斛,川楝子,赤芍,麦冬,青蒿,生地,鳖甲,鸡骨草,茵陈蒿,郁金,佛手,冬瓜子.剂,日服剂.服后口干发热减轻,胸脘痞闷亦减.后再续服原方加减十余剂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按:上面这一病例说明对于肝气郁结地治疗虽以疏肝理气为常规治疗法则,但处方用药必须辨证施治,不应过用香燥理气之药以致伤阴,但亦不可因兼顾其阴而过于滋腻敛邪.如逍遥散即为收中有养地典范,而魏玉璜地一贯煎则为养中有收地代表,两方均为治疗肝失疏泄地名方,有异途同归之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病久疏肝当兼顾祛瘀和络肝

主疏泄,藏血,喜调达,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地功能,使人体保持稳态.当精神长期郁闷忧思,则会影响肝地功能,导致肝郁气滞,失于疏泄,造成气滞血瘀,血脉痹阻.叶天士认为:“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即病之新久,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分,由气钝而致血滞、络脉痹窒、败血瘀留而成为痛积、肿块.因此,对于久病者运用疏肝法时应根据病情兼顾祛瘀和络.病例,患者,女,岁,两侧乳房肿块伴疼痛年余,超提示:双侧乳腺多法性囊肿.经期前后肿块部位加剧,并伴胸胁胀痛,经色紫暗,平时烦躁易怒,胸脘痞闷,腹胀,舌暗红边紫苔薄,脉弦涩.曾自服逍遥丸等药,初服尚有效,服数月后效果不显.接诊医生认为,此病虽由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日久则成瘀,瘀久结成肿块.而两侧乳胁为厥阴肝经所循行部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郁久则由气及血,当气血兼顾.拟以疏肝化瘀,消肿散结通络:柴胡,香附,玄胡,山慈姑,枳壳,赤白芍各,橘核,生地,茯苓,当归,知母,栀子,益母草,甘草,炮甲,橘络,共剂,每日剂.上方加减服用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配合逍遥散续服肿块缩小.按:上面这一病例说明在肝郁证中,特别是久病者,若兼有瘀滞症状者,或虽表现不明显,但病程较长,应考虑由气及血,在疏肝中需兼化瘀通络,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综上所述,疏肝法虽运用广泛,但在临床具体病证上应当兼顾肝地生理、病理等特点,结合具体病证地寒热虚实,邪正盛衰,病情地演变全面考虑,辨证施治,方能收到良效,从而标本兼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医疗期刊网—医疗期刊杂志—医疗期刊论文发表

健脾疏肝汤组成

健脾疏肝汤组成: 柴胡10~15g,当归10~15g,枳壳5~15g,生黄芪10~30g,绞股蓝5~20g,板蓝根10~20g,虎杖10~20g,茵陈10~20g,黄芩5~15g,丹参10~20g,郁金10~15g,巴戟10~15g,猪苓10~20g,杜仲10~15g,女贞子10~15g,甘草5g。 乙肝的中医治疗小验方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呈散发或流行,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1.茵陈30克,栀子6克,生大黄3克。热重加柴胡、黄芩各6克;恶心呕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胀加厚朴、枳壳各35克;食欲不振加焦三仙9克;尿黄加木通6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2.茵陈30克,茜草18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60克。便秘加大黄;腹痛加郁金、延胡索;呕吐加枳实;腹胀加枳壳、厚朴。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3.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时,连服15日。 4.赤小豆30克,田基黄30克。将田基黄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加入赤小豆煮烂。代茶饮服,每日3次。 5.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6.青黛4克,白矾2克,朱砂4克,共研细末,分7包,每包加一个鸡蛋清,每日服一包,开水冲服。 7.茵陈180克为末,制蜜丸,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3次。 8.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9.茵陈8克,大枣10克,白矾0.3克,粳米30克,食糖适量。将茵陈和白矾一起人锅,加水煎煮25分钟,滤去药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一同煮粥,加食糖调味。每日l剂,分早、晚两次食用,连服7日。 10.大青叶20克,田基黄20克,茵陈20克,鸡蛋2个。将鸡蛋洗净外壳,与大青叶、田基黄、茵陈一起入锅,加400毫升水,共煮30分钟,滤出药渣。吃蛋喝汤,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连服7日。 11.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顿服,每日2~3次。 12.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另用温水先冲服明矾末1.2克,经1小时后再服此药汁。 13.地葫芦50克,积雪草50克,栀子10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健脾疏肝功

健脾疏肝功 治疗肝病的有效方法——健脾疏肝功四川省丹棱县肝病研究所李玉银 编者按;我刊1989年第一期发表了四川丹棱县肝病研究所王春权的“气功治疗病毒性肝炎145例疗效观察”一文,广大读者反映强烈,纷纷来信咨询学功。本期特约该研究所“治疗肝病的专功——健脾疏肝功法”详解,供肝病患友选学。 据《素问?奇病论》篇关于肝病“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的理论为指导,在“六字诀”、“峨眉派气功小练形”及清?寿人经?理脾土决、理肝木诀”的启示下(吸收了医、儒、道、释、俗气功导引的长处,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整理而成。它对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变、特别是防治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特点是注重功夫,配合少而精的药饵食疗运用,是综合防治肝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其基本功法介绍如下: 第一步功育丹——双手抱丹田口诀:育丹虎口夹脐眼,重在呼气守丹田( 内气充盈丹田暖,任脉督脉通自然。 预备姿式:松静站立,两脚平开,约与肩宽,头微上顶,两臂下垂,掌心向内,放于体侧,舌顶上腭,口目微闭,调整呼吸。宁神定志(图1),即可行功。 双手抱丹田:复掌丹田,虎口夹脐,男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图2)。女右掌在下,左掌在上(丹田即气海穴内(在肚脐下1.5寸处。) 意念呼吸:口呼鼻吸或鼻呼鼻吸均可,初学采用自然式呼吸为佳,逐步过渡到逆式呼吸。自然吸气时不用意,任其自然,腹微鼓。呼气时以意引气,舌抵下聘,将气沿任脉送到丹田,腹微内收,用意不用力,呼气时默念“嘘”字;逆式吸气不用意,任其自然,腹微内收。呼气时以意引气,舌抵下聘,将气沿任脉送到丹田,腹微外鼓,用意不用力,呼气时默念“嘘”字,两种呼吸法均耍求“呼吸绵绵,鼓瘪微微。”

十个疏肝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钟。 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按摩此养生穴位,可舒肝治头痛。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起到了一定的疗效。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风池穴、太阳穴 风池穴和太阳穴等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 膻中穴 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肩井穴 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同时还可除闷、宁心神。 肝俞穴 此养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足三里、三阴交穴 这两大养生穴位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此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 1.1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

疏肝理气的穴位

疏肝理气的穴位 说起穴位,可能大部分人都是不了解的,但是对于我们人体而言却是真实存在穴位的,而且不同的穴位是对应着我们身体不同的器官和功能的,所以经常按摩一些穴位,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的,而足疗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来实施的。那么,关于疏肝理气的穴位有哪些呢?真正了解这点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其实关于疏肝理气的穴位本是有很多的,所以大家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的,可是无奈一般的人对于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的了解的,所以大部分是不知道该如何通过穴位进行疏肝理气的。那么,下面就来仔细说说有关疏肝理气的穴位。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腹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痛经等。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元胡、陈皮等。临床注意事项:使用疏肝理气应注意掌握郁结之主证。疏散之品久用

易伤气阴,故临床兼见血亏气虚者,须与养血益气药合用。 疏肝理气,即疏肝,疏散肝气郁结的治法。按五行而论,肝属木而性喜条达,主疏泄,为藏血之脏。设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郁结,呈现种种病变。疏肝理气具有疏理肝脏气机,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 膻中穴和肩井穴: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之中点。顺气。肩井穴位于颈根跟肩胛外端连线之中点。可舒缓压力,缓解颈部疲劳。 太冲穴和足三里: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大脚拇指和第二脚指之间的后方,降火理气。足三里位于外侧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疏肝理气。 自我按摩时可用中指节背做强力按压,左右同数,不补不泻,以通经络平气为主。

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上述的问题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而在了解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人体上有关疏肝理气的穴位还是有很多的,而最主要的一般就是:膻中穴和肩井穴以及太冲穴和足三里等等,所以大家以后可以通过按摩这几个穴位来达到疏肝理气的目的。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1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郁按摩什么穴位*二、肝郁吃什么好*三、肝郁的危害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1、肝郁按摩什么穴位 1.1、脸色发黄按揉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1.2、肝火旺赶紧按按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2、肝气郁结的症状及治疗 肝气郁结的症状主要有腹胀,腹泻,腹痛,胸闷,气短,嗳气,烦躁等等。如果出现胁肋胀满疼痛的患者,可以用青皮,佛手等进行治疗,直接泡水起来喝酒可以了。如果是出现腹痛,腹泻等肠胃问题的话,可以用乌药,茯苓,苍术等中药进行治疗,可以健脾除

湿,温经止痛的作用,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当归,郁金,红花治疗,可以活血化瘀,对于肝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肝气郁结喝什么茶 肝气郁结可以用菊花加上枸杞热饮,菊花茶用蜂蜜对于肝气郁结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决明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决明子是热胃虚寒的作用,可以疏通肝脏,凉血的作用,但是不能够多喝,不然会造成胃不舒服的症状。玫瑰花茶可以调理心情,缓解月经不调等作用,用来治疗肝气郁结,胃寒等都是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饮茶对于神经都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次性不能过量食用。 肝郁吃什么好1、西红柿: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能力,适宜急慢性肝炎患者食用。 2、萝卜:萝卜种子、鲜根、叶都可以入药,具有下气消积的作用。萝卜中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芹菜:芹菜性凉,具有清热除烦,利水消肿,平肝,凉血止血等功能,可能去除黄疸,水肿,暴热烦渴等功能。 4、香蕉:香蕉被称为快乐果,性寒,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钾,钾离子可强化肌力及肌耐力,可清热润肠,解毒,促进肠胃蠕动,而且还具有消除情况紧张,安神镇静的作用。

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03T11:15:32.7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作者:沈洪雷詹莉王哲 [导读]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集疏肝健脾、祛瘀化痰为一体,可谓标本兼治。 沈洪雷詹莉王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200)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疏肝健脾降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中医康复科的住院患者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经口服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其中治愈患者27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结论: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脂血症。 【关键词】疏肝健脾消脂汤;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19-01 高血脂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2005-2010年,我国血脂异常水平增近1倍,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人数超过1.6亿。而现有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硬化可造成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病变,长期将血脂控制在合适的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当务之急;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贝特类和他汀类西药,短期调脂效果较好,但存在部分患者对于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及停药后血脂容易再次升高、疗效难以持久的问题,近年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们对我院中医康复科住院4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患者中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辩证属肝郁脾虚型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至68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并经辩证属肝郁脾虚型。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4]制定。满足其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总胆固醇(TC) ≥6.22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4mmol/L。 1.2.2中医辩证诊断标准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或有心前区疼痛、心烦不安、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舌暗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腻或薄白,脉弦涩、弦滑或沉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疏肝健脾消脂汤:薏苡仁30g,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0g、柴胡10g、白芍10g、山楂30g,丹参20g、甘草3g,一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8周为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实验室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总胆固醇(TC)下降≥20%,甘油三酯(TG)下降≥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26mmol/L。有效:总胆固醇(TC)下降≥10%但<20%,甘油三酯(TG)下降≥20%但<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10%但<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104mmol/l但<0.26mmol/L;无效: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在本组40例肝郁脾虚型高脂血症患者中治愈患者27 例,占67.5%,显效的患者9例,占22.5%,有效的患者3例,占7.5%,无效的患者1例,占2.5%,总有效率是97.5%。 3.讨论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为“痰浊”“血瘀”等范畴,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本脏虚,标实是有痰浊淤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功能之间相互促进,以及肝主疏泄与脾统血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在人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及水液代谢发挥重要作用。一旦肝气郁结就很可能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于运化不化为气血反成湿浊积于体内,久之成“痰浊”,或影响气血运行成“血瘀”,或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故采用疏肝健脾、化瘀祛痰的方法治疗;方中薏苡仁健脾利湿化浊为君,党参健脾益气,白术燥湿健脾、茯苓渗湿益脾、山楂消脂且增加健脾燥湿之功共为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集疏肝健脾、祛瘀化痰为一体,可谓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赵珺瑜,李红.1198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状况及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5)5. [2]吴庆生,金少华,刘志荣等.安徽省成年人群血脂异常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21(2). [3]何存弘,夏仕军.浙江省岱山县海岛渔农村成年居民血脂异常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2). [4]李风雷,郭海英,耿元卿,孙敏珏.山楂菖蒲饮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4). [5]吴波,刘志诚,徐斌.针刺加叩刺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女性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2).

-人体12个最重要的穴位图29998

人体12个最重要的穴位图 1.合谷穴的取穴: 用另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

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

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 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 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 ...... 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

按摩四大穴位 养护肝脏妥妥的

按摩四大穴位养护肝脏妥妥的 按摩四大穴位养护肝脏妥妥的 推拿养生法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体表经络或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康复的目的。下面为大家介绍4个对肝脏可以起到养护作用的穴位。1、太冲清肝胆(足厥阴肝经)定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作用:点按太冲穴可以激发肝经气血,清肝利胆,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头痛,眩晕,疝气,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等症。手法:以双手拇指指端用力,持续地点按此穴,每次点按30秒稍停片刻,共点按3分钟即可。力度、幅度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2、肝俞疏肝气(足太阳膀胱经)定位: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两边1.5寸。作用:肝俞有疏肝养血,养肝明目的作用。主治:黄疸,胸胁长痛,目疾等症,肝俞也是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的选穴。手法:在肝俞穴,用两个手指用力点按5到10分钟,如果有压痛感或者穴位处皮下有硬结,则须稍加用力,直到痛感或者硬结消失为止。3、期门解肝郁(足厥阴肝经)定位:期门穴位于第六肋间隙,正对着乳头。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主治:胸胁胀痛,腹胀,

呕吐,乳痈,肝炎,肝肿大等症。手法:用手指缓缓按摩期门穴,按摩3-5秒钟之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如此反复,有酸麻的感觉才见效。可中间三个指头并起来,以加大按摩面积。4、三焦养肝气 三焦总管人体食物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和转化、输布,水液的代谢以及糟泊的排泄,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推20次。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按摩的时间以每次20分钟为宜。可早晚各一次,如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进行推拿按摩前可选用滑石粉、精油、按摩乳等作为润滑剂。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 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

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 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 g,白术12 g,茯苓30 g,姜半夏12 g,青皮、陈皮各6 g,柴胡9 g,枳壳20 g,香附10 g,煅瓦楞子9 g,川厚朴9 g,白芍10 g,甘草6 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xx中医药报 2011年1月31日 □xxxx中医院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 “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 “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 “妇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汤主之。”自此以来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亦有饮食劳倦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 病案举例 xx,女,45岁, 2010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

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脓栓,瘢痕粘连。 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给予中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半年未见好转,后考虑由扁桃体肿大引起,于 2008年8月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双侧扁桃体窝无腺体残留。但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曾辗转几个耳鼻喉科医师治疗不效。刻下症见: 自觉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 梅核气(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西医诊断: 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予李振华自拟理气消梅汤。 处方: 紫苏子10克,射干10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5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橘红10克,云苓5克,陈皮10克,蝉蜕5克,法半夏10克。5剂,水煎服。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2010年10月26日二诊: 咽干灼热消失,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继守上方5剂巩固疗效。 2010年11月2日三诊: 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唯心烦,夜眠梦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改云苓20克,加首乌藤30克,黄连5克 。6剂,水煎服。 2011年1月2日随访,咽部不适未复发,一切正常。

理气疏肝穴位及图

清肝火十大“养生穴”帮你理气疏肝 我们知道,人在情绪异常的时候,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各部气的活动异常,出现气机不畅、郁结、逆乱等病理变化,进一步加重情绪障碍,甚至影响脾胃功能,出现情绪抑郁、肝区不适、胁肋胀痛、胃脘不舒、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 工作繁忙的你,身体不舒服时,懒得去医院,又常常忘记带药,这个时候不妨试试中医的按摩手法。经常施行疏肝理气的保健按摩,有助于调畅气机、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每个人都有脾气大的时候,然而脾气大易伤肝,不利于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脾气大易引起肝气郁结,按摩身上的10大养生穴位,即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现为脾气大,脸部长斑,黑眼圈等症状。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养生,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以避免伤肝,此外,常按10大养生穴也可理气疏肝。 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

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次一般按揉3~5分钟。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 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 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 取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 燥,项强,头痛。按摩此养生穴位,可舒肝治头痛。 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起到了一定 的疗效。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风池穴、太阳穴 风池穴和太阳穴等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 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 疗头痛,眩晕等病症 膻中穴

疏肝理气-六字诀

疏肝理气-六字诀

姿势:站着、坐着、躺着都行,没有严格要求,端正放松就可以了。没有动作的要求。眼睛微闭效果更好。 六个字,按照顺序,每个字连续读6遍,换下一个字,读完6个字就可以;也可以多循环几次;或者练好一圈后,着重念嘘字和呵字,每个念18遍(这是针对肝火和心火特别旺,很不舒服的时候)。刚开始可以发声,掌握口腔位置后不要发出声音: 嘘(xu,第一声),呵(he,第一声),呼(hu,第一声),戏(xi,第四声),吹(chui,第一声),嘻(xi,第三声然后变第一声)。 具体发声方法和功用: 总体的:在呼气的时候念字,从嘴巴呼气,呼到不能呼气为止;吸气的时候用鼻子吸气。每次发声之间如果觉得累,可以正常用鼻子呼吸一两次调整一下。 下面的“意念注意某个穴位”就是“边呼气边想那个位置”的意思,穴位也不用特别准,大致位

念这个字的时候,舌头抵在下齿根部,发音的时候两嘴角向后拉,呼气,意念注意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也是尽量呼气。然后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重复6次。 去心火,念着念着口水会很多的。 3、呼(hu,第一声) 对应脾,念这个字的时候,嘴唇撮成O型,往外呼气,同时意念注意巨阙穴(巨阙穴位于人体的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其实就胸骨下面柔软的部位就可以了),呼气到极限。合嘴,用鼻子吸气,重复6次。

补脾。 4、戏(xi,第四声) 这个字不是这样写,但发这个音,我就简化成这样了。 对应肺,发音短促有力,发音的时候同时从嘴巴往外呼气,意念注意中府穴(竖大拇指,双手自然回收,点到肩部下面的大概位置,见图),发音的时候,可以有一个从中府穴把气呼到脚跟的感觉。合嘴,用鼻子吸气,重复6次 对肺很好,有的人肺不舒服,或者有支气管炎,练的时候,会有刺激得想咳嗽的感觉,那就咳出来再练。

健康刮痧1、肝郁气滞,疏肝三步曲[王敬]每天刮肝经无病一身轻

健康刮痧1、肝郁气滞,疏肝三步曲(王敬)每天刮肝经无 病一身轻 健康刮痧1、肝郁气滞疏肝三步曲(王敬) 每天刮肝经无病一身轻 《黄帝内经》肝 《黄帝内经》称肝为“人体的将军”,这位将军的任务就是率领“军队”,抵御体内累积以及体外不断入侵的毒素。如果肝经出现了异常,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色不佳、喉干、恶心、下痢、阴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等。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看上去比较费劲,其实,只需要你的举手之劳——每天刮肝经。 刮肝经的方法很简单,可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个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觉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划伤皮肤,也可涂一些肥皂或者其他具有润滑作用的油脂。

刮肝经可以消除肝脏内的火气。肝火旺会让人出现口渴欲饮、小便黄、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有些人还会伴随着易怒、眼干。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典型的肝火旺,上面的症状在他身上几乎都能找到。 我建议他每天推刮肝经,肝火两周后就被清除了。后来他告诉我,开始时感觉大腿根部疼痛难忍(这是经络被激活),接着痛的位置下移,到了膝盖内侧附近(这是肝火被泻),几天后这种疼痛的症状全部消失了,脾气好了很多,晚上睡觉也踏实了。最意想不到的是,刮肝经之后,大腿竟然瘦了一圈。 肝主藏血,指的是肝还有疏泄功能,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这个功能。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或心情郁闷,就会破坏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导致气郁,气郁则血流不畅,必然出现浑身无力、四肢冰冷的症状。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到其他的脏腑。 肝还有一个功能是“肝主筋”。所谓的筋,就是连缀四肢百骸,并富有弹性的筋膜。有人出现阳痿、痔疮等病症,中医认为这都是“肝主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肝藏血”,当肝脏出现问题,体内的血液

理气疏肝十大穴位

理气疏肝“十大穴位” 我们知道,人在情绪异常的时候,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各部气的活动异常,出现气机不畅、郁结、逆乱等病理变化,进一步加重情绪障碍,甚至影响脾胃功能,出现情绪抑郁、肝区不适、胁肋胀痛、胃脘不舒、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 工作繁忙的你,身体不舒服时,懒得去医院,又常常忘记带药,这个时候不妨试试中医的按摩手法。经常施行疏肝理气的保健按摩,有助于调畅气机、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每个人都有脾气大的时候,然而脾气大易伤肝,不利于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脾气大易引起肝气郁结,按摩身上的10大养生穴位,即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现为脾气大,脸部长斑,黑眼圈等症状。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养生,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以避免伤肝,此外,常按10大养生穴也可理气疏肝。 1.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 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 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次一般按揉3~5分钟。 2.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 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 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

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

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疏肝健脾法 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0~60岁,病程1~20年;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伴慢性浅表性胃炎24例,糜烂性胃炎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Hp)16例。31例均曾不规则服用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硫糖铝等西药,症状改善不明显,停用西药后,改服中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中的有关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以柴胡疏肝散合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结合辨证加减治疗。组方:北柴胡、杭白芍、姜半夏、炙黄芪、茯苓、桂技、白术、白及各

10g,蒲公英15g,黄莲、甘草各6g。随症加减:肝胃气滞者,加青皮6g;肝胃郁热去白术加郁金、丹皮各10g,泛酸者加海螵蛸15g,吴茱萸5g;脾胃虚寒者加党参10g,吴茱萸5g;胃阴虚者加石斛、沙参各10g。治疗2~5个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显示溃疡面修复或基本修复。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显示溃疡面缩小50%,但仍有炎症。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胃镜示溃疡面缩小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胃镜显示溃疡面无缩小或病情加重。 3.2 结果 31例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 4 讨论 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情志所伤和脾胃虚弱是溃疡病的主要病因,其病变部位在胃,肝脾起主要作用[3]。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土;饮食不节,包括饮食不洁,腐败和细菌污染的食物,饮食无节制,饥饱无常,过食生冷辛辣刺激之物,过饥则脾胃失养,有损胃黏膜屏障,过饱则虽受纳而运化不及,胃黏膜屏障功能低下,防御因素减弱,升降功能失常。我们根据其中医病机予以疏肝和胃,健脾理气,缓急止痛。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缓肝以解郁;桂枝温阳气,

健脾疏肝养胃祛湿茶是什么

健脾疏肝养胃祛湿茶是什么 最近喜欢上了喝茶,尤其是喝茶能够修身养性,同时经常喝茶还有利于身体的保健的,特别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养生茶,那么对于养生茶的功效也是很多的,那么健脾疏肝养胃祛湿茶是什么呢,那么如何来做这样的养生茶呢,其实生活中还是需要多饮用这样的茶的,对身体有特别的好处。 健脾祛湿茶 健脾祛湿茶:白术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贡菊50克,香橼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药) 健脾祛湿粥:薏苡仁山楂红豆粥薏苡仁、干山楂、粳米各30克,红豆20克。先将薏苡仁、红豆洗净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后蒸熟,用山楂加水适量与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倒入蒸熟的薏苡仁、红豆再煮5~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当主食吃,可健脾祛湿、降脂减肥。 藕丝百合汤

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 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 材料:祛湿汤料1包、冬瓜1斤、莲叶1小角、瘦肉2两 做法 1、冬瓜用水冲洗,连皮连籽,切大块。莲叶冲洗净。瘦肉洗净,出水备用。 2、祛湿汤料用水略冲洗一下。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煲滚,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20分钟,再慢火煲2个半小时即可饮用了。 不论何时何地赤小豆一直都是祛湿的佳品,大家日常煲粥的时候可以加入点红豆一起煲,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的去除湿气。

以上详细的介绍了一些养生茶,还有一些饮食的做法,这样的茶还有饮食都有利于疏肝健脾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养胃效果的,所以对于这样的祛湿茶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平时有一些肝脏不是很好的,或者是一些脾脏内有很多的痰的话,还是多喝这样的祛湿茶效果好一些。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按摩肝经,腹、背、手、足、耳部反射区 1、压肝经治肝病:(见下图)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有脂肪块的地方一定是对应有病灶的地方,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压肝经只需要每周两次。 ★2、揉腹破肝郁法: 双手摩热之后,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神厥穴),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期门穴(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每天坚持,揉的次数可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在揉腹中,感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揉开,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 ★3、坚持做护肝保健操: 1)推搓两肋: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2)揉三阴交穴(见下图)。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3)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当你烦燥不安、情绪失常时,是因为肝气不畅,太冲是人体肝经上最有灵性的穴位,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经血运行最畅旺的时候,按揉左右脚的太冲穴各20分钟,就能预防并改善以上疾病。之所以选择在肾经当令时按揉太冲(从太冲揉到行间),是因为肝肾同源,肾水生肝木,肾经是肝经的母亲。由于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当令,这个时候人都在熟睡中,故在其母经——肾经当令之时按揉太冲,效果一样好。 5、腹部按摩——肝纤维化肝硬化保健按摩法:按摩部位:主要按摩右侧胸胁部。 按摩方法:右手抬起,肘关节屈曲,手掌尽量上提,以手掌根部着力于腋下,单方向自上而下推擦,用力要稳,由轻渐重,有一定透力,推进速度要缓慢和均匀,动作有一定节律,反复推擦数10次,以温热和舒适为宜。 6、背部按摩:施术者左手按摩肝区,右手指同时按摩肝胆俞。左手按摩肾区,右手同时按摩肾俞、膀胱俞,按摩至肝肾区和俞六处有热感,全身舒服为限。每2天按摩1次,共6~18次。按摩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服中药。惊恐伤肾型服朱砂安神丸。肝郁气滞型服舒肝合胃丸加逍遥丸。肝肾阴虚型服杞菊地黄丸。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二、肝郁气滞的症状*三、肝郁气滞怎么进行饮食调理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1、肝郁气滞按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 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2、肝郁气滞按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3、肝郁气滞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

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4、肝郁气滞按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位置在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可以清肝明目,梳理肝气帮助化解肝郁。 5、肝郁气滞按足三里 足三里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穴位,按摩或者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如 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帮助改善。 肝郁气滞的症状肝郁气滞的患者往往会心情抑郁,患处会胀闷不适,有的患者会有疼痛的感觉,对于女性来说患者会有乳房 胀痛,月经不调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闭经的症状,这主要是肝气郁结导致的。 气机郁滞,疏泄失常,容易导致患者的咽喉有异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气机郁滞,气机不能正常的疏泄,进而影响水谷精微 及水湿的疏布流畅,久之容易出现痰湿的情况,痰随气逆,聚于咽喉部。若痰积于颈项可出现相应部位的不适的症状,若是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病情加重,会累及其他的脏器,比如肝 病及脾,会影响脾的正常机能,出现少食腹胀的症状,有的患者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