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擅治多种疑难杂症。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

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学渊源,是王氏名医第19代传人,15岁便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生在中医家庭,祖父是广州天福堂药材股东,父邓梦觉是岭南温病医家,中学后考入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跟随陈月樵等学习,后在香港和广州两地行医。

5.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岁从师吉林名医宋景峰。中医内科急症专家

6.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为师,后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著名中医内科学家

7. 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医学上自家传,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8.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攻里通下派。中西结合治疗急腹症。早年师从哈荔田(承施今墨周介儒等)9. 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著名的中医医史文献专家。1943年从祖父与

父亲学医,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学习

10. 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杂病、中风治疗。出身中医世家,1956至59年,在陕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首届全国温病师资班学习。

11. 张琪男,汉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张琪祖父是河北乐亭名医,16岁独自闯荡哈尔滨在药店学徒,顶着“学汉医无用”的压力,夜晚在油灯下揣摩药方医书,后在哈尔滨汉医讲习所就读。12. 张镜人男,汉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擅长内科杂病诊治,尤于热病和脾胃病甚有建树。出身名医世家,曾叔祖张骧云,以擅治伤寒称誉,幼承庭训为第十二代传人。

13. 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名中医明星垣,颇得真传,后又拜师丁乙青、姜弼臣。

14.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徽州新安医派。师从新安名医“张一帖”张根桂、汪润身等,精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长子张其成)

15. 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1941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曾从师于名中医孔伯华等。内科杂病,尤其善治急性热性传染病。

16. 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出身中医世家,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17. 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独到疗效。

18. 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席心脑血管病专家,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陆广莘先后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自身免疫病专家

19.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家世业医,幼随父著名中医周筱斋教授习医,后悬壶乡里,后又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内科(急难症)

20. 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22岁悬壶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30年之久。

21. 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西医结合眼科。早年随陆南山学医,1948年起在杭州开业行医,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22. 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自幼随

父学医,后师从浙籍名医朱春庐,力主中西医结合。

23. 班秀文男,壮族,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40年毕业于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用药常从脾胃入手,主张辩证审慎,用药精专。中医妇科造诣尤深,崇尚肝肾之说,喜用花类之品。

24. 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内科诸病,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疾病有丰富经验。四川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25. 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16岁拜温病大家陆慕韩为师临床实习。

26. 裘沛然男,汉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叔父裘汝根通晓针灸,为广西名医罗哲初之高足。1930~34年入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医学院学习。并在名医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1934~58年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

27. 强巴赤列男,藏族,1929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28. 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潜心于痹证,胸痹的临床。中医世家,伯父是河北省藁城名医,1939年开始悬壶乡里,1950年到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29. 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3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早年他曾先后拜著名儒医戴雨三和杨培良为师,杨培良是清末名医马培之的再传弟子。

30. 颜德馨男,汉族,1920年11月出生,同济大学(原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自幼从父颜亦鲁学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0位国医大师是我国37万多名注册中医师的领头人。当选者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74岁。评选国医大师的重要目的就是推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国医大师所在地区和单位将建立“国医大师研究室”,配备助手和学员。同时国家将对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有组织的整理及研究。今后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国医大师评选。

医家之言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朱良春的经验方“益肾蠲juān痹丸”是目前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蠲[juān] :除去,免除。

朱良春常说,世上只有“不知”症,没有“不治”之症。关键是找到“证”的本质。

朱良春有个“五毒医生”的雅号,他善用有毒的虫类药,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物活性强,但作用峻猛、具有一定毒性,能搜剔深入精隧骨骱之病邪,没有功底的医生不敢乱用。据医史学家马伯英考证,朱良春是为我国最早撰文提出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学者。朱良春指出,“证”和“病”不可分割,但不能为追求统计学意义,就始终使用一个处方治疗,这样会把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活法”庸俗化、机械化。

对急性热病的诊治,他主张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提出“先发制病,发于机先”,采用表里双解或通下泄热,多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对于中医发展,朱良春一语中的:“一个是保持中医特色,一个是要有信心。”“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很多人请教朱良春诊治疑难病的诀窍,朱良春总是倾囊相授:“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下,表里不一当从里”。准确辨证之后,采取相应的扶正、培本、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等法,再配合虫类药,很多时候都可明显提高疗效,这是朱良春70年从医生涯的心得。

上海中医“三老”:裘沛然、颜德馨、张镜人并称。

张丹参:张学文先生以温病、脑病专业为最大特长,但他并不轻视岐黄之理、仲景之言。张学文治疗疑难大病,除了活血化瘀疗久病之外,祛痰化浊可愈怪疾、巧施虫药可愈痼疾、扶正补虚可愈慢病、以毒攻毒可除大病。

民国北京“四大名医”

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考核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考核时,当局挑选医术精湛、民众信誉好的医生负责,施今墨和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被举为主考官,负责出试题及阅卷,嗣后即有“北京四大名医”之说。

学术思想(1)萧龙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萧龙友,四川三台人。重视医德伦理,注重医学修养;临证主张四诊合参,最重问诊;立法因人而宜,主张老少应予不同治法;调理虚证, 善用育阴培本法;临证用药,注意形神并治;治疗虚损重视调补脾胃,又防过中; 无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医汇通;精研中药学,处方用药独到。白啸山、杨润芳继承与发展了萧龙友的学术思想。

(2)孔伯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孔伯华,山东曲阜人。衷《内经》运气学说,倡河间“六气皆从火化”说;重视湿热致病,提出“肝热脾湿”说;衷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提出先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人”、后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病”说;重视人体之本,提出“肾为本中之本”的观点;重视脏腑辨证,提出辨证论治的两纲六要;临证善用石膏、知母和黄柏、旋复花和代赭石,并善在汤剂中用中成药、善用鲜药。屠金城、姚五达、宋祚民、刘春圃、步玉如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

(3)施今墨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施今墨,浙江萧山人。力主中西医汇通;崇尚李杲脾胃学说,重视后天之本;重视气血辨证,创立十纲辨证;临证精于组方配伍,创施氏对药;分析其早年与晚年医案,发现其用药规律有不同,说明其学术思想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临证治外

感热病注重解表清里,给邪以出路;重视审表里,详查表里比重,创七解三清、六解四清、五解五清、四解六清、三解七清说;用药平稳,忌寒凉、攻伐;善于调理气机升降;善用通络药。祝谌予、哈荔田、李介鸣、董德懋、翟济生继承与发展了施今墨的学术思想。

(4)汪逢春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汪逢春,江苏吴县人。重视后天之本脾胃,临证善用醒脾开胃消食药、益气健脾药、养胃阴药、曲类药、健脾利湿药、理气药;擅长治疗湿温病,治湿温善用三焦辨证,辨湿温以脉舌色症互参,治湿温用药轻灵;临证重视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重视滋养肝血、温补肝肾;善用通络药;精于药物炮制和配伍;善用粉剂、成药入汤剂;善用鲜药。赵绍琴、李鼎铭、谢子衡继承与发展了汪逢春的学术思想。

伤寒论解释

《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身蕴涵了诸多学说,如六病学说、方证学说等。后世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又提出新说,如以方有执、喻嘉言为代表的“三纲鼎立”学说,以韩祗和、朱肱为代表的“六经经络”学说,以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刘渡舟为代表的“六经气化说”,以舒驰远、柯韵伯、陈亦人为代表的“六经钤百病”说,以陆懋修、恽铁樵为代表的“温病即阳明病”说,以徐灵胎、岳美中为代表的“专病专证专方专药”说,以黄煌为代表的“药人方人说”“方证三角说”,“经方体质说”等等。

学派的命名方法有多种,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的,如丹溪学派;有以学科命名的,如医经派、伤寒派;有以学说命名的,如温补派、汇通派;有以地域命名的,如易水派、新安派、绍派等。

在文献学研究领域,有以晋代皇甫谧、宋代林亿、民国杨绍伊及刘民叔为代表的汤液经方派,该派认为张仲景医学思想和经方直接来源于《神农本草》、《汤液经法》,胡希恕、冯世纶、钱超尘等人及日本古方派人士亦主张此说,认为《伤寒杂病论》与《内经》不是同一学术体系。这一派的学说对于重新认识经方医学和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有重大意义。还有以日本丹波元简、山田业广、森立之为代表的考证派。

在理论研究领域,有以方有执、喻嘉言、吴谦等为代表的错简派;有以清代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及近现代陈伯坛、冉雪峰、刘渡舟为代表的气化派;有以清代柯韵伯、徐灵胎、王旭高及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尾台榕堂等为代表的类方派;以俞根初、章次公、万友生为代表的通俗伤寒派(寒温统一派);以陆懋修、恽铁樵、祝味菊为代表的经典伤寒派;以祝味菊、余无言、阎德润、陆渊雷为代表的汇通派,等等。

在临床应用上,有以舒驰远、柯韵伯、余听鸿为代表的临床经方派,近现代的经方大家如曹颖甫、吴佩衡、胡希恕、陈慎吾、叶橘泉等多属此派;以吉益东洞、尾台榕堂、汤本求真、大塚敬节、藤平健为代表的日本古方派,他们应用经方的水平可谓炉火纯青,丝毫不亚于我国的临床经方家们。以喻嘉言、徐灵胎、尤在泾、章次公、岳美中、姜春华等为代表的经典杂病派,该派尤其注重汉唐医学的研究,注重辨病识证,专病专方。杨大华先生称此派为“泛经方派”。而临床上虽用经方之名但组方时加减过繁而全无经方之实者,不属此派。

在临床诊断辨证上,有以范中林、陈达夫、杨麦青为代表的六经辨证派;有以刘渡舟、陈瑞春为代表的脏腑辨证派;有以汤本求真、大塚敬节、胡希恕、叶橘泉、黄煌为代表方证辨证派;有擅长辨体质,以森道伯、细野史郎、祝味菊、黄煌为代表的体质辨证派,还有以擅长运用脐诊、腹诊,以朱莘农、夏奕钧、曹永康为代表的苏南朱家伤寒派,等等。

在临床用药上,有善用干姜、附子,以郑钦安、祝味菊、吴佩衡、范中林为代表的火神派;有善用大黄,以萧俊逸、焦东海、吴咸中为代表的通里攻下派;有善用石膏,以缪仲醇、余霖、张锡纯为代表的清热派,有善体药性,尊奉《神农本草经》,以张锡纯、刘民叔为代

表的神农派,等等。

经方家为数众多,有著作等身者,如徐灵胎、吉益东洞等;有自学成才者,如曹颖甫、章太炎;有师承者,如余听鸿、胡希恕;还有西学中者,如祝味菊、汤本求真,等等,知名的经方家不少。(章太炎,名炳麟,曾任上海国医学院院长、苏州国医学校名誉校长和苏州国医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近代医学界公认为“国医革新之导师。”章氏的医学见解和治学方法,对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如祝味菊、章次公、陆渊雷、徐衡之、叶熙春等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章次公称之:“语必徵实,说必尽理,所疏通证明者,而皆补前人所未举”)还有许多经方家不太知名,如近代以来的一批经方家,他们的著作不为人知,他们的学术经验无人知晓,如北京的朱颜,重庆的邹趾痕,南京的樊天徒,泰州的武简侯,江阴的朱莘农,苏州的叶橘泉,上海的盛心如、祝敬铭,江西的萧俊逸,岭南的易巨荪、黎庇留等等。解放后,各地的老中医经验整理工作陆续展开,中医学术气氛逐渐活跃。众多医术精湛的经方家陆续浮现在学术舞台上,如江苏泰州的潘白尘,苏州的吴怀棠,无锡的孙砚孚,南通的张谷才、陈伯涛,上海的夏仲方、叶怡庭,江西的杨志一,河南的周连三,北京的许公岩、宋孝志,山西的温碧泉,四川的熊永厚、刘梓衡,广东的程祖培、张志民等等,实难计其数。

30位当代国医大师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擅治多种疑难杂症。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 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学渊源,是王氏名医第19代传人,15岁便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生在中医家庭,祖父是广州天福堂药材股东,父邓梦觉是岭南温病医家,中学后考入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跟随陈月樵等学习,后在香港和广州两地行医。 5.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岁从师吉林名医宋景峰。中医内科急症专家 6.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为师,后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著名中医内科学家 7. 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医学上自家传,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8.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攻里通下派。中西结合治疗急腹症。早年师从哈荔田(承施今墨周介儒等)9. 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著名的中医医史文献专家。1943年从祖父与

临汾老中医高允旺入围国医大师候选人

近日,欣闻著名脑病专家、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首届名老中医”高允旺,作为我市惟一、全省仅有的5位老中医入围第三届“国医大师”候选人之列。一个地级市的老中医,是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医海杏林中屡获殊荣,并攀向中医界的“珠穆朗玛”?怀着几分好奇与敬佩,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市区的永旺脑病医院,听高老讲述了他悬壶济世、筑梦国粹的精彩人生。 躬耕杏林五十载坚守临床第一线 60年代初,西医大学毕业后,高允旺分配到大宁县人民医院工作。因为酷爱中医,1964年,又拜名老中医师明理为师,进入中医门槛。之后不断自学、拜师,并经过省、地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开始从事中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50余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诊治病人5万余人次,疗效显著。他的病人或家属中不乏位尊权重之人,有人曾不止一次地推荐他走上更高的行政领导岗位,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宁当良医、不为良相。作为医者,就像战士离不开战场,鲜花离不开土壤,医生只有扎根一线,才能不断攻克难关,抢救更多的病人……”即使担任永旺脑病医院院长近20年,他也从未离开过临床第一线,一年365天,除外出讲学、上门就诊外,全年无休无假,坚持8点上班,12点下班,下午2点半上班,6点下班,遇到病人太多时,还经常加班加点。在医院一楼不足10平方米的专家门诊,每天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无论患者家境贫富、地位高低,凡有来者一视同仁,亲自把脉、亲自诊断、亲自行针用药,为患者精打细算,待患者如亲朋。他常说:“治好病人的病是我的使命。对我来说,命就是责任、命就是追求、命就是承诺、命就是救死扶伤的千斤重担。 责任在身,重担在肩,这么多年来,我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专科方面,高老主攻脑病,胃病、腰间盘突出、颈椎病也疗效显著,他的针灸远近闻名,被许多患者誉为“神一针”。在他的诊室,记者不止一次地看到有患者胃痛、腰痛难耐,佝偻着身子、龇牙咧嘴、大汗淋漓地进来,高老一针下去,便能缓解,有的竟然痊愈。因此,他也成了诸多患者的精神支柱。曾经有位老病号去北京出差,突发脑梗,朋友要送他在北京诊治,他却执意要回到临汾找高老就诊,因为高老的“足针疗法”在中医界可谓独树一帜。1993年山西省针灸大赛在太原举行,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偏瘫12年不能站立的高平县百货公司女职工王玉莲被搀扶到高老面前,他在患者的足部噌、噌两针,王玉莲竟然不用人扶,独自站立起来,并绕场一周。从此,高老之名传遍三晋,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而来。 汲古融今立新说潜心科研结硕果 后世医家证明,师承是中医成才之先河。高老亦不例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班深造期间,他受到已故著名医家岳美中的指点,岳美中指导他偏方治大病,并将治好印尼前总统苏加诺膀胱结石的方子传给他。1981年,他结识了著名的针灸医家、毛主席的保健医生郑卓人,并深得郑公赏识,郑公病重期间,高允旺守护床前十天十夜,煎药奉汤,郑公感动万分,将其翻译的古典《灵枢经》和有历年临床实践批注的珍贵原稿赠给他,并在病床上比划病疴,指点穴位,这为他以后研究发现与脑病有关穴位,撰写出足针疗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他又成为中医泰斗、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关门弟子,深得邓老的点拨……在绝大多数中医医师梦寐以求而又终身难遇的大师身上,高允旺汲古融今,博采众长,且勤耕经典,细研病案,从中悟道,开创出前人未有的新境地。他先后走遍15个县,访问了365个志愿者,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介绍 一、火针疗法的定义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

116位国医大师候选人名单

116位国医大师候选人名单 1 丁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丁泽民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 3 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 马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 王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6 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 7 王子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8 王永钧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9 王自立甘肃省中医院 10王孝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11 王灿晖南京中医药大学 12 王国三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13 王宝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4 王铁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 韦立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 16 孔光一北京中医药大学 17 巴黑·玉素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 18 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19 石学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 龙运光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院 21 占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22 卢芳黑龙江省哈尔滨济仁中医医院 23 旦科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 24 田从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5 田玉美湖北中医药大学 26 田德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7丘和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28 白凤鸣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医院 29 包金山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蒙医整骨医院 30 尼玛青海省藏医院 31 邢世瑞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32 吉格木德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33 朴炳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34 吕仁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35 吕景山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36 朱南孙(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37 危北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38 刘志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39 刘启廷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40 刘茂才广东省中医院 41 刘尚义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 42 刘柏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3 刘祖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44 刘敏如(女) 成都中医药大学 45 刘嘉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46许润三中日友好医院 47 阮士怡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8 孙申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49 孙达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0 孙光荣北京中医药大学 51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52 李士懋河北中医学院 53 李今庸湖北中医药大学 54 李文瑞北京医院 55 李德新辽宁中医药大学 56 杨春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57 肖汉玺山西省中医院 58 吴熙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 59 吴生元云南省中医医院 60 何炎燊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61 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62 沈自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63 宋光瑞河南中医学院附属肛肠病医院 64 张缙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65 张磊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66 张震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67 张大宁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68 张之文成都中医药大学 69 张发荣成都中医药大学 70 张廷模成都中医药大学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黑龙江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黑龙江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 韩百灵 1 妇科专家哈尔滨2007年一百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大夫治疗肝郁不孕 2 白郡符 1 已故皮肤科乳腺增生病老年性皮肤瘙痒荨麻疹的辨证分型治疗疑为弟子张永新, 杜仲, 刘廷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 张琪 1 1922年12月出生于中医世家,河北乐亭人。2009年当选国医大师,此称号全国30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失眠症肾病慢性泌尿系感染肾性血尿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过敏性紫癜 4 钟育衡 1 似已故,急性胆病神经宫能症 5 张缙 1 针灸学家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风病、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脊髓病、面瘫、失眠、抑郁证、眩晕、颈腰椎病、偏头痛、多发硬化、运动神经元病音乐电针 6 胡青山 1 温病名家内科专家风湿症、胃脘痛、高热、中风、血液病白血病等疑难病疗效显著,尤其擅长湿病的治疗与研究。1921 年生于黑龙江双城县,现为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7 高奎滨 1 用青龙衣制剂治疗肿瘤 8 卢芳 1 男卢芳教授1961年毕业黑龙江中医学院后即留校任教1986年任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院长,1993年任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 脑血管疾病、男科病、甲状腺病、头面部神经病、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等,研制的前列闭尔通栓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颅痛宁颗粒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参鹿茶治疗虚症,成为济仁药业集团的主导产品,畅销国内外, 9 傅克治 1 药用植物学特性与生药质量刺老鸦的生态学黑龙江省柴胡药材质量鉴定的研究 10 张忠国 1 1929年3月生,山东省掖县人。治内、妇科疾病,且擅施针灸疗疾除病肝炎、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研究,特别对内科肺系,脾胃病,及妇科崩漏,胎动不安等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1 陈景河 1 1917年生于辽宁锦县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内科冠心病、脱髓鞘症、肾炎、肝炎的诊治 12 王德光 1 1924年生2009在大连王克勤诊所出诊。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其女王孝莹妇科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学生是刘新萍_牡丹江市中医院 13 樊春洲 1 1913年生,现任黑龙江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在骨科临床治疗中

国医大师张学文应用三七参之心得:三七化瘀有奇功,内服外用止瘀痛

国医大师张学文应用三七参之心得:三七化瘀有奇功,内服外用止瘀痛 三七是常用的化瘀止血药,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破血,在瘀血与出血单独或同时出现之时,具有其他单味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草纲目》首载其药,谓其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可治金刃箭伤,跌仆杖疮血出不止者,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产后恶血不下、赤目痈肿诸病。其药力甚强,疗效显著,古代多作止血药应用,其主治无论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还是各种出血,皆以化瘀止血为主效,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七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且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有明显、迅速的降压作用等等。多年临床应用,体会到该药可用于下列病症。 冠心病心绞痛 用三七粉3克(冲服)配合瓜蒌、薤白、降香、丹参、桂枝、杜仲、鹿衔草、生山楂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交阻者,有明显的缓解疼痛、减少发作的效果。而且用一般化瘀止痛药效果不明显或作用不佳者,加用三七后其效果明显增强。部分服用心痛定、心得安或硝酸甘油片不能控制心绞痛发作,或效果不满意者,用三七后,均取得明显的缓解疼痛、减少发作的效果,证明其确有良好的化瘀止痛作用。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三七配伍丹参、炙甘草、苦参、桂枝、川芎、赤芍、当归、山楂等或加入桃红四物汤中应用。曾治一例16岁少女,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胸闷心慌,左胸部有时刺痛,关节疼痛,头晕,月经量多。以上方加减化裁,诊治6次,服药30余剂,两次心脏拍片对比,心界明显缩小,症状明显减轻,心慌心悸大减。 高血压病 三七可配合菊花、生地、草决明、葛根、地龙、川牛膝、豨莶草、路路通等应用,有明显清脑降压通络作用,尤适用于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病变同时存在者,效果甚为明显,曾多次应用,均取得较理想疗效。 三七配伍川芎、地龙、蔓荆子、桃仁、红花等,对顽固性头痛,刺痛久治不愈者,可收化瘀止痛之效。 中风 三七治中风,应用较广,无论是对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皆为首选药物。脑血栓形成之中经络者,常以补阳还五汤加三七粉3克冲服,具有良好的益气活血化瘀之功;脑溢血者出血期,可单用三七粉化瘀止血;后遗症期,三七可配伍黄芪、当归、川芎、路路通、菖蒲、桑寄生等药物,以消散瘀血。 乙型肝炎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李济仁养生茶、药茶、中华医药 李济仁,歙县人,1931年出生,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古老的徽州,秀木成阴、风景如画,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便诞生于此。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初冬出生于徽州歙县,7岁入私塾,善文。动乱年代,民众深受病患之苦,遂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之古训,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1943-1948年,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 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李济仁医术之特色。在医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妙方独具,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张辨症与

辨病相结合。由于不了解中医,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对此,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但常年使用、效果确实的验方,还是值得采纳的。?他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陈健民,男,汉族,上海市人,生于1941年8月。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中医科教授。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杂志》编委。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上海医学辩证法学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 柴松岩 国家级中医妇科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现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陈淑长 国家级周围血管病中医治疗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卫生部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脉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彤云 国家级中医皮肤科、中医美容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高益民 国家级中医药评价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课题《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1、2、3届)委员,国家药典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熙明 国家级中医药专家。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季绍良 国家级中医诊断学专家。 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医名家张学文用药配伍经验

中医名家张学文用药配伍经验 张学文(1935~)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从事中医教育、医疗、科研工作50余年, 可谓理论深厚,经验丰富,成果卓著,桃李满园。著作有《中 医急症学简编》、《中风病防治研究》、《瘀血证治》、《疑难病证 治》、《医学求索集》等。笔者曾多次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其教 诲,2006年写赞诗两首:①当代名医张学文,杏苑导师遐迩 闻。温热急症多建树,中风脑病勇创新。活血化瘀运用广,通脉舒络成果锦。年逾古稀堪笑慰,弘扬国粹有传人。②温文儒雅学识丰,登坛教诲赢掌声。医林改错任凭说,活血化瘀多运用。妙治急症疑难患,善疗脑疾小中风。欣看桃李满天下,古稀博导人尊敬。最近欣闻他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之一,重读其有关著作,感到获益非浅。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述要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研究学术立治则 张教授在繁忙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对中风、脑病、急症、温热病及疑难病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并提出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如认为温病的特点是热毒证,可用《千金方》清热解毒十二法:泻火法用青葙子丸和三黄散;益气法用茵陈汤加人参;养阴法用治消渴除肠胃实热方和干地黄汤;辟秽法用太乙流金散;凉血法用犀角地黄汤;疏风散邪法用连翘汤和犀角汤;燥湿法用白头翁汤或地榆汤;祛瘀法则以黄连、犀角与蟅虫、蒲黄配伍;芳香化浊法用五香连翘汤;开窍安神法用紫雪丹等;熄风法用大黄泻热汤;通利法用八正散或地肤子汤等。并指出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之根本,分为先兆、急性发作、恢复、后遗症4期,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6证,分别采用清脑通络汤(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地龙、赤芍、胆南星、山楂、磁石、鸡血藤、丹参、川牛膝等)、通脉舒络注射液、蒲金丹(郁金、蒲黄、丹参等)、通腑化瘀法(生大黄、枳实、玄明粉、丹参、川牛膝、桃仁、菖蒲、胆南星等)、脑窍通口服液(丹参、赤芍、红花、茯苓、水蛭、麝香等)、桃红四物汤加鹿角胶、鹿衔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苁蓉、丹参、黄芪等。内科急症不仅以发病迅速、变化急骤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抽风、惊厥、剧痛、癃闭,而且以五脏器官损害而出现的亡阴亡阳、气脱血脱、津液枯竭等危重病证,可采用简便迅速和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具体治法有汗、吐、下、开窍、救逆、祛痰、熄风、解毒、止血、

十位高龄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 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 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 0分钟。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 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我吃的膏方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 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他每天都会吃2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 长寿秘方:路老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吃生姜,认为生姜配合红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 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唐由之(85岁,北京中医眼科名家,曾为毛泽东主席做金针拨障术) 长寿秘方: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一个豁达、平和的心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思考,让脑子经常运动。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的午休。 李振华(87岁,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 长寿秘方:李老从医60余年,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会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书法养生,调养性情。 张琪(90岁,哈尔滨,全国中医肾病首席专家) 长寿秘方: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要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粗茶淡饭或者饥饿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张学文(76岁,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中最年轻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名单

表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名单 (2014年8月-2017年8月) 序号任职姓名性别单位 1 名誉主任委员徐克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主任委员李家平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 副主任委员钟红珊女上海交大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浦东环湖西三路222号) 4 副主任委员孙军辉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5 副主任委员唐熠达男北京阜外医院 6 副主任委员黄清海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7 副主任委员陆清声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8 副主任委员熊斌男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9 秘书长邵海波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 委员宋磊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1 委员杨正强男江苏省人民医院 12 委员张靖男广东省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13 委员黄明声男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4 委员金龙男北京友谊医院 15 委员刘暴男北京协和医院 16 委员杨敏男北大附属第一医院 17 委员孙贤俊男上海市同仁医院 18 委员李文涛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9 委员牛焕章男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洛阳) 20 委员贺朝男陕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1 委员于长路男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22 委员夏化文男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 23 委员古善智男湖南省肿瘤医院 24 委员陈俊男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5 委员申东峰男山西省汾阳医院

26 委员陈坤前男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27 委员李强男解放军第309医院 28 委员谢平男四川省人民医院 29 委员殷世武男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30 委员李玉亮男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1 委员李雪松男遵义医学院附属贵航医院 32 委员郭晓华男金华中心医院 33 委员张木根男解放军92医院 34 委员罗耀昌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5 委员孙昱男吉林大学附属中日联谊医院 36 委员李佳睿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37 委员金桂云女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38 委员陈勇男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39 委员宋于生男江西赣州地区人民医院 40 委员董毅男鄂尔多斯中心医院 41 委员赵宝魁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42 委员雷彦明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43 委员郑文恒男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 44 委员纪东华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5 委员朱海东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 朱良春 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近70载。 活动年表 国医大师朱良春 1917年生,江苏镇江丹徒人,后迁居南通市。 1923年-1928年读私塾6年,后转入学校学习。 1935年至武进孟河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 1936年转至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因抗战,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跟随章次公先生侍诊实习。1938年毕业。

1939年2月至南通设立诊所开业行医。 1945年-1948年除诊病外,并创办南通中医专科学校,任副校长。 1952年参与创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任所长。后改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 1956年无偿将医院全部设备捐给政府,成立市级中医院,任院长。 1987年国务院批准他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 1990年被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朱良春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之后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

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成就荣誉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 ”,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1991年7月,国务院颁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2003年7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2003年7月16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名单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名单 会长:王岩 副会长: 刘忠军赵德伟吕国华邱勇张英泽王坤正王满宜袁文周 跃张长青 常务委员: 毕郑钢曹力陈晓东戴闽冯世庆高忠礼郭卫郝定均胡懿郃姜保国 蒋电明姜建元蒋青金大地金群华孔荣李淳德李锋李 明林建华 刘斌刘璠刘强刘效仿刘一罗卓荆吕龙马信龙裴福兴曲铁兵 沈慧勇孙天胜田晓滨王国选王栓科王以朋王跃王义生徐永清卫小春 严世贵杨惠林查振刚杨述华赵劲民赵群张宏其郑稼周东生郑秋坚 朱立国朱振安 委员: 阿力.艾拜白鹏程蔡道章蔡郑东陈伯华陈海啸陈建庭陈廖斌陈庆贺陈允震 陈伟高程黎明邓忠良丁真奇董福慧董谢平范顺武范卫 民冯建翔官众 郭开今韩国栋何伟海涌胡小鹏霍洪军黄克黄伟洪 毅侯之启 纪方贾世孔李建民李慧英李开南李奇李晓声李毅中李中实李众利 连鸿凯廖琦梁伟国林定坤林海滨林剑浩凌鸣刘建国刘康刘林 刘伟刘晓光刘勇刘又文卢伟杰罗从风吕德 成吕刚马迅马保安 马宝通孟志斌潘志军彭昊秦泗河邱裕生曲国蕃阮狄克尚希福沈靖南 申勇舒钧宋洁富宋跃明苏伟孙永强唐佩福田

光磊涂意辉王海蛟 王欢王金成王蕾王秋根王万春王秀峰王友成王自立温鹏翁习生 翁习生吴闻文伍骥夏春夏虹项良碧肖建如肖德明肖扬徐华梓 许建中薛庆云杨柳杨渊姚振均叶晓健尹东禹宝庆余斌袁宏 赵建宁赵学凌张朝跃张福江张建宁张金柱张开 刚张寿张天宏张伟滨 张先龙张永刚甄平郑淑慧周建生朱卉敏朱悦邹德威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名单 名誉会长:党耕町 顾问:邱贵兴陈安民徐建光 会长:曾炳芳 副会长: 王岩王坤正王满宜刘忠军张宏其张英泽邱勇金大地赵德伟袁文 常务委员: 毕郑钢卜海富蔡道章曹力陈鸿辉陈伟高樊源高忠礼郭风劲郝定钧 霍洪军蒋电明姜保国姜建元金群华李淳德李建民刘璠刘强刘晓光 刘一吕德成吕国华吕龙马宝通孟志斌林定坤林建华罗卓荆裴福兴 彭昊唐佩福田晓滨田光磊田伟王欢王栓科王以朋王义生王自立 肖增明徐永清严世贵杨惠林杨述华于建华俞光荣赵群张先龙张少成 郑稼周东生周跃朱立国朱振安邹德威 委员:

国医大师简介

国医大师资料简介 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10、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2、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14、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5、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16、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7、朱

秘国医大师毕生研究这8个药方能治所有人!

秘国医大师毕生研究这8个药方能治所有人! 去看中医,最常听到的就是“体质”。医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看了这么多医生,自己是何体质都不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其实,判定体质并不难,因为中国人只有9种体质,医生的判断根据就是下文所提到的,一起来学学吧! 王琦国医大师 体质学创始人 北大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我们中国人的体质,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种,并配套了详尽的保养、日常生活、用药建议。 下面我们仔细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跟教授的方法,有目的、有依据的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调整,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王琦教授在做演讲第一种气短型——气虚质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待业人员常见表现容易疲乏,容易气短,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喜欢安静、懒得说话,说话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调养宜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槟榔、生萝卜等耗气之品。避免熬夜,适当午睡,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常按足三里。平时要以柔

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调体质食物:屏风散粥 黄芪150克,白术50克,防风50克。将三味药用烤箱烤干,打碎混合,干燥保存,小米50克及800ml水煮熟后关火,加入打碎的粉末2.5克,盖盖子焖5分钟。自九月后连服100天,次年三月后连服100天,每天一次,会有改善!温馨提示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第二种怕冷型——阳虚质多见于东北人或者女性常见表现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耐受不了寒冷。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大便稀溏,性格沉静、内向。 调养应以补肾温阳为主。宜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冬天不要赤脚穿拖鞋、夏天空调不要开得过低。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平时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调体质食物: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汇总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 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 (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 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