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电源技术

综述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崔艳华,孟凡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全钒液流电池从1984年问世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商业化。由于其独有的优势,近年来在固定型储能系统上的应用得到了推广。概述了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列举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日本住友电3j(SEI)、钒电池动力公司(VRBPower)建立的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及电站调峰、建筑物应急电源等不同场合的钒电池储能系统(VESS)。简要介绍了我国的钒电池研究现状,分析了钒电池对钒资源的需求,指出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将会大力促进我国对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化钒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钒电池储能系统(VESS);太阳能;风能;电站调峰;应急电源;钒资源

中图分类号:TM9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7X(2005)11-0776

Developmentandprospectofvanadiumenergystoragesystem

CUIYan-hua,MENGFan‘ming

rom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P.0.Box919—516,MianyangSichuan621900,China)

Abslract:Thevanadiumredoxflowbattery(VRB)technologydevelopedrapidlyandwasbeingsuccessfullycommercializedsincetheconceptofVRBwasbroughtforwardin1984.Theapplicationsforstationaryenergystoragesystemsspreadwidelybecauseofitsmanyadvantages.ThedevelopmentoftheVESS(VRBenergystoragesystem)wasreviewed.TheVRBprojectsestablishedbyUNSW、SEI、VRBPowerappliedonenergystoragesystemsuchassolarenergy,windturbine,load-levelingandtheemergencypowerwereparticularized.ThestatusofVRBinChinawasmentionedtoo.Analysisshowedthatthelarge—scaleVESShasagreatdemandforvanadiumresources,thereforethewidespreadofVRBwillpromotetheutilizationofChinaabundantvanadiumresourcesandacceleratethetechnologyofregenerativepowerstorage.

研words:vanadiumenergystoragesystem(VESS);solarenergy,wind,load-leveling;emergencypower;vanadiumresources

钒电池全称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anadiumRedoxBaRery,缩写为VRB),在1985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riaKazacos提出【”。经过近20年的研发,钒电池技术已趋成熟。在日本、南非等地用于电站调峰、太阳能储能、风能储能的钒电池系统已接近商业化。近年来全球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快速增长,钒电池的优势及其成功范例展示了钒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本文将介绍钒电池的发展过程及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钒电池和钒资源优化利用的关联做简要分析。

1工作原理及特性、

1.1钒电池的工作原理

采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分别作为正负极活性物质,通过外接泵把溶液从储液槽压入电池堆体内完成电化学反应。之后,溶液又回到储液槽,液态的活性物质不断循环流动。其电池反应如下:

收稿日期:2005—03一18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030325)

作者简介:崔艳华(1972一),女,重庆市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电源。

Biography:CUlYan-hua(1972--),female,associateresearcher.

正极:V02++2H++e=VO”+H20

Vo=0.999V(vs.NHE)(1)负极:V2+一e=V”Vo=一0.255V(vs.NHE)(2)(2】式中:vo为氧化还原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势。从上式可知钒电池正负极的标准电势差为1.26V,这是对于正负极活性溶液浓度均为1mol/L而言,如果溶液浓度提升,电势差也会增大,更具实用价值。

1.2钒电池的优势及其应用

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以液态形式贮存在电堆外部的储液罐中,流动的活性物质使浓差极化可减至最小,且电池容量取决于外部活性溶液的多少,调整容易。并且储液罐可灵活放置在电池下层的地下室中,不必占用太多空间。由于不存在复杂的固相反应,因此电池寿命长,能耐受大电流充放。并且各个单体电池的均匀性好,维护相对容易。可通过更换溶液实现电池的“即时充电”,具备快速响应和超负荷工作能力;活性溶液可重复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众多优势。

钒电池作为储能电源主要应用在电厂(电站)调峰以平衡负荷,大规模光电转换、风能发电的储能电源以及作为边缘地区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该电池是目前最有可能部分取代铅酸储能电池的理想电源。目前常用的钒电池系统主要用于电网调节、太阳能、风能的蓄能等。

电源技术

综述

2UNSW的钒电池研究

钒电池的工作最早开始于1984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MarriaSyallas.Kazacos提出将V2+/v”电对和v”/vs+电对应用于氧化还原电池中,之后发现了5价钒离子可稳定存在于硫酸介质中,使这一体系的实用成为可能f1]。1986年,全钒离子电池体系获得专利I”。之后,该大学对钒电池的相关材料,如隔膜、导电聚合物电极、石墨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

1988年,全钒离子电池体系性能介绍见参考文献[4]。

1989年,钒盐溶解工艺获得专利【5]。对钒系化合物进行了基础研究,对钒的氧化还原电对进行了动力学研究[6,7]。

双极板材料和电极材料石墨毡的性能研究表明:碳聚丙烯复合电极,电阻率达0.21Q?cm,电流密度为20mA/cm2,充放电时电压效率达91%。用聚氯乙烯(PVC)、尼龙6(nylon6)、尼龙11(nylon11)、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导电填充物制备复合电极,将石墨毡与碳聚合物粘接制备电极,电池电压效率达88%。石墨毡在400℃热处理后性能大大改善,能量效率从78%上升至88%以上。过充后电极电阻有增加,原因是石墨毡表面氧含量有变化[8~“。

1991年,1kw钒电池组研制成功,能量效率达90%以上,泵损耗2%~3%;30~120A放电时,放电容量达到理论容量的85%:VOSO。浓度为1.5~2mol/L,电池组循环周期达100次…’”1。

溶液化学的相关研究,对v*/vs+电对的电化学行为以及钒溶液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13~15]。

研究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并进行评价,对陶瓷、改性陶瓷以及SelemionCMV、Nation112和Selemion(type2)、Se—lemionAMV等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及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电池中水的迁移进行了研究,表明水透过离子交换膜的迁移和钒溶液的充电态有关[16~18】。

1998年,UNSW与Pinnacle矿业公司合作,并将专利权转授予该公司。表1为UNSW主持的钒电池项目。

之后,UNSW仍然继续钒电池的基础研究并申请了胶体

表1UNSW主持的钒电池项目

Tab.1VEBprojectsestablishedbyUNSW

合作方配置用途建立日期泰国石膏制品公司(ThaiGypsumProductCo.,lad)4kW,300套太阳能储能1993焦澳大利亚国防部(AustralianDefenceDept)4kW潜艇备用电源1994焦太平洋电力公司(PacificPower)4kW×1h驱动高尔夫球车1995钲

电解液等专利,致力于提高电解液浓度和钒电池比能量。通过化学再生、添加稳定剂、改变支持电解质等方法可以得到3mol/L甚至浓度达4mol/L的不流动胶体电解液用于钒电池中,并为后续的商用钒电池系统提供技术指导。

UNSW的突出贡献在于发现了通过氧化钒(Ⅳ)溶液可以使高浓度的钒(V)溶液稳定存在于硫酸介质中,从而使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他们所发明的从钒氧化物中制备钒电池溶液的方法成本低,工艺性好,也是钒电池能够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

3专利情况

1993年,泰国石膏制品公司(ThaiGypsumProductCo.,Ltd)第一个从UNSW获得专利许可,将钒电池技术应用于太阳能屋。同时,三菱化工(MitsubishiChemicals)和鹿岛电厂(Kashima.kitaElectricPowerCorporation)也得到许可在鹿岛电厂建成200kWx4h电站调峰用钒电池。1998年,UNSW将专利权转授予澳大利亚尖峰矿业公司(PinnacleVRBLtd.)。该公司于1999年将在日本和非洲大陆的专利许可分别授予了日本住友公司(SEI)和加拿大的万泰克公司『Vanteck(vm3)TechnologyCorp.1。2001年10月,Vanteck公司通过收购Pinnacle公司59%的股份控股Pinnacle,从而拥有了钒电池技术的核心专利权。2002年,Vanteck公司改名为钒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开发公司(VRBPowerSystems),从事钒电池技术的开发和转让。专利权的转让使钒电池技术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发展。4钒电池在日本的发展现状

从1985年起,日本住友电I(SEI)与日本KansaiElectricPowerPlant合作开发钒电池。由于日本是一个电力短缺的国家,并且他们有多年的集团化开发大型化学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经验,因此,他们着重研发固定型钒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站调峰、风能储能及太阳能储能。

1989年,住友电]Z(SEI)的电站调峰用60kw级钒电池建成。运行5年,循环周期达1819次。

1991年,研究钒电池溶液与碳电极之间的反应,电极材料有GRC(graphitereinforcementcarbon)和两种碳纤维(GF.20andBW.309),研究证明BW.309最佳,并有多份关于钒电池结构和溶液制备的专利问世[19】。

1993年,三菱化工(MitsubishiChemicalCorp)从UNSW获得许可,1994年,开发光伏系统用钒电池储能系统。50kW×50h的(单个电堆为2kW、10kWh)钒电池系统建成,电流密度为100mA/crn2时可以1.2kW/cna2的功率密度输出[20l。

1997年,横滨大学开展钒电池隔膜商业化的研究。离子交换膜采用交联技术得到好的性能。钒电池电流效率达93.5‰电压效率达87.7%,总效率达82%12”。

1997年,SEI建成电站调峰用450kW级钒电池,循环周期达170次(1995年至今)。

1997年9月,200kWx4h电站调峰用钒电池在鹿岛电厂建成,达650次循环,证明钒电池可以商业化122]。

电源技术

综述

1999年,Pinnacle与SEI达成共同开发钒电池技术的协

议,Pinnacle授权日本三菱(Mitsubishi)和SEI应用钒电池技

术,而对方则为Pinnacle在日本之外的区域提供钒电池部件。

SEI在日本KansaiElectricPowerPlant建成450kW,1MWh

的电站调峰钒电池系统,并且相继建成了一些风能储能和其

它固定型钒电池系统。

2001年,研究钒电池在能量储存系统的试验。250kW、

520kWh钒电池在日本第一次投入商业运营。

2001年3月,在北海道电厂(HokkaidoElectricPowerCo.,雹琵捌e黜一。#∥§‰一‰

Ltd.)建成风力储能钒电池系统。

目前,SEI的25kW实验室钒电池电堆已达16000次循

环,历经8年还能使用。除了电池隔膜的寿命有限,其它组件,

包括电解液,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这一特性较其它寿命有限

的化学电源来说,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表2为SEI自2001年

起建设的商用钒电池系统。

从表2可见,SEI已经具备完整的生产和组建钒电池系

统的全套技术,其组建的钒电池系统已投入商业运营,其技术

成熟度居世界首位。

表2SEI自2001年起建设的商用钒电池系统

Tab2VRBenergystoragesystemssuppliedbySEIsince2001

用户配置用途建立日期应用能源学院(InstituteofAppliedEnergy)AC170kW×6h稳定风力涡轮机的输出200l-03ObayashiCorporation

ACl.5MW×1h调峰2001-04ObayashiCorporationDC30kW×8h光伏系统2001.04

KwanseiGakuin大学AC500kW×10h调峰200l一11

意大利CESI公司CentroElettrotecnicoSperimentaleItalianoAC42kW×2h调峰2001.11住友公司办公大楼lOOkW×8h平衡负载2000_02半导体工厂3000kW×1.5s1500kW×lhUPS平衡负载2001-04

风能发电站170kWX6h稳定风力涡轮机的输出2001m4ObayashiCorporation的高尔夫俱乐部30kW×8h平衡负载(光伏系统)2001_04

5VRBPower(又名Vanteck)

5.1VRBPower开发的钒电池系统

VRB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局限于在El本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电解液生产和电池堆体的制造技术慢慢开始传出El本,从而使商业化开发具备了可行性。1998年,Pinnacle从UNSW购得钒电池专利权及技术。1999年,与SEI达成共同开发钒电池技术的协议,并在El本KansaiElectricPowerPlant建成450kW,1

MWh的电站调峰钒电池系统,并且相继合作建成了一些风能储能和其它固定型钒电池系统。2001年10月,加拿大的Vanteck公司控股Pinnacle公司,拥有了钒电池技术的核心专利权。之后在南非开发了250kW的VRB系统,取得了第一个商业突破。2002年,Vanteck公司改名为VRBPower。由于VRBPower具有专利权,因此它可以此为交换条件,得到SEI的钒电池部件(如电堆),在日本之外组建钒电池系统。

2001年,VanteckVRB为美国太平洋电力(PacifiCorp)建成250kW、2

MWhVRB系统,用于电站调峰,并给尤他州东南部的边远地区供电,这是它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钒电池储能系统(VESS)(其电池堆由SEI提供)。

VRBPower建立的商用钒电池系统如表3。

表3VRBPower(2名VanteckVRB)建设的钒电池系统

Tab.3VRBenergystoragesystemssuppliedbyVRBPower用户配置用途建立日期南非Eskom电力公司250kW×2hStellenboschUniversity的演示系统(电站调峰)2001.03美国Pacificorp电力公司250kW×8h电站储能系统2004,03HydroTasmania201【W×4h风能、柴油发电机、钒电池的混合供电系统2003—11

5.2VRBPower的运作模式

继南非的钒电池项目成功建设和运行之后,VRBPower集中了相关的钒资源开发集团和电力公司协作开发钒电池系统。Eskom作为南非国家电力公司,世界第五大电力供应商,由于对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有迫切需求,因此作为投资方和研发方,参加钒电池调峰系统的开发,并提供250kW的分网连接。

海沃德矿业公司(Highveld)是Eskom的最大用户,并拥有南非的钒资源开采和经营权,建立了钒电解液的试验工厂,在电池生产商的要求下为钒电池系统生产电解液,并具有规模生产能力。

VRBPower拥有制造和出售钒电池相关部件的经营权,作为组织实施者,进行了核心部件的试验以削减成本。这三家公司合作建设了StellenboschVESS工程作为Eskom的电网调节系统,并取得了成功。

6钒电池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前景6.1研究现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从1995年率先在国内开始钒电池的研制。先后研制成功了500W、1000W的钒电池样机,成功开发了4价钒溶液制备、导电塑料成型及批量生产、电池组装配和调试等技术。目前,已经具备组装10kW级的钒电池系统的技术能力。用于组建钒电池系统的1kW单元电堆,可以120mA/cm:的电流密度输出,库仑效率可达80%。2002年,国内钒钢龙头企业攀枝花钢铁公司以深化资源利用为目的,与中南大学合作介入了钒电池的研发。攀钢生产的VOSO。和V:0,粉末可直接用于钒电池4价钒离子

电源技术

综逋

溶液的配制,其拥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对于推动钒电池在国内的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也有其它的研究机构开展了钒电池的研究,如东北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大连化物所等。

6.2对钒资源产业的推动

钒在地壳中分布较广,大多分布于岩石和其他矿物中。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和中国是世界钒资源储量较丰富的国家。中国在攀枝花地区已探明的钒铁磁矿储量约100亿t,钒储量占中国的62%,世界的10%,中国是世界三大产钒国之一,而攀钢又是世界三大钒生产商之一。攀枝花新钢钒公司以钒为代表的产品系列有钒渣、v20,、V20,、高钒铁、氮化钒等。世界主要的钒消费国是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日本电池用钒的年需求为5000t,约占世界的10%,是世界最大电池耗钒国。而日本钒资源缺乏,只能靠进口维持。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钒储量,但在钒的应用方面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虽然目前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很大部分的中国钒制品需要出口,钒资源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大,因此新兴的钒电池给钒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以SEI的钒电池单元为例,评估钒电池系统对钒产品的需求量,电池单元参数见表4。

表420kW和50I(W的钒电池单元的设计参数

Tab.4Characteristiesof20kWand50I洲VRBstack参数20kW单元50kW单元

直流输出/kW2050

容量/kWh160175

单体数目60(串联)90(串联)

储液罐体积4m3X25m3X2根据能量换算,每千克V:0,含0.35kWh的理论能量(以单体平台电压1.2V计算),这样可以计算钒电池的理论耗钒量为5.7kgV20,/kWh(包含正负两极的用量,不计转换效率)。从表4也可以推算钒溶液用量为200L/kWh(溶液浓度为2moFLl,因此50kWx1h的钒电池单元理论耗钒量为285kg,与理论用量相符合。常用的储能系统,如美国Pacifi—corp电力公司的250kW×8h钒电池储能系统,其耗钒量可达11.5t。而储能市场仅以风能论,对储能电池的需求都达到了数MW。可见钒电池在储能市场的推广将会大大提高钒用量,据估计,钒电池的大规模商用,将会使钒的用量增加2~3倍,这对促进我国钒资源的深加工和优化利用有重要意义。7结束语

钒电池经历了20年的发展,在国外已趋商业化,多套大型钒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电网负荷平衡、风力混合发电、太阳能储能、大功率应急电源等场合。尽管钒电池在我国尚处于实验室样机阶段,但是中国地大物博,电站、太阳能、风能对大型化学电源储能系统的需求都蕴涵着巨大的商机。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及应急电源都主要采用铅酸电池,铅酸电池的回收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规模,大量的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因此,发展新型的无污染可回收的钒电池用于以上场合,将是很好的选择。同时,我国电站目前还没有使用化学储能系统,大量的电力资源白白地浪

费。如果利用钒电池建成电站贮能系统,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国家建设电站的巨额投资,同时为保护环境,提高电站效益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丰富的钒资源更为钒电池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参考VRBPower的发展模式,钒生产商、电池制造商、电力公司的联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达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使多方利益得以提高。因此,钒电池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储能能源市场大有可为。同时钒电池的推广也可充分利用我国的钒矿资源,带动钒产业和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SUME,SKYLLAS—KAZACOSM.AstudyoftheV(II)/V(III)redox

coupleforredoxflowcellapplications[J].JPowerSources,1985,15:179一190.

[2]SUME,RYCHCIKM,SKYLLAS—KAZACOSM.InvestigationofV

(V)/V(IV)systemforuseinpositivehalf-cellofaredoxbattery[J].J

PowerSources,1985,16:85—95.

【3】SKYLLAS—KAZACOSM,ROBINSRG.All—vanadiumredoxbattery【P].US:4786567,1986.

[4]RYCHCIKM,SKYLLAS—KAZACOSM.Characteristicsofnewall—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PowerSources,1988,22:59.一67.【5】SKYLLAS—KAZACOSM.,MCDERMOTTR.Vanadiumcompounddissolution[P】.African:9244,1988.

[6]SUME,SKYLLAS—KAZACOSM.AstudyoftheV(II)/V(III)redoxcouple

forredoxflowcellapplications[J].JPowerSources,1985,15:17争一190.

【7】SUME,RYCHCIKM,SKYLLAS—KAZACOSM.InvestigationofV(v)/V(I、,)systemforuseinpositivehalf-cellofaredoxbattery[J].JPowerSources,1985,16:85—95.

【8】SUNB'T,SKYLLAS—KAZACOSM.Chemicalmodificationandelectrochemicalbehaviourofgraphitefibreinacidicvanadiumsolu—tions[J】.ElectrochemActa.1991.36:513—517.

[9]

SUNB

T,SKYLLAS?KAZACOSM.Modificationofgraphiteelec—trodematerialsforvanadiumredoxflowcellapplications-thermaltreatment.ElectrochimicaActa[J].1992.37:1253—1269.

【10]

SUNB

T,SKYLLAS—KAZACOSM.Chemicalmodificationofgraphiteelectrodematerialsfor

vanadiumredoxflowbattery

appli—cation—partII:Acidtreatments[J].ElectrochimicaActa,1992,37:2459-一2465.

【11]SKYLLAS—KAZACOSM,RYCHCIKM.Evaluationofelectrodematerialsforall—vanadiumredoxflowcell[J].JPowerSources,1987,

19:45—54.

[12】SKYLLAS—KAZACOSM,KASHERMAND,HONGR,eta1.CharacteristicsandperformanceoflkWvanadiumredoxbattery[J].JPowerSources,1991,35:399--404.

[13]ZHONGS,SKYLLAS—KAZACOSM.Electrochemicalbehaviour

ofV(v)/v(iv)redoxcoupleatgraphiteelectrodes[J】.JPowerSources,1992,39:l一9.

【14】KAZACOSM,CHENGM,SKYLLAS.KAZACOSM.Electrolyteoptimizationofvanadiumredoxcell[J].JApplElectroehem,1990,20:463--467.

【15】SKYLLAS-KAZACOSM,MENICTASC,KAZACOSM.Thermalstabili哆ofconcentratedV(v)electrolytesinthevanadiumredox

cell[J].JElectrochemSoc,1996,143(4):L86一L88.

电源技术

综遮

f161CHIENGSC,KAZACOSM,SKYLLAS—KAZACOSM.Prepara—tionandevaluationof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batteryapplications[J].JPowerSources,1992,39:l

1--19.

f171MOHAMMADIT,SKYI上AS—KAZACOSM.Characterizationofnovelcompositemembranefor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s[J].J

MembSci,1995,(98):77—87.

f181

MOHAN蹦ADIT,SKYLLAS—KAZACoSM.Watertransportstudyacrosscommercialionexchangemembranesinthevanadiumredoxcell[J1.JPowerSources.1997,133:15lml59.

『191KANEKoHK,SHIGEMATSUT.Vanadiumredoxreactionsandcarbonelectrodes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Electrochi—

micaActa,1991,36(7):l

191--1196.

『201SHIBATAA,SATOKN.Developmentofvanadiumredoxflowbatteryforphotovoltaicgenerationsystem[A].ConferenceRecordoftheIEEEPhotovoltaicSpecialistsConference[C1.1994.950_一953.【21]HWANG0H.Crosslinkingofanionexchangemembranebyacce—leratedelectronradiationasaseparatorfortheall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fMembraneScience,1997,132(1):55—_61.

『221SHIBATAA,SAT0K.Developmentofvanadiumredoxflowbat—teryforelectricitystorage[J].JofPowerEngineering,1999,13(3):l30.一】35.

《电源技术》征稿简贝吐

《电源技术》是我国唯一的化学与物理电源(即电化学电池与太阳电池等)综合技术期刊,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化学与物理电源科研生产的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工作者及电池用户,长期面向全国电池研究与工作人员征稿。为了方便作者投稿,兹将本刊文稿的一些主要投稿要求介绍如下:1论文、综述、专家述评以6000字为限,附有中、英文对应的文题、作者单位、署名、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

2文章标题最长不超过18字。若有困难,可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方法解决。标题应中英文对应。英文标题不超过10个实词。

3研究论文应提供报道性文摘,300字左右,以第三人称叙述,主要表达文章中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含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综述采用指示性文摘,指明文章的主题范围,200字左右。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法,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主要表达文章中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不含对文章的评论和解释。文摘应中英文对应。英文文摘不超过150个词。

4关键词以3--8个为宜,能够表达文章主题。

5署名不超过5个,协作者可在文后致谢,不应列入作者署名。须提供第一作者简介,注意顺序和标点: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或职务,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英文对应。

6论文中层次标题序号以不超过3级为宜:

第1级:l;2;3;……

第2级:1.1;1.2;1.3;…??j

第3级:1.1.1;1.1.2;1.1.3;……

7请将文中的插图与表格用计算机绘制。若结构示意图文字太多,可用数字代号,其含意在图下列出;坐标图中曲线为粗实线,坐标轴为细实线;请注明绘图所用软件。表格采用格线表,表头处无斜线。插图的图题和表格的表题均须中英文对应,图表内文字须为中文。

8论文属于获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在加注脚处标明后,须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标号。

9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署名,不多于3人全部著录;多于3人,著录3人后加“等”、“efaJ”,如:张,王,李,等;或T,D,P,etal。无论中外署名,一律姓先名后,姓不缩写、名缩写。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并在文章中以相应的上角标标明,著录方法如下:

[1]书一…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于q一一文章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3]论文集~一文章作者.题(篇)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科学技术报告一-著者.题(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5】学位论文….著者.题(篇)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号,日期.

[7】国际或国家标准…一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电子文献….作者.题(篇)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一个).

10所有来稿均请用电子邮件(请务必写明主题,以免被误删)发至本刊信箱,没有条件发电子邮件的作者,也务必请通过寄送软盘的方式投稿。投稿后一个星期内即可向本刊索取稿件编号,以备查询。

本刊收稿后1个半月至2个月内向作者发出是否录用的通知,若有逾时,务请来电垂询。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一经刊登,本刊即向作者支付稿酬,并寄送当期杂志。

来稿请注明联系人的详细通迅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文章在发表前联系方式若有变化,请务必及时通知我刊编辑部。

本刊所发表的文章也将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不再额外支付稿酬,如果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注明。

来稿请寄:天津市296信箱44分箱《电源技术》编辑部30038l。

本刊联系电话:022--23959362;传真:022—

23959175;

电子邮件地址:cjps@263.net或cjps@tips.ac.ca。

《电源技术》编辑部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消耗殆尽,能源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中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莫过于太阳能。太阳能绿色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太阳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太阳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种类;发展现状; Nar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energy will be used up in a short time.Eneygy are being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olar energy is the most promising.Because of i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gets widespread attention. Solar energy has become the most vibrant part among the new energy field,and all countrise tried their best to develop solar energy.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battery,the types of solar battery,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nd its’ prospect. Key Words:solar battery; types of solar battery; 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是石油、煤等不可生起源消耗殆尽,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受到了人们的亲睐。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1].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的光电子转化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①硅太阳能电池;②以无机盐如砷化镓Ⅲ一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③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①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③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④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2].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发展进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以及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2太阳能电池现状及其前景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电源技术 综述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崔艳华,孟凡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全钒液流电池从1984年问世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商业化。由于其独有的优势,近年来在固定型储能系统上的应用得到了推广。概述了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列举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日本住友电3j(SEI)、钒电池动力公司(VRBPower)建立的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及电站调峰、建筑物应急电源等不同场合的钒电池储能系统(VESS)。简要介绍了我国的钒电池研究现状,分析了钒电池对钒资源的需求,指出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将会大力促进我国对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化钒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钒电池储能系统(VESS);太阳能;风能;电站调峰;应急电源;钒资源 中图分类号:TM9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7X(2005)11-0776 Developmentandprospectofvanadiumenergystoragesystem CUIYan-hua,MENGFan‘ming rom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P.0.Box919—516,MianyangSichuan621900,China) Abslract:Thevanadiumredoxflowbattery(VRB)technologydevelopedrapidlyandwasbeingsuccessfullycommercializedsincetheconceptofVRBwasbroughtforwardin1984.Theapplicationsforstationaryenergystoragesystemsspreadwidelybecauseofitsmanyadvantages.ThedevelopmentoftheVESS(VRBenergystoragesystem)wasreviewed.TheVRBprojectsestablishedbyUNSW、SEI、VRBPowerappliedonenergystoragesystemsuchassolarenergy,windturbine,load-levelingandtheemergencypowerwereparticularized.ThestatusofVRBinChinawasmentionedtoo.Analysisshowedthatthelarge—scaleVESShasagreatdemandforvanadiumresources,thereforethewidespreadofVRBwillpromotetheutilizationofChinaabundantvanadiumresourcesandacceleratethetechnologyofregenerativepowerstorage. 研words:vanadiumenergystoragesystem(VESS);solarenergy,wind,load-leveling;emergencypower;vanadiumresources 钒电池全称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anadiumRedoxBaRery,缩写为VRB),在1985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rriaKazacos提出【”。经过近20年的研发,钒电池技术已趋成熟。在日本、南非等地用于电站调峰、太阳能储能、风能储能的钒电池系统已接近商业化。近年来全球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快速增长,钒电池的优势及其成功范例展示了钒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本文将介绍钒电池的发展过程及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钒电池和钒资源优化利用的关联做简要分析。 1工作原理及特性、 1.1钒电池的工作原理 采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分别作为正负极活性物质,通过外接泵把溶液从储液槽压入电池堆体内完成电化学反应。之后,溶液又回到储液槽,液态的活性物质不断循环流动。其电池反应如下: 收稿日期:2005—03一18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030325) 作者简介:崔艳华(1972一),女,重庆市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电源。 Biography:CUlYan-hua(1972--),female,associateresearcher. 正极:V02++2H++e=VO”+H20 Vo=0.999V(vs.NHE)(1)负极:V2+一e=V”Vo=一0.255V(vs.NHE)(2)(2】式中:vo为氧化还原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势。从上式可知钒电池正负极的标准电势差为1.26V,这是对于正负极活性溶液浓度均为1mol/L而言,如果溶液浓度提升,电势差也会增大,更具实用价值。 1.2钒电池的优势及其应用 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以液态形式贮存在电堆外部的储液罐中,流动的活性物质使浓差极化可减至最小,且电池容量取决于外部活性溶液的多少,调整容易。并且储液罐可灵活放置在电池下层的地下室中,不必占用太多空间。由于不存在复杂的固相反应,因此电池寿命长,能耐受大电流充放。并且各个单体电池的均匀性好,维护相对容易。可通过更换溶液实现电池的“即时充电”,具备快速响应和超负荷工作能力;活性溶液可重复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众多优势。 钒电池作为储能电源主要应用在电厂(电站)调峰以平衡负荷,大规模光电转换、风能发电的储能电源以及作为边缘地区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该电池是目前最有可能部分取代铅酸储能电池的理想电源。目前常用的钒电池系统主要用于电网调节、太阳能、风能的蓄能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3-12T16:17:31.6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张玉良 [导读]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其中电池相关技术是人们最为关注、研究投入最大的问题.从上世纪研发出铅酸电池开始,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方各面,在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改进电池的性能.在对传统电池进行改良的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新型的电池.种种迹象表明,电池技术大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电池会渐渐出现在 (北京昌平 102206)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其中电池相关技术是人们最为关注、研究投入最大的问题.从上世纪研发出铅酸电池开始,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方各面,在超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试图改进电池的性能.在对传统电池进行改良的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新型的电池.种种迹象表明,电池技术大改革的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电池会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应用;发展趋势 一、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研究项目一直是“863”的重点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支持,大部分材料实现了国产化,由追赶期开始向同步发展期过渡,本土总产能居世界第一,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 1、正极采用磷酸铁锂材料,负极采用石墨材料,研发的50Ah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6.6Wh/kg,功率密度达到1101W/kg;研发的20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06.5h/kg,功率密度达到1119W/kg。 2、正极采用尖晶石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混合材料,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的25Ah软包装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162Wh/kg;研发的35Ah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5Wh/kg。 3、正极采用镍钴锰三元材料,负极采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等材料,开发的10、15、20、28、30、45Ah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开发的2.6Ah18650圆柱形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 在系统集成技术及能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90Wh/kg,采用三元材料(18650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达到110Wh/kg。 在前瞻性技术研究方面,中科院先导计划支持相关研究所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样品和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的锂硫电池样品,但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性能指标还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关键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回收利用、生产装备、基础研发等在内的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逐步从半自动中试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过渡。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原地区和京津冀区域为主的四大动力电池产业化聚集区域。据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展动力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有近1000亿元产业资金投入,形成近40GWh年产能,技术研发、产业化进展显著,有力地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1、新能源汽车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中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中国的汽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三、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 1、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是一个多世纪前诞生的电池技术,人们普遍认为其技术落后、性能低下,污染环境,在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是应当全面淘汰的电池技术。而实际情况却是,在电动车及小型电动汽车领域,铅酸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90%,虽然不被看好却被普遍使用。其实,近年来铅酸电池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提升,能量由20Wh/kg以下提升到了目前的40Wh/kg左右,循环次数由原来的350次左右,提高到了最高4000多次。另外,铅酸电池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在美国,目前的铅酸电池回收率高达98.5%,我国的铅酸电池回收率也达到了90%。总的来说,铅酸电池虽然是上个世纪产生的技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电池不断得到改良,所以才能够在市场上如此活跃。 2、镍氢、镍镉电池 镍镉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一种,具有良好的大功率放电性能,大多应用于电动工具领域。镍氢电池与镍镉电池相比较,体积比、能量比更高,记忆效应较小。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明显优于镍镉电池,发展前景也更为广阔,所以大部分厂家都不再使用镍氢、镍镉电池作为汽车能源。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镍氢、镍镉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失去了市场。 3、锂离子电池 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现在,其比能量达到了150Wh/kg,比功率达到了1 600W/kg,并且,随着科研的进行,其各项性能指标参数还会不断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可以分为两种,聚合物电解质及液体电解质。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是研发和市场应用的主流。聚合物成分可以是三元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等,不同聚合物成分的各类电池在性能、安全性、寿命、生产成本方面各有优势,总体性能不相上下。市面上的电动汽车,厂家根据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聚合物电池,例如,比亚迪E6主打安全稳定、寿命长,所以选用了磷酸铁锂电池;日产聆风为了在各项性能均衡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所以选用了锰酸锂电池。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 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至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2016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33.0GWh,同比增长65.83%。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2016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4.94%。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审批稿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 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 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 2010 年至 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 2016 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 2016 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同比增长 %。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 2016 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 %。

2010-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90%以上。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2015 年前五强贝特瑞、日立化成、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三菱化学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20%、18%、13%、10%、7%,全球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 68%。江西紫宸2016 年全球份额提升至 %,国内份额提升至 %,预计 2017 年份额维持提升趋势。江西紫宸国内排名前三,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中:贝特瑞、杉杉科技、江西紫宸为行业前三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几年,国内负极生产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领先企业与日立化成等国际企业的竞争、行业前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负极材料主要竞争对手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1)

专题介绍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X 林 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 丽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 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还存在许多关键性问题。为了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各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这些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材料,优化器件结构。对电池原理、部分表征方法、效率损失机制、典型器件结构、最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给体;受体;转换效率 中图分类号:T N 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8X(2004)01-0055-06 Progres s in Study of Organic Sola r Ce ll LIN Peng ,ZHANG Zhi -feng ,XIONG De -ping ,ZHANG Meng -xin ,WANG Li (I nstitute of O p toelectronics T echnology ,Beij ing J 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 act :Compaer ed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ganic solar cells still have many critical pr 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ar cells,a lot of different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n.T he main purposes of these studies are to seek new mater ials and new device structure.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photovoltaic cells,along with some aspects of their characterization ,the basic efficiency loss mechanism ,typical device structures ,and the trends in research will be presented. Key wor ds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device structure;donor;accept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同使用矿物燃料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太阳几分钟射向地球的能量相当 于人类一年所耗用的能量。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开始逐年增长。但目前使用的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因成本太高,只能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卫星供电、边远地区通信塔等使用。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只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的0.04%。要使太阳能发电得到大规模推广,就必须降低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成本,或 第24卷第1期2004年3月 光 电 子 技 术OPT OELECT RONIC T ECHNOLOGY Vol.24No.1 Mar.2004   X 收稿日期:2003-11-17 作者简介:林 鹏(1978-),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 张志峰(1977-),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电致发光(OLED)的研究工作。熊德平(1975-),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无机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储能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智能电网的构建促进储能技术升级、推动储能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随着储能技术的大量应用必将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方面带来变革。储能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储能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家应该尽快研究储能技术的相关产业标准,加强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切实鼓励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规模储能技术发展起始阶段就重视环境因素,防治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储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把对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延伸到储能环节。 近年来,我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则维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幅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成为了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 储能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实现规模化储能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40个储能示范项目,而规模在1000千瓦级的项目为数不多。这些储能项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意义。 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的能源中心和电力负荷中心距离跨度大,电力系统一直遵循着大电网、大电机的发展方向,按照集中输配电模式运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储能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有: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组成的局域网,用于偏远地区供电、工厂及办公楼供电;通信系统中作为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能系统;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电能质量调整;作为大规模电力存储和负荷调峰手段;电动汽车储能装置;作为国家重要部门的大型后备电源等。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性好、效率高、清洁环保、寿命长、成本低、能量密度大的储能技术将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整个电力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确定的智能电网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了大量储能应用领域,如发电领域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中应用储能技术项目,配电领域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等。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先进储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使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大规模的安全并入电网。 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电池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将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并传输到电网上,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网逆变器性能对于系统的效率、可靠性,系统的寿命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至关重要。 储能技术发展有利于推进风电就地消纳,在当前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可考虑在大型风电基地附近布局供热、高耗能产业,同时加快建立风电场与这些大电力用户和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机制。国家电网近期确定的智能电网重点投资

新能源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相关论述 (1) 新能源相关论述 (1) 新能源定义 (1) 新能源分类 (1) 储能技术相关论述 (1) 储能技术的定义 (1) 储能技术的分类 (1) 第二章国内外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动态分析 (2) 日本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动态分析 (2) 新能源储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3) 新能源储能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美国在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应用中漫漫求索 (4) 政策与投资力度 (4) 储能技术的经济性瓶颈 (5) 我国新能源储能系统的现状 (5) 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 (6) 商业模式不成熟制约储能发展 (6) 第三章国内外在相关新能源储能技术上的发展现状 (8)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 (8) 创能、节能与储能的完美搭配 (9) 国内新能源储能技术瓶颈解析 (10) 新能源科技发展的核心—储能技术 (10) 新能源无"仓库储能"的尴尬 (10) 储能技术的突破效应 (11) "不能等肚子饿了才去种麦子" (12) 第四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日本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储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智能电网带动储能产业发展态势研究分析 (13) 新能源并网储能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4)

第一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相关论述 新能源相关论述 新能源定义 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新能源分类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储能技术相关论述 储能技术的定义 储能技术是将电力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以电的形式释放。 储能技术的分类 目前全球储能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三大类。目前技术进步最快的是化学储能,其中钠硫、液流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

201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 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至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2016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33.0GWh,同比增长65.83%。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2016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4.94%。 2010-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90%以上。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2015年前五强贝特瑞、日立化成、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三菱化学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20%、18%、13%、10%、7%,全球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68%。江西紫宸2016年全球份额提升至10.5%,国内份额提升至14.8%,预计2017年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4621983.html,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作者:张金晶 来源:《商情》2016年第26期 【摘要】相对于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太阳能以污染小、可利用率高、资源分布广泛和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目前,随着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技术的开发应用已经走向商业化、大众化,特别是一些小功率、小器件的太阳能电池在一些地区都已经大量生产而且广泛使用。所以谁先开发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的太阳能电池就能在将来的市场抢占先机。 【关键词】太阳能单晶硅薄膜电池 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是影响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人类社会发展大部分还是依靠化石能源提供能量。可是化石能源分布极不均衡,并且不可再生,而且燃烧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雾霾气候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供人类使用,因此开发新能源,是人类社会薪火相传,世代相传的重要保证。 此外,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快消耗对当今的环境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解决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问题。有限的化石能源以及在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不仅阻碍了人类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一种新型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提升自己综合国力和倡导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发展时间最久,制备工艺最为成熟的一代电池,一般按照研究对象我们将其可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电池。按照应用程度来说前两者单晶硅与多晶硅在市场所占份额最多,商业前景最好。 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发明开始到现在,尽管硅材料有各种问题,但仍然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其比例约占整个太阳电池产量的90%以上。我国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进行高效电池研究,采用倒金字塔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背场等技术,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19.8%。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成本较低,稳定性也比较好,这两大优势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其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制备工艺的成熟不断提高,它达到的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1.9%,但是它的电池效率在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中仍处于一般水平。 2.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竭、储量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天到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相当于数亿万桶石油燃烧的能量,太阳能开发与利用逐步成府重点发展的战略。热能和光能利用是太阳能应用的两种重要形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发电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不仅要替代部分化石能源,而且未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是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光伏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现状1839 年,法国的Edmond Becquerel 发现了光伏效应,即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光伏电池是基于半导体P- N 结接受太阳光照产生光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1954 年,美国Bell 实验室的G.Pearson 等发明了单晶硅光伏电池,其原理如图1 所示。 图 1 中,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其吸收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在内部产生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空穴对;在P- N 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空穴分别被驱向N,P 区,从而在P- N 结附近形成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光生电场抵消P- N 结内建电场后的多余部分使P,N 区分别带正、负电,于是产生由N 区指向P 区的光生电动势; 当外接负载后,则有电流从P 区流出,经负载从N 区流入光伏电池。图2 为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其中,Iph为与光伏电池面积、入射光辐照度成正比的光生电流(1 cm2硅光伏电池的Iph值为16 ~30 mA);ID,Ish分别为P- N 结的正向电流、漏电流;串联电阻RS主要由电池体电阻、电极导体电阻等组成(RS一般<1 );旁漏电阻Rsh 由硅片边缘不清洁或体内缺陷所致(Rsh一般为几k);RL 为外接负载电阻,IL,UO 分别为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当负载开路(RL= )时,UO即为开路电压Uoc,其与环境温度成反比、与电池面积无关(在100 mW/cm2的光谱辐照度下,硅光伏电池的Uoc一般为450 ~600 mV。与图2 对应的光伏电池解析模型,

储能电池及市场前景

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常见的储能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 储能蓄电池分为以下三类: 1 排气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有能够补液和析出气体装置的 蓄电池。 2 阀控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各个电池是密封的,但都带有在内压超出一定值时允许气体溢出的阀的蓄电池。 3 胶体储能用铅酸蓄电池-使用用胶体电解质的蓄电池。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使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广,一般要求在-30-60度的温度环境下可以正常运行。 2 蓄电池的低温性能要好,即使温度比较低的地区也可以使用。 3 容量一致性好,在蓄电池串联和并联使用中,保持一致性。 4 充电接受能力好。在不稳定的充电环境中,有更强的充电接受能力。 5 寿命长,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降低系统总体投资。 太阳能蓄电池是‘蓄电池’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应用,目前采用的有铅酸免维护蓄电池、普通铅酸蓄电池,胶体蓄电池和碱性镍镉蓄电池四种。国内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太阳能蓄电池主要是: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和胶体蓄电池,这两类蓄电池,因为其固有的“免”维护特性及对环境较少污染的特点,很适合用于性能可靠的太阳能电源系统,特别是无人值守的工作站。 太阳能蓄电池又称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是专门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研制生产的,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能好:正常使用下无电解液漏出,无电池膨胀及破裂。 2、放电性能好:放电电压平稳,放电平台平缓。 3、耐震动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完全固定,以4mm的振幅,16.7HZ的频率震动1小时,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 4、耐冲击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从20CM高处自然落至1CM厚的硬木板上3次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 5、耐过放电性好:25摄氏度,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进行定电阻放电3星期(电阻只相当于该电池1CA放电要求的电阻),恢复容量在75%以上。 6、耐充电性好:25摄氏度,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0.1CA充电48小时,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容量维持率在上 95%以。 7、耐大电流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2CA放电5分钟或10CA放电5秒钟。无导电部分熔断,无外观变形。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精编版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 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 2010 年至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 2016 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 2016 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 51.7 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 33.0GWh,同比增长 65.83%。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

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 2016 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 4.94%。 2010-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中高端负极材料、涂布机以及新兴的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产品技术含量高,在研发、工艺改善、客户积累、资金投入等方面进入壁垒较高,附加价值较高,优质企业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全球负极材料产业集中度极高,江西紫宸全球份额持续提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总量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销量 90%以上。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2015 年前五强贝特瑞、日立化成、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三菱化学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20%、18%、13%、10%、7%,全球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 68%。江西紫宸 2016 年全球份额提升至 10.5%,国内份额提升至 14.8%,预计 2017 年份额维持提升趋势。江西紫宸国内排名前三,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中:贝特瑞、杉杉科技、江西紫宸为行业前三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车用锂电池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车用锂电池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锂电池指的是具有各种特性的可充电(二次充电电池种类,这些特性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预期寿命以及安全性。这些特性会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电解质以及电极(阳极和阴极——通常被用作为电池的各类组件。 从 2009年至 2010年,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锂电池市场增长了 5倍之多,营收达到 5.018亿美元。 2011年锂离子电池市场销售额为20亿美元, 2012年电动车用锂电池总销售额为 160亿美元。 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源于人们对诸如雪弗兰伏特、尼桑 LEAF 等汽车上市的急切盼望,这些都是环保、经济型家用车的代表;这些汽车的产量都高于之前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之前使用的是镍金属氢化物技术,而现在很大部分已转为使用锂电池技术。 未来一段时期内, 预计锂电池市场会经历一次显著的增长。美国派克研究公司(Pike Research 日前发布报告称, 到 2017年底锂离子电池成本将削减超过三分之一,下降为每千瓦时能量成本 523美元,同时车用锂离子电池销售额将增至当前的700%以上,有望达到 146亿美元, 到 2020年,锂离子电池造价还将进一步下降至每千瓦时 447美元,而用于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全球年销售额则将达到 220亿美元。另据赛迪信息产业 (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3年中国锂电池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41.7亿元,同比增长 33.2%,并且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增速将会保持在 30%以上。到2015年, 整个中国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突破 1000亿 元,达到 1251.5亿元。 尽管如此,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和安全性仍然是制约当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有限的生产水平以及各大公司开展的研发理想电池(阳极,阴极以及电解质的结合配置工作所共同造成的。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 原本可行性较高的电池交换和二次应用的实践操作就变得十分复杂困难了。除此以外,电池能量密度、充电设施等也成为了限制电动车市场增长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