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克服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历史

唯物主义才是真正可靠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

共同本质的抽象。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

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除了体现在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宏观物体的客观存

在,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微观粒子运动层面上。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

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意味着其具有广延性而运动意味着变化,也就

将物质运动的形式指向了空间和时间。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

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第三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马克思将物质作为意识的根本起源,并且视其为物质的最高产物。

二、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

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对人类实践的

指导作用,并且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二、人和自然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人本身来自于自然,并且还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世界,是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是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

对于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所谓统一性的问题就是本体论的问题,历史上各学派对此问题正义颇大。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精神是这个世界彼此平衡独立的两个本源,不可知论者认为世界本质问题不可知,实证主义则认为本体论问题哲学应该拒斥形而上学的假问题。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克服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可靠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恩格斯指出“事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质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综合中抽象出来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的基本思想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首先体现了自然观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继承唯心主义发展出的能动性成果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对物质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还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这一规定,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集成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提高到现代唯物主义的水平。

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

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除了体现在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宏观物体的客观存在,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微观粒子运动层面上。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存在性核心是证明社会存在是否是客观的。社会存在是由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以及人所创造的生产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其本质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的实践活动则是运动着的物质在社会领域的特殊形

态,即人这种特殊性质的实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那么社会存在也就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而在微观粒子层面上,首先其证明者海森堡承认其本意不在于否定微观粒子的客观实在性,而是仅仅在于说明微观粒子具有与宏观物体不同的特性。其次,那些所谓的支持“物质消灭了”的人核心错误在于混淆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以至于对微观粒子学产生了误解。

总而言之,尽管随着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人士将不断扩大和深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作为人类全部时间和逻辑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其基本思想是不会过时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06名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04名解运动与静止)

运动同物质一样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它包含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即变化本身。哲学运动观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运动理解为存在的根本方式,从物质和运动彼此统一的高度理解世界,坚持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观点。世界上除了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以外,实际上没有别的东西,运动归根结底是物的运动,物质从来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唯心主义和宗教认为只存在精神的运动,或者是精神产生了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精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自然科学节有关“唯能论”的争论。“唯能论”一是主张能量是唯一的实在,是物质与精神的本源,二是否定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即主体。这是歪曲科学的成就来制造“论据”,企图割裂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行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定运动是物质固有的、贯彻始终的本质属性,认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便有变化,也只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引起的数量上的增长或位置的移动。最具代表性的是“宇宙热寂论”的争论,从终点上否认世界的运动,认为宇宙最后必将归于绝对的静止。

因为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也就表明了运动作为物质所固有的存在方式和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的绝对性并不意味着特殊运动形式是唯一的、绝对的,而是包含着各种具体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过渡和转化的无限性,因此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还肯定了相对的静止及其意义。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本身是由事物本身的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况决定的。

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之,夸大相对静止而否修订运动的绝对性,则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两者都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都是片面、错误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之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意味着其具有广延性而运动意味着变化,也就将物质运动的形式指向了空间和时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体现在任何事物所存在的过程中都有着一定的速度。是一维的,单向前进的,不可逆的。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体积,活动都有一定的范围,同时任何事物与它并存的事物之间都各占一定的位置和规模,表现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关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和普遍特性的观点,深刻的反映了人类对时空本质的正确认识。

第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彼此不可分离。时空从属于运动着的物质,脱离物质运动的时空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的运动也离不开时空,拉脱离时空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同时时空之间也会相互规定、相互联系。

第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表现为他们不依赖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的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第三,割裂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具体的、辩证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时空观上的共同的特征。

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包含了对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极其运动变化的永恒性的肯定,他认为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着时空的无限性。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科学已经证明物质不灭、质量和能量守恒与转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二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扩展的。以这两个基本的事实为出发点和前提,必然引出物质运动和转化的无限性以及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的无限性结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有限和无限不是彼此隔断绝对对立的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由无数具体物质运动的有限时空构成,并通过各种有限时空的不断生灭、转化表现出来。一方面,无限性要以有限性为前提,另一方面,有限性也要以无限性为前提。任何有限时空都是无限时空的环节和部分,有限包含着无限。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13年名解)

马克思将物质作为意识的根本起源,并且视意识为物质的最高产物。

第一,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来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活动器官,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离不开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形态的形成。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人们的劳动协作、社会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又一重要条件。

可见,作为人脑的机能,人类意识的产生不仅有自然界进化的基础,更有社会发生的基础。意识是自然界进化到产生人类社会的结果,以人自己特殊的存在方式——劳动和实践为决定性条件而产生的。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05 名解)

马克思看来,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成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从内容上看,人的一切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意识内容。这些内容总的来说都是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的反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对象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在头像脑中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作为对象的客体,包括客体的存在、运动,外部世界的联系和规律等等。

②自我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存在、地位、状态和需要等等的意识。是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的意识。

③思维方式,或意识活动的主体结构模式、图式、定势等等,即人在处理各种精神活动材料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方程等等的总和。思维方式是人的意识活动中最深层次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B.从反映形式上看,意识有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

①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复杂的意识现象的基础,是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②知觉:是在各种感觉材料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进行综合反映的结果,而表象则是保存在人脑中的感觉映像的再现和重组。

③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C.意识的正确与错误之分

意识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备物质所没有的主观性。

①首先表现为意识反映形式的特征,如抽象性、隔离性、想象和联想中的联系等等。

②表现为不同主观条件是对物质的反应具有差别,即主体性差异。

③意识最普遍最重大的主观性特征就是思维、思想、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对感性材料的改造、加工、抽象、分析、概括、综合和推演的能力,是意识的内部能动性,是造成认识、理论、观念和计划等等在内的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向存在、向实践

飞跃的能力,即意识指导控制和调解人的物质活动能力,是意识的外部能动性,是形成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之一。

意识的主观性并不是绝对独立自存的,而是以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反对夸大意识形式主观性而否定意识内容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反对否定意识的主观性而导致抹杀物质与意识区别的庸俗唯物主义;反对忽视意识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

在物质决定以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①意识的能动性首先体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②更重要的表现是它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

③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引起或者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

同时,情感、意志、知觉、灵感、顿悟等非理性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各自引起或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

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必须反对唯心主义。正确运用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把二者统一起来。

自然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地质科学证明,人类所在的地球是一个圈层结构的物质实体,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地衣、大气圈等各层构成的。

现代天文学证明了各种天体的物质统一性。

现代物理学证明了微观粒子和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的物质形态。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样证明,生命现象是物质与运动的特殊形式。

人和自然统一性的证明

马克思对人存在和本质的科学揭示,使唯物主义达到了它的彻底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实现了全面的、完整的统一。

①人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最高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除了自然地存在形式之外,人还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就是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世界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

③人类的存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单人的意识首先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其次,意识的内容是“反映在头脑中,被转换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再次,人类由于意识性而具有的活动的目的形式受外部物质世界所限定的,人的目的只能实现与物质世界的规律所容许的可能性范围内。

④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是造成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特征,是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也是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是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总之,通过人类和自然界的统一,可以从现实的最高形态上,说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极其诡辩形式。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划清几个界限:于宗教迷信的界限,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与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和与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章-走近溶液世界-知识总结

第三章走进溶液的世界 第一节水 1、水净化的一般方法 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天然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净化。 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杂质吸附而沉降(物理变化)。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蒸馏:出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可看做纯净物。 杀菌:可用漂白粉、氯气及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进行消毒杀菌。 2、水的组成 (1) 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 氢气的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具有可燃性。 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 量。 化学方程式:2H2 + O2 →点燃2H2O 检验氢气燃烧产物: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壁凝结有水雾。 氢气验纯的方法:将装有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听到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听到“噗”的声音则 氢气纯净。 3、水的电解 项目内容备注 化学方程 式2H2O →通电2H2↑+ O2↑ 为加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 少量H2SO4或NaOH,通的 是直流电。 现象(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跟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 积约是跟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 积的两倍。 V(氢气):V(氧气)= 1:2 检验(1)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连接正极试管内的 气体,其中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并产 生淡蓝色火焰 (2)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 成的是氢气“正氧负氢” 结论(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本实验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电解水装置:化学反应2O=== 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唯物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量变—适度开发,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3)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重点掌握】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①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意义 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 ①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 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③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 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④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 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⑤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人生意义 ①冷慧与热慧双举。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 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②健德与顺德相资。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 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自由与节制并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 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 ④瞬间和永恒互渗。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 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 ⑤奋斗与静穆兼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克服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历史 唯物主义才是真正可靠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 共同本质的抽象。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 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除了体现在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宏观物体的客观存 在,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微观粒子运动层面上。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 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意味着其具有广延性而运动意味着变化,也就 将物质运动的形式指向了空间和时间。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 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第三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马克思将物质作为意识的根本起源,并且视其为物质的最高产物。 二、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 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对人类实践的 指导作用,并且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二、人和自然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人本身来自于自然,并且还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世界,是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是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判断题。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第一。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肴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的东西,必须你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

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简答题什么叫运动?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题和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r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一次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论述题。试着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三章 物质结构

第三章物质结构 1.构成物质世界的砖石中,有没有最小的砖石(即再也不能分割它们)存在?物质能不能永远分割下去?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对构成物质结构的最小单元的了解是不断深化的。从现代物理学观点来看,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已经不再是分子、原子,也不是中子和质子,而是夸克和轻子。夸克和轻子是否有结构等问题,正待人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这种“无限分割下去”的思路是否对?看来,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一片未知的海洋,粒子世界的探索还有漫长的征程。 2.人们是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内部结构的?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世纪末的这三大发现,揭示了原子存在内部结构。 3.X射线发现者:伦琴;天然放射性现象发现者: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中包含α、β、γ 5.电子的发现是和阴极射线的研究密切相关的。克鲁克斯从阴极发射出来的是一束看不见的、具有一定质量和速度的粒子流 6.对阴极射线进行了精细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逊,汤姆逊被称为是“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7.电子是怎样“安置”在原子里面的?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比汤姆逊的模型更接近真理,但它却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于是有了玻尔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发展以后,又有了更接近事实的电子云模型。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而是人们对自然规律不断探求的记录。历史上存在: (一)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二)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三)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8.原子已是很小的微粒,在原子中的原子核这个小中之小的天地里,还会有什么更小的东西吗?从1920年起,物理学家开始对原子核的结构进行探索,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了核子阶段。质子和中子除了所带电荷不同外,其他各方面都很相像,因此物理学家把它们统称为核子。 9.质子的发现卢瑟福卢瑟福给氢原子核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质子 α粒子打到氮原子核里去了,在放出高速质子的同时,氮原子核变成了氧原子核。这是第一次实现的人工核反应。 10.中子的发现卢瑟福早在1920年就猜测可能还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存在。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想办法测量了这种粒子的质量,还确证了它确实是电中性的。中子就这样被发现 11.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电子、质子和中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子或中子有没有内部结构?比质子或中子更小的微粒还有没有? 随着高能加速器的迅速发展、宇宙射线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粒子。新的发现告诉我们,质子和中子不是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还有内部结构,它是由几种称为夸克的更基本的(简单的)粒子所构成。 12.质子(p)、中子(n)、电子(e)、光子(γ),统称为“基本粒子” 13.正电子的发现者xxxx 14.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张伯伦和西格雷观测到了反质子 15.1959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想象自然界中一切粒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粒子 16.中微子的发现泡利的假设提出后不久,1933年费米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β衰变理论费米所说的中微子其实是“反中微子”

第三章答案(沈玉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A 2 . C 3 . A 4 D 5 .C 6 . D 7 . D 8 . B 9 . B 10 . C 11 . D 12 . C 13 . D 14 . C 15 . C 16 . B 17 . C 18 . B 19 . A 20 . C 二、多项选择题 1 . ABC 2 . ABCD 3 . CD 4 . ABCD 5 . ABCD 6 . ACD 7 . AD 8 . AB 9 . ABC 10 . AB 11 . CD 12 . AB 13 . BC 14 . AB 15 . ACD 16 . ACD 17 . CD 18 . BD 19.AB 20.ABCD 三、辨析题 1 .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人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 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2 .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 18 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单线的.可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 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江泽民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正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特点的反思。 4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它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因此,恩格斯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5 .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观点。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但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克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没有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上述观点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6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精)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自考: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三章(3)

自考: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三 章(3) 第三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唯心主义——夸大意识作用,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旧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物质性,看不到意识的能动反映,甚至把意识归结为某种物质实体。 二元论——把意识看承是与物质独立平行的世界本质。 马克思主义——以彻底唯物的、实践的、辨证的观点看待意识,合理结实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起源的基本观点。第一,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通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是它的物质承担者。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离不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形态的形成。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人们的劳动协作、社会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又一重要条件。 可见,作为人脑的机能,人类意识的产生不仅有自然界进化的基础,更有社会发生的基础。意识是自然界进化到产生人类社会的接,以人自己的特殊生存方式——劳动和实践为决定性条件而产生的。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成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从内容上看,人的一切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意识内容。这些内容总的说来都是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对象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在头脑中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作为对象的客体,包括客体的存在、运动,外部世界的联系和规律等等 〈2〉自我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存在、地位、状态和需要等等的意识。使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的意识。 〈3〉思维方式,或意识活动的主体结构模式、图式、定势等等,即人在处理各种精神活动材料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程序等等的总和。思维方式是人的意识活动中最深层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B、从反映形式上看,意识有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 〈1〉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复杂的意识现象的基础。特点——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知觉:是在各种感觉材料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进行综合反映的结果,而表象则是保存在人脑中的感觉映象的再现和重组。〈3〉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C、意识的正确与错误之分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 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 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 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D.政体 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D )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物质(寒假作业)

月 日 星期 完成时间: 50 分钟 作业一: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 ) A .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 .通入足量的CO 2气体 2.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NH 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 A .NH 4Cl 与H 2SO 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 .N 2+ 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用烧碱干燥 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加热NH 4Cl 用P 2O 5干燥 3.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Cu + HNO 3(浓)→ Cu(NO 3)2 B .Cu + HNO 3(稀)→ Cu(NO 3)2 C .Cu ?? →?空气 CuO ??→?稀硝酸 C u (N O 3)2 D .Cu + AgNO 3 →C u (N O 3)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工可以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 C .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因为他们的结构不同 D .C 60是近年来人工制造的含碳的化合物。 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据报道,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大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中,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 .泼上汽油焚烧 B .倾倒入江河中 C .深埋于土中 D .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6.实验室贮存下列试剂:① 浓HNO 3,② 浓氨水,③ 浓H 2SO 4,④ 新制氯水。 必须盛入棕色瓶中保存的是( ) A .①④ B .只有①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 . C 60和CO 2均是碳元素的化合物 C .石墨和C 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 .O 3和C 60同素异形体 8.空气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酸雨主要是雨水与SO 3或SO 2反应,最终形成的H 2SO 4、还有少量的NO 2及CO 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 3 与H 2CO 3造成的 B .温室效应是CO 2具有增高地球温度的效应造成的 C .CO 能与血红蛋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降低血液输入氧的能力 D .吸烟能制造CO 2污染空气 9.为了除去CO 2中含有少量的HCl 气体,可以使气体通过 ( ) A .Na 2CO 3溶液 B .NaHCO 3溶液 C .H 2SO 4溶液 D .Ba(OH)2溶液 10.下列性质中,为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具有的是 ( ) A .溴化银在光照下即可分解 B .单质溴在水和汽油中溶解性相同 C .碘被人们称之为“海洋元素” D .淀粉遇I - 变蓝色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双重涵义编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恩格斯的论断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绝不仅仅是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而且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 World)”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证法范畴,它具有双重涵义: 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重涵义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性,是关于世界统一性

第三章《世界是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习题集

第二章世界是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答案:C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客观性 B.矛盾性 C.实践性 D.社会性 答案:C 3.劳动作为一个具体的过程,它是()。 A.劳动的一般性质与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C.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活动的过程 D.人们在生产中分工协作的过程 答案:A 4.以下不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理论实践 B.科学实验的实践 C.物质生产的实践 D.阶级斗争的实践 答案:A 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思考 答案:A

6.实践是()。 A.纯主观的思想活动 B.客观精神的外化活动 C.人应付环境的生物性活动 D.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答案:D 7.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D.生产实践 答案:D 8、关于实践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唯心论者都轻视实践 B、唯物论者都重视实践 C、马克思主义者最早提出实践的概念 D、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 答案:D 9.在类人猿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合群生活,群体组织程度高 C.森林面积减少 D.劳动 答案:D 10.标志着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 D.劳动的出现 答案:D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