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产品储运防火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防火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防火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防火

石油化工产品以油品居多,常用储存设施为油罐、油桶等。运输方式通常以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

一、储存设施防火

1

(表压),

2.按储罐安装位置不同分类

一般可分为地上储罐、地下储罐、半地下储罐。地上储罐是指建于地面上,罐内最低液面高于附近地坪的储罐,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这种储罐的优点是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日常维护和管理方便,是应用最多的储罐。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油料蒸发损耗较大、火灾危险性大。地下储罐是指罐内最高液面低于附近(周围4m范围

内)地坪0.2m的储罐。半地下储罐是指罐底埋深不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且罐内最高液面不高于储罐附近(周围4m范围内)地坪3m的储罐。其优点是油料蒸发损耗低、火灾危险性小、油料着火也不易危及相邻油罐,对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减少,有一定的隐蔽能力。

3.按储罐的材质分类

4

浮顶两种。卧式储罐有圆筒形和椭圆形两种。特殊形状的油罐有球形罐、扁球形罐、水滴形罐。特殊形状的储罐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面对所储油料的体积之比值较小,这些形状的储罐能将储罐产生的应力均匀地分布在金属结构上,应力分布较为合理,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多用于储存高蒸气压的石油产品,如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丁烷等。

(二)防火设计要求

1.罐区防火设计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应设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设置在城市(区

内浮顶罐卧罐

≤1000m3>1000m3

甲、乙类0.75D0.6D0.4D0.8m

丙A类0.4D

丙B类2m5m

注:表中D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

表4-2-3?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罐组内储罐的防火间距

气柜

可燃气体水槽式气柜****0.5D0.65D

干式气柜****0.65D0.65D

球罐0.5D***0.65D0.65D

注:1表中D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2.液氨储罐间的防火间距要求应与液化烃储罐相同;液氨储罐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执行;

3.沸点低于45℃的甲B类液体压力储罐,按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的防火间距执行;

4.液化烃单罐容积≤200m3的卧(立)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超过1.5m时,可取1.5m;

5.

2

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质储罐,应装设避雷针。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控制措施(标准版)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控制措施(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09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 控制措施(标准版) 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次的火灾、爆炸、中毒案例说明,工业过程特别是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乃至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大课题。石油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多,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高压设备多,建筑物的孔洞和沟道较多,生产高度密封化、连续化,工艺复杂,操作要求极其严格,发生事故容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1超温或加料过量等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过高,设备局部受热或过热以及加料过量,都会影响化

学反应速度,使某些反应过程产生更高的热量,会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如作为热载体的联苯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苯等),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如某厂润滑油车间重合工段,由于加入三氯化铝过量使反应过于激烈,产生大量瓦斯从观察孔处冒出并充满操作间,操作工切断照明电源时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现场人员一死四伤。 1.2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由于沸点较低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发生相变,生成蒸气,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人炼油罐,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1.3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某些设备及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潜入某些物质,或者由于某些杂质含量过高而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有些具有较大危险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要点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 Installations[ 液化石油气( LPG )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 第 5.1.2.5 条规定旋转设备与储罐的防 火间距为 15m ( 50ft )。 5.3.5 罐组的专用泵区应布置在防火堤外,与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距甲 A 类储罐不应小于 15m ; 2 距甲 B 、乙类固定顶储罐不应小于 12m ,距小于或等于 500m 3 的甲 B 、乙类固定顶 储罐不应小于 10m

; 3 距浮顶及内浮顶储罐、丙A 类固定顶储罐不应小于 10m ,距小于或等于 500m 3 的内 浮顶储罐、丙 A 类固定顶储罐不应小于 8m 。 [ 条文说明 ]

一般情况下,罐组防火堤内布置有多台罐,如将罐组的专用泵区布置在防火 堤内,一旦某一储罐发生罐体破裂,泄漏的可燃液体会影响罐组的专用泵的使用。罐组的专用泵区通常集中布置了多个品种可燃液体的输送泵,为了避免泵与储罐之间及不同品种可燃液体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故规定了泵与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泵区包括泵棚、泵房及露天布置的泵组。 5.3.6 除甲 A 类以外的可燃液体储罐的专用泵单独布置时,应布置在防火堤外,与可燃液体 储罐的防火间距不限。 [ 条文说明 ] 当可燃液体储罐的专用泵单独布置时,其与该储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无论 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只影响自身系统本身。储罐的专用泵是指专罐专用的泵,单独布置是指与其他泵不在同一个爆炸危险区内。因此,当可燃液体储罐的专用泵单独布置时,其与

该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做限制。甲 A 类可燃液体的危险性较大,无论其专用泵是否单独布置, 均应与储罐之间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5.3.7 压缩机或泵等的专用控制室或不大于 10kV 的专用变配电所,可与该压缩机房或泵 房等共用一幢建筑物,但专用控制室或变配电所的门窗应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之外,且专用控制室或变配电所与压缩机房或泵房等的中间隔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范》( GB50016 )规定 “ 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 乙类厂房专用的 10kV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对现代社会无论从经济社会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但是这一个产业中消防安全的管理目前来说还有很多的漏洞,需要我们更加的完善。本文通过分析了石油化工企业容易发生火灾的特点,论述了消防安全的管理方面应该增强的管理,提出了增强消防方面管理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石油化工消防安全火灾 1、石油化工企业的特点和火灾发生的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是现代非常重要的一门产业,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工业企业。石油化工在生产这些的时候会有很多危险的化学制品产生,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的发生。在现代社会中所有的企业中,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大、而且极易发生火灾。在石化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高温高压,而且使用的原材料大多都是易燃易爆的,其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性气体,一旦发生爆炸,其危害性极大,而且其密闭性连续性的特点也极易引起爆炸,所以化工类的企业比其他的企业更加容易产生火灾。化工类的企业因为其高危性的工作性质,也引起过很多的火灾,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而且这类火灾在经济上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失,有的时候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才能够避免损失,即使很难做到避免损失,但是也应该尽全力去预防类似的事情发生。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真的非常的重要,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无法顺利的进行我们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准则 第一、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应该遵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主要方针,预防火灾不让它发生才可以避免损失,同时也需要防消结合,我们要做到充分的预防火灾,但是如果发生意外,出现了火灾,也要有能力去避免才行。 第二、石油化工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足够的重视消防安全规划工作,个体的企业也需要和国家的大方针保持一致,将企业的消防方面的预防看作比经济的发展更加的重要,确定达到安全的目标。 3、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规划 第一、要想做好消防方面的预防就必须要在火灾发生时尽快的到达火灾现场,然而要想达到那个就必须将消防站建立在企业的附近,所以选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化工企业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做好仓库安全的管理,仓库是一个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所以必须要确定其安全范围,应该在安全范围以外在建立其他

石油化工防火技术

西安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石油化工防火技术 专业:石油化工防火技术

摘要 1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 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所以保证石油化工安全至关重要,而火灾问题是发生最频繁安全问题之一。我的论文主要阐述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引发火灾的因素,石化火灾的预防,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基本原则和方法,消防等,说明如何更好地做好石化的防火和火灾扑救问题。 关键词火灾;引发因素预防扑救 1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1) 第二章 (2) 2.1石油化工火灾特点 (2) 2.2引发火灾的因素 (3) 2.2.1生产设备 (3) 2.2.2生产中的反应条件 (3) 2.2.3电气设备 (4) 2.2.4静电的因素 (4) 2.2.5人员操作情况 (5) 第三章 (6) 3.1石油化工火灾的预防技术 (5) 3.1.1 设计源头做工火灾预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5) 3.1.2 施工阶段做好监督 (6) 3.1.3试运行阶段 (7) 3.1.4日常检查 (8) 3.1.5完善制度 (9) 3.2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基本原则和方法 (9) 第四章消防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5)

第一章 石油化工的现状 1.1石油化工安全基本情况: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石油化工厂加工处理、运输、储存的物料多是易燃、易爆物质,这就决定了石油化工厂生产过程实际存在着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据1954年至1984年统计,我国炼厂较大的火灾实例中炼厂各主要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工艺装置占69%、储罐占10%、装卸栈台占5%、隔油池占3%、其他占13%。工艺装置所占比例最多。石油化工有了更好的发展烃加工火灾的频率和损失却一直呈增长趋势,其原因如下: 1. 强调经济规模,工厂,装置,日趋大型化。 2减少建设用地,设备布置变得拥挤,资产密度加大。 3. 消除瓶颈扩能增效、节能改善环境在现有装置内增加设备或设施。 4. 增加生产工日,长周期运转,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更新。 5. 采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减少,操作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6. 技术、装备、培训是否及时跟进。为减少石油化工厂火灾爆炸危险,降低灾害所造成的生产工日损失和资产损失,应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采用先进可靠的过程控制手段,强化对灾害的监控能力,实现科学管理。从根本上讲,要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即为正确的防火设计。 1.2石油化工安全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面临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加剧,同时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安全、健康、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越大型的石化生产设备,储蓄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 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流动危险源。 3. 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跨越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4.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原在城市边缘的化工企业现在已被城市覆盖,居民区、生产区、社会环境复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都建在市区,而且人口重使潜在的危险性越来越高。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9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火灾危险性分类 (5) 4 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6) 4.1 区域规划 (6) 4.2 工厂总平面布置 (8) 4.3 厂内道路 (11) 4.4 厂内铁路 (11) 5 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13) 5.1 一般规定 (13) 5.2 装置内布置 (13) 5.3 泵和压缩机 (17) 5.4 污水处理场和循环水场 (17) 5.5 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 (18) 5.6 钢结构耐火保护 (20) 5.7 其他要求 (20) 6 储运设施 (22) 6.1 一般规定 (22) 6.2 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 (22) 6.3 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 (24) 6.4 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 (26) 6.5 灌装站 (27) 6.6 厂内仓库 (27) 7 管道布置 (28) 7.1 厂内管线综合 (28) 7.2 工艺及公用物料管道 (28) 7.3 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 (29) 8 消防 (30) 8.1 一般规定 (30) 8.2 消防站 (30) 8.3 消防水源及泵房 (30) 8.4 消防用水量 (31) 8.5 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 (32) 8.6 消防水炮、水喷淋和水喷雾 (33) 8.7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34) 8.8 蒸汽灭火系统 (34) 8.9 灭火器设置 (35) 8.10 液化烃罐区消防 (35) 8.11 建筑物内消防 (36) 8.12 火灾报警系统 (37) 9 电气 (39) 9.1 消防电源、配电及一般要求 (39) 9.2 防雷 (39)

9.3 静电接地 (39) 附录A 防火间距起止点 (41) 本规范用词说明 (42) 1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 1.0.3 石油化工企业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石油化工企业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储运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或其联合组成的工厂。 2.0.2 厂区 plant area 工厂围墙或边界内由生产区、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区及生产管理区组成的区域。 2.0.3 生产区 production area 由使用、产生可燃物质和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或设施组成的区域。 2.0.4 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 utility &auxiliary facility 不直接参加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起辅助作用的必要设施。 2.0.5 全厂性重要设施 overall major facility 发生火灾时,影响全厂生产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设施。全厂性重要设施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全厂性重要设施: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设施。 第二类全厂性重要设施:发生火灾时影响全厂生产的设施。 2.0.6 区域性重要设施 regional major facility 发生火灾时影响部分装置生产或可能造成局部区域人身伤亡的设施。 2.0.7 明火地点 fired site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2.0.8 明火设备 fired equipment 燃烧室与大气连通,非正常情况下有火焰外露的加热设备和废气焚烧设备。 2.0.9 散发火花地点sparking site 有飞火的烟囱、室外的砂轮、电焊、气焊(割)、室外非防爆的电气开关等固定地点。 2.0.10 装置区 process plant area 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独立石油化工装置或联合装置组成的区域。 2.0.11 联合装置 multiple process plants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装置集中紧凑布置,且装置间直接进料,无供大修设置的中间原料储罐,其开工或停工检修等均同步进行,视为一套装置。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8-04-08T16:55:55.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邬磊李彦昌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兰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甘肃兰州 73006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由于石油产品的种类繁多,而且都属于易燃易爆的物品,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就成为了保障生产安全的首要工作。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对于消防安全问题,仍处于具有消防意识,没有消防态度的层面上,为企业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引言 由于原油、汽油、柴油等属于易燃易爆类物品,并且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环境多为高温、高压,整个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这就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做好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对于增加企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也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特点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装置密集、设备高大、种类繁多、工艺贯连、管线相通。装置多在高温、高压等情况下运行,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多是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火势发展快,石油化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大多是易燃易爆品,这类物品热值普遍较高,一旦遇上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火势发展迅猛;二是易造成大面积火灾,在发生火灾时,会导致容器内物料泄露,造成流淌火,若未有效进行控制,流淌火可引燃周边物质,导致大面积火灾;三是不易控制,一旦发生火灾,强烈的热辐射会使消防队员难以靠近,火势凶猛,无法在短时间内扑灭,而且若不尽快控制,热辐射还会引燃周围介质,导致更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四是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一般都较为严重,破坏力较大,会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且物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2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2.1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不充分 石油化工企业一般因素下的燃烧爆炸大部分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全员总动员,通过组织有关内容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多在职工中宣传预防燃烧爆炸方面的知识,防患于未然。通过这些培训,提高职工在燃烧爆炸时,反应及时,尽快的判断燃烧爆炸的情况,尽量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对于职工,有了一点这方面的预防和处理知识,能够通过自救,还可以帮助他人,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2.2消防安全器材不达标 根据我国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状况来看,不管规模的大小,没有执行一个消防安全的管理办法。长期以来都是自由散漫的,相关消防安全制度很死板,教条主义,设计的参数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不科学,实用性不强,形同虚设,早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严重制约了大中型化工企业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好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在企业得不到发挥。 2.3消防安全设计验收不合格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完善消防安全设计。但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和验收的不协调,造成了建设的环节没有及时通气,使得消防安全管理受到影响。包括:在设计时,设计部门没能向财务及时上报成本控制的第一手资料,造成易燃易爆的车间在设计时,就因为建筑材料的价格低廉,不能保证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验收时,我们的相关部门在没有科学的评估其质量能否达到石油化工企业的使用标准,就通过了验收,为我们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很容易引发重大的消防安全事故。 3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3.1构建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能够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的开展。在制度上,员工能够依据制度,合理解决安全问题隐患,不至于出现盲目的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避免乱中出错的情况发生。此外,制度的有效建立,能够为员工的工作标准提出效率要求。有效避免员工消极态度的产生,降低出现事故风险的几率。 3.2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只有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上去,才能构建出整个企业的消防安全标准。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是整个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员工在生产中占据着主导位置,一般来说,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因此,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是企业的明智之举,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为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企业对入职的新员工,应该做足岗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在进入实际环境中,具有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从而保证安全操作的有效落实。将一切灾患防范于未然。 3.3消防站的现场布设管理 3.3.1消防站设置 消防站是所有消防活动开展的大本营,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都应该配置消防站,应该按照火灾的危险性特点、消防用水和防火设施情况来配备消防站。遵循多布设的原则,尤其是防火重点区域,消防站的地点选择,需要符合火灾之后5分钟之内到达的仓储区等重要设施、10分钟之内达到其他较重要生产设施的要求。消防站要尽可能的靠近火灾危险性大、容易造成严重损失的片区,要靠近交通线路,保持周围安静,离居民生活区、学校要在100米之内,大门对着道路,上道路的坡度不宜过大,应在2度以下。 3.3.2消防站规模 石油化工企业要根据消防用水、泡沫量,消防设施类型等来选择消防站的规模,通常来说消防车辆不少于两辆,固定式消防火系统,消防力量可以按照二次大火设置;半固定或者移动式的消防火系统,要按照一次大火来设定消防力量。要善于利用周围的消防力量和石油化工企业独立的消防力量写作作战,经由公安部门同意之后,配合灭火。最后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泡沫泵站,保证其在保护区30m之内,保证从任何管道向火灾场输送泡沫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每一个泡沫消防泵配备至少两条自由灌水式吸水管,并配备备用泵和备用动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局部修订 表4.2.1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2 工艺装置或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设施与工艺装置明火加热炉的防火间距应按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确定; 3 全厂性消防站、全厂性消防水泵房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区域性重要设施与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 4 与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可按与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减少50%(火炬除外),但散发火花地点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5 罐组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按相邻最大罐容积确定;埋地储罐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减少50%(火炬除外)。当固定顶可燃液体罐采用氮气密封时,其与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浮顶、内浮顶罐处理;丙B类固定顶罐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丙A类固定顶罐减少25%(火炬除外); 6 单罐容积等于或小于1000m3,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大于50000m3,应增加25%(火炬除外); 7 丙类液体,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当甲B、乙类液体铁路装卸采用全密闭装卸时,装卸设施的防火间距可减少25%,但不应小于10m(火炬除外); 8 本项包括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实瓶库。乙、丙类物品库(棚)和堆场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丙类可燃固体堆场防火间距可减少50%(火炬除外); 9 丙类泵(房),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但当地上可燃液体储罐单罐容积大于500 m3时,不应小于10m;地上可燃液体储罐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0 m3时,不应小于8m; 10 污油泵的防火间距可按隔油池的防火间距减少25%(火炬除外);其他设备或构筑物防火间距不限; 11 铁路走行线和原料产品运输道路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 12 表中“—”表示无防火间距要求或执行相关规范。 第11 页共48 页

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控制措施-制度大全 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控制措施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次的火灾、爆炸、中毒案例说明,工业过程特别是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乃至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大... 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次的火灾、爆炸、中毒案例说明,工业过程特别是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乃至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大课题。石油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多,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高压设备多,建筑物的孔洞和沟道较多,生产高度密封化、连续化,工艺复杂,操作要求极其严格,发生事故容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 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1 超温或加料过量等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过高,设备局部受热或过热以及加料过量,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使某些反应过程产生更高的热量,会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如作为热载体的联苯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苯等),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如某厂润滑油车间重合工段,由于加入三氯化铝过量使反应过于激烈,产生大量瓦斯从观察孔处冒出并充满操作间,操作工切断照明电源时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现场人员一死四伤。 1.2 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由于沸点较低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发生相变,生成蒸气,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人炼油罐,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1.3 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某些设备及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潜入某些物质,或者由于某些杂质含量过高而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有些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副反应,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接触明火或受到高温作用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在聚氯乙烯生产中,如电石中磷化钙含量过高,就会产生大量的磷化氢气体造成事故。1.4 高热物料喷出或物料遇到高温物体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有些物料的温度超过其自燃点,一旦喷出与空气接触就会着火燃烧。造成物料喷出的原因很多,如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容器、管线被腐蚀性的物料腐蚀造成泄漏,或操作失误,反应设备超压等。另外,如果放空管位置选择不当,物料放空时,喷落到附近的高温物体上,或因管道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物料发生跑、冒、滴、漏,溅落到高温设备表面时,都可能发生燃烧。 1.5 其他原因使工艺系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系统内不允许存在爆炸的条件,但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消防知识或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物料的窜流、错投等,产生爆炸性混合物引发事故,尤其在装置停车、开车、检修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如某企业在对浓硫酸罐施焊前,用水清洗酸罐,以致罐体材料与稀硫酸产生氢气没有排空,在对罐体动焊时发生了爆炸,结果造成2名操作工当场死亡。 2 工艺操作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2.1 温度控制温度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正确有效地控制温度范围,不仅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防火防爆工艺控制的一项重点。物理操作过程温度超过控制指标,不仅会造成液态物料的急剧沸腾,导致溢料或爆炸,还会使一些干燥物料发生自燃。反之,

GB50160_2018_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标准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 (2018年版) 目录 第 1 章总则 (1) 第 2 章术语 (2) 第 3 章火灾危险性分类 (5) 第 4 章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6) 4.1区域规划 (6) 4.2工厂总平面布置 (9) 4.3厂内道路 (12) 4.4厂内铁路 (13) 4.5厂际管道规划 (14) 第 5 章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16) 5.1一般规定 (16) 5.2装置内布置 (16) 5.3泵和压缩机 (21) 5.4污水处理场和循环水场 (22) 5.5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 (22) 5.6钢结构耐火保护 (25) 5.7其他要求 (25) 第 6 章储运设施 (27) 6.1一般规定 (27) 6.2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 (27) 6.3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 (29) 6.4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 (32) 6.5灌装站 (33) 6.6厂内仓库 (33) 第 7 章管道布置 (35) 7.1厂内管线综合 (35) 7.2工艺及公用物料管道 (35) 7.3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 (36) 7.4厂际管道敷设 (37) 第 8 章消防 (38)

8.1一般规定 (38) 8.2消防站 (38) 8.3消防水源及泵房 (38) 8.4消防用水量 (39) 8.5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 (41) 8.6消防水炮、水喷淋和水喷雾 (42) 8.7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43) 8.8蒸汽灭火系统 (43) 8.9灭火器设置 (44) 8.10液化烃罐区消防 (45) 8.11建筑物内消防 (46) 8.12火灾报警系统 (48) 第 9 章电气 (49) 9.1消防电源、配电及一般要求 (49) 9.2防雷 (49) 9.3静电接地 (49) 附录 A防火间距起止点 (51) 本规范用词说明 (5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 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 第1.0.3条石油化工企业的防火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未作规定者,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或规定。 第二章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2.0.1条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2.0.1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2.0.2分类;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2.0.2

二、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三、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2.0.3条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甲、乙、丙类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本规范附录四。 第三章区域规划与工厂总体布置 第一节区域规划 第3.l.1条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及其相邻的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 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 第3.I.2条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3.I.3条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 第3.I.4条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 第3.1.5条石油化工企业的液化烃或可燃液体的罐区邻近江河、海岸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 第3.1.6条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区域排洪沟不宜通过厂区。 第3.I.7条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1.7的规定。防火间距的起止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六的规定。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工业生产化 工 设 计 通 讯 Industrial Produ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159· 第45卷第2期 2019年2月 由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显得越加重要,不仅能够减少火灾现象的发生,而且有效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讲,要运用先进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对原有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提升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要点。 1 石油化工企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特点如下:爆炸性火灾多,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立体性火灾多,火势发展速度快,火灾损失大、影响大,灭火难度大,消防力量耗费多等。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通过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爆炸现象的发生,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在一些发展规模比较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当中,由于石油开采设备种类与数量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难度,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结合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适当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薄弱,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威胁员工的人身安全。第二,消防基础设施与应急预案不完善,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中并未建立专职消防队,降低了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1]。 2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要点 2.1 提升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消防安全意识,降低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石油开采过程当中,一旦出现消防安全事故,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爆炸事故,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总体效益,因此,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在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的同时,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除此之外,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巡查体系,保证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于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来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拓展消防安全宣传途径,对企业员工进行深入教育,保证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控制意识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企业中的消防 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让员工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日常防火检查,让员工能够更加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流程。 2.2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如果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存在较多缺陷,会严重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降低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为了推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原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并认真落实,减少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出现,保证企业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更好的消除。 在健全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时,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结合企业员工反映的真实情况,适当加大对原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改进力度,并做好相应的执行工作,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第二,选择合理的消防安全产品设计标准,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保证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3 提升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要适当加大电力安全管理力度,并每半年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企业中的电器产品与线路、导除静电设施等进行消防安全技术检测。石油化工企业还要委托专业维护保养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与保养,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另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还要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城市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联网,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与内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单位火灾危险特点,适当增配安全控制与疏散管理系统、日常巡查检查管理系统等先进的消防设施。3 结束语 通过提升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力度,能够更好地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消防安全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保证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不断提升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文锋,卜先明.石油化工企业的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1):48-49. 摘 要: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详细介绍做好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要点。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重要性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490(2019)02–0159–01 Analysis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Li Yan-feng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process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a good job i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key points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fire safety management 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李艳凤 (安徽实华安全评价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91) 收稿日期:2018–11–10作者简介: 李艳凤(1984—),女,安徽合肥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安全设计和安全评价工作。

GB50160~201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2018年版(根据住建部公告整理) 本标准是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并更名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本次修订增加了4.5、7.4节及2.0.35、4.1.9A、4.1.11、4.1.12、 4.2.5A、4.2.6A、4.2.8A、4.2.8B、4.3.4A、4.4.9、 5.2.10A、5.2.11A、 5.5.17A、5.7.1A、 6.2.4A、6.3.1A、6.6.7、 7.2.17、7.2.18、 8.2.3A、8.3.1A、8.4.8、8.7.6、8.11.9、 9.1.3A条,主要修订了4.1.2、4.1.9、 4.1.10、4.2.3、4.2.12、4.3.4、4.4.2、4.4.3、 5.2.8、5.2.10、 5.2.12、5.2.20、5.2.21、5.2.26、5.3.1、5.3.2、5.3.4、5.4.3、 5.6.1、5.6.2、5.7.2、5.7.5、6.2.1、6.2.2、6.2.5、6.2.6、6.2.7、 6.2.15、6.2.20、6.3.2、6.3.5、6.3.7、6.3.8、6.3.16、6.4.1、6.4.2、6.6.2、 7.1.3、7.2.15、 8.3.8、8.5.6、8.6.5、8.6.6、8.7.2、8.8.4、8. 9.1、8.10.2、8.10.12、8.11.4、9.1.1、9.1.2、9.1.3条,取消了原8.8.5条。 其中,第4.1.9、4.2.12、5.3.4、5.6.1、6.2.6(1、2、3、4)、6.3.2(1、2、4)、6.4.1(2、3)、6.4.2(6)、8.3.8、8.7.2(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措施

编号:SM-ZD-88594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复杂,设备种类繁多,工艺操作严格,控制参数多而苛刻,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火灾爆炸事故。而且,从原料、生产过程到成品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火灾危险性。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易燃易爆化工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企业越来越多,加强消防工作,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此类火灾预防工作呢? 一是要严格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就是效益。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石油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必须纳入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严格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明确责任,石油化工企业应当严格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

版《石油化工防火设计规范》表

表 4.2.12 石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m) 2 工艺装置或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设施与工艺装置明火加热炉的防火间距应按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确定; 3 全厂性消防站、全厂性消防水泵房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区域性重要设施与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 4 与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可按与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减少50%(火炬除外),但散发火花地点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5 罐组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按相邻最大罐容积确定;埋地储罐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减少50%(火炬除外)。当固定顶可燃液体罐采用氮气密封时,其与相邻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浮顶、内浮顶罐处理;丙B类固定顶罐与其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丙A类固定顶罐减少25%(火炬除外); 6 单罐容积等于或小于1000m3,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大于50000m3,应增加25%(火炬除外); 7 丙类液体,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当甲B、乙类液体铁路装卸采用全密闭装卸时,装卸设施的防火间距可减少25%,但不应小于10m(火炬除外); 8 本项包括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实瓶库。乙、丙类物品库(棚)和堆场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丙类可燃固体堆场防火间距可减少50%(火炬除外); 9 丙类泵(房),防火间距可减少25%(火炬除外),但当地上可燃液体储罐单罐容积大于500 m3时,不应小于10m;地上可燃液体储罐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0 m3时,不应小于8m; 10 污油泵的防火间距可按隔油池的防火间距减少25%(火炬除外);其他设备或构筑物防火间距不限; 11 铁路走行线和原料产品运输道路应布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之外。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 12 表中“—”表示无防火间距要求或执行相关规范。

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 第1.0.3条石油化工企业的防火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未作规定者,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或规定。 第二章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2.0.1条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2.0.1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 一、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2.0.2分类; 三、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2.0.3条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甲、乙、丙类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本规范附录四。 第三章区域规划与工厂总体布置 第一节区域规划 第3.l.1条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及其相邻的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 第3.I.2条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3.I.3条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 第3.I.4条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 第3.1.5条石油化工企业的液化烃或可燃液体的罐区邻近江河、海岸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