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课题:轴对称现象课时:1 课时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现象”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课,其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1)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仅是学生研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它与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折)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轴对称也为研究圆的性质、函数的对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轴对称现象”一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其次,从数学的文化价值来看,轴对称广泛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轴对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所以,掌握轴对称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认识自然的美与和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本节课是以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展开教学的,所以,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学生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渗透,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大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而对于概念的辨析能力还较差,对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往往产生混淆,所以我将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字教学要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扎眼”、印墨迹以及分析图形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活动中感受与人交流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感受轴对称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述3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活动是教学主线,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孕育知识目标、渗透情感目标、感受文化价值,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育情感的目的。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情景创设一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应用”的方式展开教学,针对本堂课,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

1 ?通过设置“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通过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进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图形,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3.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认知?给学生创造一个欣赏图形、探索图形性质、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采用PowerPoint幻灯片辅助

教学,在展示图形、出示概念、习题等过程中,都采用幻灯展示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数学思考中。

五、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感受轴对称图形

1老师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对称联系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共同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

2、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幻灯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初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从生活中的图形引出要学习的知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观察特点、形成概念当学生充分观察后提出问题(幻灯出示图片)

(1)这些图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细心观察之后,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么?

(3)你能将上图中的五角星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其它图形满足这样的规律吗?

(4)有人用“轴对称”描述上面的图形,想一想,这个词语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问题(1)重在让学生用美的心情欣赏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问题(2)、(3)则直接引向轴对称图形的实质,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启迪数学思维;问题(4)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不是直接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而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符合学生的]

?明晰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

1、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对称轴的概念

老师板书: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

完全重合的,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

称.轴

2、: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

[ 设计意图:在此,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特殊图形抽象出轴对称定义,再回到生活,寻找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动手操作、制作轴对称图形

教师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案?”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给出两种重要的方法,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

[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各自生活经验不同,会有不同的方法得到轴对称图形

(例如:扎眼、剪纸等)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书中两种方法,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1、做教材中的“扎眼”活动。

①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

什么样的图形。

②观察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并与同伴交流。

③展示书中图形

2、作“印墨迹”实验。

①在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

关于折痕对称?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

②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③展示书中图形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动手设计轴对称图形,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理念]

3、类比观察,发现区别教师提出问题:“观察上面两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如果学生交流出现困难,老师可进一步具体提问:“两组图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使学生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图形对比中理解概念的实质。] 教师总结板书: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他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4、讨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幻

灯出示: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 请采用任意一种方式(扎眼、剪纸、印墨迹等)自己设计一个具有特色的轴 对称图形,

并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

(1)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不同的创作。 (2)

教师挑选典型的图案进行展示,学生欣赏。 (3) 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两个图形成轴对 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不同的创造,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美与和 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次,这一环节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一概念的区别与理解。 ]

2、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吧!

(1) 、数字里的轴对称

下面的数字或字母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2) 、汉字里的轴对称

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土 田

你还能举出一些成轴对称的汉字吗?

(3) 、图形里的轴对称

下面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两个练习的设计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过渡到从文字符号中寻找 轴对称,最后在几何图形中寻找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轴对称图形无处 不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3、在日常生活中,轴对称不仅能人们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而且还有许多重要

的科学价值,你知道吗?(幻灯逐步出示)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图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对折后与图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