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陈虎平_GMAT阅读方法论_自然阅读法VS结构化阅读法

【打印】陈虎平_GMAT阅读方法论_自然阅读法VS结构化阅读法
【打印】陈虎平_GMAT阅读方法论_自然阅读法VS结构化阅读法

GMAT阅读方法论 自然阅读法vs结构化阅读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016195918.html,新东方 陈虎平 2009-12-15【我要纠错】 【进入论坛】

关键词: 中式英语CET考试BEC报名

字体:大 中 小

12月雅思预测汇总GMAT考试考生心经

最新最全资料下载美国语音语调速成

英文面试完全手册雅思新手入门攻略

GMAT考试的阅读文章取材于学术期刊与杂志,是学术文章的高度浓缩版,而出题又是针对学术推理本身而不是专业背景知识,因此,GMAT阅读需要有特别的准备方法,我称之为“结构化阅读法”。

结构化阅读的方法首先不同于自然阅读法。所谓自然阅读法,是指通过认识单词,尤其是生词以及专业名词,来理解短语和句子,进而理解段落和整篇文章。这种方法的一个必然推理是,阅读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单词量不够。支持这个观察的事实是:总是在学术文章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所以阅读当然就不好。但是,GMAT阅读常考的逻辑关系,重心不在生词上。

自然阅读的另外一个推论是,单词即使足够,句子不理解也不行,因此需要恶补英文语法以及长难句。长难句分析当然是重要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克服长句阅读的心理恐惧。但人们常常把长难句分析变成语法分析,结果长句的语法是清楚了,该句的核心意思却还不清楚。诚然,由while, whereas, although等词所引导的句子,句子本身的核心就在其对比中,但对于其他的长句,它们的核心意思却不是孤立表达于该句本身;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惟一判断标准,来确定到底什么语法成分决定了句子最重要的信息。相反,长句的核心是在一个语境中也就是在上下句的相互联系中存在,因此是在写作者的意图中,而不是在句子的语法中存在。

自然阅读法的第三个说法是,多读就足以练好阅读。多读的说法听起来当然不错;问题在于效率。考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训练出解题能力,为此需要训练对解题常考逻辑关系的理解。除了时间的限制,多读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的缺陷还在于,也许多读是从来解决不了核心问题的。这个结论令人震惊,但却是事实。考虑两种情况:1. 读了50篇GMAT文章,答案都记住了,文章的翻译也看了,背景知识也查了,花了很多心思去记忆;2. 读了20篇GMAT文章,文章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都分析清楚了,甚至可以跟考友讲明白。哪种情况下,考生更容易在GMAT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答案不会令掌握学术英文思维的人惊讶:第二种。为什么呢?GMAT阅读是以英文为基础的学术逻辑考试,不是以专业背景为噱头的歧视非此专业考生的考试。背景知识与文章翻译,统统是不必要的,虽然翻译若干篇可以让译者本人确定自己的确是明白了一些。主张多读的朋友要仔细了:多读永远正确,但我们需要知

道自己读的时候以什么为重心。学术文章阅读的重点是体现于上下句和上下段的逻辑推理,而不是每个孤立的句子内部的孤立的生词或专业名词。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勤奋得令人崩溃。

自然阅读法的第四个常见说法是多记,记住的文章信息越多,做题就做得越好。这也是一个符合直觉的错误策略:一篇文章所有单词的总和也不等于是文章的核心信息;事实上,多记是记不住所有单词的,能够在2-3分钟阅读一篇文章以后记住的只能是认知上敏感的生词,比如生词,或者最后几个词。自然阅读法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误区是读懂。有时读者恰好熟悉所读篇目的基本背景,结果就会带着自己的知识去对应和理解、有时甚至不惜以自己掌握的既有知识来扭曲文章中的逻辑链条。阅读考查的是作者写了一些什么和怎么写的;而不是考读者认为某个问题是怎么样的。因此,读者在阅读学术文章时,不能先行带入自己的知识。读得越懂,在做题时还可能越不仔细,放弃回原文定位,错题反而比那些没有读懂的文章的错题更多,这也就并不奇怪了。

将以上自然阅读法的五个问题一一取非,就是结构化阅读法的基本立场:认识单词不等于理解文章;读懂长句不等于把握逻辑结构;多读不足以把握文章逻辑,把握文章甚至不必以篇数取胜;阅读文章记忆的标靶要集中于少数目标;“读懂”往往带来理解偏差。虽然由于自然阅读法是人类认知配置的基本阅读“方法”,因此很难消除,也由于中国的学术传统中缺乏处理科学推理的思维方式,再加上以往的中文阅读的纠缠于字词本身的传统,更增加了改变视角的难度,但是,掌握了结构逻辑分析的方法,好处是巨大的,受益是终生的,值得所有优秀的青年学子尝试。

GMAT结构化阅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掌握学术文章中的逻辑思路。逻辑思路不会直接在文章中用实际意义的词汇、尤其生词来表达,而是用一些基本的套路词,以及学术推理的常用词汇,这些词汇在几乎任何一篇文章中都是存在的。这一主张适应于GMAT、GRE、LSAT的考试文章,也许在经过一定调整后,也适应于所有英文的学术文章。

与通常从单词基础、到句子理解、再到段落和文章的中心大意的猜测和回忆这样的从下到上的阅读路径相反,结构化阅读是从上到下的取向。这种方法从文章的整体和写作意图出发,以演绎的方式,推断和推测段落的结构关系,再从段落的首句,按照总分结构的思维,推断和推测段内若干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汇提炼的核心,再到段内的中间句子层面,仅仅看重那些由对比和让步转折等语言形式写成的句子。

这种思路与通常的阅读“方法”的对立,不是它存在的原因,而是它本身的一个副产品。结构法之所以先从文章整体出发,是因为学术文章的主题是先行的。作者先有了写作的基本图像,然后才展开写作。阅读者虽然不能像写作者本人那么清楚,但是至少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文章的核心路线图。自然阅读法好像一个人闯进了单词的密林,然后陷在了沼泽地。结构阅读法好像一个人带着地图和指南针走进了有时明亮有时幽深的树林,沿着最直的道路前进,顺利抵达终点,然后向树林外的人讲述旅途的精彩。明亮的地带是结构性的句

子,包括首末句、转折句和态度句,幽深的地带是专业细节句子,尤其是那些专属于某个学科的纯证据描述,甚至包括专业名词以及在中间句子出现的哪怕是不认识的动词和形容词。

怎么得到文章的结构呢?结构不是从单词的归纳得来,而是预先断定的写作模式。在分析GMAT阅读的学术文章时,我们似乎武断地假定文章存在相对稳定的写作结构,然后将此结构强加于所要阅读的文章之上。90%的文章都符合这些模式中的这种或那种,10%的文章是其中的若干种的变化组合。所以,这种方法是读者先形成对于学术文章的逻辑结构方面的一套假说,然后将此假说应用于具体文章的事实。

结构化阅读的发现过程本身也符合科学方法的原则。首先,随机找出若干GMAT真题的阅读文章,然后,分析是否可以归为几种模式,这是形成结构假说的过程,接着,将这些有限的模式应用于更多的文章,验证是否适用,如果不是,则根据例外情况来修正最初的结构假说。我在研究足够多量的文章以后发现,GMAT, GRE, LSAT阅读真题的文章都适应于我们提出的结构化假说。所以,我们一开始似乎是在武断的决定,文章以及段落分别存在某几种结构模式,但然后我们的推测得到了验证,假说(hypothesis)变成了关于学术英文的逻辑结构的理论(theory)。这是从数据到模式到更多数据验证的分析过程。

通常人们认为模式是八股,但这个明显带有贬义的词实际上是指,文章的中心主题是为了证明一个意识形态的命题,为此采用特定的起承转合式的写作程序、甚至语言表达形式。写作遵循一定程序,并不必然意味着成为八股;一个合理的操作流程,可以极大地提升沟通的效率。而语言表达方面的重复,当然对于任何文章都是不好的,尤其是当其中的语句空洞无物的时候。但在现代学术英文当中,主题都是活生生的事实,推理是严格的钢铁般的逻辑,不存在八股的问题。有时人们也会说模式就是套路。套路词当然是存在的,而套路本身只是文章的建造框架,文章本身的核心词毕竟还是与套路词有差别的,虽然它们往往与套路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所以,模式不只是套路,而是还要包括主线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出现在段落首句的论点中。

源于数据分析方法得到的文章结构模式,是反复出现于各篇文章中的、确定的、易于识别的词汇,不只是每篇文章都会不同的专业概念本身,也不只是那些表示起承转合的词汇本文是,比如however, but, on the other hand, alternative,而是起承转合词加上由各个起承

转合句里相互关联的核心词。通过这些词汇,读者很容易分辨和判断作者的主旨和意图,从而对文章后续内容形成特定的预期,然后按照这个预期去管理自己的阅读注意力。在段落的层面,模式则体现为特定的论点构成方式,这是构成方式本身也有它确定的词汇,通过这些词汇,读者也能预期段内的写作方式,并按照这些段落写作模式的规则来相应的提取核心信息,而不是企图全段每个单词读遍,然后归纳段落中心大意。中心大意不是归纳出来的,而是直接断定会出现在首句或段中转折句的;在多数时候,中心大意的判断甚至不以读完整段所有句子为前提,而是直接从特定的句子得出。

结构化阅读法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数据到模式以形成结构假说是研究的过程,以上已经描述;第二个方面是从结构假说然后演绎出具体逻辑关系,这是考生学习的过程。考生不必重复研究者发现这套方法的过程,只需要学会如何应用结构化阅读就可以了。

高效率的准备程序是从分析开始,到应用结束。考生只要先了解关于结构化阅读的抽象理论,应用这些理论实际分析20篇真题文章,写出每篇文章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掌握整套方法。由于文章、段落还是句子的结构模式分别只有3-5种,考生在分析了20篇文章、60多个段落、250个句子以后,每种结构也许会分别重复5次、15次、50次。重复是重要的,积累必要的阅读量当然是分析的第一步,这是数据搜集的步骤,没有数据,也就不会存在模式。只有量当然也是不够的:正如只有数据,没有数据分析的架构,数据只是一堆分散的、毫无意义的数字而已,同样,只是读过很多文章段落和句子,没有分析结构的框架,那些文章段落和句子就依然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内容,不会进入长期记忆,过了几天就会忘记。所以,分析框架和必要的阅读的量,两者缺一不可。在做过这20篇文章及其中的段落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致扎实的分析以后,考生就基本上明白了结构模式是怎样一回事,接下来就可以应用这些抽象的、但是依然可以操作的理论,去分析任何新的GMAT文章了。

由于结构化阅读遵循的是学术研究的思维模式,如果考生完全不了解学术方法,在学习学术英文的逻辑结构时,会有观念上的不适应,因为这种方法本身违背直觉,甚至有些考生会对分析逻辑结构有抵触情绪,因为从前受到错误的阅读方法的误导。人们常见的疑问是:难道这些模式就是学术文章的所有模式?难道就没有文章不存在模式吗?或者,模式是死的,文章是活的,万一遇到的文章不符合这些模式怎么办?对这些问题,我相信不仅是一个备考的问题,而且是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把这些问题换一个面目会更好理解它们的实质:物体的运动真的存在规律吗?难道就没有什么东西不符合这些规律?确实,石头飞滚,苹果落地,导弹发射,飞船离开地球,行星的运动,这个世界的物理对象丰富多彩,但是,如此多变的现象却都符合牛顿力学的基本原则。从几条有限的假说出发,就能推演出人类所看到的几乎所有宏观物理对象的具体运动,这是科学的假说演绎法的威力。我们希望,结构化阅读中提供的模式也能模仿物理学的这种伟大创造,为变化万千的英文学术文章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程序,指引写作者写出结构井然的文章,指引阅读者读出文章的逻辑意义。逻辑结构也许不是变来变去的,因此并不那么活泛,但是,学术英文的逻辑结构是生存法则,不符合这些原则的学术文章都在学术交往中慢慢被淘汰了。而即便这些逻辑结构只有有限的几种模式,它们所能容纳的文章的题材、依据它们所能写出的文章,也是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彩绝伦。事实上,读懂逻辑线索,才是真正读懂学术文章。如果连论证的过程都不明白,只是认识几个单词,然后按照自己的偶然感受揣测作者的意图,那么,说读懂是说笑了。

我相信,为了理解GMAT阅读文章的逻辑思维,多了解一些关于学术文章基本的写作方法是必要的。英文维基百科里关于scientific method以及scientific revolution的条目,非常值得一读。如果有任何关于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的课程都值得去听,任何讨论critical thinking的书籍也值得去读(比如Moore and Parker写的Critical Thinking一书第九版的chapter 2, two kinds of reasoning, chapter 11, causal explanation)。最后,牛津出版的

写作指南(Oxford Essential Guide to Writing)的第三部分专门讨论段落的写作模式,对于分析阅读学术类文章也有极大的帮助。我认为,以上三类材料是掌握学术英文分析的必要基础,对于从未接触过学术逻辑思维的考生也许是特别有益的。

在考生准备阅读的材料方面,真题当然是最好的,准备时间比较短的考生,建议只适用真题。如果没有太多或者根本没有真题,则Scientific American网站上的文章是值得读的。至于新闻类的英文报刊杂志,都不需要了,因为GMAT的阅读考试是为了将来到美国念研究院的同学钻研学术做准备。

本文主要讨论了通常理解的阅读方法与把握逻辑结构为主的阅读法的区别,并由此指出,学习GMAT阅读主要是学习以英文为基础的逻辑分析。由于阅读考题通常聚焦于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学术英文的逻辑结构的理解,对于快速提高GMAT阅读的解题能力,极为重要。考生在有了基础的6000-8000词汇量和基本的长句阅读经验以后,就应把复习准备的主要精力,80%的精力,放在分析逻辑结构以及依据逻辑结构解题的重点上。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绪论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 自然的方法论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 统的科学。 2、系统思维方式: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 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 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3、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4、孤立系统:与环境隔绝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没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5、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6、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7、系统的动态性: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8、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 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即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另一方面,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 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也异于它们在孤立状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9、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10、自然系统的结构:自然系统的诸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 方式或秩序。 11、自然系统的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12、演化: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状态 13、进化:具有一种特定方向的演化,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 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1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 境也回复到原状,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15、不可逆过程: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16、序:广义的序应该是指时空结构的规则性 17、有序: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空间位置呈现有规则的排列,系统的变化过程有明显的周期性,系统的行为 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等。 18、无序: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混乱而无规则的组合及系统变化的无规则性 19、有序度: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不同程度,就构成了系统的一 定的秩序,即有序度。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辨证法第一章作业 1.自然辨证发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 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的二级学科,是满科斯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20世纪以来,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基础大大拓宽,对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自然辩证法将自然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现代科学革命时期,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和观点启发了科学家和哲学家对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学与技术文化学等学科的新的认识,形成西方科学技术哲学这一研究领域。 自然辩证法内在地蕴涵着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它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历史意识,有助于我们以积极的姿态与科学的精神对待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答: 1)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2)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3)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 4)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5)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还可以向哲学输送营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贡献。 4.试从中西自然观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看法: 1)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认为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循环往复,繁衍生息。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 2)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并习惯于把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人的思维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事物,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认为人可以通过斗争与努力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其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如下特征:第一,主客体二分。认为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根本不同的两个领域,由此引发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人类如何征服异在于自己的自然的问题。第二,宣扬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虽然具体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力量却是无限的,人在改变自然的进程中,今天克服不了的困难将来必能克服。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 3、大爆炸宇宙学 4、悖论 5、自然观 6、科学精神 7、人文精神8、科学素养 9、地质学史上的“水火之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的各项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它们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3、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起源 一、名词解释: 1、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学说 2、罗塞塔石碑 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4、哈拉巴文化 5、阿拉伯数字 二、简答题: 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他们的历史有多悠久? 2、为什么人类文明的曙光最先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3、北纬30—40度之间的地球曾经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为什么后来都衰落了? 第三章西方文明的起源 一、名词解释: 1、古希腊荷马时代 2、亚历山大东征 3、希腊化时代 4、缪塞昂学院 5、亚里士多德 6、盖伦 7、托勒密8、欧几里德 9、苏格拉底的讽刺10、阿基米德 11、民族大迁徙12、罗马帝国的分裂 13、欧洲中世纪14、罗马性格 15、希腊气质16、阿拉伯帝国 17、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二、简答题: 1、除四大文明古国外,在古代世界科技史上做出过贡献的国家还有哪些?请按顺序写出它们的名字。 2、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产生的三个首要条件是什么?古希腊创造的四大科学体系是什么?为什么古希腊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科学体系? 3、科学史家怀特海在评论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害一事时曾说过怎样意味深长的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请简述以古希腊人为代表的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5、为什么古希腊人辉煌的科学成就后来会被欧洲遗忘?

201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复习:结构阅读法速解资料分析题

201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复习:结构阅读法速解资料分析题 文字资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资料分析部分较难、较复杂的一部分,是用文字陈述与数字列举相结合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时要求考生从中找出所需要的数据,并将相关数据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分析与判断而得出准确的答案。下面将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结构阅读法”速解文字材料类资料分析题。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文字型资料分析题主要有以下四类, 材料一:“分段落主题型”文字材料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结构阅读技巧】 本材料属于较长的文字型材料,全材料包括五个段落,但不同的段落讲述的主题是不相同的,分别讲述的是“耕地”、“水资源”、“矿产”、“造林”和“能源消费与原材料消费”(实际操作过程中分类不一定要非常科学,划定大致的主题即可)。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标明每个段落的中心词,以“中心词”为基准,由题目返回材料定位。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尔雅2016从愚昧到科学答案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答案 第一章 1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 2从()开始,才有人专门地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 D 18 世纪 3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D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4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5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D 乔治·萨顿 1.2 1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C 科南特2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B Isis 3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 4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在于,其更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 5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D 1600 年 1.3 1 科学史更加强调的是借鉴功能,而并非预见功能。()√ 2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A 《我认识一只凤凰》 3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 4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D 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 5 ISIS 创刊于()。 D 1912 年 第二章 2.1 1 符合严格定义上的科学起源于()。C 文艺复兴 2 被中华文明忽视而被西方文明所重视的()为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C 玻璃 3 下列关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文明和文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C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 4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观点,从时间角度上看,文明要比文化短得多。√ 5 人类文字的发展最早不超过一万年前,而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 2.2 1 楔形文字的产生距今有()年。 C 5000-3000 2 古埃及第()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金面罩和金棺。 C 十八 3 文艺复兴以前,人们更偏重于讲技术而非科学。()√ 4 两河流域主要采用()计数法。()D 十进制和六十进制 5 建国后总共实行了三批简化字,但后两批简化字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叫停。()× 2.3 1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为()日。 C 360 2 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但并不包括 0。()√ 3 古印度天文学著作《阇罗迦集》和《妙闻集》最古老的阿育吠陀经典。()×

结构标注法基本知识

结构施工图平面标注法基本知识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10. 1 概述 10.1.1 目标和要求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10.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

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10.2.1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意群阅读法

1.意群阅读法 在读一个长句子时,如果对每一个都给予同等的重视,从头逐词读到尾,有时可能读完最后一个词却不知所云。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是:在阅过程中,依据掌握的语言知识将句子划分为若干意群。例如: And for reasons I won’t get into today, I began to write stories using all the English I grew up with: the English she used with me, which for lack of a better term might be described as “broken”, and what I imagine to be her translation of her Chinese, her internal language, and for that I sought to preserve the essence, but neither an English nor a Chinese structure. 在阅读上述句子时,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意群: (1)And for reasons I won’t get into today,(2)I began to write stories (3) using all the English I grew up with: (4)the English she used with me, (5)which for lack of a better term might be described as “broken”, (6) and what I imagine to be her translation of her Chinese, her internal language, (7)and for that I sought to preserve the essence, but neither an English nor a Chinese structure. 意群可以有一个单词、词组或短语组成,也可以由一个从句或一定的语法结构组成。 一定的语法结构包括:(1)先行词+定于从句;(2)名词+同位语从句; (3)被修饰词+后置定语;(4)动名词的复合结构;(5)动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6)动宾结构等 结构分析理解法 结构分析理解法就是通过对阅读材料中的长难句进行分析,迅速弄清其结构,把握其基本框架,进行全面理解句子的方法。 所谓的长难句,只不过是结构稍微复杂一点,只要同学善于分析,长难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 Supporting this claim was discovery that those children who were unable to form normal emotional ties with others did not experience contagious(有感染力的)yawing, w hich showed that humans communicate regularly without words. 该句为倒装句,其正常结构为:Discovery that…was supporting this claim. 由于主语discovery后有一个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且从句较长,故采用倒装结构。谓语部分为was supporting this claim。that 引导的同位语从句的主干为those children who were unable to form normal emotional ties with others did not experience contagious yawing;其中的who…with others 为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ose children。句末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discovery,该从句中含有一个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做showed的宾语。 掌握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分析并弄清句子的基本框架结构。就这要求同学们平时要从句子的基本类型入手,掌握各种从句的知识(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等,还要特别注意并列连词or, bur, for , not only…but also, however, thus, therefore, neither…nor等的用法。 分层次阅读理解法 对于有些结构复杂,信息容量大的长难句,同学们还可以先弄清句子的框架,然后在顺藤摸瓜,逐层理清句子的内容,这样的阅读理解方法叫做分层次阅读理解法。例如: (1)Here are some more suggestion for effective team performance during these activities: (2) Make sure each group member understands and agrees to the task given to him or her, (3) and every one knows exactly when, why and what to do;(2) take turns doing various tasks during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复习课程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本章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 强调科学技术研究是实践活动,方法论也应该按照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入手,讨论辩证思维与实践特性,让研究生变表征的科学观为实践的科学观,变表征的方法论为实践的方法论。 第一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是讲清什么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1、本节有四对辩证范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要分析为什么单独的一个概念会走向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把这些对两两范畴结合起来?为什么结合才是辩证思维?教学难点也在这里。 2、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是要讲清创新思维的特性,如何把握创新思维的特性,形成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情境,从而触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1、本节讨论了四个创新思维与方法的特性:收敛与发散;逻辑与非逻辑;直觉与顿悟;移植、交叉与跨学科。 2、教学重点是在讲解清楚每一个特性的基础上,讲清如何在这些两极特性间保持张力的创新思维特征。教学难点也是如此。 第三节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帮助研究生意识到数学和系统思维是当代科学方法的重要方面。把握数学方法和系统思维的特征、运用的情境和条件。培养科学抽象、建模、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有系统化特征的思维习惯。 1、数学方法的教学重点:讨论每一种数学方法对于科学抽象、建立模型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作用,简化研究对象、条件和情境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数学方法的方法论意义,数学可以使人精确,但过分数学化也使人远离自然,过分狭窄。 2、系统方法的教学重点:在讲述四类系统方法各自的用途以及优势的基础上,讲清系统方法的整体处理问题的视野。 3、复杂性思维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处理问题时不要过分简化与还原,建立多学科融贯的信念和思维。复杂性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第四节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教学要点:把科学和技术视为一种实践性活动,以科学实践的活动观考察科学、技术研究。这个部分增加了科学实践、技术实践、科学仪器和实验室场所对于科学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分章提纲 详细页码版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相关 学科性质(1):综述 自然科学、自然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P2 自然辩证法的作用P2 研究对象和内容(2-4):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1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特点(4-5):自然辨证法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辨证法创立 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5-6)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6-7) 自然辨证法的基本思想(7-10):5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自然界的辨证性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P10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贡献(10-12):2点 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发展(12-13) 3、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13-15) 自然辨证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价值和伦理问题、)(15-18)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3个方面

第一篇自然观 第一章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及其科学技术基础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关于自然万物的本原、物质的运动和时空、天文学的宇宙模型、数学、生物学和医学)P23-27 二、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天文学与历法、医药学方面、数学方面、农学方面、其他科学和制造技术方面)P27-29 三、古代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古代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笼统性的特点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作用P30 古代朴素自然观总体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和历史条件P31-32 二、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是天文学、力学和数学)P32-36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P36-37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P37-42 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机械的还原论、机械的决定论)P38-39 唯物的不彻底性P40-41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作用P41-42 第三节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一、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P42-45 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点P46-47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唯物主义、实验分析、系统辩证的特点:3点P47-4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机械论思维,再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P48

小学阅读方法(上)教案12文章结构

第十二课文章结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语段的作用,主要是那些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结尾段和具有过渡作用的句、段。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公式如下:开头段的作用:1.结构方面:总领/引出 2.内容方面: 点题+中心+兴趣,结尾段的作用:1.结构:总结/照应2.内容:点题/主旨+深化主题+引人深思,具有过渡作用的段/句的作用1结构:承上启下/引出下文2内容:揭示人物形象或思想性格。本节课我们学习文章结构 小鱼的身体构成是什么样子的?汽车的构造是什么样子的?鱼有鱼 的结构,汽车有汽车的构造,而文章有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公式如下: 文章结构类型:并列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总——分——总式结构)、因果式结构、顺承式结构。其中总分式结构既可以是文章的总体说,也可以指文章的局部,而并列结构只能是局部 (一)总分式结构就是先总的说然后再分着说,例如下面这篇文章,先说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妈妈送我的小赛车,然后再分说这是生日礼物,他的外形及功能

《翠鸟》这篇选段,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我们同时可以华城结构图,这样更加直观 《入学时》同学们先读一下文章,看一下是总分结构中的哪一种类型。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并说出依据。这篇文章是分总式结构,分述:入学时、上课时、演出时、春游时老师对我们的精心培育。总结:老师像园丁一样培育我们。 《松鼠》这篇文章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做出来,上交给我看,做对的可以加5分,记得画出结构图,就像翠鸟那篇一样 《公园》这篇的结构,大家先读一下文章,看一下是什么结构。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公园有花,分说各个季节的花,最后说爱公园 《九寨沟》这篇文章自己做,看一下是总分结构中的哪种类型,并说出依据。所以这篇文章总述的句子分在两个地方 《我爱秋天》是总分式结构。先总说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分说秋天美丽的景色,最后说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我爱小草》是总分式结构,总写自己喜欢小草,分写小草的柔弱、生命力惊人,最后总结小草可爱,赞美小草。

自然辩证法各章节学习重点_61762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各章节课后重点内容 1.古代唯物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 1)古代唯物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朴素辩证法 (1)核心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2)思维特征是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与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异曲同工 (2)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3)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利: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 弊:形而上学性、思维局限、以偏概全。 3.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立场观点: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人类也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产物;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神秘的东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之中。 2)方法:方法是辩证的,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实验和理论、归纳和演绎、逻辑和历史、抽象和具体辩证结合起来的方法论。 4.运动、发展和联系的自然观念,及其近现代科学依据

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中发展着,这个发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偶然性减少的进化过程,在另外的条件下则表现为必然性减少的退化过程。这样,自然界总是经历着进化和退化相统一的真正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涌现的真正历史。 2)近现代科学依据:它根植于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就是系统科学的典范。 √5.进化-退化的辩证关系,(注意,进化是有条件的) 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具有辩证关系 (1)对立性:有质的区别,物质基础、发生条件、发展方向截然不同 (2)统一性:都是物质客观属性,相互包含、共生依存、融合交替、此起彼伏 (3)进化是有条件的。 进化条件: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 6.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 1)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 2)社会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四个阶段: 古代——人类被迫屈服自然; 近代——人类力求征服自然; 现代——人类屡遭自然惩罚; 当代——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