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单元

历史第三单元
历史第三单元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历史试题

(世界古代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的历史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女性遗骸化石,归为南方古猿化石,现代人类就是从南方古猿发展来的,你知道人类距今多少年形成

A.五百万年B.三四百万年C.一百七十万年D.八十万年

2.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这就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该制度出现在

A.古代中国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巴比伦

3.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以下属于古代希腊对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

①雅典民主政治②《汉谟拉比法典》③《荷马史诗》④爱琴文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5.日本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它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什么?

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明治维新D.商鞅变法

6.伊斯兰教教历纪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穆罕默德开始隐居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到达麦地那

C.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达成协议D.穆罕默德在麦加病逝

7.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西欧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8.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十二世纪的哪一历史史实?

A.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B.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尔曼人的进攻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9.古代有个人不出国就能游览整个地中海沿岸风光,你认为他生活在哪个国家?

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

10.阿拉伯数字是世界上通用的文字。它的创造者是

A.古代苏美尔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阿拉伯人11.据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行刑前手持《古兰经》,据此判断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12.马拉松是国际上比较普及的长跑项目,全程42.195公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与其有关?

A.布匿战争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希波战争D.特洛伊战争

13.在西欧封建社会里,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帝王B.大封建主C.教皇和教会D.农民

14.在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

A.奴隶主阶级B.大封建主阶级C.市民阶级D.农奴阶级

15.右面这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

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

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它见证了列哪一国家的兴衰

A.亚历山大帝国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D.拜占廷帝国

16.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A.阿拉伯商人B.中国航海家C.意大利传教士D.波斯人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

A.出使日本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C.与热那亚人作战D.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18.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上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文

19.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奴隶制度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D.主张消灭剥削、压迫现象

20.根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在出家以前属于哪个等级?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21.公元1世纪基督教最早出现的地区在

A.古代印度B.巴勒斯坦地区C.阿拉伯半岛地区D.古代希腊

22.“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名言体现了阿基米德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万有引力定律B.惯性定律C.浮力定律D.杠杆定律

23.下列人物中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的是

A.荷马B.索福克勒斯C.阿基米德D.亚里士多德

24.下列作品中,反映阿拉伯地区社会风貌的是

A.《荷马史诗》B.《俄底浦斯王》C.《天方夜谭》D.《汉谟拉比法典》25.一座典型哥特式建筑,基督教堂的代表,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更使它名扬世界,它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26.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共12分)

图1 图2 图3 (1)图1反映的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5分)

(2)根据图2所反映的等级制度,把持着神权的等级是什么?(2分)

(3)图3这一美丽的景观应该是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

....?(2分)

(4)上面三幅图片其反应的实质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1: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材料2:

材料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请回答:(1)材料1是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2,请你判断,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什么阶级?

(3)根据材料3,请说说材料2反映的制度有什么特点?

2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在经济方面,把土地收归公有,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

司、郡司、里长治理。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谁实施的?

(2)本次改革主要是效仿中国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

(3)本次改革的成功,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有什么启示?(请回答2条)

三、组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9.阅读右图:请回答:(6分)

(1)图中骑马的人物是某一宗教的创立者,请问他是谁?(2分)

(2)该宗教创立于哪里?(2分)

(3)与图片相关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2分)

30.判断下列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6分)

(1)在古老的雅典城邦,伯利克里在位时全体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2)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代替。()(3)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记录了他在东方的见闻。()31.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常常有战争发生,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战争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更不是东西方交往的主要内容。和平往来同样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下列事件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请给他们分类(在对应位置填写序号即可)(6分)

①阿拉伯数字的传播;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③蒙古大军西征;

④马可波罗来华;⑤希波战争⑥罗马帝国的扩张

属于和平交流的有:

属于暴力冲突的有:

(2)这两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你觉得哪一种更适合人类的发展?为什么?(4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历史试题答案

(世界古代史部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26. (1)奴隶主阶级;(2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分)

(2)婆罗门等级;(2分)

(3)尼罗河流域;(2分)

(4)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3分,答对一点即可得分)27. (1)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2分)

(2)农奴、自由农民或城镇平民;(2分)

(3)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各封建主阶级依次从属。(2分)

28. (1)日本大化改新;(2分)孝德天皇;(2分)

(2)隋唐时期;(2分)

(3)①.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要发展,必须改革创新;

②.宽容开放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因此我国要积极地对外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组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9. (1)穆罕默德;(2分)

(2)阿拉伯半岛的麦加;(2分)

(3)麦加大清真寺(2分)

30. (6分) ×;√;×。

31. (1)(6分)和平交流:①④

暴力冲突:②③⑤⑥

(2)和平交流更适合人类发展;(1分)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的环境,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重要条件,而暴力冲突虽然也能促进各地区文明的融合与交流,但是战争带来的伤亡,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会对古老的文明造成破坏。(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马拉松长跑是人们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和马拉松战役的一个比赛项目。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马拉松”是:

A.希腊地名

B.波斯地名

C.希腊人名

D.波斯人名

2.《后汉书》载:“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这里的“大秦国”是指:

A.中国秦朝

B.希腊城邦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

3.右图是某同学上课所做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被墨水覆

盖,难以辨认出原来的字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一项

内容将笔记补充完整:

A.波斯;巴比伦

B.波斯;波斯波里斯

C.亚历山大;巴比伦

D.亚历山大;马其顿

4.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气息繁荣,商人云集;学术氛围浓厚,人才济济。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亚历山大利亚是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唯一中心

C.商品经济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D.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5.“All Roads Lead to Rome”是著名英语谚语。这应该是反映罗马哪个时期发达的交通?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拜占庭帝国时期

D.新航路开辟时期

6.某旅行团举行“重温征服路——探寻亚历山大东征足迹”活动,他们沿途不可能经过:

①伊朗②印度③挪威④古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如果让你为右图选择一个标题,最适合的应该是: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传播

8.如果你生活在公元5世纪的欧洲,可能有的经历

是:

A.诵读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B.穿华丽的中国丝绸衣服

C.计数时使用“阿拉伯数字”

D.从军参加亚历山大东征

9.初三(1)班开展“世界古代文化之文字”图片展,某个展区有以下三幅图片,同学们对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很明显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①是楔形文字,产生于两河流域

B.②是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文字

C.③是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

D.②是字母,不属于文字,应该从此次图片展中去除

10.有一本书在讲述日本的情况时说:“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书的作者是:

11.“ F浮=G液排=ρ液gV排”这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公式,这一定律的发现归功于一位古希腊的杰出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是:

A.知识改变命运。

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D.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12.有一篇历史论文的关键词是“阿拉伯数字”、“梵文”、“佛教”、“古代文化”,据此可知这篇论文的内容主要和哪个国家相关?

A.印度

B.沙特阿拉伯

C.伊拉克

D.埃及

13.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国际通行的公元纪年,这一纪年法和哪个人物有联系?

A.张道陵

B.乔达摩·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

14.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技能,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后所制作的表格,其中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15.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凝结了一大批风格特色各异的优秀建筑,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

热,冷多热从冷。——《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

材料二:

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圣经》

材料三:

真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三的出处补充完整。

(2)以上三段材料分别是哪一个宗教的教义内容?其创始人分别是谁?

(3)请列举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至少三个。

(4)通过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性质、和作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宗教的认知。

17.某班同学开展“亚历山大东征”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的有序进行需要事先的充足准备。

(1)活动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东征,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小明和小红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2)全面、客观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方法是什么?

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3)以所学过的一个战争为例,验证战争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客观重要性。

18.1999年美国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重走当年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不过是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然而旅程同样十分艰辛。考察结束后,10位考察队员和22位提供后援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可·波罗通过这条路来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全程网上直播,一万名对马可·波罗深信不疑的网民看过直播后举行投票,65%认为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到过中国?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ADCDB 6—10CABDC 10—15CACCA

二、非选择题

16.

(1)《古兰经》

(2)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

(3)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佛教的“浴佛节”、“成道节”、“涅磐节”等。(写出三个即可)

(4)①宗教产生的基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水平的局限;二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和动荡,人们要寻求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②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力量。宗教的神学思想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③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宗教扬善弃恶,可以教化人类,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宗教麻痹和禁锢人的思想,而且往往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统治压迫人类的工具。(只要任选一个角度阐述,语句通顺,基本符合意思即可)

17.

(1)拟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流程计划;进行分组,确定各小组的任务;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请教历史教师或邀请相关人士进行指导等。(只要是活动前所必要的工作均可)

(2)①方法一:运用“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进行评述。②方法二: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一分为二地评价。(或坚持辩证的唯物史观,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3)以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战争、蒙古的西征等任意一场战争为例,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8.

(1)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来过中国,不是用投票的方法所能解决的。否定或肯定的意见,都缺少直接的有力的证据。

(2)观点可以是有或没有,关键在下一问理由的阐述。

(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无基本史实错误即可。理由的立足点在于《马可·波罗行纪》内容的疑问。比如否定观点可以举游记没有提到长城、中医、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这些中国的特色文化等,持肯定观点可以以马可波罗在中国主要同处于上层统治地位的蒙古人交往,远离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来说明书中为什么没有提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最能说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 C.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D.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B.环渤海湾C.长江流域D.东南沿海 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使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②刺激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③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④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下列历史人物不是洋务运动代表的是() 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张謇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6.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遭受外国资本的大力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7.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企业性质不同的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B.贻来牟机器磨坊 C.开平煤矿D.继昌隆缫丝厂 8.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先出现在() ①上海②广东③天津④重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10.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情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民族资本的总额大幅度增加B.民族工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促成中华实业团等成立 11.辛亥革命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 12.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3.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2.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要点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3.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以及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是中考知识点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以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顺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这一思路进行整理。构筑知识结构,并请学生自主完成填充任务,任务见学案。

三、小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对内改革 2.改革开放 (2)对外开放 (1)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四、巩固练习(基础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2.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 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 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2.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3. 17、18世纪,英国的重要制度创新主要有 ①责任内阁制②君主立宪制③共和制④两党制⑤代议制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评价的是 A.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5.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文件是 A.《权力法案》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人权宣言》 6. 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反抗殖民统治战争D.体制改革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8.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 A.邦联政体 B.君主立宪制政体 C.民主制共和政体 D.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 9.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0.“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11.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有 ①政权的本质②国家元首的称谓和产生方式③国家元首掌握的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 12.能够影响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的统一战争 13. 英国的漫画家针对法国政体的演变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 帽子了”的漫画。漫画中的房间内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 1.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 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很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 B.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 C.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 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 2.《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 年。”这种人口增长对 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 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 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外商企业的刺激 B.洋务运动的诱导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4.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 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5.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 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6.近代一著名历史人物曾说:“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 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据此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根据材料判断,这一历史人物应为() A:倭仁B:奕?C:谭嗣同D:孙中山 7.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9.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昀人棉八自纺、自织、自用),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 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巳占,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传统纺织品已完全商品化 B.民族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10.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 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禁烟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向选择题 1.前5世纪早期~前5世纪中期在古希腊与波斯帝国之间曾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 A.布匿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特洛伊战争 2. 罗马帝国的疆域在什么时候达到最大规模?() A.公元前2世纪 B. 公元前1世纪 C. 公元1世纪 D. 公元2世纪 3. 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古代埃及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 亚历山大帝国的首都在() A.巴比伦 B.底比斯 C.亚历山大港 D.罗马城 5. 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起源于() A.希波战争 B.马其顿王国打败希腊 C.亚历山大东征 D.斯巴达和雅典的内战 6.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A. 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 罗马人 D.希腊人 7. 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A. 阿拉伯商人 B.中国航海家 C.意大利传教士 D.波斯人 8. 现代“阿拉伯数字”写法的出现大约在() A.10世纪 B.12世纪 C.14世纪 D.16世纪 9. 古代埃及人使用的文字形成于()

A.公元前3000年 B.公元前2000年 C.公元前1500年 D.公元前1000年 10. 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1. 基督教最早出现的地区在()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地区 D.两河流域 12. 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A.《圣经》 B.《道德经》 C.《古兰经》 D.《诗经》 13.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奴隶制度 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D.主张消灭剥削、压迫现象 14. 下列人物中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的是() A.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阿基米德 D.亚里士多德 15. 下列作品中,反映阿拉伯地区社会风貌的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汉谟拉比法典》 16. 下列内容中,代表东方文化成就的有:①《荷马史诗》②《俄底浦斯王》③《天方夜谭》④麦加大清真寺⑤巴黎圣母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 17. 下列人物中,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A.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汉谟拉比 D.阿基米德 18. 佛教的诞生地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梳理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确立——18世纪中期;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 责任内阁制:18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 概况: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3)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议会为实,君主为虚) ①国王“统而不治”;②议会权力至上;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 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1.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 制定背景: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无法保障美国发展。 (2) 主要内容:中央与地方——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央机构——实行三权分立(确保了民主制度),确立总统制共和制。 (3) 体现原则:中央集权;民主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理论来源:启蒙思想)。 (4) 评价:积极——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承认奴隶制度和黑奴贸易,种族歧视,妇女和印第安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等。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 2. 理解美国联邦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

1 / 8 第8课古代xx的发明和发现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B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C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 2 / 8 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而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则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从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以下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讲述内容】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有 ( ) ①法律至上②议会主权③分权制衡④代议制民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 )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4.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 A.相同的是都属于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5.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 ) 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邦联制 6.以下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对各国国情的描述,其中与史实有明显出入的是 ( ) A.“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B.“日耳曼邦内分十余邦,不相统属……信奉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尤甚” C.“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七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D.“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稣基督之邦,但其教多务异迹奇行,而少有别” 7.2010年5月18日《新京报》报道:“英国没有成文宪法。按传统,虽然议员任期 5年,但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卡梅伦说:‘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力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认为,这一传统过于随便,给下院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寻求一个固定任期议会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 (一)对中国 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 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特点 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 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以及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知识。(三)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1.经济因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 2.政策因素: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人才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条件。 归根到底,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醒】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既呈现出灿烂辉煌,世界领先的一面,又有明显不足的一面,如重实用、轻理论和发展动力不足。自然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双重的:明清以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其长期繁荣;明清时期则开始阻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混易错点整理 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楚辞属于浪漫主义。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2.诗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曲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这三种主要文学形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词出现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元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特色各具,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 4.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清小说时,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发展为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逐渐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的结果。明清小说中的很多作品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反映。 5.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京剧也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而形成的新剧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第三单元 历史 人教版 七下 提纲

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年号为洪武。 2.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3.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 多千米。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 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4.明朝(明成祖)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宫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北京城的核心。宫城就又称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 5、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 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6、明清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等重大庆典仪式的地方在太和殿 7、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8.明太祖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秦朝建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9.明朝实行“厂卫”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大。 10. 明朝时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直属中央的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 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 个部分称为“八股文”)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1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 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洪武13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决。——《明史》 (1)“帝”指谁?(答:明太祖朱元璋) (2)六部指什么?(答: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帝方自操威柄指什么?(答:明太祖把一切权力集中在手) (4)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答: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13.八股文的内容、形式及其危害?(课本P62—63) 14.阅读系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回答问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1)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答:“焚书坑儒”) (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正确。因为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脱离现实,缺乏实际能力;它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1405 年,派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 第一次出使西洋(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沿岸)。

世界历史上册

?世界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政治与文化 (四)、世界古代文化 1

专题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表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问题探究 (一)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1、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机、内燃机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社会关系方面: (二)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科技革命的同时,我国为什么没有爆发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得到哪些警示? 第一次:我国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闭关锁国; 第二次: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第三次:我国处于战争时期,缺少和平环境。中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警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三)、结合三次世界性的科技革命,说一说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包括以下五点: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是影响到各国的政治、军事战略;三是促进了新型工业的兴起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推动了社会生活现代化;五是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2.了解《权利法案》 内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⑴形成: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⑵内阁产生过程: 下院选举→(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内阁名单→(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⑶内阁、议会和国王的关系 ①名义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②成员集体负责: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⑷首相的职权 ①首相是多数党的领袖②有权提名各部大臣③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④有权解散议会。 4.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5.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最大特点:责任内阁制 (1)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议会权力至上②国王统而不治③首相掌握实权 (2)理解:英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和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⑴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⑵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国家权力结构) ①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879年,清政府派遗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此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2.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B.五口开始通商 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19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南方3个省份住过10年的一位英国人说:“我还没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B.外国的布料质量不如当地土布 C.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进口 D.中国农民生活贫困购买力下降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6.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下列企业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汉阳铁厂 B.轮船××局开平煤矿 C.发昌机器厂大生纱厂 D.贻来牟机器磨坊江南制造总局 2.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①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①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①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4.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5.“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局的创办 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6.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7.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2.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 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齐桓公C.周武王D.汉武帝 4.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的官职是①太尉②丞相③御史大夫④郡守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③④⑤ 5.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始于()A.黄帝时期B.夏启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6.为巩固统一,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了文字。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起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开灵渠,修长城 9.与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 10.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项庄舞剑D.三顾茅庐1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3.西汉的建立者是() A.项羽B.刘邦C.刘秀D.刘彻 14.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 15.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1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