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本科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本科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本科教学大纲

塔里木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完成单位:通信工程教研室编写人员:姚娜、郑洪江执笔人:姚娜

2011年 9月 15 日

教务处印制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一、基本情况

1、课程中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2、课程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3、课程编号:052080

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8、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9、学时: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8)

10、学分:3.5

二、课程教育目标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从事本专业方向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及产品应用维护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熟悉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通信系统导论

1、教学内容: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及传播,线性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2、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的单元电路及各单元电路的作用。了解和掌握线性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的区别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通信系统组成(0.5学时)

第二节通信系统中信号的频谱表示法(0.5学时)

第三节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0.5学时)

第四节数字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系统(0.5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二章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

1、教学内容:

通信电子线路系统中收发射机主要由高频振荡、倍频、高频功率放大、调制解调等电路组成,这些电路的基础负载均为选频网络等,此外高频阶段电路均为非线性电路,需要学习非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教学目的及要求:

充分了解通信电子线路各构成电路负载选频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选频网络的基本电路及主要功能。熟练掌握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选频网络

难点: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选频网络(2课时)

第二节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2课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三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教学内容:

小信号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高频小信号, 属于窄带放大器。由于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解决了放大倍数、通频带宽、阻抗匹配等问题,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又

称为小信号放谐振放大器。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晶体管工作在小信号放大区域中,非线性失真很小。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另一方面又对带外信号滤除 , 有选频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小信号选频放大器中更多的采用宽带放大器和集中选频滤波器组成的集中选频放大器(如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等),来进行实际使用。最后讨论一下放大器内部噪声。

2、教学目的及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状态。熟练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参数分析方法(Y参数等效、混∏参数等效)。熟悉集中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小信号放大器内部噪声的分析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信号放大器工作原理分析

难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参数分析(Y参数等效、混∏参数等效),小信号放大器内部噪声的分析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概述( 1 课时)

第二节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等效电路与参数(2课时)

第三节晶体管谐振放大器及稳定性(2课时)

第四节非调谐放大器及集成放大器(1课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四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1、教学内容:

高频功率放大器(简称高频功放)主要用于放大高频信号或高频已调波(即窄带)信号。由于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解决了大功率放大时的效率、失真、阻抗匹配等问题,因而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又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就放大过程而言,电路中的功率管是在截止、放大至饱和等区域中工作的,表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但其效果 : 一方面可以对窄带信号实现不失真放大 ;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电压增益随输入信号大小变化,即实现非线性放大。因此,从原理上深刻了解这一特点,在电路上充分理解谐振负载的选频和阻抗变换作用以及负载、调制、放大等外部特性,对于我们掌握本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的及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深刻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动态特性的含义,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判别。掌握欠压、临界状态下功放性能指标的估算方法。充分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调制特性和放大特性。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际电路中的直流馈电方法和阻抗匹配的概念。掌握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实际使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高频功率放大器动态特性的含义,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及判别

难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调制特性和放大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际电路中的直流馈电方法和阻抗匹配的概念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时)

第二节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特性分析(2学时)

第三节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1学时)

第四节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及实例放大器(1学时)

第五节晶体管倍频器(2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1、基本内容

正弦波是电子技术、通信和电子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形之一。能够产生正弦波的电路称为正弦波振荡器。通常,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正弦振荡器分为反馈型和负载型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本章要求掌握反馈型正弦振荡的工作原理, LC 振荡器、 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组成、特点、及性能分析方法。

2、基本要求

充分理解反馈型正弦振荡原理,即平衡条件、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的含义,并能以此为依据分析各类振荡电路。

掌握 LC 振荡电路的构成规则。能够熟练画出各种 LC 三点式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判别其类型及估算振荡频率和反馈系数。了解起振条件的估算方法及稳幅原理。

理解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概念。了解影响 LC 振荡器频率稳定的主要因素及

稳频的基本方法。

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抗特性及稳频原理。掌握晶体振荡器类型判别方法及其特点。

掌握 RC 文氏桥振荡器的电路组成特点、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的计算式以及常用的外稳幅措施。了解 RC 移相式振荡器的组成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馈的概念和 LC 振荡器的分析

难点:分清各类振荡器的特点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1学时)。

第二节 LC正弦波振荡器(2学时)

第三节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1学时)。

第四节石英晶体振荡器(1学时)。

第五节 RC正弦波振荡器(1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六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1、基本内容

振幅调制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振幅调制信号分析,振幅调制的原理、实现方法及电路组成等。调幅信号的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原理、实现方法及电路等。混频是将信号频率由一个量值变换为另一个量值的过程。具有这种功能的电路称为混频器。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振幅调制的类型及已调信号的基本特性。深刻理解非线性电阻(导)器件的相乘作用及其实现信号频谱搬移的原理。充分理解时变电路中非线性器件的时变电导特性。熟悉掌握线性时变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二极管调制器、差动管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集成模拟乘法器。理解并掌握调幅信号解调的原理、类型及实现模型。掌握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的估算方法。掌握乘积型和叠加型同步检波器的组成原理及分析方法,了解变频器(或混频器)的作用及意义 ; 理解变频器(或混频器)工作原理,掌握变频器(或混频器)的电路组成、分析方法,了解混频干扰等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峰值包络检波器,高电平调幅和低电平调幅。

难点:峰值包络检波器的惰性失真与消除,高电平调幅电路中积基调幅和集电极调幅工作状态的选择。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振幅调制的基本原理(1学时)

第二节相乘器电路(2学时)

第三节振幅调制电路(2学时)

第四节振幅检波电路(1学时)

第五节混频电路(2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七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1、基本内容

保持载波的振幅不变,使其频率或相位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分别称为频率调制( FM )和相位调制( PM ),由于两种调制都使载波的总相角发生调变,因而统称为角度调制。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角波信号分析、角度调制的原理、实现方法及电路。

2、基本要求

掌握调频波和调相波的频率、相位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充分理解调角波的频谱结构、带宽及能量分布。深刻理解调角波参数:最大频偏和调频(相)指数的含义以及与调制信号的关系。理解似稳态条件下直接调频的原理。掌握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了解电抗管调频及压控张弛振荡器实现调频的原理。掌握间接调频的原理。理解矢量合成法、可变移相法和可变时延法的调相原理及实现模型。掌握移相式变容二极管间接调频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

掌握乘积型和叠加型鉴相原理和实现方法。了解鉴相指标:鉴相特性,鉴相范围和鉴相灵敏度。对具有理想频幅转换的斜率鉴频器和理想频相转换的相位鉴频器,应掌握鉴频特性的定量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极管调频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相位鉴频器与比例鉴频器.

难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分析, 相位鉴频器与比例鉴频器.

4、教学组织及时间:

第一节调角信号的基本特性(2学时)

第二节调频电路(2学时)

第三节鉴频电路(2学时)

第四节调频收发信机及特殊电路(2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第八章反馈控制电路

1、基本内容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技术性能 , 或者实现某些特殊的指标要求 , 采用各种类型的反馈控制回路 . 本章主要研究自动振幅控制 ( AGC), 自动频率控制 ( AFC) 和自动相位控制 ( 锁相环 ) (PLL) 三种反馈控制电路 .

2、基本要求

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类型及基本特性。理解自动振幅控制 ( AGC), 自动频率控制 ( AFC) 和自动相位控制 ( 锁相环 ) (PLL) 三种反馈控制电路的原理。

掌握自动振幅控制 ( AGC), 自动频率控制 ( AFC) 和自动相位控制 ( 锁相环 ) (PLL) 三种反馈控制电路的组成与分析方法。了解自动振幅控制 ( AGC), 自动频率控制 ( AFC) 和自动相位控制 ( 锁相环 ) (PLL) 三种反馈控制电路的应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锁相环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难点:锁相环电路的分析

4、各节内容与学时

第一节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学时)

第二节自动频率控制电路(1学时)

第三节锁相环路(1学时)

第四节频率合成器(1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

的习题

第九章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1、基本内容

目前实际通信系统部件主要由数字系统组成,数字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与解调部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必要。

2、基本要求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数字调制的各种方法,掌握数字解调的主要算法,了解时钟恢复、错误概率和误码率等概念。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方法

难点:数字通信系统的解调算法

4、各节内容与学时

第一节数字通信系统组成(0.5学时)

第二节数字调制(0.5学时)

第三节错误概率与误比特率(0.5学时)

第四节数字解调算法(0.5学时)

5、课后练习题

按照学生上课掌握知识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习题,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辅导书中的习题.

2、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设计与仿真(1学时)

实验要求:

1、熟悉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

2、掌握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设计与仿真简单的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实验二: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仿真(1学时)

实验要求:

1、掌握高频功率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设计与仿真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倍频器。

实验三:高频振荡器设计与仿真(2学时)

实验要求:

1、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设计与仿真三点式振荡器、耦合振荡器、晶体振荡器。

实验四:调幅、混频电路设计与仿真(2学时)

实验要求:

1、掌握调幅、解调、混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设计与仿真调幅电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

实验五:调频、鉴频电路设计与仿真(2学时)

实验要求:

1、掌握调频、鉴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设计与仿真调频、调相、鉴频电路。

四、学时分配

按各章节及教学环节列出学时分配。

五、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

1、课内练习的教学安排、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一般的练习都要占用较长的时间,故没有专门的课堂练习。而是以课后习题答疑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

2、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课后习题,查找资料,复习

目的:深化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形式:论文、设计、调查、课后习题、阅读书目

要求:上交作业,课堂提问

六、相关联的课程

1.先修课程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

2.后续课程

现代通信原理,微波技术与天线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通信电子线路》,严国萍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建议参考书目: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曾兴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八、考核

1、考核的方式:笔试,闭卷

2、最后成绩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勤占10%、作业占10%,实验占10%)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通信电子线路》本科教学大纲

塔里木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完成单位:通信工程教研室编写人员:姚娜、郑洪江执笔人:姚娜 2011年 9月 15 日 教务处印制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一、基本情况 1、课程中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2、课程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3、课程编号:052080 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8、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9、学时: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8) 10、学分:3.5 二、课程教育目标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从事本专业方向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及产品应用维护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熟悉高频电子线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通信系统导论 1、教学内容: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及传播,线性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2、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的单元电路及各单元电路的作用。了解和掌握线性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4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0904 学号: 200901201 学生姓名:朱娅 2011年11月20日

实验四、调幅系统实验及模拟通话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调幅发射机、接收机的整机结构和组成原理,建立振幅调制与 解调的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用调幅实验系统进行模拟语音通话实验。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及步骤,说明每一步骤线路的连接和波形 (一)调幅发射机组成与调试 (1)通过拨码开关S2 使高频振荡器成为晶体振荡器,产生稳定的等幅高频振荡,作为载波信号。拨码开关S3 全部开路,将拨码开关S4 中“3”置于“ON”。用示波器观察高频振荡器后一级的射随器缓冲输出,调整电位器VR5,使输出幅度为0.3V左右。将其加到由MC1496 构成的调幅器的载波输入端。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波形为一正弦波,f=10.000MHz,Vpp=0.3V。 (2)改变跳线,将低频调制信号(板上的正弦波低频信号发生器)接至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J19 波形,调VR9,使低频振荡器输出正弦信号的峰-峰值Vp-p 为0.1~0.2V.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波形为一正弦波,f=1.6kHz,Vpp=0.2V。 (3)观察调幅器输出,应为普通调幅波。可调整VR8、VR9 和VR11,

使输出的波形为普通的调幅波(含有载波,m 约为30%)。 (4)将普通的调幅波连接到前置放大器(末前级之前的高频信号缓冲器)输入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 波形:前置放大后的一调幅波,包络形状与调制信号相似,频率特性为载波信号频率。f?=1.6kHz,Vpp=0.8V,m≈30%。 (5)调整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使其输出幅度1Vp-p 左右的不失真调幅波,并送入下一级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中。 (6)高频功率放大器部分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甲类功放作为激励级,第二级是丙类功放。给末级丙类功放加上+12V 电源,调节VR4 使J8(JF.OUT)输出6Vp-p左右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在丙类功放的输出端,可观察到经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 可改变丙类放大器的增益,调节CT2 可以看到LC 负载回路调谐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为放大后的调幅波,f?=1.6kHz,Vpp=8V,m≈30%。 (二)调幅接收机的组成与调试 从GP-4 实验箱的系统电路图可以看出调幅接收机部分采用了二次变频电路,其中频频率分别为:第一中频6.455MHz,第二中频455kHz。由于该二次变频接收机的两个本机振荡器均采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其中第一本振频率16.455MHz,第二本振频率6.000MHz,也就是说本振频率不可调。这样实验箱的调幅接收机可以接收的频率就因为第一本振频率不可调而被固定下来,即该机可以接收的已调波的中心频率应该为10.000MHz(第1本振频率-第1中频频率 = 16.455MHz - 6.455MHz =

XX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Basic Plant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x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七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内容附属于《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进一步印证、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本实验课程共安排2次实验,均为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能掌握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完成质粒DNA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基本实践环节的工作任务;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分子生物学中出现问题,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1教材:肖尊安.植物生物技术.化工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胡松年,薛庆中.基因组数据分析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F.M.奥斯伯等.精编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5. Joe Sambrook, David Russell.分子克隆实验指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

版社,2002. 郭尧君.蛋白质电泳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 完成实验报告程度。 大纲主撰人:韩英鹏 (一)实验项目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 实验类别:综合 计划学时:8学时 每组人数:5人 首开日期: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的方法。 2.2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原理进行对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重组质粒DNA转化不同细菌有不同的转变效率。目前PUC19对E.Coli, DH5α或JMl09菌株的转化,已达到105~107转化子/mg DNA (最高可达108转化子)。转化效率的高低与实验的成败直接相关。DNA分子转化的过程如下:4.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 4.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链降解。 4.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镶环状DNA。 4.4表达: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转译。对DNA分子来说,成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 (四)课程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80学时 学分数:4 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信系统组成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考核要求: 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 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1、LC选频网络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通信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

通信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网络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在飞速发展,这给通讯电子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基础,为了素质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一致,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竞争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实践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育高效人才、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的根本。在信息化时代,通讯电子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的热门专业,那么,高校如何解决通讯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与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下文就结合现今通信技术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针对通信电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通信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与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验课程体系是按照通信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实验课程在改革之前都和理论课结合在一起,教师根据课程把实验贯穿在课程中,实验课的开展只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验证。这就导致课程体系出现了问题,主要问题包括:(1)实验没有进行创新,只是进行进行一些基本的理论的验证性实验,对各门课程的实验缺乏必要的联系,不能将实验融为一起。有的实验在多门学科中都有出现,导致实验项目重叠,学生没有综合性整理和分析能力,只将思想停滞在实验的表面,不能深入的将实验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调整,得出新的实验理论,达到创新的目的。(2)实验的操作时间对实验影响非常大,一般一个实验项目设为两个课时,这就造成某些设计性实验项目不能在短短的两个课时内完成,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有些实验过程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实验学生只能自课下查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指导书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指导书 (试用) 朱广信 张江鑫 浙江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2004年5月

一、教学大纲 1、课程概况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必修; 开课对象: 通信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6; 学 分: 1 学分; 总 学 时: 2周; 实验学时: 2周; 先修课程: 通信电子线路 参考书: 【1】《电子系统设计》,何小艇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彭介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是对本专业学生设立的重要实验环节,使学生熟悉和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步骤与方法,提高制作技能。同时,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中常用的PCB设计技术和Sch电路图的绘图方法。 3、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 实验理论: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基础上,完成无线话筒的设计。基本理论包括音频信号的放大、振荡器、音频调制及高频功率放大等。同时,认识和掌握电子线路板的CAD设计技术。 (2) 实验教学 :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实验中认识和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初步认识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和制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所学《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制作无线话筒,包括电路图和PCB板的设计,完成话筒的装配和调试,并进行演示。 4、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完成后,每位学生分别对自己安装调试后的通信电子线路板进行演示。并在微机中显示出所设计的PCB电路和Sch电路图。评分标准如下: (1)、电子线路板的设计与制作(40分); (2)、PCB电路和Sch电路图(40分); (3)、实验报告(20分)。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 Circuit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通信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通信电子线路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选频、调制、解调、变频、混频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对信号的产生、变换、处理等方面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选频网络;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噪声与干扰; 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电路与时变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 模拟调制和解调; 反馈控制系统AGC 、AFC 、PLL; 频率合成技术等。 (1) 理解与熟悉高频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2) 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组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3) 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前继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后继课程含通信原理等。 3、能力要求:使学生理解与熟悉通信电子线路课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与组件的作用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学时数分配表: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弄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单元电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作用 [重点难点] 讲清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的组成 [教学方法] 书本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作业] 无 [课时] 3学时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目的要求] 充分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组成、晶体管工作的内部物理机制、高频参数、高频等效电路、参数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出入阻抗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使用方法;充分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内部反馈及稳定工作条件, 掌握

通信电子线路实物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与综合实验 第一次实物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陈金炜学号:04013130 实验室:高频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陈秦郭子衡邹俊昊实验时间:2015年11月21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常用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常用示波器、信号源和频谱仪等仪器的使用,并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工作 原理; 2.通过实验掌握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带宽大于 100MHz) 1台 万用表 1台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频谱仪 1台 多功能实验箱 1 套 多功能智能测试仪1 台 三、实验内容 1、说明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示波器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与被测信号频率之间关系。 答: (1)频谱仪结构框图为: 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 ①对信号进行时域的采集,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成频域信号。这种方法对于AD 要求很高,但还是难以分析高频信号。

②通过直接接收,称为超外差接收直接扫描调谐分析仪。即:信号通过混频器与本振混频后得到中频,采用固定中频的办法,并使本振在信号可能的频谱范围内变化。得到中频后进行滤波和检波,就可以获取信号中某一频率分量的大小。 (2)示波器的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被测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示波器的带宽越宽,在通带内的衰减就越缓慢; 示波器带宽越宽,被测信号频率离示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点就越远,则测得的数据精度约高。 2、画出示波器测量电源上电时间示意图,说明示波器可以捕获电源上电上升时间的工作原理。 答: 上电时间示意图: 工作原理: 捕获这个过程需要示波器采样周期小于过渡时间。示波器探头与电源相连,使示波器工作于“正常”触发方式,接通电源后,便有电信号进入示波器,由于示波器为“正常”触发方式,所以在屏幕上会显示出电势波形;并且当上电完成后,由于没有触发信号,示波器将不再显示此信号。这样,就可以利用游标读出电源上电的上升时间。 3、简要说明在FM 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如何加到FM 波中的? 答: 载波的瞬时角频率为()()c f t k u t ωωΩ=+,(其中f k 为与电路有关的调频比例常数) 已调的瞬时相角为00 t ()()t t c f t dt t k u t dt θωωθΩ =++? ?()= 所以FM 已调波的表达式为:000 ()cos[()]t om c f u t U t k u t dt ωθΩ =++? 当()cos m u t U t ΩΩ=Ω时,00()cos[sin ]om c f u t U t M t ωθ=+Ω+ 其中f M 为调制指数其值与调制信号的幅度m U Ω成正比,与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反比,即 m f f U M k Ω=Ω 。这样,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已加到 FM 波中。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2009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课程编号:070732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授课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简介 《电路》是电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具备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后续电类课程作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电路元件、电路模型与基本定律 1.1 了解集中参数电路与实际电路模型的概念。 1.2 电路中的基本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3 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1.4 功率、KCL、KVL。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理解电压、电流的方向及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的计算。

◆了解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 2、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2 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2.3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及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等效电阻的 计算。 ◆理解电阻的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3.2 KCL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电路的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求解方法。 ◆理解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了解网孔法与回路法的关系。 4、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4.1 关联矩阵。 4.2 基本回路矩阵。 4.3 基本割集矩阵。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 4.5 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概念。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了解割集电压法。 5、电路基本定理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解析

LC与晶体振荡器 实验报告 班别:信息xxx班 组员: 指导老师:xxx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 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 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2)、幅度起振条件: 图1-1 三点式振荡器 式中:q m ——晶体管的跨导, F U ——反馈系数, A U ——放大器的增益, LC X X X X Xc o C L ce be 1 |||| )(= -=+-=ω,即)(Au 1 * 'ie L oe m q q q Fu q ++ >

q ie——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q oe——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q'L——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 U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 图1-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和输出电容C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L1L1 (a)考毕兹振荡器(b)交流等效电路 图1-2 考毕兹振荡器 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 电路如图1-3所示,其特点是在L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3,并加大C1和C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C3和L决定。C1和C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i和C 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课堂教学大纲.doc

课程编号:05064209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High Frequency Circuit) 适用于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总学时:40 总学分: 3 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负责人:郑洁 执笔人:郑洁审核人:白心爱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学习理解、掌握无线电收发系统的基本组成。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理论,了解无线收发设备的基本结构把物理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为进一步学习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三、教学内容、目标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1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1.2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1.3通信的传输媒质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了解通信的传输媒质。 教学重点: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学时分配:2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