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摘要]依托社区学院建立商学院是商学院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商学院通过校企资源整合,服务区域经济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学院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同时也顺利实现了企业文化资源向社区教育资源的转化,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商学院社区学院一体化协同创新

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制度,搭建“时时可以”“处处可以”“人人可以”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加强区域内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通常认为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的深度合作。中关村学院与区域内企业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共同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商学院,为社区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共同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提供了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案例。

一、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是社区教育资源的一大主体,如何整合并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地通过大量摸索,逐渐形成了“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都发挥了作用。但是,这些模式的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根本性缺陷,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合作理念存在偏差。校企合作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四方“互利多赢”。遗憾的是,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很多社区学院仍然将校企合作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上,也就是在就业阶段的培养上。企业方面则单纯地将校企合作看成为本企业培训熟练员工、提供实习基地等方面。双方均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社会等另外两方的利益,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需求。其次,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是社区学院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合作为学生安排稳定的、实质性的实训基地。企业则普遍对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态度冷淡,行为被动,主动来寻求与社区学院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给予院校的资助基本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对等: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对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企业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其积极性降低。最后,校企合作缺乏长期运行机制。从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来看,普遍存在着短期合作可以、长期合作难以持续的问题,总体表现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动力机制未能较好发挥作用等问题。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摘要]依托社区学院建立商学院是商学院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商学院通过校企资源整合,服务区域经济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学院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同时也顺利实现了企业文化资源向社区教育资源的转化,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商学院社区学院一体化协同创新 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制度,搭建“时时可以”“处处可以”“人人可以”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加强区域内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通常认为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的深度合作。中关村学院与区域内企业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共同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商学院,为社区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共同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提供了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案例。 一、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是社区教育资源的一大主体,如何整合并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地通过大量摸索,逐渐形成了“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都发挥了作用。但是,这些模式的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根本性缺陷,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合作理念存在偏差。校企合作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四方“互利多赢”。遗憾的是,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很多社区学院仍然将校企合作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上,也就是在就业阶段的培养上。企业方面则单纯地将校企合作看成为本企业培训熟练员工、提供实习基地等方面。双方均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社会等另外两方的利益,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需求。其次,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是社区学院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合作为学生安排稳定的、实质性的实训基地。企业则普遍对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态度冷淡,行为被动,主动来寻求与社区学院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给予院校的资助基本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对等: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对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企业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其积极性降低。最后,校企合作缺乏长期运行机制。从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来看,普遍存在着短期合作可以、长期合作难以持续的问题,总体表现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动力机制未能较好发挥作用等问题。

中国校企协同创新的政策实践

中国校企协同创新的政策实践 李萌 2016年7月

一个例子:中车集团 个例中车集 ?每年投入200万美元,在密西根大学设立研发项目,由中车提出技术需求,学校负责招标选任和项目管理,在香槟也这样做。 任和项目管理在香槟也这样做。 在加州州立大学开设“高铁概论”课程3个?在加州州立大学开设高铁概论课程,3个学分,教师由中车委派。

中国的校企合作是个从两头向中间推进的过程中国的校企合作是一个从两头向中间推进的过程 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方针“科 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 靠科学技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批 高校、科研机构办企业,一些教师、科研人 员带着成果找市场自己去转化,形成了一波 带着成果找市场自去转化形成波 创新创业的浪潮(清华紫光、华中数控、联 想、柳传志)。从科技这一端长出经济。 想柳传志)从科技这端长出经济 2006年以后中国提出支持企业成为技术 2006年以后,中国提出支持企业成为技术 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许 多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建立研发机构,设 多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建立研发机构设 立研发项目,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从经济端长出科技。 从经济一端长出科技。

中国校企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 1.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联盟大多数由业内龙头企业牵头,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中 小企业共同参与,少部分联盟直接由具备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高校 牵头组建。目前,国家级联盟已发展到146家,涵盖了农业、资 牵头组建前家级联盟发展到家涵盖农业资 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联合了 全国50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初步构建了产学研用结合、全国50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初步构建了产学研用结合 上中下游衔接创新网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探讨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25T11:02:34.0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作者:胡宝宝林宗得 [导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应强化院校与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稳妥有效地开展合作。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却显露出一些问题。尽管国家一直都强调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但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创造能力依然薄弱。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这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十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走过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将探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然后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概述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注重产教深度融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外高等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合作理念、合作政策、合作机制等诸多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措施 首先,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政策激励机制。该激励机制的目的是要突破制约校企协同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成为院校和企业相互“推动”的动力源。高校可通过政策的适度调整,充分释放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环境氛围,研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般传授模式中走出来,更加注重实践和对技术创新化的倡导,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领域,将科技开发成果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全面有效的融合和整合。院校和企业可组建战略联盟,将院校的知识技术扩散需要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以及校企各自的创新要素,通过新模式、新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快校内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师生创业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最终提高院校和企业各自的竞争力。再次,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市场配置机制。校企双方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配置双方的资源和要素,达成双方合作的共识。一方面,院校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其学术创造能力,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升级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取得发展的动力,实现企业目标。最后,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监督评价机制。该机制把院校的发展目标、院系的工作目标和教师的工作要求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形成了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监督评价制度保障了各方的利益,鼓励良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 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再辅以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与“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相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将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走出一条促进校企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特色之路。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重点在于合作,要求院校和企业相互配合,其未来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体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校企双方需要作出以下四个转变:由机制探索向制度创新转变,由资源共享向利益共享转变,由体制融合向文化跨越转变,由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这样可以使双方变成制度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双赢。 另外还要着眼于三点:一是要转变理念,增强合作的开放性;二是要利责明晰,体现合作的平等性:三是要资源共享,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校企协同育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培养模式,建立校企长远合作的教育机制。高等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布局、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还可以根据本校的软硬件以及学生的特点开发教材,使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应强化院校与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稳妥有效地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2]陈兴文刘燕邵强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1),92-96。

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2014.6 2014.11 作者简介:邹瑞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刘明星,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职教研究 协同创新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协同的核心是校企协同,通过开展协同创新、协同管理,增强合作驱动力,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提高合作效率,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目的。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政府机构等主体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 一、汽车专业校企协同的动因分析 1.来自汽车产业的动因 首先,株洲汽车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株洲现有汽车相关制造企业160多家,汽车维修企业200余家,汽车零部件经营商户达4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企业总资产达130多亿元。株洲市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其中,整车产品产值500亿元,零部件产品产值300亿元,汽车服务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达到60%以上。《株洲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将“鼓励支持全市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汽车制造相关专业,大力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作为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仍会稳定增长。 其次,汽车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校企协同创新。在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参与校企协同创新,可以借助职业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来自职业院校的动因 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类人才,需要校企协同创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最终要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在市场接受企业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符合市场需求是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汽车企业具备培养汽车类技术人才的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经验,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其次,推进学校专业建设,需要校企协同创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学校要想推进专业发展,就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包括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需要学校适时对市场的需求作合理预测,以调整专业的比重和设立新的专业。 第三,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需要校企协同创新。学校需要把科研成果变现才能弥补科研过程中消耗的人、财、物等资源,为进一步的科研打好物质基础。同时,科研成果作为一种显性知识,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运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才能由潜在生产力外化为现实直接生产力,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社会发展。校企协同创新可以成为技术转移合作的切入点,或者是与技术转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能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二、株洲汽车产业与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2011年5月,“株洲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扩大变更为“湖南汽车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单位71,其中汽车制造与维修服务企业21家、汽 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邹瑞睿刘明星 摘要:文章以株洲汽车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分析株洲当前汽车产业与地方性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的动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地汽车产业校企协同创新发展进行个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株洲汽车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高职院校;协同创新 14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日前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简单的,表面的,鉴于现状。认为应该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或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高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直接能为企业一线服务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生产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游离于职业教育的门外,成了一个旁观者。既想从学生中选拔出能为企业带来效应的直接工作者,但又不想为学生提供或很少提供相关实际的技能培训。从而造成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就业困难。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各种政策机会发展,鼓励校企结合,创办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诉这种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现代经济合同的形式使校企形成合作伙伴,并

能保障其正常运转 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其经济实力或其他优势而凌驾于他方之上。 近几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续德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制造大国,并且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职业教育,由于资会的不足、实训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造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生仅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则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大中型国企没落,中小型民企有没有相关的管理单位和约束机制,对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的完全拒绝在门外,绝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实习。现代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没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二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伤问题等)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想主要是责任不明,以往没有相应的结合模式,但现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对结合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采用现代经济的运作模式,订立合同,明确责任,责任是在义务不履行时才发生的,但义务的法律拘束力是山责任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77-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征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号召,配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立专项资金和资源,开展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校企双方搭建桥梁,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1.2 课题界定 在教育部指导下,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包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三大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将聚焦云智能化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基于云计算技术和理念的新型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向企业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聚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师资培养体系建设及大创基地建设等。为校企双方搭建桥梁,着力培养符合区域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对高等教育校外协同研究,特别对校企协同研究比较早。本课题主要对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校外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为湖北工程学院校外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 (1)英国和美国的校企合作模式 19世纪初的英国企业并不看好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政府在20世纪中叶时,越来越认识到技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各领域互相合作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出台并实施了不少政策,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促使企业雇主发挥作用协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同时政府在教育教学、规划管理方面赋予企业新的权力,鼓励企业雇主将用人需求以一种“各类高等院校能够理解并能实施”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围绕企业雇主需求的技能体系,英国成立了23个行业技能委员会(Sector Skills Councils),以弥合技术技能缺口,改进各部门公共服务绩效;通过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与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学习机会。以企业雇主为代表方的行业技能委员会通过加强与政府、各类职业院校的联系,不仅表达了雇主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也倒逼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与欧洲不同的是,美国以“去中央化”的方式引入学徒制,这种方式没有完整的各行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工会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协调机制。因此,在美国实施“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的过程当中,暴露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企业的参与。因此,以克林顿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全力支持各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到工作”的合作中去,积极促成“国家教育领导会”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参与度。 此外,美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校企合作的国家。作为一种结构化的学习形式,校企合作中的学生、高等院校与企业雇主之间关系紧密,各方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据官方公布,当时介入合作教育的企业众多,包括通用、希尔顿、IBM等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了各方优势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作者:教督处时间:2011-1-3 20:40:44 浏览量:722 https://www.360docs.net/doc/018961689.html,/ktyj/shownews.asp?s_id=24&N_id=209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江苏省张家港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孙伟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2005年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江苏省省教育厅在《2010年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中也指出,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突出德育为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主题,应对挑战、开拓创新。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谋到好职位、拿到好工资、求得好发展,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联姻才能与经济齐飞,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路。学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合作“密度”;改革合作模式,显现合作“力度”。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一、特色办学,注入学校发展的活力 我校是张家港市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09年创建成为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2001年易地新建,总投资2.1亿元,占地253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班级116个,在校生5221人,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械、计算机应用、会计、化工、服装、营销、电气运行与控制、商务英语等15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气运行与控制为省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为苏州市示范专业。校内建有机电、数控、计算机、财会、汽修等10个实训基地,基地面积2.6万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4000多万元,其中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汽修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把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对口单招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10年为苏州市第一。毕业生初级工通过率为100%,各专业中级工获证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是苏州新区人才输出基地。在整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学校定期举办多层次、全覆盖的技能竞赛,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成果丰硕。连续十二年获得张家港市技能竞赛金杯;2008年、2009年省师生技能竞赛成绩均名列苏州市第一;4名学生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金、银奖;学校被表彰为苏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2010年省师生技能大赛中获得7枚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总分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名,有7个项目10名学生入围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江苏省集训队,有3名教师被聘为省集训队教练;在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还代表江苏获得了四金、一铜的好成绩。 张家港职教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校企合作练技能、校园文化企业化、中外合作办学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教育科研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与探索 一、引言 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 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 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 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 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 学存在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 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

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 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 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 课程设计。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 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经过深入的调研,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全面推动汽车工程学院和青岛英谷教育合作共建车联网专业的教育改革,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真实训练环境。协同共建符合车联网时代需求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双创实践基地,并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项目,开展真实的创业实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本院交 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已逐渐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

XXXX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公司

XXXXXXXX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甲方:XXXXXXXX大学 乙方:XXXXXXXX公司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XXXXX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进协同创新,提升我省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服务XXXXX科学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XXXXXXXX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XXXXXXXX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本着“真诚合作,讲究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决定成立“XXXXXXXX 协同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企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校企合作,联合攻关 1、甲方针对乙方在工业生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积极向乙方推荐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可优惠转让或联合开发);乙方积极组织、努力推

广甲方的技术成果,使其成为甲方的中试基地之一。 2、根据乙方所提出的需甲方参与合作研究的科研课题,经双方协商,可成立甲、乙双方联合攻关小组或由甲方单独成立课题小组。 3、乙方负责提供科研经费,课题组在经费支出方面应有明细表,乙方有权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4、由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工艺及产品等皆为双方机密,不得泄漏,不得转让第三方。 5、为发挥双方在生产和科研中的联合科技优势,双方应积极组织、协调双方力量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技术产品进行联合投标、联合申报、联合攻关与联合开发。 6、双方应加强相互的信息沟通和有效合作,乙方在制定中长期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根据需要优先邀请甲方有关专家参加,并向甲方通报企业生产中的有关信息和存在问题(需要保密的除外);甲方尽可能及时向乙方传递有关部门最新信息和参加国内外重大科技交流和学术活动的有关信息。甲、乙双方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并改进研究水平,并努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1、甲方自行开发的科技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转让给乙方。 2、甲、乙双方应根据国家相关知识产权转让的法规、政策办理有关转让手续。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此项改革,作为浙江省首批开展“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试点工作学校,已先后在绍兴、宁波、嘉兴开班,累计培训数百名企业员工,成效显著。 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高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采取措施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浙江卧龙电气、宁波金田集团和新昌轴承行业协会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例,谈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办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也属于广义校企合作的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以培养学员和学生的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将在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内容 1.吸收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保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行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专业邀请企业、行业、协会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以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为本专业提供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发工作,如毕业生从业岗位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训练项目确定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8961689.html,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作者:张志红 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9期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引企驻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分析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方式和内容。介绍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会计学专业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入驻学校,借助企业资源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引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强调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需在企业一线从事会计各岗位的实务操作。但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还存在与企业要求脱节,毕业生缺乏企业实务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还较差,还需要企业的再次培训。主要原因是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有差距 1.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要求不接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老旧,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特点要求无法接轨,不适用高速发展的地方经济需要。

校企合作邀请函范文8篇

校企合作邀请函范文8篇 (篇一) 各用人单位: 为创新人力资源供求机制,加强校企联动,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58号)文件精神,我校拟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的认定及建设工作。 现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与我校合作,挂牌共建“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基地认定办法及合作协议详见附件1、2)。 同时,请共建基地向我校推荐至少1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学校颁发“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聘书(就业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及推荐表详见附件3、4)。 基地和导师将深度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欢迎各用人单位来电咨询,携手共建。

联系人: 附件: **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年9月20日 (篇二) **贸易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原国家地质部创建的郑州地质学校,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2000年由河南省教育厅管理,是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确定的首批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 学校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白沙园区工贸路和通商路交叉口,占地377亩。占地200亩的东地块一期工程十万平方米主体已封顶。占地160亩的西地块二期工程,准备启动规划调整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中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要求。具体落实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新校区西地块邀请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校校合作实训基地。 请有意参与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单位与我校下列负责人联系,商讨具体合作事宜,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优先考虑。 工业贸易学校 **年5月9日 (篇三) 为进一步满足我市企业招聘需求及长期基础性人才储备需要,市委组织部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于2018年4月19日举办南安市第四届公益性校企合作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树立校企间“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市150家企业与70家职业技术院校交流合作。方案如下: 一、会议名称

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中心

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项目策划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工作,进一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我校与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下称“基地”)。为了推动“基地”的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1.项目背景 国家政策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见》指出,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 《意见》强调,要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拓宽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 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水平,是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招聘大学生,既要看毕业学校,还要看大学生实践经验,而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具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也成为现在很多院校需要的考虑的问题。 2.项目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探索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造就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展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的深度合作。 学校 “基地”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实践成才的热情。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为创新教育及实用化人才的培养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尽早地认识企业文化,实现对口产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 企业根据项目运营的需要,将项目拆分交给公司研发人员和在校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发中来,可以减少项目开发的成本,在项目的后期宣传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