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

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
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

超声诊断仪类型

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雷达技术、电子技术三者相结合而研制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频超声脉冲发射到生物体内,再接收来自生物体内各组织之间界面处反射的回波,经放大、处理、显示,可观察内脏器官的形状、大小、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器官的活动以及器官内的异物等,从而判断器官的是否正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这种设备的研究制造中,因此,超声诊断仪的发展也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方式发展为二维甚至三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方式,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科门诊的诊断检查方法中,成为与X-CT、同位素扫描、核磁共振并列的四大医学成像技术之一。其中超声成象因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超声波为非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范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经常性地反复使用;②超声波对软组织的鉴别力较高,在对软组织疾患诊断时具有优势;③超声成象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使得医学超声成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是其他成

象技术所无法替代的现代技术。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了用于治疗和手术外,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谱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基于回波技术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象或信号来诊断疾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和诊断,目的是了解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方面的状况与变化,比如检测体内异物和肿瘤,检查器官的形状及大小变化等等。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分为如下五类型:①A型:即将回波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度,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②B型:即将回波信号用点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光点的灰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为辉度调制型。当探头上的传感器阵元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以形成二维图象。③C型:此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④M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点从左到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⑤F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象构造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除了单一形式外,还有复合型诊断仪,即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成象,目前,回波扫描技术已大量用于对肝、脾、胃、肾、胆、甲状腺、乳腺、眼球、子宫、卵巢、胸腔、肺、半月板、脑、心包等多种脏器官的诊查之中。

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栓塞等。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在诊断学方面,基于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的频率为1MHz~15MHz。低频主要用于深部组织和器官的诊查,而高频则用于眼科等表浅部位的诊查。同时,为了避免产生生物效应,诊断用的超声波的功率一般在1mW/cm2~10m W/cm2。在诊断学方面如何提高成象分辨率,寻求可定量表征特异性病变的成象特征量为目前研究发展B超所需探索的目标。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和雷达技术相结合生产的为临床应用的医疗仪器。其基本原理是高频超声脉冲波辐射到生物作内,由生物体内不同界面反射出不同波形并形成图像.从而判断生物体内是否有病变。超声诊断仪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显示,发展为二维甚置三维、四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因此,它将被越来越广泛地

应用医用超声诊断仪.

1、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

在超声诊断设备中,人们常把A型和M型这类,采用超声脉冲回波测距离的技术进行诊断的型式和方法,称为一维超声检查.这种型式发射超声波的方向不变,从不同声阻抗界面反射回来信号的幅值或灰度是不同的,经放大后,在屏幕上以水平或垂直方式

显示出来,此类图像称为一维超声图像。

(1)A型超声扫描

探头(换能器)根据探查部位,以固定方式向人体发射数兆赫兹的超声波,通过人体反射回波并加以放大,并将回波的幅值和形态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显示器的纵坐标显示反射回波的幅度波形;横坐标上有时间和距离的标尺。这样可根据回波出现的位置,回波幅度的高低、形状、波数和来自受检体病变和解剖位置的有关信息进行判断诊断。A型超声探头在固定位置就可获得波谱

图.(2)M型超声扫描仪

探头(换能器)以固定位置和方向对人体发射接收超声波束。该波束途经不同深度的回波信号对显示器垂直扫描线进行辉度调制,并按时间顺序展开,形成一幅一维空间各点运动按时间展开的轨迹图。这就是M型超声.人也可以理解为:M型超声是同一方向沿途不同深度点随时间变化的一维轨迹图.M型扫描系统特别适用于对运动器官的检查。例如对心脏的检查,在所显示的图形轨迹上,可进行多种心功能参数测量,所以M型超声.又称为超声心动图。

2、二维超声扫描及显示

由于一维扫描只能依据图形中超声波回波幅值的大小和回波的疏密对人体脏器进行诊断,这样一维超声(即A型超声)在超声医学诊断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二维超声扫描显像其原理是采用超声脉冲回波,亮度调节的二维灰阶显示,它形象地反映出人体某一断面的信息。二维扫描系统使探头内的换能器以固定方式向人体发射数兆赫兹的超声波,并以一定的速度在一个二维空间运动,即进行二维空间扫描,再把人体反射回波信号加以放大处理后送到显示器的阴极或控制栅极上,使显示器的光点亮度随着回波信

号大小变化,形成二维断层图像,在屏幕上显示时,纵坐标代表声波传入体内的时间或深度,而亮度则由对应空间点上的超声回

波幅度调制,横坐标代表声束对人体扫描的方向。

超声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

1.回波信号的影响因素

由超声探头发射声束,在人体组织的不同器官的界面上产生反射返回的回波信号.回波信号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组织衰减、

反射体的后散射和多重反射.

①组织衰减组织衰减限定了能检测到多深的回波信号,即决定了探测深度.在超声诊断应用的整个频率范围内(1—15MHz),软组织和肌肉的衰减率与频率的关系,可近似按1dB/cm?MHz来估算.这关系式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在同一深度情况下,对于不同频率,其组织衰减率不同,组织衰减率是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的.例如:对于频率为3.5MHz的声束其能量是每cm衰减3.5dB;对于10MHz的超声波每cm要衰减10dB.由此可见,生物组织对于不同的超声频率,其衰减不同.对高频衰减大,对低频衰减小.二是,同一频率的超声回波,来自不同深度其声波能量亦不同;对于频率为3.5MHz的超声波,探测深度每增加1cm,回波就要减小7dB(往返距离计算);对20cm深度物体的成像,往返回程的衰减高达140dB.实际上各种器官的衰减系数有差别,例如对于3.5MHz的声束,肝组织的衰减系数为0.7dB/cm?MHz,当深度为20cm,衰减98dB.所以在B超仪中普遍采用增益控制来补偿

组织的衰减.

②反射体的后散射反射体的后散射决定了从同一深度获取的回波信号的动态范围.反射体形状及大小,界面与入射声束的倾

斜度对后散射有很大影响.

③多重反射多重反射的混合影响造成了回波信号的背景干扰,限制了有效回波信号同其他途径来的干扰回波的分离.

2.超声回波信号的基本处理B型超声诊断仪从探头到显示器间的信号处理过程,基本上有三个阶段;,即前处理、扫描变换和后处理.(1)前处理前处理包括对回波电信号的放大、衰减补偿、信号压缩和检波等部分.

①前置放大前置放大处于整个电路的最前端,将从换能器声束转换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为提高信噪比,前置放大器必须

是低噪声的;并要求有大于100dB的动态放大范围.

②放大与增益控制回波信号的动态范围为100dB—110dB,放大器的输出范围为40dB,两者相差60—70dB,这就要求放大器的可变增益有60dB--70 dB的范围.放大与增益控制有两种方案来实现,一是先进行衰减补偿,后进行信号动态范围压缩;另一种是先压缩回波信号动态范围,然后进行衰减补偿和扩展.放大与增益控制中的放大器是一种对数放大器.增益控制的基本功能是跟踪预期深度距离上的回波信号,提供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控制电压,来改变放大器的增益.这种增益控制补偿有许多名称,如T.G.C(时间增益补偿);D.G.C(深度增益补偿;T.V.G(可变时间增益);S.T.C(强度时间增益)等.它的衰减补偿方法是对放大斜率进行控制.超

声图像的分辨力与放大器的级数和放大倍数关系不大.

③检波回波信号是双极性的,将其中有用的诊断信息通过一种单向通过的电路检测出来,这就是检波.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和斜率检波.在包络检波的同时,对回波脉冲前沿(斜率)微分,并捋这微分信号按一定百分比加到原始回波信号的前沿,便得到混有短微分的回波脉冲视频信号,从而起到边界增强的效果,使组织边界的轮廓线加强显示.

(2)扫描变换扫描变换有两种,即:模拟扫喵变换(A.S.D)和数字扫描变换(D.S.C).其目的是将声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后处理,模拟扫描变换是捋扫描超声信号和位置信号转换为可显示信号.数字扫描变换的核心是一个可变的数字存储矩阵,它可将接收的数字图像信号按一定矩阵(如512X512)存放和显示.

(3)后处理在超声信号数字化后要进行后处理.后处理功能很多,如像素亮度后处理(包括γ校正,非线性亮度视觉校正)、灰阶变换、图象平滑、复合视频、显示方式、图像反转―――等.

B超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一、工作原理

B型超声诊断仪是目前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一类超声成象装置。B型又称为B-Mode,其中B为英文brightness的字头,用此表征B型成象是以辉度来表征回波的大小的。正是由于用辉度取代了幅度,B型可用一条线的不同辉度来表征A型的一系列回波及其幅度值。因此采用扫描的方式获取组织内部某一断面上多个扫描线上的回波并显示在对应的平面上,即组成了一幅组织内某剖面的回波二维图像。因此,B-Mode是一种二维超声成象装置。具体说明如下:

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在A型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型是用单探头,而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用多个晶体组成的探头,按不同的组合分组使用。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每组晶体单独使用时,完全类似于A型单探头的情况;而各组晶体在电子开关的控制下,有次序地排列工作,类似A型超生中单探头的移动过程,这样就由A型中单探头扫查一条线变为线性超声设备中迅速的发射一排超声线束来扫查一个面,从而由一维图像变为二维图像。在A型中,反射信号的情况通过信号的波形显示出来,而B型超声设备中反射信号的强弱通过荧光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显示出来,从而使在扫查的断层面中把组织的分布情况和性质对应地显示出有灰阶(或辉度)变化的超声图像上。虽然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与A型相比在原理上是简单的,但是完成从A型向B型的过渡在技术上是很复杂,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图2-2-1所示。

二、基本结构

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探头、发射/接收单元、数字扫描转换器、显示照像记录系统、面板控制系统、键盘和电源装置等,如图2-2-2所示.

一、面板控制单元

对仪器面板上的各种旋钮、开关、操作杆等的状态实施编码,并将编码信号送至发射/接收单元和数字扫描转换器,其中包括进出深度增益控制信号(或称距离时间控制)到发射/接收单元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从而补偿超声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衰减。

二、发射/接收单元

通过探头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对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信号实施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的控制;同时对探头中的多个晶体实施电子开关控制,从而实现超声束的扫描。从探头接收的超声回波信号在该单元中进行放大、检波和各种预处理,然后送到数字扫描转换器。

三、数字扫描转换器

把从发射/接收单元进入的超声回波信号首先进行A/D转换(即模拟/数字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并予以存贮和完成各项后处理的功能,所有将要显示的信号,例如回波信号,键盘的字符信号和人体标志符号等,都在转换器中完成D/A转换,最后混合变为合成的视频信号送入监视、照像、记录系统。

四、监视、照相、记录系统

是操作人员用来观察超声断层图像和各种相关信息,并对有价值的图像进行拍照和记录的系统。监视和照像分别使用两个略有不同的TV监视器,照像部分一般配备通用135相机或一次性的波拉相机,记录部分使用特殊功能的纸记录装置或彩色视频打印机。

五、电源部分

提供直流电压供各单元使用。

六、探头

是由多晶片(阵元)排列构成的长条状探头。探头一般宽度为1cm、长度为10~15cm,探头中的晶片个数一般在64—128只范围内;晶片的尺寸随使用的超声频率不同而不同;晶片之间不但有良好的电绝缘,同时尽可能作到完全的声隔离。为此在制造工艺上一般采用光刻的方法,在一个大晶片上刻制成相互分离的多个晶片。晶片后面附以吸声材料,用以吸收反向辐射的能量;晶片的前面(接触人体部分)用透声材料做成声透镜,在长条状探头的短轴方向形成声聚焦。每个阵元都是独立的,在长条状探头的长轴方向,用电子延迟线技术形成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从而提高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空间分辨率。

多普勒效应在声学中,当声源(声发射体)和声接收器在连续介质中作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声频率不同于声源所辐

射的声频率,其差别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如果声源对声接收器作相向运动,则接收频率比声源频率增加;如果声源与声接收器作背向运动,则接收的频率比声源频率减小,两者的频率差称为多普勒漂移频率.医学上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提取多普勒的反射信号,检测多普勒漂移频率,用以探测运动脏器和血流的运动情况和血流方向.其

基本公式为:f=(c+vcosφ)f0/(c-ucosφ)式中c 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为接收器的运动速度, f0 为波源频率, u为声源运动速度, f为接收到的频率. Φ为接收器与声源连线的夹角.当声源与接收器靠近时接收频率增加,反之减小

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超声多普勒效应示意图

当固体颗粒或者是气泡随流体一速度u运动时,已知静止时流体中的声速是c,发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频率为fo,由固体颗粒或者气泡反射回来的频率为fr,反射方向与流体运动方向夹角为a,则根据多普勒效应可得:

设固体颗粒或者气泡介绍到的频率为f,则f=(c+ucosa)*fo/c

fr=c*f/(c-ucosa),即fr=(c+ucosa)*fo/ (c-ucosa)

fd=fr-fo=2foucosa/(c-ucosa)=2foucosa/c

彩色多普勒考试试题

2003年CDFI(彩色超声多普勒)上岗证考试 1.当声速入射角(θ)恒定时,多普勒频移主要决定于: A、血流声速 B、探头发射频率 C、取样容积的大小 D、红细胞的运动速度 E、频谱分析显示方式 2.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超)与伪彩(B彩)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彩超”是以颜色显示血液信息,伪彩是对灰阶的彩色变换 B、“彩超”是脉冲多谱勒发展而来,而伪彩是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 C、“彩超”可以表示血流方向和速度,伪彩可对不同灰阶示以不同颜色 D、“彩超”对血流信息处理方式与伪彩对灰阶的处理方式基本相同 E、“彩超”显示器与伪彩显示器可以是相同的显示器 3.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的工作流程不包括: A、利用快速富立叶技术处理血液速度变化信息 B、经自相关处理、计算血流的平均速度、方向和速度分散 C、依血液方向和方向及流速进行彩色编码 D、彩色血流图与灰阶图像叠加、构成完整的血流图 E、图像编辑 4.下列哪项不是数字扫描变换器(DSC)的功能: A、将超声模拟信号转变成电视制式信号 B、比较容易的实现图像放大 C、完成线性内插补并具有丰富的灰阶 D、实现字符显示及图像存储 E、增强滤波器的性能 5.对数字化“彩超”技术特性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数字化前端及波束形成器 B、回声信号接收经初级放大后即刻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 C、阻容(电感)延迟技术 D、使用动态变迹技术 E、数字动态可变孔径技术 6.超声三维重建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下列哪项不正确: A、正处于发展改进阶段 B、开始成功地用于临床 C、图像较形象直观 D、胎儿成像已变得较简单 E、已能取代二维超声及彩超 7.当前超声发展的热点技术,下列哪项不是: A、声学造影及谐波成像技术 B、高频成像技术 C、三维超声技术 D、伪彩色二维图像技术 E、介入超声检查及治疗技术 8.哪项超声聚焦方法是新发展的技术: A、电子动态聚焦 B、声透镜及凹面晶体聚焦 C、实时动态聚焦 D、动态实时跟踪聚焦 E、动态权重聚焦 9.人体不同和体液回声强度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准确: A、凡均质性液体如胆汁、尿液为无回声 B、非均质性液体如尿液混有血或脓液,回声增加 C、血流通常是无回声的,包括新鲜的出血、血肿 D、小儿肾锥体可以出现无回声或接近无回声 E、均质性的透明软骨可能出现低回声或接近低回声 10.男,31岁,因发热、肝区疼痛来诊。超声发现肝肿大,右肝可见椭圆形占位病变 6.0cmX5.5cm,其边界清晰、光滑,内部有低回声,肿物后方回声显著增强,可见侧边声影。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最有可能是: A、肝囊肿 B、肝实质性肿瘤 C、肝囊肿合并出血 D、肝囊肿合并感染 E、肝囊腺瘤

B超原理和多普勒效应.

超声诊断仪类型 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雷达技术、电子技术三者相结合而研制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频超声脉冲发射到生物体内,再接收来自生物体内各组织之间界面处反射的回波,经放大、处理、显示,可观察内脏器官的形状、大小、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器官的活动以及器官内的异物等,从而判断器官的是否正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这种设备的研究制造中,因此,超声诊断仪的发展也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方式发展为二维甚至三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方式,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科门诊的诊断检查方法中,成为与X-CT、同位素扫描、核磁共振并列的四大医学成像技术之一。其中超声成象因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超声波为非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范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经常性地反复使用;②超声波对软组织的鉴别力较高,在对软组织疾患诊断时具有优势;③超声成象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使得医学超声成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是其他成 象技术所无法替代的现代技术。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了用于治疗和手术外,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谱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基于回波技术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象或信号来诊断疾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和诊断,目的是了解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方面的状况与变化,比如检测体内异物和肿瘤,检查器官的形状及大小变化等等。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分为如下五类型:①A型:即将回波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度,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②B型:即将回波信号用点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光点的灰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为辉度调制型。当探头上的传感器阵元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以形成二维图象。③C型:此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④M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点从左到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⑤F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象构造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除了单一形式外,还有复合型诊断仪,即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成象,目前,回波扫描技术已大量用于对肝、脾、胃、肾、胆、甲状腺、乳腺、眼球、子宫、卵巢、胸腔、肺、半月板、脑、心包等多种脏器官的诊查之中。 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栓塞等。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在诊断学方面,基于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的频率为1MHz~15MHz。低频主要用于深部组织和器官的诊查,而高频则用于眼科等表浅部位的诊查。同时,为了避免产生生物效应,诊断用的超声波的功率一般在1mW/cm2~10m W/cm2。在诊断学方面如何提高成象分辨率,寻求可定量表征特异性病变的成象特征量为目前研究发展B超所需探索的目标。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和雷达技术相结合生产的为临床应用的医疗仪器。其基本原理是高频超声脉冲波辐射到生物作内,由生物体内不同界面反射出不同波形并形成图像.从而判断生物体内是否有病变。超声诊断仪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显示,发展为二维甚置三维、四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因此,它将被越来越广泛地 应用医用超声诊断仪. 1、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 在超声诊断设备中,人们常把A型和M型这类,采用超声脉冲回波测距离的技术进行诊断的型式和方法,称为一维超声检查.这种型式发射超声波的方向不变,从不同声阻抗界面反射回来信号的幅值或灰度是不同的,经放大后,在屏幕上以水平或垂直方式 显示出来,此类图像称为一维超声图像。 (1)A型超声扫描 探头(换能器)根据探查部位,以固定方式向人体发射数兆赫兹的超声波,通过人体反射回波并加以放大,并将回波的幅值和形态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显示器的纵坐标显示反射回波的幅度波形;横坐标上有时间和距离的标尺。这样可根据回波出现的位置,回波幅度的高低、形状、波数和来自受检体病变和解剖位置的有关信息进行判断诊断。A型超声探头在固定位置就可获得波谱 图.(2)M型超声扫描仪 探头(换能器)以固定位置和方向对人体发射接收超声波束。该波束途经不同深度的回波信号对显示器垂直扫描线进行辉度调制,并按时间顺序展开,形成一幅一维空间各点运动按时间展开的轨迹图。这就是M型超声.人也可以理解为:M型超声是同一方向沿途不同深度点随时间变化的一维轨迹图.M型扫描系统特别适用于对运动器官的检查。例如对心脏的检查,在所显示的图形轨迹上,可进行多种心功能参数测量,所以M型超声.又称为超声心动图。 2、二维超声扫描及显示 由于一维扫描只能依据图形中超声波回波幅值的大小和回波的疏密对人体脏器进行诊断,这样一维超声(即A型超声)在超声医学诊断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二维超声扫描显像其原理是采用超声脉冲回波,亮度调节的二维灰阶显示,它形象地反映出人体某一断面的信息。二维扫描系统使探头内的换能器以固定方式向人体发射数兆赫兹的超声波,并以一定的速度在一个二维空间运动,即进行二维空间扫描,再把人体反射回波信号加以放大处理后送到显示器的阴极或控制栅极上,使显示器的光点亮度随着回波信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报告

.\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学号: 20141002042 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唐经文 动力工程学院

.\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应用激光测量流体的流速,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速方法。它和过去应用的传统的测速仪器,如皮托管、旋浆式流速仪、热线式风速仪等相比,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无接触测量,不干扰流场;测速范围广(4秒 米 10 104 5- ?-);空间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快。特别是对高速流体、恶性(如:酸性、碱性、高温等)流体、狭窄流场、湍流、紊流边界层等的测量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本实验要求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实验室的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一个具有分离、再附、旋涡和高湍流度的复杂流场,了解这种流场中平均速度、速度直方图、湍流度和雷诺应力等湍流参数在主流区、回流区、剪切层和边界层等区域的不同特征,以及激光测速在测量复杂湍流流动方面的功能和优点有着重要的实验意义。 二、实验设备 图1: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图2:实验模型结构尺寸

图3:实验系统图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英文缩写是流体流速测量的光学方法之一,是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即当激光照射运动着的流体时,激光被跟随流体运动的粒子所散射,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它和入射激光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差或多普勒拍频。这个频差正比于流速,所以测出多普勒频差,就测得了流体的速度。 实际接收到的多普勒信号,是包含有各种各样噪声的信号。例如光电倍增管带来的信号散粒噪声,暗电流散粒噪声,背景光噪声,热噪声,以及其他测量仪器带来的噪声等。同时,多普勒信号还是一个调制信号,由于各种原因,使多普勒频带加宽。例如,振幅调制,散射粒子受布朗运动影响,散射粒子通过探测体积所需要的渡越时间,多粒子进入探测体积初位相的不同,激光束的角扩散及速度梯度等原因,都会引起多普勒频带的加宽。为了尽量减小噪声和带宽,以及从具有一定的噪声和带宽的信号中,取出反映流速的“有用”信号,必须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装置,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处理。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直接跟踪光学信号。此种干涉仪调整比较简单,在大散射角工作时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在测低速 厘米。另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频谱分析时受到限制,一般能测的下限速度为25秒 仪,它实际上是通过调谐窄带滤波器,把信号用示波器器显示出来,其中心频率在频谱范围内缓慢地扫描。由于使用滤波器,在任一瞬间时只能观察到全部信号的很少一部分,浪费了有用的信息和时间。进来信号处理装置都采用能跟踪可变频率的振荡器,称为自动跟踪可变频率跟踪器,简称频率跟踪器。 四、实验内容 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复杂流场的速度。

多普勒雷达原理

汽笛声变调的启示--多普勒雷达原理 1842年一天,奥地利数学家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 旁驰过,他发现火车由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注: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变高”);而火车由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降低了”)。他对这种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缘故,称为频移现象。因为这是多普勒首先提出来的,所以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进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验证了该效应。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是声波波长缩短,好像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像波被“拉伸”了。因此,汽笛声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用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在一个物体发出一个信号时,当这个物体和接收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虽然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固定不变,但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相对于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出现了差异。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理论解释,波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频散现象,随距离增加,高频向低频移动。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多普勒效应被发现以后,直到1930年左右,才开始应用于电磁波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是医生检查就诊人用的“彩超”,就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简单地说,“彩超”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振荡器产生一种高频的等幅超声信号,向人体心血管器官发射,当超声波束遇到运动的脏器和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信号为换能器所接受,根据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差可以求出血流速度,根据反射波的频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判定血流方向。 20世纪40年代中期,也就是多普勒发现这种现象之后大约100年,人们才将多普勒效应应用于雷达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的雷达。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以及科学研究、业务应用装置。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当大气中云雨等目标物相对于雷达发射信号波有运动时,通过测定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就能够解译出所需的信息。它与过去常规天气雷达仅仅接收云雨目标物对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反射回波进了一大步。这种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波长一般为5~10厘米,除了能起到常规天气雷达通过回波测定云雨目标物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作用,它的重大改进在于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降水粒子的运

多普勒效应与血流速度的测

多普勒效应与血流速度的测定 专业:医学检验学号:6302411084 学生姓名:钟鹏强指导教师:章冬英 摘要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以验证该效应。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 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产生原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 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在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同样的道理,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血流速度 又称血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横断面的血量。心输出量就是每单位时间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血流线速度不同,后者表示血管内某一分子(如一个血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血流速度 医学应用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说说超声频移诊断法,即D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

激光多普勒测速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图像传感与测量 论文题目: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姓名:陈静 学号: 314101002268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一、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即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是伴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钢铁、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1]。 激光测速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64至1972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使用调准也不方便[2]。 第二个阶段是1973至1980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第三个阶段是1981年至今。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3]。 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流动研究的论文急剧增加。多维系统,光纤传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微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出现把激光多普勒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使用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是其小型化成为可能,推动激光多普勒测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工业和现场应用。 二、主要内容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光源和运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从运动物体散射回来的光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量的

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入射光和速度方向的夹角都有关系。 由于其有许多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4]。 1.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激光测速的原理大致是这样:激光束射向流动着的粒子,粒子发出的散射光的频率改变了,通过光电装置测出频率的变化,就测得了粒子的速度,也就是流动的速度 [5]。 设一束散射光与另一束参考光的频率分别为12,s s f f ,它们到达光探测器阴极 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1210112022cos(2) cos(2)s s E E f t E E f t π?π?=+=+ 式中,0102,E E 分别为两束光在光阴极表面处的振幅,12,??分别为两束光的初始相位。两束光在光阴极表面混频,其合成的电场强度为: 1212011022cos(2)cos(2)s s E E E E f t E f t π?π?=+=+++ 光强度与光的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1222212010201021(t)()()cos[2()]2 s s I k E E k E E kE E f f t π?=+=++-+ 式中为k 常数,?为两束光初始相位差,12???=-。其中第一项为直流分量,可用电容器隔去,第二项为交流分量,其中12s s f f -是得到的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物体运动速度V 的关系为: 12[cos(,)cos(,)]s s i s V f f K K υυλ -=- 式中:i K 是激光的传播矢量,s K 为散射光传播矢量,υ是物理运动速度方

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浏览次数:110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8-24 19:30|提问者:匿名 最佳答案 从开过来的机车所听到的声波间的距离被压缩了,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关手风琴。这个动作的结果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高的音调。当火车离去时,声波传播开来,就出现了较低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从测速仪里射出一束射线,射到汽车上再返回测速仪。测速仪里面的微型信息处理机把返回的波长与原波长进行比较。返回波长越紧密,前进的汽车速度也越快--那就证明驾驶员超速驾驶的可能性也越大。 多普勒测速仪仪器介绍 TSI的LDV/PDPA系统 LDV/PDPA的主要装置和原理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测量通过激光探头的示踪粒子的多普勒信号,再根据速度与多普勒频率的关系得到速度。由于是激光测量,对于流场没有干扰,测速范围宽,而且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是线性关系,和该点的温度,压力没有关系,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测量精度最高的仪器。 LDV/PDPA测速工作原理可以用干涉条纹来说明。当聚焦透镜把两束入射光以?角会聚后,由干激光束良好的相干性,在会聚点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隔正比干光波波长,而反比干半交角的正弦值。当流体中的粒子从条纹区的方向经过时,会依次散射出光强随时间变化的一列散射光波,称为多普勒信号。这列光波强度变化的频率称为多普勒频移。经过条纹区粒子的速度愈高,多普勒频移就愈高。将垂直于条纹方向上的粒子速度,除以条纹间隔,考虑到流体的折射率就能得到多普勒频移与流体速度之间线性关系。LDV/PDPA系统就是利用速度与多谱勒频移的线性关系来确定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多普勒频率的相位差和粒子的直径成正比,利用监测到的相位差可以来确定粒径。 LDV/PDPA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光路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路部分:采用He-Ni激光器或Ar离子激光器,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高功率的514.5nm,488nm,476.5nm三种波长的激光。带有频移装置的分光器将激光分成等强度的两束,经过单模保偏光纤和光纤耦合器,将激光送到激光发射探头,调整激光在光腰部分聚焦在同一点,以保证最小的测量体积,这一点就是测量体即光学探头。接受探头将接受到的多普勒信号送到光电倍增管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处理并发大,再至多普勒信号分析仪分析处理后至计算机记录,配套系统软件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流场中存在适当示踪粒子的倩况下,可同时测出流动的三个方向速度及粒子直径。 TSI公司在国际上第一个生产商业化的LDV/PDPA系统,现在的TSI公司的LDV/PDPA系统已经拥有4项专利设计,并且在流场、湍流、传质、传热、流型、燃烧研究上有广泛的使

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及其结构

江西中医学院计算机学院08生物医学工程2班黄月丹学号2 超声诊断仪原理及其基本结构 超声成像检查技术是指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高科技电子工程技术对超声波发射、接收、转换及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分析处理和显像,从而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作出判断的一种非创性检查技术。 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建立,70年代广泛发展应用的超声诊断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从静态向动态图像(快速成像)发展,从黑白向彩色图像过渡,从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迈进,从反射法向透射法探索,以求得到专一性、特异性的超声信号,达到定量化、特异性诊断的目的。80年代介入性超声逐渐普及,体腔探头和术中探头的应用扩大了诊断范围,也提高了诊断水平,90年代的血管内超声、三维成像、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应用使超声诊断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一) A型这是一种幅度调制超声诊断仪,把接收到的回声以波的振幅显示,振幅的高低代表回声的强弱,以波型形式出现,称为回声图,现已被B型超声取代,仅在眼科生物测量方面尚在应用,其优点是测量距离的精度高。(二) B型这是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把接收到的回声,以光点显示,光点的灰度等级代表回声的强弱。通过扫

描电路,最后显示为断层图像,称为声像图。B型超声诊断仪由于探头和扫描电路的不同,显示的声像图有矩形、梯形和扇形。矩形声像图和梯形声像图用线阵探头实现,适用于浅表器官的诊断;扇形声像图用的探头有多种,机械扇扫探头、相控阵探头和凸阵探头均显示扇形声像图。前二种探头可由小的声窗窥见较宽的深部视野,适用于心脏诊断;后一种探头浅表与深部显示均宽广,适用于腹部诊断,有一种曲率半径小的凸阵探头,也可用小的声窗,窥见深部较宽的视野。 (三) M型 M型超声诊断仪是B型的一种变化,介于A型和B型之间,得到的是一维信息。在辉度调制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慢扫描电路,使辉度调制的一维回声信号,得到时间上的展开,形成曲线。用以观察心脏瓣膜活动等,现在M型超声已成为B型超声诊断仪中的一个功能部分不作为单独的仪器出售。(四) D型在二维图像上某点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加以分析,获得血流动力学的信息,对心血管的诊断极为有用,所用探头与B型合用,只有连续波多普勒,需要用专用的探头。超声诊断仪兼有B型功能和D型功能者称双功超声诊断仪。(五)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彩色血流图功能,并覆盖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脏器和器官内血管的分布、走向,并借此能方便地采样,获得多普勒频谱,测得血流的多项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诊断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一般均兼有B型、M型、D型和彩色血流图功能。(六) 三维超声诊断仪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基础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基础上,配上数据采集装置,再加上三维重建软件,该仪器即有三维显示功能。(七) C型C型超声仪也是辉度调制型的一种,与B型不同的是其显示层面与探测面呈同等深度。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

多普勒效应

目录 绪论…………………………………………………………………………………………1多普勒及多普勒效应简介…………………………………………………… 1.1多普勒…………………………………………………………………………… 1.2多普勒效应………………………………………………………………………2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2.1多普勒效应的解析……………………………………………………… 2.2多普勒效应及其表达式…………………………………………………… 2.2.1机械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 2.2.2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 2.3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2.3.1普遍公式……………………………………………………………………… 2.3.2几种特例……………………………………………………………………… 2.4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2.5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3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3.1医学上的应用………………………………………………………………… 3.2交通的应用……………………………………………………………………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

1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 )三部分构成。RDA 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RPG 的主要功能是:由宽带通讯线路从RDA 接收数字化的基本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生成各种产品,并将产品通过窄带通讯线路传给用户,是控制整个雷达系统的指令中心。PUP 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存储和显示产品,预报员主要通过这一界面获取所需要的雷达产品,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在监视器上。 2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答:一、对龙卷、冰雹、雷雨大风、暴洪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二、利用单部或多部雷达实现对某个区域或者全国的降水监测;三、进行较大范围的降水定量估测;四、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信息,得到垂直风廓线;五、改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3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的体扫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三个体扫模式:VCP11——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VCP21——规定6分钟内对9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降水天气进行监测;VCP31/VCP32——规定10分钟内对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长脉冲),主要对无降水的天气进行监测。 4 天气雷达有哪些固有的局限性? 答:一、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二、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静锥区的存在。 5 给出雷达气象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中各项的意义。 答: P t 为雷达发射功率(峰值功率); G 为天线增益;h 为脉冲长度; 、 :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束宽度; r 为降水目标到雷达的距离; :波长; m :复折射指数; Z 雷达反射率因子。 6 给出反射率因子在瑞利散射条件下的理论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 答:∑= 单位体积6i D z ,反射率因子指在单位体积内所有粒子的直径的六次方的总和,与波长无关。 7 给出后向散射截面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 定义:设有一个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面积为?,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 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的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则该理想散射体的截面面积?就称为实际散射体的后向散射截面。 物理意义:定量表示粒子后向散射能力的强弱,后向散射截面越大,粒子的后向散射能力越强,在同等条件下,它所产生的回波信号也越强。 8 什么是天气雷达工作频率?什么是天气雷达脉冲重复频率? 答:工作频率——天气雷达发射的探测脉冲的震荡频率 脉冲重复频率——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 9 什么是波束的有效照射深度和有效照射体积? 答:有效照射深度——雷达发出的探测脉冲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τ,在空间的电磁波列就有一定的长度h=τc ,在雷Z R C Z m m r h G p p t r ?=?+-=2 2222223212ln 1024λθ?πθ?λi S s R S 24πσ=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图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附数据处理图) (注:由于上传后文库中数据图看不清楚,须下载后才能看清楚)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②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③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④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0(u+V1cosα1)/(u–V2cosα2)(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f = f0(1+V/u)(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取正,反之取负。 若f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2)式,作f —V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k=f0/u,由此可计算出声速u=f0/k 。 由(2)式可解出: V = u(f/f0– 1)(3)若已知声速u及声源频率f0 ,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t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在运动体上,导线的存在对运动状态有一定影响,导线的折断也给使用带来麻烦。新仪器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采用了无线的红外调制-发射-接收方式。即用超声接收器信号对红外波进行调制后发射,固定在运动导轨一端的红外接收端接收红外信号后,再将超声信号解调出来。由于红外发射/接收的过程中信号的传输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它引起的多谱勒效应可忽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一、概述: 项目背景: 该项目主要通过激光器和激光接收机实时检测目标的XYZ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并将3个方向的速度值矢量合成后,通过串口上报给主机。 系统原理如下: ●通过特殊的调制信号激励激光器,发射连续波激光。 ●同时在不同阶段接收从目标反射回的信号并通过高速ADC采集这些信号。 ●FPGA实时进行FFT计算,根据FFT结果比较不同阶段的频偏和符号。 ●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频偏大小和频偏方向,就能计算出目标的相对速度和方向。 ●3个通道通过不同角度的合成,可以最终计算出目标的相对矢量速度。 ●通过串口将速度数据传到上位机。

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我们面临的挑战: ●由于物体相对速度较快,达到125m/s;对应的信号带宽为DC-250MHz左右, 需要1GHz进行高速采集。 ●同时对1Gsps的数据量进行最大32K点FFT时,数据覆盖率达50%上。此时单 一的FFT模块在FPGA中计算时间不够,需要4路FFT并行计算;逻辑设计难 度较大。 ●要求测试距离在3KM以上。由于激光在大气中的衰减比较严重,同时受到大气 的干扰也比较严重。致使回波信号比较弱,同时不稳定。 示波器捕获的原始数据

解决方案: 根据实际系统和算法处理精度要求,硬件系统采用如下设计: ?10bit1GSPS ADC,三通道同步采集。 ?低噪声模拟前端,支持程控增益放大,50Ω阻抗SMA接口。 ?模拟带宽DC-250MHz。 ?板载1024MB DDR3内存。 ?高稳定度,超低低抖动时钟发生器。 ?低噪声电源设计。 ?采用Xilinx XC5VSX95T FPGA,FPGA实现实时FFT和信号检测算法功能。 ?TI C6455DSP,工作频率1GHz,用于3波束速度合成算法和FPGA控制。 ?两个RS422/RS485接口。 二、系统整体框图如下: 系统整机的实物图如上

雷达测速与测距 ()

雷达测速与测距 GZH 2016/3/29 系统流程图 模块分析 1 脉冲压缩 1.1 原理分析 雷达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而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的空 间位置。雷达分辨力是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所谓雷达分辨力是指在各 种目标环境下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邻近目标的能力。一般说来目标距离不 同、方位角不同、高度不同以及速度不同等因素都可用来分辨目标,而与信 号波形紧密联系的则是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径向)分辨力。两个目标在同一角 度但处在不同距离上,其最小可区分的距离称为距离分辨力,雷达的距离分 辨力取决于信号带宽。对于给定的雷达系统,可达到的距离分辨力为 (1.1) 其中c为光速,为发射波形带宽。 雷达的速度分辨率可用速度分辨常数表征,信号在时域上的持续宽度越大, 在频域上的分辨率能力就越好,即速度分辨率越好。 对于简单的脉冲雷达,,此处,为发射脉冲宽度。因此,对 于简单的脉冲雷达系统,将有 (1.2)在普通脉冲雷达中,由于信号的时宽带宽积为一常数(约为1),因此不 能兼顾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两项指标。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雷达的探测范围,也是雷达的重要 性能数,它决定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 测范围。而发射功率的大小影响作用距离,功率大则作用距离大。发射功率 分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 内所输出的功率称脉冲功 率,用Pt表示;平均功率是指一个重复周期Tr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用Pav表示。它们的关系为 (1.3) 脉冲压缩(PC)雷达体制在雷达脉冲峰值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发射宽脉 冲而获得高的发能量,以保证足够的最大作用距离,而在接收时则采用相应

雷达测速仪有哪些特点

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而要测量水流的流速,记录水文数据资料,就需要用到测速仪。雷达测速仪就是众多测速仪中的一种,雷达测流运用的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在声学领域中,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将有所变化,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即多普勒效应。如下图所示,当雷达流速仪与水体以相对速度V发生对运动时,雷达流速仪所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雷达自身所发出的电磁波频率有所不同, 此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移。通过解析频移与V的关系,得到流体表面流速。 雷达测速仪被广泛应用在河道、灌渠、防汛等水文测量;江河、水资源监测;环保排污、地下水道管网监测;城市防洪、山区暴雨性洪水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等诸多领域。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雷达测速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非接触、安全低损、少维护、不受泥沙影响; 2、能胜任洪水期高流速条件下的测量; 3、具有防反接、防雷保护功能; 4、系统功耗低,一般太阳能供电即可满足测流需要; 5、多种接口方式,既有数字接口又具有模拟接口,方便接入系统; 6、无线传输功能(可选),可将数据无线传输到3.5km以外;

7、测速范围宽,测量距离远达40m; 8、多种触发模式:周期、触发、查询、自动; 9、安装特别简单,土建量很少; 10、全防水设计,适合野外使用。 非接触雷达测流方式测速时设备不受污水腐蚀,不受泥沙影响,少受水毁影响,土建简单,便于维护,保障人员安全,特殊的天线设计使得功耗超低,大大降低了供电需求。不仅可用于平时流速监测,而且特别适合承担急难险重观测任务。 航征科技是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方案提供商, 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航征面向水文、水利、环境保护、城市排水管网等行业用户, 提供雷达流速流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航征分别在上海、无锡建立了运营和研发测试中心,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和阵容强大的科研队伍,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有多位业内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后盾,立志成为全球优秀的智能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

实验14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监测。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本实验既可研究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又可利用多普勒效应将超声探头作为运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可研究: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②自由落体运动,并由V-t关系直线的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③简谐振动,可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等参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④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 f = f0(u+V1cosα1)/(u–V2cosα2)(1)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运动,则从(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激光多普勒测速

激光多普勒测速 1.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是伴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钢铁,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1-2]。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运动速度的一种仪器,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激光器,入射光学单元,接收或收集光学单元,多普勒信号处理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或数据处理器,主要优点在于非接触测量,线性特性,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快速动态响应,采用近代光-电子学和微处理机技术的LDV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二维,三维等流动的测量,并获得各种复杂流动结构的定量信息。由于上述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 激光测速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3]。 第一个阶段是1964 – 1972 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使用调准也不方便; 第二个阶段是1973 – 1980 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从1980年到现在,激光测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流动研究的论文急剧增加。多维系统,光纤传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微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出现把激光多普勒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使用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是其小型化成为可能,推动激光多普勒测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工业和现场应用。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光源和运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从运动物体散射回来的光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量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入射光和速度方向的夹角都有关系[1]。下文中将详细介绍。 2.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中,依靠运动微粒散射光与照射光之间光波的频差(或称频移)来获得速度信息。这里存在着光波从(静止)光源(运动)微粒(静止)光检测器三者之间的传播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