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统计图》教学设计

《制作统计图》教学设计
《制作统计图》教学设计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7课

《制作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内容简析

1、《制作统计图》一课是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里的内容,是以“制作统计图”为任务,教小学生运用WORD程序中的图表对象制作统计图的一课。

2、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及和小学数学、美术等课程整合的思想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操作,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对各类统计图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用电脑对统计图的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加深理解“统计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组成部分,并知道制作统计图的三个步骤。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学生就可以学会在WORD中插入对象的基本操作过程。

通过完成统计图学生可以巩固已有的操作技能,同时掌握统计图的操作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表现和点评他人作品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学生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统计表设置操作任务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他们可以面对困难,敢于尝试解决困难。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在掌握操作方法后还能美化自己的作品,并将所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删除行时,学生有时并没有完全选中,导致出错。在评价他人作品时,鼓励学生给出解决办法或方案,促使学生在评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能力。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针对本课教学的内容、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指导学生在制作成长统计图这一重点。根据课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共安排为“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教学新课;开展竞赛、巩固提高;发展评价,进行延伸”四个部分,“教学新课”中包含“分析制作内容;自主合作,尝试制作;交流汇报,互助合作”等几个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课件(介绍一位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成长照片,且请这位同学配上声音。)让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借助课件的感染力打动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像这位同学一样“制作一张自己成长的统计图那该多好”的想法,从而创设本课的教学情境,为整堂课提供了线索,教师再演示“精美的统计图”的动画,学生的心情在一抑一扬后,学习的欲望被充分调动;其次,以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及和数学课相结合,一步一步解决制作统计图的问题,即教学word中的插入对象命令;再次,以美化统计图的形式(修改图表属性),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最后,将学生修改完善的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小结,使学生感受到自已六年来成长的情况,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在“教学新知”这一重点环节,教师没有一讲到底,而是重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寻求解决方法。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氛围,让学生在回顾、交流、比较、尝试中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寻求规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自制的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

学生根据素质报告单,收集几年来自己的身高、体重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媒体运用】

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附件1:(多了一项“北部” )

***成长统计图

附件2:(少了二、四、六年级)

***成长统计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