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

2.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3.,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4.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

5.,亭亭净植……(《爱莲说》)

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

苏轼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2分)

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林嗣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 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②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③书也。

【注】①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②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③漫: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14.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1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舍。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___想做大规模,___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④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混浊的官场,回归田园。他舍去对名利的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学会舍,我们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学会舍,我们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⑧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16.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还是 B.既又

C.不仅还 D.不是而是

17.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18.概括第③段的具体事例,这—事例证明的观点是。(4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结构是。(6分)

20.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16题(27分)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 lì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注】纳罕:诧异,惊奇。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老妈lì害呀

22.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2)(2分)23.联系上下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描写,作用是。(3分)

2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8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4分)

A.抒写了人世间亲情的美好。

B,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C.启发我们要尊重和关心老人。

D.告诉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26.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下面文字后续写“百合”与外婆见面时的情景。

(80字左右)(8分)

“百合”知道了外婆对她的思念。放假了,“百合”回家见到了了外婆。

三、写作(60分)

27.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③不得抄袭。

(完整版)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机密★启用前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也是此意。实质上也就是在讲读书与做人的道理: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从这种本体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份)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C.第○2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1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6分) 一、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 1.第1—3题为选做题,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并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 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2.第4—10题为必做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由是感激,。(《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使.人索扁鹊()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会当凌绝顶,。(《望岳》) (2)——,空见蒲萄人汉家。(《古从军行》) (3)千门万户瞳瞳日,。(《元日》) (4)屠乃奔倚其下,。(《狼》)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老骥伏枥,。(《步出夏门行》) (2),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4)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7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2013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滞.留投掷.对峙.置.之不理 B.禅.让阐.明讪.笑潸.然泪下 C.谚.语赝.品砚.台垂涎.三尺 D.坚.毅歼.灭虔.诚潜.移默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有48%的大学生同情心或爱心极度衰退,这是人们不重视阅读,而过度科技产品所造成的结果。 ②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最新消息,它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互了解。 ③高一·三班球队很强,同他们比赛我们要认真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A.依赖勾通势力 B.依靠沟通势力 C.依靠勾通实力 D.依赖沟通实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部新开发的这个景区真是秀丽神奇,青青的山, 绿绿的水,令人流连忘返 ....。 B.尽管十几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雨,但老赵一家五口人 始终相敬如宾 ....,和睦相处。 C.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切实际的。 D.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亦步亦趋 ....,而是希望他们超越老师。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政府出台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B.放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保障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权益,这正是现代社会依法推进环境保护。 C.有无伟大、不朽的经典,可以说明一个民族是否成熟,也可以决定一个民族是不是在文化上先进。 D.在多数人已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的情况下,对简朴生活的提倡,有助于我们校正生活的目标和质量。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诗词中的生态意境

上海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审定试卷官方权威版(含答案)B卷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默写(18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 山岛竦峙。(《观沧海》) 4.,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6.稍近,益狎,。(《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观沧海望岳 曹操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8.两首诗都借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上文选自《》,本书由西汉的(人名)编订而成。(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邹忌是一个敢于在朝廷直谏的大臣。 B.齐威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开明君王。 C.邹忌善于思考、用自身经历来说理。 D.本文生动地揭示了听取民意的意义。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某山隅有一老圃①,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②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③,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四壁,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注】①老圃:这里指老农。②适:嫁。③暴卒:突然去世。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姐引.之去()(2)仍牢守故.宅()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用链子拴上不用手拉着,但那猴子不离开不逃逸。 B.不用链子拴上不用手拉着,也不让那猴子逃离开去。 C.没有链子拴也没有绳子拉,但是那猴子从来不离开。 D.没有链子拴也不用手拉,也不让它离开不让它逃逸。 14.从文中看出老圃死后那猴子“哀伤殊甚”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大家要做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B.称赞义猴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动物。 C.针砭社会上那些无情无义之人。 D.批评老圃的女儿没有尽到孝心。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 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朱拓(tà)颓圮(pǐ)莅临(lì)虚与委蛇(yí) B.喋血(dié)游说(shuō)蹙缩(cù)残羹冷炙(zhì)C.着衣(zhuó)蠕动(rú)彳亍(chì)不胫而走(jìng)D.愀(qiǎo)然沦丧(lún)精悍(hàn)咬文嚼字(j iáo)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落伫立再接再励事实胜于雄辩 B.学力袒护芸芸众生有志者事竞成 C.俨然寒暄安土重迁胜不骄,败不馁 D.慰籍累赘消魂勾魄万变不离其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歌在雪域高原不翼而飞,在昌都、林芝、拉萨,在农村、牧区、城镇……都广为流行,尤其深受青少年喜爱。 B.从历史的经验看,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大国,如果采取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最终会给自己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如果没有硬性的约束机制,没有劳动监察部门的动态跟踪和严阵以待,违法企业就会安之若素,甚至继续损害员工利益。 D.安全的食品与广大老百姓休戚相关,尽管近年来全国的食品市场上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企业力争做到最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B.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C. 钱钟书的《边城》表现湘西地区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被人们称为“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D.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5. 湖南某市仿古建筑步行街——古道街建成后,举行了楹联征集大赛。其中一幅获奖作品的上联是“画栋雕梁,溢彩流光,十里长街添胜景”,下面适合做它的、下联的一项是() A.灿烂文明,人杰地灵,千年古道辉史策 B.行商坐贾,怀仁守信,千年古道拂新风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 ) A .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②段叙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 然有声。余问故,阍③ 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 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 ā):象声词。③阍(h ūn ):守门的人。④良: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历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遐(xiá)想蓬蒿(hāo)吝啬(sè)百舸(gě)争流 B、倩(qiàn)影干涸( hé)洗涤(dí)豁(huò)然开朗 C、譬(pì)如联袂(mèi)大厦(xià)直言不讳(wěi) D、跬(kuǐ)步简陋(lòu)寥廓(kuò)相濡(rú)以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荡漾推敲异曲同工集思广益 B、捷径彷徨峥嵘岁月世外桃源 C、肄业袅娜放涎无礼穿流不息 D、酝酿桀骜守株待兔碎琼乱玉 3、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巴金——《家》——觉慧 B、罗贯中——《三国演义》——林冲 C、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 D、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栏目主持人动情地说,整治环保要靠大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B、制订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C、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各国人民创新、交流的平台,她将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D、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在今年的团体赛中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这一看似微小的举措却引起了热议。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目,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 ① 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②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酥的诞辰。 ③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④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酥复活而产生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过去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些科学家提出“演习说”,他们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但有些科学家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提出“自娱说”,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而不久前,汉斯·特贝和斯塔·阿特曼等又提出了一种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就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而约翰·贝叶和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羚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附答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消遣.(qiǎn) 教诲.(huì) 荒诞.不经(dàn) B. 贮.藏(zhù) 沉吟.(yín) 跬.步千里(guǐ) C. 猝.然(cù) 胆怯.(qiè) 不速.之客(sù) D. 呜咽.(yàn) 分歧.(qí) 蓊.蓊郁郁(wěng) 【答案】C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篇幅狭隘奏鸣曲 B. 簇新摇篮挖墙角 C. 烟霭伺侯杀手锏 D. 辨论斑驳踢踏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挖墙脚;C伺候;D辩论。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也不可妄自尊大。 B. 要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清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 ..问责。 C. 讲好浙江故事,展示好浙江的人文之美,是建设好文化浙江不可或缺 ....的重要内容。 D. 在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谢震业打破全国纪录,继百米大战后一再 ..获得金牌。【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一再:一次又一次地。不合语境,应该改为“再次”。A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多用于贬义。符合语境。B予以:释义为给以。符合语境。C不可或缺,意思是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符合语境。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启用前☆机密试卷类型:A 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 一、文言文部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2.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3.,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诉衷情》) 5.,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精品】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默写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普通高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普通高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 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36小题,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 1A B C D 23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有凛然不可侵犯的 _________。 (2)原是仿效宫廷里皇帝传位的铁的法则,属天经地义不容 _________。 (3)他们的白天都是这样打发过去的,但到夜晚却是如此 ________过的。 A .神气质疑悉心 B .神情置疑 细心 C .神情质疑细心 D .神气置疑 悉心 使 的好去处,到那里你一定会又 惊又喜,乐不思蜀.... 。 B .张平同学原来成绩一般,如今学习很刻苦,成绩直线上升, 真让人刮目相看.... 。 C .如果你游黄山,见到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一定会被大自

然的巧夺天工 ....所震慑。D.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很喜 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美满幸福,其乐融融。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B C D. 7. A.农村文化建设肩负着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保 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 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B.素质教育并非高深理论,认 真生动实践,推进效果 如何,不在喊得响不响, 关键是做得扎实有效。C.观赏型蔬菜是指植株相对较 小、形状奇特或株型优 雅,有较高观赏价值, 被誉为“植物模特”。D.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活动,反映了我们党 密云 ()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 ②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 ③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 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④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带解析)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羽为什么能够写成《茶经》 慧楠 陆能够写成《茶经》,首先是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习大发展的时代。唐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北方饮茶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北方盛行饮茶的风气极大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当时,茶叶产量与全国人口平均茶叶消费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另外,唐代儒、释、道三家融合为《茶经》的产生注入了文化基因。晋代左思《魏都赋》中有“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一句,可以说是对唐文化海纳百川的生动写照。在唐代,茶成为沟通儒、释、道三家的媒介。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净化思想,纯洁心灵。具体而言,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的。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有助于茶人的修身养性。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为茶道树立灵魂的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陆羽的《茶经》正是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他创立的茶道以“中和”为本,是中国儒、释、道三家优秀文化思想的集结。 再有,唐代文人士子对茶的推崇,并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圈为陆羽《茶经》的写作提供了文化土壤。唐代文人常常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习俗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可以清醒头脑,增强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他们争相讴歌茶事。像孟浩然、王昌龄、李白、元稹、白居易等人,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唐代文人品茶,已经超越口腹的满足,而上升到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的色、香、味、形,强调的是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陆羽所追求并体现于《茶经》中的。 除了外部因素外,陆羽的人生经历,也是他能够写出《茶经》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记载,陆羽本是一个弃婴,后被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其间他常汲井烹茶,又服侍师父与宾客品茶斗茗,通过耳濡目染,学到了许多茶事,并熟悉了烹茶技艺,自己也逐渐成为一个嗜茶的人。后来,他得到了竟陵太守的赏识,被介绍到天门西北火门山跟邹夫子学习。这期间,他经常为老师煮茗烹茶。二十岁左右,他借机出游,先后游历了襄、荆、峡州等茶区,考察了当地的茶叶生产。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搜集了有关茶叶生产和其他茶事的资料。公元760年,陆羽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苕溪结庐隐居,并以此地为据点,每年都背着采制茶叶的工具前往湖、苏、常、润、杭、越等州的深山中采制春茶,向茶农学习经验,考察茶叶生产。他随时将游历考察时的见闻记录下来,同时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茶叶知识和制茶烹茶技能,这无疑为他写作《茶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总结茶叶生产和制茶、烹茶的相关技术经验,以及满足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要,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份)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零丁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 捕蛇者说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痿、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 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②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G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C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

201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XX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结构 考试细则 1)试题的难易比例约为1:1:8 2)试卷的总分: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试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5)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六年级下】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六年级下】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七年级下】

4.,锦鳞游泳。(《岳阳楼记》)【九年级上】 5.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八年级上】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沙鸥翔集3、竹喧归浣女4、此日中流自在行 5、往来无白丁【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一定要背诵且默写。考查学生背诵情况。 2、考纲分析: (1)考查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分为上下句续写。 (2)给分标准:错别字出现则零分。 (3)题型:今年为三诗两散,应该是考虑到古诗词鉴赏考了词这一块,在此减少词的默写比例。 (4)复习提示:a、由于平时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给上句答下句练习,鉴于考试中给上句答下句、给下句答上句的题型都有,我们应有意识地多练习给下句答上句的题目。 B、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不可写错别字,不可多字少字。每次在默写练习时应默写完一字一字对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年级上】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答案】6、为陈亮(字同甫)写共勉的词用来寄给他 【解析】 1、考纲考点:文言文阅读能力之“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本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题的意思,这种题型在之前的中考中没出现过,可能在平时复习时也重点关注过。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该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背景、作者情感都有较好的把握。在做题时,如果实在毫无把握,我们可以结合对本词内容的了解,把这道题当作翻译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