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第三卷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第三卷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第三卷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 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

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四川省遂宁市《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与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与答案 (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面的整理归纳备考公考之用。) 一、单选题 1. 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 年()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伟 【参考答案】B 3. 学校管理作风与方式的不当是教师所处环境的哪一种()。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学校组织环境 D、人文环境 【参考答案】C 4.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D 5.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参考答案】A 6. 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直觉的关键期是()岁。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D 7. 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参考答案】C 8.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A、学习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学习间接经验 D、智育 【参考答案】C 9.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参考答案】C 10. 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11.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是在其()。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参考答案】D 1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1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 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校园文化 (二)理解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 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 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四)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 __与发展 (一)教育 __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 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认识教育规律及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了解教育及教育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当代教育学理论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 .初步形成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教师的成长过程,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观,促进教师成长。 .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课程与教学管理技能。 .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2 / 31

3 / 31

4 / 31

5 / 31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所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课堂小组讨论及课外作业的成绩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分。无故缺勤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课堂讨论。本课程将结合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进行次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 .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以自选题的方式完成三次书面作业,选题范围由教师确定,要求学生对所选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每次作业不少于字。课外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实行考教分离,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孙宽宁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及说课(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新课程理论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说课基础知识汇编 (本书适合考前两周复习专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

2019智慧树知到[中学教育基础]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中学教育基础(吉林联盟)]章节答案 [第一章测试] 1.【单选题】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来运用的人是 答案:孟子? 2.【单选题】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文献是 答案:中庸? 3.【单选题】教育最早的独立形态是()。 答案:社会教育? 4.【单选题】提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的人的教育家是() 答案:陶行知?

5.【单选题】提出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一观点的人是() 答案:爱因斯坦? 6.【单选题】教育家()在其教育着作《教育原来》一书中指出,教育从起源上来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存在教育,甚至动物中也有教育。 答案:佩西.能? 7.【单选题】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理论的是 答案:杜威? 8.【单选题】提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观点的人是答案:雅斯贝尔斯?

9.【单选题】儒家学派撰写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答案:学记? 10.【单选题】法国社会学家托尔诺提出了() 答案:生物起源说 [第二章测试] 1.【单选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西方教育家 ()。 答案:培根? 2.【单选题】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答案:军事体育教育? 3.【单选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答案:《中庸》?

4.【单选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答案:《论语》? 5.【单选题】四书”五经”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答案:封建社会? 6.【单选题】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答案:赫尔巴特? 7.【单选题】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 产的着作是()。 答案:《学记》? 8.【单选题】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答案:夸美纽斯? 9.【单选题】标志着规范的、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着作是()。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考点1: “教育” 一词的由来:“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 :教育的概念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3 :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4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7 :古代社会的教育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答案】D 2. ()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诠释性、延伸性信息,提示有关零散的知识,一般随教学进程的发展随写随擦或择要保留。 A、辅助板书 B、系统板书 C、基本板书 D、主板书【答案】A 3. 提出共同要素说的是()。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加涅【答案】A 4. 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 5.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答案】A 6. 学生根据哺乳动物的关键特征,来判断某些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的过程是()。 A、抽象化 B、概括化 C、归纳化 D、分化【答案】B 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答案】B 8. 说课的时间通常安排一节课的()时间。 A、一半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答案】C 10.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形关系 B、u 型关系 C、倒 u 型关系 D、平行关系【答案】C 11. 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答案】D 12. 王老师的班级比较吵闹,他通过给学生讲故事以及让他们看电影等方式让

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学生上课时还是容易分心,作业也比较马虎以上所描述的课堂类型是()。 A、无法应对型 B、贿赂学生型 C、铁腕手段型 D、与学生合作型【答案】B 13. 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外在的、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答案】D 14. 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答案】C 15.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答案】B 16. ()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面对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A、功能固着 B、态度定势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迁移【答案】C 17. 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答案】C 19. 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受()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原型 D、负迁移【答案】D 20.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答案】B 二、多选题 21.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强调()。 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下列能够影响学与教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答案】ABCDE 23. 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答案】BCD 24. 高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A、自相矛盾的情感 B、个性化的情感 C、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D、浪漫主义的情感 E、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确【答案】BD

2018招教考编浙江省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 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 (一)识记 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三)运用 1.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评析。 2.能够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评析相关教育现象。 3.能够根据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科学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 3.义务教育、终身教育。 4.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

2011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1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动物的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 3.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涂尔干 C.杜威 D.加里宁 4.我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A.成熟 B.遗传 C.教育 D.环境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践锻炼法 7.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各国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8.班主任建立班级组织时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管理的原则 B.有利于控制的原则 C.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D.有利于创新的原则

9.感知、记忆、思维是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我们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过程,它们属于()A.认知过程 B.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C.人格心理 D.动机系统 10.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注意是既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这种注意是()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的分配 11.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单词比排在中间的单词记忆效果要好。这种现象属于() A.有意回忆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系列位置效应 12.学生利用头脑中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确定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心理努力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为调节和控制在与实现目标一致的方向上。这种心理过程是() A.动机 B.情绪 C.意志 D.思维 14.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迁移。如果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迁移就可能产生。持这种观点的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理论 D.认知结构迁移论 15.艾里克森认为,大约13~19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学习信任 B.建立自我同一性 C.发展主动性 D.获得自主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教育目的 17.课程 18.替代强化 19.教师期望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