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世界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

学设计展示

唐玉莲 ____(省、市、区、县)第三十一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投影:1组图.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京郊玉渡山春季八达岭长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达岭长城冬季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多媒体展示投影:2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二月海南风光大兴安岭冬景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我国温带沙漠夏季

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

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板书)

看一看: 请同学们读教材第57页图3.22 A、B、C三幅景观图,根据描述表演图上三个人的不同感受,能告诉大家A、B、C三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师生总结:因为A、B、C三地的降水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年四季你在南极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师点明:展示情景导入中第2组景观图中海南与大兴安岭景观的差异也是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不同而形成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图中三人描述气候时所指时间和要素.

试一试:活动1-1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活动1-2让学生判断教材中四句话('昆明四季如春"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是描述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风降温"描述天气).

教师可将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和诗词进行展示,学生判断,师生纠正总结教师提醒: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回顾很快得出结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板书)

过度:世界气候不仅地区差异大,类型多达11种,这里我们主要了解6种气候类型及分布情况。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板书)

做一做,展示投影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完成表格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

活动1-3表(1)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侯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寒带气候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除教材第57页图3.22举例描述的A、B、C三种气候特征外,教师可补充介绍以下三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夏雨冬干,干湿季分明;

②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全年温暖湿润,温差小。

(4)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属于哪种气候?

想一想: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的?

教师引导: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要素包括哪两方面?(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在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2-1.投影打出图3.24中的A图和B图分别表示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某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比较两地气候的特点,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于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活动2-2.在世界地形图上,以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提供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再将学生分三组,分别代表大陆东岸、西岸、大陆内部,小组成员合作分析,经其它组纠正得出结论:

受海陆位置影响,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冬湿夏干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侯;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2-3.学生看图3-25回答:教师可提醒学生考虑气温随高度的递变率;

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活动2-4.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

(1)地形;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过度;气候是自然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玩等活动必然要与环境发生联系,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出发,说一说一年四季着装的变化以及所吃的水果都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读教材第60页内容,看看文字内容提供了哪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第一自然段: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第二自然段: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自然段:气侯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寒潮、洪水、干旱等举实例说明,教师打出与灾害性天气相关的图片。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趣闻:被海水追赶的岛国-图瓦卢,大家猜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请同学们阅读第62页资料分析:找出答案。

教师小结:气候可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谈一谈:1.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引起哪些危害?

2.针对全球变暖,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教师总结:气候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变暖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反思】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用直观教学方法突破难点;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但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难免出现个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真正实现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2.认识11种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明确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 4.知道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时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世界的气候吧!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 从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介绍: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1918年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柯本气候分类是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同时也考虑了出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明显特征的自然植被类型。例如,在热带地区,一年持续高温,全年多雨,在热量和雨水充足条件下生长着热带雨林,据此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按此方法,柯本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 5 个气候带。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2.气候的地区差异 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该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 以上, 6、7、8 月在30mm 以下。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演练场:读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说说两地的气候差异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一年内降水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观看图片,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气候类型主要有多少种?(11种) 分布在热带的气候有哪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温带的气候有哪些?(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寒带的气候有哪些?(寒带气候) 还有一个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 (2)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完成下列表格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教案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教案 热带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3)记住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情感目标: 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重难点 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热带气候类型 1、介绍热带的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 2、热带雨林气候 a、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 b、通过看图教学生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c、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d、通过看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期中以亚马孙平原雨林气候面积最为广阔,并介绍“地球之肺”。 e、看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图加深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讲解热带地区的其他几种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4、总结热带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地区 5、重点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 (三)、亚热带气候类型 1、讲解亚热带的划分 属于温带,是温带地区的低纬度地区。不像热地区那么炎热,没有温带地区那么长的冬季,所以科学家们把这个地区划分为亚热带。 2、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 a、出示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分布图。 b、看图同学自行总结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的特征与分布地区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分布: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的沿海。 c、看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景观图巩固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会描述天气和气候。 2、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学过程: 1、阅读P57图 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和各位同学对自己地区气候的描述,思考下列问题: (1)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常用到 __________要素 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 (2)讨论谈话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 (3)请概括一下你对气候的理解?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4)结合书本中三位同学对气候的描述,尝试描述郧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5)根据刚才我们对气候的理解和天气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特点等方面作比较) 知识小结: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6)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明天大风降温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2、气候的地区差异:(重点) (1)回顾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A、 B、 C、 (2)回顾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A、 B、 C、 D、 (3)阅读书本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完成表1、表2。 表1 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填在下表中 表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的气候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通过参与气候分布、气候特点的活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提问: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红、冬雪”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提问:同样是二月,造成海南、大兴安岭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同样是夏季,造成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转承: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会更大。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推进新课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根据气候特征将世界气候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气候特征各不相同,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活动参与,感知规律 1.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学会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呈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因为呈现的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因此需要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差异。如果有季节差异,往往用冬季、夏季来描述;如果差异不大,往往用终年、全年等来描述。 (3)依据不同的气温,可以用“寒冷、炎热、高温、温和”等词来描述;降水可以用“多雨、少雨、干燥”等。 (4)仔细阅读数据,依据数据分析气候特征。 2.活动二:贴一贴,说一说──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提问: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某地气候特征,并说说分析的理由。 呈现:多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自己判断。(温带季风气候、热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会描述天气和气候。 2、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学过程: 1、阅读P57图 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和各位同学对自己地区气候的描述,思考下列问题: (1)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 ,常用到 __________要素 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 (2)讨论谈话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 (3)请概括一下你对气候的理解?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4)结合书本中三位同学对气候的描述,尝试描述郧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5)根据刚才我们对气候的理解和天气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特点等方面作比较) 知识小结: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6)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明天大风降温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2、气候的地区差异:(重点) (1)回顾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A、 B、 C、 (2)回顾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A、 B、 C、 D、 (3)阅读书本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完成表1、表2。 表1 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填在下表中 表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综合分析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多媒体展示投影:1组图.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安徽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表2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2)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的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3)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 (4)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的西岸温带季风气候。 (5)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谈一谈:你最想到哪里去旅行?那里的气候如何? 第二课时 看一看:请同学看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A图、B图、C图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热带沙漠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

区域地理 世界的气候练习及答案

高二世界的气候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下表为该地气候资料表。读图表完成4、5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气温 (℃) 171716141198911121416均温13 雨量(mm)89797694114122119104941049479 雨量 1 168

4.该地气候的突出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C.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 D.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 5.图中P部分对应月份的牧草不能够满足需要,主要原因是() A.雨雪频繁 B.降水太少 C.乳牛大量繁殖 D.气温太低 6.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7.就全球范围来看,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沙漠,但是在我国却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示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A.F和K B.E和G C.D和F D.K和H 10.图中G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洋流因素 C.受季风的影响 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人教七上地理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63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64页的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七年级上《世界的气候》教学参考教案

世界的气候教学参考一 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 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 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1. 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苔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冰原气候 3.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读图分析: (1)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河流域 D.澳大利亚中部 6.非洲有明显干湿季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草原气候 7.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8.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A.亚洲中部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中部 9.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 10.亚洲、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营原气候 11.拥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B.北美洲、南美洲 C.亚洲、非洲D.亚洲、北美洲 12. 世界各大洲中气候类型最多的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13.世界上具有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地中海四种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非洲 B.南美洲、北美洲、亚洲 C.北美洲、欧洲、非洲 D.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世界的气候类型(教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并能运用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学会阅读气候直方图,能根据气候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运用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根据气候直方图,归纳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分析、图解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给咱们同学介绍一个新朋友玲玲。她和我们一样也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刚从海南转过来,想了解一下咱们肥城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展示两幅气候资料图,同学们能不能告诉她哪幅图能代表肥城的气温和降水?利用气温和降水可以表示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科学家就通过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了一系列的气候类型。有热带的,有亚热带的,有温带的还有寒带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差异。 二、出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猜想验证结论 (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过渡: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热带的气候。 猜想:先看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从分布我们可以猜想一下,这种气候的气温怎么样?(气温高)再看景观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从景观上可以才想出降水是什么样的?(降水丰富) 验证:气候资料中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看玲玲给我们带来的热带雨林的气候资料。分析:气温(看气温的变化情况、最低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降水(降水的分配情况、降水量的多少) 结论:得出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说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出示四地的气候资料。完成课本90页的活动一。并阅读课本的《热带雨林地球之肺》《和热带草原的干湿季》 接着看热带沙漠气候 猜想:再看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从分布我们可以猜想一下,这种气候的气温怎么样?(气温高)再看景观热带沙漠景观:到处是黄沙,没有植被。从景观上可以才想出降水是什么样的?(降水稀少) 验证:气候资料中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看玲玲给我们带来的热带沙漠的气候资料。分析:气温(看气温的变化情况、最低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降水(降水的分配情况、降水量的多少) 结论:得出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燥。说明我们的猜想也是对的。 (二)学生自主进行 展示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图和景观图。(说出他们的分布)猜想这两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学生自己进行约4分钟) 教师展示这两种气候类型的气候资料图,分析气候资料,得出结论,自主进行约4分钟。教师给与指导看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集中在雨季,降水量很大,所以容易发生什么灾害?(旱涝灾害)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

世界的气候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 3.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4.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乙图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西岸,形成的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前者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后者的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 第二课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课本P57三位小朋友家乡的自然景象:我们这里一年到头 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四季花开,长年结果;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干燥, 一片黄沙,上面只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多雨,郁郁 葱葱,冬季寒冷干燥,一片枯黄。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象万千、奇妙 无穷的差异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讲授新课] 一、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通过与学生谈话, 使学生认 二、识到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很大,因而由这二者组 合成的气 三、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也就很大。各地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 世界上气候 四、的地区差异。 教师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 学生气温和降水。

教师对,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有 关气温的知识。谁有勇气来谈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学生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 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一纬度带内,海拔高气温低, 海拔低气温高。 教师谈的很好,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通过第三节的学习, 我们也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也同样差异很大,谁能具体说说世界年降水 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说的非常好,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请 大家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特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描述一 下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景观。 学生两极地区的气温低,降水少,所以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寒冷少雨。 冰雪的世界。 教师对,两极地区形成的是全年寒冷少雨的气候。那么,在赤道地区, 根据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这里的水热又是怎样的组合呢? 学生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教师是的,请大家看课本,A小朋友的家乡就在赤道地区,这里一年到头 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 常滴雨,又称“雨林”,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这种全年高温多雨 的气候。 请大家再看B小朋友的家乡所在的地区,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复习过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 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

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 1.(2011福建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 D. (2011福建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2~3题。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台风 D.霜冻 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西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4、(2011黑龙江哈尔滨)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D )5.(2011江苏无锡)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绿色B.白色.蓝色D.黄色 6.(2011福建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7、(2011安徽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 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8、(2011吉林长春)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2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44℃ B 16℃ 11℃ D 12℃ 9、(2011安徽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 10、(2011山东济宁)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11.(2011福建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 B.降水量减少 .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 (2011福建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 刘新梅张连中山东省邹平县九户中学256211 快捷联系:0543-4711131;sxm3008@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513405.html,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 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描述. 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 4、世界13种主要气候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 从纬度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各气候类型的分布 【课前准备】 1.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绘制好印度尼西亚、开罗、罗马、伦敦、莫斯科、上海等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收集一些这些城市的建筑、服饰、自然风景图片等。 2.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自然风景图片 3.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

候的因素。这节课我们再来复习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先来看看这些景观图,说说是在什么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大家说得很是清楚,说明大家学习知识很扎实。那么,在比较了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后,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关于它们的地理问题? 课件展示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由学生上台,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总结]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还有哪些方面也存在差异呢?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二、课件展示——学海导航 1模式法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 候 温带 大陆 性 气 候 温带季 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 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2、数据法 3、八字方针法 以旧带新,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地理概念的比较,进而分析出地理概念的差异性。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 归纳。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观察图片 积极提出地理问题 学生上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快速浏览,彼此互 相提问,看看谁说 的最准确。 比比谁做得快! 自己创造题目,考察同位。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图册26—27)河北省唐山市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看地图册26—27)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终年降水量稀少,炎热干燥)。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 a.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纬40°~60°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b.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 c.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30°~40°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d.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 ? e.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全年温和多雨)。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干燥。)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三、影响气候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的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是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