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

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导入 2、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3、简单介绍文言文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课件出示6、7)(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2)戏:玩耍。(3)于:在。(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5)一儿:有个小孩。(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10)皆:都。(11)弃去:跑到外面。(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15)水迸:水流了出来。(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课件出示8)(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指名朗读,自由读。)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原文翻译: 一天,一群孩子在杜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箱, 一个孩子爬到罐子边, 掉到水缸里,把刀沉到水里, 大家都抛弃了他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头砸在坛子上, 骨灰盒坏了, 水从缺口涌出, 落水的那个人活了下来。 1299条评论(46条)分享报告 在爱情龙之前 2019年11月25日 跟随 【原文】司马光字2113君石,生于陕西夏县。广晟今年7岁,5261和成年人一样令人肃然起敬。当他听说4102左宗棠的《春秋》时,他很喜欢,于是退到家里说他有1653个大手指。因为我不懂这本书,所以我不知道我是饿了,渴了,冷了还是热了。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儿子登上骨灰盒,一只脚掉进了水里,全被遗弃了,光抱着石坛子摔碎了,水爆裂了,儿子活了下来。--元末阿鲁图的《宋史》司马光,陕西夏县人。司马光7岁的时候,已经像个大人了(古代的

成人是指弱冠,16岁,不是今天的18岁)。他特别喜欢听人们谈论《左传春秋》。他了解了自己的基本想法后回来告诉家人。从此,他对《左传春秋》念念不忘,甚至忘了饥渴寒。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孩子站在大瓮上(不是罐子上)。这个瓮属于小嘴陶器。这个罐子是瓷制的。嘴巴很大,而且比较晚)。他掉进瓮里,浸在水里。其他孩子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了瓮,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可以活了。这一回答被网友采纳 295条评论(8条)分享报告 更多答案(17) 其他类似问题 2018年12月27日,小学三年级司马光讲解本文意义。一百一十八2019年1月10日小学三年级第一卷《司马光》是什么意思146 2019年12月21日?六十七 司马光译?七 2020年1月3日司马光三年级的课文是什么?二十一 2019年12月16日?四 2019年12月23日?二 2020-01-05三年级第一卷江苏版课文,司马光译?十 对司马光三年级原文的质疑更多 为你:

《司马光》拼音版

《司马光》拼音版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 古ɡǔ时sh í候h òu 有y ǒu 个ɡè孩h ái 子z ǐ,叫ji ào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 有y ǒu 一y ì回hu í,他t ā跟ɡēn 几j ǐ个ɡè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在z ài 花hu ā园yu án 里l ǐ玩w án 。花hu ā园yu án 里l ǐ有y ǒu 假ji ǎ山sh ān ,假ji ǎ山sh ān 下xi à面mi àn 有y ǒu 一y ì口k ǒu 大d à水shu ǐ缸ɡān ɡ,缸ɡān ɡ里l ǐ装zhu ān ɡ满m ǎn 了le 水shu ǐ。 有y ǒu 个ɡè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爬p á到d ào 假ji ǎ山sh ān 上sh àn ɡ去q ù玩w án ,一y ì不b ù小xi ǎo 心x īn ,掉di ào 进j ìn 了le 大d à水shu ǐ缸ɡān ɡ。 别bi é的de 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都d ōu 慌hu ān ɡ了le ,有y ǒu 的de 吓h è哭k ū了le ,有y ǒu 的de 叫ji ào 着zhe 喊h ǎn 着zhe ,跑p ǎo 去q ù找zh ǎo 大d à人r én 。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没m éi 有y ǒu 慌hu ān ɡ,他t ā举j ǔ起q ǐ一y í块ku ài 石sh í头t óu ,使sh ǐ劲j ìn 砸z á那n à口k ǒu 缸ɡān ɡ,几j ǐ下xi à子z ǐ就ji ù把b ǎ缸ɡān ɡ砸z á破p ò了。 缸ɡān ɡ里l ǐ的de 水shu ǐ流li ú出ch ū来l ái 了le ,掉di ào 进j ìn 缸ɡān ɡ里l ǐ的de 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得d é救ji ù了le 。

最新【司马光课文朗读】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doc

【主持词大全】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源远流长,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人教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苏教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 司马光传原文及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陵。不许。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

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后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在参加闻喜宴时,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戴不恭敬。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朝廷授予他奉礼郎一职,因司马池在杭州,司马光便请求任苏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亲,朝廷答应了。 他与别人一同负责谏院工作的时候,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率领同僚三次上书,劝谏说: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如果必须赠送、赏赐,应准许大臣向上进献所得赏赐金钱来帮助营建山陵。皇上没有答应。司马光便把皇上赏赐的珠宝作为谏院的办公费,黄金送给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教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去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 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和司马光有关。请跟我一起写课题:24 司马光 3.预设问题:①这篇课文怎么读?②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听老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师相机正音。 4.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关注后进生,中等生评价。)

5.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生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作好标记。 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 师点拔: 群儿:一群孩子。 戏:游戏。 一儿:一个小孩。 登:爬上。 弃:抛弃,放弃。 去:离开。 持:握,拿,搬起。 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 破之:使之破,就是把缸打破了。 水迸:水一下了流出来了。 得活:得到存活。(根据学情,也不用逐一解释。)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 尽量让学生讲得通顺,流畅,表情大方 四、背诵课文 1.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指生背诵课文,齐诵课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精品教 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 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 “⻊”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

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翻译: 一天,一群白族小孩在院子里玩耍。 在杜院有一个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上坛子刀, 滑入水箱,沉入水中, 所有人都抛弃了他。 司马光立刻拿起一块石头敲了敲坛子。 瓮破了, 水从缺口中涌出, 掉进水里的那个人活了下来。 1302条评论(46条)分享了秘密 爱多久 2019-11-25 专注于 司马光,陕西夏5261人。光生于七岁,成年后肃然起敬,闻言《左史4102春秋》,情之所至,退为1653户言,即其大指。既然是手不放书,就不知道饥渴。一群人在院子里作弄。其中一个爬进了瓮里,然后掉进了水里。他们都放弃了骨灰盒。——《元末阿鲁都宋史 司马光,字君石,陕西夏县人。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成年人(在古代,成年人指的是弱冠,16岁,而不是今天的18岁)。他非常喜欢听人们谈论《左氏春秋》。在了解了大概的想法后,他回来告诉

了他的家人。从此,《左氏春秋》爱不释手,连饥、渴、冷、热都忘记了。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一个大瓮上(不是陶制的小瓮,而是后来的瓷制的大嘴瓮)。他跌倒了,缸里全是水。 教材课后习题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部编语文三上第二十四课《司马光》教案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

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节选)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秀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感悟司马光机智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背古诗。 一、揭题 1、回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光》。它是一篇小古文,共有25个字。篇幅虽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很值得阅读。 2、书写课题。 3、朗读课题。 二、初读小古文,弄懂文意 1.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抽查学生读文情况,试机纠正字音。 3、读好词句间的停顿。(师示范,生练读,指名读) 三、再读小古文,感悟人物 过渡:刚刚,我们已经把小古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接下来,不妨把它读有趣些。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看图猜文释义) 1.“群儿戏于庭”是一幅怎样的景象?静下心来,仔细地听,你仿佛听

到了什么?(读出欢快的语气)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到你了吗? 讨论: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像小朋友们那样急着跑…开吗?为什么? 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体会,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4、小组合作讲讲。 5、讨论:从司马光击瓮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四、三读小古文,读出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果敢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4、诵读。 讨论:通过反复朗读,你觉得小古文与现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拓展延伸 司马光是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话, 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宋史司马光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宋史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 司马光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司马光《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 导读: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颜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像那“鹪鹩(ji āoliáo,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