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51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51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51

1 总则

1.0.1为加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正确掌握建设规范,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水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1.0.2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

1.0.3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供气能力为500~5000m3/d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按本标准要求,根据各地差异确定建设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 贯彻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用水、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1.0.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标准、定额或指标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Y/T443 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

3.0.1 生物质气化(bio-gasification)

将生物质固体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以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的转化过程。

3.0.2 氧化气化(oxidation gasify)

生物质在高温(生物质燃点以上)有氧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主的混合可燃气的过程。

3.0.3 热解气化(hydrogenations gasify)

生物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热解,生成可燃气、焦油、木醋液及焦炭的过程。

3.0.4 供气能力(biomass supply capacity)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平均每日向用户提供燃气的能力。

3.0.5 生物质气化炉(gasifier)

为参与气化反应的生物质燃料、气化剂、催化剂等提供稳定反应条件的装置。

4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4.0.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规模按日供气能力划分:

一类3001~5000m3/d

二类1001~3000m3/d

三类500~1000m3/d

4.0.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居民平均收入、用户发展潜力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4.0.3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项目构成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公用配套设施、管理和生活设施。

1 生产设施:生物质气化间、原料加工间、原料储藏间、燃气净化间、贮气柜等。

2 辅助生产设施、公用配套设施:机修间、供配电室、给排水、燃气输送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

3 管理和生活设施:办公室、休息室、浴室、门卫等。

4.0.4 新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应充分利用当地提供的道路交通、水电管线、排污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

5 选址与建设条件

5.1 选址

5.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

5.1.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属于易燃、易爆、有毒的生产场所,与下列场所的距离应大于100m:

1 居民生活区、闹市区、文化娱乐场所;

2 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场所;

3 生活用水、地下水供应场所。

5.2 建设条件

5.2.1 当地生物质资源丰富,居民有建站要求,基层领导重视,具有运行管理能力。

5.2.2 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水源和电源。

5.2.3 交通、通讯方便。

6 工艺与设备

6.1 气化工艺

6.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艺流程:

6.1.2 500~1000m3/d规模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宜选用生物质固定床气化工艺,国内常用的有:上吸式、下吸式、平吸式气化方法。根据工艺要求可选定其中一种。

6.1.3 1000~5000m3/d规模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宜选用流化床气化或干馏热解气化工艺。

6.1.4 燃气净化可根据要求从旋风分离、沉降、洗涤、吸附、电扑等工艺中选择。

6.1.5 寒冷地区应选择干式贮气工艺,其他地区可选择干式或湿式贮气工艺。

6.2 设备

6.2.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气化机组的选择,应根据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操作检修方便的原则确定。

6.2.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气化机组产气能力应选用高效、节能、性能稳定的国产产品。

6.2.3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气化机组的产气能力应大于供气高峰时供气量的1.2倍,气化率或热能转换率应大于70%,标准状态下的燃气低位热值应大于4600kJ/m3,一氧化碳和氧含量应分别小于20%和1%。

6.2.4 燃气净化装置,应根据气化机组单位时间最大产气量确定,并具有除尘、净化、冷却功能。

6.2.5 净化后标准化状态下的燃气,其焦油和灰尘的含量应小于30mg/m3。

6.2.6 配套的原料加工及上料机构,工作能力应大于2倍以上气化机组满负荷工作原料消耗量。

6.2.7 原料加工及上料机构应选择工作稳定,具有防卡涩、堵塞等保护措施的产品。

6.2.8 贮气柜容积应不小于集中供气站日供气量的30%~50%,额定供气压力应能满足最远端用户灶前压力,但贮气柜最大出口压力不得大于4kPa。

6.2.9 贮气柜宜采用金属结构,冬季冰点以下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

6.2.10 贮气柜应配有容积指示标尺和压力安全装置,进、出口均需设置安全水封装置。

6.2.11 气化间应设防爆型排风设备。

6.2.12 燃气输送管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埋管路应选择耐腐蚀、抗老化的钢管和中高密度聚乙烯管;

2 燃气管网承受压力应大于30kPa;

3 供气压力均匀,各用户灶前压力符合要求;

4北方高寒地区的地埋燃气输送管道应埋在冻层以下。

6.2.13 燃气灶具的选配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点火容易,燃烧稳定,方便操作及维修;

2在3/4额定压力下应能满足炊事要求,在1.5倍额定压力下不应产生黄焰。

6.2.14 燃气排送机应选用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燃气专用罗茨鼓风机,并配备防爆电机。

6.2.15 气化、净化、排送设备应配备必要的压力、温度、燃气流量等显示仪表。

7 建筑与建设用地

7.1 建筑

7.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耐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规定,气化间、原料加工间、贮气柜属于乙类厂房,

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原料储藏、净化、原料加工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生产建筑层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化间及原料储藏间层高宜为4.8m;

2 贮气柜径高比宜采用1:1~1.5。

7.1.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主要生产、辅助生产用房结构形式:

1 气化净化间、原料加工间、机修间、机房等,宜采用砖混结构;

2 原料储藏间宜采用轻钢结构,以防风、防雨。

7.1.3 贮气柜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的有关规定,贮气柜距气化炉和原料储存场所的直线距离应大于30m。原料储存场所距其他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7.1.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应有绿化设计。绿化覆盖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当地规划要求。

7.1.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应配有防火安全设施。

7.1.6 贮气柜防雷应符合《秸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中4.3.6条的规定。

7.1.7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应符合《秸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中4.3.8.1条的规定。

7.2 建设用地

7.2.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生产设施建筑面积按表7.2.1控制。

3

7.2.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辅助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建筑面积按表7.2.2控制。

2

7.2.3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管理和生活设施,建筑标准不得超过当地同类建筑。

7.2.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用地,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利用坡地、荒地,少占用耕地。

7.2.5 站区总平面布置既要做到满足使用、环保、防火等要求,又要做到分区明确、流程合理、布局紧凑。

7.2.6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筑覆盖率应不小于占地面积的50%。

7.2.7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用地按表7.2.7控制。

2

8 配套工程

8.0.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供电的电力负荷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类和二类供气站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

2三类供气站电力负荷等级为三级。

8.0.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水源应能保证保证连续供应。

8.0.3 气化间、原料加工及储料间应采用防尘、防爆型灯具及电气设备。

8.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应设置电话通信设施。

8.0.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

9 环境保护

9.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建设必须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和不安全因素。

9.1.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生产过程的污水应根据污水成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后的污水必须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

9.1.3 各车间内的噪声应控制在80dB以下,应选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消声等措施。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0.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投资估算按表10.0.1控制。

3

10.0.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投资的比例按表10.0.2控制。

10.0.3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工期按表10.0.3确定。

10.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劳动定员按表10.0.4估算。

表10.0.4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劳动定员指标(人)

10.0.5 新建集中供气站的主要建筑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用量,按表10.0.5所列数值控制。

附录A 本标准用词说明

A.0.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业工程建设标准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

NYJ/09-2005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1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

3 术语 (11)

4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12)

5 选址与建设条件 (12)

5.1 选址 (12)

5.2 建设条件 (12)

6 工艺与设备 (13)

6.1 气化工艺 (14)

6.2 设备 (13)

7 建筑与建设用地 (14)

7.1 建筑 (14)

7.2 建设用地 (15)

8 配套工程 (16)

9 环境保护 (16)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

1 总则

1.0.1生物质资源作为能源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近20年来,该项技术发展迅速,并趋于成熟。但由于没有指导性的建设标准,导致一些项目的决策不合理,场区布局、建设标准、土地利用等不规范。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是在总结我国目前生物质气化利用现状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促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而编制的。

1.0.2 本建设标准主要是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决策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提供宏观控制指标,作为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同时也可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的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1.0.3 本条规定了建设标准的适用范围。目前对于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供气能力的通俗说法是:如100户的供气站,含义是该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能够每天向100户居民提供正常使用的燃气量。但这种表示方法不准确、不科学,应采用每时供气量(m3/d)的表示方法更为合理。

1.0.4 促进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家对生产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必须贯彻执行。本条规定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5 本标准编制前,农业部已对秸杆气化集中供气站的设计、技术条件、运行管理等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于标准所涉及的共性内容可参照相关的标准。本标准在有关条文中,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作了相应的规定。随着标准化工作的展开,将有更多的标准、规范陆续发布,故本条明确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需解释。

3 术语

3.0.1~3.0.3 无需解释。

本标准术语解释,主要参考《化工百科全书》。

3.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供气能力用日供气量(m3/d)表示,标准状态下的燃气热值大于等于4600kJ/m3。

3.0.5 生物质气化炉又称生物质气化转换装置。

4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4.0.1 目前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规模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投资大小、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很难将规模定型化。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供气能力的习惯表示方法是以供应多少户作为基准,而各户用气量是不一致的,所以不够准确。现改为供气站每天提供的燃气数量则较为准确、科学。

根据目前的生活用气情况,每户每天平均消耗热值为4600kJ/m3的生物质燃气5m3左右(如燃气热值大于该数时,可转换成相应的用气量。目前国内所建的气化供气站大多在500~5000m3/d,相当于100~1000户居民每天使用的燃气量。在500~5000m3/d范围内,宜将建设规模分为三类。今后,大于5000m3/d 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有关建筑面积、投资等指标,可按实际规模作调整,其他方面可参照本标准有关条款执行。

4.0.2 本条要求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减少建设的盲目性。

4.0.3 本条所列项目名称,均指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围墙内的工程、设施。

4.0.4 本条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应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5 选址与建设条件

5.1 选址

5.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场址应选择在生物质资源丰富、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以便减少原料的运输和管网投资。

5.1.2 由于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的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提出本条加以限制,确保人身安全。

5.2 建设条件

5.2.1 因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是常年工作,为确保原料的供应,

站址应选择在生物质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地区。

5.2.2 水源和供电是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生产所必须保证的基本条件。

5.2.3无需解释。

6 工艺与设备

6.1 气化工艺

6.1.1 该工艺流程是目前国内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常用的工艺流程和主要配套设施。

6.1.2 几种常用的固定床气化装置,可根据不同工艺要求进行选用:

1 上吸式气化炉:生物质燃料由顶部装入炉内,由下引入空气,气化后得到的燃气由上部引出。

2 下吸式气化炉:生物质燃料由顶部装入炉内,靠重力逐渐下降,空气从炉中间部位进入,还原区在氧化区的下部,气化生成的燃气向下通过还原区流出。燃气中的焦油在通过氧化区时分解,燃料中的水分亦可参加反应形成氢气。其优点是可随时打开沪盖添加燃料,空气便于调节,燃烧稳定,可燃气中焦油含量少,燃料的适应性强,是采用较多的一种炉型。但燃气中灰分高于上吸式气化炉,流出的燃气温度较高。

3 平吸式气化炉:生物质燃料由顶部装入炉内,进入的空气和流出的燃气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由于空气高速吸入,燃烧快,炉温高,可燃气温度高,较难燃烧的生物质也能使用,但燃气温度高于熔点时容易结渣。

6.1.3 流化床气化、干馏热解气化工艺适用于较大负荷的气化供气系统,具有燃气热值高,焦油含量少等特点。

1 流化床气化:以空气为气化剂,炉内内放置一定量的惰性载热体,在气流的作用下使载热体呈流化状态,加入流化床下部的部分生物质颗粒,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反应热,用以加热载热体和生物质燃料,使生物质气化。

2 干馏热解气化:该工艺可得到25%的中热值燃气,45%的分解油、水、液态化合物和30%的固态炭。

6.1.4~6.1.5无需解释。

6.2 设备

6.2.1 气化机组是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生产过程的心脏,而且各生产厂的产品性能差异较大,所以应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全面考察和选择。

6.2.2 节约能源是国家对生产建设的基本国策,选用高效节能、性能稳定的设备可降低能耗,节约运行成本,故规定优先选用。

6.2.3本条所列各项指标是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气化机组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必须满足。

6.2.4 燃气净化装置在满足净化指标的前提下,净化能力越强越好,但过大要增加建设成本,所以选择时以满足产气量要求为依据。6.2.5 本条是行业标准《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中必须达到的指标。

6.2.6 本条主要从原料供给必须大于消耗考虑,而且采取间歇加工方式,所以要求其工作能力应大于气化机组满负荷工作时原料消耗量的2倍。

6.2.7 本条是原料加工及上料机构稳定运行的前提。

6.2.8 本条是行业标准《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中对贮气柜的基本要求。

6.2.9 无需解释。

6.2.10 贮气柜是气化集中供气站中最具危险性的设备之一,必须配备安全装置。

6.2.11 气化间设防爆型排风设备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气化设备漏气而造成的空气污染。

6.2.12 本条是行业标准《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中有关燃气输送管网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6.2.13 本条是行业标准《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中有关燃气灶具选配应满足的要求。

6.2.14~6.2.15无需解释。

7 建筑与建设用地

7.1 建筑

7.1.1 气化间、原料加工间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原料储藏、净化、原料加工间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本条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中根据生产性质所规定的要求。

7.1.2无需解释。

7.1.3 对易燃、易爆的物品,应按防火、防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布置。

7.1.4~7.1.5 无需解释。

7.1.6~7.1.7 对贮气柜防雷及建筑结构抗震提出的要求。

7.2 建设用地

7.2.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生产设施建筑面积指标的确定,综合参考了国内目前已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厂房面积指标确定的依据是符合《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并能满足设备的生产、维护、检修的要求。

1 气化、净化间设备之间、设备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根据设备操作、检修的需要确定;一般通道不宜小于1.5m。

2 贮气柜占地面积按圆柱形体积计算得出:

S=V/h

式中S——圆柱形贮气柜的底面积(m2);

V——圆柱形贮气柜的体积(m3);

h——圆柱高度(m)。

3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辅助生产建筑面积中的原料储藏间面积按能够满足30d额定供气量条件下所消耗的原料的面积计算;秸杆产气量按2.0m3/kg计算;秸杆容重按120kg/m3计算;原料堆放高度按2.5m计算。

7.2.2 无需解释。

7.2.3 本标准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行政管理及生活设施建筑面积没有特殊要求,应根据规模及人员数量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或当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7.2.4 本条强调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用地的一般原则。

7.2.5 站区布置应首先满足防火要求,各建筑物和设施之间应符合安全距离并同时满足生产工艺和环保的要求。

7.2.6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筑覆盖率不宜小于50%。本条规定主要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建设总投资,使之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为目的。

7.2.7 本表是以不同规模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的全部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占地面积之和,除以建筑覆盖率,并加以适当调整而得出。

8 配套工程

8.0.1 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别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供电的电力负荷等级。

8.0.2 本条对水源提出了最低要求,最长连续断水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8.0.3 本条是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内易燃易爆的气化间、原料加工间的电气设备提出要求。

8.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设置电话通信设施,是否配置汽车应根据业务状况确定。

8.0.5 本条规定了污水排放应达到的标准。

9 环境保护

本章无需解释。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0.1~10.0.2 投资估算指标中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用和其他费用。其中包括:

1 征用土地及迁移补偿费;

2 站区绿化及城市配套建设费;

3 贷款利息和投资方向调节税及国家新批准的税费。

10.0.3 建设工期定额以《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定额》为计算依据,并参考已建成项目的实际工期确定。

建设工期定额应包括从设备安装调试到正常运转所需的时间。

建设工期是指自工程破土动工开始,到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全过程所需时间。建设工期定额按月计算。

10.0.4 人员定额指标系根据调查资料和按实际工作岗位配置确定。

10.0.5 本条款规定了基建三材的用量范围,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木材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少。

10.0.6 经济评价应根据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原材料、产品价格、银行贷款利率

等资料进行计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可根据建设地区的具体情况,按国家规定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计算。

加油站建设标准(新版)

加油站建设标准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加油站建设,优化设计方案,控 制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统一形象,扩大品牌效应,促进 加油站建设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特制定本标准。 1.0.2 加油站的建设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预测销 量,根据站址、功能和销量,合理确定建设类型和规模,优化设计方 案。 1.0.3 加油站功能在满足加油服务的前提下,根据地理位置、销量等情况综 合考虑服务功能,确定不同的辅助项目。 1.0.4 加油站建设过程中,按照技术进步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 1.0.5 加油站建设除应严格遵守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 现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等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 1.0.6 本标准中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很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1.0.7 《中国石油加油站建设标准体系》由本标准以及“加油站建设标准 设计”、“加油站工程建设模块化图集”和“加油站投资控制指标”

构成。 1.0.8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负责解释。 1.0.9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和控股的加油站新建 和改扩建项目。租赁和参股的加油站应参照本标准进行建设。 1.0.10 依据现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等有关规范、 标准和本标准,配套编制了《加油站建设标准设计》,加油站建设应按 《加油站建设标准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 1.0.11 加油站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委托、设计审查、工程招投标、 施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其他建设管理工作执行中国石油销售公司 现行的有关规定。 2 术语与定义 2.0.1 加油站automobile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 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 2.0.2 站房station house 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和经营的建筑物。 2.0.3 加油岛gasoline filling island 用于安装加油机的平台。 2.0.4 埋地油罐underground storage gasoline 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 罐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品储罐。 2.0.5 密闭卸油点closed unloading gasoline point 埋地油罐以密闭方式接卸汽车油罐车所载油品的固定接头处。 2.0.6 油气gasoline vapor 加油站加油、卸油和储存汽油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 烃)。

标准化林业站实施方案

怀林〔2018〕号签发人:王友芳 关于上报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省林业厅: 根据省林业厅造林经营总站《关于编制2018年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林计函〔2018〕206号)及林造站〔2018〕16号《关于编制2018年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开展细致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现随文呈上,请审阅。 特此报告 附件: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5月20日

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怀远县林业局 2018年5月18日

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主管单位:怀远县林业局 项目负责人:王友芳 项目建设地点:怀远县双桥集镇 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双桥林业站业务用房450平方米。 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建:项目总投资40万元,拟申请中央投资2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2018年5月—2019年5月。 二、编制依据 1.《关于下达2018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林计函〔2018〕206号) 2.国家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 3.国家林业局《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检查验收办法》 4.《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三、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怀远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南端,东邻固镇、蚌埠、凤阳,南界淮南,西毗凤台、蒙城,北依濉溪、宿州。介于东经116°45′—117°09′、北纬32°43′—33°19′之间,总面积

三集中场站实用标准化建设

京新高速(G7)大至乌鲁木齐扩容改建工程二标三集中场站标 准化建设规划方案 1.编制依据 ⑴《京新高速公路(G7)境大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招标文件》; ⑵《京新高速公路(G7)境大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第二合同段施工图》; ⑶《维吾尔自治区公路施工标准化手册》第一册; 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⑸《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JTJ 076-95); ⑹实际现场勘察、便于施工等情况; 2.工程概况 京新高速G7境大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项目位于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7至乌鲁木齐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道216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军事意义的干线公路是促进我国构建“丝網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通往中亚经贸和能源合作的另一条重要通道肩负东联地西接中亚等国家的功能同时承担区域间以及全国大中城市间的中长距离运输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舒适高效可持续的运输服务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京新高速(G7)境大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项目第二合同段位于昌吉州阜康市,起于甘河子互通东侧,起点桩号K27+400,沿现有老路两侧拓宽改造,向西依次投置上户沟互通立交,上户沟互通立交、五工梁互

通立交、天池互通立交,到达天池互通西侧的路线终点,终点桩号K55+512.580,终点与第三合同段衔接点设置断链(短链:K55+512.580=K55+500),路线长度为28.113 km,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交叉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等。 本次改扩建对现有道路采用两侧拓宽的改造方式,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分离式路基宽度采用2*20.75m,整体式路基段采用42m,设计速度均为120Km/h。主要控制点有:上户沟互通立交,S303省道分离立交、上户沟互通、五工梁互通、天池互通、阜康产业园、防洪渠、六运路分离立交、十运路分离立交、高压线等。 2.1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左右幅加宽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 (2)路基宽度:分离式2*20.75m、整体式42.00m。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路面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1800×104次。 (5)桥涵荷载标准:公路-Ⅰ级。 (6)桥涵宽度:桥梁﹑涵洞与路基同宽。 2.2桥涵预制工程量 (1)预制箱梁工程量:40m箱梁40片,35m箱梁20片,30m箱梁72片,27m箱梁20片,25m箱梁28片。 (2)预制空心板梁工程量:20m梁23片,16m梁159片,8m板457

基层为民服务中心和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

XX市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全程代理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 指 导 手 册 二〇一四年九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按照“五统一、六保障”要求,推进为民服务中心和全程代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为民服务全覆盖,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市政务服务中心特编印《XX市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全程代理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 XX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目录 一、基础建设 1-1、名称统一 1-2、面积统一 1-3、上墙内容统一 1-4、窗口设置统一 1-5、规范办公及便民设施 二、组织机构 2-1、组织形式 2-2、运形机制 三、业务公文规范 3-1、补办件告知书 3-2、受理通知书 3-3、办理结果通知单 3-4、退回件告知书 3-5、代办事项登记表

一、基础建设 (一)、名称统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名称统一为“XX市XXX(行政地域名)为民服务中心”。 各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名称统一为“XX市XXX (行政地域名)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 名称牌匾要在正大门左侧显著位置竖排固定,其大小本着庄重、大方、美观原则设计制作。 (二)、面积统一 为民服务中心要尽可能设立在群众熟悉、办事进出方便的乡镇政府办公大楼一楼或靠近乡镇机关、临近街道的醒目地方,大厅面积不少于80㎡。 全程代理工作站要在村两委办公所在地,面积应不少于20㎡的1间办公用房。 (三)上墙内容统一 1、工作职责 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基层党建、社会保障、民政、财政、文化、土地、规划、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农机推广等为民服务事项;代理需上级审批的事项;对申请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 全程代理工作站:负责制定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负责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和

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B51

1 总则 1.0.1为加强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正确掌握建设规范,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水平,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1.0.2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 1.0.3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供气能力为500~5000m3/d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4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按本标准要求,根据各地差异确定建设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 贯彻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用水、用地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1.0.5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工程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标准、定额或指标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Y/T443 秸杆气化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 3.0.1 生物质气化(bio-gasification) 将生物质固体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以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的转化过程。 3.0.2 氧化气化(oxidation gasify) 生物质在高温(生物质燃点以上)有氧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主的混合可燃气的过程。

三集中场地建设方案

云湛高速公路 新(兴)至阳(春)段 云湛TJ2 标“三集中”场地建设方案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云湛高速公路TJ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六日

目录 1、编制范围与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选址情况 (1) 4、功能分区 (2) 5、场外、场内交通情况 (12) (1)场外交通情况 (12) (2)场内交通 (13) 6、施工用水用电 (13) 7、排水、排污设计 (13) 8、防火、防雷、抗风设施 (15) 9、安全设施 (15) 10、施工计划安排 (15) 11、投产后质量、安全、文明、环保管理措施 (16) 12、拌合楼水泥罐稳定性验算 (18) (1)各项参数 (18) (2)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稳定性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础稳定性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钢筋加工棚及料仓顶棚立柱与基础连接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1)钢筋加工棚立柱连接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料仓雨棚立柱连接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钢筋加工棚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油站建设标准(新版)

加油站建设标准 1总则 1.0.1为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加油站建设,优化设计方案控制 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统一形象,扩大品牌效应,促进加油站建设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特制定本标准。 1.0.2加油站的建设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预测销量,根 据站址、功能和销量,合理确定建设类型和规模,优化设计方案。 1.0.3加油站功能在满足加油服务的前提下,根据地理位置、销量等情况综合考虑 服务功能,确定不同的辅助项目。 1.0.4加油站建设过程中,按照技术进步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备、新材料。 1.0.5加油站建设除应严格遵守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现 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等有关国家、行业、 地方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 1.0.6本标准中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很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米用“宜”,反面词米用“不宜”。 1.0.7《中国石油加油站建设标准体系》由本标准以及“加油站建设标准 设计”、“加油站工程建设模块化图集”和“加油站投资控制指标” 构成。

1.0.8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负责解释。 1.0.9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和控股的加油站新建和 改扩建项目。租赁和参股的加油站应参照本标准进行建设。 1.0.10依据现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等有关规范、标 准和本标准,配套编制了《加油站建设标准设计》,加油站建设应按《加油站建设标准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 1.0.11加油站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委托、设计审查、工程招投标、施 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其他建设管理工作执行中国石油销售公司现行的有关规定。 2术语与定义 2.0.1 加油站 automobilegasolinefillingstation 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 2.0.2 站房 stati on house 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和经营的建筑物。 2.0.3 加油岛 gasolinefillingisland 用于安装加油机的平台。 2.0.4 埋地油罐 undergroundstoragegasoline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 罐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品储罐。 2.0.5 密闭卸油点 closed uni oadi nggasoli nepo int 埋地油罐以密闭方式接卸汽车油罐车所载油品的固定接头处。

加油站建设标准

中国石化加油加气站建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所属加油加气站,(含自助、半自助式加油站,不含水上加油站)新建、重建、扩建、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按本标准执行。 2 加油加气站建设分类 加油加气站建设分类:按建设功能可分为加油型、加气型、加油加气合建型;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城市型、高速公路型、城市环城公路、城市快速道、国、省、县道型、乡镇加油站;按加油加气站销量可分为年销量10000吨以上、年销量5000—10000吨、年销量2000—5000吨、年销量2000吨以下(压缩天然气按每立方米折合汽油约0.85KG折算);按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乡镇型。 说明:1、站房面积不包括员工值班、餐厅与活动用房面积,若确需建值班、餐厅、活动与培训用房,值班、餐厅用房按平均每人8-10m2计算,活动与培训用房按平均每人2m2计算。 2、对位置特殊要求的加油站便利店面积,可按便利店控制面积上浮10%-20%。高速服务区便利店面积控制在80-100 m2左右。便利店仓库面积一般控制在8m2-12 m2。 3、应根据节约用地的原则,站内土地有效面积及罩棚面积为上限指标,不含进站引道和确保安全距离必需预留的占地,超过本标准应加以说明。 加油加气站建设规模划分标准

站址应选择在车流量较大、交通便利的地段。城区、县城站应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或汽车进出方便的支道上;高速公路站应选择在服务区出口一侧;国、省、县道站宜选择在主流车道或干道出城一侧并依托城

镇;乡镇站要依托乡镇并兼顾主要干道。 1)站址不宜选在城市干道交叉口,交叉车流量大,红绿指示,易导致交通堵塞,一般距离交叉口80—200m为宜;车辆进、出口应分开设置。道路布置宜按进站车辆正向行驶设计。 2)加油站进口方向视线一定要好,尽量避免山坡、房屋阻挡可视度。 加油加气站的油罐、加油机、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要求。油气排放处理装置与站内其它设施的防火间距等同于通气管管口。 站区四周除道路一侧开敞或设置非实体围墙外,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 站区内加油车道宽度、柱距及转弯半径除满足规范要求外,宜参照加油站总平面布置图要求设计。 加油加气站出入口处道路坡度不宜大于3%,坡度宜向站外;平坡排水的站区地面坡度为%~%。在汽车槽车卸车停车位处,配备具有统一形象的中国石化加油加气站品牌柱、出入口指示牌、加油站站牌及HSE安全警示牌等。 所有建、构筑物、管道安装等均严格按国家抗震标准设防。 新建、重建、扩建、改造的加油站应根据实际需要建设便利店,为加油站开展配套的便利服务提供经营场所。 1)便利店控制规模应符合表4- 1要求。 2)便利店应布置在站房的主导位置。 3)便利店内设置统一收银营业柜台,柜台宜放置在室内右侧。 4)加油加气站的洗车、换油、汽车美容等用房宜独立建设,其建

场站建设方案

河北省涿州(京冀界)至石家庄公路改扩建工程 项目部场站建设方案审批表 项目名称: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石改扩建工程合同段: JS3 编号: 承包人: 驻地建设评价(承包人): 本合同段场站建设位置位于京石高速东侧,K76+350附近,距京石高速直线距离250m 左右,平面尺寸140m*130m,占地总面积为18200m2,其中拌和站占地面积15500m2(含备料仓、机械站、库房),钢筋加工场占地面积2250m2,其他为辅助设施占地。 料仓位于场地的东侧;拌和站位于临时占地的中部,“╣”形布置;钢筋加工场位于场地的西侧,机械站位于拌和站的南侧,库房位于机械站的西侧,具体位置详见后附平面图。 场站内主干路、备料区、钢筋加工场进出道路采取30cm10%灰土+30cmC25混凝土硬化处理方案,机械站及其余位置采取15cm10%灰土+15cmC25混凝土硬化处理方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安全保障体系,由项目经理亲自挂帅任组长,总工任副组长,并配备2-3名专职安全员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及管理。配备完善的安全器材、标牌等设施;工人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2012年 11 月 5 日 地方指挥部(县、市、区)意见: 年月日现场管理部意见: 年月日 筹建处工程科意见: 年月日 筹建处主管处长意见: 年月日 注:1、本表一式四份,施工、地方指挥部(市级)、现场管理部、筹建处各一份。 2、场站建设评价应涉及拌和站、机械站、料场、钢筋加工场、库房等选址、建设规模、场站布局、场地处理及安全生产等内容,具体细节严格遵照《河北省涿州(京冀界)至石家庄公路改扩建工程工地建设标准化实施细则》执行。

场站建设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指南》 2、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河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手册范本》 3、河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4、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关于实施标准化工地达标验收认证的通知》 5、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石高改扩建筹建处《工地建设标准化实施细则》、《关于开展场地建设劳动竞赛的通知》 二、建设选址 本合同段场站建设位置位于京石高速东侧,K76+350附近,距京石高速直线距离250m左右,平面尺寸140m*130m,占地总面积为18200m2,其中拌和站占地面积15500m2(含备料仓、机械站、库房),钢筋加工场占地面积2250m2,其他为辅助设施占地。 三、建设说明 1、平面位置: 料仓位于场地的东侧;拌和站位于临时占地的中部,“╣”形布置;钢筋加工场位于场地的西侧,机械站位于拌和站的南侧,库房位于机械站的西侧,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 2、建设材料: (1)拌和站所包含的安装设备基座全部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基底采用10%灰土处理30cm;散装水泥罐设置缆风绳防止倾覆。场地采用厚度30cm的10%灰土处理,然后浇筑15cn厚的C20混凝土硬化;场地内的主要行车道采用厚度30cm的10%灰土处理,然后浇筑30cn

天然气场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基层场站标准化建设规范 第 1 章总则 1.1 基层场站标准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企业标识应用、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结合《企业文化手册》和《视觉形象识别手册》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天然气分公司基层各输气场站、增压站,LNG 接收站以及储气库等参照执行。 第 2 章户外形象 2.1 大门铭牌 2.1.1 统一使用“天然气分公司标识+xx管道xx输气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横向排列或竖向排列。 2.1.2 标识采用铁字烤漆工艺,单位名称采用钛金立体字。 2.1.3 大小及排列方式参照《视觉形象识别手册》。

2.2 场站围墙 2.2.1 在场站外围墙涂刷天然气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安全 标语等。 2.2.2 涂刷内容为:“奉献清洁能源共建美丽中国”、“源自天 然服务社会”、“创业创新创效”、“安全生产重于一切”等。 2.2.3 统一采用红色油漆涂刷,字体参照《视觉形象识别手册》。 2.3 站外标牌 2.3.1 进站须知牌 (1)位置:场站大门道路右侧 (2)规格:2000×1250 mm 2.3.2 安全疏散示意图 (1)位置:场站大门道路右侧 (2)规格:2000×1250 mm 2

第 3 章室内形象 3.1 办公楼标准化 3.1.1 外部标牌 3.1.1.1 楼顶标牌 (1)在办公楼楼顶设置“天然气分公司标识+xx 管道xx 输气站”,统一采用横向排列。 (2)标识采用铁字烤漆工艺,单位名称采用钛金立体字。 (3)大小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3.1.1.2 领导承包牌 (1)位置:办公楼大门左侧墙体(或门卫室靠近场站大门处)(2)材质尺寸:铝型材 600×500 mm (3)字体:方正大黑 (4)安装:联系人为插槽式,承包牌采用壁挂式安装 3.1.1.3 党员责任区牌 (1)位置:办公楼大门右侧墙体(小型场站站控室门口)(2)材质尺寸:透明亚克力板 600×400 mm (3)安装:四周用镜钉固定 4

林业工作站职责

篇一:林业工作站工作职责 一、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方针、政策,了解和反映群众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要求和问题; 二、协助镇委、镇府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按照上级林业部门的安排,配合林业调查设计单位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工作,负责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掌握本站辖区内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四、核定并落实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年度采伐指标,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授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依照有关规定检查、监督本镇的林木采伐,木、竹运输和销售; 五、协助有关部门的调处山林纠纷,查处毁林案件,维护森林资源的安全; 六、传播林业科学技术,总结和推广林业生产先进经验,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收林业专项基金和其它收费,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管好用好当地各项林业资源; 八、承办镇委、镇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篇二:林业工作站主要工作职责 一、做好辖区内的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伐前、伐中、伐后的检查工作,防止盗伐、滥伐森林和违章运输木材的现象发生,同时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局授权范围内的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工作,构成立案标准的案件要及时上报并协助有关单位查处,同时要认真做好竹木成品、半成品及竹子等林(副)产品的规费征收工作; 二、做好辖区内的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火源管理,防止山火发生。一旦发现山火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县防火办报告,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要积极做好山火案件的查处工作; 三、全面完成采种、育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与中幼林抚育任务,并达到质量标准;按技术规程做好年度造林自检工作;按规定、按计划做好授权范围内的林木采伐设计工作,对不遵循调查设计技术规程造成超砍的,按规定追究设计人员的责任; 四、做好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五、完成县林业局和乡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三:乡镇林业工作站职责 一、由县级主管部门受权履行国家有关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协助乡政府林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和指导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生物质气化技术

在原理上,气化和燃烧都是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其区别在于,燃烧过程中氧气是足量或者过量的,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等不可再燃的烟气,并放出大量的反应热,即燃烧主要是将生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生物质气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提供有限氧的情况下使生物质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氢气和低分子烃类等可燃气体,即气化是将化学能的载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相比燃烧,气化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小得多,气化获得的可燃气体再燃烧可进一步释放出其具有的化学能。 生物质气化技术首次商业化应用可追溯1833年,当时是以木炭作为原料,经过气化器生产可燃气,驱动内燃机应用于早期的汽车和农业灌溉机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高峰,当时大约有100万辆以木材或木炭为原料提供能量的车辆运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面临着能源匮乏的困难,也采用气化的方法为汽车提供能量。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兴趣。以各种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气化装置生产可燃气,可以作为热源,或用于发电,或生产化工产品(如甲醇、二甲醚及氨等)。 生物质气化有多种形式,如果按照气化介质分,可将生物质气化分为使用气化介质和不使用气化介质两大类。不使用气化介质称为干馏气化;使用气化介质,可按照气化介质不同分为空气气化、氧气气化、水蒸气气化、水蒸气-氧气混合气化和氢气气化等。 生物质气化炉是气化反应的主要设备。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应用类型的多样性。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气化设备和不同的工艺路线来使用生物质燃气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基本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供热、供气、发电和化学品合成。生物质气化供热是指生物质经过气化炉气化后,生成的生物质燃气送各入下一级燃烧器中燃烧,为终端用户提供热能。此类系统相对简单,热利用率较高。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拌和站及场站布置标准化建设要求

5.1 拌和站 5.1.1 一般规定 1一个标段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可设一个或两个(每个拌合站都必须满足标准化要求)大型拌和站 2 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 3承包人须在限期内完成拌和站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围墙、排水系统、水、电、场区内道路、场地、功能分区及拌和楼等。蒸汽养生所用锅炉、管线、用电、消防等设施提前规划并安装预埋。 4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给。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5 每个标段段所有用于桥涵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6 拌和站由项目部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7 使用商品混凝土须经监理人审查、发包人批准,并明确发包人和监理人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8 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大型设备的安装提前要有规划及设计并报筹建处验收。 5.1.2 场地建设 1 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拌和站四周要设置砖砌围墙(24墙,高1.85m,内外砂浆抹面,刷白色涂料,写项目部驻地精神文明标语)或绿色金属隔离栅围栏(高速公路标准),设置10m宽一扇推拉栅栏铁门(门跺高2m,门高1.5m、门跺两边设置斜墙,斜墙上写标语)门跺上挂钢质白色门牌(公司简称+拌合站)效果图如下:

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方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 GB 50156-2002 ? 1 总则 ? 2 术语 ? 3 一般规定 ? 4 站址选择 ? 5 总平面布置 ? 6 加油工艺及设施 o6.1 油罐 o6.2 工艺系统 ?7 液化石油气加气工艺及设施 o7.1 液化石油气质量和储罐 o7.2 泵和压缩机 o7.3 液化石油气加气机 o7.4 液化石油气管道及其组成件 o7.5 紧急切断系统 o7.6 槽车卸车点 ?8 压缩天然气加气工艺及设施 o8.1 天然气的质量、调压、计量、脱硫和脱水 o8.2天然气增压 o8.3 压缩天然气的储存

o8.4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 o8.5 加气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 o8.6 压缩天然气管道及其组成件?9 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10 电气装置 o10.1 供配电 o10.2 防雷 o10.3 防静电 o10 .4 报警系统 ?11 采暖通风、建筑物、绿化 o11.1 采暖通风 o11.2 建筑物 o11.3 绿化 ?12 工程施工 o12.1 一般规定 o12.2 材料和设备检验 o12.3 土建工程 o12.4 工艺设备安装 o12.5 管道工程 o12.6 电气仪表施工 o12.7 防腐蚀工程 o12.8 交工文件

?附录A 计算间距的起讫点 ?附录B 加油加气站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围划分 ?附录C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 ?本规用词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 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1.0.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淮的规定。 2 术语 2.0.1 加油加气站 automobile gasoline/gas filling station 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统称。 2.0.2 加油站 automobile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 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 2.0.3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 automobile LPG filling station 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车用液化石油气的专门场所。 2.0.4 压缩大然气加气站 automobile CNG filling station 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车用压缩天然气的专门场所。

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申报及安全验收程序

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建设申报及安全验收管理程序 (征求意见稿) 为推动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有利于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又快又好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村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工程质量和安全验收,制定本程序。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溪市政府所辖范围农村乡(镇)区域内,从事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项目申报、工程审批、工程规划、使用安装、设备维护、生产经营、安全验收及日常管理。 二、项目申报要求及审批 推广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应当遵循村民自愿、政府推动、统一规划、部门监管、群众受益和项目属地管理原则。项目建设要符合村镇总体规划,村镇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无村级债务。村两委领导班子具有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积极配合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建设与安全生产等相关工作。项目申报村(镇)在争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情况下提出申请,并提供

以下材料:自然村规划平面图、基本情况(地理、地貌、规划、人口、户数、耕地、作物种类等)、组织实施方案、资金筹集方式、建设进度计划,填写有关申报材料,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报本县(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初审。初审合格后,会同辖区内城市建设、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消防局部门复审。复审合格征得发改局、财政局同意后报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由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会同发改委、财政局向上级申请立项,经立项审批后纳入建设计划,予以项目实施。 三、项目实施 为确保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对工程的设计、设备(器材)选择及工程投标等有关项目实施:(一)工程设计 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设计由农村能源主管部门推荐具有燃气工程设计资质的专业部门承担,项目建设村有筛选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村)的实际情况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工程设计。 (二)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应严格按照NYJ/T09—2005《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建设标准》参照执行。工程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安全评价,安全设施应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生产、同步使用。

2020年现场标准化建设工作(3)精品

2020年现场标准化建设工作(3)精品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 工作简报 第3期 德兴铜矿现场管理标准 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01月28日 德兴铜矿《关于组织开展“强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的通知》 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根据集团公司党政的号召和[2010]263、264号文件要求,经矿党政研究决定,即日起,在全矿各单位开展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范围:全矿各单位。 二、活动时间:从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12月31日。 三、活动内容:现场管理标准化,即现场人、机、料、法、环、信息的标准化,具体为: ——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推动方面: 1、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有专(兼)管部门,有专(兼)

职管理人员; 2、列入本单位党、政、工、团工作计划当中,并制定有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 3、自上而下有明确的创建工作责任制和责任区,做到无遗漏和空白区; 4、有明确的创建工作计划、措施;有创建工作检查、整改等工作制度。 ——基础工作标准方面: 1、无泄漏工作标准,包括建有设备、管网密封点示意图;水、电、气、油、风的系统图、计量器具的配备及定期检查、单耗统计台账;设备润滑卡片及润滑“五定”等标准。 2、岗位标准,包括建有符合工艺流程、工序质量、安全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的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岗位标准。 3、工作标准,包括建有现场管理各项工作所必须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等工作标准。 4、质量标准,包括建有各工序环节的工序质量标准、中间产品质量标准、最终产品质量标准。 5、技术标准,包括技术规程、规范要求和设计指标,制定现场管理的各项技术标准。 ——主要管理指标方面: 1、安全指标,包括月均千人负伤率;粉尘合格率等。 2、环保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综合达标率、工业水复用率等。 3、效率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设备台班效率、人均实物劳动

林业工作站业务知识测试

林业工作站业务知识测试 一.选择题。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分别赋予以林业什么样的地位?( A ) A.重要、首要、基础 B.首要、重要、基础 C.重要、基础、首要 D.基础、首要、重要 2.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什么样的历史性转变?(C) A.由生态建设为主向木材生产为主 B.由产业发展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 C.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 D.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产业发展为主 3.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包括哪些?( ABC ) A.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 B.“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 工程、 C.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工 程 D.绿色通道工程、城市绿化工程 4. 从整体上讲,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D ) A.非常充足 B.基本充足 C.略有不足 D.严重不足 5.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按照何种原则,多渠 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 ( D ) A.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障 B.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中央补一点地方筹一点 D.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 6.林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放活经营权。对什么林,农民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 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对什么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 (B) A.用材林;生态林 B.商品林;公益林 C.用材林;防护林 D.商品林;防护林 7. 在明晰权属的基础上,各种社会主体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 林地使用权的流转?(AC) A.承包、租赁、转让 B.合资、合作、租售 C.拍卖、协商、划拨等 D.担保、入股、继承等 8.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哪些现象?( ABCD ) A.乱砍滥伐 B.改变林地用途 C.改变公益林性质 D.公有资产流失 9.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是()?( C ) A.林产品需求 B.木材需求 C.生态需求 D.社会需求 10.下列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描述正确的是哪句话?( B ) A.整体改善、局部恶化 B.局部改善、整体恶化 C.整体和局部大有改善 D.整体和局部全面改善 11.经政府划定为公益林的,要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已承包到农户的,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户;未承包到农户的,要确定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谁的身上?(A) A.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B.本集体经济组织 C.经营者 D.管护者 12.森林防火工作实行什么负责制?(D) A.防火办主任 B.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 C.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 D.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 13.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和什么教育,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 B ) A.林业科技 B.生态道德 C.生态伦理 D.生态文明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_对策

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高春雨1,李铁林2,王亚静1,毕于运 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摘要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一种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在分析中国农村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发展规模、运行情况、技术标准、政府 政策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了在技术标准、项目规划与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2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04-02181-03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in China GAO Chun-yu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Agricul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was an important way of straw resources utiliz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cale ,performance ,technical standards ,government policies of China?s rural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engineering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technical standards ,project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At last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brought up to promote th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of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Key words Straw gasification and gas centralized supply ;Current situation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高春雨(1978-),男,黑龙江双城人,在读博士,助理研究 员,从事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9-09-04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是指将玉米芯、棉柴、玉米秸、麦秸等干秸秆粉碎后作为原料, 经过气化设备(气化炉)热解、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可燃气体,经净化、除尘、冷却、储存加压,再通过输配系统送往用户,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一般以自然村为单元,供气规模从数十 户至数百户不等, 供气半径在1km 以内[1] 。秸秆燃气已成为继天然气、管道煤气、液化气、沼气后,又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农村新能源。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增加农村能源供给, 改变农村炊事结构,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轻环境污染, 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得这项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但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这项工作一直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 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中,都对秸秆气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农业部在《关于印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发[2006]5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推广秸秆成型颗粒燃料、 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技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秸秆气化被列为重要的技术。可见,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技术开发、融资与管理体制的构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前景广阔。为此, 笔者对中国秸秆集中供气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综述。1中国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现状1.1 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 建造规模秸秆气化站602处, 比2000年增加214处,增幅为55.20%,建设规模比较大的省份是辽宁省、山东省和江苏省。2005年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户数达到134544户, 供气量达到20040.5万m 3 , 秸秆利用量达到137051.06t ,平均每个气化站平均供气农户250户[2] (表1)。 1.2秸秆气化技术日渐成熟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就 表12006年全国和主要省市秸秆气化站数量 Table 1 The number of straw gasification stations in whole China and main provinces (cities )in 2006 个 开始了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当时用木炭气化驱动汽车在中国许多城市使用。在能源短缺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发的为农村排灌机械提供动力的木柴气化炉已形成一系列定型产品。20世纪50年代初期, 在粮食加工厂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层式下吸式气化器”,稻壳气化发电为加工厂提供电力已经出现, 但该类气化装置没能及时推行开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对气化器的研究与发展才重新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研制了由固定床气化器和内燃机组成的稻壳气化发电机组,形成了200kW 稻壳气化发电机组的产品并得到推广。同期,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进行了用固定床木材气化器烘干茶叶、为采暖锅炉供应燃气等方面的尝试。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成的ND 系列生物质气化器以玉米芯、稻壳、锯屑、果壳、树枝等为原料,用于烘干茶叶、药草及驱动锅炉,其中ND-600型气化器运行情况较好。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的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器对气化原理、物料反应性能进行了大量试验,开展了1MW 秸秆气化发电系统的研究。1998广州能源研究所设计建造的使用木屑的1MW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已经投入商业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在 “七五”期间提出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的设想,得到了农业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通过“七五”、“八五”期间的研究和改进,研制成功的XFF 型秸秆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4):2181-2183责任编辑姜丽责任校对傅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