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说明文阅读(四篇含答案)

社科类说明文阅读(四篇含答案)
社科类说明文阅读(四篇含答案)

社科类说明文阅读(四篇含答案)

(一)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现,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过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于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个方面的关系,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2.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整幅图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3.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面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

A.图画文字B.图形文字C.笔画化文字D.笔画化图形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节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节选的文章说明的重点是文字的产生,其中还顾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二)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长期以来有2000多年未建立年代学标尺。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仅追溯到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再往上的《三代世表》便有世无年。这一段尚缺年代学标尺的2000多年文明史,大致包括五帝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由此往上,可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往下可明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与走向。

此次“夏商周断代工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如下。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墓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证认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共和以前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架构。对黄祖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与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祖卡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4.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并对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索,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代的始年。同时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互洽的《夏商周年表》。

1.对“工程”取得的成果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排出了西周共和以前各王的顺序,考定了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B.考定了武丁和帝辛的年代,给出了商代后期各王的年代。

C.确认了夏、商分界的界标,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与夏代的分界。

D.估计了夏代的始年,从而确切划分了“五帝”时代夏代的分界。

2.下列对“工程“所用的研究方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多种考古实物进行科学测年。

B.依据文献记载考察具体的年代。

C.对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

D.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相关的考古遗址、墓葬资料作对比研究。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立夏商周各代考古年代的架构是“工程”进行研究的前提。

B.最后一段中的两个“尽可能”表明,该项研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C.从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各历史阶段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比较而言,对商代的研究最为精确。

D.《夏商周年表》是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相关学科联合攻关、交叉研究取得的成果。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程”“实施和成果”1—4的排列可以看出,该项研究是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的。

B.“工程”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末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

C.“工程”为我们继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揭示5000年文明史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打下了基础。

D.“工程”应该是我国到目前为止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最强的年代学研究项目。

(三)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很广。梅花独先天下春,到夏天果实累累。梅是中华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的可食之物,同时,梅花又以其高雅、圣洁,被人们用比拟美好的德行,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由食梅、植梅而艺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爱梅、赏梅,由梅品而人品,历代梅文、(①)等层出不穷。

梅花象征着(②)。“众芳摇落独暄妍”,天气越冷,梅花开得越精神。傲霜斗雪的梅花,常被比拟为守

道脱俗的君子,不畏强暴的雄杰,惊顽起懦的斗士。“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的咏梅词更是把这种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凛凛风神,铮铮铁骨,屹立一于严寒里;独立奋进,不依附于他物,这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化为亨(通达顺利),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先”、“喜上眉梢”,取寓意或谐音。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只喜鹊构成,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梅花吸引了古今无数的诗人画家,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传下来的诗画之多,远非其他花卉所能比。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写梅佳作《摽有梅》,生动描述抛梅求爱的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成语“摽梅之年”即出于此。此后历代以梅为题材创作诗词日益兴盛,大凡著名诗人词家都有咏梅作品,竟有“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之说。宋人黄大舆把宋以前若干咏梅诗词选编成集,名曰《梅苑》,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咏梅专集。

古人把画梅称为写梅,是注重梅花意趣的发挥,。这反映了中国人艺术思维的特点。据画史载,唐代于锡就已先事勾勒而后着色。到北宋初年,徐崇嗣用色点染能极尽其妙;崔白则始用水墨写梅,被认为是画墨梅的鼻祖。南宋杨无咎用双钩与没骨法混画,以表现梅花瘦硬清妍的丽质佳姿,惟妙惟肖。画史上,画梅自成一科,流派甚多,代有传人。迄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写梅之作数以百计。

梅花与中国的音乐戏剧也结缘极深。《梅花落》恐怕是最早的梅花音乐了,可惜已经失传。《梅花三弄》、《咏梅》等古曲,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近现代,以梅为主题的乐曲不胜枚举。古今戏剧以梅为题的也不在少数,当今戏剧表演的最高奖即梅花奖。在中国,梅文化堪称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影响了无数代人的文化思想。

1.文章第1自然段①处和第2自然段②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①梅诗、梅画、梅乐、梅戏②高洁、刚毅、自强、吉祥

B.①梅诗、梅画、梅乐、梅戏②刚毅、自强、吉祥、高洁

C.①梅诗、梅画、梅乐、梅戏②自强、吉祥、高洁、刚毅

D.①梅乐、梅戏、梅诗、梅画②吉祥、高洁、刚毅、自强

2.对第1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介绍梅的产地、资源和被开发利用的情况

B.说明中国梅文化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容

C.指出历代关于梅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的原因

D.说明梅从自然之手到审美对象,“梅品”到“人品”的发展过程

3.文章第4自然段横线上应选填的短语是()

A.讲究趣味,而不以是否合于自然形态论高低

B.讲究风格,而不以是否合于某一观念论高低

C.讲究形似,而不以是否传神写照论高低

D.讲究神似,而不以是否究形尽相论高低

4.对文章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全篇从概括到具体,逐段推进,层层深入地展开说明

B.文章先对梅文化作总的介绍,再具体说明梅花的象征意义和与梅花有关的文学艺术创作

C.第2自然段运用了拟人、引用、举例等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梅文化的精神内涵

D.3、4、5自然段均运用了举例说明,其中第4自然段的举例是依历史顺序安排的

(四)

拒绝“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主义积累就是在市场机制下把剩余价值转化资本。而所谓原始积累,按马克思的说法,则纯属一些在逻辑上与市场机制无关的抢劫行为,诸如强迫劳动、圈地运动、猎奴与海盗行为、凭仅势抢占公产、

抢劫黄金等。显然,这两种积累之别是性质之异。资本主义与“原始积累”并无逻辑联系,但却有经验的联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抢来本钱做买卖”,即用非资本主义的野蛮手段创造资本主义的“史前”基础的事。即使如此,“做买卖”的时代也并非都从“抢来本钱”开始,而“抢来本钱”也并不是都去“做买卖”,用这些本钱搞垄断和统制更顺理成章。

过去许多论述把“原始积累”描述为资本主义的一个必经阶段,可在理论上与历史上都远非如此。马克思曾明确表示“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一命题只是一个“假定”。英国经验符合这一“假定”,但马克思并未因此就把它上升为“规律”——尽管他喜欢用这个词是人所周知的。而列宁也只是说所谓原始积累“至少在英国有过”。不仅如此,一九一七年以前的列宁经常强调一的点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可以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原始积累”以强权与暴力剥夺小生产或侵占公产的“普鲁士道路”(在一些场合列宁也称为“英国道路”、“意大利道路”等);另一条是摆脱压迫与强权后的自由小资产阶级公平竞争、经济分化的“美国式道路”。这表明这时的列宁在理论上并不认为“抢来本钱”是资本主义起步的“必然规律”。只是到了二十年代,为了强调苏俄当时进行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具有历史合理性与道义正确性,“原始积累”才被抬到了“规律”的高度,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们在大讲“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的同时也就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化了。

姑且不论当代新兴工业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并不是靠“抢来本钱”,就从历史上讲,如今发达世界中的北欧诸国、瑞士都未经过什么“原始积累”阶段,但它们的经济发展却后来居上,比搞过“原始积累”的西班牙、葡萄牙诸国更出色。

1.对“资本主义与‘原始积累’并无逻辑联系,但却有经验的联系”一句的准确理解是()A.从理论上讲,资本主义与“原始积累”并无联系,但实践上资本主义却经历了“原始积累”这一阶段。

B.“原始积累”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必经阶段,但历史上确有通过“原始积累”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

C.多数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并未经过“原始积累”,少数资本主义则通过“原始积累”方得到发展。

D.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原始积累”无关,早期资本主义则依赖“原始积累”才得以发展。

2.第一段中说“‘做买卖’的时代也并非都从‘抢来本钱’开始,而‘抢来本钱’也并不是都去‘做买卖’”,这是为了说明什么?()

A.资本主义与“原始积累”并无必然联系B.资本主义与“原始积累”有经验的联系C.资本主义积累是在市场机制下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D.“原始积累”是逻辑上与市场机制无关的抢劫行为

3.作者认为“过去许多论述把‘原始积累’描述为资本主义的一个必然阶段”,“在理论上与历史上都远非如此”,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支持作者观点的论据?()

A.马克思曾明确表示“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一命题只是一个“假定”。

B.列宁在理论上并不认为“抢来本钱”是资本主义起步的“必然规律”。

C.当代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经济起飞并不是靠“抢来本钱”。

D.如今发达世界中的北欧诸国、瑞士都未经过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

4.下列表述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原始积累”“抢来”的“本钱”用来搞垄断和统制,走“美国式道路”,才合情合理。

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必经阶段的客观规律。

C.“英国道路”、“意大利道路”与“普鲁士道路”同义,都是指经过“原始积累”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D.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要经过“原始积累”不是规律,而列宁认为这条道路的确

存在。

社会科类说明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1.D 2.D 3.B 4.B 二、1.C 2.D 3.D 4.A

三、1.A 2.B 3.D 4.A 四、1.B 2.A 3.C 4.C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过分。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有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除了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答案】(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通过斯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

八年级课外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PM2.5,你关注了吗? ①伴随着今年入秋以来全国大范围的灰霾天气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②PM 是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的英文缩写,又称尘,指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据专家解释,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分主要可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PM2.5三类。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1/20。 ③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成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 M2.5),不易被阻挡,当人体吸入之后,PM2.5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据统计,在欧洲,PM 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④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机动车一般排放20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粒,也包括PM2.5。其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毒性最大。据了解,厦门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和道路扬尘。其中,机动车尾气的“贡献率”最高,超过40%。而且走走停停,低速行驶的车辆污染更严重。近几年来,厦门的机动车激增,导致城市道路拥堵,车辆走不动,又加剧了尾气排放污染。 ⑤对于室内空气而言,烟草烟雾则是PM2.5最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研究证明,使用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或在室内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区,都不能有效防止烟草烟雾的危害。国外研究表明,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约占2.5微米以下颗粒物室内总量的90%左右。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个15平方米的室内房间,测得PM2.5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而在吸了一支烟后约半小时,检测仪的显示屏示数随着烟雾的增加而越来越高。经过检测,室内PM2.5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 二十四、(泰州市二〇〇六B)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4.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20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密码正在被“杀死” 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项重大的考验。这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们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为了安全,我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实在是不好记!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通过穷举、盗取信用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码。 ②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在线身份证验证的技术已经难以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越来越多全新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④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⑤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用而生。FIDO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码强认证)。 ⑥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密码。 ⑦FIDO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去,而是在设备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F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钥①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登录服务器会发送密钥到用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与目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模式相比,这种登录方式很难被黑客破解。 ⑧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USB验证令牌、NFC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不论是用传统的硬件认证,还是用指纹、虹膜、声纹等这类生物辨识,依照FID0的标准,都能够当作身份识别认证使用。 ⑨FID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他们遵循一个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随之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比如指纹识别从一项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⑩设备厂商在加入FIDO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户和信息安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购买指纹识别器一类的设备。 ?指纹识别技术还不完美,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正在开发一款USB钥匙扣,用他可以直接登录账户;微软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亦表示正在考虑寻求代替密码的另一种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技巧点拨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用来做阅读材料的说明文,多为一千余字的单篇文章,或者是长文中千字左右的节选,篇幅较短,阅读量不大;内容浅显,较易把握。但在阅读答题时一定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心中须有文体特点。应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筛选信息,解答试题。如注重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的分析和认定,并随手做好记号,以备答题时参考或直接采用。 二是条分缕析思路结构。考试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结构特点这个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力求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文章结构、层次线索等方面的特点,获得某方面的重点突破。如一篇事物说明文,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或者是以逻辑为序,思路顺序理清了,信息的筛选也就容易了。 三是准确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语有:这、那、其、此、等代词;略微、大概、大约等副词;以及“只有……才”“只要……就”“而”等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上下文的意思,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辨识和推断。对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理清其结构,剖析其含义,从而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 二、考点提炼及答题方法指导 根据对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考题的提炼,大致有以下考点: 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说明的顺序; 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对语段说明内容的概括; 6、开放性试题。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较明显,难点在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___的____.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两句话,哪个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观点不是特点。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诠释具体、通俗、准确、有侧重地说明了……的……(性质、特点、功用、原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植物也唱《好汉歌》 ◇力夫 ①以描写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著称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以后,它的主题歌——《好汉歌》因简洁、生动地颂扬了好汉精神而立即流传开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啊/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②也许让你想象不到的是,不但是人们爱唱《好汉歌》,就连一些植物也爱唱《好汉歌》,只不过它们不是用歌喉“唱”,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唱”。不信,你仔细听—— ③植物懂得情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科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还发现,植物还有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如一些植物在行为中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仁爱”精神。 ④有一种原野灌木就“见利”而不忘“仁爱”。我们知道,灌木本身就是依靠扩展自己的庞大的根系来汲取水分的。但奇怪的是,当这种原野灌木的根部在土壤中深入或扩散时,快要到达“邻居”的根的地界后,便立即停止扩张。而且这种相遇并不是直接碰面,它们能够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相互识别出对方。连植物都懂得和平共处,相互尊重邻居的生存空间,不蓄意侵犯同伴的领地,这对那些为争夺领土而打打杀杀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 ⑤植物讲“仁爱”已经够稀奇了,但科学家还发现,一些植物还很讲“义气”。 ⑥如一些植物在受到侵害后,即使在“严重负伤”的情况下也不忘记给同伴发“遇险警戒”信号。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领导的课题组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将两株棉苗放入一个密闭玻璃容器,只对其中的一株棉苗进行啃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在对两株棉苗和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奇异现象:不但受伤的棉苗发生了防御反应,另一株没有受伤的棉苗也同样产生了防御反应。通过对植物受伤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不同时间段的定量分析,他们发现,没有受伤的棉苗所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浓度甚至高于受伤棉苗。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这个现象表明,受伤的棉苗在抵御侵害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通知”同伴——“敌人来人”! ⑦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们还相当“讲求公道”,不但敢于“鸣不平”,即便没有被逼上“绝路”也敢于为维护“公道”而“造反”。甚至在个人或同伴“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敢于“拔刀相助”。 ⑧如土豆被人削皮时,它就会立即发出“抗议”的喊声,只是其音频人耳无法辨别罢了。如果你把西红柿的植株放在卧室里过夜,又忘了给它浇水,它就会用释放“清醒剂”的方式向你提出“抗议”,“警告”你不要再睡懒觉,快起来给它“喂水”。 ⑨科学家们认为,植物的一系列“好汉行为”不断被发现本身就说明以往人类对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人类进行信息联络的通讯技术在内的许许多多未解之谜,都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破解,人类对于植物情感世界的研究也还应该更深入、更广泛。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10年12期) 1.“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一句中黑体的“这一结果”指什么? 2. 请简要概括,植物的“好汉行为”包括哪些现象?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八节洞参考答案: 16.①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山花”和翠绿、金黄的“乔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花”的姹紫嫣红与“乔木”的翠绿金黄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言之成理即可) ②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灿烂的“峭壁断崖”比喻为“朝露”,彤红的“峭壁断崖”比喻为“焰火”,(1分)形象逼真地突出了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特有的光泽和色彩的艳丽。(1分)(言之成理即可) 17.①跌宕有致(或高下错落);②颇具韵律;③不拘形迹(或飞姿各异);④洒脱飘逸(或逍遥自在);⑤晶莹剔透(或色泽斑斓)。(答出一点给1分,概括合理即可) 18.示例:大自然奥秘无穷,有很多神奇的山、水,迷人的花、草、树、木等却鲜为人知;然而,只要精诚所至,就可以找到它们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分,答到“精诚”方面的内容得1分,其他内容得1分)正如千姿百态的八节洞瀑布,翠绿、金黄的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乔木和色彩缤纷的山花,蟒童河两岸丹霞地貌灿若朝露、红似焰火的峭壁断崖一样,(2分)这些僻处的天籁,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且敬畏自然的心,哪怕千里迢迢也能寻找到它们,且感受到它们的美。(2分,答到“虔诚”“敬畏”的内容各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为泥土洗澡(2) 1.(2分)分离掉啥子和碎石清洗提炼出污染物 2.(2分)具体、准确、直观(1分)地说明了调查次数之多和工程量之大(1分)3.(3分)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1分),在这里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3分,对一个给1分,对两个给3分)BC(B项错在好;C项错在科技手段的发达,应该是真正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3) 1.2分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3分①比喻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或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任何方法也不能保证消失所有无脊椎动物。 3.3分B 4.3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的眼睛(4) 1.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3.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4.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典型例题】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间顺序 B. 工艺流程顺序 C. 由主到次的顺序 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 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过了40亿年左右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 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2段中,“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姓名 1、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一、说明方法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B.拟人作比较列数字 C.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二、说明文语言 1、请从下列句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4)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5)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 (6)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 ..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2)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 ..靠嗅觉和听觉。 (3)人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 ..都是越用越健康。

2020详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练习附答案

说明文专题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备考效率非常重要。 教学要求: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要求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明白说明文答题程序,能够顺利答题。 考点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题型1:“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首括句指段首用以概括本段大意的句子) 题型2: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1::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2::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文段的开头和结尾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考查点二、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提问方式1.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1: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答: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例2: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提问方式2: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例3: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例4: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_初中_中考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选文有改动)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这样”指的是什么?

课外说明文阅读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科学技术类: (一)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A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D ) A.作比较列数字B.作诠释列数字 C.作诠释作比较 D.分类别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 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⑦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限定的原因。 ⑧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 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在可以添加的食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