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

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

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 )

①0 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前20 号元素中,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减去1,阴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

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拓展提升】

5.有a、b、c、d 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 的阳离子和c、d 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

子层结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a

关系是( )

A.a>b>c>d B.b>a>d>c C.c>b>a>d D.b>a>c>d

6.短周期元素A、B、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 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 倍,B、C 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

素原子序数的4 倍,A、B、C 三元素应分别为( )

A.C、Al、P B.O、P、Cl

C.N、Si、S D.F 、S 、Ar

7.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 的原子序数为37 的是( )

8.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元素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中的例外元素,并

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元素组例外元素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

(a)S、Na、Mg、Al

(b)P、N、Sn、As

(c)K、Ca、Al、Zn

(d)Cu、Fe、Ag、Ca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①主族元素;②过渡元素;③同周期元素;④同主族元素;⑤

金属元素;⑥非金属元素。

9.A、B、C 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 原子的质子数。B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 三种元素名称:、、。

(2)B 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

(3)写出A 的气态氢化物与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 2 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3.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课前导学】

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课堂互动导学】

[实验 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O2

Na+O2

K、Rb 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Rb、Cs 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Rb+H2O

除Na、K 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 2MOH+H2↑碱性: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 7 页)

课堂练习1: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 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 Fr2O 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 8 页)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颜色:状态:密度:

熔沸点: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 8 页)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 X2= 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反应程度依次,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实验 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 NaBr 溶液和 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 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

Cl2+ NaBr = Cl2+ Br-=

Cl2+ KI = Cl2+ I-=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课堂练习 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课堂效果反馈】

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 可以从NaCl 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2.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锂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锂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CO2;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⑤锂是还原剂。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和⑤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③和⑤D.只有①和④

3.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含有较丰富的( )

A.碘元素B.铁元素C.钾元素D.锌元素

4.向含有NaBr 和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

A.NaCl 和KI B.NaCl、KCl 和I2

C.KCl 和NaBr D.KCl 和NaCl

【拓展提升】

10.已知元素a A、b B、c C、d D、e E 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Z

Z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

审核人:温秀花

【学习目标】

第 3 课时 核素

1. 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 A X 的含义。

2. 初步学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联系起来运用能力。

3. 同位素、质量数和 A X 的含义 【课前导学】 原子的构成:

原子

看表分析: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总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构成。

【课堂互动导学】 (一)质量数 定义

符号:

计算式:质量数(A )=

+

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 思考:1、

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

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课堂练习1:(1)完成表格1

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

12 12 12

20 40 18

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

1 0 1

1 1 1

1 2 1

6 6 6

6 8 6

核素:

同位素:

思考:1、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 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 种原子呢?

2、Cl 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

课堂练习2:有以下一些微粒:①②③④⑤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和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和、和。

课堂练习3:、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40K 与40Ca

B、T2O 和H2O

C、40K 与39K

D、金刚石与石墨

【课堂效果反馈】

1.下列微粒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核外电子数

86

2.决定核素种类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质子数和中子数

3.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H 2 D 2

B .14N 14C

C .16O

17O

D .金刚石 石墨

4. 13 C -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13 C 表示的是(

)

6

6

A. 核外有 13 个电子,其中 6 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 6 个质子,核外有 7 个电子

C. 质量数是 13,原子序数是 6,核内有 7 个质子

D. 质量数是 13,原子序数是 6,核内有 7 个中子

【拓展提升】 11.按要求填空:

(1) A

Z X 原子的中子数:N = 。

(2) 阳离子的中子数:A X n +

共有 x 个电子,则 N = 。 (3) 阴离子的中子数:A X n -

共有 x 个电子,则 N = 。

(4) 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 16O 2 分子中,N =

(5) A 2-

原子核内有 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 m ,则 n g A 2-

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放射性的氡( 222 Rn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 (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 ,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

(2)请将以下 R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

(3) 请根据 Rn 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

A .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 .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 .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你选择 选项,理由是

(4) 研究发现,镭能衰变为 222 Rn ,故称 222 Rn 为镭射气;钍能衰变为 220 Rn ,故将 220 Rn

86

86

86

86

称为钍射气;锕能衰变为 219 Rn ,故将 219 Rn 称为锕射气。 222 Rn 、 220 Rn 、 219 Rn 是

86

86

(填字母序号)。

86

86

86

A .同种元素

B .同位素

C .同种核素

D .同种原子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