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模块六 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D

3.BD

4.ABD

5.AC

6.ABCD

7.AB

8.ABC

9.AD 10.AC 11.ACD 12.ABD 13.BD 14.CD 15.ABC 16.ACD 17.ABC 18.ABC 19.BCD 20.BCD 21.ACD

22.AD

23.ABC

24.ACD

25.AB

26.ABD 27.BD

28.ACD

29.ABC

30.ABC

三、填空题

1、 1,25-二羟基衍生物

2+

2、 K 、 Ca

3、萜、糖、固醇

4、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转氨酶

5、11-顺视黄醛

6、坏戊烷多氢菲

7、焦磷

酸硫胺素

8、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10、泛酸、- SH 11、吡哆醇、吡哆胺、吡哆醛 12、羧化、 CO 2

13、 B 2、PP 14、叶酸、 B 12

15、 C 、A 、E 16、B 1、A

17、 A 、D 、E 、K 18、维生素 D 、维生素 A 、维生素 E 19、生育酚、a —生育酚、维生素 B 5 20、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食物、饮用水、食盐 21、3-胡萝卜素、夜盲症 2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辅酶I 、辅酶n

1.A

2.C

3.D

4.A

5.B

6.A

7.A 16.A 17.A 1

8.D 1

9.D 20.A 21.B 29.A 30.C 31.C 32.C 33.D 34.

8.C 9.B 10.D

11.A 12.D 13.A 14.B 15.D 22.A 23.C 24.A 25.B 26.D 27.D

28.D

35.C 36.A 37.C 38.A 39.C

PP 9、黄素单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B 2

、单选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 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

以虽然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

mg 或ug 计算,但必须由食物供给。

2、维生素 A 、D 、E 、K 均不溶于水,而能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苯及氯仿 等)中,故称为脂溶性

维生素。

3、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 抗坏血酸(维生素 C )等。

4、生物利用率是指一种所摄人的营养素被肠道吸收,在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在体内 被利用的程度。

五、判断题

1、X

2、X 3 、V 4、 V 5、V 6、

X 7、 V 8、 X 9、X 10、V

11、X 12、

V 13、 V 1、4

V 15、V

16、V 17

X 18、V 19、X

20、X 21、 V 22、 X 23 、V 24、 X 25、 X

26

V 27、X 28、X

29、X 30、 X

六、简答题

1、答: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

康十分重要。维生素根据溶解性能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 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和维生素 K ;水溶性维生素有 B 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 I 、

2、答:①维生素或其前体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但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 部维生素。 ②它们在体内

不能提供热能, 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 ③它们参与维持机体 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通常以毫克、有的甚至以微克计,但是绝对不可缺少。④它们

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3、答:①膳食的组成,它可影响肠道停留时间、 粘度、乳化特性和pH ;②维生素的形式(这 些形式对吸收速度和

程度、易于转化为代谢活性形式

(如辅酶 )的能力以及代谢功效等方面各

不相同);③特定维生素与膳食组分 (如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脂肪 )的相互作用,此作

用会影响维生素的肠道吸收。

4、答:①膳食的组成,它可影响肠道停留时间、 粘度、乳化特性和pH ;②维生素的形式(这

些形式对吸收速度和程度、 易于转化为代谢活性形式 (如辅酶)的能力以及代谢功效等方面 各不相同);③特定维

生素与膳食组分(如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脂肪)的相互作用, 此作用会影响维生素的肠道吸收。

5、答:目前维生素有三种命名系统,一是按发现的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顺序命名,如维

B 族维生素以及 B 2、B 6、B I 2、烟酸、叶酸、胆碱和维生素

C 等。

生素 A 、B 、C 、D 、E 等。二是按其特有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命名,如抗干眼病因子、抗癞皮 病因子、抗坏血酸等。三是按其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根据溶解性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 、维生素D 、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K ;水溶性维生素有 B 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胆碱、另有维生素 C 等。

6、答:维生素B i 是糖代谢中辅羧酶的重要成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

谢。维生素 B 1 是作为碳水化合物氧化过程中的一种辅酶起作用的。如果膳食中维生素

精神淡漠和食欲减退, 重者会发生典型的脚气病, 重病人可引起心脏功能失调、 心律衰竭和 精神失常。

7、答: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核黄素在体内以两种辅基形式,即黄素腺嘌呤二核

苷酸、黄素单核苷酸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生成; 参与色氨酸转变为烟酸、 维生素 B 6 转变为磷酸吡哆醛的过程; 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提高机体对环境应激适应能力。 人类缺乏核黄素后,可导致物质代谢紊乱, 表现为唇炎、口

角炎、舌炎、阴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症状。核黄素缺乏会影响维生素 于核黄素缺乏影响铁的吸收,易出现继发缺铁性贫血。

8、答:维生素PP 又名维生素B 5、烟酸,或称尼克酸,即抗癞皮病维生素,是吡啶衍生物, 有烟酸和烟酰胺两种物

质。 烟酰胺是烟酸在体内的重要存在形式。 烟酸为白色或淡黄色晶体 或结晶体粉末。无臭或有微臭。味微酸。熔点

236-237C 。溶于水,易溶于沸水、沸乙醇、

碳酸钙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不溶于乙醚。烟酰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128-131 C 。 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维生素 B 5,性质很稳定,不易被酸、碱及热破坏,是各种维生素

中最稳定的一种。

9、答:维生素 C 参与组织胶原的形成,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维护结缔组织、骨、牙、毛 细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

能,促进创伤与骨折愈合。缺乏维生素 C 发生坏血病,出现牙齿松

动、骨骼变脆、毛细血管及皮下出血。维生素

C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物氧化过

程。缺乏维生素 C 会降低人体谷胱甘肽的浓度,损害人体抗氧化系统。维生素

C 能促进机

体对铁的吸引和叶酸的利用。维生素 C 是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参与肝脏解毒、 阻断亚硝胺形成、 增强机体应激能力的作用, 可促进抗体生成和白细胞的噬菌能力, 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严重缺乏维生素 C ,将出现坏血病,症状是:创口、溃疡不易愈合;骨骼、牙 齿等易于折断或脱落,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皮下、粘膜、肌肉出血等。机体里缺 Vc 时,容易疲乏,嗜眠、全身不适,体内不定部位的疼痛(肌肉、关节) ,易患感冒,喉炎牙 齿出血,呼吸恶臭,有时皮下瘀血斑、贫血、心跳等。

10、答: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病,表皮细胞角化等。主要食物来源是鱼类,

B 1、 B 2、 B 6、 B 12、烟酸、叶酸、

B 1

摄入不足, 碳水化合物代谢就会发生障碍。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首先影响神经系统, 因为神 经系统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 同时,碳水化合物一些代谢不完全的产物,

如a -

酮酸, 在血液中蓄积还会导致酸碱平衡紊乱。

维生素 B 1 摄入不足时, 轻者表现为肌肉乏力、

B 6 和烟酸代谢。由

胡萝卜等绿色蔬菜,蛋黄,牛奶等。缺乏维生素D 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佝偻病和软骨病,

主要食物来源是鱼肝油,奶油,用紫外线照射的牛奶。缺乏维生素 C 会导致坏血病牙龈出血,易疲乏,创口溃疡不易愈合等。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和水果。缺乏维生素 B 1可导致脚气病,胃肠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主要食物来源是酵母,谷类,肝等。

11、答:维生素K 能促进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维生素K 可以加强对纤维蛋白原的凝血作用;维生素K 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使平滑肌保持应有的张力和收缩能力;

维生素K 能够增强体内甲状腺内分泌活性。一旦出现缺乏维生素K 时,造成凝血时间延长,

常发生皮下、肌肉及胃肠道出血。

12、答:叶酸在体内转化为四氢叶酸的形式,在代谢中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核苷酸代

谢和氨基酸代谢,尤其是为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提供甲基,所以叶酸缺乏时,脱氧核糖核

酸的合成将受到抑制,如幼红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将受到抑制,细胞的分裂速度降低,

核内染色质疏松,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病。

七、论述题

1答:①食品贮藏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食品长时期贮藏不仅降低食品的感官质量,同时

也降低营养价值。在此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是一个重要方面。②清洗与整理:清洗是水果、

蔬菜加工前的预处理过程。一般在清洗过程中维生素损失少。但要注意防止挤压、碰撞等机

械损伤。以免引起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及酶促褐变等发生。③烫漂及沥滤: ④冷冻:冷冻食品的维生素损失通常较小,但水溶性维生素在整个冷冻期间,由于冷冻前的烫漂或肉类解冻

可发生中等、有时甚至大量的维生素损失(10%?44%)。冷冻水果的损失则主要是维生素

C转移到解冻时的渗出物中所致。⑤脱水;⑥加热;⑦食品添加剂;⑧辐射;⑨碾磨。

2、答:食物真正的营养价值,既取决于食物原料的营养成分,还取决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

分的保存率。因此,烹饪加工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

最好用流水冲洗,不可在水中浸泡;

煮菜时要等水开后再将菜下锅,汤和菜一起进食;

焯菜要在水沸腾时放入,尽量减少菜在水中的时间,焯完的菜不要过量的挤去其

中的水分;

切菜时不要过碎、过细;

适当加醋勾芡;

生素。6)较新鲜蔬菜以旺火快炒。

沸水焯料不需要水焯的蔬菜,尽量不焯,以减少蔬菜经过水焯后损失一部分维旺火急炒各种副食原料通过旺火急炒的方法,可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降低原

料中营养素的损失率。

9)加醋忌碱蔬菜炒好即将出锅时,适当放一些醋,即可保色增味,又能保护食物

原料中维生素少被破坏。碱会造成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量损失,特别是维生素乎全部损失,维生素

B1几B2也会损失一半。因此,烹制各种食物时,尽量不要加碱。

10)烹调动物原料时,亦可先放醋,如“红烧鱼”、“糖醋排骨”等,先放醋可使原料中

的钙被醋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被人体的吸收。

11 )勾芡收汁勾芡收汁可使汤汁浓稠,与菜肴充分融合,既可以避免营养素(如水

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又可使菜肴味道可口,特别是淀粉中谷胱甘肽所含的硫氢基,它具有保护维生素C 的作用。

12)凉拌最好新鲜蔬菜能生吃尽量生吃,不能生吃时最好采用凉拌的方法。凉拌是

菜肴制作中能较好保存营养素的方法之一,并能调制出多种口味。此外,凉拌时加放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加放植物油有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加放葱、姜、蒜能提高维生素

B i、维生素B2的利用率,并有杀菌作用。

(1 3)多蒸少炸蒸食物可以比较完整的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和大部分营养素。用微火、沸水上笼蒸的方法维生素损失最少。炸食物要求油温较高,而高温油,对一切营养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性激素六项检查时间点

性激素六项检查时间点 (解读) 性激素检查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及意义 月经来的第三天是查基础内分泌 此时不是看E2有多低来判断是否雌激素不足,这个阶段本来就是低的。而是此阶段E2应小于50pg/ml,若高于此值提示卵巢储备不良,往往会有月经提前,21-25天来一次。此时

FSH高于10以上同样提示卵巢储备不良。此时孕酮肯定是低的,有的医生查基础内分泌只查五项不查孕酮就是这个道理。此时LH与FSH均应位于3-7 IU/L且数值接近较为理想。 用过黄体酮后来月经(撤退性出血)第三天查内分泌肯定是不准的。用过黄体酮后20天才能完全消除其影响。故可在停用黄体酮(或人工周期)后20天以后查激素水平,如果患者闭经无排卵,此时若孕酮仍低的话此时的激素水平近似于基础内分泌,此时的E2小于50pg/ml,甚至小于20pg/ml才能说是患者雌激素严重不足。 排卵期检查 此时主要查E2、LH、P。主要目的是看有无排卵前LH峰值及判断是否接近/或已排卵,与B超卵泡监测协同运用诊断病情,指导治疗(是否需注射HCG针促排卵及何时注射最佳)。 黄体期检查 最佳时间是经前一周。量基础体温的话一般在基础体温上升6-7天时检查。此时理论上孕酮处于黄体期最高水平,最高可达40nmol/L以上。如果时间计算准确(抽血后7天左右月经来潮)而此时孕酮水平15nmol/L,以下的话可考虑诊断黄体功能不足,个人认为反复流产者此时查较有意义(孕期往往孕酮水平低下而流产)。此时孕酮水平<3nmol/L的话可确定无排卵。 另外如果专程来查性激素的话,建议早上9:00-9:30左右抽血,化验室门口静坐10分钟后静息状态下抽血,空腹最佳。男性只要没有剧烈运动,生活规律,上午8-11点空腹可随时检查。这样误差波动小一些。但临床门诊往往无法拘泥,于是就随到随查,发现异常就下次再按要求复查。 六项激素的主要功能及临床意义 雌激素(estrogenic hormne,E) 雌激素分为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其中E2的活性最强,是卵巢产生的主要激素之一,对维持女性生殖道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的作用。性激素六项中检测雌激素主要指E2。在正常月经周期中E2随卵巢内分泌的周期性变化而波动。卵泡期E2水平最低,随后上升至排卵期达高峰,此时为第一个高峰,随后又下降至排卵结束,之后小幅度上升,排卵后的第7、8日出现第二个人高峰,但低于第一峰,以后迅速下降至最低水平。

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模块六 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D 3.BD 4.ABD 5.AC 6.ABCD 7.AB 8.ABC 9.AD 10.AC 11.ACD 12.ABD 13.BD 14.CD 15.ABC 16.ACD 17.ABC 18.ABC 19.BCD 20.BCD 21.ACD 22.AD 23.ABC 24.ACD 25.AB 26.ABD 27.BD 28.ACD 29.ABC 30.ABC 三、填空题 1、 1,25-二羟基衍生物 2+ 2、 K 、 Ca 3、萜、糖、固醇 4、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转氨酶 5、11-顺视黄醛 6、坏戊烷多氢菲 7、焦磷 酸硫胺素 8、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10、泛酸、- SH 11、吡哆醇、吡哆胺、吡哆醛 12、羧化、 CO 2 13、 B 2、PP 14、叶酸、 B 12 15、 C 、A 、E 16、B 1、A 17、 A 、D 、E 、K 18、维生素 D 、维生素 A 、维生素 E 19、生育酚、a —生育酚、维生素 B 5 20、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食物、饮用水、食盐 21、3-胡萝卜素、夜盲症 2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辅酶I 、辅酶n 1.A 2.C 3.D 4.A 5.B 6.A 7.A 16.A 17.A 1 8.D 1 9.D 20.A 21.B 29.A 30.C 31.C 32.C 33.D 34. 8.C 9.B 10.D 11.A 12.D 13.A 14.B 15.D 22.A 23.C 24.A 25.B 26.D 27.D 28.D 35.C 36.A 37.C 38.A 39.C PP 9、黄素单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B 2 、单选题答案

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六项

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六项 女人查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有哪些?在这个内分泌失调的年代,估计很多人都需要知道 一、检查性激素常识 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 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第3天测定最好。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 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 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二、性激素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FSH和LH:基础值为5~10IU/L 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 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往往提示患者对超排卵(COH)反应不佳,应及时调整COH方案和Gn的剂量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获得理想的妊娠率。因为FSH/LH升高仅仅反映了DOR,而非受孕能力下降,一旦获得排卵时期,仍能获得理想的妊娠率。 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 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LH与FSH比值升高)。 6、检查2次基础FSH>20IU/L,可认为是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 (二)P:基础值一般<1ng/ml 正常情况下,卵泡期血P一直在较低水平,平均0.6~1.9nmol/L,一般<10nmol/L(3.15ng/ml);排卵前出现LH峰时,P分泌量开始增加,排卵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P,血P浓度迅速上升;黄体成熟时(LH峰后的6~8天),血P浓度达高峰,可达47.7~102.4nmol/L(15~32.2ng/ml)或更高,然后不断下降,月经前期达最低水平。整个黄体中外周血的P含量变化呈抛物线状。 1、判断排卵:黄体中期(月经周期28日的妇女为月经第21日)P>16nmol/L (5ng/ml)提示排卵,﹤16nmol/L(5ng/ml)提示无排卵。 2、诊断黄体功能不全(LPD):黄体中期P﹤32nmol/L(10ng/ml)、或排卵后第5、7、9天3次测P,总和﹤95.4nmol/L(30ng/ml)为LPD;或孕10周前P ﹤47.7nmol/L(15ng/ml)为诊断LPD的标准。 3、判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预后: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计IVF-ET预后。肌注HCG日P≥3.18nmol/L(1.0ng/ml)应视为升高,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P﹥4.77nmol/L(1.5ng/ml)提示过早黄素化。 在IVF-ET长方案促排卵中,肌注HCG日即使并无LH浓度的升高,若P(ng/ml)×1000/E2(pg/ml)>1,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且该类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过早黄素化也是DOR的表现。 4、鉴别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血P水平偏低,多数患者血P﹤47.7nmol/L (15ng/ml)。仅有1.5%的患者≥79.5nmol/L(25ng/ml)。正常宫内妊娠者的P90%﹥79.5nmol/L,10%﹤47.6nmol/L。血P水平在宫内与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三)E2:基础值为25~45pg/ml 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E2约为183.5pmol/L(50pg/ml),排卵前达第一个高峰,可达917.5~1835pmol/L(250~500pg),排卵后迅速下降,黄体期形成第二个高峰,约458.8pmol/L(124.80pg),维持一段时间后,黄体萎缩时下降至早卵泡期水平,即来月经第3天应该为91.75~183.5pmol/ml(25~50pg/ml)。 1、基础E2>165.2~293.6pmol/L(45~80pg/ml),无论年龄与FSH如何,均提示生育力下降。

维生素E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生理作用

维生素E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生理作用 专业班级:姓名:课程名称: 天然维生素E来自于绿色植物的油脂,食用安全,生物活性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天然维生素E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起抗氧化和补充营养的作用,目前天然维生素E已在食用油,乳制品,烘烤食品,婴儿食品,饮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一、维生素E的化学性质 Evans最初从麦胚油中分离出的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混合物,1933年同Karrer首次阐明其结构并成功地进行了化学合成。在这之后,经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分别从自然界中发现了生育酚的δ-、ε-、δ-和ε-等存在形式,并分析了其结构组成。随后,红Green和 Pennock等人研究证实,ε-、δ-和ε-形式实为生育酚的同族体,属于三烯酚类。 迄今为止,公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α-、β-、γ-和δ-生育酚和α-、β-、γ-和δ-三烯生育酚,这样共有8种同族体,它们统称维生素E,均有维生素E生理活性。结构上支链无双键的为生育酚,有双键的为三烯生育酚。按环上甲基数量及位置的不同。分别有α-、β-、γ-和δ-等不同存在形式。α-生育酚在5,7,8位上有3个甲基,β-生育酸在5,8位上有2个甲基,γ-生育酚在7,8位上有2个甲基,而δ-生育酚只在8位上有1个甲基。α-生育酚是己知生物活性最大的一种生育酚,其他几种生育酚的活性只有它的1%~50%左右,如β-型为10~50%,γ-型为10%,δ-型仅为1%。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均是浅黄色的粘性油状物,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和油脂中。它们对酸和热较稳定,但暴露在氧、紫外线、碱或盐等环境中极易被氧化而破坏。在正常烹调温度下维生素E的损失不大,但在长期高温或酸败的油中维生素E会被大量甚至完全破坏掉。 二、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 对抗氧化维生素E是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剂.对线粒体、内胞浆、网状组织或浆膜的磷脂有着特殊的亲和性,在这些膜的特定部位.能预防或阻止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使作为老化因子的过氧化脂质无法生成。因为,这种过氧化脂质可与蛋白结合为蜡样色素,进而再从分解微粒形成可谓衰老标志的脂揭质,从而对于神经细胞、心脏细胞、

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习题

第六章维生素与辅酶 一、单项选择题 4 维生素B2是下列哪种酶辅基的组成成分? A.NAD+ B.NADP+ C.吡哆醛 D.TPP E.FAD 5 维生素PP是下列哪种酶辅酶的组成成分? A.乙酰辅酶A B.FMN C.NAD+ D.TPP E.吡哆醛 10 人类缺乏维生素C时可引起: A.坏血病 B.佝偻病 C.脚气病 D.癞皮病 E.贫血症 19 转氨酶的作用活性同时需下列哪种维生素? A.烟酸 B.泛酸 C.硫胺素 D.磷酸吡哆醛 E.核黄素 24 脚气病是由于缺乏下列哪一种物质所致? A.胆碱 B.乙醇胺 C.硫胺素 D.丝氨酸 E.丙酮 39 下列哪一个维生素的作用能被氨喋呤及氨甲蝶呤所拮抗? A.维生素B6 B.核黄素 C.维生素B1 D.叶酸 E.遍多酸 63.人体肠道细菌能合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K B.泛酸 C.生物素 D.叶酸 E.以上都是 71.维生素B12缺乏引起 A.唇裂 B.脚气病 C.恶性贫血 D.坏血病 E.佝偻病 73. 长期过量摄入哪一种维生素可以引起蓄积性中毒 A.维生素B1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A E.维生素B6 74.缺乏维生素B1可能引起下列哪一种症状? A.对称性皮炎 B.不育 C.坏血病 D.恶性贫血 E.脚气病 75.人的饮食中长期缺乏蔬菜、水果会导致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PP D.维生素C E.叶酸 77.下列哪种辅酶分子中不含核苷酸成分? A.NAD+ B.NADP C.FAD D.Tpp E.CoA—SH 82.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泛酸 D.生物素 E.维生素B12 83.应给夜盲症者服用下列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97. 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所有的辅酶都是维生素 B.所有的水溶性维生素都可作为辅酶或辅酶的前体 C.所有的辅酶都含有维生素 D.前列腺素是由脂溶性维生素衍生而来 四、是非判断题 1.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 2.维生素是各种生物需求量很少,机体又不能合成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3.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缺乏病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能导致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8.泛酸是脂溶性维生素,食物中含量丰富,不医缺乏。 10.维生素C是抗坏血酸,其本身就是辅酶。 12.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人,体内不会缺乏维生素A。 20.所有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基的前体。 27.摄入量的不足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的唯一原因。 59.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所以摄入的越多越好。 60.摄入的维生素C越多,在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就越多。

怎么样看内分泌(性激素六项)化验单(1)

有很多妇产科医生和患者,在看到性激素六项化验单时,只要看到其值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是正常的,这是完全错的。 我告诉你: 1,FSH卵泡刺激素值在月经的第三天一般是在5.8。 LH 促黄体生成激素值在4.8。这样才比较正常。 2,雌激素(E2)在月经第三天的值应在62~70才正常。 如E2<50pg/ml,那就是子宫内膜雌激素准备不够,是雌激素偏低,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3,当雌激素偏低时,PRL催乳素会高,而且当你在化验时紧张,PRL也会升高。 这是生理性升高,如果不是垂体微腺瘤引起的是不用服嗅隐亭的。 4,一般在月经的第三天不需要化验孕激素(P),可在月经的第22 天化验它,既省钱又有意义。 当女性垂体功能不全时,除了引起雌激素分泌减少外,还引起“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这种病在临床上如果没有经验就很容易被忽视。特别是雌低又伴“隐甲减”时易误诊。 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具有如下症状: 1,疲劳感,肌痉挛,关节痛,麻痹,体重增加,嗜睡,低体温,皮肤干燥,便秘,胃口差。 2,青春期发育迟缓(偏瘦小、或“豆芽菜型身材),月经失调。

3,习惯性流产,不孕。 治疗需用甲状腺素。---------------- 有很多人问我:在妊娠期间不小心服了一些药物,去医院里医生说不能要,就做了流产,对吗? 其实在卵子受精后的1周内用药,受精卵尚未种植在子宫内膜,一般不受药物影响; 如在受精后的1-2周内用药,受精卵虽已种植于子宫内膜,但组织尚未分化, 药物产生的影响除造成流产之外,并不引起致畸,属安全期。 故在孕前或孕早早期服用了一些药物对胎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作人工流产。----------------------- 激素测定的常用检测方法与单位 目前临床上用于激素测定的常用检测方法有: (1)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灵敏度10-9 ~ 10-12 g (ng,pg,nmol/L, pmol/L); (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灵敏度 10-9~10-10 g (ng,pg,nmol/L, pmol/L); (3)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 抗体作标记,灵敏度高于10-9~10-12 g (ng,pg,nmol/L, pmol/L); (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灵敏度达: 10-12~10-15 g (ng,fg,nmol/L, fmol/L);

最新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6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6章维生素与辅酶单元自测题 (一) 名词解释 1.维生素, 2.抗维生素, 3.维生素缺乏症, 4.维生素中毒症, 5.脂溶性维生素 6.水溶性维生素, 7.维生素原, 8.内源因子 (二) 填空 1.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化合物,该物质主要来自,其中,两种维生素可以在体内由和转变生成。 2.维生素A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包括、和。 3.自然界黄红色植物中含β—胡萝卜素、它在小肠粘膜催化下生成两分子,所以通常将β—胡萝卜素称为。 4.维生素D是属于衍生物,储存于皮下的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必须在肝、肾羟化生成是D3型。 5.维生素E对极敏感,且易自身,因而能保护其它物质免遭氧化,所以具有作用。 6.维生素K的生化作用是促进肝合成的前体分子中谷氨酸残基羧化生成转变为活性型。催化这一反应的为酶,维生素K是该酶的,因此具有促凝血作用。 7.维生素B1 因含有硫和氨基又名,其在体内活性形式为,它是体内酶和的辅酶,参与糖代谢。 8.维生素B l缺乏时,神经组织不足,并伴有和等物质堆积,可引起。 9.维生素B2是和的缩合物,因其结晶呈桔黄色又称。 10.维生素B2在体内黄素激酶和焦磷化酶的催化下转变成活性型的和,是黄素酶的辅基,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11.维生素PP包括和两种,都是的衍生物,在体内可由转变生成。 12.维生素PP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和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分子中的尼可酰胺部分具有可逆的及特性。 13.维生素B6在体内经磷酸化转变为活性型的和,它们是及的辅酶。 14.临床上常用维生素B6治疗小儿惊厥和呕吐,其机理是维生素B6是的辅酶,能催化脱羧生成,该产物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15.泛酸与及3′磷酸腺苷5′焦磷酸结合组成,后者是酶的辅酶。 16.因为生物素具有转移、携带和固定的作用,所以是体内酶的辅酶,参与多种物质的反应。 17.叶酸在体内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转变为活性型的,是体内酶的辅酶,携带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 18.维生素B12在消化道与胃粘膜分泌的结合才能在小肠被吸收。维生素B12体内的活性型为。 19.维生素B12是的辅基,参与同型半胱氨酸转变成的反应。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结果产生。 20.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反应,因此具有促进合成的作用。维生素C还可作为一种,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 (三) 选择题 1.下列辅酶中的哪个不是来自于维生素? A CoA B CoQ C PLP D FH2 2.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K B 维生素 C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E 3.下列叙述哪一种是正确的? A 所有的辅酶都包含维生素组分。 B 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分。 C 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分。 D 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分。 4.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A 维生素D B 胆汁酸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皮质激素 5.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A 视黄醇 B 生育酚 C 鲨烯 D 核黄醇 6.多食糖类需补充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5 D 维生素B6 7.多食肉类,需补充

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发生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加工、贮藏中维生素发生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应091-4 任晓洁 2 一.水溶性维生素: A. 维生素C 1、成熟度:果实不同成熟期,抗坏血酸含量不同;未成熟含量较高;蔬菜相 反,成熟度越高,维生素含量越高——辣椒成熟。 2、部位:(不同部位含量不同)根部最少、其次果实和茎,叶含量最高;果 实:表皮最高,向核心依次递减。 3、采后、宰后处理的影响——变化很大:室温处理或放置24h,Vc损失。所 以正确处理方法:采后、宰后立即冷藏,氧化酶被抑制维生素损失减少。 4、加工程度(修整和研磨)的影响:植物组织经修整或细分(水果除皮)均导 致维生素损失;谷物研磨过程,营养素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5、浸提: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切口或易破坏表面流失;洗涤、漂烫、冷却、烹调等:营养素损失;损失程度:pH、T、水分、切口表面积、成熟度 等有关 6、热加工的影响:淋洗、漂烫:水溶性维生素损失严重;微波:加热升温快,无水分流失,维生素损失少;热处理:维生素大量损失 7.化学药剂处理的影响: (1),添加剂——漂白剂或改良剂(面粉),降低A、C、E含量;亚硫酸盐 (或SO 2) 防止果蔬变,保护C,对B 1 有害;硝酸盐、亚硝酸盐:破坏胡萝卜素、 B l 、叶酸、C等;碱性提取Pr 、碱性发酵剂:B 1 、C、泛酸被破坏。 8、变质反应的影响: (1),脂质氧化产生H 2O 2 、过氧化物、环氧化物;氧化类胡萝卜素、生育酚、 抗坏血酸,导致损失。糖类非酶褐变:生成高活性羰基化合物,B 1、 B 6 、 泛酸等损失。 (2),食品加工配料:引入一些酶(V C 氧化酶、硫氨素酶)导致C 、B 1 等损 失。 B. 维生素B 7 (生物素) 稳定性:相当稳定,加热少量损失; 空气、中性微酸性稳定. 生鸡蛋:抗生物素糖Pr,VB 7 损失。 C. 叶酸 (1).热、酸较稳定,中、碱性很快破坏,光照易分解

食品中常见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作用

食品常见维生素种类、主要作用 应091-4 任晓洁 200921501428 一.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A: 1.简介:维生素A不饱和烃:VA1(视黄醇)、VA2(脱氢视黄醇) (1).VA1:β-紫罗酮环、不饱和一元醇组成,脂链四个双键,顺、反异 构体,食品中多全反式构象,生物效价最高. (2). VA2:3-位脱氢,淡水鱼肝脏,生物活性为A140%胡萝卜素在动物 的及肠壁转化 (3).A原:凡在体内转化成视黄醇的胡萝卜素α、β、γ-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生物活性最高 2.性质 淡黄结晶,易溶于脂肪溶剂;易氧化破坏、高温和紫外线促进破坏;油脂氧化酸败,VA、A元严重破坏;食物含磷脂、VE等天然抗氧化剂,VA、A元较稳;VA、A元一般情况下对热烫、碱性、冷冻等处理比较稳定;无氧:VA、A元120℃加热12h仍无损失;有氧:同样温度4h全部丧失活性 3.作用 维生素A最主要作用(生理功能)包括: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结构的 完整与健全;加强免疫能力;清除自由基。保持皮肤弹性,保证骨骼、牙齿、毛发健康生长,促进视力和生殖机能良好的发展,增强免疫,治夜盲症,降低血压。 B. 维生素D :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的统称 1.主要作用: 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的稳定,促进怀孕及哺乳期输送钙到子体,促进钙磷的吸收,并将钙磷从骨中动员出来,使血浆钙、磷达到正常值,促使骨的矿物化, 并不断更新。 2.缺乏症: 儿童会引起佝偻病,成年人可引起骨质软化病。有人认为,心脏病、肺病、 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糖尿病、高血压、精神 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形成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 C. 维生素E

明确各类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的多少

明确各类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的多少,以下列出主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以供参考。 1、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鱼肝油中天然维生素A含量最高;在植物性食品中,深颜色(红、黄、绿色)的蔬菜如番茄、胡萝卜、辣椒、红薯、空心菜、苋菜及某些水果如香蕉、柿子、橘子、桃等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 2、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的光照可产生维生素D3。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维生素D3。 3、维生素E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一般不易缺乏。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平行。某些因素可能影响食物中维生素E含量,如牛奶因季节不同则含量不同。此外,维生素E不太稳定,在储存及烹调过程中都会有损失。 4、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粗粮、豆类、花生、瘦肉、内脏及干酵母等都是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但须注意加工、烹调方法,避免破坏。某些鱼及软体动物体内含硫胺素酶,可分解破坏硫胺素,而硫胺素就是维生素B1。如加热就可使维硫胺素酶破坏,故不生吃鱼类和软体动物,就可维持食物中的维生素B1的含量。 5、维生素B2的食物来源: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植物能合成核黄素,而动物则一般不能合成。肠道菌虽可合成少量维生素B2,但不能满足需要,故维生素B2主要须依赖食物供给。维生素B2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只集中于肝、肾、乳、蛋黄、河蟹、鳝鱼、口蘑、紫菜等少数食品中。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B2含量略高于其他蔬菜。干豆类、花生等食物中维生素B2含量尚可。烹调及谷类加工可损失较多维生素B2,应加以注意。 6、尼克酸:食物中尼克酸含量较高的有动物肝脏、瘦肉、粗粮、花生、豆类、酵母等。 7、叶酸:动物肝、肾及水果、蔬菜、麦麸等食物中含量丰富。肠道功能正常时,肠道菌群也能合成一部分。故一般不致缺乏。 8、维生素B12:植物性食品含量甚少,其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肉、乳及动物内脏中含量较多,豆类经发酵可含维生素B12。人体结肠中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B12,但不能被吸收,只能随粪便排出。 9、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新鲜植物中维生素C较多,如柿椒、苦瓜、菜花、芥蓝等蔬菜以及猕猴桃、酸枣、红果、沙田柚等水果。某些野菜、野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常用蔬菜。维生素C在储存、加工及烹调处理过程中极易被破坏,而植物中的有机酸及其他抗氧化剂能够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长期缺乏可引起脚气病易患人群: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补充者;婴儿型脚气病通常发生在2~5个月的婴儿。脚气病的临床表现:干性脚气病:食欲不振、烦燥、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肌肉酸痛,有压痛,以小腿肚的腓肠肌最明显,上、下肢肌无力,出现手、足下垂,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现为对称性。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湿性脚气病:表现为浮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婴儿型脚气病(脑型):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脚气病的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所吃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并注意各种副食的补充。同时,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不要加碱,尽量不用高压锅蒸煮,以避免维生素B1遭到破坏 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 谷类、豆类、坚果类、瘦猪肉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是维生素B1的丰富来源部分常见食物的维生素B1含量:食物名称 VB1含量mg/100g 食物名称 VB1含量mg/100g 猪肉(瘦) 0.54 花生仁(生) 0.72 猪肝 0.21 黄豆 0.41 猪心 0.19 小米 0.33 羊肉(瘦) 0.15 小麦粉 0.28 牛肾 0.24 大白菜 0.06

性激素六项指标

性激素六项指标 临床上常通过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妇科内分泌及相关生殖疾病,异常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妇科相关肿瘤等多需要检查性激素六项。 性激素检查前要求至少 1 个月内未用过性激素类药物,但雌孕激素治疗或促排卵治疗后复查除外。 雌二醇(E2) E2(1 pg/mL = 3.67 pmol/L)由卵泡分泌,促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 E2>9 pg/mL 为性腺功能启动的标志;E2 < 30 pg/mL 可评估是否临绝经。 1. 水平过低 基础 E2 低,且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均低,为低促性腺激素缺乏症,提示病变在下丘脑 - 垂体,如希恩综合征;基础 E2 低,而 FSH、LH 高,尤其是 FSH 高,提示病变在卵巢。 基础 E2 <20 pg/mL,常提示卵巢早衰可能。伴有雌激素降低及绝经症状的卵巢早衰诊断标准见后文 FSH 及 LH 的应用。 2. 水平过高 基础 E2 过高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早期提示,早于 FSH 的升高。

1)基础 E2>45~80 pg/mL,如果阴超下没有发现大于直径 10 mm 卵泡,无论年龄与 FSH 如何,均提示生育力下降,临床妊娠率下降。基础E2 ≥ 100 pg/mL,即使 FSH﹤15 IU/L,也基本无妊娠可能。 2)在性早熟女性中,常 E2>75 pg/mL 。 3)E2 为 250~300 pg/mL 时,提示 48 h 左右可能排卵。 4)促排卵治疗时,当卵泡≥ 18 mm,E2 达 300 pg/mL 时停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当日或末次注射 HMG 后 24~36 h 注射 HCG 10000 IU。 5)E2﹤1000 pg/mL,一般不会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E2﹥2500 pg/mL,为发生 OHSS 的高危因素,及时停用或减少 HMG 用量,并禁用 HCG 支持黄体功能;E2﹥4000 pg/mL 时,近 100% 发生 OHSS,并可迅速发展为重度 OHSS。 孕酮(P) P(1 ng/mL = 3.18 nmol/L)由黄体、肾上腺皮质和胎盘产生利于胚胎着床,防止子宫收缩,同时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为泌乳做准备。 1. 排卵相关 1)卵泡早期 P>1 ng/mL 预示促排卵疗效不良。 2)在月经周期第 22~24 天测量 P 值,如果 P>5 ng/mL 提示有排卵,结合 B 超监测卵泡发育过程,可排出 LUFS。 2. 黄体相关

如何看性激素六项化验单.

性激素六项的检测及其意义(第一篇文章) 一、检查性激素常识 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 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第3天测定最好。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 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 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 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 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二、性激素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FSH和LH:基础值为5~10IU/L 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 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往往提示患者对超排卵(COH)反应不佳,应及时调整COH方案和Gn的剂量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获得理想的妊娠率。因为FSH/LH升高仅仅反映了DOR,而非受孕能力下降,一旦获得排卵时期,仍能获得理想的妊娠率。 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 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

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模块六维生素及激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选题答案 1.A 2.C 3.D 4.5.B 6.A 7.A 8.C 9.B 10.D 11.A 12.D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D 20.A 21.B 22.A 23.C 24.A 25.B 26.D 27.D 28.D 29.A 30.C 31.C 32.C 33.D 34. B 35.C 36.A 37.C 38.A 39.C 、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ACD 2.AD 3.BD 4.ABD 5.AC 6.ABCD 7.AB 8.ABC 9.AD 10.AC 11.ACD 12.ABD 13.BD 14.CD 15.ABC 16.ACD 17.ABC 18.ABC 19.BCD 20.BCD 21.ACD 22.AD 23.ABC 24.ACD 25.AB 26.ABD 27.BD 28.ACD 29.ABC 30.ABC 三、填空题 1、1,25-二羟基衍生物 2+ 2、K、Ca 3、萜、糖、固醇 4、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转氨酶 5、11-顺视黄醛 6、坏戊烷多氢菲 7、焦磷酸硫胺素 8、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PP 9、黄素单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B2 10、泛酸、-SH 11、吡哆醇、吡哆胺、吡哆醛 12、羧化、CO2 13、B2、PP 14、叶酸、B12 15、C、A、E 16、B1、A 17、A、D、E、K 18、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E 19、生育酚、a—生育酚、维生素B5 20、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食物、饮用水、食盐 21、3-胡萝卜素、夜盲症 2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辅酶I、辅酶n 四、名词解释 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

性激素六项的数值意义

性激素六项的数值意义 指导意见: 参考范围 1.促黄体生成素(hLH)结果3.17mIU/mL 参考范围:成男:1.24-8.62 女:卵泡期:2.12-10.89 排卵期:19.8-103.3 黄体期:1.20-12.86 绝经期:10.87-58.64 2.促卵泡刺激素(hFSH)结果7.65mIU/mL 参考范围:成男:1.27-12.96性激素六项女:卵泡期:3.85-8.78 排卵期:4.54-22.51 黄体期:1.79-5.12 绝经期:16.74-113.5 3.泌乳素(PRL)结果1 4.61ng/ml 成男:2.64-13.13 女:<50岁3.34-26.72 >50岁2.74-19.64 4.孕酮(Prog)结果0.55ng/ml 成男:0.10-0.84 女:卵泡期:0.311.52 黄体期:5.16-18.56 绝经期:0.08-0.78 5.雌二醇(ESTRDL)结果35.00pg/ml 成男:20-75性激素六项女:卵泡期:24-114 黄体期:80-273 绝经期:20-88 6.睾酮(TESTO)结果43.37ng/dl 成男:175-781 女:卵泡期:10-75检查结果的判读FSH和LH 基础值为5~10IU/L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而FSH 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 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 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第六章 维生素习题--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维生素B1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NAD+ B. TPP C. FMN D. FAD E. CoA 2. 叶酸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A.TPP B. FH2 C. FH4 D. FAD E. NAD+ 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A. Vit D3 B. 25-OH-Vit D3 C. 1,25-(OH) 2- Vit D3 D. 24,25-(OH) 2- Vit D3 E. 25,26-(OH)2- Vit D3 4.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参与酰基转移反应 A. TPP B. FAD C. FH4 D. HSCoA E. 磷酸吡哆醛 5.下列哪种物质可参与构成视紫红质 A. 核黄素 B. 11-顺视黄醛 C. 生育酚 D. Vit K E. 硫辛酸 6.下列有关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保护含-SH的酶为还原状态 B. 保护谷胱甘肽为氧化型 C. 维生素C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D. 参与某些物质的羟化反应 E. 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 7.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含B族维生素的是 A. NAD+ B. FMN C. HSCoA D. CoQ E. FAD 8.参与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合成的是 A. Vit K B. Vit D C. Vit C D. Vit E E. Vit A 9.NAD+在酶促反应中参与转移 A. 氨基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羧基 E. 酰基 10.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维生素都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B. 维生素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 C. 所有的辅酶(辅基)都是维生素 D. 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 E.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构成辅酶或辅基 11.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 B. 生成胆固醇 A.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3 C. 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 D. 生成视黄醇 2 E. 维生素E活化 12.长期大量食用生鸡蛋清,可造成下列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 叶酸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1 D. 生物素 E. 维生素C 13.有些人长期不吃猪肝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 D. -胡萝卜素 E. 叶酸 14.维生素B12又叫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生物素 D. 钴胺素 E. 叶酸 15.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16.下列情况中,除哪个外均可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症。 A. 新生儿 B. 长期服用抗菌素 C. 饮食中缺少绿色蔬菜 D. 素食者 E. 脂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 17.临床上用来治疗先兆流产并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是 Vit B12 B. Vit E C. Vit A Vit D E. Vit B1 18. 长期服用抗菌素易引起下列维生素的缺乏,例外的是 A. 维生素B2 B. 维生素B6 C. 泛酸

第六章维生素和辅酶(作业)

第六章维生素和辅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vitamin): 2.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3.脂溶性维生素(lipid vitamin): 二、填空题 1.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作为 ________________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2.根据维生素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可与视蛋白组成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维持 ________________视觉所必需的。 4.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________________代谢,与________________生长有关。 5.维生素B5(PP)是衍生物,有,两种形式,其辅酶形式是与,作为酶的辅酶,起递作用。 6.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体内 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传递体的作用。 7.维生素B1由__________环与___________环通过__________相连,主要功能是以__________形式,作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辅酶,转移二碳单位。 8.维生素B2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二部分,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原子上可以加氢,因此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之分。 9.维生素B3由__________与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相连而成,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组成辅酶___________,作为各种____________反应的辅酶,传递____________。10.生物素可看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是____________的辅酶,在____________的固定中起重要的作用。 11.维生素B12是唯一含____________的维生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氨基丙酸三部分组成,有多种辅酶形式。其中____________是变位酶的辅酶,____________是转甲基酶的辅酶。 12.维生素C是____________的辅酶,另外还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等。 三、单选题 1.[ ]下列辅酶中的哪个不是来自于维生素? A.CoA B.CoQ C.NADP D.FMN 2.[ ]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K 3.[ ]下列叙述哪一种是正确的?

维生素 C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

班级:应101-3 姓名:刘金全学号:201055501324 维生素C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 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容易以各种途径降解,尤其是它对的氧化 降解。维生素C固体在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在受潮、加热或光照时不稳定, 易降解、分解;在酸性溶液中(pH<4)中维生素比较稳定,但在中性以上的溶 液中(pH>7.6)溶液非常不稳定,但在酸性(Ph<4)溶液中很稳定。 一食品原料自身对维生素C的影响 1.成熟度:果蔬中维生素的含量随着成熟期、生长地以及气候的变化而异,如 番茄中维生素C在成熟前期的含量最高,而辣椒又在成熟期时维生素C含量 最高。 2.采后(宰后)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变化 食品从采收或屠宰到加工这段时间,营养价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许多 维生素的衍生物是酶的辅助因子,易受酶,尤其是动植物死后释放出的内源 酶所降解。当细胞受损后,原来分隔开的氧化酶和水解酶会从完整的细胞中 释放出来,从而改变维生素的化学形成和活性。 二食品加工前的预处理 1、切割,去皮 植物组织经过修整或去皮,均会导致营养素的部分丢失。如凤梨的心比食用 部分有更多的维生素C,因此在修整蔬菜和水果以及摘一些蔬菜的部分茎、梗 和梗肉时,会造成部分洋洋素的损失。另外,在一些食品去皮的过程中,由于 使用强烈的化学物质,如碱液处理,将使外层果皮的维生素遭受损失。 动植物产品经过切割或其他处理而损伤的组织,在遇到水与谷物的制粉涉及 为除去糠麦麸和胚芽而进行的碾磨和分级过程都将产生维生素C的损失。 2、漂洗、热烫 大米在漂洗过程中会损失部分维生素,总维生素损失率为47%,淘洗次数越 多损失越多,淘洗力度越大,损失越多。 热烫是水果和蔬菜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艺处理,目的在于使有害的酶失 活,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排除组织中的空气。热烫的方式有热水、蒸汽、热空 气或微波。热水的烫漂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大量损失。 三、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影响 1、冷冻、保藏 冷冻是常用的食品储藏方法。冷冻的全过程包括冷冻、冷冻储存、解冻3个阶段, 维生素的损失主要包括储存过程中的化学降解和解冻过程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 流失。如在-18℃储存6~12个月条件下,甘蓝、菜花的维生素C损失率为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