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导学案教学提纲

灯下漫笔导学案教学提纲
灯下漫笔导学案教学提纲

灯下漫笔导学案

《灯下漫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学习难点:品味本文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3、领会本文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国民奴性人格深刻的批判。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

导入

在知识文化界,被毛泽东尊称“伟大”的只有二人。一位是鲁迅先生,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于哪一年,逝世于哪一年?1881、9、25—1936、10、19。

鲁迅写过一篇叫《夜颂》的文章,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鲁迅特别喜欢在夜间“灯下”写作。每当夜深人静,“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时候,鲁迅的心绪、思维就会“漫”延开来,独具“夜”眼的他,就会对我们民族的历史、国民的生存现状有独特发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鲁迅的一篇议论性散文《灯下漫笔》。

那么,被毛泽东尊称“伟大”另一位是谁呢?陶行知生于哪一年,逝世于哪一年?1891—1946。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病逝,延安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赞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两句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今天,我们把它改为:“读是知之始,知是读之成。”

要了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有什么独特发现,就让我们从读开始吧!

一、速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主要观点

提问: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作者主要观点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后画住,并读给大家。

第4段:“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第6段:“‘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第7段:“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我们)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第11、12段:“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只有这两个时代的循环。)

第16段:“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二、细读各段,分析各段内容作用层次

提问: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些观点的?现在请大家细读课文,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概括1—3段的内容。

提示:1、钞票信用日见其好:(总分)乡下人乐意,稍明事理的人早不用银元,所有的人大多用本国钞票。2、政府勒令用钞票,商民不要钞票,百姓怎么办:(总分)多给不甘心,换铜元换不来,借又借不来,换外国钞票也换不来。3、我非常高兴拿钞票折价换银元。

提问:作者写“钞票折价换现银”这件事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第一个论点: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提问:第5段的作用是什么?论证论点一。

提问:第5段为什么能论证这个论点?第5段的内容与1—3段的内容有相似的地方吗?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论点的?

第5段的内容与1—3段的内容很相似。在第5段,作者用了假设的方法与第1-3段的内容进行类比,论证了这个论点。

总结:第一部分引子(第l~5段),从小事“钞票折价换现银”写起,联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直写事实”就是不虚构,也不夸张,将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人物的精神、特点,“特别一提”突出出来,再引发联想,揭示实质。

“以小见大”就是把一些不被人注意的东西,轻松地写出来,用“显微镜”放大,特点就显示了,读者起初觉得莫名其妙,之后恍然大悟,甚至震惊。“以小见大”,由现象到本质,可以显示高度的概括力;又如匕首、投枪,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深刻的批判力。

提问:文章是怎样引出第二个观点的?

第6段,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先总结上文(承上)指出:“‘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然后引出粉饰太平、掩盖历史真相的反动论点“咱们向来就很好的”(含义:中国人向来就活得自由自在。启下)。真的很好吗?接着一转引出了第二个论点:“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提问:第二个论点与第一个论点相比,有什么不同?

第4段论点一: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7段论点二:我们至多不过是奴隶。(递进,深入一层)

提问:分别用不超过15字,概括第7~9段的内容,这三段的作用是什么?

7、(战乱时)百姓希望有主子拿他们做牛马。作用:论证论点二。

8、(受灾殃)百姓希望有主子顾及奴隶规则。作用:论证论点二。

9、(战乱后)统治者制定奴隶规则百姓欢呼。作用:论证论点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