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处理及预后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处理及预后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处理及预后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处理及

预后

作者:刘瑞宇;宋启春;王坤正;党晓谦;柏传毅;王春生

作者机构: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

来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ISSN:1674-134X

年:2014

卷:000

期:004

页码:471-475

页数: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成形术,置换,髋;股骨骨折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股骨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方法对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在DDH初次THA中发生股骨骨折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对股骨假体稳定性的影响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其中稳定性骨折8例,不稳定性骨折11例。对于稳定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固定骨折。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6个月(12~25个月),术后3~5月股骨骨折均愈合(平均14.5周),对位和对线良好,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等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 评分从术前平均57.4分增加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 (第七届全国???科学术会议2009年4?15?-18?)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发育不良。DDH可造成患?的步态异常、相邻关节发育异常、脊柱继发畸形,导致成年后下腰痛和髋关节退?性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该病与髋关节发育过程紧密相关,不同年龄组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各不相同。 DDH治疗的?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圆复位,避免股?头缺?性坏死(AVN)。早诊断、早治疗是提?疗效的关键。 (?)出?~6个? 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时段,?法简便易?,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1、临床表现与体征:?腿?纹和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和下肢不等长等。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Ortolani/Balow征阳性。肢体不等长,Allis(Galleazzi)征阳性等。 2、影像学检查: ≤4个?患??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患?可拍X线双髋正位?,常?指标为Perkin?格、髋?指数(AL)、中?边缘?(CEA)、Shenton线、泪滴(Teradrop)征。 3、治疗:?选Pavlik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24?时维持。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服)。定期B超检查,1次/1~2周 。若3周后B超提?取得同?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然后使?外展?具直?髋?指数(AL)<25°,中?边缘?(CEA)>20°。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未取得复位,则停? Pavik吊带,改?其他治疗?法。否则后脱位的股?头持续压迫髋?壁可致吊带病(髋?后壁发育不良)。其他治疗?法包括?具(固定体位同吊带)或直接采?闭合?膏固定,禁忌??醉下复位、穿戴极度(蛙式)外展?具,以避免损伤股?头软?和AVN。 (?)7个?~18个? 随年龄的增加,体重与活动量加?,使?吊带的依从性和疗效下降。 1、临床表现和体征:除上述表现外,查体可见双臀外观不对称,会阴宽,?转??位,望远镜征(telescope征)、Allis征阳性。 2、治疗:?选?醉下闭合复位、?类位?膏管型固定。复位应在全?下施?,闭合复位前,应切开或经?切断内收长肌,必要时同时切断髂腰肌肌腱,以轻柔的Ortolani?法复位。观察指标为安全区(safe zone)>20°。建议使?欧乃佩克?关节造影。若造影显?股?头软?缘于髋?内壁间隙>4mm,提?头?间有软组织嵌顿,阻碍复位。放弃闭合复位,改?经内侧?路(Ludolff、Ferguson)或前外侧?路(Bikini、S-P)?切开复位。术前可??牵引1-2周,或持续数周达到复位。 复位后?类位?膏管型固定髋关节屈曲100°、外展40-50°、旋转中?位共3个?,然后更换?膏,继续外展位?膏管型或?具固定3-6个?。 以上治疗结束后,病?有以下?种情况: ①头?同?圆复位,观察;每半年拍??次; ②头?复位,但残余髋?发育不良,表现在髋?陡直,AI>24°,但Shenton线连续,穿戴外展?具,尤其是夜间佩戴;每4个?拍??次,观察髋?包容(AI、CEA)改善情况,或是否有半脱位出现; ③残余半脱位,表现在Shenton?线不连续,通常伴有髋?发育不良。可穿戴外展?具,每3个?复查?次,共观察6~12个?。拍?尤其是站?位负重下的?盆正位,如显?有持续存在的半脱位(Shenton?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吕厚山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 又有功能的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术者来 说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的关切和及时妥 善的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原因很多,需要通过 详细的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 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定位,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 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疼痛的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的力线、 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和韧带的稳定性。膝关节周围压痛点的 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和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跛行步态和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的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 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体检中还要确定 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的可能。此外,还要 对神经和血管进行详细检查。心理评估也很重要。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和功能减低 有关[1]。 一. 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的诊断 感染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最主要原因。造成 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的存在(如类风 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和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的原因是由感染性还 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常用的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 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和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 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 断感染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5%[10]。但是,Levitsky等 人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对于感染确诊的敏感度为60%,而特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发表时间:2015-09-14T14:37:16.6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杨发新[导读]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后,使用内固定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增加了卧床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杨发新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陕西宁强 724400)【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各60例。对比(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2)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结果:(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 量、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术后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接受更早期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97-02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每年我国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比例约80~100万左右[1]。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后,使用内固定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增加了卧床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步成为外科手术医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各60例。置换组平均年龄(63.5±8.4)岁,男性38人,女性22人;内固定组年龄(64.8±9.3)岁,男性35人,女性25人,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标准:(1)骨折类型为Garden III、IV骨折,骨折后24小时立即来我院就诊。排除指标:(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置换组:采用硬膜外麻醉,Gibson入路,健侧卧位,维持股骨柄前倾角,进行全髋关节置换。采用骨水泥35例、非骨水泥25例。术后伤口放硅胶引流管,术后3天时间拔除负压引流管。 内固定组:患者平卧,在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作小切口,放入多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术后不放引流。采用小切口加压空心钉固定40例或用经皮穿针螺纹针固定20例。 术后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股四头肌锻炼,逐步进行站立,复查X线提示骨折愈合后,进行负重行走。 1.3 评价标准 对比(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2)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Harris评分项目有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项构成,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恢复越好。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比置换术组降低或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组别手术时间(h)手术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内固定术组 0.9±0.2 138.4± 28.4 21.6±3.6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 1.7±0.6 458.6±103.2 32.4±5.9 t 6.28 6.94 6.28 P <0.05 <0.05 <0.05 2.2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比较:与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缩短,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比较组别术后下地行走时间(d) Harris评分(分)内固定术组 52.6±12.9 75.6±5.8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 12.3± 6.2 89.5±8.7 t 6.72 6.98 P <0.05 <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优点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手术费用低,适用于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在一些贫穷的非洲国家,甚至将内固定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有学者指出股骨颈骨折发生后导致局部区域血供不稳定,加上在内固定时存在损伤血管的可能,因此患者再手术率非常高,易导致内固定失败[2]。而且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不能早期接受功能锻炼,因此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学者对股骨颈骨折接受内固定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术后早期骨折端不愈合、再次移位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5%、38和 21%。还有学者分析了200多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2年的病死率的结果,表明内固定术在术后2年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3]。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 Graf法将婴儿髋关节声像结果定性、定量描述分为Ⅰ~Ⅳ型。Ⅰ型(α>60°、β<77°);髋关节在临床和声像上都是成熟的。臼顶骨轮廓优良,骨顶外缘锐利成角(Ⅰα,β<55°)或轻度变钝(Ⅰb,55°<β<77°).臼顶软骨狭窄呈三角形,对股骨头有良好覆盖。 Ⅱ型:该型髋的骨性髋臼外上缘缺少钙化,骨顶轮廓发育缺陷的部分由软骨顶增宽充填,覆盖在股骨头上.分为4种类型. (1)Ⅱa:指出生12周以内婴儿(α角为50°~59°)。根据Graf标尺规定,如α角在50°~59°,但大于周龄标尺所示最小值,则为Ⅱa(+),否则为Ⅱa(—)。例如,生后3周婴儿α角55°,大于标尺的53。5°刻度时,该髋为Ⅱa(+),如为52°,则为Ⅱa(-)。 (2)Ⅱb:指12周以上婴儿髋(α角50°~59°,β角<55°),称骨化延迟型。 (3)Ⅱc(α角43°~49°,β角<77°):与Ⅱb相比,反映骨性髋臼发育的口角减小,而软骨顶角度增大,股骨头主要由软骨顶覆盖,很不稳定,称为临界髋。 (4)Ⅱd:Ⅱc髋中的日角继续增大(>77°)。股骨头将偏离由软骨顶和骨顶共同组成的髋臼弧心轨迹,软骨顶和盂唇向上外侧移位,声像上称为偏轨髋。

Ⅲ型(α<43°,β>77°):Graf将此型分为Ⅲa和Ⅲb。两类髋中股骨头均向上外方脱位,但Ⅲa软骨顶为无回声结构,是透明软骨成分,INb的软骨顶可见有程度不同回声。说明透明软骨可能发生了纤维化或变性改变. Ⅳ型:该型髋的声学特点是股骨头脱位,表面只有薄层关节囊覆盖,髋臼唇盂和软骨顶也向原始髋臼的内下方移位.通常在单一冠状声像上,脱位的股骨头和髋臼不能同时完整显现,参考测量点难以辨认,所以,对Ⅳ髋不进行角度定量测量。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鸡尾酒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雷一霆 裴福兴 DOI: 10.3969/j.issn.2095-252X.2016.12.012 中图分类号:R687.4, R614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通信作者:裴福兴,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09752.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cocktail therapy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LEI Yi-ting, PEI Fu-x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RC Corresponding author: PEI Fu-xing, 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09752.html, 【Abstract】 Pain management is a main determinant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 ).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 or cocktail therapy ) known as a periarticular infiltration technique in operations with a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anesthetics, epinephrine and other adjuvants,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is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of within-protocol comparisons and between-protocol comparis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knee; Pain management; Anesthesia, local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疼痛管理;麻醉,局部 局部浸润麻醉 ( 鸡尾酒疗法 ) 是比较新颖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以控制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及帮助患者康复。这项技术最早由 Bianconi 等 [1] 提出并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中,其原理主要是消除手术伤口对疼痛的刺激与传导,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术后痛的目的。局部注射时机一般选择假体置入的前 histologic comparison: ACL degeneration in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J Arthroplasty, 2003, 18(6):687-692. [48] Mullaji AB, Marawar SV, Simha M, et al. Cruciate ligaments in arthritic knees:a histologic study with radiologic correlation. J Arthroplasty, 2008, 23(4):567-572. [49] Watanabe A, Kanamori A, Ikeda K, et 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anteromedial and posterolateral bundle of the hum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f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joint. Knee, 2011, 18(1):47-50. [50] Gstoettner M, Raschner C, Dirnberger E, et al. Preoperative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2011, 18(4):265-270. [51] Thewlis D, Hillier S, Hobbs SJ, et al. Preoperative asymmetry in load distribution during quiet stance persist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22(3):609-614. [52] Kumagai K, Sakai K, Kusayama Y, et a1. The extent of degeneration of cruciate ligament is associated with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2, 20(11):1258-1267.[53] Loeser RF.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arthritis. Clin Geriatr Med, 2010, 26(3):371-386. [54] Hasegawa A, Otsuki S, Pauli C, et 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hanges in the human knee joint in aging and osteo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 2012, 64(3):696-704. [55] Swinkels A, Newman JH, Allain TJ. A prospective observa- tional study of falling before and after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Age Ageing, 2009, 38(2):175-181. [56] Li H, Tao H, Hua Y, et al. 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sessment of cartilage status: a comparison between young men with and withou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 2013, 29(12):2012-2019. [57] Gokeler A, Benjaminse A, Hewett TE, et al. Proprioceptive deficits after ACL injury: 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 Br J Sports Med, 2012, 46(3):180-192. ( 收稿日期:2016-09-08 ) ( 本文编辑:裴艳宏 李贵存 ) 万方数据

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 节置换术的比较 王剑火;张玉九;李玉茂;李平生 【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1(008)002 【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outcomes of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and secondary replacement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for optimal choice of operation method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Methods 43 patients with a secondary hip replacement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A) and 52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Group B)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least 2 years. Details of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hip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t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hip function, including the pain movement and walking, was evaluated by the Charnley scoring system.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EQ-5D index. Results Operation time, amount of hemorrhage during operation, the Chamley score of hip function and EQ-5D index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1.9±0.2 and 1.4±0.2h 、525.6±50.8 and 462.3±47.8ml 、13.4±2.3 and15.2±2.4 、0.67±0.26 and 0.72±0.25 for Group A and Group B,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完整版)为什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夜间会有疼痛或酸胀

为有关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成功的可能有多少? 答:成功没法用量化的评分来衡量,而可以用对以下三个问题能否说“是”来回答。1)你对这次手术满意吗?2)是不是达到您的期望值?3)假设您没做过这个手术,你现在愿做这个手术了吗?手术后一年约98%的病人会对所有这三个问题回答“是”。 问:康复时间有多长? 答:术后每名病人的康复时间不同。但对大多病人来说,术后1个月需扶拐或使用助行器。接下来的几周可以扶着手杖出门,也可以不用任何帮助在室内或小区内走动。一般来说,3个月,也可能稍长一点时间后,就能逐渐恢复正常人一样的功能状态,而不需任何辅助工具。 问:出院后我是应该去康复机构还是回家呢? 答:该问题因人而异,大多说病人能出院回家。因国内专门的康复机构不健全,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大部分还是有主治医生指导。在出院时,主治医师会同你交代有关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和康复技巧。 问:何时我可以恢复工作? 答:这取决于您的职业。如上班主要是坐着的话,那么大概1个月就可以恢复上班。如果工作体力要求较高,则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工作。有时病人的恢复时间差别较大,更长或者更短都可能。 问:术后可以做哪些活动? 答:只要可以承受,您可以恢复大部分的活动,包括行走、园艺和打高尔夫球。最好的一些活动,比如游泳、骑固定自行车,

有助于活动关节并锻炼肌肉力量。应该避免关节受到高冲击应力的运动,如跑步、跳跃、单人或双人网球等体力运动。 问:人工关节能使用多久? 答:根据病人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关节置换术后的每一年,您都增加1% 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举例来说,术后15年大约有10%的病人需要再一次手术翻修。术后20年大约有15%的病人需要翻修 问:手术须住院多久? 答:一般为5~7天(依病情调整,必要时可延长)。 问:手术时间大约多久? 答:手术时间约60分钟(从切皮到缝皮),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消毒、麻醉及术后恢复)约1.5 ~2小时。 问:多久可以下床? 答:通常术后第3~4天即可下床,但仍会视病患情况决定。 问:手术后助行器需要使用多久? 答:一般术后4~6周内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跌倒。 问:手术后活动有无限制? 答:没有限制,住院期间会有被动运动机器(CPM)协助下让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能达90度以上。一般术后4~6周可使用助行器行走,之后即可不用助行器行走(依病患恢复情况调整),避免跌倒。出院后所有康复运动须继续,并渐渐增加活动量, 运动后要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 问:手术后膝关节的红肿多久会退?

探讨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护理比较

探讨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护理比较 发表时间:2018-06-08T15:02:59.5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7期作者:程华 [导读]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能够很好的只花了股骨颈骨折。 七台河七煤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对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我院的股骨颈骨折病例6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0例,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13.3%,对照组是20.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半年、一年的Harri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月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能够很好的只花了股骨颈骨折,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优秀。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hemiarthroplasty. Methods:in our hospital 60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studi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30 cases,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the control group using bipolar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treatment,compared to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of two groups.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3%,the control group was 20%,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for six months and one year(Harri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18 groups(P<0.05). Conclusion: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hemiarthroplasty can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but the long-term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Key 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total hip replacement;clinical nursing 股骨颈骨折主要是老年群体发病,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结构,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老年人尤其是高龄患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导致患者骨折,股骨颈骨折的比例大约是老年骨折的90%[2]。老年患者的代谢缓慢,骨折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需要使用康复训练,此次研究就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护理进行了对比,现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选取了60例股骨颈骨折病例,共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患者60岁,最大患者80岁,平均(70.14±5.82)岁。骨折原因:跌倒、车祸等;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Garden分型:Ⅲ型35例、Ⅳ型2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符合纳入标准且排除器质性疾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0例,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观察组骨水泥型26例、非骨水泥型4例;对照组骨水泥型23例、非骨水泥型7例。患者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24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取出引流管。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心理护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让患者心情舒畅;叮嘱患者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叮嘱患者戒烟酒,练习床上排便。调整患者的体位,预防患者跌落。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果摄入,增加饮水。做好术前检查;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行术前干预措施处理。 1.3.2 术后护理术后进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收缩训练;遵医嘱屈曲关节锻炼;定时为患者调整体位,协助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临床管道护例和用药护理。嘱患者合理饮食,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预防脱位。掌握穿鞋、坐位、起身、上下车、上厕所的正确姿势;控制体重以及避免过度负荷,必要时可拄拐,可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预防假体松动或过早下沉;定期复查。 1.4 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组间的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13.3%,对照组是20.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半年、一年的Harri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月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社会发展快速,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不再是停留于身体的无缺陷,术后的良好生理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3-5]。高龄患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 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 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先髋脱位的分型: 1、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 (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 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Ⅲ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股骨颈骨折置换手术后注意点(自行整理)

1.什麽是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目前已应用於治疗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 2.那些情况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原因。当关节炎较严重时,关节面软骨会严重磨损破坏,甚至出现变形,往往会导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此时保守治疗多成效不显著,人工关节是最隹的选择。其它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於较严重时亦常考虑人工关节置换。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为避免日后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折愈合不良的并发症,亦是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适应症。人工关节置换后,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可以减轻甚至完全解除,关节的功能及变形亦可明显改善。 3.人工关节的寿命有多长? 有90%的病人可使用十年以上。愈年轻.活动力愈强或体重愈重的患者,人工关节较易磨损松动,所以除非特殊情况,医师会尽量等病人年龄大一些再施行关节置换。同时也希病人维持理想体重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人工关节磨损及日后重新置换的机会。 4.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需注意什麽? 病人需定期回诊外,并提醒病人如何继续加强肌肉的锻炼,避免不适当的姿势和动作,我们也希病人能保持理想体重,遇有伤囗肿痛加剧,有分泌物、听到关节有异常声响或是关节受伤造成行走困难时,应立即返院检查。 5.其他并发症可归类如下几点: (1)人工关节松动:亦不常见。 (2)人工关节脱位:较常发生於全人工髋关节,发生率约3%左右,大部分发生於术后不久,多可由医师徒手复位,很少需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常要穿外展支架保护一段时间。 (3)人工关节磨损及破损:由於人工关节设计及材质的改良,发生率已日益降低。 (4)其它:如血管,神经受损,骨折,静脉栓塞,关节不稳定等,属罕见手术本身会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感染及深静脉栓塞,是医护人员难以控制的。早期感染的发生率在1%左右,而深静脉栓塞则报道不一,少则百分之几,多则百分之几十。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肥胖及高血脂的病人越来越多,这是引起深静脉栓塞的一个重要原因。深静脉栓塞可引起肢体肿胀,栓子一旦脱落可随血流到达肺部,引起致命的肺梗塞。除药物预防外,术后早期的活动可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其它并发症如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关节脱位等,多可通过手术医生改进技术而避免。 6.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注意哪些? 患者出院三个月后一般要到医院进行复查,拍摄X光片,了解关节假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3-28T11:23:38.34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钟昌戎许锐雄[导读] 术中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也是保证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钟昌戎许锐雄(广东省潮州医院521011)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69例;全髋关节置换27例,术后配合功 能锻炼,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结果:本组9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本组优良:疼痛消失,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92例,占90.7%;可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者4例,占9.3%。结论:术前准备、麻醉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而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关键词】人工关节;股骨颈骨折;高龄【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313-01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动作迟钝等原因,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1997年开始作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访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70~96岁,致伤原因:走路滑倒81例,车祸外伤15例。骨折分类:头下型82例,经颈型6例,基底部8例;新鲜骨折91例,陈旧性骨折7例;术前检查79例有合并症, 2种以上合并症者26例,其中高血压病56例,冠心病17例,慢支肺气肿16例,糖尿病32例,脑血管疾病12例,老年性痴呆1例,肾功能不全2例。受伤之前在能自由活动者不用扶手杖89例7例需扶手杖才能行走。 1.2手术方法:本组9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69例,全髋关节置换27例;骨水泥固定61例,非骨水泥固定35例;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术后行皮肤牵引或穿矫形鞋2例,患肢外展膝下垫软枕;预防性抗生素治疗7~14d。为了预防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合并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 d即开始肌肉等长舒缩功能锻炼;术后3 d开始半卧位;术后1~2周扶拐下床站立、行走;3个月内不盘腿,不侧卧(或健侧卧位时在两膝之间放枕头);建议3个月扶手仗活动(其中13例长期扶手仗活动)。 2结果 2.1随访最短时间20个月,最长时间56个月,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本组优良92例,占90.7%;可4例,占9.3%; 2.2术后早期合并症:浅层感染1例,肺部感染11例,褥疮6例,均经抗生素及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假体后脱位经手法复位后痊愈;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热敷及溶栓等治疗后痊愈。1例高血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塞但无肢体偏瘫。 典型病例:男,75岁,走路时不慎滑倒致左股骨颈骨折,于2007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左腿为外旋外展畸形,左髋部压痛、叩痛明显。X线示左股骨颈骨折。采用外侧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2周治愈出院。2008年9月患者地面湿滑再次跌倒,导致术右,入院时血压为220/120mm汞柱,经过抗高血压治疗5天后血压降为160/100 mm汞柱行右股骨颈骨折后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2天出现间断烦躁乱语,嗜睡,四肢肌力5级,经行头颅CT扫描发现为脑梗塞,给与抗血栓对症治疗,补充足够的营养等治疗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现已经术后3个月,患者行走自如,生活自理,无髋关节疼痛不适。治疗效果良好。 3讨论 3.1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后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高龄患者更不易愈合,70岁以上者,不愈合率可高达50%。内固定手术也并不能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彻底解决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问题,免除了2次手术的风险与痛苦,并可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合并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人认为尽管人工股骨头长期使用后病人髋部常出现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但病人肢体功能严重丧失的情况却很少。曾水平[2]认为高龄老人活动量小,生存期短,加之长期扶手杖,因此磨损相对较小,人工股骨头的最佳使用期常可满足患者的需要,且高龄老人和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比全髋置换更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风险小的优点,但对平时活动量大或生理年龄较轻者则应该考虑全髋关节置换。 3.2术前准备:术后合并症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症、全身情况及年龄密切相关,所以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积极治疗合并症是手术安全有效的保障。本组病例术前伴有两种以上的合并症者占26例。骨折后可加重脏器功能衰退和诱发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且机体应激代偿能力较差,因此术前对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评定十分重要。术前应做全面的、系统的检查,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常规请内科专科医生协助诊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所存在疾病进行相应术前调整。 3.3手术麻醉选择与术中监护:连续硬膜外麻醉较适合老年患者[3]。安全可靠,术中少量多次给药,既保证了术中镇痛效果,又可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术中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也是保证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手术中注意的几个问题:(1)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提高手术速度,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在手术台上出现意外;(2)切口的选择:本组绝大多数病例选择外侧小切口。该切口有入路简单、创伤小、暴露好、出血少、假体易插入、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3)髋部软组织松解彻底,减少术后髋臼压力;(4)高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对于较严重者,应用骨水泥技术固定假体,以防松动;(5)对于患肢肌力较差的病人,特别是偏瘫的病人,术毕应紧缩缝合关节囊,以防止后脱位。 3.4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高龄患者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也同样重要,很多合并症可在术后诱发,也易产生各种术后合并症,所以要求:(1)术后常规心电监护下至生命体征平稳;(2)年龄大,体质差,抗生素应用时间要适当;(3)咳嗽、排痰、间歇深呼吸,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以防治肺部合并症;(4)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5)高龄老人造血功能不足,血色素偏低,又因创伤导致消化不良,术后可采取静脉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液,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6)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7)术后第3 d即可开始用CPM进行患肢关节锻炼;(8)积极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早期下床;(9)术后不用止血药物,加强踝关节的主动与被动“环转”运动,以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强调病人长期使用手杖行走。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