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端盖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端盖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端盖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任务书

设计依据:

设计零件质料:零件图一份

零件年产量:2500件

每日一班8小时,全年按300个工作日计

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的“端盖”零件,设计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原始资料

被加工“端盖”零件图1张

完成材料

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图如下页

目录

一.序言 (4)

二.零件图分析 (5)

2.1零件的作用 (5)

2.2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5)

2.3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5)

三.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6)

3.1选择毛坯 (6)

3.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 (6)

3.3绘制毛坯图 (7)

四.工艺路线拟定 (8)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4.1.1精基准的选择 (8)

4.1.2粗基准的选择 (8)

4.2加工方法的确定 (8)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9)

5.1工序的安排 (9)

5.1.1机械加工工序 (9)

5.1.2热处理工序 (9)

5.1.3辅助工序 (9)

5.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9)

六.工艺设计 (10)

6.1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0)

6.1.1工序2,3中的粗铣端盖左右端面 (10)

6.1.2工序8:钻-铰-精铰φ14孔 (11)

6.2确定切削用量 (12)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3)

八.参考文献 (13)

九.小结 (14)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为我们在大学学完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提供的一次很重要的锻炼机会。这是我们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

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

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

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设计,基本上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

学会了使用和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最重要的是综合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巩固和加深了所学到的东西。并在设计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

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课程设计,首先得助于石怀荣老师的指导,还有就是我们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和小组成员们的努力。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零件加工所用到的设备的基本性能和加工范围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实际的生产经验,导致在设计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但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请教老师和咨询同学,翻阅资料、查工具书,解决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了解了一些设计工具书的用途,同时,也锻炼了相互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在此,十分感谢石老师的指导,感谢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刻苦努力,不段提高自己。

本说明书主要是端盖的有关工艺规程的设计说明,由于本身能力水平有限,设计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指正,谢谢!

二.零件图分析

2.1 零件的作用

端盖应用广泛,是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之一。端盖的一般作用是:(a)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b)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c)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

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端盖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须重点考虑。端盖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生产成本、使用性能和寿命等

2.2 零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

零件材料是HT150。其材料名称是灰铸铁。按GB/9436-88标准:其最低单铸直径为30mm的试棒的抗拉强度为150MPa。其力学性能为:其抗拉强度很低,塑性,韧性几乎为零。但由于灰铸铁中有石墨的存在,使其具有一系列其他优良性能,具体表现为:

(1)铸造性能优良。

(2)减摩性好。

(3)减震性强。

(4)切削加工性良好。

(5)缺口敏感性较低。

2.3 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分析零件图可知,该端盖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左、右端面,方形端

面,要求其端面跳动度相对中心轴线满足0.03mm ,其次就是φ25孔及

φ10孔,φ25孔的加工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

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φ10孔的加工表面虽然在圆周上,但通过

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零件下方的圆弧槽的作用是

让开与之相邻的零件的重叠部分,避免相互干涉。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

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

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

好。

该端盖形状的普通、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圆盘类零件,主要实现轴承轴向定

位的功能,必须满足端盖的位臵度要求,即垂直度和同轴度的要求,因此加工精

度要求较高。

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知:Q=2500件/年,m=1件/年,

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得:

N=2500台/年X1件/台X (1+3%)X (1+0.5%)=2587.875

端盖重量为0.5kg ,由表1-3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端盖的生产

类型为中批生产。

表1-1是本文涉及端盖的全部技术。 表1-1端盖零件技术要求

加工表面 尺寸及偏差(mm ) 公差及精度等级 表面糙度Ra (μm )

形位公差(mm ) 端盖左端凸起端面

040.0012.0_75+φ IT9 3.2 ↗ 0.030 B 端盖左端凸起外圆

7-3×0.5 IT13 3.2 左端环面

115 IT13 12.5 ↗ 0.030 B 越程槽

3×0.5 IT13 12.5 端盖右端面 60φ IT13

3.2 ↗ 0.030 B 25φ孔 025.0025+φ IT8

3.2 4×14φ台阶大孔 14φ IT10

12.5 4×9φ台阶小孔 9φ

IT13 12.5

右端10φ台阶大孔

030.0010+φ IT9 6.3 右端4φ台阶小孔 4φ

IT13 6.3 三.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3.1选择毛坯

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毛坯选用铸件即可满足工作要求。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是很复杂,故采用砂型铸造。该端盖为中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质量,采用机器造型方法铸造毛坯,选择HT150。HT150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减震性、耐磨性和切削加工性能,适合铸造该端盖零件。

3.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

由端盖的生产类型,毛坯的材料及铸造方法可得该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为CT=9.由此查表2-1至表2-5可得该毛坯的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及尺寸如表1-2

表1-2毛坯的尺寸,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 项目

机械加工余量/mm 尺寸公差/mm 毛坯尺寸/mm 备注 方形端面

115*115

1.5*2=3

2.5 119.25-1.251.25 表2-1至表2-5 厚度58

2.5*2=5 2 64-11 表2-1至表2-5 方形断面厚

度15

0.5 1.6 16.3-0.80.8 表2-1至表2-5 端盖左端凸起

φ75端面

1*2=2 2.2 78.1-1.11.1 表2-1至表2-5 端盖左端凸起

外圆面长度7

0.5 1.6 8.3-0.80.8 表2-1至表2-5 φ25孔 0.5*2=1 1.7 23.15-0.850.85 表2-1

至表2-5

其余尺寸的加工:

4×9φ孔可以直接钻出,再利用扩钻加工14φ孔,4φ孔也可直接钻出,再用

孔。

扩钻加工10

3.3绘制毛坯图

图2-1毛坯图

四.工艺路线拟定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

4.1.1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端盖左端面和φ25孔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φ25孔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竟基准定位端盖两端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端面跳动度要求。选用端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因为该端盖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多以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4.1.2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这里选择端盖右端面和φ60外圆面作为粗基准。采用φ60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4.2 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端盖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尺寸精度

等级表面粗糙

度Ra/um

加工方案备注

φ75端面IT11 12.5 粗铣-精铣表1-6至表1-8 115x115端面IT11 3.2 粗铣-精铣表1-6至表1-8 φ60端面IT11 3.2 粗铣-精铣表1-6至表1-8 φ25孔IT8 3.2 钻-扩-铰表1-6至表1-8 φ10孔IT9 6.3 钻-铰-精铰表1-6至表1-8 4xφ9孔IT13 12.5 钻表1-6至表1-8 φ4孔IT13 12.5 钻表1-6至表1-8 4xφ14孔IT13 12.5 钻-扩表1-6至表1-8 φ75外圆面IT9 3.2 粗车-半精车表1-6至表1-8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5.1工序的安排

其包括机械加工工序,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的安排。

5.1.1机械加工工序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基准—25

内圆中心轴线和端盖左端面。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盖端面,再加工端盖的各孔。

5.1.2热处理工序

由于加工零件为端盖,材料为HT150,铸造成型后,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可消除铸造后产生的铸造应力,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故采用退火处理即可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5.1.3辅助工序

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端盖工序的安排顺序为:在、热处理——基准加工——粗加工——精加工。

5.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下表列出了端盖的工艺路线。

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设备刀具量具

1 热处理——退火

2 粗铣端盖左右端

面、方形端面

立式铣床X51 端铣刀游标卡尺

3 精铣端盖左右端

面、方形端面

立式铣床X51 端铣刀游标卡尺

4 粗车、半精车φ

75外圆

CA6140 外圆车刀游标卡尺

5 车3X0.5倒角CA6140 端面车刀

6 钻-扩-铰φ25

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扩

孔钻、铰刀

卡尺、塞规

7 钻φ4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卡尺、塞规

8 钻-铰-精铰φ10

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铰

卡尺、塞规

9 钻φ9孔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卡尺、塞规

10 钻-铰-精铰φ14

四面组合钻床麻花钻、铰卡尺、塞规

11 铣R33圆弧数控铣床立铣刀游标卡尺

12 去毛刺钳工台平锉

13 清洗清洗机

14 终检塞规、卡尺、

百分表等

六.工艺设计

6.1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6.1.1工序2,3中的粗铣端盖左右端面

1)以右端面B定位,粗铣左端面A,保证工序尺寸P1;

2)以A面定位,粗铣B面,保证工序尺寸P2;

3)以B面定位,精铣A面,保证工序尺寸P3;

4)以A面定位,精铣B面,保证尺寸P4,达到零件图设计尺寸D的要求,D=58mm。

图为第2,3高工序加工方案图

由上图知:P4=D=58mm; P3=P4+Z4,其中Z4为精铣余量,查表2-36确定Z4=1mm,则P3=(58+1)mm=59mm.由于P3是在精铣加工中保证的,查表1-20知,其经济加工精度等级可达到A面的的最终加工要求—IT11,因此确定改工序尺寸公差为IT11,其公差值为0.19mm,故P3=(59±0.095)mm; Z3也是精铣余量,可选其为1mm,P2=P3+Z3=(59+1)mm=60mm.由于P2是在粗铣加工中保证的,由表1-20确定该粗铣工序的经济加工精度等级为IT13,其公差值为0.54mm,故P2=(60±0.27)mm.Z1,Z2分别等于A面,B面的毛坯总余量分别减去Z3,Z4,即Z1=(2.5-1)mm=1.5mm,Z2=(2.5-1)mm=1.5mm. P1=P2+Z2=61.5mm,P1是在粗铣加工中保证的,故气公差值为0.54mm,故P1=(61.5±0.27)mm.

对余量Z4校核由于Z4是封闭环,故

Z4max=P3max-P4min=[59+0.095-(58+0)]mm=1.095mm.

Z4min=P3min-P3max=[59-0.095-(58+0)]mm=0.905mm.

对余量Z3校核 由于Z3是封闭环,故

Z3max=P2max-P3min=[60+0.27-(59-0.095)]mm=1.175mm.

Z3min=P2min-P3max=[60-0.27-(59+0.095)]mm=0.825mm.

对余量Z2校核 由于Z2是封闭环,故

Z2max=P1max-P2min=[61.5+0.27-(60-0.27)]mm=1.5mm.

Z2min=P1min-P2max=[61.5-0.27-(60+0.27)]mm=1.5mm.

余量校核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工序尺寸公差合理的。将工序尺寸

按“如题原则”表示:P4=58mm,P3=095.0095.0-59+mm ,P2=27.027.0-60+mm,P1=27.027.0-5.61+mm.

6.1.2工序8:钻-铰-精铰φ14孔

由表2-28可查得,精铰余量Z 精铰=0.05mm ;粗铰余量Z 粗铰=0.15mm;

钻孔余量Z 钻=13.0mm 。查表1-20可依次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加工精度等

级为,精铰:IT7;粗铰:IT10;钻:IT12。根据上述结果,再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确定各工步的公差值分别为,精铰:0.018mm;粗铰:0.070mm;钻:0.18mm 。

综上所述,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精铰:φ140+0.018mm;粗铰φ13.950+0.070mm; 钻φ13.00+0.18mm,它们的相互关系如

下图所示。 φ13.0

加工方向

0.15

0.05

0.18

0.0700.018φ13.95

φ14

6.2确定切削用量

在这只计算钻-铰-精铰φ10孔此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其功率的校核。

一、切削用量的计算

(1)钻孔工步

1)背吃刀量的确定 取a p =13.0mm.

2) 进给量的确定 由表5-22,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

f=0.1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由表5-22,按铸铁硬度为200~241HBS计算,切削速度v选取为12m/min,由公式(5-1)n=1000v/3.14d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389.96 r/min ,参照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392 r/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为v=3.14nd/1000=12.06 m/min。

(2)粗铰工步

1)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0.98mm。

p

2) 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31,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

f=0.4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由表5-31,切削速度v选取为2m/min,由公式(5-1)n=1000v/3.14d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63.95 r/min ,参照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97r/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为v=3.14nd/1000=3.0 m/min。

(3)精铰工步

=0.02mm。

1)背吃刀量的确定取a

p

2) 进给量的确定由表5-31,选取该工步的每转进给量f=0.3mm/r。

3)切削速度的计算由表5-31,切削速度v选取为4m/min,由公式(5-1)n=1000v/3.14d可求得该工序钻头转速n=127.4r/min ,参照Z525型立式钻床的主轴转速,取转速n=140r/min ,再将此转速代入公式(5-1),可求出该工序的实际钻削速度为v=3.14nd/1000=4.4m/min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见附带过程卡片

八.参考文献

1、孙学强主编《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2、于俊一、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3、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4、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九.小结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综合应用和检测,是每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必经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次课程设计,不仅培养了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也同时让我们掌握了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锻炼了我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大量阅读了各种技术资料及设计手册,认真探讨了机械领域内的各种基本问题。因此,本次设计不仅加强了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了拓宽。此外,本次设计在绘图的过程中,使用了AutoCAD绘图软件,并同时进行了手工绘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绘图识图的能力。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得到石老师的指导,在设计过程中及时的给我解答疑难,让我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得到了自己

能力上的长进和知识上的飞跃,这对我的将来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其他老师和同学的热忱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实际经验更加不足,因此我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石老师多多指正,学生将感激不尽!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题目: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班级:工程机械11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 目录 序言 (5)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6)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6) 2、基准选择原则 (7) 3、定位基准选择 (7) 4、< 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 (8) 7、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 (9) 8、确定切削用量 (9) 二、夹具设计 (12) 1、问题提出 (12) 2、家具设计 (13) 三、小节 (15) > 四、参考文献 (17) ^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 2)零件的结构特点 轴承座如附图1所示。该零件是起支撑轴的作用。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Φ40的孔内表面。主要配合面是Φ22的轴孔。零件的形状比较简单,属于较简单的零件,结构简单。 3)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主要技术要求:调质至HB230-250,锐边倒角,未注倒角°,表面作防锈处理。 4)加工表面及其要求: a)总宽:为18±。 b)轴孔:Φ22的孔径:Φ22+ 0mm,表面粗糙度, c)} d)Φ34的外圆:直径为Φ,表面粗糙度为,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不超过., 轴肩距为12mm。 e)左端面:外圆直径为Φ52,上下边面距离38mm。 f)螺纹孔:大径为4mm,轴心距离左轴肩3mm。 g)通孔:左端面均布Φ通孔,左右中心距36mm,上下中心距27mm。 h)退刀槽:距离右端面12mm,尺寸为Φ 5)零件的材料: 零件在整个机器当中起的作用一般,不是很重要。选用45#。 毛坯选择: * 1)确定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为批量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粗加工后的产品。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及其毕业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零件及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第二章确定毛坯的制作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5) 第三章工艺设计与分析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确定加工工艺 (7)

3.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设计、绘制毛坯 (8) 3.5、确定切削用量 (9)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卡工序 (20) 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21 4.1确定设计方案 (21) 4.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 22 4.3 定位精度分析…………………………………………………………………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本次设计是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滑动叉,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一是传递扭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当汽车后桥钢板弹簧处在不同的状态时,由本零件可以调整传动轴的长短及其位置。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上有两个孔,是用来安装滚针轴承并且与十字轴相连,起万向节轴节的作用。而零件外圆内的花键孔与传动轴端部的花键轴相配合,用于传递动力之用。 这次的夹具也是用于装夹此零件,而夹具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而夹具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固定零件位置,使其得到最高的效率。 关键词:传动轴万向节滑动叉传递扭矩花键轴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car chassis of transmission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it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drive shaft of.The main role:first, is the transmission torque,make cars get motivation;second,it is when the automobile driving axle leaf spring in different state,by the parts can adjust the length of the shaft and its position.Parts of the two fork a two funtion.And the parts of the spline circle order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ensure the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And fixture another purpose is to fixed position parts,making it the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

套筒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 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因此这两者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套筒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孔和外圆表面。外圆表面加工根据精度要要求可选择车削和磨削。孔加工方法的选择比较复杂,需要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孔径大小、长径比、精度和粗糙度要求以及生产规模等各种因素。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往往还要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顺次进行加工。本次设计的油缸,为保证孔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将先后经过粗镗、半精镗、精镗和滚压等四道工序加工。 在机床上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保证工件加工精度,首先要保证工件在机床上占有正确的位置,然后通过夹紧机构使工件在正确位置上固定不动,这一任务就是由机床夹具完成。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应尽量使用通用夹具,这样可以降低工件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通用夹具适用各种工件的装夹,所以夹紧时往往比较费时间,并且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也难以保证加工精度,为此需设计专用夹具。 关键词:工艺设计、基准选择、切削用量、定位误差

A BSTRCT Is the components craft establishment, holds the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machine-finishing, the components craft establishes reasonable, whether do this direct relation components achiev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finally; Jig's design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whether does it relate raises its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 question. Therefore this both in the machine-finishing profession are the important links. Sleeve components main processing surface for hole and outer annulus surface. The outer annulus face work needs to request according to the precision to be possible to choose the turning and the grinding. The hole processing method's choice is quite complex,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mponents the unique feature, the aperture size, th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the precision and roughness request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Often must use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regarding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 high hole to carry on the processing in order. This design's cylinder, will pass through half finished boring, the finished boring, the fine articulation and the trundle successively for the guarantee hole's precision and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so on four working procedure processings When the engine bed carries on the machine-finishing to the components, is guaranteed that the work piece working accuracy, first needs to guarantee the work piece holds the correct position on the engine bed, then causes the work piece in the correct position through the clamp organization fixed motionless, this duty is completes by the engine bed jig. Regarding the single unit, the small batch production, should use the universal jig as far as possible, like this may reduce the work piece the production cost. But because the universal jig is suitable each kind of work piece the attire to clamp, therefore time clamp often compares spends the time, and operates complex,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ow, also guarantees the working accuracy with difficulty, for this reason must design the unit clamp. Key word: Craft, datum, cutting specifications, localization datum, position error.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输出轴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输出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班级:0620131 学号: 21号 姓名: 慕林峰 指导老师:孙淑婷 2010年4月9日至2010年4月15日

前言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Numerical Control(NC)。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输出轴的用途很广泛,该输出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动力输出的关键零件之一。该输出轴在工作中需要承受一定冲击载荷和较大的扭矩,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所以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表面热处理。

目录 前言 (2) 一、设计任务书 (4) 二、输出轴工艺分析 2.1 输出轴的作用 (6) 2.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 (6) 三、确定毛胚 3.1选择毛胚材料 (7) 3.2毛胚的简图 (7) 四、工艺路线的确定 4.1基准的选择 (8) 4.2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 4.3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9) 4.4加工设备于工艺设备的的选择 (9)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10) 六、走刀路线的确定 (11) 七、刀具的选择 (11) 八、切削用量的选择 (12) 九、小结 (13) 十、参考文献 (13) 附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加工程序 (14)

杠杆自动车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与综合训练 说明书 杠杆(CA1340自动车床)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08机制2Z 姓 名:朱健 学 号:08321220 指导教师姓名: 范真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1年 12 月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杠杆(CA1340自动车床)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内容: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夹具装配图 1张 6.夹具零件图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录目 第1章课程设计 (1) 1.1零件分析 (1) 1.1.1、零件的作用 (1)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3、尺寸和粗糙度的要求 (2) 1.2毛坯的设计 (2) 1.2.1选择毛坯 (2) 1.2.2确定毛坯尺寸 (3) 1.3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31.3.1基面的选择 (3) 1.3.2、粗基准的选择 (3) 1.3.3、精基准的选择 (3) 1.3.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 1.3.5、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 1.4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6) 1.4.1、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不同的机床 (6) 1.4.2、刀具选择 (7) 1.4.3、选择量具 (7) 1.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81.5.1、切削用量确定 (8) 1.5.2、基本时间的确定 (9) 1.6夹具设计 (18) 1.6.1、提出问题 (18)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 ①14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11月11日 第1章零件分析............................................................. 3. 1.1零件作用分析...................................................... 3. 1.2零件工艺分析....................................................... 3.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一零件合图. (4)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4) 2.1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4)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8.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2制定工艺路线....................................................... 8.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9) 3.4加工工序设计 (10) 3.5时间定额计算 (10)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16) 第4章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17)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4.2夹紧力的选择 (17) 4.3定位误差.......................................................... 1.8 4.4操作说明.......................................................... 1.8设计心得体会 .. (19) 参考文献 (2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8473272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工艺和夹具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课题研究 第二章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2.1任务分析 2.2连杆的结构特点 2.3连杆的主要技术要求 2.4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2.5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6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7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2.8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2.9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2.10连杆的检验 第三章夹具设计 3.1铣剖分面夹具设计 3.2扩大头孔夹具 第四章汽车连杆工装夹具总体设计 4.1 连杆专用夹具设计的思路 4.2 夹具的设计 第五章总结 第六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概述 1.1工艺和夹具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课题研究 1.1机床专用夹具的分类与组成 1.1.1机床夹具的分类 机床夹具是一种能够使工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准确定位和夹紧的装置,它的种类繁多,为了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方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机床的夹具进行分类。 按夹具的使用特点分类,机床夹具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等五大类: (1)通用夹具 通用夹具是指结构、尺寸已规格化,且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夹具,如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单动卡盘、台虎钳、万能分度头、中心架、电磁吸盘等。其特点是适用性强、不需调整或稍加调整即可装夹一定形状范围内的各种工件。这类夹具已商品化,且成为机床附件。采用这类夹具可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减少夹具品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缺点是夹具的加工精度不高,生产率也较低,且较难装夹形状复杂的工件,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中。 (2)专用夹具 专用夹具是针对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的加工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夹具。其特点是针对性极强,没有通用性。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常用各种专用夹具,可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加工精度。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周期较长,随着现代多品种及中、小批生产的发展,专用夹具在适应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已产生许多问题。 (3)可调夹具 可调夹具是针对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夹具。对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工件,只需调整或更换原来夹具上的个别定位元件和夹紧元件便可使用。它一般又分为通用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两种。通用可调夹具的通用范围大,适用性广,加工对象不太固定。成组夹具是专门为成组工艺中某组零件设计的,调整范围仅限于本组内的工件。可调夹具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组合夹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减速器传动轴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减速器传动轴 学校: 陕西科技大学 学院: 机电学院 专业类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械046 姓名: 杨孟博 学号: 51404627 指导教师: 张斌 起始日期: 2007年1月9 日 完成日期: 2007年1月25 日 成绩: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1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减速器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为5000件) 内容:(1)零件图 1张(A3) (2)毛坯图 1张(A3) (3)工序简图 1张(A2) (4)工序卡片 2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机械046 学生:杨孟博 指导教师:张斌 学号: 51404627 2007年 1月25日

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 目录 1 设计说明 (4) 1.1题目所给的零件是传动轴 (4)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3 其主要加工表面位置要求 (4) 1.4零件的材料 (4) 2 工艺规程的设计 (5) 2.1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2.2制定工艺路线 (6) 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3.1 确定加工余量 (6) 3.2 确定毛坯尺寸 (7) 4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4.1 车两端面 (9) 4.2 计算切削用量 (9) 5: 选择量具 (15) 5.1 选择刀具 (15) 5.2 选择量具 (15) 6:总结 (16) 7:参考文献 (17)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本次设计是在基本学完大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是在毕业设计之前做的较全面较深入地对所学各课程进行的综合性复习及应用。为我提供了一次理论联合实际训练的机会,在我的大学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的综合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自己未来生活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能力有限,此设计难免有不宜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及同学给予指教。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特点 (2)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2)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 工艺分析 (2) 2.2 工艺处理 (3) 2.3 选择设备 (3) 2.4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3) 2.5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3) 2.6刀具选择 (3) 2.7切削用量选择 (4) 2.8数控车零件程序清单 (7) 2.9数控仿真截图 (8) 三、数控铣床加工工艺 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9) 3.2确定装夹方案 (10) 3.3确定加工顺序 (10) 3.4刀具选择 (10) 3.5 切削用量选择 (13) 四、主要加工程序 4.1 确定编程原点 (13) 4.2 机床的选择 (14) 4.3 数控铣XKG-028零件程序清单 (14) 4.4 数控仿真截图 (18) 五、设计总结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特点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在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数控车床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设备费用高,因此也就相应形成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自身特点。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1)选择并确定适合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的零件并确定工序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明确加工容与技术要求。 (3)确定零件加工反感,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等。 (4)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制定定位夹紧方案,划分工步,规划走刀路线,选择刀辅具,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差等。 (5)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零件,在机械装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对程序编制、机床的加工效率和零件加工精度都有重要影响。该零件右端有两

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潍坊LW-7连杆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年5月08日

毕业设计选题、审题表 系选 题 教 师姓名 专业专业技术 职务 高级中级 申报课题名称潍坊LW-7连杆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课题类别设计论文其它 课题来源 生产实践科研实验室建设自拟√√ 课题简介 通过本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重点是工序的划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以及夹具的夹紧力计算和误差分析。培养学生查阅科技方面资料、使用各种标准手册以及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以及在实际设计中使用的手册、图册等工具书的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要求(包括应具备的条件) 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工艺分析以及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确定定位基准以及拟订工艺路线;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以及工时定额;专用夹具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 技术要求:连杆毛坯制造方法为铸造生产,加工工序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加工,满足各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并满足其使用要求。 课题预计工作量大小大适中小课题预计 难易程度 难一般易是否是新 拟课题 是否√√√ 所在专业审定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及应达到的目的: 在这次设计中主要设计了连杆的工艺规程、每道工序的工装选择、粗铣连杆两端面和钻扩铰小头孔夹具,通过设计既让我们复习了所学知识,又让我们对工艺规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事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比较优化、逻辑思维团结协作等能力。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一、原始数据: 1.该零件图样一张; 2.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 二、设计任务: 1.零件工艺分析以及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 2.确定定位基准以及拟订工艺路线; 3.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以及工时定额; 4.专用夹具设计中定位基准选择、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 三.工作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25页) 2.零件——毛坯合图 3.夹具装配图 4.夹具体零件图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系部意见: 系领导: 年月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班 指导教师:盛步云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题目: 工艺及夹具设计初始条件: 指定零件图(另见零件图纸) 及指定工序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技术要求:生产纲领为中或大批生产,年产量3000~10000件。 设计内容: ?零件图壹张A3~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壹套A4 (工艺过程卡和指定工序的工序卡共2张) ?(工艺装备)夹具装配图壹张A2~0 (至少3个视图,各种视图关系应非常清楚) ?(工艺装备)夹具主要零件图壹张A4~2 (一般画夹具体或比较复杂的非标零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壹份按学校规定格式 说明书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对所进行的课程设计过程、内容和结果的阐述和说明。要求文字简洁通顺、条理清晰、阐述正确,字数不少于5000字。包括序言、零件分析、工艺设计、夹具设计、设计中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参考文献等等;说明书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并装订;夹具装配图和非标零件图图纸,一般要求用正规图纸按1:1比例手工绘制。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盛步云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注意事项 1. 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①读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了解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材料及技术要求; ②研究零件的工艺规程,充分了解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 ③收集各类资料,调查了解同类零件所使用过的夹具及使用情况。 2. 编制加工工艺 3. 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 ①由定位基准、六点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法,选择定位元件; ②确定刀具引导方式,设计引导装置或对刀装置; ③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法,设计夹紧机构; ④确定其他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 ⑤确定夹具体的总体结构。 一般拟定二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 4. 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 ①夹具总图按国家标准绘制,一般比例为1:1,也可1:2,1:5,或2:1; ②主视图取操作者实际工作位置; ③绘制总图顺序 5. 绘制夹具零件图在夹具总图中的非标准件要绘制零件图。 6. 所有书面材料撰写和装订(含指导教师发的任务书、零件图、……、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等),按照学校统一规定进行,如参考文献一定要符合格式要求; 7. 图、表的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符合格式要求;(最容易犯的错误) 8. 答辩前弄清楚并仔细检查要求的每个环节(每项尺寸、参数的计算、总体及元件的结构等);答辩的问题类似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如何计算***的值?图中***元件的作用是什么?祝大家顺利过关,取得好成绩。 9. 联系方式:027-138********,shengby@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475475.html, 10.课程设计期间:每天上午在教楼教室,指导教师将抽查点名考勤,并检查设计进度,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1)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编制加工工艺——分组讨论,提出零件分析结论和加工工艺。() 2)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分组讨论,每人针对零件的一道工序,绘制各自的夹具结构草图,应与他人或者参考资料有较大差异。(上午) 3)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不能与他人相同。(7月1日全部完成) 4)绘制夹具非标零件图——分组讨论 (上午) 5)每人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并准备答辩。(日) 6)答辩。(日) 参考资源 [1]李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孟少农.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4]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徐圣群.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7]孟宪栋,刘彤安. 机床夹具设计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9]邹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倪森寿.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习题集和课程设计指导书[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国家标准总局.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1983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475475.html,->电子书库->超星电子图书->使用超星阅览器(SSReader)浏览相应书籍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475475.html,“书生图书”、其它资源 ?利用各类搜索引擎收索相应关键词,获取资料。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