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绷带包扎与石膏固定

第十章.绷带包扎与石膏固定
第十章.绷带包扎与石膏固定

绷带包扎与石膏固定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绷带包扎和石膏固定的方法。

实习内容:

普通绷带

绷带借助物理作用,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如固定敷料、出血伤口的加压包扎、肢体支持与悬吊以及和夹板、石膏一同应用固定骨折等等。运用绷带包扎机体的各个部位,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并符合节约的原则。包扎绷带是临床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每个实习生都应很好地掌握。

一、绷带包扎注意事项

(一) 绷带包扎前的准备:

包扎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对皮肤皱襞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处应用棉垫、折叠纱布遮盖,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

(二) 绷带包扎的体位:

在满足治疗目的的前提下,病人位置应尽量舒适。对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或所需要的体位。

(三)绷带选用:

根据包扎部位选用不同宽度的绷带。手指需用3厘米宽,手、臂、头、足用5厘米宽,上臂、腿用7厘米宽,躯体用10厘米宽的绷带。

(四)包扎操作:

一般应自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开始处作环形两周固定绷带头,以后包扎应使绷带平贴肢体或躯干,并紧握绷带勿使落地,包扎时每周用力要均匀适度,并遮过前周绷带的1/3~1/2,太松易滑脱,太紧易致血运障碍。一般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观察肢体血循环情况。包扎完毕,要环形包绕两周用胶布固定,或将绷带端撕开结扎,但注意打结处不应在伤处及发炎部、骨突起处、四肢内侧面、病人坐卧受压部位及易受摩擦部位。

(五)绷带拆除:

拆除绷带应先自固定端,顺包扎相反方向松解,两手相互传递绕下,在紧急和绷带已被

伤口分泌物浸润干涸时,可用绷带剪剪开。为了节约起见,如果绷带还干净,可重新卷起再用。

二、绷带基本包扎方法

(一)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图1),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二)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图2)。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图3)。

图1 持绷带的正确姿势图2 螺旋形包扎法图3 螺旋反折包扎法

(四)“8”字形包扎法: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图4~8)。

图4~8 身体不同部位“8”字形包扎法

(五)反回包扎法:

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图9)。

图9 头部反回包扎法(帽式包扎法)

四、弹性绷带

弹性绷带一种由弹性纤维织成的特殊软绷带,规格有7.5cm×225cm,10cm×225cm两种。主要用于创伤后肢体肿胀、肢体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四肢淋巴水肿。

石膏绷带

一、石膏绷带的作用及制作方法:

石膏绷带是常用的外固定材料,含脱水硫酸钙粉末,吸水后具有很强的塑型性,能在短时间内逐渐结晶、变硬,维持住原塑型形状,起到固定作用。

其制作时将天然生石膏即硫酸钙(CaS0

42H

2

O)研碎,在100~200℃中熔炒脱水成熟石膏

即脱水硫酸钙(2CaSO

4·H

2

O)粉末。它在40—42℃温水中一般要10~20分钟吸回水分,还原

成坚硬的固体,利用这一特性,将熟石膏粉往一平方寸24孔眼的粉浆纱布上 (宽10或20厘米),均匀地铺2毫米厚度,轻轻卷起,每卷五公尺长,制成后以塑料袋密闭防潮备用。

粘胶石膏绷带是将胶质粘合剂与石膏粉完全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支撑纱布上而制成。除了石膏完善地粘附在支撑织物上而节省材料外,绷带的处理更为清洁舒适,其性能远比石膏粉绷带优越,目前已广泛使用。

二、石膏绷带的应用范围及禁忌症:

(一) 应用范围

1. 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固定。

2. 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

3. 四肢神经、血管、肌健、骨病手术后的制动。

4. 躯干和肢体矫形手术后的外固定。

(二) 禁忌症

1. 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2. 进行性浮肿患者。

3. 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用大型石膏。

5. 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三、石膏固定前的准备:

(一)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二) 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纱布、棉垫都应纵行放置,以避免患肢肿胀后形成环形压迫,妨碍患肢血运。纱布、棉垫不应用胶布粘贴在肢体上,以防引起皮炎或皮肤水泡,更不能用绷带作环形包扎。

(三) 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以求得心应手,忙而不乱。

(四) 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

四、石膏绷带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 浸泡石膏绷带方法:

用水桶或面盆盛以温水(40~42℃,以手试之,不烫即可),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排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图10~11)。不可用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

图10 将石膏绷带平放浸于水中,待气泡图11 挤去石膏绷带多余水分全部排出后取出,挤去多余水分。的正确方法。

(二) 衬垫

石膏无弹性,不垫以衬垫,就易引起组织压伤。一般而言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纸、棉絮垫等(图12)。

图12 石膏绷带固定前,应在骨骼隆起部位先垫棉纸或棉垫。

(三) 固定时应使肢体关节所处功能位置:

1. 手与腕关节:

(1) 拇指对掌位

(2) 其他手指与拇指成对掌位。

(3) 整个手的功能位即掌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指分开,各指间关节稍许弯曲,拇指内旋正对示指,呈握球姿势。

(4) 腕关节背屈15°~30°,向尺侧偏斜约10° (在挠骨下端骨折有移位时) 如执笔姿式。

(5) 前臂呈中立位。

2. 肘关节: 屈曲90°。

3. 肩关节: 上臂外展50°~70°,肩关节前屈40°,外旋15°~20°,肘关节屈90°; 前臂轻度旋前,使拇指尖对准病人鼻尖,石膏包扎后称“肩人字石膏”。

4. 踝关节:中立位足背伸90°与小腿成直角。

5. 膝关节:屈曲5°~10°,幼童可伸直位。

6. 髋关节:根据性别,年龄、职业不同稍有变动,一般外展10°~20°,屈曲10°~15°,石膏包扎后称“髋人字形石膏”(图13)。

7. 石膏背心:腹侧自胸骨柄至耻骨联合,背面自肩胛以下至骶骨部,两侧自肩关节以下开始直到骨盆(图14)。

图13 “髋人字形石膏”图14 石膏背心

8. 蛙式石膏,适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即先天性髋脱位),施行关节复位术后的外固定。两侧髋关节均外展外旋并屈膝90°。

五、石膏绷带固定类型,

(一) 石膏夹板:

不适宜立即行管型石膏固定的骨与关节损伤和伴有软组织肿胀的病人、或不需要管型石膏固定的患者,如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辅助外固定,可采用石膏夹板。它是将石膏绷带根据需要,定出长短宽窄,在平板上铺开,来回重叠,上肢8~10层,下肢10~12层,然后从两头叠向中间用水浸泡后,用手推摸压平,放于置衬垫的肢体的伸面与屈面,然后用湿绷带

固定于功能位置(图15)。优点为发现肢体肿胀可迅速减压,到肿胀消失再换管型石膏。有时仅用一页石膏板作临时固定,叫石膏托。上肢一般在伸面,下肢置于屈面。用石膏托需要包括肢体圆周2/3才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厚度上肢8~10层,下肢12~14层,方法同石膏夹板(图16)。

图15 制作石膏条的方法

图16 前臂石膏托固定:在前臂背侧放上石膏条,用普通绷带缠绕。

(二) 管型石膏

先将待固定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由助手扶持,按规定加垫,必要时先制作石膏托,然后将浸透的石膏绷带由上而下地,围绕着固定肢体上均匀滚动,绷带边相互重叠1/3,接触肢体的内层石膏绷带平整,不应有皱褶或绷带间遗留空隙,更不要缠绕过紧,其基本手法在于石膏绷带是粘贴上去的,而不是拉紧了再缠上去。为了适应肢体上粗下细,缠绕时应与肢体纵轴呈垂直折叠石膏绷带于石膏托侧,以适应肢体形态(图17)。缠绕石膏绷带时,术者应逐层用手掌均匀抚摸,促使各层紧密接触,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层。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术者,尤其助手,在缠绕过程中不应中途改变肢体的位置及伸屈度,以防折断石膏,影响固定效果。此外应以手掌托持患肢,禁止抓提,更不应用手按压,以免局部石膏凹陷形成压迫,造成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或产生压迫性溃疡。石膏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以增强石膏绷带对肢体的固定性能。将边缘多余部分修整,充分露出不包括在固定范围内的关节以及指 (趾)以便观察肢体血循、感觉、运动情况,同时有利它们功能锻炼(图18~19)。用红笔注明诊断,受伤日期和石膏绷带包扎日期,有创口的可将伤口位置标明或将开窗位置划好。

图17 小腿管型石膏:在小腿背侧放上石膏托,用石膏绷带缠绕。

图18 上肢管型石膏图19 下肢管型石膏

六、石膏绷带固定范围:

石膏对患部的固定有一定范围,其原则是将患部上、下两个邻近的关节一起固定(表1)。

表1 石膏固定范围和时间表

注:“△”代表骨折部位,“-”代表固定范围,“…”代表必要时增加固定的部位。

七、石膏绷带包扎后处理:

(一) 石膏末干前,潮湿的石膏容易折断、受压变形,病人须卧木板床,应用软枕妥善垫好石膏、冬季注意保温,可用灯烤、烤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石膏,但应防触电与灼伤。

(二) 抬高患肢,有助静脉及淋巴回流。

(三) 注意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经常观察指、趾皮肤的颜色、温度并与健侧比较,如有剧痛、麻木、指、趾肿胀、发冷、苍白或青紫等,提示血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石膏夹板固定者可剪除绷带,重新固定;管形石膏固定者应将石膏一侧或二侧沿长轴方向剖开,直到皮肤完全暴露为止,血循改善后,再在其间隙填以棉花用软绷带包扎,如不能缓解应折除全部石膏进行检查。

(四) 病人诉石膏内局限性持续疼痛,经观察不缓解时,为预防压迫性溃疡发生,应在疼痛处“开窗”减压。

(五) 若需检查、拆线、换药行局部石膏“开窗”时,应用棉花纱布将开窗部位填平包扎,

以免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生边缘压迫性溃疡。

(六) 石膏管型固定后,若因肢体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而失去固定作用时,应予重新更换石膏。

(七) 加强患肢功能锻练,防止和减少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直。

(八) 石膏内皮肤发痒,禁用木棍,筷子等物伸入抓痒,以免污染手术伤口或将皮肤抓破导致感染。

(九) 要保护石膏,防止折裂、被水浸湿及大小便污染。

(十) 防止发生褥疮,应予翻身擦背。

八、石膏固定的并发症:

(一) 压迫性溃疡:石膏塑性不好、衬垫不当可引起压迫性溃疡,尤以骨隆起部位,如踝、足跟、髂前上棘、骶骨部等处最易发生。故于骨隆起部位必须加以软垫。

(二) 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坏死,石膏过紧可能引起静脉血与淋巴回流受沮,使肢体淤血、肿胀,而导致血循环障碍不断加剧。如此恶性循环,若不及时剖开石膏减压处理,即可产生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坏死。

(三) 神经损伤: 以腓总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较易发生受压损伤,故行石膏固定时,腓骨头、颈部与肘后及后上方均应加以软垫。

(四) 过敏性皮炎,极少数病人包石膏后出现过敏性皮炎,痒、水泡或更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宜应用石膏固定。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是骨科常用的固定方法, 适用于骨折、骨科手术后、骨与关节炎症、畸形等。 1.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须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3.做好床头交接班。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是否有发凉、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可采取松开石膏,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鼓励病人活动石膏近端及远端关节,做患肢等长收缩运动。 ②观察出血与血浆渗出情况。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划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出血较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液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③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4.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 5.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大便污染后应及时用清水擦去。 6.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7.加强局部皮肤按摩。用手指沾酒精伸入石膏边缘里面进行皮肤、尾骶部、足外踝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的按摩。 8.下床行走和功能锻炼:未固定的关节应尽量活动,早期可作被动活动,按摩帮助退肿,尽量应鼓励患者作主动锻炼。

颈椎骨折的护理 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巡视病房,用亲切的语言、和善的面容,多与之交谈,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稳定其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皮肤护理采用平卧或侧卧位,应用马蹄枕或沙袋固定头部,避免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易发生褥疮,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每 2h翻身1次,采取轴线翻身,即头、颈、脊柱呈一条直线,同时注意按摩骨突出处,侧卧时背部垫以软枕。特别注意患者足跟用软枕垫起,防止压疮。为患者更换床单、内衣或使用便盆时,一定要将患者躯体抬起,避免拖、拉、拽而损伤皮肤。良好的膳食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十分重要,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高颈段骨折者,特别要注意呼吸情况,因骨折压迫,易造成脊髓水肿,影响呼吸。必要时,可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 4. 呼吸道的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每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5. 预防泌尿系感染、结石及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达2500~3000ml,每日清洗会阴部2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尿失禁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导尿管每4h开放1次,以刺激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待夹闭导尿管膀胱内尿液充盈有排尿反射时,方可拔除导尿管。留置尿管每日用0.2%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男性患者清洗后可用1块纱布缠绕龟头以避免被褥污染。便秘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及时清洗臀部和更换被服,并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6.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缓解,如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冰水洗胃或冰毯,空调室。 7.加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按摩四肢,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

常用包扎方法

常用包扎方法 :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常用包扎方法: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1.绷带包扎之环行包扎(还有蛇行、螺旋、螺旋反折包扎等): 绷带作环行重叠缠绕。用在胸部、腹部、手腕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为了便于固定,使之不滑落,第一圈可以梢斜,第二、三圈环行,并把斜出圈外的绷带尾部平均剪开,先打半结,绕一圈后,再将两尾用活结结扎。 2.三角巾(边长1米的直角三角布块)包扎是广泛用于较大创面的一种包扎方法。三角巾包扎包扎要做到: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消毒纱布要结实,否则会影响包扎质量。 三角巾头部包扎(还有面、胸背部、手足包扎等): 先沿三角巾的长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从前额包起,把顶角和左右两角拉到脑后,先作一个半结,将顶角塞到结里;然后再将左右角包到前额作结。 也可以把三角巾的顶角放在鼻尖,底边放在脑后,把左右两角拉到前额作结,再把顶角上翻固定。 手足包扎: 把手指、足趾放在三角巾的顶角部位,把顶角向上折,包在手背或足背的上面;然后把左右两角交叉,向上拉到手腕或踝的左右两面缠绕作结。 ①包扎术是战场救护及家庭医疗救护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可直接影响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常用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也可以用其它材料代替。 ②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 (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 ③绷带包扎: (1)绷带包扎法: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向近端,绷带头必须压住,即在原处环绕数周,以后每缠一周要盖住前一周1/3~1/2。 (2)环形包扎法:在肢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一周重叠盖住前一周。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以及在包扎的开始和末端固定时用。 (3)螺旋包扎法:包扎时,作单纯螺旋上升,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肢体和躯干等处。 (4)8字形包扎法:本法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 多用于肘、膝、踝、肩、髋等关节处。 ④包扎时应注意: (1)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污染伤口。

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 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 1 )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 3-4 圈即可。 ( 2 )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 3 )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 4 )“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急救的包扎方法 1)绷带包扎法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操作要领 A.环形法: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首先将绷

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B.蛇形法:此法多用于夹板之固定。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C.螺旋形法;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呈螺旋形。 D.螺旋反折法: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先按环形法缠绕。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注意事项 A.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B.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C.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2)三角巾包扎法 对较大创面、固定夹板、手臂悬吊等,需应用三角巾包扎法。 操作要领 A.普通头部包扎: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把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打一半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B.风帽式头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

各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各部位三角巾包扎法【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1.各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包扎面积大。三角巾不仅是较好的包扎材料,还可作为固定夹板、敷料和代替止血带使用。三角巾急救包使用方法是先把三角巾急救包的封皮撕开,然后打开三角巾,将其内的消毒敷料盖在伤口上,进行包扎;还可将三角巾叠成带状、燕尾状或连成双燕尾状和蝴蝶形等。这些形状多用于肩部、胸部、腹股沟部和臀部等处的包扎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使用三角巾,两底角打结时应为外科结,比较牢固,解除时可将其一侧,边和其底角拉直,即可迅速地解开。 ①头巾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的中点放在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垂向枕后,再将底边经左右耳上向后拉紧,在枕部交叉,并压住垂下的枕角再交叉绕耳上到额部拉紧打结。最后将顶角向上反掖在底边内或用安全针或胶布固定 ②脑组织膨出的包扎法:遇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不可压迫包扎,要先用大块消毒湿纱布盖好,然后再用纱布卷成保护圈,套住膨出的脑组织,再用三角巾包扎。 ③头顶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齐眉,顶角向后盖头上,两底角经两耳上缘拉向头后部,在枕部交叉压住顶角,再经两耳垂下向前拉,一底角包绕下颌到对侧耳垂前下,与另一底角十字交叉后,又分别经两耳前上提到头顶打结,再将顶角反折到头顶部,与两底角相遇打结(2)面部包扎法 ①单侧面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对折双层,一手将顶角压在伤员健侧眉上,另一手将底边的一半经耳上绕到头后,用底角与顶角打结,然后将底边的另一半反折向下包盖面部,并绕颏下用底角与顶角在耳上打结。 ②面具式包扎法:用于广泛的面部损伤或烧伤。方法是将三角巾的顶部打结后套在下颏部,罩住面部及头部拉到枕后,将底边两端交叉拉紧后到额部打结,然后在口、鼻、眼部剪孔、开窗。医学教育网 (3)眼部包扎法 ①单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的带状巾,以三分之二向下斜放在伤眼上,将下侧较长的一端经枕后绕到额前压住上侧较短的一端后,长端继续沿着额部向后绕至健侧颞部,短端反折环绕枕部至健侧颞部与长端打结。 ②双眼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的带状巾,将中央部盖在一侧伤眼上,下端从耳下绕到枕后,再经对侧耳上至眉间上方压住上端,继续绕过头部到对侧耳前,将上端反折斜向下,盖住另一伤眼,再绕耳下与另一端在对侧耳上或枕后打结,也可用带状巾作交叉法包扎。双眼包扎法还可用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巾横向绕头两周,于一侧打结。 (4)胸背部包扎法[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①一侧胸部伤包扎法:伤在右胸,就将三角巾的顶角放在右肩上,然后把左右底角从两腋窝拉过到背后(左边要长一些)打结。再把顶角拉过肩部与双底角结系在一起。或利用顶角小带与其打结。如果是左胸,就把顶角放在左肩上。使用在左背和右背也和胸部一样,不过其结应打在胸前。 ②全胸部包扎法:用一个大三角巾的顶角在中间直向剪开约25~30厘米,分别放在颈部左右两边,然后把基底的左右两角在背后打一半结,再把本结两角上提和顶角撕开的两头相结。 (5)肩部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方法[1][1]

三角巾包扎方法 ※三角巾包扎法 (1)(1)使用形式:可将三角巾折成不同形式使用。 (2)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1.1.包扎后,使用平结法打结。 2.2.不可在颈后,锁骨上面打结,其它与滚动条绷带相同。 3.3.悬挂手臂应使其肘关节略曲向上,手腕不可下垂。 (3)基本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法(使用全巾):用于头部外伤时,如图。1、 将三角巾之长边向外反折约5公分(图14),并将折缘沿着眉毛上方,避免盖到眼睛,顶角越头顶垂于脑后。 将底角之两端由耳上绕至头后交叉(图15),再绕于前额打平结(图16)。 最后将头后下垂之三角巾向上翻折,整齐塞入交叉处(图17)。 1.1 2.2.额头包扎法(使用窄带):用于额头外伤时,如图。

3.3.颔部及耳部包扎法(使用窄带):用于颔部或耳部外伤时,如图。 4.4.胸部或背部包扎法(使用全巾):用于胸部或背部外伤时,三角巾顶点需置于伤侧, 如图。 5.5.托臂包扎法(使用全巾):用于臂部外伤时,如右手臂受伤则以三角巾包扎,三角巾之 等腰顶点需能绑着托住手肘,手臂需置略高于水平面,如图。 6.6.手掌包扎法(使用窄折带):用于手掌部外伤时,如图。

7.7.全手掌包扎法(使用全巾):用于手掌部外伤时,如图。 8.8.手掌部压迫包扎(使用宽折带):用于手掌部外伤并需压迫止血时包扎,如图。 9.9.肘及膝部包扎(使用宽带):用于肘及膝部外伤时,如图。 肘部:

膝部: 10.10.肩部及上臂部包扎法(使用全巾、窄带各一):用于肩部及上臂部外伤时,如图。 11.11.臀部包扎法(使用全巾、窄带各一):用于臀部外伤时,如图。 12.12.足关节包扎(使用窄带):用于足部外伤时,如图。

骨科石膏绷带固定技术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骨科石膏绷带固定技术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Plaster Fixation 一、目的 维持治疗体位,固定骨折脱位。 二、适应证 1.骨折脱位的固定,包括临时同定及长期治疗所需固定。 注意:石膏固定可根据肢体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 2.肢体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吻合术后,维持肢体位置,保护上述组织修复。 3.肢体矫形术后,固定肢体,对抗软组织挛缩,防止矫形再发。 4.骨关节炎症,结核等可固定肢体,减轻疼痛,促进修复,预防畸形。 5.运动损伤,包括韧带肌腱损伤,石膏固定可减轻疼痛,促进修复,减少后遗症发生。 三、禁忌证 1.开放性损伤,包括软组织缺损及开放骨折。 2.肢体严重肿胀,张力水泡形成,血液循环障碍者。 3.局部皮肤病患者酌情应用。 4.儿童、年老、体弱、神志不清及精神异常不能正确描述固定后感觉及异常者审慎使用。四、操作前准备 1.使用器材:石膏绷带、普通绷带、棉衬及袜套、石膏床、拆除石膏所需剪锯及撑开器等。 2.患者准备:采取舒适的体位,脱掉内外衣暴露固定肢体,局部清洗,需要手法复位者可局部消毒麻醉,维持治疗所需要的位置,确定同定范围,测量石膏夹板或管型的长度。 注意:与患者良好沟通使其配合,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减少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3.操作者:根据所测量长度准备石膏,助手维持肢体位置。 五、操作步骤 【一)石膏夹板 1.根据治疗所需同定范围,确定石膏夹板长度,剪裁相应长度的棉衬及合适大小的袜套。要点: 调节水温可影响石膏硬化速度;助手应以手掌托扶肢体,不可用手指顶压石膏, 以免产生局部压迫;在石膏彻底硬化前应持续保持体位,以防石膏折断: 2.棉质袜套贴皮肤套在患肢,外附适当厚度的棉衬。 3.根据测量长度在平整的桌而上反复叠加石膏绷带至12-14 层。 4.将铺好的石膏绷带卷成柱状,手掌堵在两端侵入温水中,浸透后两手掌对挤出多余水分,在石膏桌上展开抹平。 5.将石膏夹板置于做好衬垫的患者处,助手维持位置,操作者用普通绷带自远端向近端缠绕,绷带不能有皱褶,重叠1/3,松紧度合适,固定可靠后,双手掌塑形时尽可能贴附同时调整肢体关节位置达到治疗所需位置。

绷带包扎方法

绷带包扎方法 外科包扎是外科治疗学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技术。可用于换药时伤口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纱布敷料后;也可用于伤口是污染伤口时,如外伤伤口,为了保护创伤免受再污染而及时进行包扎,还能起到止血,止痛作用,或固定作用等等。包扎材料 三角巾 一般在紧急情况(如在战地创伤救护时)及患者较多时,一下子其他包扎材料无法满足需要时为适用。主要用于头,胸,腹,四肢等处的损伤包扎,另还可用作悬吊带 腹带 常用于腹部手术或腹部受伤后病人的包扎固定,有防止伤口裂开的作用。还可以用于病人产后恢复体形。 普通绷带 绷带借助物理作用,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如固定敷料、出血伤口的加压包扎、肢体支持与悬吊以及和夹板、石膏一同应用固定骨折等等。运用绷带包扎机体的各个部位,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并符合节约的原则。包扎绷带是临床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 弹性绷带一种由弹性纤维织成的特殊软绷带,规格有7.5cm×225cm, 10cm×225cm两种。主要用于创伤后肢体肿胀、肢体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四肢淋巴水肿。 二、绷带基本包扎方法 (一)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图1),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二)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图2)。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图3)。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图4~8)。 (五)反回包扎法: 用于头顶 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图9)。 一、绷带包扎注意事项 (一) 绷带包扎前的准备: 包扎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对皮肤皱襞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处应用棉垫、折叠纱布遮盖,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 (二) 绷带包扎的体位: 在满足治疗目的的前提下,病人位置应尽量舒适。对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或所需要的体位。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护理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护理措施 1.保持肢体有效的血运 (1)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如出现皮肤苍白、皮温下降、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等,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石膏剪开减压,防止坏疽及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如出现皮肤颜色青紫,局部肿胀,考虑是静脉回流不畅,应给予患肢抬高或局部剪开;如出现手指或足趾不能自主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但血运尚好表明是神经受压,应立即行局部开窗减压或更换石膏。 (2)卧硬板床,患肢制动。四肢石膏固定的病人,应垫软枕给予患肢抬高,一般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躯干部固定的病人,应采取平卧或者侧卧位。身体保持水平位,勿扭曲。 (3)石膏未干固前,不要覆盖被毯,保持通风。如天气寒冷盖被须用支架托起,并注意保护外露肢体,防止冻伤。温度低,湿度大时,可用灯泡烘烤或者电吹风吹干。烤灯照射时,应距离石膏30-50cm,避开刀口,以防局部渗血增加。 (4)石膏未干固前,切勿牵拉、压迫、活动,尽量不要搬动病人、若必须搬动时,应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不可用手指抓捏,以防石膏折断、变形或形成凹陷。石膏干固后脆性增加,故搬运时切忌对关节处施加曲折成角力量,应平托加以保护,石膏干固后注意勿使其受潮。 2、石膏的观察与并发症的预防 (1)石膏综合征:躯干部石膏固定的病人,以少量多餐,不要进食过饱;保持石膏距腹壁的距离适宜;并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腹胀、恶心、呕吐以及饮食情况,防止石膏综合征的发生。如病人进食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剪开躯干处过紧的石膏,变换体位。 (2)压疮:石膏内骨突出部分及石膏边缘部位应垫好棉垫,保持石膏平整,边缘光滑,防止压迫和摩擦肢体。注意观察石膏边缘及骨突出部分有无红肿、摩擦伤,每日给予摩擦2-3次。观察石膏固定部位内有无持续性疼痛,如病人出现持续性疼痛,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修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3)感染:注意观察石膏局部有无渗出,渗出的颜色、范围变化,并用红蓝铅笔做好标记。观察石膏内有无异味,如出现腐臭,考虑石膏内伤口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4)石膏疝:如行局部开窗时。应在开窗的部位适当给予包扎,防止石膏疝的发生。(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石膏固定的当日即可指导病人在石膏内进行肌肉的等长舒缩运动。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扶拐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注意保护石膏,以免损坏。石膏拆除后,至少内日进行肌肉及关节的按摩和功能锻炼2-4次。 3、心理护理 石膏固定后,病人的活动受限,所以病人常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改变,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常用包扎方法

常用包扎方法: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常用包扎方法: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1.绷带包扎之环行包扎(还有蛇行、螺旋、螺旋反折包扎等): 绷带作环行重叠缠绕。用在胸部、腹部、手腕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为了便于固定,使之不滑落,第一圈可以梢斜,第二、三圈环行,并把斜出圈外的绷带尾部平均剪开,先打半结,绕一圈后,再将两尾用活结结扎。 2.三角巾(边长1米的直角三角布块)包扎是广泛用于较大创面的一种包扎方法。三角巾包扎包扎要做到: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消毒纱布要结实,否则会影响包扎质量。 三角巾头部包扎(还有面、胸背部、手足包扎等): 先沿三角巾的长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从前额包起,把顶角和左右两角拉到脑后,先作一个半结,将顶角塞到结里;然后再将左右角包到前额作结。 也可以把三角巾的顶角放在鼻尖,底边放在脑后,把左右两角拉到前额作结,再把顶角上翻固定。 手足包扎: 把手指、足趾放在三角巾的顶角部位,把顶角向上折,包在手背或足背的上面;然后把左右两角交叉,向上拉到手腕或踝的左右两面缠绕作结。 ①包扎术是战场救护及家庭医疗救护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可直接影响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常用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也可以用其它材料代替。 ②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 ③绷带包扎: (1)绷带包扎法: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向近端,绷带头必须压住,即在原处环绕数周,以后每缠一周要盖住前一周1/3~1/2。 (2)环形包扎法:在肢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一周重叠盖住前一周。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以及在包扎的开始和末端固定时用。 (3)螺旋包扎法:包扎时,作单纯螺旋上升,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肢体和躯干等处。 (4)8字形包扎法:本法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肘、膝、踝、肩、髋等关节处。 ④包扎时应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