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课教案

台词课教案
台词课教案

台词课教案

授课地点:教苑楼203

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张捷诚

学生人数:大课30人,小课15人

教学周期:第四周——第六周

诗人T·S·艾略特曾经说过:“诗之所以具有诗性,也许是因为诗所包含的要比普通言语所能传达的更多,而不是更少”。这句话很恰当地暗示出了艺术语言与普通语言之间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一种难以言喻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言语无法表达之物自我呈现出来。面对历史上那些赫赫杰作,我们通常会发现:一切分析、描述、判断都变得如此贫乏,而我们却以为丰富、闪烁的词语竟是如此苍白无力,我们却以为对立的特性都不再对立,如“苍”与“润”统一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理性与感性、灵魂与肉体和谐地统一于古希腊雕塑中;在艺术的世界中,众多矛盾的因素达成和谐。而艺术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对立之和谐”,是因为“自然”原本如此,而人以对立之模式分立之,只有艺术方能超越这种对立而达到本然的和谐。这也正是艺术在思想史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根源所在。

“艺术语言比普通语言包容的更多”,还应从另一个角度加以理解。在古希腊,“艺术”是“制作”,而如哲人海德格尔所说:“制作是一种知道的方式”,它通过创制出未知之物而丰富和拓展我们的视域。由此,艺术成为一种创造。诚然,作品一定要与传统之链相接,否则它就超出了人们的感知范围而不知所云;但作品也一定要有适当的语言突破,否则它本身就是陈辞滥调的重复,一旦完全符合人们的既定认识,就会消融在人们的成见之中,从而影响观者的亲身感知。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突破,艺术也就无法完成它拓展人类感知领域、提高感受能力的天然使命。一件新的艺术作品总是在改变着传统的作品序列,赋予以往的作品

以新的涵义。然而艺术家的创造绝非仅仅为了制造时尚,也不是为了营造围困自我的迷梦,而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对象,契入那本真的自然的一种方式。因此,艺术作品就是一条通道,在这条道上,艺术理想与创作者相互扶持,共同摸索;在这条道上,艺术改变着人,它不断将艺术家引入健康的精神生活,引入对奇妙而新颖的精神世界的爱好与关切之中。

艺术语言又称艺术语汇。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建筑以空间组合、形体、线条、色彩、光影、质感和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建筑形象;工艺美术以质材、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工艺形象;电影以画面及画面的组接即蒙太奇,构成电影形象等。艺术语言的类型有写实的、夸张的、隐喻的和象征的几种,我们这里讲的是戏剧影视中演员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以表现内容为目的,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艺术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本门类艺术的艺术语言,是对学生起码的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它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也是斗争的发展的武器和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学习汉语言,说一口普通话是学生演好戏剧、影视剧的最终目的。

教学内容:

(1)了解学生才华。

(2)进行呼吸练习,开口练习,唇、舌、肌练习。

(3)发声练习。(让学生运用形体表现不同的姿势,并且在运动中发声。)(4)学习吐字归音的方法。(学生说出的每个词组,达到字正腔圆。) (5)吸气练习

1.心理状态要精神良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

2.身体状态肌肉应相对放松,呼吸器官要舒展自如。具体要求是:喉松鼻通肩,放松,头、颈之间取平视角度,小腹自然内收。

3.训练方法①以衣襟中间的纽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的一颗纽扣的位置。

②闻花香。远处飘来一阵花香,闻一闻是什么花的味呢?此时气会吸得深入、自然。用这种方法体会降膈和开筋。

③抬起重物和“倒拔垂杨柳”。此时,腰部腹部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时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气息自然下沉,腹肌收缩,腰带周围也有明显的胀满的感觉。

④半打哈欠。不张大嘴地打哈欠,进气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6)呼气练习

1.呼气要求

呼气控制,是整个呼吸控制的重点。呼气的具体要求是:①稳实地呼。呼气时要将体内的气流拉住,均匀、平稳地呼出,并能根据感情的变化,自如地变换呼气状态。②要有控制。呼气时,呼气肌肉群体工作的同时,吸气肌肉群体仍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工作,并且要控制住腹肌向丹田收缩的力量。③要有变化。随着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调节呼气的强弱、快慢。需要说明的是,换气既要“开源”更要“节流”,要学会无声吸气,同时加强唇、舌力度。

2.训练方法

①缓慢持续地发出的“si”声音。

②均匀缓慢的吹去桌面上的尘土。

③以每一秒一个的速度数数儿,1、2、3、4……不断重复这几个练习,以延长呼气时间,力求达到呼出一口气可以持续30秒的标准。声音要规整、圆润、力竭。

④发带有“hei”音的“狗喘气”:即闭口松喉,展开下筋,用笑的感觉(不出声)使膈肌做有节律的颤动,这是锻炼膈肌的传统办法。

⑤弹发练习例如:喊操1、2、3、4……。弹发“ha”音,先慢后快。

⑥调节能力练习例如:喊人名,50至100米以发音洪亮的音节组成人名。

⑦补换气息的练习气息的补换是用语言的停顿进行的,这里包括偷气、抢气、就气。由于学生的条件不同,可采取单兵教学。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等等。

教学要求:

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用意大利美声和中国民族唱法训练学生,做到气息通畅,能够把声音和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吐字归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南方的同学前后鼻音和N、L不分,北方的同学平翘舌不分和尾音下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个别的辅导和训练。用歌唱发声的“哼鸣”练习解决前后鼻音和

N、L不分,对平翘舌不分的同学,用“四十四个字和词”等绕口令的段子解决他们翘舌不分和不到位的问题,达到平翘舌语言在他们的口中灵活的运用。

教学进度安排:

第四周:了解学生才华。

第五周:进行呼吸练习,开口练习,唇、舌、肌练习。

发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支体表现不同的语言,并且在运动

中自如地发声。

第六周:学习吐字归音的方法。(学生说出的每个词组,做到字正腔圆。) 教学周期:第七周——第十一周

教学目的:

汉语的特点是有声,有韵,有调的。它是由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或韵母、声母两部分)组成的。因此,训练学生完成韵母、声母和调值的准确是我们台词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1)进行四声的练习(同声韵和不同声韵两种)。

(2)口齿练习。

(3)针对性辅助练习。

(4)鼻韵母的构成

①尾音归n的,叫抵颚韵。归音时舌尖抵硬颚前端,将声音归入鼻腔。

由于n的部位在前,称之为前鼻音。

②尾音归ng的,叫穿鼻音。归音舌尖下垂,舌根隆起接触软颚,将

声音归入鼻腔。由于ng的部位在后,称之为后鼻音。

③鼻韵母也按口型状态分为开、齐、合、撮四呼

鼻韵母综合练习

英雄红军上战场,勇敢顽强志更旺。

人民群众总动员,增产粮棉送前方。

兵民并肩同奋战,前线天天打胜仗。

此练习中除缺少weng之外其余鼻韵母全部包括在内。

(5)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指舞台语言发音清晰,唇舌有力收音完满、字正腔园的技巧。也就是如何把每个字有头、有腹、有尾的交代清楚的方法。吐字

归音技巧是舞台语言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舞台台词外部体现

手段之一。

例如:家 ji-a- 园 yu-a-n 可 ke 爱 a-i

(1)复韵母

可(ke)口型定好发音ke后,第三声调转折时,只能有气

势的转折,而舌位口形一直不变,保持到声音停止。

(2)开口呼复韵母

爱(ai)口形从大变小。

齐、合、撮复韵母无尾音

家(jia)口形从小到大。,发到a时不能再变形,直到

声音停止。

(3)齐、合、撮复韵母有尾音

园(yuan)口形从小到大再到小,归到抵颚为止。

吐字归音的技巧是戏剧、影视剧演员语言表现力的先决条件。演员学习吐字归音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的表情达意,更好地为艺术创作服

务。吐字归音的技巧必须与呼吸发生等练习有机结合进行训练。

(4)音节练习

ban (搬) ben (奔) gang (刚)

geng (更) gong (工) jian (艰)

xin (辛) xiang (香) xing (星)(5)发声练习

ao ao |a o|io io|a |ao ao|ao ao |a --||

此练习是以顿音与上下滑行练习相结合进行的。

Hei hou |hei hou |hei hou |hei o||

要求以小腹收缩的力量使气流有控制地冲出,使每个音节

有力弹出。不拖长,形成沉重的顿音,体会锻炼胸腔共鸣。

(6)词汇练习

(an) 勘探灿烂 (en) 根本振奋

(ian) 前线棉田 (in) 勤奋信心

(ün üan)军训源泉 (ang) 钢厂苍茫

教学要求:

学生必须课后认真的进行发声训练,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的语言不足之处加强他们的唇、齿、舌练习,同时掌握汉语言的吐字发声方法。

训练要领:

1.鼻韵母练习

2.声母练习

3.儿话音练习

4.卷舌韵母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声和普通话是学生训练的重点。难点有以下四点:

1、声母与鼻韵母

2、“啊”的音变

3、卷舌韵母

4、儿化,这是南方学生应攻克的。

期中考试形式:

两组交流,单人考试。绕口令,儿化音。

教学周期:第十二周——第十五周

教学目的:

学生要掌握吐字归音的基本规律,并能科学地运用意大利美声和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声,结合台词段子的需要,处理好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形式,达到语句连贯,字音清晰,气息流畅。

教学内容:

(1)韵白练习。锻炼声音高低,刚柔变化、扩大音域、掌握吐字技巧,以及气息的运用和控制等基本训练。选择短小诗句、诗歌、散文、

故事、寓言等进行练习。

(2)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3)继续巩固和提高各项练习

(4)对学生所做的表演练习进行正音,使他们在韵白等各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5)口齿练习。基本技能掌握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声音的高低、快慢。但不论节拍快慢,必须保证语音的准确清楚,双唇有力,并

使气息随着节拍的强弱而调节。要做到快时稳而不乱,慢时紧而

不断。

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兵跑,

跑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跑。

炮兵攻打八面坡,

炮兵排排炮弹齐发射,

步兵逼近八面坡,

灭敌八千八百八十多。

民兵排,选标兵,六班的标兵,七班的标兵,

八班的标兵,评比台前比先进,先进比先进,

比比谁更先进,选拔八名全排标兵上北京。

(6)韵白练习

百炼成钢成风破浪

万马奔腾排山倒海

风暴平地起,江河要翻腾,

千军万马齐出动,今日一战定成功。

教学要求:

针对每个同学的情况给他们选择训练的段子让他们更好的掌握韵白,刚柔变化以及气息的运用。

让学生选择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练习,用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作品的内涵。

第十六周到第十八周:

1、细致辅导每个学生的每个学生的段子。

2、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3、期末考试

一、基本功训练(自由练习)

1、发声练习: hei hou hei hou ,hei hou hei a--o--e--y—u--ü

2、绕口令

(1)《山上一只虎》

(2)《宿舍前边有三十三棵桑树》

(3)《一只猴拉着一只狗》

(4)《一面鼓》

(5)《数枣》

二、说口练习(任选)

男学生 1、《小孩子》 2、《小足球队》

女学生 1、《小孩子》 2、《回奶奶的话》

三、朗读(2至4篇)

1、《道路》

2、《脚印》

3、《桂林山水》

4、《壮丽的青春》

三、语气变化练习(一至三种变化)

“你不知道”

台词课教案

授课地点:教苑楼203

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捷诚

学生人数:30人小课15人

教学周期:第一周——第十三周

教学目的:

台词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通过刻苦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和语言表现手段技巧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达到既真实又有艺术夸张;既自然,又有所修饰,既有内心感受,又有鲜明的体现,从中让人感到生活般的亲切和引人入胜的语言享受。

教学内容:

1——5周

(1)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对个人不足之处,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排练使之理解融化。为了巩固上学期的学习成绩,选择有豪情壮志的

诗词,吟诵时掌握作者的思想和内容,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把诗人的感情

表达出来。

(2)气息锻炼,既快口练习,难度较大,节奏感强,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字字音准,运气自如,节奏明快。

6——13周

(1)让学生掌握朗诵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2)加强语言技巧训练。

(3)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4)期中考试。

教学要求:

阅读有关短文的全部内容,做到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通过短文使学生把握语言的基本节奏,使之完成好朗诵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南方的同学对普通话语言的把握和文学作品的语言方式在表达上和北方的同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南方同学在表达文学作品时必须给他们划分语节和语句,使他们在表达作品时语言流畅,语音准确,并能自如地抒发他们的感情。

教学周期:第十四周——第十八周

教学目的:

熟练朗诵短文并充分表达其真实的情感,让作品在朗诵过程中得以升华。教学内容:

14——16周

(1)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辅导。

(2)让每一个学生评判他们朗诵的作品。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17——18周

期末考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是学生较难把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学生阅读作品的深度和文学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期终考试

考试形式:两组交流,以个人的形式呈现。

考试评分标准:

?出勤率:无故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平时分占20%,期中考试占各20%,期末考试分数占60%。(平时分数包括课堂排练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回作业的情况;课后自习等。)考试内容:

语言的速度节奏变化练习(任选一段学生相对自由上场)

1《报书目》

2《推销员》

3《小足球队》

4《宇宙牌香烟》

5《导游》

6《黄山》

短文:

《紫色人形》作者:毕淑敏

《想北平》作者:老舍

《秋天里的春天》作者:巴金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

《我是一棵小草》作者:丁玲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到底是上海人》作者:张爱玲

《童言无忌》作者:张爱玲

《海上》作者:冰心

《对月》作者:贾平凹

《我又没有很想你》作者:位子

《温州的踪迹》作者:朱自清

总结:

布置假期作业

台词课教案

授课地点:教苑楼203

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授课教师:张捷诚

学生人数:30人小课15人

教学周期:第一周——第十八周

教学目的:

朗诵是话剧影视演员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在台词课上进行系统的训练后,通过朗读朗诵学会准确的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熟练运用朗诵艺术的内外部基本技巧,完成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体裁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叙述、抒情、模仿,提高他们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他们对文学语言的感受,让学生在较好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艺术语言应有的魅力。

教学内容:

1——5周

(1)阅读古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和内容

(3)讲述诗词的中心思想

(4)确定一至两篇古诗词

(5)学会朗诵古诗词

6——13周

(1)讲解诗词

(2)训练、表达诗词的内涵

(3)个别辅导

(4)细致的对每个同学的诗词进行加工和排练

(5)期中考试

14——16周

(1)古诗、现代诗。

(2)进行细致的辅导,增强学生语言和表演的表现力。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辅导。

17——18周

期末考试。

总结。学生写台词小结。

教学要求和方法:

阅读大量文学作品选择三篇以上学生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最终确定一篇考试作品。

讲述学生的每一个作品的中心思想,培养他们学会表现作品的情感(讲解,讨论,示范)。

期终考试汇报

考试形式:古诗和现代诗

考试评分标准:

?出勤率:无故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平时分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一、基本功训练(自由练习)

1发生训练

2绕口令

二、古诗 (每人三首由于时间关系只读两首或一首)

许超《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出塞》作者王昌龄《失恋》作者徐雉

顾斯曼《枫桥夜泊》作者张继《雨霖铃》作者刘永《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张力《观沧海》作者曹操《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宋洁《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菩萨蛮》作者魏夫人《菩萨蛮(回文)》作者夏闺

王天艺《满江红》作者岳飞《无题》作者李商隐《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许洁《临江仙》作者李清照《苏幕遮》作者范仲淹《采桑子重阳》作者毛泽东

宁昭宇《念奴娇》作者宋江《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李黎《声声慢》李清照《江河万古流》苏叔阳《卜算子》李之仪

王梓《渔家傲》作者范仲淹《游子吟》作者孟郊《苏幕遮》作者范仲淹

王文《一剪梅》作者李清照《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刘洋《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作者苏轼《出塞》作者杜牧

罗超《忆秦娥》作者李白《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泊秦怀》作者杜牧《情愿》

王海洋《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娄山关》作者毛泽东《蜀先主庙》作者刘禹锡赵彦《西厢记》作者王实甫《长亭送别》《钗头凤》作者陆游《破阵子》作者辛弃疾

赵涛顺《梦游天老吟留别》作者李白《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卖炭翁》作者白居易

李娜《武陵春》作者李清照《鹊桥仙》作者秦观《西江月》作者辛弃疾

藤尤佳《浣溪沙》作者宋晏殊《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客至》作者杜甫

胡妍婷《琵琶行》作者白居易《江河万古流》作者苏叔阳《浪淘沙》作者欧阳修

王彦今《卜算子》作者李之仪《丑奴儿》作者辛弃疾《浣溪沙》作者晏殊

许克惟《泊秦怀》作者苏轼《枫桥夜泊》作者张继《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程琳《摊破浣溪沙》作者清那兰性德《摸鱼儿》作者金元好问

欧阳贾佳《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春望》杜甫

汪晶晶《钗头凤》作者陆游《江城子》作者苏轼《临江仙》作者元罗贯中蔡杰《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早发白啼城》作者李白《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周云佳《忆秦娥》作者李白《泊秦怀》作者杜牧《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王祎滨《石壕吏》作者杜甫读《山海经》作者无名《七步诗》作者曹植(取消考试)

董晶《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题乌江亭》作者杜牧

廖洋在外拍电视剧

王卓玲《望洞庭》作者刘禹锡《雨晴》作者王驾《山居秋瞑》作者王维

三、现代诗

许超《失恋》作者徐雉

顾斯曼《一颗开花的树》作者席幕容

张力《三月二十九日晨,自画像》作者蒋浩

宋洁《一颗开花的树》作者席幕容

王天艺《结束》作者芷冷

许洁《最后的一句》作者席幕容

宁昭宇《有的人》作者臧克家

李黎《梦》作者无名

王梓《苦楝树》作者江非

王文《美妙的钢琴》作者美美

刘洋《搁浅的船》作者查结联

罗超《情愿》作者林微因

王海洋《给妈妈的诗》作者战士

赵彦《错误》作者郑愁予

赵涛顺《When you are old当你老了》

李娜《如果》作者席幕容

藤尤佳《半边鱼》作者秋滨玲

胡妍婷《感叹》作者何其芳

王彦今《偶然》作者徐志摩

许克惟《别遇》作者方船

程琳《我已走在情感的尽头》作者蔡诗华

欧阳贾佳《四月的黄昏》作者

汪晶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

蔡杰《》作者

周云佳《雪花的快乐》作者徐志摩

王祎滨(取消考试)

董晶《致橡树》作者舒婷

廖洋在外拍电视剧

王卓玲《枫叶和七颗星星》作者北岛《笑》作者徐志摩《萤照》作者胡的清

台词课教案

授课地点:教苑楼203

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捷诚

学生人数:30人小课15人

教学周期:第一周——第十周

教学目的:

说表,是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他是通过小说和剧本及评书等作品改编而成。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语言的不同风格、样式和表现手法,达到艺术语言在“说表”中的应有效果。

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掌握话剧舞台对白和独白的要求,我们用“说表”这一特有的教学形式,上学生在“说表”过程中把握人物语言的内心活动,为独白和对白打下坚实的基础。

1——5周

(1)学习在角色创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台词准备。学习作业:选择剧本片段,查看独白和对白的有关资料。

(2)掌握舞台语言的特点。(即戏剧影视语言)

(3)什么是潜台词。

(4)语言动作和形体动作的关系。

(5)对学生的说表进行细致的排练和讲解。

6——10周

(1)对片段和独白及对白进行辅导。

(2)使学生找到逻辑重音和如何划分语节号。

(3)在排练过程中找到逻辑顿歇和心理顿歇。

(4)确定角色语言的基调,把握语言的节奏和速度。

(5)对前一阶段的说表进行个别辅导和总结

(6)期中考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更多的是人物心里描写,其故事情节是通过口头演绎来完成的,人物对话往往仅有一个人来承担,而“说表”却需要两个人或更多的人来扮演小说中的人物,也就是我们戏剧、影视语言中所说的角色。如何把他们的风格统一起来,这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周期:第十一周到第十八周

剧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世界上早期戏剧剧本的台词都是诗体的。17世纪,散文体的台词开始在喜剧剧本中确立稳固的地位;18世纪,悲剧台词也逐渐使用散文体;19世纪中叶以后,散文体最终替代诗体成为剧本台词的基本形式。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中国戏曲中的“打背供”是旁白的一种。

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惟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

①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台词服从戏剧行动,具备动作的特性。台词的动作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推动剧情的进展。剧本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之中,成为人物对冲突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够有力地冲击冲突对手的心灵,促使对方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戏剧情节不断推向前进。台词的动作性更在于它能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潜台词”。直抒胸臆的台词有时通过独白来进行;潜台词包含有复杂隐秘的未尽之言与言外之意,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语双关、欲言又止、意在言外、言简意赅等多种形式。台词的动作性还在于它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的舞台动作提供基础。戏剧创作的最后完成必须通过舞台演出,因此,台词的写作必须考虑到表演艺术创造的需要,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动得起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②台词必须性格化。剧本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依靠人物自己的台词和行动来完成,而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这两个因素对剧本台词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使台词性格化,首先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力戒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其次,台词的性格化还要求剧作者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写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惟一可能说出的话。不仅剧本中不同人物的台词不能相互混淆,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戏剧场面中的台词也不能任意调换。实现台词性格化的关键是剧作者熟悉生活、熟悉笔下的人物,并且在写作时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揣摩人物表达内心的语言方式与特点。

③台词要诗化。戏剧要在有限的时空条件内通过人物的台词在观众面前树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受到感染,为人物的命运而动心,这就要求剧本的台词具有诗的特质、诗的力量。台词的诗化并不意味着都要采用诗体,而是要让诗意

渗透在台词之中。因此台词必须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精炼、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

④台词要口语化,要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接受剧作者对生活的解释,台词就必须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口语化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民间语言如成语、谚语、歇后语,乃至俚语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在注意口语化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要注意对生活语言的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形象生活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的:

在话剧舞台上和电影、电视中,台词是剧作家揭示主题思想,展现矛盾冲突,交代戏剧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角色形象创造鲜明、生动、完整与否,和演员对台词的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台词课进行的一系列技巧性的训练是学生用性格化的语言塑造人物的必由之路。

教学内容:

11——16周

(1)巩固前面的内容。

(2)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3)进行分组排练

(4)个别辅导。

17——18周

(1)小片段排练和辅导

(2)对个别的学生进行辅导。

(3)期末考试。

教学方法:

对每个学生的话剧片段进行人物分析,把握人物的语言基调,完成人物语言的形象塑造。分析,研究,讨论,示范,点评等方法让学生融会贯通。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考试形式:说表话剧片段

考试评分标准:

?出勤率:无故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平时分占20%,期中考试 20%,期末考试分数占60%

考试内容:

1.评书《纪晓岚》

2.说表《李空山讹诈》

3. 说表《定计》

4.评书《上海滩英雄传》

5.说表《大宅门》

6.说表《真情假意》

7.说表《自愿出租》

8.说表《骆驼祥子》

9.说表《定计》

10. 说表《胖菊子离婚》

11.说表《大宅门》

12.说表《盲厨师》

13.评书《三寸金莲》

片断:

1.话剧《雷雨》

2.话剧《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4222969.html, 》(二)

3.话剧《家庭大事》

4.话剧《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4222969.html, 》(三)

5.话剧《吝啬鬼》

6.话剧《去年冬天》

7.话剧《骆驼祥子》

8.话剧《茶馆》

布置假期作业:

总结一学期台词课的所有内容并写出心得体会。

阅读大量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对白和独白。

台词课教案

授课地点:教苑楼 203

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张捷诚

在戏剧、影视艺术中,语言是揭示剧本主题思想,展现矛盾冲突、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它是戏剧、影视艺术的基础,是感染观众强有力的工具。是戏剧、影视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好台词的目的是要学会用不同的声音形象去刻划人物,也就是怎样说好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

中国有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演员不把台词念好就好比用拙劣的工具,要想做出巧活来是不可能的。

有的人错误的认为:演电影、电视或话剧只有会说话(或是会说普通话)就行了。或者认为演戏无非是比生活中提高些嗓音,加大点音量罢了。他们不了解说好台词的高度技巧。不重视语言技巧的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结果一旦让他演戏时,他就声嘶力竭、口齿不清、逻辑混乱、文理不通、内心空虚、语言乏味。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会说话,并不等于演戏时就能说好台词。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表演艺术中的语言和生活语言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以此为根据确定台词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活中说的是自己的话,表演中说的话是人物的话。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说出此时此地自己所需要说的话。

而在舞台上,屏幕上却是由作家所写出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根据此时此地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说出的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语言。

因此,如何说好具有典型性的各种人物语言就成为台词技术训练中的最大课题。

2.生活语言的随意性,艺术语言的制约性。

在生活中人们彼此谈话用语言交流思想,听不明白的可以重复,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且说话只是为了对象(个人、少数人或多数听演讲的群众)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说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是生活语言的随意性。

而表演艺术中的语言不同,它受很多条件的制约。首先它是由剧作家早已写好的固定下来的人物语言,是演员不得随意更改的。其次,人物的语言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全部的台词,不能任意加以重复。同时,又要受到规定情景空间的制约。台词要通过与对象交流而影响感染观众,所以台词即是直接同对手交流,也是间接的为观众。因此,你的台词必须说得使每个观众都能听得清、听得懂,还要动听感人。

3.生活中是自然形态的语言,表演是艺术加工的语言。

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听说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自己的思维、逻辑、思考过的语言,双方的对话都不是事先准备好了的。因而,为了达到了解对方的意图、表达自己的见解、总是认真地去听对方的话。产生一种真实自然的交流。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并听得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总之,生活中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非常真实的、自然的、有机的和准确的。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词二首语文

第21课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咏、寞”2个生字,学会“咏、寞、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陆游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陆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咏、寞”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3个生字“咏、寞、碾”。给这几个字组词。 生:咏(歌咏)寞(寂寞)碾(石碾)。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附答案: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驿站)(嫉妒)(寂寞)(断桥)(零落) 2.比一比,组词。 咏()寞()卜() 泳()摸()仆() 附答案: 咏(歌咏)寞(寂寞)卜(占卜) 泳(游泳)模(模样)仆(仆人) 3这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附答案: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 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2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 <0)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 2.x2-169=0;3.36x2=49; 4.4x2-25=0.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21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Unit Six Lesson 21 三年级 单词:vacation, February, skate, ball 句型:--We have our winter vacation in January. 课文: Guoguo: We have our winter vacation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It begins in the middle of January. Uncle Ben:What do you do in the winter vacation? Guoguo: I do many things. I skate. I play ball games. Sometimes Dad and Mom take me to the museum.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教学过程:(以下内容中,“T”表示Teacher,“S”表示Student。) 一、热身及复习(Warm up) 1.借助flash 来复习十二个月份。 设计意图:flash的引入使同学们很快的被带入到英语的情境中,来体验英文歌曲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月份的复习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新语言呈现与初步学习(Presentation) 1.我们喜欢的月份 教师通过自己的信息来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看完flash后,教师用PPT出示12个月份,然后谈论自己喜爱的月份。 T: Look at these 12 month, I like February, do you want to know why? SS: Yes. T: Because I have my birthday in February. 教师用很慢的速度再一次重复上面的句型I have my birthday in February.目的是让同学们听清楚,然后教师就同一个话题先对三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进行提问: T: xxx which month do you like? 教师引导同学们用I have my birthday in……来回答。 S:I have my birthday in 。。。 2.请同学了解一下自己的伙伴生日在哪个月份。 T:Ok, do you want to know which month do your partner like? Now you have two minutes to ask your partner. 教师用ppt出示同学们所应用的句型,同学们进行练习,为学习we have our winter vacation in January.做铺垫。 ---xxx which month do you like and why? ---I have my birthday in……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 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又会怎样回答呢?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 5.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学生试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1)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下面,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21课教学设计

(每一个新知识点必须记住:一个新知识跟着一个操练,再跟着一个展示新知识,一个步骤也不可以少)这是教研组指导过的课。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第21课教学设计 Lesson 21 I have a new car.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car bus 2、二会: new really Look here yes super (二)语言目标 Lisa , Lisa , I have a new Yes , Look here .Wow !It’s super!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new car (四)任务设计: I have a new car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isa , Lisa , I have a new car .Really Yes , Look here ! Wow !It’s super !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喜欢自己的玩具。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car bus句型:Lisa , Lisa , I have a new car .Really Yes , Look here !Wow !It’s super! 五、教学难点:两会单词:new really Look here yes super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文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I have a nice dall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一)导入:用旧句型带新单词。 1、导入:Let ‘s play a game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2、老师说;This is my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doll ball kite balloon car bus等玩具。 3、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4、学生如果摸出doll,学生说:doll.老师说:I have a dall 5、老师问:how’s the doll学生来描述一下,用句型 Oh,It’s big . how big. cool 或者 Wow!how nice .等。 6、这样出示三组。 (二)新单词car bus 1、学生摸出老师袋子里的car:老师说,Look , I have a car 。 2、老师引导学生描述:Wow! How nice !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car 4、朗读新单词:car (老师领读car ,c-a-r car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实物说单词:car 6、看图片说单词:car 7、看单词卡片读单词:car 8、看课件说韵文: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韵文:car ,car ,a car,I have a car。 9、用同样的方法学习bus 10、找对子游戏:教师将单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另外将对应的单词卡扣着放在讲台上,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教材背景分析: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学情分析: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 、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范读 、了解陆游,检查预习 、(大屏幕出示) 过渡: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二、初读 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交流,检查 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 、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 齐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五年级下册21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21课预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21课是猴王出世,相比大家都想到这个猴王是谁了,那么孙悟空出生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一起来看看的五年级下册21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 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 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2)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

一年级 第21课 暴雨来时会躲避 教案

一年级《暴雨来时会躲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树立正确应对极端天气意识,学习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护自己。 (二)行为技能训练 知道如何应对暴雨天气,能够在户外暴雨天气时,找到安全的躲避场所。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暴雨天气有危险。 2、知道暴雨天气里身边有哪些地方可以安全避雨。 二、教学重点 知道在户外,如果遇到暴雨天气身边那些地方可以安全避雨。三、教学难点 明确告诉学生,身边哪些地方不能避雨,选择避雨的原则在于:高处,室内。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情景操练法 五、教学准备 暴雨天的视频、避雨地点相关道具、户外暴雨天打手机伤人相关报道。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教学

1、播放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视频(视频的选择最好符合学生当地生活环境,让学生有亲近熟悉的感觉) 这是什么天气?和大家说说你经历过的暴雨的天气! (学生介绍自己经历过得暴雨天气,老师关注避雨的相关内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要下暴雨了? (生活常识的教育,及早发现要下暴雨了,有利于学生安全避雨) (二)故事新授内容 1、森林小学放学了,看看天气,马上就要下大暴雨了,萌小兔,淘气猴和口水狼得赶快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座两人一起合作读通故事 2、故事里讲了三个小伙伴是怎么样避雨的? (引导帮助学生梳理“不在围墙下行走”“不在大树下避雨”“不要冒雨行进”这三个安全细节,强调要在高处的房屋内避雨才是安全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暴雨天气吗?你是怎么避雨的?(鼓励学生说出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避雨具体情境和细节,教师并对其进行引导和肯定) (三)导航明确要点 1、学生自我导航 大家懂得可真多,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暴雨天里怎样避雨才是安全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板题示标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造诣家禽姓梁 课文朗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找出文中的重点,优美词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

《杨氏之子》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话说梁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小男孩,他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问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魅力吧! 2.教师板书课题——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造诣家禽 禽:象形字,本义:走兽总名。“擒”的本字。 (2)多音字。 ①“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èi。 ②“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ɡ。 (3)书写指导。 梁:右上有一点,不能漏掉。(巧记:办撇不出头,前面有水流。如果要承重,立木在下头。) 诣:第三笔是一撇。(巧记:言(讠)传圣“旨”。) 禽:第十一笔是撇折。(巧记:“离”不开“人”。) (4)词语解释。 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题目的意思。 “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年级 第21课 早睡早起身体好 教案

21早睡早起身体好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体会睡眠的重要性。 2、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行为技能训练 1、了解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的后果。 2、学会科学地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睡眠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保证充足睡眠和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作息习惯。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睡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垫子。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最重要的一种休息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睡眠的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早睡早起身体好)(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听平安故事,感知睡眠的重要性。 教师用课件动画播放童话故事: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地去春游。只有口水狼无精打采地掉在队伍的后面。萌小兔说:“真奇怪,口水狼怎么没精神呢?” 忽然,“砰”的一声闷响,口水狼撞在了电线杆上,头上顿时起了一个大包。淘气猴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在想什么呢?”萌小兔也关切地问:“你没事吧,是不是病了?” 原来口水狼头天晚上玩游戏到深夜,没睡好觉,现在犯困了,连走路都不能集中精神。淘气猴说:“知道睡觉很重要吧!”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了吗?说一说你平时没睡好觉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没睡好觉会导致头晕、胸闷、乏力、精神恍惚、心情烦躁等,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 2、学平安导航,了解保证充足睡眠的方法。 师:小学生怎样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呢?(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示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 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 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一】 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元”,本来;“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3、请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反复吟诵古诗。 (2)根据字义讨论诗句意思。 (3)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5、师: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死的态度是?(无奈,看淡生死)作者对生死看的这样淡了,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 1、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年级下册语文21课教案

21.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愿意主动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读,明确曹冲称象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见过大象吧!象很大,也非常重。现在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是很容易的,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可是就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绝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谁吗?他想出的是什么好办法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并圈出文中的生字。 2、交流识字:同桌间互相学习生字,互相介绍记生字的好方法。(如,给熟字加偏旁,形近字区别记忆等) 四、巩固识字 1、转学盘认字,用硬纸板制作字盘,上面画上十三个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在黑板的某一处作上记号,转动字盘停下后,学生快速说出停在记号处的是什么字。(相机对学生进行扩词、说话训练)。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例如:议、议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用一边……一边说话) 指名读。同桌读。挑战读。 五、朗读感悟、深入学习 1、刚才同学们读句子读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你们一定能把文章读得更好。在认真读的基础上,大家找找课文介绍了称象的哪几种办法?你认为哪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反馈阅读情况。

2、看来,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曹冲称象分了几步?每步是怎样做的? 教师参与讨论,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引发深思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看、议、演,已经感觉到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是很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方法呢?下节课老师就请你用自己的办法来称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就约定好了每个同学都要讲讲自己准备怎样称象,同时老师还建立了“曹冲奖”,奖给想法既独特又合理的同学,你们有信心拿奖吗? 二、讲故事比赛 规则:分小组,先在组内说,然后选出本组想法好的同学参加全班比赛,最后全班交流,评出“曹冲奖”! 三、写字指导 每位同学都开动脑筋想出了自己的好办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接下来我们要写字啦,你能不能再次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佩服你呢? 1、范写笔顺、位置:例:“再”,出示“再”的间架结构,用红色按学的笔顺填充空心部分,方便学生观察,对于易错的地方多闪烁几次。“再”字最后三笔“竖、横、横,可多次闪烁出现。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扩词练习。 其他字按此方法一一进行。 2、学生描红范写。 3、学生脱离范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称象》这篇课文,你从曹冲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反馈自己的见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 精美教案(统编版)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幽默智慧”这一主题,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3篇课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杨氏之子 2 1.会认2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 己有过什么“发明与发现”。 手指 2 童年的发现 1 口语交际 1 学会收集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选择两三个精彩的笑话讲给全班同学听;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 习作 2 学会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

第21课《细柳营》教案

第21课细柳营(教师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礼仪常识。 2.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反复诵读课文,查找资料,大胆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方法】:文言文“五步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细柳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驻军的地方,细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了解《史记》 文学常识《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生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文言文“五步法”学习 (一)读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扫除阅读障碍。 兹(z ī)棘( jí)彀( gòu )诏( zhào )弩( nǔ) 揖( y ī)辔( pèi )胄( zhòu)嗟(jiē)曩(nǎng ) 2.默读、范读、齐读、单读、朗读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课文。 3.小组挑战对手PK读课文。 (二)译 1.运用“释”、“留”、“替”、“补”、“移”、“删”等方法,把课文翻译成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