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5期饶跃进:近年来我国学生观研究的述评?43?

反思的力度.要深入教学实践当中,掌握新型学生

观的实施状况,影响因素和遇到的困难,进而研究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达成更加规范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长春:东jE

师范大学,2002.

『2]孙艳.新中国三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及学生观

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5,(8).

[3]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基础教育版),2003,(3).

[4]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5](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等

译.北京:中国翻译出版公司,1985.

『6]李政涛.在表演和观看中生成的生命——表演视角下的学

生观[J].教育科学,2004,(2).

[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

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O]阎亚军,王月芬.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反思[J].教育发

展研究,2005,(61.

责任编校:祝子萍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汪珍珠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62)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比较公认的一种理论就

是.从对一种语言的一无所知到像母语一样的精通程度,往往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沉默/接受或产出前阶段(TheSilent/Keceptive orPreproductionStage)

此阶段可以持续1O小时到6个月.学生有500个"接受"

单词,即能理解但不能自如使用的单词,并且他们能明白通过解释达到可理解程度的新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虽然不能开口说句子.但可以做出一些反应,比如通过用手指某一个具体的物体,图片或者人物:做出比如站立,关门等动作;点头或摇头:甚至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

在此阶段,教师不能强迫学生说话,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技

巧:使用辅助的视像材料,使用手式或身体语言,放慢语速,强调重点单词,并将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鼓励齐声朗读.TPR 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

第二阶段,早期产出阶段rrheEarIvProductionStage)

此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再持续6个月的时间.学生

有将近1000个能理解并能使用的单词.学生能说两到三个单词的短语.并能通过回答"是"或"不是","或者"以及"谁/什

么/在哪里"等问题来展现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谜,进行角色游戏,使用

图表等概念性视像材料,鼓励两人或三人同时阅读,提供句子的前半段.让学生完成后半段等等.

第三阶段,语言出现阶段(TheSpeechEmergenceStage)

此阶段要再持续一年,学生已经拥有大约3000的词汇

量,可以使用短语和简单的句子,也能说较长的句子,但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甚至阻碍交流的顺畅进行.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短剧的表演;在课堂活动

中运用音乐,电视和广播等辅助手段,还可以观看电影片段,

让学生组成小组将剧本听写下来:鼓励个人阅读,并进行相互之间的理解检查.

第四阶段,中等精通阶段(TheIntermediateLanguage ProficiencyStage)

此阶段可再持续一年,学生已经有6000的词汇量,开始

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来陈述观点,分享不同的想法.

第五阶段,高级精通阶段(TheAdvancedLanguage ProficieneyStage)

要达到此阶段得花5到7年的时间.在此阶段,学生已拥

有了与专业内容相关的词汇,可以参加与年级相符的课堂活动,当然,有可能偶尔也需要额外的帮助.但总体上来说,学生使用语法与词汇的程度已经和同年龄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差不多了.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一定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或是让学生对某一社会事件阐明立场.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提纲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①时间:18世纪末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⑤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⑥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⑦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 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 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 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④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⑤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埃比拉多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 ⑤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G.有错必纠 ⑥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地图是地理学科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 【摘要】图像系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得到了命题专家的普遍关注。近年高考中的大量试题都需要考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信息处理已成为考生高考必备的首要能力。 【关键词】比例尺、经纬网、图例、注记、判读要领 the map is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 language wang hanyi 【abstract】the image system is geography discipline unique “ language ” , the geographic pattern information’s gain and explanation ability obtained the proposition expert’s universal attention. recent year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massive test questions needed the examinee to gain the information, the explana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geographic pattern, and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s become the examine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ecessary most important ability. 【key words】scale/, latitude net, chart of symbols, remark, interpret main point 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不仅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而且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代言人,“无图不成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如2007年重庆文综卷第39题通过经纬网图展

电大职业技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 (判断题)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是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 对 2 (判断题)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和概括性。 不对 3 (判断题)具体形象思维是3岁前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 不对 4 (判断题)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对 5 (判断题)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之一。 对 6 (判断题)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对 7 (判断题)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 对 8 (判断题)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攻击等。 对 9 (判断题)直觉行动思维又叫作手和眼的思维。 对 10 (判断题)见察的目的性较强,不容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并能持久。 不对 11 (判断题)视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对

12 (判断题)婴儿心理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双手动作的发展。 不对 13 (判断题)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稳定不变的。 不对 14 (判断题)影响幼儿气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影响、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不对 15 (判断题)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知识等。 不对 16 (判断题)幼儿与成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对 17 (判断题)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老师的关系和与父母的关系。 不对 18 (判断题)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对 19 (判断题)具体形象思维是3岁前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 不对 20 (判断题)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和概括性。 不对 21 (判断题)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是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 对 22 (判断题)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之一。 对 23 (判断题)婴幼儿阶段,是骨骼、肌肉及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2014 年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课题编号:2012Y004)、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L12DZW01)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中国留学生的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2 年共计有来自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教育部将大力支持各高等学校吸引外国留学生,到2020 年,要实现全年在华留学生总数达到50 万的目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家。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全面支持与诸多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20 世纪80 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支持与诸多教改启示。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带来诸多启示。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同时,技术蕴涵着需要人们去认识的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但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很多高校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通过中国社科期刊网调查可以发现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教学的研究论文从1979?2011年有3340篇,核心期刊2874 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1454 篇,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与留学生教育的只有8 篇:《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研究》(马一丹)、《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中的应用》(纪念)、《针对留学生特点探索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孔璐、丁磊)、《让中文影视剧走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课堂》(赵妍)、《留

高中地理的地图学习

高中地理的地图学习 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则也就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地图能力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不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这些都表明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怎么样呢?现实是许多学生连基本的地图知识都不懂。就这一问题我们学校地理教师组织多次讨论,提出如下建议。一、有地图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地理课本、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学校订书时不一定订全,我们要求学校必须按照教材的配备订齐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但这些地图册还略显少了,并且地图的单项信息量少,不能应付高考。在用这些地图册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文的同学每人手里要配备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二、用地图要求上课时力争每节课都使用地图册。在使用地图册时,我们在高一时要求学生认真读好书及配套地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还可以表现其他的哪些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的一些变式。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文理科基本分开,这时期对学文的同学要求提高,必须按高考的要求来完成地图教学。在教学中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识图。从政区图、地形图开始,再配一些空白轮廓图,让学生边学边练,先掌握主要的地名,如高原、平原、山地、河流、大的岛屿、半岛,主要的国家,我国的省,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图表材料的分析,我们要求按如下步骤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①读图名,弄清所看地图反映什么内容;②读图例,弄明白图上每种地理符号的含义;这两项是读懂地图的基础;对统计图还要求读坐标、读数据、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判断。第三阶段,图文转换,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进行知识迁移,能做到图图互换、图文互换、文图互换、图表转换。尤其这几年的高考,地图由过去的具体图到现在的抽象图,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强,如果没有图文转换能力,是很难应付高考的。当然对学生自身来说,图文转换则是提高他们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图文转换的前提是读懂图、会叙述、会绘图,这对将来写相关报告时作用很大。通过这三阶段的教学力争让学生能够完成对图表的综合分析灵活应用能力。高三阶段,在学生对地图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复习巩固,同时注意让学生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文、表互相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与原理。三、勤加练习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我们用专项练习,让学生从对整体图到局部图,从平面图到立体图,从等高线图到剖面图,从景观图到示意图等练习下来,在高考前再把一些重要的区域的图让学生反复认识,并让他们以地图为载体,对区域地理做总结复习。四、加大指导一直到高三,还有很多学生看不懂地图,这一现象要求地理教师要加大对地图阅读的指导。如何指导学生,我们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让学生养成一良好的用图习惯。在平时上课时,要求教师用图,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2.地理位置阅读地图中地理位置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但好多学生常忽略,从而使得读取的地理信息常常是不全的甚至是错误的。地理位置包括地理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其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是分析问题的前提,经济地理位置是分析问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地图上这几种位置都能表现出来,在上课时要加强引导和练习。3.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地理不是单纯的描述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对各种知识综合的基础上。这

日本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前沿_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祐平副教授

2009.9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2期国际学者对话 文章编号:1006—9860(2009)09—0001—06 编者按:移动学习,在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吸引了大量的 研究者进入这个领域。移动学习之激动人心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将最前沿的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在于对今天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危机提供了一种极具希望的解决方案。这一教育面临的巨大危机的起源是,自21世纪以来,全球最先进的社会都已步入信息化,成为一种全面的信息加工系统。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今天的城市,与工业时代的城市有别,后者基于水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而前者建立于知识资源的基石上,围绕大学和金融资本为中心,基于媒体通讯网络构筑而成。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带来了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必须随之改变。这一挑战的表象是在教育学领域浮现了“教育学的迷惘”“教育学的终结”等深刻反思的命题。如果具体描述这一挑战,那么就是:今天,人们既无可能全部掌握所有历史上产生的知识,也无可能全部掌握在成长和生活中所产生的新知识。他们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经常是他们没有学习过的,解决问题需要自己创造新的知识。这是传统教育体制所提供的知识传授系统不可能承担的任务。而移动学习恰恰为解决这一危机带来了一线曙光。如同我们所知的那样,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而我们讨论一个人的学习 访谈者: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超高速网络框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IT 人才培养”为重要政策导向的“e-Japan ”三年国家战略计划;2004年又制定了其后续战略计划、持续到2010年完结的“U-Japan ”计划,其重要内容包括“泛在网络框架、高度ICT 活用和安心、安全的ICT 环境”。日本政府主张,“U ”代表了:泛在(Ubiquitous )———联结所有的人和物、普适(Universal )———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接触、面向用户(User-oriented )———融合用户观点以 及独创(Unique )———激发个性和活力。就目前来看,在这个领域,日本已经站在世界前沿。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资助下,日本学术界在信息技术领域展开了密集频繁的技术攻关和实践活动,涌现了一批极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教育技术学研究者也在这一舞台上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首先,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近几年,日本教育工学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日本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前沿 —— —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祐平副教授张海1,李馨2 (1.日本大阪大学 人间科学研究科 教育工学研究室,日本 大阪 565-0871; 2.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北京 100031) 能力,不可能把眼镜、纸、笔这类媒体工具和人的学习能力进行切割而讨论。而作为知识媒体的一种,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大扩展人的知识存储和传播能力的媒体工具。未来的教育系统将注定是基于移动设备的一种系统,人们无需把必须的知识全部背诵记忆在大脑中,而是存储在移动设备中,人们无需全部自己完成工作,而是通过移动设备联结专家,通过专家的协助来解决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形态将基于这种人们的生活实态发生变革。因此,我们围绕移动学习这一话题的讨论,不仅仅是在讨论某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实质上是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系统的未来图景。在移动学习研究的各流派中,日本的学者是处于最前沿的一群研究者。山内平副教授是大阪大学人间科学博士。以山内平副教授为中心和负责人的重大研究机构和项目深具影响力,这些项目包括:BEAT 项目(Benesse 先端教育技术学讲座,邀请世界级和日本教育技术领域最前沿的学者,对移动媒体的教育应用进行研究的项目)、iiionline 项目(东京大学情报学环e —Learning 项目)、TR EE 项目(东京大学未来教育环境再设计计划,推动KALS 未来教室等研究在东京大学的实际应用)、MEET 研究所(微软资助研究所,研究如何通过移动媒体改善高等教育环境,开展东京大学KALS 未来教室研究以及东京大学OCW 计划)等。这些研究项目的研究重心之一就是移动学习领域。自2000年开始任东京大学情报学环副教授,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领域领军人物。曾获日本教育工学会研究赏和论文赏(每年获奖者各自仅1-3人),其研究团队更囊括了近10年日本教育工学会接近半数的研究赏和论文赏。带领着日本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十的世界顶级大学之一———东京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山内博士的工作,代表了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动向。基于此,本刊特策划与日本站在研究最前沿领域的研究者们最近距离的中国学者,和他们展开了面对面的对话,对话和交流围绕“最前沿的移动学习研究的图景是怎样的?其设备、教材是如何开发的?研究人员应如何组织进行移动学习研究?移动学习的未来如何?”等问题而展开对话,以飨读者。 关键词:移动学习;3G ;泛在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 A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学生都知道学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怎样去学好地图,首先要学会看地图,那么怎样看懂地图是重点。对于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不足,思维能力不强,空间感知能力较弱等等要上好地图这一课不是很容易。但周钰老师这节《地图与罗盘》上的让学生很好理解与掌握。 首先周老师出示教学平面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找到位置的方法。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这就使得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状态。学生找出位置通过三种方法,一种参照黑板上找位置的方法,一种指向标法,一种相对位置法,这就体现了一种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一般步骤为:(1)寻找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2)将图上信息与地理实物联系起来,(3)确定自己在地图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地图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有效的完成了从地图与地理实物之间联系这一学习目标的完成。 其次周老师指导学生用罗盘定方向,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周老师先讲演罗盘定位的基本步骤与注意方法,然后设置两个教学环节:你在哪里?画出自己在图中的精确位置。使学生有效的完成地图三要素中方向的学习,地图三要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单纯靠老师自己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也容易弄错。这种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参与过来的教学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在地图上确定方法的步骤。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了四个练习,这四个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用罗盘定找出自己的位置到用罗盘定方向到给出一定数据让学生画出教室轮廓平面图最后就一张白纸画出教学轮廓平面图。这种由浅到深的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最后布置任务进行课后拓展,这是一个富有挑战行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使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周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当中完全由以老师自己讲解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过程。这堂课使学生都积极的参与了进来,并自己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今后我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适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再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再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这里谈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同行共勉。 一、让学生熟悉地图知识 先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地理教学中运用教学地图的前提。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还要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地图的不同用途,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分布图、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等。以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图。 二、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 教学地图虽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媒体,但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时机。尽可能使用教学地图,让学生直接感知的,都要通过地图争取让他们直接感知。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这一课时,中东处在“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学习前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要点,接着充分利用地图册指导学生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并用红笔在图上标出,再找出苏伊士运河,学生自然地把中东地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接着,再讲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首先讲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课本上由“中东石油产区图”找到中东石油分布的国家。再引导学生参看“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进而引伸到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中东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充分利用地图,所学两个重点知识,学生就能轻松掌握。 三、要注意图文结合 对所用地图进行解说,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些教学地图本身就有文字说明或与相应的课文呼应,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图文的结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给出了“世界气候类型”景观图,旁边并附有文字。教师在使用这幅图时,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字,如果需要,还可以展开讲解。 四、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析图、读图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地图的作用。要尽量让学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论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李静纯 一、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技术”(Classroom Teaching Techniques)这一术语并不是新名词,它在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中已被广泛运用。我们提出这一术语,目的是特别强调此中的技术特性和技术内涵。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和教研员经常用“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措施”等语来讨论与课堂教学技术研究课题相关的问题。在一般的研究中,使用这些说法大体上可以把问题表述明白,不会在理解上造成较大的误差。但在学术性较强的课题研究中,基本术语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中文“技术”一语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这项研究的特定内容。因此,出于长远考虑,我们准备用“英语课堂教学技术”(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chniques)这一专业术语来进行讨论。我们首先谈一谈这个问题的三个理论基础: (一)教育技术学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学是20世纪后50年逐步兴起的一个专门的教育研究领域。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最初与视听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重视教学实施手段的教育研究者们注意到视听设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媒体,于是,他们深入研究了把视听设备运用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手段,由此形成了“狭义的教育技术学”。这种狭义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给人们以极大的启发,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技术手段和技术程序不应当仅仅限于视听教学设备的“硬技术”,而且应当推广到教学的其他领域,用技术去装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系统地探索教学设计的“软技术”。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新的方法的支持,这就是近20年来被“广义的教育技术学”所运用的“系统方法程序”(System Approach Process;简称SAP)。早在1968年,Banathy 已对系统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描述,他认为这种方法是“设计、开发和实施(教学)的一个自我完善、合乎逻辑的过程。它提供了一个程序框架,在这个框架内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目标,然后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就能选择出最适合于成功地运行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最后,再评价这个系统……为改进组织与实施上的设计变化而提供基础。”Banathy的意思是:教学实施首先需要确立系统目标,并对系统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就需找到实现系统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设计程序来实现教学的有效运行。 广义教育技术学的一项课题就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探讨、制定实现学科教学系统目标的系统设计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义的教育技术学实际上是教育哲学、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技术桥梁”。教育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原则和方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者则研究、探索、开发并向教师介绍教育的和教学的技术模型、模式和程序。教师接受了这些技术模型、模式和程序就有可能拿到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去实行。 到80年代,广义教育技术学开始关注个别化教学(the Individuation/ Individualization of teaching)。专家们认为:“教育的系统方法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适合于每个学生。”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learners),教育者有必要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技术程序,这样的程序应当允许每一位学习者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媒体和材料,并允许每一位学习者选择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施方法旨在更大限度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学习经验,因此,它对我们探讨“素质教育”问题应当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视听教学-系统方法-个别化教学,构成了广义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技术研究时应主要参考后两项内容,即系统方法和个别化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 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 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 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 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