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这说明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

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

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定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

2.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二征夫人”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起义,一度取得北圻、中圻65个城邑,起义虽于三年后失败,然而“二征夫人”至今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据此能被确认的史实是

A.“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

B.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

C.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印度洋

D.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

【答案】B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故A项错误;“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说明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越南,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的历史,体现不出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故D项错误。3.在古代中国,刑事审判权的行使是确保社会安定和统治秩序建构与维护的重要手段,事关国家命运兴衰与百姓生活苦乐。在宋代,皇帝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宋代统治者的做法有助于

A.缓解君臣之间的关系

B.消灭官员的腐败问题

C.审判中实现人人平等

D.保障审判权依法行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可知,刑事审判权关乎国家稳定和百姓苦乐,宋代皇帝将刑事审判权控制在自己手中,防止被官员滥用,可以保障审判权的依法行使,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君臣关系的状况,故A项排除;B项说法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审判的过程中无法保证真正的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

【点睛】“皇帝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是关键信息。

4.明清拟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但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拜金思潮遭到社会的鄙视

C.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

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

【答案】C

【解析】

【详解】以商人为主角的经商故事常见于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照理说,这类作品应该反映商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商人逐利的过程,这也符合晚明时期全社会兴起的拜金思潮。但是,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力之深广,加之小说作者多为文人,这类作品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却从不同角度夹杂着正统文人气息,形成独特的文学风貌,故C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人的经历,故D项排除。

5.下表是1871-1891年(每十年)中国几种主要农产品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破产

B.茶叶品质低下

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渐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格中的数据表明中国自1871年至1891年的20年间,棉花、茶、丝、油的出口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自然经济瓦解主要表现在雇佣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农村自给自足的状态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由劳动力并参与社会生产,表格中的数据是出口总额的大体数据,无法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故A项错误;茶叶的品质低下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B项;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是指出口的贸易额大于进口的贸易额,材料中的数据只有出口数量没有进口数量,无法得出出超这一结论,故C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71~1891年(每十年)中国几种主要农产品出口数量”,联系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知识分析解答。

6.据布里滕统计,1895年我国报刊共有15家;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840家,《申报》认为有1134家。材料反映出

A.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

B.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

C.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

D.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可知,我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报刊的数量很少,即使有增长的趋势,也十分缓慢,但在辛亥革命之后,我国的报刊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速度很快,可见辛亥革命之后我国民众阅读报刊的人数大增,据此说明人们的思想解放出现一种潮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我国报刊数量的增长趋势,而不是五四运动所传播的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如果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的创办,那么也不会出现1895-1898年报刊数量的增长了,故B项说法错误;我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与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增幅没有直接的联系,故D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7.下面是从论文中摘录的几点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结论。据此,可以推断的历史事实是

A.战后美国控制了台湾政局

B.台独分子源于国民党内部

C.海峡两岸政体差异太大

D.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论文第一点阐明了台湾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第二点说明了美国干涉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第三点表达了台独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台独分子的来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海峡两岸的政体差异,故C项排除。

8.下表信息反映出()

举办时间政府态度

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

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A.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

B.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D.习近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词体现出中国政府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是积极的,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好坏,排除A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重大成果,但是互联网在这一阶段不能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故B项错误;中国国力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表述过于片面。综上所述本题选C。

9.古代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曾指出:“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的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由人民给他的。”

其说明了在古代罗马

A.法律可以约束皇帝的言行

B.皇帝是人民意志的代理人

C.皇帝无权参与立法活动

D.皇帝的命令应高于法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皇帝的地位是由人民给他的”强调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的,所以皇帝因为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使他的命令具备了法律的效力,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皇帝的命令因为人民的推举而有了法律的效力,而不是法律可以约束皇帝的言行,故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皇帝有权参与立法,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表明皇帝的命令有法律效力,并非皇帝的命令可以高于法律,故D项错误。

【点睛】“皇帝的地位是由人民给他的”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0.罗色林的“三神论”思想认为:“三位一体”只是一个名字,上帝作为一个神圣的实体,不可能既是圣父,又是圣子或圣灵,只有当他们个别存在时才是真实的,“三位一体”的神是没有的。1012年索松宗教会议宣布“三神论”为异端邪说。罗色林被称为异端的原因是

A.破坏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

B.“三神论”不符合人们的需要

C.他提出对宗教进行改革

D.他使人民对上帝产生了怀疑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三神论”的基本含义可知,罗色林提出了多个信仰中心,打破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故A项正确;“三神论”主要是调整了教会的权威,与人们的需要无关,可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1012年,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可排除C项;材料说的不是人们对上帝产生了怀疑,只是说明“三神论”打破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威胁到教会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

1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下院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议员任期五年。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无产阶级没有选举权

C.民主范围非常狭窄

D.继承了雅典民主形式

【答案】C

【解析】

材料“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的选举范围较小,这说明其民主范围狭窄,故C正确;选举范围较小并不能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且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无产阶级的选举权问题,故B错误;雅典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德国是代议制间接民主,故“继承了雅典民主形式”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范围狭窄的角度入手,同时,注意区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和雅典民主的不同,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12.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仅在由国家计委编制下达的工农业生产计划中,就包括了约4000个产品品种,约占工农业产值的80%~90%。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国企承担全部物资供应

B.不存在市场交易的现象

C.计划经济体制很完善

D.企业可支配权力太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由国家计委编制下达的工农业生产计划中,就包括了约4000个产品品种,约占工农业产值的80%~90%”可知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计划经济的程度是很高的,因此留给企业的自主性就很低,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企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市场交易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C项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洛克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但是,人民应该拥有最高权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政府不能履行契约所规定给它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安全的责任。洛克清楚地阐述了政教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自由主义成为17世纪英国和荷兰思想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宗教宽容、强调商业和工业的重要性、对个人劳动所得的尊重、重视正在涌现出来的中产阶级、拥护所有权和监督权、拥护人人平等、重视教育等观点。此外,自由主义由于强调解除教会和国家的强制性征税,所以它在过去和现在都体现出高度的个人主义的色彩。洛克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明显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创者,并几乎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二天性。这种哲学与牛顿的经验主义一起给伏尔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这种哲学的精神和观念带回到法国。

——摘编自【美】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作为自由人格的典范,然而,“健全的个人主义”除了西方的思想资源之外,还有中国先奏传统的影响。胡适认为精神当以物质为基础,提出“实际的仁爱论”,引进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思想。试图推进抽象的儒家之爱。同时他主张知耻、孝悌等传统道德条目,重新考量“忠恕之道”。主张尊重他人的主体性;他还批评孔子的中道立场,主张狂狷人格;他反对以孟子为代表的“独善的个人主义”,主张“成器论”,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成德论。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具有某种圆融性。

——摘编自蔡志栋《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的自由主义与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内涵的异同,并说明其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答案】(1)推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推动个人主义观念的发展。

(2)相同之处:自由、人权、发展经济。不同之处:洛克强调依据社会契约调节国家与个人关系;胡适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健全自由人格。

原因:英国具有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英国民众渴望摆脱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统治;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民族资产阶级深感开启民智的重要性;先秦以来仁爱孝悌等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解析】

(1)从“洛克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明显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创者,并几乎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二天性”可以得出洛克的思想推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这种哲学与牛顿的经验主义一起给伏尔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这种哲学的精神和观念带回到法国。”可以得出他开创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推动个人主义观念的发展。

(2)两者的相同之处我们主要从内容的本质来看,都体现出自由、人权和发展经济等内容。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洛克和胡适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一个是社会契约一个是自我修养。原因:我们要结合两个人不同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分析时代背景对其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31个(含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投资区、海南洋浦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分布示意图

——中国开发区协会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已经开放,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利用便利条作,吸引外资,引进高新科技产业,促进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展。

【解析】

依据材料和图示可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分析要结合集中在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的原因和影响说明即可。可以答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已经开放,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利用便利条作,吸引外资,引进高新科技产业,促进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展。

点睛: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需要掌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需要掌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和影响。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題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租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旧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迁移,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

趋势:对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限制逐渐放宽。

(2)影响: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人口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

(1)结合设问中的20世纪80年代,联系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城市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以及旧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即可得出答案。趋势就是对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限制逐渐放宽。

(2)影响可以从对农村、对城市、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答案。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9月,严复在给熊纯如的佶中说:“德意志联邦,乃不幸居于骄王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顾计所不及者,英人之助比、法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敗也。至于今,曩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乃遥遥而犹未达(谓巴黎之破),而比、法乃皆迁都矣,英人則节节为持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

1917年2月,严复明确主张对德断交,并认为若坐失对德宣战良机,甚或“一无所得,两不讨好”,将貽害无穷。严复学贯中西,前期着力对西学译介工作,后期对西方文明尚武、自私的揭露。从谴责战争的罪恶走向反省西方文明的缺陷,再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严复这些对西方文明的批评言辞,与战时在西方出现的“西方的没落”的声音相似。

——摘编自欧阳哲生《严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对一战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反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一战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其对中西方文明反思的意义。

【答案】(1)基本判断:指出德国轻率发兵,与多国开战为不智之举;对英、法作持久战之计乐观以待;主张中德断交,并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反思:重估中西方文明价值。

(2)意义:严复对战争走向的预测,为中国外交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德宣战对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重估西方文明价值,使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弊病和局限有了新的认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德意志联邦,乃不幸居于骄王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可得出德国轻率发兵,与多国开战为不智之举;从“英人之助比、法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可得出对英、法作持久战之计乐观以待;从“严复明确主张对德断交”、“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可得出主张中德断交,并加人协约国对德作战。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的“从谴责战争的罪恶走向反省西方文明的缺陷,再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可得出严复的反思是要重估中西方文明的价值。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对一战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为中国外交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重大作用。严复对中西文明的反思也基本是正确的,使国人能够重新认识中西文明。

点睛: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从教材以外选取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材料的能力。学生需抓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结合材料事件发生时期的历史大背景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2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并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1932年开始,她先后赴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修和考察。1939年,她进入美国芝加哥医学院深造。1940年回国后升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主任。新中国成立以后,她留在协和,迎接解放。此后,他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担任过全国妇联主席。1959年,她成为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

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为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林巧稚一生孜孜求学、孑然一身,终生未婚,被誉为“万婴之母”。

她没有举世闻名的创造也未荣获过任何国际大奖,她是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情。她曾说过:“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摘编自《大师:林巧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巧稚在妇产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林巧稚。

【答案】(1)时代背景:近代西方医学知识传入我国;从清末开始不断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医学以及妇女地位上升;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不断发展。

(2)评价:林巧稚孜孜求学、不断进取,始终坚持在一线,不断总结经验并编撰成书,留给后世宝贵经验;

她终身未婚,把自己一生都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这种奉献自我的工作精神应该为后人学者所学习。

【解析】

(1)由材料中提到的时间信息的提示,可知林巧稚在妇产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近代西方医学知识传入我国;从清末开始不断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医学以及妇女地位上升;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不断发展。

(2)由材料“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一生孜孜求学、孑然一身,终生未婚”、“万婴之母”、“她成为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和“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可见,林巧稚孜孜求学、不断进取,始终坚持在一线,,把自己一生都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这种奉献自我的工作精神应该为后人学者所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