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作业创新研究

初中历史作业创新研究
初中历史作业创新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状况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重视结果,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第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臵,重点是历史作业的创新,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三维目标最终实现。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第一、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学习、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状态下,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兴趣缺乏,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知识容量少,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甄别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化的时期,是知识爆炸的时期,但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良莠不齐,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需要学生去甄别、去思考,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重视了过程,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第四、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进取倒退、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自我探索、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需要创新,需要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呈现给学生,更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扎实地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基于对传统历史作业的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要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树立

其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的崇高理想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其以后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归宿,使历史作业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们

必须对传统的历史作业进行创新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

2、历史科作业创新的类型及研究成员的分工:

经过讨论,从历史科作业的类型的上我们设计了以下内容:,

①书面练习题、②查找资料、③寻找身边的历史、④历史小制作、⑤排练历史剧、⑥写调查报告、⑦口头作业。书面的学生练习题可以加强学生的基

础知识的掌握;寻找身边的历史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并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历史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排练历史剧加强学生对历史情境

的体验,也可以培养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写历史调查报告可以使学生深入的对历史事件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口头作业仅仅是一种

在授课过程中最常常使用的一种作业形式,快捷而方便,所以也列入一种历史科作业类型中。

对课题小组同志的工作作了分工,王瑞娜同志主要负责课题的思路的设计初稿,及针对2至3种作业类型研究的工作;杨梦恬同志主要负责摄影和文

字的整理工作,及针对2至3种作业类型研究工作;王博同志负责2-3种作业类型的研究及文字整理工作,李文忠同志主要负责课题的思路设计、活动的协调

及对2至3种作业类型的研究工作。

3、发放问卷调查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及家长需要的作业类型和方式:

针对我们设计的作业创新类型,我们通过在不同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和学生及家长的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能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调整作业方式,

使历史的作业更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家长的需求。(问卷调查表见附件)

4、调查问卷的总结和思考:

2011年6月17日下午,我们向初二年级的不同班级的同学发放上面的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调查结果为:

⑴学生问卷部分:

关于你喜欢的作业类型:查找资料的占76%,排练历史剧占56%,口头作业占40%,书面练习题和寻找身边的历史各占16%,历史小制作占12%,而历

史调查报告无一人选项。

从作业的内容统计:有60%的同学选择了第三个选项,有争议的观点;有52%的同学选择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还有28%的同学选择教材教辅上能找到的。

同时我们调查了学生完成历史作业需要的时间问题,有84%的同学选择了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有16%的同学选择了40分钟和无所谓,而选择1个小

时的同学仅有4%。

学生还在对学校的历史作业提出了许多建议,经过综合汇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希望作业少而精,并能在课堂上完成,如有同学写到“希望作业可以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越少越好,最好没有书面作业。”“希望作业小而精!”“减少作业!”等等。总之,是希望作业少。

②希望作业成为巩固型的,如有同学写到“我校安排十分合理,有益于同学们有趣学习。还应在平时多做练习题,熟息(悉)题型。口头上要当堂背

过重点,减轻考试前压力。”

③希望作业成为有趣的拓展型的,如有同学写到“查找资料对同学们了解课本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利用此次机会进行课外拓展,对我校同学的

历史学习很有好处。”,还有同学写到“最好课堂上争议、要点……都完成,作业就是复习。”还有同学写到“我认为应该多增加些在校外完成的作业(如参

观历史博物馆,拍下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课时展览。)”,还有如“结合现在社会上情况有辩论形式的作业,并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如“多实践探讨

型的作业”,有个孩子写的更好了,“学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而主要是通过历史这门课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所以应多去搜集资料,题好的了解和理解。”

⑵家长问卷部分:综观家长的调查却显得简单,经汇总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希望作业能在课堂内完成,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但又能保证孩子学

习成绩的提高。第二种类型为希望孩子能减轻负担,但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并能将历史中学习到的内容为生活所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分析事物

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认为由于现在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应试压力较大,使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一种应试的程序化模式和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

额外的负担,并几乎在不断的扼杀着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极大的压力,甚至厌倦情绪,真正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研究问题的能力,有

时在应试中出现了一种以材料为背景的所谓的能力问题,其实是一种伪能力考查的命题,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再加之在史学中出现的一些阶级斗争历史为主

线的历史学观点还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和对历史知识狭隘的认识,造成学生兴趣的缺失和要求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如几乎所有的学生不希望在课外完成作业,查找资料的占76%,排练历史剧占56%。他们希望更多的了解历史的真相,更多的体验历史,从作业的内容上他们也希望能不拘一格,切切实实的了解和体验历史。从家长的调查问卷更能反映出现在社会的一种对学生的苛求。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多的还原历史,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在历史的学习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要求,考虑现实

的情况,理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其以后的人生服务。

针对我国目前教育的这种现状和社会家长的需求,我们认为在初中的历史的学习中对于不同的作业类型、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上把握还应该遵循循

序渐进的方式。大胆地进行尝试,勇敢的进行改革。初一新入校学生口头作业和动手作业为主,初二学生适当增加查找资料和辩论性的作业,初三学生以训练

题型为主,以增加他们的应试能力。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我们在不同年级与阶段设计了不同的作业类型。注重实践是课改蕴涵的理念之一,初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学习,这个阶段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形式主要为动手类型。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逐渐感受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1、动手制作古代器具

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回家动手仿制陶器,感受古代先民的生活与创造力。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很多人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陶吧动手制作陶器,有的仿制课本上的古代陶器,有的自己设计创制。上课时大家将自己的成果带到课堂里给同学们展示,同时交流自己的设想、理由,然后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这一类型的作业我们还设计了在学习甲骨文与文字演变后,让学生回家让父母去市场买来动物肩胛骨自己动手尝试在上面刻字,或者用橡皮刻印章等活动。

这一类型的作业,比较简单且易操作,而且非常有趣,因此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通过实践,亲身体验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培养了对祖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编演历史情景剧

在经历了整个初一年级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已经学过和掌握的有关历史资料和证据,自己编写剧本,确定导演及演员,以短剧表演的手法来反映过去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生活状况。

作业布臵后,学生纷纷行动起来,编演了“荆轲刺秦”、“张骞出使西域”、“智擒鳌拜”等小型历史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自己组织团队,有的充当导演,有的充当编剧,有的身兼数职,分工合作。在查找资料和排练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更有同学在剧中表达出自己对历史人物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让老师们感到惊喜。

在进入初二年级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快速成长,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自我意识都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设计了许多探究式学习的作业,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3、图文并茂说历史

在初二上学期第一单元即将结束时,我们给学生布臵了“图文并茂说历史”的作业。这个作业是由课本里学习与探究“画地图,讲历史”延伸而来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我们将这个学习与探究扩充为“图文并茂说历史”,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绘制与讲述。在收集的学生作业中,有严格按照课本要求绘制鸦片战争过程图的,有介绍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的,也有痴迷二战史的学生详细绘制的日军偷袭珍珠港路线图。甚至还有学生自己找寻资料制作了我校校史变迁图,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这次作业充分锻炼和展示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把握能力。

4、“我来讲历史”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在学习从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的这段历史时,学生经常会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积贫积弱与列强的欲壑难填感到愤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学习完甲午中日战争后,布臵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作业“我来讲历史——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学生课后或单独完成,或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然后在课堂里,由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不仅学会了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的方法,同时也扩大了学习视野,更加深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5、学写小论文

在此次完成作业后,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他们在获得了大量材料,对历史问题有了深入思考探究后,涌现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就历史事件来进行讲解。这时候我们及时的补充了一个作业,即布臵一片小论文,“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我的感想”。

很多学生用自己的文字将学习这个阶段历史的思考和感想记录了下来,有的痛心疾首的说:“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竟然敌不过一个小国”,有的甚至能说出:“她出生的那个时代没有她成长的环境和营养,她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婴儿,怎么能担负起保卫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呢?”这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充分反应出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与探究,已经达到了课程标准对历史学习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充满了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

总的来说,经过这段时间对于历史作业的创新性研究,我们有了一些突破。

1、对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布臵侧重培养历史学习兴趣。过去传统作业方式侧重于知识的记忆,这就使得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学习既枯燥难度又大,从而产生畏难与厌学情绪。今后在对低年级学生布臵作业时,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甚至终生学习。

2、评价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作业的布臵从过去的“标准答案”式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倾斜。也使得学生作业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广阔。同时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3、从单纯注重知识的掌握向全方面、多角度衡量标准转移。过去的历史学习与作业布臵都比较重视对知识掌握的考察,但这种考察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作业创新性研究,我们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与标准,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从过去的“闭门造车”转向合作性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也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和加强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间的

密切合作。当今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与分享也是对学生成长终身受益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后面的实践过程中将逐步进行改进。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开放式作业对于一部分同学而言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而对另一些基础与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而言就很有难度,一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不能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在作业创新的同时关注能力相对较弱学生,设臵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种类,从而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

2、现在的历史教学虽注重能力的培养,但也重视知识的掌握。如何侧重兴趣与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巩固基础知识,为中考奠定基础,是今后要继续研究的重点。

附件:

《历史科作业的创新方式研究》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以下内容均可多选):

1、你喜欢的作业类型有哪些?

①书面练习题②查找资料③寻找身边的历史④历史小制作⑤排练历史剧⑥写调查报告⑦口头作业

2、从内容看,你喜欢什么样的作业?

①课本教辅上能够找到的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③有争议性的观点

3、你认为目前作业以多长时间为宜?

①40分钟②1小时③无所谓④课堂内完成

4、你对我校目前作业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家长问卷:

你对我校早前历史作业有什么建议和要求?你认为怎么样的历史作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并对孩子的人生有帮助?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2、《关于弹性作业的探索与思考》,《考试周刊》2007年第10期

3、《浅谈如何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朱玉梅吴秀君中外历史研究2011年第四期

4、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作业现状研究刘建会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初中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版本自行对照】.doc

初中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版本 自行对照】 暑假到了,赶紧把作业做完,然后快乐的玩耍吧!下面是提供的初中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哦! 身边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隋朝,乘船沿大运河从余杭到涿郡要依次经过哪几段运河?经过今天的哪些省份?能看到今天的哪几座大城市? 答:(从南至北)依次经过江南河、刊沟、通济渠、永济渠。经过省份(从南至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看到大城市:杭州、扬州、洛阳、北京等。 2.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理由? 首先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下令建造,是中华人民汗水和历史的结晶,在其建造成后的很长时间内,对中华南北文化,南北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形成有多种文化元素的中国文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后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起到重要作用,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3.略 4.统筹全局,合理调度,注重环境保护,利用自然条件 动手制作 篆体隶书楷书华文新魏方正草书 煮酒论英雄 1. 朱元璋让画家画像,写实的被杀了,虚拟的也被杀了,好像到

最后,很少有人愿意给他画画像了,而留下来的多半也不真实 2.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3.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前古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奴尔哈亦、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个性化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历史作业已不再完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历史课程意义及学生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作业不再完全是追求知识掌握为目的的单纯作业目标和功能,而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维目标功能。但是目前教师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通常缺乏对作业功能的思考,集中表现在:随意性,盲目性,机械性,惩戒性等。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力求在作业中改变单纯进行巩固性练习的现象,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和布置时注重作业内容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史实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改变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中,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继续探索的。例如发表在《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上的《初中历史作业的借鉴与思考》一文,以一道美国中学的历史作业为例,阐述如何设计有效的历史作业,并提出了设计有效作业的几个原则:有助于双基落实;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有助于情感体验的渗透;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发展。并提出了

有效作业设计的目标在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学方法、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反思。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中的《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作业创新设计》提出了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而西方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早已进行,如英国中小学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2009年第6期的《历史教学》上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介绍了国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案例,这篇文章从2008年5月中国历史课程网部分转载的《遭遇美国教育》一文开始谈起,通过翔实的案例叙述进行剖析和反思,最后文章提出借鉴美国的作业模式,可以设计一些鼓励学生运用文献得出对历史想象的认识和见解,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的重大问题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自己构建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初中历史作业的研究,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就是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让作业变得新鲜有趣,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不觉已工作几年,现要将这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相上,严于律已,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政治学习并认真做好记录,领悟其精神实质并将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使自已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平和、宽容,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皆尽所能,任劳任怨;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博爱”作为自已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上,认真钻研,更新观念,勤下苦功,完成教学任务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2、认真解读教材,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高考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因此,我仍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任务。教学中,我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我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我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课堂上,我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中午或是间休时间和他们谈话,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3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习题9

专题13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太原模拟)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逐见成效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物资匮乏,新生的苏俄政权面临着重重困难,故C项正确。A项与“1918年”的时间不符,排除;1918年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尚未展开,故B、D两项错误。 2.(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到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 ) 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 B.确立了经济高指标发展战略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 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决定强调发展工农业生产,以生产促进销售,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做法,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才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故B项错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生产,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要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服务,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G10联考)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这些观点( ) A.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B.强调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 C.与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初衷一致 D.旨在防止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 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斯大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对外经济联系的问题,突出了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故B项正确。斯大林并未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故A项错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不符合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具重要的环节,作业向来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办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具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索潜能,甚至有不少时候作业流于形式。所以,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以后,因此经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制造性的考虑、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如今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考虑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究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要紧立脚我校课堂观看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考虑进行研究,经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看实施效果,并且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究和考虑。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经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索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制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考虑历史”的能力,力求经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别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办法:咨询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办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刻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时期:预备时期(2018年7月——2018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对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时期:课题实施时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月)。经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看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咨询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依照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18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时期:总结提升时期(2018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考虑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别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并且应形成: 1.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回顾这些天来的研修学习的情况,可谓繁忙,每星期,我们除了学校的正常工作之外,还要观看将近几个小时的视频研修,之后还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作业,观看别人的作业,写出观看后的体会和评价。通过研修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学习到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下面简单加以总结。 通过参加远程研修,使我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体育教 学的魅力,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热爱这份职业。研修平台上的各种专 题学习使我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自身发展提高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每天工作生活的 同时,看视频、资料,写评论、作业,网上研修忙。专家给的文档及视频资料、学员们的精 彩作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不忍错过,不能细看的就下载保存,留待以后细细品读。 通过此次研修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 思。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教改观的认识,加深了对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 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 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能。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要基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教 师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通过本次研修,从教师的课例及专家的分析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学到了很多具体教学 内容中如何渗透观念教学、科学素养教育的经验与方法。以后会在注重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 关注知识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研修培训给了我化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素养的整体梳理与提升,同时领略了同行教师 的教学观点,做到了反思自己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精彩的教学设计让我在教案设计中得到了 点拨,做到了有的放矢。研修培训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研修培训为我们每位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引导我们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 思,不断进步,不断发现,不断思考。让我们乘着研修培训的东风,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阔 步前行。 最后我想说一些个人的建议,在新课改的今天,对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 大的要求,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所以我希望远程研修平台一直开 放,让我们随时都能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水 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不管是早些年的“3+2”模式、“3+大综合”、还是“3+X+1”模式,概莫能外。由此观之,如今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不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级目标,也是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灯塔!这也是历史课标的精髓要求。 从2005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崭新的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整整三份高考试题,笔者有幸作为新高考的体验者,走过了年七的风风雨雨,体会了改革的阵痛与欢欣。面对这种崭新的高考模式,灵活的科目等级要求,颇有微词的录取方式,连同稳中求变的高考试题……可谓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回味和总结的地方太多了。 下面首先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点谈起。 一、新试题的特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1.果断摒弃了问答题,增加了材料题 这是近些年历史试题最明显的变化。问答题曾经作为往年高考试题的三大题型之一,颇受命题者重视,常常成为压轴之作。但近几年随着材料题的兴起,加上问答题因其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终于在新课程改革的锣鼓声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卷中去掉了传统的问答题后,把材料题增加为5道,分值变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一半,体现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无疑加强了对考生史料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也就是加强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问答题的消失,材料题的增加,实质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素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由高“知识型”向高“能力型”的人才目标迈进。 2.增加选做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做题的权利 第25题要求考生,从A、B、C、D四题中选做两题,多做不给分。这是与新课程一贯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初中历史分层作业

九年级上册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分层作业 我在引导学生学完九年级上册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课后,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针对班里学习程度中下层学生,我布置了以下几个题: 1.北方____制度和南方____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____年____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____制度,这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林肯政府在____年颁布了____、____两个重要法令,提高了林肯的威信,而且调动了____积极性,扭转了战局,____年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____一律获得人身自由。以上作业题目使学生能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地了解和掌握。 针对学习程度中等层次的学生,我增加了题目数量,即以上4个填空题和以下几个选择题: 5.“经过南北战争,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其中又一障碍是指() A. 封建专制统治 B. 黑人奴隶制度 C. 英国殖民统治 D. 封建等级制度 6.电影《乱世佳人》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剧中有一个“许多黑人行进在北方军队的行列中”的镜头,这主要是因为林肯政府颁布了()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 D.《工业复兴法》 7.如果张三是南方叛乱中的一名黑人,在战争中他对林肯的正常反应是() A. 先支持后反对 B. 先不满后来觉得无所谓 C. 一直积极参加南方作战 D. 先不满后来积极参加北方作战 8.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A. 颁布《宅地法》满足人民土地愿望 B. 取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C. 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废人奴隶制度 D. 巩固北部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而对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我除了布置了以上填空和选择题外,还增加了几道问答题,如: 9.结合课本内容思考,美国南北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奴隶制的存在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10.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11.导致南方奴隶主直接挑起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12.扭转美国南北战争结局的措施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13.林肯作为受美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4.通过本课学习,林肯事迹对你人生之旅有何借鉴意义? 15.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你认为美国南北战争对推动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16.港澳回归是13亿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中国与美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对我们国家政策制定有何启示?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设计

【2014年上期七年级历史作业设计】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 1、隋统一:年,建立隋朝,定都城; 年,消灭南方的陈,完成国家统一。 2、大运河:时间:年人物:帝。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通(北京),南达(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四段:(由北至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评价):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的统一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把读书、考试、当官联系起来)。 隋朝帝开科举先河,帝设进士科,科举正式形成 科举作用:①给一般的知识份子提供了当官的机会②为统治者吸收人才拓宽了道路③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第2课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年,建立唐朝,都城,李世民发动“之变”当上皇帝。 2.知人善任: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3.贞观之治: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含义: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为“”。 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政策; 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房谋杜断、谏臣) ③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 ④完善科举制,大力发展教育。(唐朝科举中常设科目是科和科。)

第3课开元盛世 1、女皇武则天: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体弱,政权逐渐由武则天掌管,后改国号为周。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如狄仁杰),重视农业生产。史称她的统治有“”。 2、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姚崇、宋璟、张九龄),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3、生产工具:唐朝生产工具出现、。 陶瓷手工艺品代表: 4、唐都长安:唐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大都市。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2、天可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善待叛乱的东突厥首领,受到北 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3、唐蕃和亲与会盟:①、唐太宗时,把嫁给吐蕃首领。②、唐中宗时, 把嫁给吐蕃首领。③、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并建立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4、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尺带珠丹上 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1、市舶司: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并在最大的外贸港口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贸管理的官署。 2、遣唐使: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促进了 日本经济文化发展。 3、鉴真东渡:唐代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中华文明,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 4、玄奘西游:唐太宗时,西去天竺取经,其《》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学的典籍。

初中历史作业创新研究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状况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重视结果,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第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臵,重点是历史作业的创新,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三维目标最终实现。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第一、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学习、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状态下,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兴趣缺乏,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知识容量少,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甄别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化的时期,是知识爆炸的时期,但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良莠不齐,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需要学生去甄别、去思考,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重视了过程,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第四、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进取倒退、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自我探索、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 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 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 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 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 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 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

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 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 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 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 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图的转换设计等,以适当进行引伸拓展,启 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技 能和应变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 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很重要。那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 着将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气象万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试讲这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 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略) (1)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 (2)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 (3)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 (4)古代中国的农学、地学及物理学成就 2、以四大发明的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非洲、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为欧洲人文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使用活字印刷比中国晚了4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连同造纸术对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欧洲社会的进步与世界文明的发展。 (3)指南针:战国时,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后来,人们又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到北宋时期,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在唐中期的有关书籍中,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与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等,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以上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

初一历史作业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一)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 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以树木建房子,用来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 生活?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材料三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证明了当时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会用火来烤食物和制作石器。 2、材料一: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 材料二: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请回答: (1)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耜,弯曲木棍做成耒,并把使用耒耜的好处告诉天下的百姓们 材料二:

历史作业设计

历史作业的设计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它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以下本人结合新教材历史课程的近一年的教学谈谈优化设计作业的一些尝试。 一、拓宽作业空间,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元式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能力,历史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历史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拓宽历史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历史、用历史,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教师可设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地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作业设计一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下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作业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知的家庭变化来反映20年来的中国历史,使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并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家庭的变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本家庭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变化,以我国20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一篇家庭20年变化的调查报告或是20年家庭“断代史”。 评析: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首先必须了解当事人,从调查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取舍。如果是写“断代史”的,则可采用纪传体或编年体两种体裁来写。为熟悉这两种体裁的写作特点,学生就必须去翻阅《史记》或《资治通鉴》等史著,了解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体例结构。历史学习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激发学生内驱力。变功利性作业为情趣式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

历史(心得)之高中历史课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历史论文之高中历史课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宝鸡市渭滨中学任红云 当代著名史学理论专家何兆武先生对历史学曾有过精确的阐释:“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史学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层次(历史学Ⅰ)的理解和诠释。历史学Ⅰ在如下的意义可以认为是客观的和不变的,即大家可以对它有一致的认识……但历史学Ⅱ……是随着我们的思想变化而改变的。……历史学之成为历史学,却完全有待于历史学Ⅱ给它以生命。”历史学Ⅱ实则是指对史实的理解和体验,有时也包括价值判断,历史论述的虽是过去,但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却是现实的。西方学者克罗齐那句言简意赅的名言“任何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揭示了史学的这一本质。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止境的的对话,史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历史新课标和历史教科书“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及时跟踪并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地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针对新课标下高中新课程的这一变化,作为构成学生学习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也应相应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

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的评价应是全面的、动态的、发展的、灵活的、开放的,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 2007年陕西省开启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纵观几年来我省高中新课程的实践和探索,许多教师注重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关注了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然而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很多教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题型仍以选择、材料分析、问答题为主,着重点仍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能力,关注情感态度的题目很少;其次作业提出是单向的,问题都是课本或教辅资料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三学生完成作业几乎是应付差事,要么找现成的答案抄写,要么通过网络百度,

初中历史远程研修总结

初中历史远程研修总结 不知不觉中,为期1个月的研修培训学习结束了。本着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等,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在这次的培训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学习。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认真收看视频,并做好笔记;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二、积极的查阅各种资料,实行培训学习。 我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先对专题的内容、外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习时旁边总有几本书以便即时的实行查阅。 三、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实行反思。 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各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积极的实行即时的反思;并将自己的反思写成文章上网与各位同仁进交流,以提升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水平。 四、积极的参与互动学习。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天我都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阅读来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积极参与每一培训课程结束后的集体反思活动。 随着远程研修尾声的到来,满心都是深深的不舍,这些天来,享受着远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来能够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能够如此激-情澎湃!研修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然纵有千般留恋万般不舍,我们终要分手,只能在心灵一隅,在三尺讲台,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远程研修珍藏!虽然再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但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更多不足,这将督促我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 (一)必须更新教学观点,贯彻落实原则。 新编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及世界发展潮流编写的,融于了现代教育理念。所以我们的教学理所当然应该依此指示精神设计。也就是说,更新教学观点,落实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不管是早些年的“3+2”模式、“3+大综合”、还是“3+X+1”模式,概莫能外。由此观之,如今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不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级目标,也是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灯塔!这也是历史课标的精髓要求。 从2005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崭新的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整整三份高考试题,笔者有幸作为新高考的体验者,走过了年七的风风雨雨,体会了改革的阵痛与欢欣。面对这种崭新的高考模式,灵活的科目等级要求,颇有微词的录取方式,连同稳中求变的高考试题……可谓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回味和总结的地方太多了。 下面首先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点谈起。 一、新试题的特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1.果断摒弃了问答题,增加了材料题 这是近些年历史试题最明显的变化。问答题曾经作为往年高考试题的三大题型之一,颇受命题者重视,常常成为压轴之作。但近几年随着材料题的兴起,加上问答题因其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终于在新课程改革的锣鼓声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卷中去掉了传统的问答题后,把材料题增加为5道,分值变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一半,体现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无疑加强了对考生史料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也就是加强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问答题的消失,材料题的增加,实质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素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由高“知识型”向高“能力型”的人才目标迈进。 2.增加选做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做题的权利 第25题要求考生,从A、B、C、D四题中选做两题,多做不给分。这是与新课程一贯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权,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