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大桥-简介

苏通大桥-简介

Φ表示普通圆的直径;也可表示管材的外径,但此时应在其后乘以壁厚。如:Φ25×3,表示外径25mm,壁厚为3mm的管材。

苏通大桥: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总长8206米;主跨1088米【是世界位居第二大跨径的斜拉桥(截止2013年】;主桥长2088米;主塔高300米。

主桥两个主墩基础分别采用131根直径2.5米至2.85米,长约120米的灌注桩,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群桩基础;主桥最长的斜拉索长达577米,也是世界最长的斜拉索。

苏通大桥采用主跨1088m的斜拉桥方案,相比过去在此种跨度领域必须采用的悬索桥方案,直接节约了工程投资约2亿美元,并且避免了巨大水中锚碇对长江河势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利影响,更切实的保证了长江航运安全以及长江口水体的安全环保。

苏通长江大桥简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苏通大桥简介 全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地理位置和意义: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建设工程情况: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l、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 100+100+300+1088+300+100+100(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 =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 4米,列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 X 48.1米,列世界第一。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2、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15.1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各一处; 3、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9.1公里,设互通立交一处。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米。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创造四项世界之最

苏通大桥监控项目需求说明

项目需求说明 一、有关要求说明 1、有关进口产品:招标文件中如未明确需求进口产品的,如投标人所投产品中含进口产品,投标人必须在开标前请采购单位按规定办理准许采购使用进口产品的报批手续,并将报批文件附在投标文件中。 2、优先采购:政府采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节能产品是指列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是指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3、产品要求:产品必须是全新、未使用过的原装合格正品,完全符合采购文件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的要求,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应提供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必须通过认证。 4、品牌要求:投标人可选用采购单位建议品牌,也可选用不低于采购单位建议品牌档次的品牌。经三分之二评委认定,投标人所报品牌档次低于采购单位建议品牌档次的,将作无效响应文件处理。 5、工期要求 5.1施工时间:自合同签定、并通知入场之日起30 天内完成。 5.2施工地点:苏通大桥大队

6、验收要求:在接到供应商以书面形式提出验收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邀请采购中心、质检等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作为支付货款的依据。 6.1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一份验收计划,其中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验收单位;验收流程;验收所依据的标准;验收所需的各种测试表格;与验收有关的文档;其他必要的内容。 6.2本项目的验收由采购人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进行,依据是国家有关规定、投标文件、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7.其他要求 7.1人员培训 投标人应提交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应包括详细的课程安排、授课师资配备、时间地。投标人派出的培训教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相应实践经验。所有的培训教员必须用中文授课。投标人必须为所有被培训人员提供有关培训文字资料和讲义等相关用品,所有的资料必须用中文书写。 7.2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提交详细的售后服务计划。售后服务计划应包括提供售后服务的保障措施,如投标人有自已的维修队伍的,要求提供专业维修队伍的规模、业务经验、技术人员等详细情况。如果投标人与本项目所在地的某售后服务机构有合作协议,投标人必须提供

项目管理之《苏通大桥》观后感

[项目管理之《苏通大桥》观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专业两个班级,很幸运,能够听土建系教研室主任黄湘红老师的课——《工程项目管理》,说实话,黄老师给我们上的课,内容有主次之分,重要的,讲得很详细,不是很重要的,就简略带过,真的挺好的,特别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还经常给我们看一些相关项目的短片或是广告,让我们不但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项目来加深认识和理解,项目管理之《苏通大桥》观后感。其中,给我们看的最完整的项目记录片——《苏通大桥》,给我的印象最深,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纪录片。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西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苏通大桥北岸连盐通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通启高速公路,南岸连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是中国历史上以及世界历史上跨径最长的斜拉索大桥。在这座成功地打破世界桥梁史上记录的大桥的背后,凝结了多少建桥工人的心血和汗水,其中不单包括许多著名的建桥工程师和科学家,发挥重大作用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建桥基层工人。 当我看到纪录片里面,那一张张为了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而坚持不顾劳苦的坚守在建桥第一线上的布满汗水的工人们的脸庞的时候,我在情不自禁的对他们那毫无怨言、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毅力充满敬佩之情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就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不光是因为他们的伟大而感动,更多的,却是想起了我那饱经风霜的父亲,他辛辛苦苦的为了我们,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汗水,流了多少汗血,观后感《项目管理之《苏通大桥》观后感》。 ◆分享好文◆虽然,他肩上的责任并没有建桥工人们的使命重大,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来说,父亲这一生的付出,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那种付出,是毫无怨言的,是伟大的。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放月假回家,吃完晚饭之后,我们三姐妹和母亲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父亲这时候拿着一根针走过来,叫我帮他挑干活时不小心带进去的拇指上的刺头,我拿过针,让妹妹照手提电筒,但是因为我视力已经下降了,没戴眼镜,所以我看得不是很清楚,于是就让妹妹帮父亲刺头,我作照明。父亲就坐在一张小矮凳子上,妹妹蹲着帮他挑刺头,我弯着腰很认真的帮着看。由于刺头很小,很难找到,妹妹小心的用针头慢慢地在那个小伤口里面慢慢地寻找着,一开始,我的目光只是随着那个又尖又长的针头移动,后来,我不经意的看了一下父亲的整个拇指头,一下子,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在那个正在被针头搜寻着刺头的大拇指上,除了那个小伤口是白肉里面涔着点点血红之外,整个拇指都是黑黑的,而且长满了厚厚的一层茧,接近指甲那里还开了好几个裂缝。眼泪不知不觉就滴到我的手了,我扭过头去,不想让他们发现。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对父亲说,父亲,您为了供我们几个上学,为了维持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到底干了多少种活,到底付出

武汉理工大学 苏通大桥基础施工步骤

苏通长江大桥基础施工步骤 苏通长江大桥的基础工程特点是:水文条件复杂、气象条件差、基岩埋藏深、地质条件差、河床容易冲刷、通航要求高、经验不足等。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的步骤主要有1、河床预防护2、钢护筒施工以及施工平台搭设3、河床防护4、钻孔灌注桩施工5、桩端压浆6、钢吊箱施工7、浇筑承台封底混凝土。 主桥施工的关键程序:(1)河床防护:河床的土质是松散粉细砂,容易形成冲刷。主墩基础防护工程分为核心防护区,永久防护区,护坦区。核心区是桩和施工平台20m范围的区域内,满足钢护筒沉放要求,并防止河床冲刷,永久防护区为桩土共同作用的40-45m。 最外围的是护坦区,是防止河床冲刷变形设定的, 是永久防护区的外的45m。形成这几个区域的 施工过程是先向江底抛沙袋,形成预防护,钢护 筒完成后抛填级配石料反滤层。永久防护区和护 坦区是直接抛填级配石料反滤层,钢护筒部分进 行后,进行抛填石料护面。 (2)钻孔平台:搭设钻孔施工平台的步骤是, 定位导向架沉放钢护筒施工,2.54m的辅助 钻孔平台桩起重船配合振动锤,辅助平台桩,经水平连接后,形成钢护筒初始施工平台,沉放第一排钢护筒,(长69.2m, 分两节沉放)第一排钢护筒完成后与初始平台连接,在已设的钢护筒上焊接牛 腿,定位导向架,从上游往下游推进,在已经放完钢护筒上搭设施工平台,在 施工平台两端安放桅杆吊,在中间搭设两个龙门吊。安装各种施工设施。在平 台两侧各设4根直径2.54m的靠船桩。用打桩船进行分批打桩,分区下沉。 (3)主塔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采用的是PHT优质泥浆护壁,反循 环施工方法进行施工。1、钻机吊装就位、钻孔2、钻到孔深,经监理确认后 反循环清孔,根据地质的情况,调整施工机械的参数3、钢筋笼在车间制作完成,水运到施工现场,安装压浆管,超声波检测管,检测合格后,下放钢筋笼4、下放导管,检测管检查沉渣厚度,水下浇筑混凝土,桩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桩底采取桩端后压浆施工。按此分为八个区施工,完成主塔所以灌注桩的施工。 (4)承台施工:采用双臂钢吊箱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分层 分块浇筑技术。北主墩主要工艺流程:1、在平台下层下缘上焊 接牛腿,拼接钢吊箱底板横梁及分配梁2、铺设钢板、钢板3、 首节钢吊箱安装并现场连接形成整体4、底板加强横架拼装5、 安装千斤顶支架及千斤顶系统,提升临时吊杆,割除牛腿,首节 钢吊箱下放6、拼装第二节钢吊箱7、拼装第三节钢吊箱8、调 整钢吊箱平面位置和位置标高9、安装水下浇筑混凝土设施,浇筑封底混凝土10、吊箱内抽水,切割钢护筒,凿桩头,安装钢筋和冷却管,分层浇筑。南主墩主要施工工艺为:1、底板下放准备,底板加固,焊接吊具梁,提升底板2、切割上平联3、下放底板至牛腿上,

苏通大桥简介(全)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 1.2 前期工作概况 (1) 2. 主要技术标准 (3) 3. 建设条件 (6) 3.1 地形地貌 (6) 3.2 气象 (7) 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 3.4 水文 (8) 3.5 工程地质 (11) 3.6 地震 (13) 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7) 4.1 总体设计 (17) 4.2 结构设计 (17) 4.3 施工方案 (24) 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28) 5.1 总体设计 (28) 5.2 结构设计 (29) 5.3 施工方案 (31) 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3) 6.1 总体设计 (33) 6.2 结构设计 (33) 6.3 施工方案 (36) 7. 接线工程 (37) 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7) 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37) 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37) 7.4接线工程概况 (37) 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9) 8.1 管理养护机构 (39) 8.2 交通安全设施 (39) 8.3 监控系统 (39)

8.4 通信系统 (40) 8.6 收费系统 (40) 8.7 限载系统 (40) 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0) 8.9 房屋建筑 (41) 8.10 景观工程 (41) 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2) 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3) 9.1 总体施工方案 (43) 9.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44) 附图 地理位置 .........................................................................................................................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 图-6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全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如图所示,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通道和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跨江大桥和南、北岸接线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江大桥长8146米,北接线长约15.1公里,南接线长约9.2公里。跨江大桥由主跨1 088米双塔斜拉桥及辅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主孔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级船队通航需要。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苏通大桥 2009年以来苏通大桥日均车流量超过4万辆。并且苏通大桥的建成显著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腹地范围,大大减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和燃油消耗。促进了南通等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大桥两岸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南通市为例,其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出行时间由2.18小时缩短到1.38小时,出行时间减少36.7%。这对消除长江两岸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文化融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支撑了项目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苏通大桥的成功建设树立了工程师追求技术卓越与不断革新的典范。苏通大桥在国际上首创了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与设计方法,使得千米级斜拉桥在世界上首次得以实现;开发了内置式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和大型群桩基础结构及设计方法,已在苏通大桥等多座国际重大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国际上首创了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控制技术;并且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目标、总体方法、过程与内容以及控制精度标准,基于几何控制法原理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多构件三维无应力几何形态和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苏通大桥实现的控制精度高于国际同类标准,攻克了千米级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难题。以上这些技术的革新和应用有力地支撑了苏通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千米级斜拉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世界斜拉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通大桥

浅谈对苏通大桥的一些认识 摘要本文基于对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简单介绍了自己对苏通大桥在材料构成、结构受力、施工工艺以及抗风抗震等方面内容的简单认识。 关键词大桥概况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抗风抗震 一、大桥概况 苏通大桥主跨跨径达到1088米,是世界位居第二大跨径的斜拉桥(截止2013年,最大斜拉桥主跨是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主跨1104米);其主塔高度达到300.4米,为世界第二高的桥塔(第一高桥塔为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桥塔高超过320米);主桥两个主墩基础分别采用131根直径2.5米至2.85米,长约120米的灌注桩,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群桩基础;主桥最长的斜拉索长达577米,也是世界最长的斜拉索。主要工程量有:桥涵混凝土149.3万立方米,钢箱梁4.9万吨,钢材23万吨,斜拉索6278吨,填挖方317.6万立方米,征用土地1.1万亩。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二、结构设计 2.1主梁 该桥主梁采用了总宽度40.6m、高4.0m的封闭式流线形扁平钢箱梁,节段标准长度16m、最大重量400 t。梁内横向设置两道桁架式纵隔板,纵向每隔4m 设一道板式横隔板。根据受力需要,钢箱梁在不同区段采用了不同的钢板厚度,索塔处板厚最大;顶板的厚度在横桥向也予以变化,在两端及靠近锚索区的位置加厚。斜拉索与主梁采用锚箱式锚固,锚箱安装在主梁腹板外侧,并与其焊成一体。为确保在正常运营状态下,边跨桥墩避免出现负反力,在辅助墩顶采用了压重的方式解决。 大桥采用钢箱梁是因为钢材是一种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较高的匀质材料,其结构自重较轻。目前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桥的跨越能力均大于采用其他材料所建造的桥梁。而且钢构件在工厂制造,不但施工质量可以保证,而且上下部结构可以同时施工,建桥速度快;钢桥使用寿命较长易于更换;且钢材可以回收利用。从总体价值来看,钢材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材料。对于苏通大桥这种跨度大、结构要求高的桥梁必须采用钢桥。 2.2索塔

江苏苏通大桥中塔柱施工技术方案上报

二、施工技术方案 1. 概述 1.1总体结构 苏通大桥C3标索塔采用倒Y形,包括上塔柱、中塔柱、下塔柱和下横梁,采用C50混凝土。塔柱顶高程306.00 m,塔柱底中心高程5.60m,索塔总高300.40m;其中上塔柱高91.361 m ,中塔柱高155.813m,下塔柱高53.226m;中、下塔柱横桥向外侧面的斜率为1/7.9295,内侧面的斜率为1/8.4489,顺桥向的斜率为1/100.133。索塔在桥面以上高度230.41m ,高跨比为0.212m ,塔底左右塔柱中心间距62.00m。 中、下塔柱采用不对称的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尺寸由15.00×8.00m变化到10.826×6.50m。 为施工方便,我们确定了中塔柱包含的施工节段,即从第18施工段开始至第47施工段结束,共30个节段,其中:第47节段为变节段,高度为4.3米;其他29个节段为标准节段,每节高4.5米。中塔柱标高从77.6m至212.4m,总高134.8m。 为增加索塔景观效果,塔柱外侧设有宽2.40 m ,深0.20 m的装饰凹槽;塔柱外侧均设有1.50m×0.50m 的倒角。中塔柱横桥向内侧从+80.600m标高开始沿上每隔5.0m 设置Φ160×6.2mm的PVC管作为通气孔。 中塔柱竖向主筋采用Φ36 mm的Ⅲ级钢筋,均为束筋布置,外侧3层(凹槽处2层)、内侧一层。 中塔柱总体结构见图 2.1-1 1.2 气象条件 桥址位于长江下游,临近长江入海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旱涝、雷暴、台风、龙卷风,因此各种自然气象因素均有可能对中塔柱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尤其以台风及雷暴的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0Co,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20Co,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0Co,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10Co,最低月平均气温为-0.20Co。 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为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雷暴日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纲要主要内容

盐城总规(2011—2030)纲要公示文字部分 一、规划思路 (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 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 (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 (一)中心城区范围 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 (二)布局结构 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 1.2 前期工作概况 (1) 2. 主要技术标准 (3) 3. 建设条件 (6) 3.1 地形地貌 (6) 3.2 气象 (7) 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 3.4 水文 (8) 3.5 工程地质 (11) 3.6 地震 (13) 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7) 4.1 总体设计 (17) 4.2 结构设计 (17) 4.3 施工方案 (24) 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28) 5.1 总体设计 (28) 5.2 结构设计 (29) 5.3 施工方案 (31) 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3) 6.1 总体设计 (33) 6.2 结构设计 (33) 6.3 施工方案 (36) 7. 接线工程 (37) 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7) 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37) 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37) 7.4接线工程概况 (38) 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9)

8.1 管理养护机构 (39) 8.2 交通安全设施 (39) 8.3 监控系统 (39) 8.4 通信系统 (40) 8.6 收费系统 (40) 8.7 限载系统 (40) 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0) 8.9 房屋建筑 (41) 8.10 景观工程 (41) 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2) 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3) 9.1 总体施工方案 (43) 9.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44) 附图 地理位置....................................................................................................................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图-6

苏通大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

集 锦 苏通大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 质量、安全管理简介 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顾高坚 一 概述 苏通大桥是在建的世界第一斜拉桥,投资大(预算60多亿元),工期长(计划工期6年),涉及面广(参建单位数十家),管理条件极为复杂。为把苏通大桥建成为高品质、高效益的一流大桥,大桥指挥部领导敏锐地觉察到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协助进行大桥的管理工作。经过多次调研,指挥部决定委托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系统的开发。其中,一期以解决成熟的商品化软件集成为主,主要包括进度投资管理(P3e/c)、合同管理(Exp)、文档管理(Powercom),且已于2005年3月开始正式运行。从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作为对一期的补充,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两部分。 二 开发过程回顾 开发之初,我们走了一些弯路,一度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碰到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参考。在此之前,国内几乎没有类似大型复杂项目的信息系统开发经验,也没有利用软件来管理(桥梁)工程质量、安全的实践经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几乎要从零开始。 2.质量、安全管理本身难以用软件形式体现。与进度、投资管理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计划技术、挣值技术等不同,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涉及的管理工作非常离散、头绪众多、面较广,不易量化,不易建立数学模型。 3.难以调动其他参与方的积极性。参与各方积极、有效的协同工作是系统开发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开发之初,由于其他参与方的重视度不高及其它种种原因,各方的积极性都大打折扣,这直接导致了开发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推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总体开发思路: 1. 明确用户。这是要解决“谁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整个开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它不明确,任何工作都是无的放矢。经过调查,我们明确了质量、安全管理模块的使用对象为指挥部的工程处、安全处及施工单位的工程部、劳安部相关人员,同时考虑到目前的管理现状,我们适当考虑了监理人员。 2. 建立开发团队。之所以在明确用户后才建立开发团队,主要是出于将用户纳入开发团队的想法,这样的好处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团队的一员,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据此,我们的团队成员既有我公司的开发、服务人员,又有指挥部及施工单位的直接使用者,同时还有指挥部负责该项目的直接领导。 3. 调研用户需求。调研用户需求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可以避免闭门造车,从而能推动、加强用户对最终成果的认同感。因此,它是整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初步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指挥部方用户还是施工单位方用户对质量和安全管理需求都没有清晰、全面的概念,提出

苏通大桥箱梁施工技术方案解析

二、施工技术方案 1、概述 远塔辅助墩(主2号墩)﹑过渡墩(主1号墩)为高桩承台,承台平面尺寸43.20×19.30m,顶、底面标高分别为+6.30m、-2.00m,厚度由边缘的4.00m变化到最厚处的8.30m,承台边缘与桩身的净距为 1.00m。承台设计为35号混凝土,单个承台方量为6202.1 m3,承台混凝土分四次浇注。 承台结构图如下: 2、施工工艺及方法 2.1、总体施工方法 承台总体施工方法为:钢筋分层绑扎,混凝土分层浇注。 2.2、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1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2.3、施工准备 2.3.1、钢吊箱抽水 1)、钢吊箱封底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即可进行封底平台的拆除工作。 2)、封底平台拆除的同时,安装钢吊箱单壁防浪板,焊接钢吊箱内撑。单壁防浪板及内撑简图如下: 图2.2 单壁防浪板及内撑图 南北侧吊箱内壁之间需安装水平钢管支撑,平面位置在南北侧钢箱梁处设有三排支撑,其中心标高分别为+2.40,钢支撑两端与钢吊箱内壁焊接,要求焊缝牢固可靠,钢支撑长度19.30m。 3)、钢吊箱内撑加固完成,同时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后,即可用采用2台大功率离心泵抽钢吊箱内的水。抽水前首先封闭钢吊箱壁体上的连通器,然后进行抽水工作。钢吊箱抽水时随时观察吊箱内水位是否变化,根据水位变化确定渗漏情况。如有渗漏,立即对吊箱进行补焊。同时对壁体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如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抽水,分析变形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以确保吊箱及承台施工的安全。 2.3.2、垂直交通 吊箱抽干水后,从吊箱顶到封底砼面有7m高,需设置人行通道,在吊箱壁上设置

苏通大桥地位与创新

查阅资料,说明苏通大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内容以及有哪些技术方面的创新答:创四项世界之最: 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 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最高桥塔: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的钢塔,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 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苏通大桥位于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苏通大桥特殊的建设条件和工程规模,存在许多关键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建设条件复杂,风险因素多。 (2)设计标准高,结构体系复杂。 (3)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建设条件复杂:(1)气象条件差:设计风速大,基本风速39.1m/s;年平均雾天超过30日,年平均雨天超过120日,年平均台风超过2个,并可能有龙卷风等不利气象因素影响。(2)水文条件复杂:位于感潮河段,流速、流向多变。水深流急,最大水深50m,最大流速4.5m/s。江面宽6000m,其中-20m等深线约1000m。河床深槽有一定的摆动。(3)基岩埋藏深:基岩埋深一般在270m以下,复盖层上部以淤泥和粉细砂为主,较好的土层在-62m以下。(4)通航要求高:可通航水域宽度2400m,水上桥墩有70座。主桥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和大型船队,净空宽度要求大于891m、净高要求大于62m。主桥船舶撞击力按5万吨级海轮设计。目前桥位河段日平均过往船只2500艘,航行安全面临严峻考验。设计标准高对于超过千米的斜拉桥,现有国内外技术规范、方法难以覆盖,需要对设计标准、设计荷载、抗风、抗震、抗疲劳、结构的耐久性、结构的整体稳定、主梁与桥塔的连接构造、群桩的受力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制定苏通大桥专用设计技术规范(指南)。另外风、冲刷、地震、船撞及自身尺度等对结构受力影响均较敏感,且交互影响。工程规模大:跨江大桥全长:8146米(含高架桥8961米) 桥墩: 113个(其中水上70个) 钢材: 23万吨水泥: 45万吨混凝土: 140万方砂石料: 220万方防护: 109万方 创新点:1.苏通大桥采用2.85m大直径工程钢护筒作为支撑桩成功搭设施工平台,将平台误差控制在5cm以内,将100m长桩的倾斜度控制在1/200以内;2.将临时结构钢套箱用作防船撞结构,有效解决桥墩防撞安全问题;3.采用集中控制的千斤顶群顶技术实现了双向潮汐河段6000t钢套箱整体沉放,同步误差控制在1cm以内;4.采用临时防护与永久防护相结合的冲刷防护方法,有效抑制河床冲刷,保证了基础施工和运营安全;采用温度与风修正和追踪棱镜法解决了索塔施工测量与控制难题,提高了复杂条件下高耸结构施工测量工效,将300m 索塔施工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倾斜度控制在1/40000以内.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观后感 由于建造方怕我们参观时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去参观正在建设的南京四桥,而是坐在教室看关于苏通大桥建设的纪录片。虽然不是亲临现场,但看短片依然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斜拉桥的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同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苏通大桥是连接苏州和南通的重要大桥,原先从南通到苏州要跨江坐汽渡,时间很长,也不安全。在大桥建好之后,从南通到苏州只需要五分钟,这不仅给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给南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南通地处苏北地区,虽然和苏州只有一江之隔,但两地的经济水平相差悬殊,在大桥建设好后,南通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 苏通大桥是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通大桥创下了四项世界之最,为最大主跨,最深基础,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

最深的群桩基础。原先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日本明石海峡大桥297米的桥塔,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它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建筑。从此之后,我国真正的属于造桥技术前列了。一位专家曾说“造桥技术四五十年代看美国,六七十年代看欧洲,八九十年代看日本,二十一世纪就要看中国了”。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先进的造桥技术。 创造每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都是不容易的,建设苏通大桥时也是如此。长江附近的气象条件很差,一年中江面风力达6级以上的有179天,年平均降雨天数超过120天,雾天31天,还面临着台风、季风、龙卷风的威胁。而且长江的水文条件复杂,长江作为主干河,在其江面的航运密度还很大。这一切困难都需要建设人员想方设法克服,不然想建成这么一个世界级的大桥就是在做梦。 当然,在这么复杂的条件下建设大桥,也是需要很多技术的。比如为了防止桥产生过大的震动,从而发生危险或垮塌,在桥上装了阻尼设置,这样桥就不会振幅过大。除此之外,风荷载是桥梁的控制荷载之一,对结构设计影响大桥梁风致振动是桥梁设计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必须采用风洞试验对风动力参数及结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为保证桥梁安全,需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由于苏通大桥是斜拉桥,所以对钢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国内的钢生产水平有限,而国外的公司要价太高,所以,这一重担就落在了上海宝钢公司身上。他们不断的

苏通大桥的关键技术与创新

苏通大桥的关键技术和创新 张雄文 (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中国南京210006) 摘要:横跨长江的苏通大桥是一座主跨为1088m的斜拉桥。本文概述大桥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 技术挑战、关键技术及创新,比如桥墩冲刷防护、钢围堰下沉、施工平台搭建、斜拉索制作与减震、钢箱梁安装与控制等。 关键词:苏通大桥关键技术创新结构体系基础桥塔斜拉索钢梁 1.工程概况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条自沈阳出发,经上海、苏州和杭州,到海口城市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苏通大桥是这条路线上跨越长江的一个重要工程(图1)。大桥位于长江三角洲,连接苏州和南通这两座城市。它的建立将进一步加强长江三角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图1.苏通大桥的位置 苏通大桥总长8146m,由北引桥、主桥、专用航道桥和南引桥组成。南北引桥总长分别为1650m和3485m,均采用30、50和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专用航道桥总长923m,由跨度布置为140m+248m+140m的连续刚构组成。苏通大桥主桥为七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m(图2)。该桥是世界上首座跨径超过1000m的斜拉桥。本文主要考虑大桥的主桥部分。 图2.总体布局 2.总体结构[1]

2.1 索塔基础 索塔基础采用131根直径为2.8/2.5m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图3),按桩长为117m的摩擦桩进行设计。承台为哑铃型,每座索塔下承台的平面尺寸为51.35m×48.1m,厚度由边缘的5m变化到最厚处的13.324m。 图3.索塔基础构造图 2.2 索塔 索塔采用倒Y形混凝土结构,总高300.4m,其中上塔柱高91.4m, 中塔柱高155.8m,下塔柱高53.2m。塔柱采用变截面空心箱形截面, 底部设实体段,索塔在64.3m处设置横梁。斜拉索锚固在索塔钢锚箱 上(图4),钢锚箱共30节,用来锚固30对斜拉索,锚箱标准节段 高2.3~2.9m,总高73.6m。钢锚箱与混凝土塔壁用剪力钉连接,其中 每个剪力钉直径为22mm,长度为200mm。图4.钢箱梁图 图5.钢箱梁构造图 2.3桥面板

苏通长江大桥资料

沈阳至海口的高速公路是一条贯通沿海最活跃区域的交通大动脉,苏通大桥就处在这条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节点上。是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 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西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苏通大桥北岸连盐通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通启高速公路,南岸连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在长三角区域中,南通和苏州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为保障桥梁安全研究抗风性能、结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十分重要。 200天刮6级以上的大风,风荷载是桥梁的控制荷载之一,采用风洞试验对风动力参数及结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为保证桥梁安全,需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舟山西堠门大桥也是采用了风洞试验对抗风性能进行研究的。 美国华盛顿州的塔克马海峡大桥在大风作用下断裂。 下面我们针对主桥桩基、桥塔施工、斜拉索及钢箱梁的特殊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 1.4米的钢管桩已经接近现有工程使用极限,使用更粗大的钢管怎么起吊、怎么打入? “背日葵”现象,在支撑桥面拉锁主要受力结构的桥塔施工中 风首先威胁的是人身安全,项目部在高达310米的吊塔内安装了风速测量仪,时刻监测风速变化,一旦超过警戒,所有人员立即撤离。 除了在高达310米的塔吊上安装了风速测量仪,大桥建设者们还在塔身安装了200多块光学棱镜,利用棱镜观测的数据随时计算出塔体的垂直状态,终于把塔身精度和质量掌握在自己手中。用测量地形的仪器,可以精确计算出桥塔的倾斜数据。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对于大跨径桥梁,可以采用悬索桥方案或者斜拉桥方案,苏通大桥采用的是斜拉桥方案。斜拉桥是用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由于自锚固特点,所以比较经济,但是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 在拉索护套上发现有很多凹坑。 苏通大桥最长的拉索达577米,由于斜拉索刚度小、阻尼低、质量轻,极易发生振动。斜拉索发生的振动主要包括由空气动力不稳定引起的风致振动和由结构相互作用引起的参数振动两类,其中拉索的风雨激振问题,更是十多年来国际和国内桥梁工程界和风工程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采用风洞试验,发现大桥钢箱梁桥面和索塔连接部位的纵向漂移最高竟达到1.4米。后来提出加装动态限位阻尼装置让大桥处在半漂浮状态的设计体系,这就像给钢箱梁系上了安全带。在大风、地震这样剧烈变化的和在冲击下,阻尼器就会发挥缓冲作用,限制钢箱梁出现快速过大的漂移。在温度、车辆运行这样缓慢变化的荷载下,钢箱梁可以发生小幅度的漂移,从而减小索塔受力。让大桥处在动态的半漂移状态,这是中国桥梁的一个突破。 悬索桥——特点是缆索必须是锚固住的,要把它拉住就要做两个很大的锚锭,锚锭要做在江里,对锚锭要求比较高,而且锚锭是一个庞大的混凝土结构,宽度都在100米以上,对整个水利防洪,河势稳定和水流都有影响。故最后放弃了悬索桥方案。 通航所需要的主航道宽度(双向开通)+ 桥塔基础+ 防撞设施尺寸+ 不宜船舶航行的主塔基础侧面水流绕流区影响范围——主跨跨径要达到1088米 大桥主塔墩承台将采用双壁有底钢吊箱比目前国内桥梁施工中最大的钢吊箱还重2000吨左右,钢吊箱从工厂“走”出来后,将被分块分节段地慢慢“拼装”在大桥主塔墩的131根呈梅花状排列的钢护筒桩基上,然后工人们要用1.2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水下封底浇筑,然后抽干钢吊箱中的江水,开始承台浇筑,这时还要再注下4.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届时,一个相当于十几万吨巨轮的承台就“浮”在几十米深的江水中。 从桥梁美观上来讲,苏通大桥没有设计成简单的直线型,而是在它的桥头采用了曲线型的布置,这样既美观而且便于行车者把握桥梁总体概况,同时可以欣赏到大桥的雄壮身姿。

苏通大桥作文

苏通大桥作文 长江上迄今已建有164座大桥。除武汉、南京等老桥外,皆为近30年所建。近期的江阴大桥,为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润扬大桥为世界第三大悬索桥。即将合拢的苏通大桥,则为第165座了。虽时间上绝非最后一座,但空间上却是江尾最末一座。由于地质条件比江阴、润扬两桥更困难,不可能采用悬索,而只能用拉索。这座投资亿的大桥,是当今世界最大跨径的双塔拉索桥。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浩大,技术之高精,加上所创四项“世界之最”的纪录,使它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被称作世界桥梁的珠穆朗玛峰。著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无与伦比的工程》为题,对苏通大桥作了专访与报导。因此足以堪称“天下第一桥”。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中,约4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地质上是最年幼的,仅有6~7千年的历史。在这之前,长江出海口位于镇江一带。源于姜根迪如冰川滴水的万里长江,一路东流入海,落差5千多米,在西江段冲下大量泥沙。至入海处,江面开阔,水势平缓,泥沙沉积。每年积沉沙约5~6千亿吨。如此冲积了6千多年,千古沉沙形成约100米厚4万平方公里扇形三角洲。 这个由西江飞来的三角洲,如今西起镇江,北至通扬运河,南到杭州湾。这里不仅拥有无穷尽的千古沉沙,还有上千年的文

化积淀。由于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一次次南侵,黄河流域的文化精英豪门,也就一次次南迁,从东晋“衣冠南渡”,到北宋南迁,清灭南明。一批批豪门贵族,不仅给长江流域带来细软财宝,也带来无尽的文化传承。长三角,虽地质上最年幼,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似金瓯,如今已是神州大地上最繁荣富饶的地域。到2010年,这里人均GDP将达6000美元。这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人民的素质普遍较高,光院士就有220位之多。 大桥西侧82公里的江阴,有块石头,刻有“江尾海头”四字,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写照。如今江之尾,海之首,已移到大桥东侧了。这里江面宽达6公里,水深30米,一片烟波浩淼。无风时浪高也达1至3米,巨澜陡峭。南北公路,到此戛然而止,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来往车辆,只能靠滚装船渡江。若遇大风,常封江数日,车积成龙。如今修了这座大桥,将使南北车潮物流,自由畅通。 我们乘工程汽艇,向江心驶去。只见合拢在望的苏通大桥,贯若长虹,挺拔洒脱,但江面上却笼罩一缕乡愁。这不只是游子归来的思情,还使我想到70年前,这里曾有过壮烈的战事。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侵华日军的百川大将,就指挥其海军陆战队,从大桥东侧的浏河口登陆,迫使十九路军退出上海阵地。1937年“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中国投入最精锐的师团,伤亡达30余万人,包括10位将领。虽使日军遭到伤亡10万人之重创,但终未能守住上海。在大桥西侧的江阴要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