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均盛满某种液体后,将一木块放在乙杯中后,木块漂浮在液体中,将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浸没在丙杯中,并用细线将其系在丙杯的杯底,如图所示,此时三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液体对杯子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则( )

A .F F F ==甲乙丙

B .p p p >=乙甲丙

C .F F F <=甲乙丙

D .p p p =>乙甲丙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

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3.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人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1×103Pa ,合金材料的密度2.6×103kg/m 3,g 取10N/k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 3 ②木块被截去部分的体积为2×10-4m 3 ③乙图中木块和合金材料受到的浮力为10N ④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为4N

A .只有①②③正确

B .只有①②④正确

C .①②③④都正确

D .只有①③④正确 4.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浮力最小

B.丁浮力最大

C.丙丁浮力一定相等

D.甲乙浮力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在装有一定深度水的玻璃水槽中放入一正方体木块,再在水槽口下方安装固定的水平金属网(水能倒入但木块不能穿过)。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至与水槽口相平。下列能正确表示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图象是()

A.B.

C.

D.

6.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则()

A.用力捏大瓶,小瓶不能实现悬浮

B.用力捏大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

C.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7.如图,甲、乙、丙分别是形状不同的物体浸没在水里静止,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知它们的()

A .体积相同

B .质量相同

C .密度相同

D .重力相同

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一个圆柱形平底水槽,将一冰块(其中含有一个小球)投入水槽中,冰块漂浮。己知ρρρ>>球水冰,当冰全部熔化后( )

A .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变大,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B .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变大,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C .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变小,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D .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变小,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9.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 1和F 2,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则( )

A .F 1>F 2 p 1>p 2

B .F 1=F 2 p 1>p 2

C .F 1

D .F 1=F 2 p 1=p 2

10.如图所示,大烧杯中放入足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烧杯(玻璃)漂浮在水面上,让小烧杯倾斜进水后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不受水的压力

B .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 .小烧杯漂浮时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比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时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

D .小烧杯浸没后大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二、填空题

11.底面积为200cm 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其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把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木块A 放入水后,再在木块A 的上方放一物体B ,物体B 恰好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B 的密度为3×103kg/m 3,质量为0.3kg ,则:图甲中A 受到的浮力______N ;若将B 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了______Pa 。

12.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将一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再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 随提起高度h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由AB 段的数据可得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无关,根据图像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________3kg/m 。

13.如图所示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侧容器口齐平,底部相互连通,容器高

22cm ,容器质量600g ,里面装有16cm 深的水,容器左侧底面积为2100cm ,容器右侧

底面积为250cm .木块A 的重力为8N ,底面积为250cm ,高20cm ,木块A 中央固定一轻质弹簧.若用手拿着弹簧末端从木块A 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开始向下移动4cm ,此时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N .若用手拿着弹簧末端从木块A 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开始向下移动,直至弹簧末端的B 点向下移动了38cm ,则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_____N .(不计连接部分水的体积、弹簧的体积及质量,弹簧每变化2cm,所产生的弹力变化1N ,全过程均在弹簧弹性范围内).

14.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________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g取10N/kg)

1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55g,体积是50cm3的鸡蛋放入装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这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再将鸡蛋放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鸡蛋悬浮在盐水中,这时鸡蛋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烧杯中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1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1。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5,则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______;乙球静止时处于

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甲球的密度是______kg/m3。

17.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两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的关系是F A_____F B,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p甲_____p乙.(两空均选填“>”、“>”或“=”)

18.1949年,我国成立第一支海军舰队,时至今日,这支诞生在战火中的军队已成立70周年.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大阅兵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下列三幅图是举行阅舰式时的情景:

(1)如图a所示,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后“前后”队列,而不采用“并排”队列,这样的列队形式是防止因流速越大、__________带来的危害,造成碰撞翻船事故.

(2)图b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032型潜艇,为单轴、双壳体、水滴线型是现役中国乃至全球最大常规动力潜艇,最大潜深200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2×106 Pa,以此数据计算:海水对“蛟龙号”每100cm2外表面产生的压力为__________N;“蛟龙号”在海里上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选填“浮力/重力”)而实现的.

(3)图c是国产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时的情景,“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该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是67500t,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67500t,此时航母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N;当质量为33000kg的飞机飞离航母后,此时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变小________m3.(g取10N/kg,ρ海水=1.1 ×103 kg/m3)19.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A,放入底面积为200cm2,装有水的圆筒形容器中,如图所示,此时合金块A恰好浸没在水中。打开容器侧面的阀门B缓慢放水,放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再变化时,立即关闭阀门B,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0N和30N,已知弹簧测力计每1N刻度间的距离为1cm,则该合金块密度为_____kg/m3,从容器中排出水的质量为_______kg。

20.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N,将一重力为2N、体积为2×10-4m3的长方体实心物块A用细线吊着,将其一半浸入水中,则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当把细线剪断后,静止时A漂浮在水中且水未溢出,此时台秤的示数为_______kg.(已知ρ水=1×103kg/m3,g=10N/kg)

三、实验题

21.小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

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他和小明用圆柱体、弹

簧测力计、水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17所示,并记录了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

度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12345678910序号

h/m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 F/N9.58.57.5 6.5 5.5 4.5 3.5 3.1 3.1 3.1

(2)小华分析实验序号1至7,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

(3)小明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______;

(4)小华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______ 。

A.“13厘米>h>12厘米”;

B.“14厘米>h>13厘米”;

C.“14厘米>h>12厘米”。

22.徐亮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

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

示。

(1)圆柱体的重力G=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F浮=______N;

(3)比较a、b、c三图可得: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______有关;

(4)比较______图可得: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5)徐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F-h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N。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跟

______有关。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kg/m3。

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不同材料的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如图1所示的abcde五次实验。

①比较序号______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②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_____;

③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_____关。

(2)如图2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__;(选填序号)

(3)如图3所示。回家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继续探究,在喝有瓶盖的饮料时,当喝到不同程度放入水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种情况。该四种情况都处于静止状态,四种情况所受到浮力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F A= F B= F C=F D

B.F A= F B= F C> F D

C. F A> F B> F C> F D

D. F A< F B< F C< F D

24.小明进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下图为小明进行实验的步骤,请写出正确的顺序:______(填序号)

(2)根据以上信息可得,空桶的重力为______N,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在步骤②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N;

(3)在步骤②中,如果继续增大物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步骤②中,如果往溢水杯中加入足量的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小金按照图的A、B、C、D的步骤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比较A、B、C三次实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_____三个图(填序号);

(2)小金通过所测量出来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V金=_______m3,金属块的密度ρ金=______kg/m3;

(3)小金又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烧杯和铁架台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A.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M上,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方,空小杯、金属块均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如图甲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7.2 N;

B.缓慢抬升支架M,金属块完全浸没到水中时支架静止,溢水杯流出的水滴入下方小杯中,在金属块浸没的过程中(金属块未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继续缓慢抬升支架M,直至金属块完全沉到水底时(细绳弯曲,不计绳重)支架静止,如图乙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3.6 N;

D.再缓慢降低溢水杯支架M,金属块逐渐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该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后保持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3=9.0 N;

(4)根据所测量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金=_______kg/m3,若上面D步骤中金属块离开水面的过程中表面沾有少量的水,则所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

26.如图,鸡蛋在水中加速下沉,不计水的阻力,画出此时鸡蛋受力的示意图。

27.(1)如图甲所示,由于不倒翁的重心偏下(图中黑点处),所以它能左右摇摆而不倒。请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______。

(2)如图乙,请画出“浮沉子”A悬浮时所受力的示意图______。

28.如图所示,气球处于静止状态,在点B 画出气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____)

五、计算题

29.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重忽略不计),容器的底面积为20.2m ,内盛30cm 深的水。现将一个底面积2400cm 、高度为10cm 均匀实心圆柱体放入其中。如图甲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cm ;当再给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不变的力F 以后,物体最终恰好浸没于水中静止,如图乙所示。3

3

1.010kg/m ρ=?水,则: (1)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物体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物体漂浮在水面到刚好浸没在水中的过程中,液面升高的高度。

30.2018年10月24日连通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隧道由一节一节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空心沉管连接而成,如图所示,建造隧道时,现将沉管两端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设某一节密封的长方体沉管的长、宽、高分别是180m 、35m 、10m ,总质量为6×107kg (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 3,g 取10N/kg )。求: (1)漂浮在海面上的密封沉管,在灌水前受到的浮力F 浮。

(2)灌水后密封沉管完全浸没在水中匀速下降,则需要向密封管中灌入水的质量。 (3)当密封沉管灌水下沉到海底后,将其下半部分埋入海底的泥沙中,再将灌入其中的海水

全部抽出,此时空心密封沉管不会再上浮,请应浮力的知识来解释其原因。

3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距离h变化关系的图像.(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为多少N______;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______;

(3)圆柱体的密度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

【详解】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杯子中均装满同种液体,设杯子中液体的重力为G液,则甲杯与乙杯相比较:甲杯对桌面的压力:

=+

F G G

甲液

乙杯对桌面的压力:

=+-+

F G G G G

乙液木

容排乙

因为木块在乙杯中漂浮,

G F G ==浮乙木排乙,

所以

F G G =+乙液容,F F =甲乙;

丙杯与乙杯相比较:丙杯对桌面的压力:

F G G G G =++-丙液木容排丙,

木块在丙杯中用细线将其系在杯底上,

G F F G ==+浮丙拉木排丙,

所以G G >木排丙,则F F >乙丙.综上所述,可知

F F F <=甲乙丙;

三杯中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 gh ρ=得p p p ==乙甲丙,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C 。 【点睛】 较难题。

2.B

解析:B 【详解】

A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所以石块和木块都受浮力,故A 错误.

B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物体会下沉,故B 正确.

C .由于不明确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所以无法比较二者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故C 错误.

D .木块浮在水面处于静止状态,有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D 错误.

3.A

解析:A 【详解】

(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F 浮=ρ水V 排g =1.0×103kg/m 3×(0.1m)3×(1-2/5)×10N/kg=6N

木块的重力

G 木=F 浮=6N

木块的质量

m =G 木g =6N10N/kg=0.6kg

木块的密度

ρ=m/V=0.6kg/(0.1m)3=0.6×103kg/m3

故①正确;

(2)木块的底面积

S=0.1m×0.1m=0.01m2

由压力差法可得,此时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F下表面=pS=1×103Pa×0.01m2=10N

故③正确;

原来木块的体积

V=0.1m×0.1m×0.1m=0.001m3

设截去木块的体积为V′,因为在某种液体中仍漂浮,所以剩余木块的重加上合金重等于受到液体的浮力,即

G木+G金=ρ木(V-V′)g+ρ金V′g=F浮′

ρ木(V-V′)g+ρ金V′g=10N

代入数据有

0.6×103kg/m3×(0.001m3-V′)×10N/kg+2.6×103 kg/m3×V′×10N/kg=10N

解得

V′=2×10-4m3

故②正确;

合金材料的质量

m金=ρ金V′=2.6×103 kg/m3×2×10-4m3=0.52kg

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

G金=m金g=0.52kg×10N/kg=5.2N

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D

【分析】

根据浮沉条件逐判断浮力大小。

【详解】

因为4小球质量相同,所以甲、乙、丙、丁4个小球的重力也相同;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甲、乙小球漂浮,所以甲、乙小球所受重力即等于其自身浮力,而丙小球悬浮,所以丙小球所受浮力也等于自身重力;丁小球沉底,说明丁小球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重力;综上所述甲、乙、丙所受浮力相等且等于自身重力,丁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且在4个小球中所受浮力最小,故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5.D

解析:D

【详解】

在注水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过程: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大小不变;木块接触到金属网后到水面刚到金属网,由于金属网的束缚,使得木块不能继续上升,随着倒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 gV ρ=浮水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水面从金属网到水槽口,木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 gV ρ=浮水排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可见,在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先不变、接着增大、最后又不变,只有D 选项图符合题意。 故选D 。

6.B

解析:B 【详解】

AB .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瓶盖旋紧的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小瓶内气体密度会变大,这时小玻璃瓶里进入一些水,瓶内水的质量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时,小玻璃瓶下沉,当用力大小合适时,小玻璃瓶会悬浮,故A 错误,B 正确; C .盖上小瓶盖后,用力捏大瓶,水不会进入小瓶内,小瓶的总重力不会改变,故小瓶不会下沉,所以C 错误;

D .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时不会增加瓶内空气的压强,水不会进入小瓶中,故小瓶不会下沉,所以D 错误.

7.A

解析:A 【详解】

A .根据浮力公式F gV ρ=浮液排可知,浮力相同,在同一种液体中,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都是浸没,故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故A 选项正确;

B .乙丙都是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由于浮力相同,故重力相同,乙丙质量相同,但是甲沉底,甲的浮力小于重力,故甲球的质量最大,故B 选项错误;

C .甲球的质量最大,乙和丙小球质量相同,三个球的体积相同,根据m

V

ρ=物可知,甲球的密度最大,乙球和丙球的密度相同,故C 选项错误;

D .乙丙都是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由于浮力相同,故重力相同,但是甲沉底,甲的浮力小于重力,故D 选项错误。 故选D 。

8.C

解析:C 【详解】

冰块熔化前,冰块和小球总的重力等于浮力;冰块熔化后,冰块和小球总的重力是不变的,其内的小球会下沉,小球浮力小于重力,原先的冰熔化成水后重力不变,其密度和水密度相同,故悬浮在水中,原先冰块熔化为水后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综上所述,小球

和冰块熔化的水受到的总浮力是减小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V减小,液面会下降,故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变小。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始终等于里面物体的总重力,故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不变的。

故选C。

9.D

解析:D

【详解】

鸡蛋悬浮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所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

F1=F2

由于容器是圆柱形容器,则鸡蛋在甲杯盐水中悬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G鸡蛋+G盐水

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漂浮,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乙=G鸡蛋+G盐水

所以

F甲=F乙

因为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压强公式

F

p

S

可知,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p1=p2

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D

【详解】

A.因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该烧杯漂浮时浸入水中的侧壁部分也受水的压力,故A错误;

B.小烧杯漂浮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B错误;C.小烧杯沉入水底后重力不变,则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C错误;

D.小烧杯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则水面下降,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100

【详解】

[1]体积为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水,全部浸没时

则图甲中A 受到的浮力为

[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物体B 的体积为

图甲中,A 、B 共同悬浮,则 即 则

将B 放入水中,A

解析:100 【详解】

[1]体积为33110 cm ?的正方体木块A 放入水,全部浸没时

3333

110 cm 110 m V

V -??===排

则图甲中A 受到的浮力为

3333= 1.010kg/m 10N /kg 110 m 10N F gV ρ-=????=浮液排

[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物体B 的体积为

43

B 33

0.3kg =

=1.010m 310kg/m m

V ρ

-=

??

图甲中,A 、B 共同悬浮,则

A =F F G G ++A

B 浮浮B

()A B g V V gV m g ρρ+=+A B A 液

()()333343B 33

A 3

3

111.010kg/m 1.010m 0.3kg

=

=0.810kg/m 0 m 110 m

g V V m g

gV ρρ---?+???-+-=

??A B 液A

将B 放入水中,A 漂浮,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造成液面下降,A 漂浮则

A =F G 浮

A A A gV gV ρρ=液排

3333

33A A A 33

0.810kg/m 1.010m ==0.810m 1.010kg/m

V V ρρ--???=??排液

液面下降

3333

A A 22

1.010m 0.810m 0.01m 210m V V h S ----?-??===?排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值为

33=1.010kg/m 10N /kg 0.01m=100Pa p g h ρ?=????

12.深度 【详解】

[1]从AB 段的数据可以看到,测力计拉力F 大小不变,这时物体受到重力、浮

力、测力计拉力作用,受力平衡,即

由于物体的重力大小也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不变,这

解析:深度 34.410? 【详解】

[1]从AB 段的数据可以看到,测力计拉力F 大小不变,这时物体受到重力、浮力、测力计拉力作用,受力平衡,即

G F F =+浮

由于物体的重力大小也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不变,这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在变化,这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2]从图乙可以看到,AB 段测力计拉力示数不变,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物体是完全浸没在液体中,而从B 端开始,测力计拉力示数在变化,这说明物体开始浮出液面,到C 端时,测力计拉力示数不变了,这说明物体完全浮出液面,从B 端到C 端,提起高度的大小等于这个正方体的边长,即

2cm 0.02m L h ===

所以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3

3-630.02m 810m V L ===?

在CD 段时,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即

0.35N CD G F ==

所以该物体的质量大小是

0.35N

0.035kg 10N/kg

G m g =

== 所以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

33

-63

0.035kg 4.410kg/m 810m m V ρ=

=≈?? 13.39 【详解】

木块A 的重力为8N ,高,底面积为50cm2,

所以其体积为, 其密度为:,

该轻质弹簧与木块A 固定,所以在自然伸长的情况下,弹力等于重力,即此

时:L×1N/2cm=8N ,解得

解析:39 【详解】

木块A 的重力为8N ,高20cm ,底面积为50cm 2,

所以其体积为23-33=50cm 20cm=1000cm =110m V Sh =??, 其密度为:33

33

8N ==0.810kg /m 10N/kg 110m m G V gV ρ-=

=???, 该轻质弹簧与木块A 固定,所以在自然伸长的情况下,弹力等于重力,即此时:L ×1N/2cm=8N ,解得手持弹簧且木块A 未浸入水中时,弹簧的伸长量L =16cm ; 当用手拿着弹簧末端从木块A 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开始向下移动4cm ,此时弹簧的弹力减小了4cm ×1N/2cm=2N ,木块A 浸入水中,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该木块若要重新达到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浮力、弹簧提供的拉力与木块的重力合力为0:F 浮+ F 弹=G A ,所以F 浮= G A - F 弹=8N-(16-4)cm ×1N/2cm=2N;

而木块A 的体积为50cm 2×20cm=1000cm 3,所以假设木块完全浸入水最多可提供的浮力为:3

3

-3

3

=110kg /m 10N/kg 110m =10N F gV ρ=????浮液排,若弹簧末端的B 点向下移动了38cm ,木块A 受到弹簧给其向下的压力为:(38-16)cm×1N/2cm=11N ,木块重力8N ,所以木块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下的力为:11N+8N=19N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木块被压入容器底部;容器内水面高度为16cm ,容器的高度为22cm ,若忽略中间连接部分水体积,木块浸入水中后,再不溢出水的情况下,可供其排开水的体积为:

23=100+50cm (2216)cm=900cm V S h =?-总(),而木块的体积为1000cm 3,所以当

木块沉入容器底部时溢出100cm 3的水,这部分水的重力为:

-3333=110m 110kg /m 10N/kg=10N G ????溢出;

采用整体法:将容器、物块A 、水视作一整体,则桌面受到容器对其的压力为:

--+A A F G G G F m g S S h g G G G F ρ=+++++=+右压溢出溢容器水弹容器水出左弹()

-42330.6kg?10N/kg+0.16m?50+100?10m ?1?10kg/m ?10N/kg-10N+8N+(38-16)cm?1N/2cm=39N

F =压()

14.10 0.9×103 【详解】

物块在浸入液体前,即h=0cm 时,受力情况是重力G 与拉力F ,由于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G=F ,而由图乙知,当h=0cm 时,F=15N ,故物块受到的重力

解析:10 0.9×103 【详解】

物块在浸入液体前,即h =0cm 时,受力情况是重力G 与拉力F ,由于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G =F ,而由图乙知,当h =0cm 时,F =15N ,故物块受到的重力G =15N ;

物块在液体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重力G 、拉力F 和浮力F 浮,由于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这三个力满足的关系是F +F 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在物块浸没前,F 浮随h 增大而增大,则拉力F 将减小;而在物块浸没后,F 浮保持不变,拉力F 将不变;据此并结合图乙可以推得当h =10cm 时,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此时的拉力F =6N ,由F +F 浮=G 得F 浮=G -F =15N-6N=9N ,又物块的体积为V =h 3=(10cm)3=10-3m 3,由F 浮=ρ液gV 排=ρ液gV 得未知液体的密度为33

33

9N 0.910kg/m 10N/kg 10m F gV ρ-=

==??浮液. 15.5 0.55 1.1×103 【详解】

[1]鸡蛋放入装水的烧杯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2]将鸡蛋放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则

[3]根据公式可得

解析:5 0.55 1.1×103 【详解】

[1]鸡蛋放入装水的烧杯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333= 1.010kg/m 10N /kg 0.5N 50cm F gV

ρ=???=浮液排

[2]将鸡蛋放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则

3==5510kg 10N /kg=0.55N F G m g -=??浮物物

[3]根据公式=F gV ρ浮液排可得

33

31.11050cm 0.55N kg/m 10N /kg

F V g ρ=

==??浮液排 16.漂浮 【详解】

[1]因两球的质量相等,由得,甲、乙两球的体积比为

[2][3]假设两球都漂浮,因两球的质量相等,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其重

力,浮力比为1:1,与题设条

解析:1:3 漂浮 32.510? 【详解】

[1]因两球的质量相等,由m

V

ρ=

得,甲、乙两球的体积比为

初二人教版物理浮力专题练习题(附问题详解)

初中物理浮力专题练 习题一 一、判断题 1. 气球只要充入气体, 就能上升. ( ) 2. 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顿;那么将物体一半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就是5牛顿.( ) 3. 有一方木块,把它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它总体积的2/5,把木块放入另一种液体时,露出液面的部分减少为总体积的1/3,木块在这两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 4. 只要物体的密度跟液体的密度相同, 物体可以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 ) 5. 能够在水中漂浮的蜡块,在盐水中也能漂浮.( ) 6. 阿基米德原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 7. 船从海里驶入河, 要下沉一些. ( ) 8. 将木块和铁块放在水中,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但铁块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小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 二、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牛顿,物体B重5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物体A浸入水中,则下列哪种情况杠杆仍有可能平衡?(杠重和摩擦不计)[ ]

A.增加物体B的质量 B.减少物体B的质量 C.将支点O向左移动些 D.将支点O向右移动些 2.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重力相同, 放在水中, 甲悬浮在水中, 乙漂浮在水面上, 由此可判断: [] A.甲受到的浮力大, 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受到的浮力小, 乙受到的浮力大 C.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 3. 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 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 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 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 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A.5∶6 B.15∶8 C.6∶5 D.3∶5 4. 把体积为V, 密度为ρ1的实心球放到密度为ρ2的液体中,球漂浮在液面, 并有体积V'露出液面,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应是: [] A.V'∶V B.V∶(V-V') C.(V-V')∶V' D.(V-V')∶V 5. 木块浮在水面时, 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1/5, 已知木块重10牛顿, 若用绳子将木块固定在水里, (如下图), 求绳子的拉力是 ________牛顿[] A.2.5 B.25 C.0.25 6. 如图所示,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在水面上的木块取出来, 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那么[]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右盘要下倾 C.天平左盘要下倾 D.无法确定 7. 浸没在水中并正在下沉的物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下物理 第十章 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G

不同:悬浮ρ 液=ρ 物 ;V 排 =V 物 漂浮ρ 液>ρ 物 ;V 排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GF浮GF浮(2)示意图F浮GF浮G 下沉悬浮 上浮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F浮G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 液>ρ物;V排

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均盛满某种液体后,将一木块放在乙杯中后,木块漂浮在液体中,将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浸没在丙杯中,并用细线将其系在丙杯的杯底,如图所示,此时三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液体对杯子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则( ) A .F F F ==甲乙丙 B .p p p >=乙甲丙 C .F F F <=甲乙丙 D .p p p =>乙甲丙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 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3.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人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1×103Pa ,合金材料的密度2.6×103kg/m 3,g 取10N/k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 3 ②木块被截去部分的体积为2×10-4m 3 ③乙图中木块和合金材料受到的浮力为10N ④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为4N A .只有①②③正确 B .只有①②④正确 C .①②③④都正确 D .只有①③④正确 4.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浮力最小 B.丁浮力最大 C.丙丁浮力一定相等 D.甲乙浮力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在装有一定深度水的玻璃水槽中放入一正方体木块,再在水槽口下方安装固定的水平金属网(水能倒入但木块不能穿过)。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至与水槽口相平。下列能正确表示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图象是() A.B. C. D. 6.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则() A.用力捏大瓶,小瓶不能实现悬浮 B.用力捏大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 C.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7.如图,甲、乙、丙分别是形状不同的物体浸没在水里静止,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知它们的()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示意图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2.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3.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浮力练习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八下物理浮力练习题 1. 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2. 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0 g水,则小球的质量() A.一定等于100 g B.大于或等于100 g C.小于或等于100 g D.一定大于100 g 3. (2012·广西桂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 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 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 N B.4 N C.3 N D.1 N 4. 小梅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100 g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 g水溢出, 则() A.土豆会浮在水面上 B.土豆会沉入盆底 C.土豆会悬浮在水中 D.不能据此判断出土豆的浮沉 5. 某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6. (2012·南京)用手将一重为5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m3。(g取10 N/kg)。 7. (2012·江西)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 _____所受的重力。 8. 如图6所示,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并标注力的符号。 9. 潜水艇的体积为100 m3,质量为6×104 kg。如果使它悬浮在海中某处,它的上表面距 海面20 m。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 kg/m3,g取10 N/kg。求: (1)它上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大小; (2)此时水舱中充入海水的质量。 10. 一木块体积为100 cm3,密度为0.6×103 kg/m3,,求: (1)当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时,木块受到浮力多大?

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木块A 的重力为10N ,将合金块B 放在木块A 上方,木块A 恰好有五分之四的体积浸入水中;若将合金块B 取下放到水中,如图乙所示,B 沉底,木块A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自身体积的二分之一,此时B 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2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 的密度为0.8×103kg/m 3 B .图乙中水对A 底部的压力为2N C .合金B 的密度为1×103kg/m 3 D .从图甲到图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了8N 2.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 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 A . 11n ρ+ B . 1 n n ρ+ C .2 1 (1)n ρ+ D . 2 2 (1)n n ρ+ 3.底面积为1002cm 的轻质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3cm ,重为3N 的木块A 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 ,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7N 的物体B 用细绳系于A 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若将一物体C 也系于A 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水未溢出), C B 3V 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B C :21:17ρρ= B .物体B 的密度331.410kg /m ?

C.图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23N D.放入物体B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700Pa 4.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将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时,情景如图甲所示;将细绳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图甲和图乙中,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5∶3 B.在图甲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乙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C.在图甲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5 D.在图甲和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不相等 5.将一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36g水溢出,再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32g酒精溢出,(ρ酒精=0.8?103kg/m3,g取 10N/kg)下列说法中() ①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36N ②小球在水中一定漂浮 ③小球在酒精中一定下沉 ④小球的密度为1.125?103kg/m3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00cm,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6.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 着未知金属体,先将金属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示数是17N,再将金属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图丙),示数是22N(不计金属体带出的水)。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金属体的质量是2.7kg B.金属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0N C.金属体的体积是3 500cm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知识点、题型整理及答案

《浮力》复习提纲 第一节: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 0.估测被测物体质量,选择合适量程(称量)和分度值(感量)的天平,观察铭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或实验台)上。水平放置 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游码归零 3.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 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内,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左物右码 5.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被测物体质量=砝码值+游码值 6.取下物体,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实验完毕。 注:判断横梁平衡方法:a.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黑体字为口诀) 第二节:关于密度的计算: 1、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受状态和温度的影响,但在物态和温度不变时为一定值。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从公式ρ=m/v 分析:ρ与m 或v 没有关系,只有当ρ一定时,m 与v 成正比。 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g/cm3=103 kg/m3, (即水的密度) 2、密度的测量时的注意: 1)量筒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分度值和量程,底部放水平,读数时与液面的底部相平。 2)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所用固体不吸水,不溶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测固体密度时必须先测量质量后测量体积,防止因固体沾水测量值偏大,测量液体密度时想尽办法减少容器内壁沾水而造成液体体积偏小。实验室常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1mL=1cm3 1L=1dm3。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 3、计算合金密度:甲乙两种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密度为2ρ1ρ2/ρ1+ρ2;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密度为(ρ1+ρ2)/2。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 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 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用这两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实心小球,并将其放入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则实心小球将沉入水底 B.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则实心小球静止时漂浮于水面 C.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体积比为5∶3 D.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质量比为3∶2 2.重为5牛的小球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4牛的水。若将该小球轻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已知ρ酒<ρ水,则溢出酒精的重力大小() A.一定小于4牛B.可能等于5牛 C.一定等于4牛D.可能大于5牛 3.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将其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试管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装有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装有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4.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杯中盛有相同浓度的盐水,将两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其中,当小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小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小球在两杯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 .乙杯底部所受盐水的压强较大 C .甲杯底部所受盐水的压力较大 D .甲杯中小球密度小于乙杯中小球密度 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 、2.8N 和2.5N .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 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B .物体A 的密度为3.2×103kg/m 3 C .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 D .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10N 6.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A B CD 、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 CD v v < B .探测器在CD 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 C .探测器在BC 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