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1. 杨柳“柳”与“留”谐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 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常借雁抒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元代《西厢记》结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5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

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 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于是腑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 鹧鸪离愁别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 松柏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5. 黍离常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6. 冰雪常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

7.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斜阳外,寒鸦数点,

或相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六、战争类意象

1. 投笔指弃文从武,《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3.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后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喻杀敌报国,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七、闲适类意象

1. 五柳隐者,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的代称。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六,其他意象

1 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李清照《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4. 春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5. 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

6.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哀愁、感伤之情。《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7. 朝阳、红花春风、花香柔桑、细草黄犊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2018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例句及出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例句及出处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句及出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 (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句及出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句及出处

用诗词作活动总结

用诗词作活动总结 篇一: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总结 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总结 龙自梅 我校举行了“让经典诗文走进校园”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广受学生喜爱的故事知识为考查点,以笔试的形式考试,学生兴趣高涨,查资料,做答案,叙感受,陶醉在古诗文的海洋中,精神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升华,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略中华古诗词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积累,激发全校师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我们学校于5月10日进行了“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学生全情投入,热情高涨,气氛浓厚,比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效果 为了使经典诗文知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学校长任组长,语文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指导本次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古诗文知识竞赛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检查,使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活动,按步骤分阶段有序进行 根据步骤,我们把本次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各班主任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参加校级比赛做好充分的部署。2、各班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活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 三、积累古诗词 1.首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积累背诵古诗词,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利用晨读和课前两分钟进行诵读,然后把会背的古诗词按一定的顺序积累在活页积累本上,为以后的复习整理提供了方便,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各班同学在班级内互相比较,互相竞赛,比比谁积累的最多。 四、举行了“古诗词积累比赛”,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各班级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学校举行了“古诗词知识竞赛”,各班学生不但熟练背诵而且在积累古诗词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通过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后我们还会多举行这样的古诗词比赛活动,让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五、几点建议 通过本次竞赛,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反思,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1、如何选择背诵古诗。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

古代诗词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意象总结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无奈、圆满、缺憾,边愁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 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 乡的代名词。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10. 柳——离情依依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离情别绪、凄凉14.羌笛——凄切之声 1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6.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破败,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17.红豆——爱情、相思 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21.丁香——愁思或情结 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之事联系在一起。 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30.蟋蟀——思乡、惆怅。 31.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 32.青鸟——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33.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

高中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蝴蝶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红颜。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喜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待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饿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诗词比赛活动总结

濮阳县第二中学“走进母语快乐诵读”九年级诗词大赛活动总结 2017年12月21日,我们濮阳县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组举行了“走进母语快乐诵读”九年级诗词大赛决赛活动,大会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活动中学生们全情投入,热情高涨,气氛浓厚,他们陶醉在古诗文的海洋中,精神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升华,活动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对这次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确立比赛目标,明确比赛形式 一次大型的比赛,首先必须明确地确定其目的,这次比赛,旨在加深学生对已学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悟古诗词的魅力,陶冶学生性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使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从而自觉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检查,使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活动,按步骤分阶段有序进行 根据步骤,我们把本次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各班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参加校级比赛做好充分的部署,。 2、初赛阶段。各班开展班级选拔,各班语文老师以笔试的方式从每班选拔5名学生代表本班参加年级预决赛 3、预赛阶段。年级预赛,笔试选拔二十人,准备参加年级总决赛。 4、年级总决赛。在校级预决赛赛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年级决赛,二十名选手打破班级界限,根据抽签组成四个小组参加决赛。 三、做好赛前准备,采取多种方法学习积累 首先积累背诵古诗词,各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欣赏朗读,进行记忆,掌握了这些经典古诗词,并利用语文课巩固积累古诗词。 四、举行了诗词大赛,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各班级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举行了本次诗词大赛,参赛学生不但熟练背诵而且在记忆古诗词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在词牌名环节,当我们认为已达九年级学生的积累极限时,“二郎神”“满庭芳”这些词牌竟在孩子那里脱口而出,博得了满堂喝彩。我们还精心筹划了与古诗词意境吻合古筝演奏,诗词吟诵,学生在古典音乐中吟诵古诗词,恍惚间,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诗人生活的时代,评委老师和观众都被深深地感染了。 通过古诗词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后我们还会多举行这样的古诗词比赛活动,让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1. 杨柳“柳”与“留”谐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 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常借雁抒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元代《西厢记》结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5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 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 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于是腑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 鹧鸪离愁别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 松柏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5. 黍离常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6. 冰雪常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

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总结

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推动教学工作,第十三周周二下午,我们在本校的多功能厅开展了古诗文背诵比赛。本次比赛历时两小时左右,选手来自三、四年级班,分班集体和个人比赛。共有二十四个背诵节目,均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现将此次比赛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活动方案及其意义,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十二周周四下午活动课时,本段全体老师学习了《比赛方案》,各班主任教师积极性高,很重视此项活动,并积极向所带班级学生宣讲活动形式、活动意义。由于人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自选喜欢的课内外古诗文、有两个周的筹备时间等有利条件,各班参加预赛的选手很多,最后个班选出三名参加个人比赛。他们借图书、选材料、找音乐、背文章、加动作,指导教师也从朗诵技巧方面热情指导他们。各班都掀起朗读古诗文的热潮,形成了学习古诗文的浓厚氛围。 二、做好比赛前工作,选出最佳选手 星期一,各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时间,在班上让报名参赛的学生一个个登台背诵,并发动台下同学评不足、提建议,然后反复练习,反复观摩。报名的学生针对同学的建议、指导教师的意见,不断提高朗诵水平。 三、领导大力支持,组员各负其责,决赛有条不紊

周校长,马校长,亲临比赛现场,组织安排学生,刘丽娟老师,安排照相,组内成员各负其责:六个班的语文老师位评委,刘老师和张老师合计总成绩,其他的副科老师和数学老师管理会场秩序,活动开展有条不紊。首先进行的是集体比赛,第一个上场的是四二班,他们班突出的特点是对每首诗进行了解析,接下来是四三班的学生,他们班的主题是以春、夏、秋、冬来选诗,每个班级都又他们的特点。 班级比赛完了是个人比赛,每个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大胆的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古诗词水平,最后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们都显示了较高水平和良好的欣赏理解能力,他们精彩的背诵和赏析使全场师生听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决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个人组比赛时部分学生因为怯场没有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班集体组在朗诵的时候学生的小动作比较多。 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发挥段长的作用,没有对整场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做到有什么事情都以学生和自己为中心的理念。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

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

中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轻叩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总结

轻叩诗歌的大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总结 在这段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了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本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诗歌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悠远历史,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到骆宾王,到广为流传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今天深受人们喜欢的现代诗,诗的的演变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才逐渐有了一定的格律。在活动之前我们对诗的认识少之又少,仅仅停留于背诵的地步,但活动结束后,我们彼此收益匪浅,了解到诗不为人知的的“秘密”,真正打开了诗的大门。 为了更好的活动,我们做了一份计划表,步骤如下: 第一步:浏览本组教材 第二步:搜集诗歌,并了解诗歌的历史,积累背诵诗歌,编办诗歌小报 第三步:整理诗歌,分类制作表格 第四步:欣赏诗歌,推荐诗歌 通过本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更深的了解诗歌,不仅懂得如何欣赏诗歌、整理诗歌,并对不同的诗歌进行了分类,拓展、丰富诗歌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新意又为我们的书本知识添加一大亮点,是基础性的学习更具灵活性。所以这样的学习令同学们既充实又快乐。总体而言,本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我最喜欢的是编

办诗歌小报的活动,同学们的小报各有千秋,再创新的的基础上内容丰富,应用了动手的实践项目。

在为诗歌各分类中,同学们虽然没有分对几个,但可以看出同学们很认真的对待了此次分类作业。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诗歌也有了新的认识。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一个婀娜多姿、恬静的奇妙世界。让我们身临在诗歌的灵泉中,为其陶醉,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与我们解下不解之缘,让我们的生活同诗歌吟咏!! 《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在学习了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后,我收获了许多。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不断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等许多伟大的诗人,国外也有许多诗人,如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 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景物风光的古诗,它们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格外明亮,充满了灵性。这些景色仿佛已经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了,你看,它们多美啊! …… 接着我们还学习了《与诗同行》。我有机会阅读著名作家金波的诗歌——《我们去看海》。作者的那种热爱大海的表现跃然纸上。看完后,也使我不禁对大海有了一种追求与向往。《致老鼠》中,作者并不觉得老鼠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反而把它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并提出了希望老鼠与猫成为好朋友的强烈愿望……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诗歌教研活动总结

诗歌教研活动总结 诗歌教研活动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幼研室教研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与领导,在各乡镇中心园及全县幼儿园领导和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下, 围绕期初制订的幼教教研计划,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园本教 研为主线,以中心教研组为主要阵地,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1、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幼教教研室承担着教学研究和业务指导的任务,为更准确地把握教学改革的脉搏,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本学期来,幼研室健全了以 下工作制度:(一)业务学习交流制度。我们采用自学和集中交流 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的内容有《课堂密码》《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等,于每周工作例会进行交流,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谈自己的 理解或体会,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深化。(二)积极丰富业务学习资源。我室除了订阅《福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 等杂志,教研员利用网络组织学习《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节选的 读书活动。(三)听课反馈交流制度。教研员在深入幼儿园调研听 课后,要求反馈交流。 提出各幼儿园调研、听课中发现的好方法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为广大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思路,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实践能力。幼研室组织农村镇中心幼儿园、县优质园开展“读书 活动”。首先,在“东山幼教博客”上传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书的内容。二是各中心园制定读书学习 计划,以教师自学反思为基础,精选篇章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及讨论。三是举行片区“师徒结对”读书沙龙活动。6月8日,由幼研

室牵头的铜陵协作片幼儿园“读书沙龙”活动在铜陵中心幼儿园拉开了帷幕。幼研室教研员及来自铜陵片区的镇中心幼儿园、县优质幼儿园“师徒结对”的园长及老师们参加了活动。教师们手捧自己精心挑选的文章,带着自己撰写的读书心得,积极地向大家交流心得。整个沙龙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二、培训学习,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拓宽培训渠道,加大了培训力度。一是教研员引领。XX年3月,由幼研室组织的农村幼儿教师“我们共同成长”系列培训活动,三位教研员围绕“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组织”主题,结合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散文文学欣赏活动的组织策略》的讲座,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共计70多人。二是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实验幼儿园、铜陵中心园、康美中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参加漳州市“闽南童谣进幼儿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共享了闽南文化传承。三是实施了“师徒结对”活动。为了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建学习交流平台。XX年3月,组织全县共有17名镇中心园青年教师与15位中心幼儿园(优质园)、幼教辅导员,聚于康美中心幼儿园举行了简短而又热烈的“师徒结对共同成长”签约仪式活动。通过相互备课、听课等形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送教下乡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的具体指导。 为充分发挥市试点园、县优质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展示骨干教师风采;进一步巩固我县幼儿园联动协作片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 4月9、16、22日,幼研室组织四名骨干教师分别赴铜陵四小幼儿园、宅山中心幼儿园、白埕中心园开展“县送教下园暨联动片区教研”活动。来自实验幼儿园、铜陵中心幼儿园、宅山中心园的四名骨干教师,将四个精心设计的优质课展示给了铜陵、西埔、陈城片区90余名幼儿教师及部分家长。送教老师精彩的教学活动都体现出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受到孩子及教师们的热烈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 导读:本文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意象含义的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意象含义杜鹃 ⊙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例4: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例5: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例7: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鹧鸪 ⊙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例1: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例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1.?杨柳“柳”与“留”谐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常借雁抒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元代《西厢记》结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5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 三、愁苦类意象 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于是腑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 鹧鸪离愁别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 1.?菊花。素雅淡泊,坚强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松柏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遭霜雪而不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