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考查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形成,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常发育规律、发育分析和发育评定、人生各个时期的发育特征及其促进发育的对策;

2.熟悉人体发育学概论、发育学理论。

(二)能力目标:

1.了解人体发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为后期的康复治疗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人体发育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拓展康复治疗技术,以便在未来的医务工作中能有效地指导或帮助患者实施康复治疗。

4.具备规范应用人体发育学判断病人生长发育规律的能力;

5.具有正确指导患者各阶段发育特点的能力;

6.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7.具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能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

8.具备探讨专业知识的意识,自主学习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能遵守有关医疗工作及康复治疗有关制度和法规;

2)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

3)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表1 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二)学习情境设计

表2 学习情境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本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教材《人体发育学》,本教材以教给学生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人体发育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发育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概论和各论两项目,概论主要讲述发育的基本理论和生长规律;各论主要讲述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人体发育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采用提前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本课程教学由具备医师资格并获卫生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要求为“双师”型教师,每年有1~2月时间下临床进行康复实践,专兼职教师比例1:1,职称结构为高级∶中级=1∶1,新老教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以促进年青教师快速成长。能有效保证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本课程要求校内校外实训一体教学模式,校内实训环境及设施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数间,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各项目实训设备齐全,每4~6人一组的基本实训设备,10人一组的高级实训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校外实训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康复中心,部分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

七、教学评价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从项目的专业知识准备、信息收集处理、项目方案制定实施、结果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考核。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建议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20%)、工作任务完成成绩(10%)、理论考试成绩(40%)、技能考试成绩占(30%)。在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按照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行为等综合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成绩通过提前布置工作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学习与交流,根据各组完成任务质量情况记团体成绩,对于需个人完成的内容根据个人完成质量情况记个人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学生互评可根据对方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进行评定;个人自评根据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自我评价;理论考试成绩依据期末考试卷面完成

情况进行评定。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考查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形成,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二、名词解释 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 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 ⑧成人期 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 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 (二)名词解释 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 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三)简答题 原始反射发育顺序(看课本14个)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资料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 ) 、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6 以上都是 D. 筛窦中群 E.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 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7、在直立姿势下, 以上都不对筛窦 E. D.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A.( ) 、下列何骨属于长骨8 椎骨跟骨 E. B.舟骨 C.趾骨 D.A.第八肋骨(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9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E.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 DA.消化系统 B( )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10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A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C E.胸椎横突有孔啊( ) 12、胸骨角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2肋间隙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肋E.两侧平对第3( ) 、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13 E.骶岬 D.骶角.骶管A.骶前孔 B.骶后孔 C( )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喙突 E.滑车切迹 BA.肩峰.肩胛冈C.肩胛下窝 D( ) 、桡神经沟位于15 股骨 C. D.胫骨 E.尺骨.肱骨A B.桡骨( ) 16、蝶窦开口于鼻前庭蝶筛隐窝中鼻道A.下鼻道 B. C.上鼻道 D. E.( ) 17、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筛窦中小房筛窦前小房额窦上颌窦A. B. C. D. E. 以上都是( )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修改)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人体发育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考查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形成,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 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 兴趣及主动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 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计划学时:84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就是依据高职护理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员得培养目标,针对护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得要求, 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与学生得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掌握人体各系统得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得结构及功能,结构与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得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检验课程以及影像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得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就是护理专业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就是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得一门必修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就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得基础。 本课程就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得组成、器官得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官与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在医学中1 /3以上得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得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得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与救死扶伤得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得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三)设计思路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 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得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得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得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得学习能力,形态与功能、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进化与发展相联系得学习观点,严谨

人体发育学C卷

) 《 》试卷 A 或B ,第 1 页,共 6 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表头格式字体和字号:宋体、加粗、小三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人体发育学》试卷(C ) --小五号,居中对齐。如 年级 2013级 专业 高职康复 (宋体,加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格式详细要求: ★ 1.题号表根据试题增加或减少,如有5道大题,题号调整到五,删掉表内的“六”列,并调整列宽。题号栏格式:“题号”列宽:1.5厘米,“一到六列的列宽:1.5厘米”,“总得分及后面的空白列”列宽:2厘米。行高:1厘米。表格内的单元格对齐方式为:居中。题号表的尺寸:指定宽度:14厘米。(选中表格 —右键—表格属性—调整相应格式) 2.正文字体和字号:中文字体统一使用宋体、英文字体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使用五号,题与题之间的行间距:固定值20磅。 3.得分、阅卷人框格式:列宽为:第一列1.5厘米,第二列为2厘米。得分、阅卷人框与大题号对齐。行高:1厘米。请注意页脚部分需要填写的内容。

题(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①某大题只有一个小题,分值标在题型后面,格式为:(本大题共1题,共×分。)。 ②某大题有多个小题,且分值相等,格式为:(本大题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③某大题有多个小题,且分值不等,格式为:(本大题共×道小题,共×分。),每小题分值标在小题后。 ★1、选择题中每个小题的选项ABCD对齐,如按照下列格式设计选项。 ★2、标点要一致!不允许在同一个题目中既出现中文标点,也出现英文标点。标点分级格式:一级为:“一、”,二级为全角下英文句号“1.”,三级为选项半角下的英文句号“A.” 1.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此反射 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2.粗大运动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 移动能力的发育。 3. 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 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4.精细运动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 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5.言语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 .

2020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 计划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高职针灸推拿 1.前言 1.1课程定位: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针灸推拿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围绕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96学时,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48学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具体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的组成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和人体各 系统的器官组成。 2.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3.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4.熟悉人体各系统和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人体器官的观察方法,确认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 2.熟练掌握某些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骨性、肌性和皮肤标志。 3.能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观察并理解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素质教育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4.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学时分配:理论66学时、实验24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临床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病理学是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临床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的一门学科。病理学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基础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诊断性质的学科,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宣判性诊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架起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疾病共性或特性的总结,为了加强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尽量联系具体疾病和临床常见病例,有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同时病理学侧重疾病形态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联系,病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在联系病例中讲活知识,使学生们学活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把以前的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病例分析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运用理实一体新的教学模式,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xx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蝶窦 D.筛xx小房 E.筛xx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筛xx D.筛xx E.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xx B.蝶窦 C.上颌窦 D.筛xx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xx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E 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 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 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 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 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 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 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 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 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 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 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 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 , 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 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 基础。 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 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 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 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 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 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 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 [A1型题] 1.生长发育取决于( E ) A.生物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 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E.上述各项因素 2.人体发育学属于( c ) 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 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 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 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 3.人体发育学是在( A ) 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D ) A.比奈 B.格塞尔 C.赫伯特·斯宾塞 D.弗洛伊德 E.特曼 5.《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 E )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E.瓦隆 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 D ) A.20世纪60年代以前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前 E.20世纪80年代以后 7.《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 A ) A.艾华 B.陈大齐 C.陈鹤琴 D.黄翼 E.朱智贤 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E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3年 E.2004年 9.格塞尔提出的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 B ) A.知觉、定向行动、姿势、移动、运动等发育 B.知觉、定向行动、手指操作能力、注意、智力等发育 C.知觉、定向行动、模仿能力等发育 D.知觉、定向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等发育 E.知觉、定向行动、相互理解沟通能力等发育 10.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B )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E.6个方面 1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为( B ) A.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80 学分:5 开设单位:生物工程系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高专生物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已学过的动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为学习生物教育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将遵循以教育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初中、小学为依托,以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通过与校校合作单位深入探讨,明确初中、小学生物教学工作的任职岗位。 2.在明确中小学生物教学岗位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以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能力分解。 4.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开发学习领域课程。 5.根据中小学生物课程标准,序化教学内容。 6.借助医学院、卫校实训基地平台,创新“新课标”导向教学模式。 7.采用常规及仿真教学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逐渐提高。 8.改革考核方法,注重实战成果和职业素养考核。

(三)课程目标 1.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以及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 2.应以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基础知识;胜任中学《科学》或《生物》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1.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 (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教学中,采用多种传授知识的媒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4)学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并了解一定数量的专业英文缩写。 (5)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部分内容需通过加强辅导和自学环节来完成,使之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6)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在学习解剖学部分时应安排观察尸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学习生理学部分应安排做部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掌握人体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复习大纲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复习大纲 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窦肇华主编 一、组织 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性和分类。 2、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3、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4、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血液 1、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功能。 2、掌握血液各有形成分在血液中所含的正常值。 三、骨骼系统 1、掌握骨的分类、构造。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熟悉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3、掌握颅骨的分部,了解脑颅的位置、形态特征;掌握翼点、颅底内面的结构特点。 4、掌握主要四肢骨的形态特征。 5、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了解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 6、掌握椎间盘的构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7、掌握肩、肘、髋、膝和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了解腕、踝关节组成,了解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 四、肌学 1、了解肌的辅助结构 2、了解头肌的分部、斜角肌间隙 3、熟悉主要的背肌、胸肌; 4、了解膈的位置、形态及裂孔 5、掌握腹肌的层次关系,掌握腹股沟管的构造。 6、熟悉主要上、下肢肌及其分群。 五、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物质基础;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掌握脊髓的位置及外形的特点;掌握脊髓灰质中主要核团的位置、功能;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和外形;掌握脑神经核的分布规律;了解脑干内主要神经核的性质及分布; 掌握脑干内白质的主要变化;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机能。 4.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及其功能;了解内部构造;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和交通。 5.掌握间脑的分部;了解其位置和外形;掌握背侧丘脑,后丘脑及下丘脑的主要灰质团块的位置并了解其功能;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纤维联系及功能关系。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外形和分叶;熟悉大脑半球主要沟、回的位置和名称;熟悉基底核的组成,掌握纹状体并了解其功能;了解白质的分部;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掌握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的定位;了解侧脑室的形态特点。 7.掌握躯干和四肢深感觉、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特点;熟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了解听觉传导路;掌握锥体系的组成及传导途径,了解上、下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和功能。 8.掌握脑和脊髓被膜分层及各层被膜形成的结构;掌握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了解硬脑膜窦的形成并熟悉主要的硬脑膜窦。 9.熟悉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10.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掌握脑的动脉来源;熟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在颅内的主要分支及供血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代码:1200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108学时学时分配:理论60学时实验48学时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影像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医学学科。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因此,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后续的基础医学、临床专业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常人体解剖学》为三年高职影像专业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后续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教学内容紧扣国家影像技师资格考试大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4.在保持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学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等研究和探讨人体解剖学,这样才能达到学得好、记得牢的目的。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学习占整个课时的1/3。在实验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