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车站和区间两个部分组成。

(1)车站:车站的生产活动及其主要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每天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办理行车与客运作业。

车站设置的技术设备主要有:

线路:车站线路包括正线、配线、折返线和存车线,是列车在站内到、发及停留,或进行折返作业的线路。

信号与通信设备:为保证行车作业安全和提高行车作业效率,在车站设置信联闭和通信设备。信号是对行车和其他有关作业人员发出的指示,联锁设备是保证车站范围内行车安全的设备,闭塞设备是保证区间内行车安全的设备。

站台:站台主要供列车停靠和乘客候车、上下车使用。站台按型式不同,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和纵列式站台等型式。

站厅、通道和升降设备。

售检票设备。

作业或设备用房。

(2)区间:指两个车站进站信号机之间的区段。主要设备包括区间线路、道岔和信号机。

2.RailSys中基础设施管理模块涉及的关键概念

(1)车站线路:车站是设配线的分界点。在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设有到发线、牵出线、货物线、存车线、检修线和安全线、避难线等。

(2)站界:在铁路线上,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分清责任事故,车站和区间的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单线铁路是以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机柱中心线为界,内方为车站,外方则为区间。双线铁路站界是按上下行方向分别确定的。一端以进站信号机为界,一端以站界标为界。站界确定后就可以确定车站的范围。

(3)道岔:是列车从一股道转向另一股道的转辙设备。通过将道岔版扳动到不同的位置,确定不同的路径。

(4)信号设备是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总称。

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和调车工作的命令。

信号机分进站信号机、进路信号机、出站信号机和调车信号机。

(5)进站信号机:用于防护车站,指示列车可否由区间进入车站以及进站时的运行条件,在车站入口处设置的信号机叫进站信号机。具体位置设在距车站最外方进站道岔尖轨尖端(逆向道岔)或警冲标(顺向道岔)不少于50米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外移但不宜超过400米。

(6)出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starting signal)指示列车能否由车站向区间发车的信号机。车站的正线和到发线上,应装设出站信号机。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区段,出站信号机开放是占用区间的凭证。出站信号机用来防护区间,指示列车可否由车站开往区间。它设在每一发车线警冲标内方适当的地点。

出站色灯信号机的显示方法比较复杂,在不同的闭塞区段同一种灯光表示的含义不尽相同,具体见下表:

(7)进路:在车站内列车或调车车列由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运行的经路叫进路。

列车进路又可分为:接车进路、发车进路、通过进路、调车进路和敌对进路。

a.接车进路:由进站信号机起至接车线末端计算该线有效长的警冲标或出站信号机的一段线路。

b.发车进路:由列车前端起至相对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止的一段线路。

c.通过进路:为该列车通过线两端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止的一段线路。

d.调车进路:指由调车车列或单机运行方向的前端起至本运行方向目的地(指定地点)或防护设备止的一段线路。

e.敌对进路:用道岔位置不能间接控制的两条进路,这两条进路又存在着抵触或敌对关系,称为敌对进路。

(8)联锁:为保证行车安全,在进路、道岔和信号机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称为“联锁”。

(9)进路锁闭:与进路相关的道岔位置符合进路要求、进路在空闲状态以及没有敌对进路建立等条件满足时,实现进路锁闭。

进路解锁:解除已经建立的进路、道岔和敌对进路的进路锁闭。

(11)闭塞:按照一定规律组织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方法。分为人工闭塞,半自动闭塞,自动闭塞三种。目前地铁一般采用自动闭塞,就是利用信号机将一个区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通过轨道电路和通过信号机的显示联系起来,使信号机的显示依据列车运行或区间状态自动变换。

闭塞分区:两站之间的线路分为若干段,每一小段称之为闭塞分区,用信号机分隔,实现对列车的自动控制,提高区间的通行效率。

注:不同线路类型、不同道岔位置允许的最大通过速度都不同。因此在设置线路允许速度时需要注意。

2.RailSys中运行图管理模块涉及的关键概念

机车:机车是牵引或推送铁路车辆运行,而本身不装载营业载荷的自推进车辆,俗称火车头。

车辆:自身不能提供动力,即指车厢。

但是地铁采用动力分散式牵引,车厢也设有动力装置,一般周转是整列车的周转。

列车:机车和车辆连接在一起,加上相应的车次编号就形成了列车。

机车周转:列车的机车循环使用,牵引不同车次节就是机车周转。

牵引力曲线:机车的牵引力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形成的曲线。与列车本身的型号性能参数有关。

折返:机车从始发站出发到达目的站再从目的站返回出发站,这一过程叫做折返。

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图,表示列车在铁路各区间运行时刻及在各车站停车和通过时刻的线条图,其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综合计划和行车组织的基础,是协调铁路各部门和单位按一定程序进行活动的工具。国内运行图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

注:RailSys中使用的是德国运行图,横坐标表示距离,纵坐标表示时间。

铺画列车运行详图:

在铺画列车运行详图时具体进行的工作:

在一分格列车运行图上精确地铺画每一条列车运行线,即根据列车运行方案图和有关资料,详细规定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出发和通过时刻,在折返站的停留时间等。

铺画顺序按照列车等级依次为:专用列车、客运列车、调试列车和空驶列车。自列车出库起,从始发站一直铺画到折返站,经过一定作业后,由折返站返回。

在铺画详细详图时,要注意确保行车安全和乘客的乘降安全。为此必须做到:

⑴遵守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和列车停站时间标准。

⑵遵守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标准。

⑶遵守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和车站间隔时间标准。

⑷遵守乘务员连续工作时间标准。

⑸列车在车站折返时,同时停在折返站上的列车数应与该车站的线路数相适应。

⑹列车在车站会车和越行时,同时停在车站的列车数应与该车站的到发线路数相适应。

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指标有:

⑴开行列车数

⑵折返列车数

⑶行车间隔时间

⑷始发站首、末班列车发车时刻

⑸客运列车技术速度

⑹客运列车旅行速度

⑺输送能力

⑻高峰小时运用客车车底数

⑼列车周转时间

⑽全日车辆总走行公里

⑾车辆日均走行公里

⑿平均满载率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名词解释

1、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或都市圈范围内以轨道结构进行导向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2、正线: 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贯穿所有车站和区间。正线是独立运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 3、折返线: 全线客流分布不均匀时,可组织区段运行,即在尽端站与中间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调头,在这些地方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 4、渡线: 渡线(crossover),又称作横渡线、过渡线、转辙段,是指在上下行正线之间(或其他平行线路之间)设置的连接线,通过一组联动道岔达到转线的目的。渡线有单渡线和交叉渡线之分。 5、联络线: 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要使同种制式线路可以实现列车过轨运行,这种过渡一般需要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联络线来实现。 6、限界: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空间。 7、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指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就是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具体来说,当车辆停留在平直铁道上,车体的纵向中心线和线路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时,其任何部分不得超出规定的极限轮廓线。 8、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是在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物的最小横断面的有效内轮廓线基础上,再考虑其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为满足固定设备和管线安装的需要而必须的限界。 建筑限界中包含隧道建筑限界、高架桥限界、车站建筑界限。

9、设备限界: 设备限界是指线路上各种设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设备限界是为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等移动设备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所需要的限界。设备限界要在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考虑轨道出现状态不良而引起的车辆偏移和倾斜;此外,还要考虑适当的安全预留量。 10、联锁: 是指在有调车作业的轨道交通车站(或车辆基地等部门),为保证行车安全,而将车站的所有信号机、轨道电路及道岔等相对独立的信号设备构成一种相互制约、互为控制的连带环扣关系,即联锁关系。 11、闭塞: 所谓区间,是指两个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轨道线路。相邻两站之间的区间称为站间区间。为了确保列车在区间内的运行安全,列车由车站向区间发车时,必须确认区间内没有列车,并需遵循一定的规律组织行车,以免发生列车正面冲突或追尾等事故。这种按照一定规律组织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方法,叫做行车闭塞法,简称闭塞。 12、进路: 是列车或调车车列在站内运行时所经由的路径,所有进路都有起点和终点。终点通常是下一个信号机、终点站、调车场或车厂。 13、动力制动: 所谓动力制动,是把电动车中的牵引电机在制动时使之成为发电机,把车辆运行的动能变为电能。 14、再生制动: 如果把这部分因制动而发出的电能送回到接触网,则称为再生制动。 15、地下迷流: 流经牵引轨的牵引电流泄漏到隧道或道床等结构钢上的电流就是杂散电流,也称作迷流。 16、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 路网线路上的客运量要与其运能相适应,这往往以路网上的线路客流负荷强度来衡量,它是反映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线路负荷强度是路网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车站和区间两个部分组成。 (1)车站:车站的生产活动及其主要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每天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办理行车与客运作业。 车站设置的技术设备主要有: 线路:车站线路包括正线、配线、折返线和存车线,是列车在站内到、发及停留,或进行折返作业的线路。 信号与通信设备:为保证行车作业安全和提高行车作业效率,在车站设置信联闭和通信设备。信号是对行车和其他有关作业人员发出的指示,联锁设备是保证车站范围内行车安全的设备,闭塞设备是保证区间内行车安全的设备。 站台:站台主要供列车停靠和乘客候车、上下车使用。站台按型式不同,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和纵列式站台等型式。 站厅、通道和升降设备。 售检票设备。 作业或设备用房。 (2)区间:指两个车站进站信号机之间的区段。主要设备包括区间线路、道岔和信号机。 2.RailSys中基础设施管理模块涉及的关键概念 (1)车站线路:车站是设配线的分界点。在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设有到发线、牵出线、货物线、存车线、检修线和安全线、避难线等。 (2)站界:在铁路线上,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分清责任事故,车站和区间的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单线铁路是以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机柱中心线为界,内方为车站,外方则为区间。双线铁路站界是按上下行方向分别确定的。一端以进站信号机为界,一端以站界标为界。站界确定后就可以确定车站的范围。 (3)道岔:是列车从一股道转向另一股道的转辙设备。通过将道岔版扳动到不同的位置,确定不同的路径。 (4)信号设备是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总称。 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和调车工作的命令。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历史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历史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 (2)、城市轨道交通特点:a、运量大;b、速度快;c、污染少、环保好;d、占地面积小;e、安全和可靠性强;f、乘车舒适性佳;g、快捷、准时。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按轨道空间位置划分,可分为地下铁道、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 (2)、按轨道形式划分,可分为重轨铁路、轻轨铁路和独轨铁路。 (3)、按支承导向制式划分,可分为钢轮双轨系统、胶轮单轨系统和胶轮导轨系统。 (4)、按小时单向运能划分,可分为大运量系统(高峰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30000人次/h以上)、中云量系统(高峰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15000~30000人次/h)和小运量系统(高峰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5000~15000人次/h)。 (5)、按路权专用程度划分,可分为线路全封闭型、线路半封闭性和线路不封闭性。 (6)、按服务区域划分,可分为市郊铁路、市内铁路和区域快速铁路。 3、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概念 (1)、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简称地铁)泛指高峰时单向运量在3-7万人次/h左右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优点: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不占城市用地。缺点: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 (2)、轻轨铁路:轻轨铁路(简称轻轨)泛指高峰时单向运量在1-3万人次/h的中等容量轨道交通系统。特点:成本低廉、速度和可靠度高、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低、施工容易、工期较短。 (3)、有轨电车:是一个由电力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铰接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优点:造价低、建设容易。缺点:所受干扰多、速度慢、通行能力低、极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隔离程度和安全程度较低。 (4)、市郊铁路:是指把城市市区与郊区、尤其是远郊区联系起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5)、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是指由直线电机牵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点:断面较一般地铁要小、建设成本低、车身矮、重量轻、噪声低、维护较容易。 (6)、独轨铁道:是指车辆在一根轨道上运行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优点:占地少、投资费用少、噪声低、振动小、乘坐舒适、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等影响小、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缺点:运能较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道岔等结构复杂、发生事故时疏散和救援工作比较困难。 (7)、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是指系统中利用导轨导向、自动控制运行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特点: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可实现无人驾驶,自动化程度较高。 (8)、磁悬浮交通系统:是指一种非粘着、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行的新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GB 30012-20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的基础条件、限界、土建工程、车辆与车辆基地、运营设备系统、人员、运营组织、应急与演练与系统测试检验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就是必不可少的。凡就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7928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1275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6275城市轨道交通照明 GB16899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0907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条件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57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30012-20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201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逮轨道系统。 3、2试运行trialrunning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冷、热滑试验成功,系统联调结束,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与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检验。 3、3试运营trialoperation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有设施设备验收合格,整体系统可用性、安全性与可靠性经过试运行检验合格后,在正式运营前所从事的载客运营活动。 3、4运营单位operationcompany 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4 基础条件 4、1运营单位资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4、2工程基本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轨道交通很早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⒈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⒉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应把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为伸开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状城市发展的骨架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廓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⑷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由于轨道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方便,人们出行很少乘私人车辆,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时。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特性 ⒈城市轨道交通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单向高峰每小时的运输能力最大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轨道交通很早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 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 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 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⑵城 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 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应把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为伸开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状城市

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地铁(Metro,Underground Railway,Subway)是沿着地面铁路系统的形式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用电力牵引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其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有的也设在城市中心以外,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自1863年英国伦敦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蒸气机牵引)以来,地铁发展迅速。地铁已经成为现代都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有轨电车(Tram)也是一种古老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1888年,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土满正式开通运行。自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有轨电车曾风行于欧美各国,并扩展到亚、非、南美的许多大城市。

轻轨交通(Light Rail Transit)是从有轨电车发展起来的,但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技术标准已经接近于地铁。作为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轻轨技术成熟,运行速度较高,以高架、地面线路为主,和地铁相比具有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约为地铁的1/4到1/2)等优势。同时,由于结合了有轨电车和地铁的技术特点,轻轨交通系统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更为实用和机动灵活,适用于市内、市郊、机场联络等中短距离运输,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划分地铁和轻轨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为3-6万人次,轻轨则为1-3万人次。其次,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的种类,在这里就不一一给大家列举了,有需要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专业。

轨道交通概念解释

轨道交通概念解释

万人次,甚至达到8万人次;轻轨1万~3万人次,有轨电车能达到1万人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远超过公共汽车。据文献统计,地下铁道每公里线路年客运量可达100万人次以上,最高达到1200万人次,如莫斯科地铁、东京地铁、北京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能在短时间内输送较大的客流,据统计,地铁在早高峰时1h能通过全日客流的17%~20%,3h能通过全日客流的31%。 2.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准时性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在专用行车道上运行,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不产生线路堵塞现象并且不受气候影响,是全天候的交通工具,列车能按运行图运行,具有可信赖的准时性。 3.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速达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车辆有较高的运行速度,有较高的启、制动加速度,多数采用高站台,列车停站时间短,上下车迅速方便,而且换乘方便,从而可以使乘客较快地到达目的地,缩短了出行时间。 4.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的线路上,城市轨道车辆具有较好的运行特性,车辆、车站等装有空调、引导装置、自动售票等直接为乘客服务的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好的乘车条件,其舒适性优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 5.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运行在专用轨道上,没有平交道口,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并且有先进的通讯信号设备,极少发生交通事故。 6.城市轨道交通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 大城市地面拥挤、土地费用昂贵。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充分利用了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开发,不占用地面街道,能有效缓解由于汽车大量发展而造成道路拥挤、堵塞,有利于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特别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中心区过于拥挤的状态,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并能改善城市景观。 7.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运营费用较低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主要采用电气牵引,而且轮轨摩擦阻力较小,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相比节省能源,运营费用较低。 8.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低污染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电气牵引,与公共汽车相比不产生废气污染。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还能减少公共汽车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了汽车的废气污染。由于在线路和车辆上采用了各种降噪措施,一般不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 三、基本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评价标准不一,并无严格的分类。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快,地区、国家、城市的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等,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为多种类型。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结果。 若按容量(运送能力),可分为高容量、大容量、中容量和小容量; 若按导向方式,可分为轮轨导向和导向轨导向; 若按线路架设方式,可分为地下、高架和地面; 若按线路隔离程度,可分为全隔离、半隔离和不隔离; 若按轨道材料,可分为钢轮钢轨系统和橡胶轮混凝土轨道梁系统; 若按牵引方式,可分为旋转式直流、交流电机牵引和直线电机牵引; 若按运营组织方式,可分为传统城市轨道交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 1、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交通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第一:城市人口、出行密度、出行距离与道路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总量呈急剧增长态势; 第二:城市道路及交通工具的运能不足,又引起交通阻塞、车速下降、乘车拥挤和事故频繁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道路车辆产生的废气、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能源紧缺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过饱和的城市道路,超负荷的客运交通,使得市民出行难、乘车难、行车难,为使城市各项功能活动能正常高效的进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子上。 3、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或系统? 公共马车、市郊铁路、地下铁道、高架铁路、缆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单轨铁路、轻轨、新交通系统、磁浮运输系统。 4、轨道交通具有哪些优点?它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优点: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乘坐舒适、节约能源、能够缓解地面交通拥挤、有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技术经济方面的优点。 角色:当今世界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城市轨道交通已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处于骨干(又

的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并逐步形成了以地铁和轻轨为主、多种轨道交通类型并存的现代轨道交通发展格局和趋势。 5、轨道交通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阐述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①、初步发展阶段(1863年~1924年)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特别是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由此步入了连续发展时期。 ②、停滞萎缩阶段(1924年~1949年) 由于战争和汽车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停滞和萎缩。 ③、再发展阶段(1949年~1969年) 汽车过度增加,使城市道路异常堵塞,行车速度下降,解决城市客运交通必须依靠电力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④、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 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人口高度集中,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 6、简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态势?P6-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交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规模逐年扩大,而且质量明显提高、结构也不断改善,已经呈现出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局面。 7、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①、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不均衡,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不协调。 ②、城市交通系统结构不合理,公交系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 ③、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安全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需要提高。 各城市基本上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网络规模有限,远未形成公共交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轨道交通主要概念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基本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车站和区间两个部分组成。 (1)车站:车站的生产活动及其主要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每天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办理行车与客运作业。 车站设置的技术设备主要有: 线路:车站线路包括正线、配线、折返线和存车线,是列车在站内到、发及停留,或进行折返作业的线路。 信号与通信设备:为保证行车作业安全和提高行车作业效率,在车站设置信联闭和通信设备。信号是对行车和其他有关作业人员发出的指示,联锁设备是保证车站范围内行车安全的设备,闭塞设备是保证区间内行车安全的设备。 站台:站台主要供列车停靠和乘客候车、上下车使用。站台按型式不同,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和纵列式站台等型式。 站厅、通道和升降设备。 售检票设备。 作业或设备用房。 (2)区间:指两个车站进站信号机之间的区段。主要设备包括区间线路、道岔和信号机。 2.RailSys中基础设施管理模块涉及的关键概念 (1)车站线路:车站是设配线的分界点。在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设有到发线、牵出线、货物线、存车线、检修线和安全线、避难线等。 (2)站界:在铁路线上,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分清责任事故,车站和区间的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单线铁路是以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机柱中心线为界,内方为车站,外方则为区间。双线铁路站界是按上下行方向分别确定的。一端以进站信号机为界,一端以站界标为界。站界确定后就可以确定车站的范围。 (3)道岔:是列车从一股道转向另一股道的转辙设备。通过将道岔版扳动到不同的位置,确定不同的路径。

(4)信号设备是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总称。 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和调车工作的命令。 信号机分进站信号机、进路信号机、出站信号机和调车信号机。 (5)进站信号机:用于防护车站,指示列车可否由区间进入车站以及进站时的运行条件,在车站入口处设置的信号机叫进站信号机。具体位置设在距车站最外方进站道岔尖轨尖端(逆向道岔)或警冲标(顺向道岔)不少于50米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外移但不宜超过400米。 (6)出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starting signal)指示列车能否由车站向区间发车的信号机。车站的正线和到发线上,应装设出站信号机。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区段,出站信号机开放是占用区间的凭证。出站信号机用来防护区间,指示列车可否由车站开往区间。它设在每一发车线警冲标内方适当的地点。 出站色灯信号机的显示方法比较复杂,在不同的闭塞区段同一种灯光表示的含义不尽相同,具体见下表: (7)进路:在车站内列车或调车车列由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运行的经路叫进路。 列车进路又可分为:接车进路、发车进路、通过进路、调车进路和敌对进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练习答案 第一章绪论和城市轨道交通概念与基本特征 1.轨道交通:是以轨道作为导向的公共交通系统。 2.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等。 3.城市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 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主要有:(1)城市化进度的加快。由于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剧增,人口出行数量与交通流量也随之大大增长。 (2)城市内部的专门化。这反映在人们为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活动而出行。这些活动尽管是相互独立的,但人们必须要为之而旅行。 (3)供需的时间匹配问题。大部分城市运输设备的运输供给能力很大,但相对固定,而交通需求是每天每时变化的,这导致了高峰期的交通问题。 (4)供给对需求的刺激。城市运输能力的增长具有自败性,即运输能力富裕所产生的交通服务的改善将导致更多的需求,从而使系统重新处于拥挤状态。 4.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有哪些?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他们有何优势? 答题要点: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机场联络铁路、轻快电车等。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其优势主要有: (1)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了高密度的运转方式,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车辆数多,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单向高峰小时运输能力:轻轨铁路为1万到4万人,地铁为4万到6万人,市郊铁路可达6万到8万人。 (2)有较高的准时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于在专用车道上运行,不受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既不会产生拥堵现象,也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按图行车,具有可靠的准时性。 (3)有较高的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没有平交道口,全封闭、全立交,不受行人和其他交通工具干扰,有较高的安全性。 (4)有较高的舒适性。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轨道比道路平坦,行车平稳。有的车辆、车站装有空调、导向设施等设施,乘车条件优越,舒适性较好。 (5)有较高的速达性。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有较高的起动和制动加速度,列车启停快,且有较高的运行速度。轨道交通多采用高站台,乘客乘车方便,换乘迅速,在途时间短,可以较快到达目的地。 (6)能有效地节省土地。城市轨道交通能充分地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可节省土地。(7)对环境保护作用好。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电力牵引,不产生废气污染,位于市区的高架线路,也便于采取各种降噪防噪措施,一般不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8)有较低的社会成本。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由于采用电力牵引,节省能源,它有较低的自身运营成本、占用道路成本、占用停车场成本、交通事故损失成本、环境成本、时间价值成本。其中占用道路成本、占用停车场成本、交通事故损失成本基本为零。 5.交通拥挤有哪些不利影响?试述城市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及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方法。答题要点:交通拥挤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拥挤使客货运输的费用增加,时间延长;另一方面,拥挤也导致交通事故增多、驾驶员心理负担加重。 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主要有:(1)城市化进度的加快。由于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造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目录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2)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2) 1.2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特点 (2) 1.3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2) 1.4几种交通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 (3)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4) 2.1线路分类(按运营作用) (4) 2.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位置 (7) 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 (8) 3.1轨道的组成 (8) 3.2钢轨 (8) 3.3轨枕 (9) 3.4扣件 (9) 3.5道岔 (10) 3.6道床 (10) 4车站 (10) 4.1车站概述 (10) 4.2车站类型 (11) 4.3车站构成 (11) 4.4地下车站的结构 (11) 参考文献: (13)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系统的骨干,大城市的交通必须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综合客运体系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整个城市交通拥挤、促进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选择城市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城轨交通的技术、经济特性所决定;从公共资源的公平性角度看,城市轨道交通最能体现各阶层市民公平占有社会资源按,体现社会公平。 1.2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特点 一般指在市域或都市圈范围内,以为导向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优点:速度快、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省。 缺点: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盈利低。 1.3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3.1按支撑导向分类 钢轨钢轮系统:通常是导向、支撑轮合一,由旋转或者直线电机牵引。胶轮系统:以单机交通系统为主。导向轮与支撑轮分开。一般是旋转电机牵引。 索道系统:一般采用胶轮,导向、支撑轮合一。 磁悬浮系统:由直线电机电磁驱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系统导向和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教学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al Management 课程编号:021030150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学时数:32 学分数:2 课程性质:选修应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执笔者:李香红审核人: 批准人:定稿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是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本课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况、管理、车站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经济效果分析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它为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交通仿真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应用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车站客运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经济效果分析了解相关的软件操作技能。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指挥和管理工作,行车调度指挥和客运服务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概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车站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列车运行图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列车运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管理、列车运行过程模拟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经济效果分析等。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概述(2学时) 需要了解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政策、我国大城市交通现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等。重点讲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概况及运营政策。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2学时) 需要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等。重点讲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学时) 需要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的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内容等。重点讲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的组织及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车站客运组织(4学时) 需要掌握车站客运组织的原则、自动验票系统运用与管理、站台客流组织方法、突发客流组织与调整、车站地区客流接续与疏散方法、旅客服务系统与应急系统等。重点讲述自动验票系统运用与管理、站台客流组织方法、突发客流组织与调整、车站地区客流接续与疏散方法、旅客服务系统与应急系统。 (五)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计划(4学时) 需要掌握客流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日常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1) 项目 1 城市轨道基础 (1) 任务 1 概论1项目 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介绍 (3) 任务 1 线路及车站3 任务 2:车辆基础4 任务 3 供电系统5 任务 4 信号系统7 任务 5 通讯系统10 任务 6 机电设备11 任务 7 自动售检票系统14 任务 8 自动化系统15项目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19) 任务 1 正线行车组织19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总结 项目 1 城市轨道基础 任务 1概论 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运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特点:快捷,准时,舒适,安全,运能大,污染少.耗能低,占地面积少。 缺点:建设投入大,线路无再利用价值,运营成本高,技术条件要求高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划分: ( 1)高运量系统(高峰小时 4.5 万— 7 万人) ( 2)大运量(高峰小时 2.5万— 5 万人) ( 3)中运量(高峰小时 1.5万— 3 万人) 2:按轨道交通空间位置划分 (1)地下轨道 (2)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 3:按轨道形式划分 (1)重轨铁路 (2)轻轨铁路 (3)独轨铁路 4:按支撑导向制式划分 (1)钢轮双轨系统 (2)胶轮单轨系统 (3)胶轮导轨系统 5:按线路隔离程度划分 (1)全隔离 (2)半隔离 (3)不隔离

6:按服务区域分类划分 (1)市郊铁路 (2)市内铁路 (3)区域快速铁路 7:按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的不同划分(1)按信号控制列车运行 (2)按视线可见距离控制列车运行主要形式: (1)地下铁路 (2)有轨电车 (3)轻轨铁路 (4)市郊铁路 (5)独轨铁路 (6)磁悬浮交通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及定义研究(精)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及定义研究 [ 08-12-25 08:54:00 ] 作者:苗彦英编辑:studa0714 摘要: 在分析世界各国已经正式运营、技术成熟的各种轨道交通的基础上, 从牵引方式、导向方式、线路专用程度、车辆编组形式及系统运输能力等 5 个方面界定城市轨道交通, 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作7 种类型, 并进行定义, 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分类; 定义; 研究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从1868 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 到现在世界上已有36 个国家和地区的78 个城市修建了地下铁道, 总营运线路长达5 500 km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地下铁道有许多不同的名称。英国的第一条地铁由于完全修建在地下, 所以叫做underground rail2 w ay, 译为地下铁道, 后来又叫做m etropo litan rail2 w ay, 译为都市铁道; 德国则称为underground bahn, 简称U 2Bahn, 翻译过来也叫做地下铁道; 日本叫地下铁道(汉字), 也称为都 市高速铁道; 本世纪初, 纽约开始修建地铁, 叫做subw ay, 后来又有称为rap id tran2 sit, 是指快速交通, rail rap id tran sit, 简称RR T, 是指快速轨道交通, 也有的文献称为heavy rap id tran sit, 译为重型轨道交通。为 了降低地下铁道工程造价, 许多城市增加了地铁的高架部分, 甚至有的城市地铁以高架为主, 出现了elevated railw ay, 译为高架铁道。 本世纪60 年代, 由于汽车的过度发展, 使城市交通日益恶化, 导致道路阻塞, 车速下降, 能源消耗、交通事故增加, 促使人们重新评价无污染、经济的有轨电车。德国首先将部分有轨电车线路移到地下, 称为Stadtbahn, 简称S2bahn, 后来在文献中陆续出现se2 m i2m etro 、in terim etro 、p re2m etro, 分别译为半地铁、过渡地铁和准地铁。加拿大称为ligh t rap id tran sit sys2 tem , 译为轻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而在日本, 这一系统被称为轻快电车。在德国出现的这一轨道交通, 由于其运量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逐渐得到了发展。1978 年国际公共交通联盟正式命名为ligh t rail tran sit, 国内译为轻轨交通。 60 年代初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 其人口从1940 年的1.3 亿增加到1960 年的118 亿, 城市人口从7 800 万人增至1.25 亿人。受汽车发展的影响, 公共交通持续衰退, 具有经济实力的人移居郊外, 城市向市郊发展, 市中心则变成低收入的平民区。因此, 在早晚高峰期间, 市中心和郊区间出现了长距离的大客流量, 单纯依靠汽车已不能胜任这一任务。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首先提出发展新交通系统。到90 年代, 新交通系统在工业发达国家取得了较 大进步, 日本称为新交通系统(汉字), 英文为new tran spo rtation system; 法国出现ligh t au tom ated tran sit system, 简称为VAL 系统, 是自动驾驶的轻型交通系统; 美国称为p eop le mover, 是指大众运输系统。 从运输需求、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降低建设费用的角度出发, 国外开始研究小断面地铁、快速地铁、大深度地铁和城市内的磁浮系统, 可以说城

城市轨道交通读书笔记

城市轨道交通读书笔记 13231108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一般指在市域或都市圈范围内,以导轨为导向方式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通常以电力为动力) 课外: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区别:1在于城市间的联系紧密程度,都市圈一定是“一日生活圈”,而城市群却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区域一体化、有密切生产和经济联系的空间区域。按照国际惯例,以人口指标作为基础,即周围市镇如果有15%的人口和中心城市连在一起,那么这一区域就属于该都市圈。以此确定某个都市圈的范围,就意味着交通服务一定存在高频度、峰值等特性。城市群的成员之间虽有相当多的联系,但由于不是“一日生活圈”,所以联系频度要小得多。 2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功能强大,其他城市依附中心城市性质强,而城市群各个城市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功能和分工,保持相互之间

的影响和联系。 3我国有三大都市圈、七大城市群。 但通常都市圈和城市群概念区分不大。 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相关设施 市郊铁路:是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线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其所属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 课外: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土建 机械 电气 电子信息环境控制 运输组织 等 车站建筑 结构工程 线路 车辆 车辆段 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 环控系统 给排水系 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目录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几种交通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路分类(按运营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的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轨....................................................................................................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枕....................................................................................................错误!未定义书签。 扣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岔....................................................................................................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床....................................................................................................错误!未定义书签。 4车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站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车站的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