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

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二者所处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因此所提出的内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上,都站在了人类学与社会学的高度,道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的方向。

关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够开掘这种能力。他强调只有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的魅力。柯达伊体系的教学实践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抓住了两个环节:民族音乐音调的感性积累和对音乐结构的初步感知与实践应用。并且在实践中让孩子为他们熟悉的歌谣即兴地编配曲调歌唱。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两者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究中我么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是柯达伊所最为强调的。他曾和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之后柯达伊教育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交给孩子们。柯达伊还强调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柯达伊也重视世界其他各民族音乐广泛学习,他强调民族音乐为基础、为出发点,并不是狭隘的封闭,而是要是其根基首先扎在民族音乐土壤中,进而在更广阔的领域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柯达伊始终把音乐教育做了文化的定位,明确音乐教育具有文化发展的使命。

而奥尔夫的元素性思想使音乐真正回归于人的本性的追求。奥尔夫的家乡是德国,因此,许多教学活动是以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的。他提出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应采用这种方式。看来两者都是很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的。

教育教学活动的比较

两者的教育体系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都有高标准的教育要求、艺术要求、审美要求。但也有显著的不同:

奥尔夫体系并没有严格地要求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进度、固定的教材进行教学,他强调教育教学的创造性、灵活性,认为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教师都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对奥尔夫体系的理解来进行有个性的教学。所以,奥尔夫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柯达伊体系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全面地贯彻柯达伊的教育改革思想,通过系统全面的

音乐教育,使匈牙利在几十年间一跃跨入世界音乐教育先进的行列。它具有大量的高质量的教材,有较为严格艺术标准。柯达伊也强调教师的培养,但是与奥尔夫不同的是,支撑柯达伊体系的是大量的高水准的音乐教材。从现实的情况来说,实施有特色的幼儿音乐教育,教材建设问题更显得尤为迫切。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理念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理念: 柯达伊(zoltan kodaly 1882-1967)是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1905年,柯达伊和巴尔托克(Bela Bartok)于1905年开始赴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由此,让他渐渐地警觉到需要去改善歌唱的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和小孩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0年,他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儿童合唱曲;柯达伊于1929年,决定使音乐成为每个小孩教育的一部份。 柯达伊并未写出教学的方法,他祇是强烈地提出有关匈牙利音乐教育的哲学理念和未来发展方向,他的主要教学理念如下: (一)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 (二)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 (三)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 (四)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 (五)「祇有最好的,才是适合小孩子,」他的意思是最高品质的音乐素材是用母语演唱的民谣。 (六)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 (七)儿童的音乐教育依赖于他们的指导者,因此,他们必需是最好的音乐家、教育家。 (八)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 (九)去开启千万人的耳朵和心灵接触庄严的音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十)孩子们在这里所学的(学校),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光和血。 「孩子纯洁的灵魂应被视为神圣的,我们必须在他们的心灵种植最好的品质;如果移入任何坏的东西,他们的灵魂将被污染」。 在匈牙利所发展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柯达伊的教育理念。他提倡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帮助音乐教学的实施: (一)相对音高或首调唱名法,在英国合唱的传统训练中被充分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指出音调和和声的功能。 (二)匈牙利的民谣绝大多数为五声音阶,因此,早期的音乐训练皆采用五声音阶。 (三)对于小心安排的音乐理念和材料,不是从知识方面,而是从对小孩子的意义而来的。 从以上的原理,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为了得到一套方法,他使用以下两种「工具」: (一)手语(handsign),1986年在英国由JohnCurwen所建立的。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精心整理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 )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实际属于的传统, ??????????????????高、节奏、???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运用

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为了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将通过文献查阅法、实践教学法把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使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且通过本文的论述,使之达到宣传作用,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音乐教学中,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性。 关键词: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运用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简介 柯达伊.左尔旦是20世纪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及音乐教育家。由于家庭的原因,柯达伊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且在音乐领域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创立了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也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学习和继承音乐文化,教学中如何借鉴和吸收前人的、有效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体现,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不仅在匈牙利音乐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且在全世界也广为盛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柯达伊首先指出:“音乐应属于每一个人。”[1]这主要取决于柯达伊对音乐与人的哲学关系的思考:“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粮食,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困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生活,有了音乐才能在心灵上发光。”[2]又在这一基础的思想上,柯达伊指出“普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人们形成完美的品格而建立基础,没有音乐就没有完全的人。”这也清楚的表明,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一定要包括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其次,柯达伊认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应牢牢的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所以柯达伊指出,由于儿童是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进行交谈,从而儿童也应该先使用母语唱歌,且优秀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的材料。[3]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儿童在音乐技能上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再次,柯达伊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应提倡学生在体验音乐中学习音乐,在实践音乐中感受音乐,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音乐的情怀。最后,柯达伊还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开拓学生思想。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本情况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 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达尔克罗兹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

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佐尔坦(1882-1967)所倡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与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不但继承了匈牙利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而且吸收并综合运用了欧洲传统优秀的音乐教学手段。他的基本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柯达伊认为,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二是歌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唱歌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柯达伊倡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 由于柯达伊教法的推广应用,匈牙利充满了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公园、餐厅的背景音乐,钟楼的钟声音乐,街头自由艺术家的演奏,周末广场的露天音乐会、舞会,星期天教堂唱诗班的歌声。在那里,音乐和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不是技术,而是媒介,一个交往的媒介。人们在音乐中生活、在音乐中成长。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音乐是为所有人的,所有的儿童都应该接受音乐教育;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从学前期开始,幼儿期是音乐训练的关键期;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育要促进儿童对音乐创造性反应能力的发展;学习使用正规乐器,要等儿童的音乐技能和理解能力充分发展以后开始;教师要进行适合全体儿童的指导。

柯达伊在其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中逐渐形成的特色是,以歌唱活动为重要教学内容;以优秀的音乐特别是本民族的优秀音乐为重要教材;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进度安排的主要依据;强调乐谱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为此建立了独立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体系。 柯达伊音乐教学内容包括: ①音乐素材主要是本民族的民歌和乐曲。柯达伊本人非常喜爱自己民族的音乐,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多声部的合唱训练,为此他为幼儿精心选择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儿歌和童谣作为歌唱教材。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加进真正的民间音乐,然后采用知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歌曲。 ②以“首调唱名法”和五声音阶为基础。“首调唱名法”调性感比较强,且容易掌握,五声音阶也容易唱准。 ③节奏谱及节奏读法。节奏谱就是除二分音符和全音符以外,省略符干和符头来记谱,用z来表示休止一拍。节奏读法就是用某个形声词给节奏配上音响,在去掉音高关系时,便于读出节奏中每个音的时值,如四分音符用ta,八分音符用d。 ④节奏训练与旋律相结合。节奏训练不是孤立的,它与旋律的进行结合在一起。如拍手打出节奏型给自己的演唱伴奏,或者是一部分幼儿呈现节奏,一部分幼儿唱歌。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精修订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 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浅析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

大舞台 193 摘要: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以他名字 命名的音乐教学体系,简称教学法。教学体系中,身体动作、听觉训练和钢琴上的即兴演奏三个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为此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体系又被称为“体态律动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学;律动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担任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达尔克罗兹一生都在探索音乐教学课程的改革,并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音乐教学体系简称教学法。教学体系中,身体动作、听觉训练和钢琴上的即兴演奏等三个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为此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体系又被称为“体态律动学”。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形成 在教学中,达尔克罗兹通过让学生运用身体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达尔克罗兹设计多种音乐练习,把视唱练耳、读写乐谱和肌体的反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组成各种动作来体会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用手臂的动作来表现音阶中各音级的关系,并在实践教学一年后,开设了集视唱、练耳、理论、表演、即兴伴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和高级视唱课程,并在一八九四年先后出版了两本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和《附词声乐练习曲》。这些为达尔克罗兹创立他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达尔克罗兹认为单纯的听力训练并不能让学生彻底掌握音乐的整体,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本能反应与控制、想象力与意志等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人体自身就是音乐表现媒体之间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节奏、力度等表现可以运用身体来实现完成。为此,人体运动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这一发现为达尔克罗兹创立“体态律动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原则与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反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学生对音乐中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以及音乐中音色的明暗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的感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达尔克罗兹主张学生多听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尽量避免出现只传授知识技能,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注重这一点,就会出现学生生硬的模仿、照搬,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尤其是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开发。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其它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是适应音乐艺术感受的需要,学生经过教育和实践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二)拓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后,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节奏 感。节奏感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感知节奏的能力。音乐能力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产生和发展。最初的音乐活动动机对儿童而言,比其它任何事物都要早。为此,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比较容易的。事实表明,像在莫扎特一类的音乐神童身上,三岁时就可以看到已经发展的相当高的旋律听觉和节奏感。这种音乐能力早期表现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儿童的先天素质,同样也取决于儿童出生后的生活环境。这就是说,和其它所有的能力发展一样,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环境的刺激与启迪,可 以在相当程度上促进音乐能力最初发展。例如: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亚拿人中,母亲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接触音乐、舞蹈,父亲为孩子制作乐鼓,这样亚拿人便能掌握本民族的许多音乐文化技巧,像唱歌、舞蹈、演奏乐器等,五岁便能演唱八百多首歌曲,几种乐器和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所以,亚拿人个个都具有足够的音乐能力。显然,这既有天赋遗传的作用,更具有后天开发培养的重要因素。为此,拓展一个人的音乐感知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耳、眼、手、身体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例如:在儿童进行音乐游戏《找小猫》中,儿童首先要学会小花猫走路的动作,配合音乐时身体的协调性的锻炼,儿童学会唱儿歌后要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还要与其它儿童学会交流等等。这些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对儿童培养以上所说的能力都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储存由听觉和动感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最好在幼儿时期开始。幼儿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较强,为此可以让幼儿多听音乐,进行一些音乐游戏、舞蹈表演,从中让幼儿学会听便音乐,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听辨能力,从而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听力、欣赏能力,长大后的学生自然就具备了对音乐的正确判断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体态律动。达尔克罗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人的身体包含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感情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应该是钢琴等乐器,而应该是体态活动。第二,视唱练耳。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视唱练耳教学包括很多种练习,主要目的是学习音阶、调式、音程、和声、旋律、转调等。正如体态律动把耳朵和身体作为学习节奏的“乐器”一样,视唱练耳教学是将耳、口与身体,加上语言与唱歌等形式来作为理想的学习工具。他将培养绝对乐感、准确听觉与音准的练习与心理上的音乐敏感、记忆练习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和拓展读谱技巧。第三,即兴表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即兴表现教学,其目的是以一种想象的、自发的和个性表现的方式,发展使用律动材料和声音材料的技能,来培养学生创作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出现,为音乐教学理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及方向明确了思路,这样有利于教师培养为学生制定整体的规划。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提出,明确了音乐教学理论中的总体目标,把音乐与其它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音乐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教学中,让学生自然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提高了整体的音乐素质。 浅析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 于 艳(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122000) 王 娜(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122000)艺术教育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 J. Dalcroze),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中主要围绕 3 个方面进行: ①韵律体操。将儿童的身体运动与感觉(主要是音乐的节奏感)和智力经验结合起来。 ②试唱练耳。 ③即兴表演。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这3 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比如他教4 岁幼儿韵律体操,最初的活动是孩子随着钢琴伴奏,踮着脚在屋里走动,音乐一停止,孩子们就停止走动。随着孩子的进步,他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路,当音乐的声音大时,孩子走路的步伐就大而且沉重,反之亦然;当音乐的节拍发生改变时,孩子的步伐也随之调整。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的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①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入门训练; ②对幼儿身体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训练; ③对幼儿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协作的训练; ④对幼儿放松呼吸和纠正的训练; ⑤对幼儿熟悉乐谱的训练,通过很形象的队形变化教幼儿识别乐谱。 ⑥对幼儿节奏的训练;

⑦对乐谱中小节及小节中重音的训练; ⑧对幼儿智慧和表达的训练,通过指挥教给幼儿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方法; ⑨对幼儿的练耳的训练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⑩对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幼儿在活动中汲取素材自己创作音乐,必须使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激发幼儿的思考。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幼儿音乐教育体系最独特的贡献。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J.Dalcroze),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中主要围绕3个方面进行: ①韵律体操。将儿童的身体运动与感觉(主要是音乐的节奏感)和智力经验结合起来。 ②试唱练耳。 ③即兴表演。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这3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比如他教4岁幼儿韵律体操,最初的活动是孩子随着钢琴伴奏,踮着脚在屋里走动,音乐一停止,孩子们就停止走动。随着孩子的进步,他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路,当音乐的声音大时,孩子走路的步伐就大而且沉重,反之亦然;当音乐的节拍发生改变时,孩子的步伐也随之调整。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的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①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入门训练; ②对幼儿身体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训练; ③对幼儿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协作的训练; ④对幼儿放松呼吸和纠正的训练; ⑤对幼儿熟悉乐谱的训练,通过很形象的队形变化教幼儿识别乐谱。 ⑥对幼儿节奏的训练; ⑦对乐谱中小节及小节中重音的训练; ⑧对幼儿智慧和表达的训练,通过指挥教给幼儿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方法; ⑨对幼儿的练耳的训练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⑩对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幼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8713979.html,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李璐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各小学也逐渐重视起了音乐教育,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这种听觉艺术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音乐教学环节与成果,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来加强对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此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音乐;应用研究 柯达伊教学法不仅是音樂教学中引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组织学生开展识谱、音高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强调要先从无伴奏着手,像民谣演唱一样为学生提供恰当引导。或者是借助手势来将听觉有效转变为视觉,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音准训练,可以取得更理想的训练效果。因此,本文就深入讨论了柯达伊教学法的具体引用。 一、基于柯达伊教学法完善歌唱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引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唱歌,对小学生来讲,是一种享受,绝非是某种折磨。因此,在柯达伊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引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以及节奏唱名法等方式,进而使得音乐授课环节与成果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小学在音乐教学中都存在人数较多、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对于柯达伊教学法来讲,其不需要引用辅助乐器,获得了诸多音乐教师的广泛青睐。 比如:某教师在教唱《小星星》过程中,就基于柯尔文手势,基于手势的变化来体现旋律的起伏,这样学生既可以对音乐的音高起伏有深刻感受,基于各项课堂实践,学生也能够实现对歌曲旋律的轻松、高效掌握。同时,在二声部歌唱教学中也可以灵活引用,有的时候还可以应用到四声部的合唱当中,基于此,可以将各个声部的音高清晰分辨出来,在不易跑调的基础上,学生理解、极易起来也比较容易。 二、基于柯达伊教学法优化欣赏教学 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讲,其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拓展学生的评鉴、赏析能力。音乐鉴赏教学主要是带领学生基于具体的音乐作品,听过聆听的方式、适合的辅助手段来对音乐做出更深层次的体会,始终可以预约学生精神的审美活动。对于欣赏音乐来讲,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音高、音长、音色,以及强弱的辨别能力,对音乐节奏调式,以及

柯达伊教学法简介

造就音乐的主人与知音 ——柯达伊教学法简介 一、柯达伊其人 1、1882年12月出生。1967年3月去世。家庭具有良好的艺术环境。18岁前在小城市接受教育,有机会接触淳朴的民间音乐。(图:父母;与妻子;出生地的风景) 2、艺术生涯的3个方面。 ——作曲家: 创作领域:比较宽。更主要的是声乐领域,大量的歌曲,特别是合唱领域,作品很丰富,从为孩子的儿歌一直到结构复杂、和声丰富的合唱。 代表作:《哈》表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用说梦的形式。使用的旋律几乎都采用他自己采集的民间歌曲。 创作风格:用他的好友巴托克的评论说“柯达伊的特点是,作品的旋律的控制力,充满对结构的智慧和带有淡淡的忧郁疑惑的倾向。他不追求狂放的醉,而更具有在的沉思,这里没有哪怕一点寻求引人侧目的迹象。他是不太容易被人们理解的,但是那些注重在品质更多于外在性质的人们,在他的音乐里将享受到他们所发现的人性。” 在匈牙利学习期间,有专门柯达伊作品的分析课,听过他的作品,再细细品味巴托克的话,我觉得很准确。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他在作品中运用民族性曲调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首先,他是广泛收集,积淀了很深厚的底蕴,另外作为作曲家的素养,他对收集到的民歌因素会进行一些加工,在运用上又结合一些专业化和技术性的因素,使得作品常常既亲切,又有新意。 唱《When as King David》,感受匈牙利民歌的旋律特点。 ——民族音乐理论家: 在大学期间开始民间歌曲的收集和研究,一直延续几十年。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外在形式的系统化、规化,进行科学分析,掌握在特点,并逐步建立理论原则,并写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论著。如《匈牙利民间音乐》。 ——音乐教育家: 柯达伊1907年在匈牙利音乐学院教授和声、作曲分析等课程,1925年(43岁)以后主要精力放在了音乐教育上。 在作曲和理论研究已经很有造诣的这样一个层次上,能把眼光投向音乐教育事业,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正如他自己所说“专业训练和听众教育互相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用最大的努力促进这两方面的协调发展”。“音乐不是少数贵族的享受,它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所有受到教育的人都应该努力使它成为大众的财富”。 如果说过去和现在的作曲家、理论家中也不乏有这样的有识之士,但,很少有人能象柯达伊这样把自己的思想真正持续地、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达尔克罗兹

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内容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体态律动、视唱练 耳和即兴创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其中,体态律动为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内 容,也是整个体系的最大特色。这一教学实践的内容主要 形式为:在特定的音乐环境内,让学生集中思想,根据音乐教师的要求,以身体为道具做出与音乐相适应的动作。这 一内容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觉、知觉、感觉和音 乐记忆力、判断力,并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内心听觉”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视唱练 耳课程的要点所在,也是达尔克罗兹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任务。其教学目的即:使学生能将运动和声音的感觉“内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一 片段音乐要素在内心进行默唱,以此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能力、内心想象力和内心对音乐要素的控制能力。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即兴创作”课程是 一项对后世影响重大内容。由于达尔克罗兹一直主张学 生所具有即兴创作的能力有助其在演奏音乐作品时,感 悟并挖掘出音乐作品文本之外的价值,因此,这一内容 也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自始自终贯穿的教学 内容。其教学实践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多样,经常被采用 的形式是:学生按照指挥对和声、速度、力度和艺术处理 的要求即兴演奏乐器或又两个学生一边演奏自己的乐 器,一边轮流进行对答创作。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 的启示 1、顺应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开发体态律动课程 我国的小学生多为6—12 岁。这一阶段包括人生的 儿童期和少年期。在此阶段中,学生大多表现出天真、幼稚、单纯、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受我国教育形式和教 学环境的限制,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 用的是“课桌式”的形式,即:教师在钢琴旁或讲台上教课,学生坐在课桌旁听课。这一形式的最大优势是便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其最大的缺陷则 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被大大削减。而处于这一 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比较好动,而在我国的教育 体制中,音乐课一直处于非主科的地位,因此学生们常 常将音乐课当作“休息课”、“娱乐课”,甚至“课堂活动课”。如此一来,音乐课的授课形式不仅没有帮助音乐教 师开展教学活动,而因此产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反 倒是垒成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障碍。 而合理开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 动”课程正是解决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一状况的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体会-教育文档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教育现状 在教学中我发现“新奇”“有趣”是少年儿童学习动力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成功的一节音乐课是“有趣+有效”。因此本文旨在针对新课程标准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结合柯达伊教学法,阐述一些个人的体会与实践。 )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柯达伊左尔坦是20世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所创造的首调唱名法、节奏读法、字母谱、柯尔文手势在世界各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已运用起来。个人认为他所创造的柯达伊手势运用在小学课堂中对各学年段的识谱教学很有帮助。 1.运用柯尔文手势,协助读谱视唱 乐谱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而良好的读谱能力是合唱的基本要求。所以从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笔者便让学生认识音阶的七个基本音,可是一年级的孩子们还是会念成数字“1、2、3、4、5、6、7”而不是唱“Do Re Mi Fa Sol La Ti”。笔者又尝试让孩子们学习五线谱,可是大班制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听天书一样难,效果并不理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习了柯达伊教学法,把它运用到训练孩子的读谱上效果相当理想。柯达伊教学法中使用的是约翰柯尔文手势,其原理是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来帮助学生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使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柯尔文手势采用不同的手号及高度,代表不同的唱名,它最大的优势是使孩子们的听觉转为视觉,恰好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的阶段。孩子们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没有让孩子死记硬背七个基本音级,而是很形象地帮助孩子对音高的掌握,比如“Do”像小石头,“Re”像小山坡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会碰见的事物,孩子们很快便牢牢记住,所以对识谱教学很有帮助。 柯达伊教学体系在训练时,原则上不使用钢琴,孩子根据教师手势的提示唱出音高,做内心的听觉训练。如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三课《小象》中的《两只小象》,四个乐句后面都带有“哟”,而四个“哟”音高不同,此时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协助学生找准四组音高的准确位置,从而形成良好的音准概念。大部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随教师手势的变化准确唱出唱名和音高。 2.运用首调唱名法,建立调式调性感 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才可能获得音乐的体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声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正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切

论柯达伊教学法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

论柯达伊教学法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 柯达伊教学法基础音乐教学教育思想发展与启示 1.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法产生于二战时期的匈牙利,是以柯达伊·左尔坦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先进音乐教育思想,与奥尔夫教育法、达尔克罗兹教育法同为当今世界领先的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育法重视民族音乐与合唱,以首调唱名法、科尔文手势、字母谱和节奏法等为主要教学途径,强调音乐教育的全民性和民族性,对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2.1全民音乐教育观 柯达伊教学法中强调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师或者是少数的音乐教育家,真正的音乐教育是属于平民大众、属于每一个人的,这是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柯达伊先生也曾经说过:只为某个人演奏的音乐不是真正的音乐,两人合唱会更加动听,而如果许多人共同演唱,那就成了一曲宏伟的音乐巨唱,就产生了伟大的音乐。这种全民音乐教育观是基于柯达伊对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而出现的。柯达伊致力于提高普通民众的音乐艺术素养,他希望音乐是国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谋生的手段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童,音乐教育能够给予其精神和身体成长方面无法代替的巨大积极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家和音乐家,柯达伊站在提高民族音乐素养的高度、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支撑,将音乐教育视作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视作提高民众整体素质,特别是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孩童人格的手段。 2.2民族音乐教育观 柯达伊教学法创立初期的匈牙利,民族音乐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处于一种缺失状态。为此,在随后的柯达伊音乐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民族元素在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柯达伊倡导将丰富多彩而又易于接受的民族元素纳入到音乐教育体系中,引导处于音乐启蒙阶段的孩子们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并激发起他们的音乐兴趣与热情。这种非常贴近母语的音乐教学模式既增进了孩子们的民族情感,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柯达伊教学法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2.3重视合唱的音乐教育观 这种音乐教育观的产生是有其合理背景的。柯达伊教学法产生时的匈牙利,民生凋敝,民众无法承受高昂的音乐教育花销。柯达伊教育法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教育手段的音乐教育法,通过歌唱这一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能力参与的音乐形式,能够实现柯达伊全民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达到普及提高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合唱具有其他歌唱形式所不具备的功能作用,通过合唱,参与者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首乐曲,这对孩子们来讲是一种音乐训练,更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这种音乐教育兼具音乐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双重功能。在柯达伊教学法的指导下,匈牙利音乐教育通过合唱形式蓬勃发展起来,这也促成了匈牙利合唱王国的形成。 2.4科学的音乐教育方法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们,音乐教育不能也不应该是一种折磨,而应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柯达伊主张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以一种直观、简单、轻松、愉快、而又易于接受的方法加以实施,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规律,需要一种科学的音乐教育方法。柯达伊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尔文手势法进行唱名游戏教学,将字母谱和节奏读法与身体律动及手势相结合,将枯燥难懂的乐理知识与简单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形成了适用于孩子们的科学音乐教育方法。 3.柯达伊教学法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国策在我国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实施,音乐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自我改革并积极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系。柯达伊教学法正是在这一改革发展过程中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 引言 20 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到校外社会音乐教育的借鉴推广,其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领域,这些先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推广使用。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使我们能理解和掌握一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将这些理念加以运用到笔者的音乐教学方法中,使笔者的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一、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的共性 (一)注重学生对音乐情感把握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他们认识到传统的音乐教育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是特别的重视,所以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常的重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有没有完全的融入到音乐中和对音乐里的情感的理解和享受。他们认为一个好的音乐演奏家,不但要通过音乐技能把音乐情绪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绪加上音乐技能表现出来,使听众听后能深深的体会到你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所要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感觉产生共鸣。他们都主张从游戏入手,教学的起点都采用律动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涉及语言,多强调节奏、旋律的即兴活动。 (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教学 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行为动作来进行教学,只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情感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然后经过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他不强调动作有多规范和优美,只重视用自己的躯体和旋律协调体现音乐中的所蕴含的情感,他把这样的行为活动称为体态律动,他的这种肢体行为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表述,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躯体四肢动作来表达复杂的音乐作品情绪。例如:他让学生在上课时跟随音乐的速度快速或者慢慢的行走,同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理解和感受的一些情绪表达。奥尔夫引用了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同时又增加了其他的音乐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