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简介

模式识别简介
模式识别简介

什么是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识别 1 模式识别的概念 模式识别[8]是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字符格式和图形自动完成识别的过程。模式识别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和实现阶段,前者是对样本进行特征选择,寻找分类的规律,后者是根据分类规律对未知样本集进行分类和识别。广义的模式识别属计算机科学中智能模拟的研究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音和语言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声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等。计算机模式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 模式识别--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式还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文字、符号、三位物体和景物以及各种可以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传感器对对象进行测量的具体模式进行分类和辨识。 模式识别问题指的是对一系列过程或事件的分类与描述,具有某些相类似的性质的过程或事件就分为一类。模式识别问题一般可以应用以下4种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是受数学中的决策理论的启发而产生的一种识别方法,它一般假定被识别的对象或经过特征提取向量是符合一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其基本思想是将特征提取阶段得到的特征向量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这个空间包含了所有的特征向量,不同的特征向量,或者说不同类别的对象都对应于空间中的一点。在分类阶段,则利用统计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从而达到识别不同特征的对象的目的。统计模式识别中个应用的统计决策分类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研究的重点是特征提取。 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起源于对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区别于其他识别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对待识别的对象不要求有太多的分析与了解,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处理的特点。 句法结构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着眼于对待识别对象的结构特征的描述。 在上述4种算法中,统计模式识别是最经典的分类识别方法,在图像模式识别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2 模式识别研究方向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以及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着近几十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一个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基本上事有三部分组成的[11],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类决策或模型匹配。任何一种模式识别方法都首先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把被研究对象的各种物理变量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值或符号(串)集合。习惯上,称这种数值或符号(串)所组成的空间为模式空间。为了从这些数字或符号(串)中抽取出对识别有效的信息,必须对它进行处理,其中包括消除噪声,排除不相干的信号以及与对象的性质和采用的识别方法密切相关的特征的计算(如表征物体的形状、周长、面积等等)以及必要的变换(如为得到信号功率谱所进行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然后通过特征选择和提取或基元选择形成模式的特

中科院-模式识别考题总结(详细答案)

1.简述模式的概念及其直观特性,模式识别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6’) 答(1):什么是模式?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物体,如果我们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 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从事物获得的信息,因此,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的直观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 答(2):模式识别的分类: 假说的两种获得方法(模式识别进行学习的两种方法): ●监督学习、概念驱动或归纳假说; ●非监督学习、数据驱动或演绎假说。 模式分类的主要方法: ●数据聚类:用某种相似性度量的方法将原始数据组织成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各种数据 集。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的方法,解决方案是数据驱动的。 ●统计分类:基于概率统计模型得到各类别的特征向量的分布,以取得分类的方法。 特征向量分布的获得是基于一个类别已知的训练样本集。是一种监督分类的方法, 分类器是概念驱动的。 ●结构模式识别:该方法通过考虑识别对象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达到识别分类的目 的。(句法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相同的单元(神经元)组成。相互间的联系可以 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增强或抑制信号。增强或抑制是通过调整神经元相互间联 系的权重系数来(weight)实现。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监督和非监督学习条件下的分 类。 2.什么是神经网络?有什么主要特点?选择神经网络模式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8’) 答(1):所谓人工神经网络就是基于模仿生物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处 理系统(计算机)。由于我们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实际上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因此称它为人工神经网络。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的两种操作过程:训练学习、正常操作(回忆操作)。 答(2):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固有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 ●知识的分布存储; ●有较强的容错性; ●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人工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人工神经网络不适于高精度的计算; ●人工神经网络不适于做类似顺序计数的工作;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必须克服时间域顺序处理方面的困难; ●硬件限制; ●正确的训练数据的收集。 答(3):选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要基于应用的要求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能力间的 匹配,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字识别;人脸识别中图分类号;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Pattern recogni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related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Pattern recognition is a basic human intellige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20th century, 40 years of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1950s,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statistics, psychology,

黄庆明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第三章 作业

·在一个10类的模式识别问题中,有3类单独满足多类情况1,其余的类别满足多类情况2。问该模式识别问题所需判别函数的最少数目是多少? 应该是252142 6 *74132 7=+=+ =++C 其中加一是分别3类 和 7类 ·一个三类问题,其判别函数如下: d1(x)=-x1, d2(x)=x1+x2-1, d3(x)=x1-x2-1 (1)设这些函数是在多类情况1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一个模式类别的区域。 (2)设为多类情况2,并使:d12(x)= d1(x), d13(x)= d2(x), d23(x)= d3(x)。绘出其判别界面和多类情况2的区域。

(3)设d1(x), d2(x)和d3(x)是在多类情况3的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类的区域。 ·两类模式,每类包括5个3维不同的模式,且良好分布。如果它们是线性可分的,问权向量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假如要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又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设模式的良好分布不因模式变化而改变。) 如果线性可分,则4个 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则102 5 C 个 ·(1)用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分类的解向量w: ω1: {(0 0 0)T , (1 0 0)T , (1 0 1)T , (1 1 0)T } ω2: {(0 0 1)T , (0 1 1)T , (0 1 0)T , (1 1 1)T } 将属于ω2的训练样本乘以(-1),并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 x ①=(0 0 0 1)T , x ②=(1 0 0 1)T , x ③=(1 0 1 1)T , x ④=(1 1 0 1)T x ⑤=(0 0 -1 -1)T , x ⑥=(0 -1 -1 -1)T , x ⑦=(0 -1 0 -1)T , x ⑧=(-1 -1 -1 -1)T 第一轮迭代:取C=1,w(1)=(0 0 0 0) T 因w T (1) x ① =(0 0 0 0)(0 0 0 1) T =0 ≯0,故w(2)=w(1)+ x ① =(0 0 0 1) 因w T (2) x ② =(0 0 0 1)(1 0 0 1) T =1>0,故w(3)=w(2)=(0 0 0 1)T 因w T (3)x ③=(0 0 0 1)(1 0 1 1)T =1>0,故w(4)=w(3) =(0 0 0 1)T 因w T (4)x ④=(0 0 0 1)(1 1 0 1)T =1>0,故w(5)=w(4)=(0 0 0 1)T 因w T (5)x ⑤=(0 0 0 1)(0 0 -1 -1)T =-1≯0,故w(6)=w(5)+ x ⑤=(0 0 -1 0)T 因w T (6)x ⑥=(0 0 -1 0)(0 -1 -1 -1)T =1>0,故w(7)=w(6)=(0 0 -1 0)T 因w T (7)x ⑦=(0 0 -1 0)(0 -1 0 -1)T =0≯0,故w(8)=w(7)+ x ⑦=(0 -1 -1 -1)T 因w T (8)x ⑧=(0 -1 -1 -1)(-1 -1 -1 -1)T =3>0,故w(9)=w(8) =(0 -1 -1 -1)T 因为只有对全部模式都能正确判别的权向量才是正确的解,因此需进行第二轮迭代。 第二轮迭代: 因w T (9)x ①=(0 -1 -1 -1)(0 0 0 1)T =-1≯0,故w(10)=w(9)+ x ① =(0 -1 -1 0)T

模式识别——用身高和或体重数据进行性别分类

用身高和/或体重数据进行性别分类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小错误率Bayes 分类器的决策规则 (2)掌握Parzen 窗法 (3)掌握Fisher 线性判别方法 (4)熟练运用matlab 的相关知识。 2、【实验原理】 (1)、最小错误率Bayes 分类器的决策规则 如果在特征空间中观察到某一个(随机)向量x = ( x 1 , x 2 ,…, x d )T ,已知类别状态的先验概率为:()i P w 和类别的条件概率密度为(|)1,2,3...i P x w i c =,根据Bayes 公式得到状态的后验概率 有:1 (|)() (|)(|)() i i i c j j j p P P p P ωωωωω== ∑x x x 基本决策规则:如果1,...,(|)max (|)i j j c P P ωω==x x ,则i ω∈x ,将 x 归属后验概率最大的类 别 。 (2)、掌握Parzen 窗法 对于被估计点X : 其估计概率密度的基本公式(x)N k N N N p V =,设区域 R N 是以 h N 为棱长的 d 维超立方体, 则立方体的体积为d N N V h =; 选择一个窗函数(u)?,落入该立方体的样本数为x x 1 ( )i N N N h i k ?-== ∑,点 x 的概率密度:

x x 11 1(x)( )N i N N k N N N V h i N p V N ?-== =∑ 其中核函数:x x 1i K(x,x )( )i N N V h ?-= ,满足的条件:i (1) K(x,x )0≥;i (2) K(x,x )dx 1=?。 (3)、Fisher 线性判别方法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通过寻找一个投影方向(线性变换,线性组合),将高维问题降低到一维问题来解决,并且要求变换后的一维数据具有如下性质:同类样本尽可能聚集在一起,不同类的样本尽可能地远。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就是通过给定的训练数据,确定投影方向W 和阈值y0,即确定线性判别函数,然后根据这个线性判别函数,对测试数据进行测试,得到测试数据的类别。 线性判别函数的一般形式可表示成 0)(w X W X g T += ,其中????? ??=d x x X 1 ? ????? ? ??=d w w w W 21 根据Fisher 选择投影方向W 的原则,即使原样本向量在该方向上的投影能兼顾类间分布尽可能分开,类内样本投影尽可能密集的要求,用以评价投影方向W 的函数为: 2 2 2122 1~~)~~()(S S m m W J F +-= )(211 *m m S W W -=- 上面的公式是使用Fisher 准则求最佳法线向量的解,该式比较重要。另外,该式这种 形式的运算,我们称为线性变换,其中21m m -式一个向量,1-W S 是W S 的逆矩阵,如21m m -是d 维,W S 和1-W S 都是d ×d 维,得到的* W 也是一个d 维的向量。 向量* W 就是使Fisher 准则函数)(W J F 达极大值的解,也就是按Fisher 准则将d 维X 空间投影到一维Y 空间的最佳投影方向,该向量* W 的各分量值是对原d 维特征向量求加权和的权值。

模式识别答案

模式识别试题二答案 问答第1题 答:在模式识别学科中,就“模式”与“模式类”而言,模式类是一类事物的代表,概念或典型,而“模式”则是某一事物的具体体现,如“老头”是模式类,而王先生则是“模式”,是“老头”的具体化。问答第2题 答:Mahalanobis距离的平方定义为: 其中x,u为两个数据,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一般为协方差矩阵)。根据定义,距某一点的Mahalanobis距离相等点的轨迹是超椭球,如果是单位矩阵Σ,则Mahalanobis距离就是通常的欧氏距离。问答第3题 答:监督学习方法用来对数据实现分类,分类规则通过训练获得。该训练集由带分类号的数据集组成,因此监督学习方法的训练过程是离线的。 非监督学习方法不需要单独的离线训练过程,也没有带分类号(标号)的训练数据集,一般用来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如聚类,确定其分布的主分量等。 就道路图像的分割而言,监督学习方法则先在训练用图像中获取道路象素与非道路象素集,进行分类器设计,然后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道路图像进行分割。 使用非监督学习方法,则依据道路路面象素与非道路象素之间的聚类分析进行聚类运算,以实现道路图像的分割。 问答第4题 答:动态聚类是指对当前聚类通过迭代运算改善聚类; 分级聚类则是将样本个体,按相似度标准合并,随着相似度要求的降低实现合并。 问答第5题 答:在给定观察序列条件下分析它由某个状态序列S产生的概率似后验概率,写成P(S|O),而通过O求对状态序列的最大似然估计,与贝叶斯决策的最小错误率决策相当。 问答第6题 答:协方差矩阵为,则 1)对角元素是各分量的方差,非对角元素是各分量之间的协方差。 2)主分量,通过求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用得,则,相 应的特征向量为:,对应特征向量为,对应。 这两个特征向量即为主分量。 3) K-L变换的最佳准则为: 对一组数据进行按一组正交基分解,在只取相同数量分量的条件下,以均方误差计算截尾误差最小。 4)在经主分量分解后,协方差矩阵成为对角矩阵,因而各主分量间相关消除。 问答第7题

模式识别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模式?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信息。 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从事物中获得的___信息__。 2.模式识别的定义?让计算机来判断事物。 3.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分类器设计/ 分类决策。 第二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 1.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过程? 答:已知先验概率,类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公式 得到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大小进行决策分析。 2.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分类器设计过程? 答:根据训练数据求出先验概率 类条件概率分布 利用贝叶斯公式得到后验概率 如果输入待测样本X ,计算X 的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大小进行分类决策分析。 3.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规则有哪几种常用的表示形式? 答: 4.贝叶斯决策为什么称为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 答:最小错误率Bayes 决策使得每个观测值下的条件错误率最小因而保证了(平均)错误率 最小。Bayes 决策是最优决策:即,能使决策错误率最小。 5.贝叶斯决策是由先验概率和(类条件概率)概率,推导(后验概率)概率,然后利用这个概率进行决策。 6.利用乘法法则和全概率公式证明贝叶斯公式 答:∑====m j Aj p Aj B p B p A p A B p B p B A p AB p 1) ()|()() ()|()()|()(所以推出贝叶斯公式 7.朴素贝叶斯方法的条件独立假设是(P(x| ωi) =P(x1, x2, …, xn | ωi) = P(x1| ωi) P(x2| ωi)… P(xn| ωi)) 8.怎样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获得各个属性的类条件概率分布? 答:假设各属性独立,P(x| ωi) =P(x1, x2, …, xn | ωi) = P(x1| ωi) P(x2| ωi)… P(xn| ωi) 后验概率:P(ωi|x) = P(ωi) P(x1| ωi) P(x2| ωi)… P(xn| ωi) 类别清晰的直接分类算,如果是数据连续的,假设属性服从正态分布,算出每个类的均值方差,最后得到类条件概率分布。 均值:∑==m i xi m x mean 11)( 方差:2)^(11)var(1∑=--=m i x xi m x 9.计算属性Marital Status 的类条件概率分布 给表格计算,婚姻状况几个类别和分类几个就求出多少个类条件概率。 ???∈>=<2 11221_,)(/)(_)|()|()(w w x w p w p w x p w x p x l 则如果∑==21 )()|()()|()|(j j j i i i w P w x P w P w x P x w P 2,1),(=i w P i 2,1),|(=i w x p i ∑==2 1)()|()()|()|(j j j i i i w P w x P w P w x P x w P ∑=== M j j j i i i i i A P A B P A P A B P B P A P A B P B A P 1) ()| ()()|()()()|()|(

第十讲 句法模式识别

第十讲 句法模式识别 一、 基本概念 1、结构模式识别: 有一些模式识别任务,不能在特征空间中用统计模式识别的方法得到解决。 汉字的识别:汉字有偏旁部首、笔划构成 字符的识别:字符的字体不影响识别 语言的识别:语言由音节、字、词构成 图像识别:画面分割,目标识别 生物识别:基因序列,染色体结构,心电图分类 定义: 以结构基元为基础,利用模式的结构信息完成分类的过程,称为“结构模式识别”。 其中“基元”指构成模式结构信息的基本单元,本身不包含有意义的结构信息。 基元的选取与应用有关: 文字:笔划或偏旁部首作为基元 语音:音素作为基元 心电图:收缩波和扩张波作为基元 图形:边缘线段、角点都可作为基元 讨论: 结构模式识别是与统计模式识别完全不同的一大类模式识别问题,一个基于结构信息,一个基于特征值 结构模式识别不仅能完成分类,还可以得到每个模式的结构性质 结构模式识别的依据是模式间结构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度的度量不能用一般特征空间中的距离来表示 结构模式识别可以采用句法方法、拓扑分析方法、图论方法等多种方法 基元提取和分类器训练上的困难使得结构模式识别方法仍未成熟 结构模式识别系统的模式信息通常来源于图像、音频等多媒体信息源 2、句法模式识别 (1)句法模式识别的定义: 句法模式识别是利用模式的结构信息,以形式语言理论为基础来进行结构模 a c c b b b d d d c c c b b b d d a b c d 轮廓基元

式识别的方法。 傅京荪(1930-1985) 美国工程院院士、Purdue大学讲座教授、台湾 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IAPR)创始人和 首任主席,上世纪60年代提出句法模式识别。 (2)句法和文法: 句法 句法来源于语言学,是指由字(词)构成句子的方式,也就是一个 句子组成的规则。 句法具有递归性,可以重复组合使用,用简单的规则可以表达复杂 的结构。 可以用句法来表达结构模式识别中基元间的结构关系。 文法 文法是指一类相似的句子的共同句法规则。 可以用文法来表示一类样本的共同特点。 对某个具体的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判别与某类的文法是否相似,可 以实现模式识别。 (3)形式语言: 形式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抽象,是用一组明确的数学规则描述的语言,是语言的“数学化”,它由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组成。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美国语言学家,麻省理工学院語言学与哲学 系荣誉退休教授,曾任该系主任,并任该校认 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 构》一书,提出了形式语言理论,其最初目的 是为了研究人类语言抽象和通用的结构规则,后 来在计算机编程语言、自动机理论、模式识别等 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在1980年到1 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 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八多的学者。 3、句法模式识别系统的组成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复习

题型: 1.填空题5题 填空题2.名词解释4题 3.问答题4题 4.计算作图题3题 5.综合计算题1题 备注1:没有整理第一章和第六章,老师说不考的 备注2:非线性判别函数相关概念P69 概率相关定义、性质、公式P83以后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公式P85 最小风险贝叶斯P86 正态贝叶斯P90 综合计算有可能是第六次作业 一、填空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模式识别分类:1.从实现方法来分模式识别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从理论上来分, 有统计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聚类分析是按照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根据距离函数的规律做模式分类的。 模式的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 模式识别的任务: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如何用计算机实现 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1.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思维;2.生物计算机--运用生 物工程技术、蛋白分子作芯片; 3.光计算机--用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光的处理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训练学习方法: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无先验知识,甚至类别数也未知)。 统计模式识别有:1.聚类分析法(非监督);2.判决函数法/几何分类法(监督);3.基于 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 以模式集在特征空间中分布的类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对总体特 征进行研究,以取得分类的方法 数据的标准化目的:消除各个分量之间数值范围大小对算法的影响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书P7 聚类过程遵循的基本步骤:特征选择;近邻测度;聚类准则;聚类算法;结果验证;结果 判定。 相似测度基础:以两矢量的方向是否相近作为考虑的基础,矢量长度并不重要。 确定聚类准则的两种方式:阈值准则,函数准则 基于距离阈值的聚类算法——分解聚类:近邻聚类法;最大最小距离聚类法 类间距离计算准则: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 3)中间距离法4)重心法5)类平均距 离法6)离差平方和法P24 系统聚类法——合并的思想 用于随机模式分类识别的方法,通常称为贝叶斯判决。 BAYES 决策常用的准则:最小错误率;最小风险 错误率的计算或估计方法:①按理论公式计算;②计算错误率上界;③实验估计。

模式识别练习题(简答和计算)..

1、试说明Mahalanobis 距离平方的定义,到某点的Mahalanobis 距离平方为常数的轨迹的几何意义,它与欧氏距离的区别与联系。 答:Mahalanobis 距离的平方定义为:∑---=1 2)()(),(u x u x u x r T 其中x ,u 为两个数据,1-∑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一般为协方差矩阵)。根据定义,距 某一点的Mahalanobis 距离相等点的轨迹是超椭球,如果是单位矩阵Σ,则Mahalanobis 距离就是通常的欧氏距离。 2、试说明用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两种方法对道路图像中道路区域的划分的基本做法,以说明这两种学习方法的定义与它们间的区别。 答:监督学习方法用来对数据实现分类,分类规则通过训练获得。该训练集由带分类号的数据集组成,因此监督学习方法的训练过程是离线的。 非监督学习方法不需要单独的离线训练过程,也没有带分类号(标号)的训练数据集,一般用来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如聚类,确定其分布的主分量等。 就道路图像的分割而言,监督学习方法则先在训练用图像中获取道路象素与非道路象素集,进行分类器设计,然后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道路图像进行分割。 使用非监督学习方法,则依据道路路面象素与非道路象素之间的聚类分析进行聚类运算,以实现道路图像的分割。 3、已知一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为??? ? ??12/12/11,试问 (1) 协方差矩阵中各元素的含义。 (2) 求该数组的两个主分量。 (3) 主分量分析或称K-L 变换,它的最佳准则是什么? (4) 为什么说经主分量分析后,消除了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

答:协方差矩阵为??? ? ??12/12/11,则 (1) 对角元素是各分量的方差,非对角元素是各分量之间的协方差。 (2) 主分量,通过求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用???? ? ? ?? ----121211λλ=0得4/1)1(2=-λ,则 ?? ?=2/32/1λ,相应地:2/3=λ,对应特征向量为???? ??11,21 =λ,对应??? ? ??-11。 这两个特征向量,即为主分量。 (3) K-L 变换的最佳准则为: 对一组数据进行按一组正交基分解,在只取相同数量分量的条件下,以均方误差计算截尾误差最小。 (4) 在经主分量分解后,协方差矩阵成为对角矩阵,因而各主分量间相关性消除。 4、试说明以下问题求解是基于监督学习或是非监督学习: (1) 求数据集的主分量 (2) 汉字识别 (3) 自组织特征映射 (4) CT 图像的分割 答:(1) 求数据集的主分量是非监督学习方法; (2) 汉字识别:对待识别字符加上相应类别号—有监督学习方法; (3) 自组织特征映射—将高维数组按保留近似度向低维映射—非监督学习; (4) CT 图像分割—按数据自然分布聚类—非监督学习方法; 5、试列举线性分类器中最著名的三种最佳准则以及它们各自的原理。

模式识别简介

模式识别简介 Pattern recognition 诞生 狗的嗅觉的灵敏度非常高,大约是人的50至100倍。狗通过这项特异的功能来识别各种各样的东西,帮助人类完成一些鉴别工作。不仅如此,识别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人们无时无处的在进行“模式识别”,古人有一成语“察言观色”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概念 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语音识别系统。其计算机识别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高,效率高。在将来完全可以取代人工录入。 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应用计算机对一组事件或过程进行辨识和分类,所识别的事件或过程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像等具体对象,也可以是状态、程度等抽象对象。这些对象与数字形式的信息相区别,称为模式信息。 模式识别所分类的类别数目由特定的识别问题决定。有时,开始时无法得知实际的类别数,需要识别系统反复观测被识别对象以后确定。 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例如自适

模式识别报告 bayes分类

西安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实验一——IRIS正态分布假设下的贝叶斯分类 吴娟梅硕2081 3112313030

对于具有多个特征参数的样本(如本实验的iris 数据样本有4d =个参数),其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定义为 112 2 11()exp ()()2(2)T d p π-??= --∑-???? ∑ x x μx μ 式中,12,,,d x x x ????=x 是d 维行向量,12,,,d μμμ????=μ 是d 维行向量,∑是d d ?维协方差矩阵,1-∑是∑的逆矩阵,∑是∑的行列式。 本实验我们采用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使用如下的函数作为判别函数 ()(|)(), 1,2,3i i i g p P i ωω==x x (3个类别) 其中()i P ω为类别i ω发生的先验概率,(|)i p ωx 为类别i ω的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由其判决规则,如果使()()i j g g >x x 对一切j i ≠成立,则将x 归为i ω类。 我们根据假设:类别i ω,i=1,2,……,N 的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i p ωx ,i=1,2,……,N 服从正态分布,即有(|)i p ωx ~(,)i i N ∑μ,那么上式就可以写为 112 2 ()1()exp ()(),1,2,32(2)T i i d P g i ωπ-?? = -∑=???? ∑ x x -μx -μ 对上式右端取对数,可得 111()()()ln ()ln ln(2)222 T i i i i d g P ωπ-=-∑+-∑-i i x x -μx -μ 上式中的第二项与样本所属类别无关,将其从判别函数中消去,不会改变分类结果。则判别函数()i g x 可简化为以下形式 111 ()()()ln ()ln 22 T i i i i g P ω-=-∑+-∑i i x x -μx -μ

模式识别报告

一、模式识别概论 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信息的分类问题。按“物以类聚”的自然规律,将大容量的信息分门别类,各种类别的信息分别归集在一起,然后找出它们内部的规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规律,然后按规律建立模型,进行生产过程的操作和控制,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称为模式,而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人们为了掌握客观事物,按事物相似的程度组成类别。模式识别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对某一具体事物时将其准确地归入某一类别。模式识别系统都由两个过程所组成,即设计和实现。设计是指用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分类器的设计。实现是指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待识别的样本进行分类决策。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选择,分类决策。 分类决策就是在特征空间中用统计方法把被识别对象归为某一类别。基本作法是在样本训练集基础上确定某个判决规则,使按这种判决规则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所造成的错误识别率最小或引起的损失最小。 二、模式识别的方法 模式分类是模式识别的主要内容,即将某个模式分到某个模式类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样本库,然后根据样本库建立判别函

数,这一过程由机器来实现,成为学习过程。然后对一个未知的新对象分析它的特征,并根据判别函数决定它属于哪一类。模式分类是一种监督学习的方法。可用于模式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经典的方法有: ①统计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是受数学中的决策理论启发而产生的一种识 别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特征提取阶段得到的特征向量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这个空间包含了所有的特征矢量。不同的特征向量,或者说不同类别的对象,都对应于此空间中的一点。在分类阶段,则利用统计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从而达到识别不同特征对象的目的。统计识别中应用的统计决策分类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研究的重点是特征提取。这类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有贝叶斯分类、线性分类、非线性分类和聚类分析。 这类方法的优点是比较成熟,能考虑干扰噪声等影响,识别模式基元能力强。但是该方法对结构复杂的模式抽取特征困难,不能反映模式的结构特征,难以描述结构的性质。难以从整体角度考虑识别问题。 ②句法结构模式识别 句法识别是对统计识别方法的补充。统计方法用数值来描述图像的特征,句法方法则是用符号来描述图像特征的。它模仿了语言学中句法的层次结构,采用分层描述的方法,把复杂图像分解为单层或多层的简单子图像,主要突出了识别对象的结构信息。图像识别是从统计方法发展起来的,而句法方法扩大了识别的能力,使其不仅

模式识别作业--两类贝叶斯分类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课程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Bayes Classifier 实验编号:proj02-01 姓名:汪长泉 学号:2100130303 规定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0日 实际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0日 摘要:在深入掌握多维高斯分布性质,贝叶斯分类的基础上,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一个分类两类模式样本的贝叶斯分类器。用matlab编程,并分析了实验结果,得出贝叶斯分类的一般结论。

1. 贝叶斯分类器 贝叶斯分类器的分类原理是通过某对象的先验概率,利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出其后验概率,即该对象属于某一类的概率,选择具有最大后验概率的类作为该对象所属的类。 1.1 两类情况 两类情况是多类情况的基础,多类情况往往是用多个两类情况解决的。 ① 用i ω,i =1, 2表示样本x (一般用列向量表示)所属的类别。 ② 假设先验概率()P ω1,()P ω2已知。(这个假设是合理的,因为如果先验概率未知,可以从训 练特征向量中估算出来,即如果N 是训练样本总数,其中有,N N 12个样本分别属于 2,1ωω,则相应的先验概率: ()/P N N ω≈11,2 ()/P N N ω≈2) ③ 假设(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i p ωx i =1,2 已知,用来描述每一类中特征向量的分 布情况。如果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未知,则可以从可用的训练数据中估计出来。 1.2贝叶斯判别方法 贝叶斯分类规则描述为: 如果2(|)(|)P ωP ω>1x x ,则x ∈1ω 如果2(|)(|)P ωP ω<1x x ,则x ∈2ω (2-1-1) 贝叶斯分类规则就是看x ∈ω1的可能性大,还是x ∈2ω的可能性大。(|)i P ωx , i =1,2解释为当样本x 出现时,后验概率(|)P ω1x 和(|)P ω2x 的大小从而判别为属于 1ω或属于2ω类。 1.3三种概率的关系――――贝叶斯公式 ()() (|)= () i i i p |P P p ωωωx x x (2-1-3) 其中,()p x 是x 的概率密度函数(全概率密度),它等于所有可能的类概率密度函数乘以相应的先验概率之和。 ()(|)()i i i p p P ωω==∑2 1 x x

模式识别复习重点总结

1.什么是模式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模式: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识别: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 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1)字符识别;(2)医疗诊断;(3)遥感; (4)指纹识别脸形识别;(5)检测污染分析,大气,水源,环境监测; (6)自动检测;(7 )语声识别,机器翻译,电话号码自动查询,侦听,机器故障判断; (8)军事应用。 2.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1)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2)预处理:包括A\D,二值化,图象的平滑,变换,增强,恢复,滤波等, 主要指图象处理; (3)特征抽取和选择: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本质的特征; (4)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使按此类判决规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把这些判决规则建成标准库; (5)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 3.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模式(样本)表示方法:(a)向量表示;(b)矩阵表示;(c)几何表示;(4)基元(链码)表示; (2)模式类的紧致性:模式识别的要求:满足紧致集,才能很好地分类;如果不满足紧致集,就要采取变换的方法,满足紧致集 (3)相似与分类;(a)两个样本x i ,x j之间的相似度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应为非负值 ②样本本身相似性度量应最大

③ 度量应满足对称性 ④ 在满足紧致性的条件下,相似性应该是点间距离的 单调函数 (b) 用各种距离表示相似性 (4)特征的生成:特征包括:(a)低层特征;(b)中层特征;(c)高层特征 (5) 数据的标准化:(a)极差标准化;(b)方差标准化 4.线性判别方法 (1)两类:二维及多维判别函数,判别边界,判别规则 二维情况:(a )判别函数: ( ) (b )判别边界:g(x)=0; (c )判别规则: n 维情况:(a )判别函数: 也可表示为: (b )判别边界:g 1(x ) =W T X =0 (c )判别规则: (2)多类:3种判别方法(函数、边界、规则) (A)第一种情况:(a)判别函数:M 类可有M 个判别函数 (b) 判别边界:ωi (i=1,2,…,n )类与其它类之间的边界由 g i (x )=0确 定 32211)(w x w x w x g ++=为坐标向量为参数,21,x x w 1 2211......)(+++++=n n n w x w x w x w x g X W x g T =)(为增值模式向量。 ,=为增值权向量,T n n T n n x x x x X w w w w W )1,...,,(),,...,,(21121+=+ 权向量。 个判别函数的为第式中i w w w w W T in in i i i ),,,...,,(121+=

模式识别综述

模式识别综述 摘要:介绍了模式识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包含的内容。就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列举了模式识别在各领域的应用,针对其应用前景作了相应分析。 关键字:模式识别系统、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事物认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实际需求,形成了一种模拟人的各种识别能力(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和认识方法的学科,这个就是模式识别,它是属于一种自动判别和分类的理论。这一理论孕育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人们通过遥感从卫星取得的巨量信息,需要进行空前规模的处理、识别和应用,在此推动下,模式识别技术便得以迅速发展[1]。发展到现在,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阔,包括文本分类、语音识别、视频识别、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等。模式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工业生产、交通安全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基本概念 什么是模式呢?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但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从事物获取的信息。因此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3]。 人们在观察各种事物的时候,一般是从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者很小一部分开始的,然后经过长期的积累,随着对观察到的事物或者现象的数量不断增加,就开始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是反映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不同或者相似之处,这些特征或者属性使人们对事物自然而然的进行分类。从而窥豹一斑,对于一些事物或者现象,不需要了解全过程,只需要根据事物或者现象的一些特征就能对事物进行认识。人脑的这种思维能力视为“模式”的概念。 模式识别就是识别出特定事物,然后得出这些事物的特征。识别能力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一种基本属性,根据被识别的客体的性质可以将识别活动分为具体的客体与抽象的客体两类。诸如字符、图像、音乐、声音等是具体的客体,他们刺激感官,从而被识别。而思想、信仰、言论等则是抽象的客体,这些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我们研究的主要是一些具体客体的识别,而且仅限于研究用机器完

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156 电脑知识与技术 DIANNAO ZHISHI YU JISHU 百家论坛 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杨合超 宋海歌 周雪梅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焦作 454000) [摘 要] 模式识别技术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理论基础与应用作了详细介绍与阐述。介绍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模式识别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模式识别;应用;发展趋势 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 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0世纪4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 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识别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随着计算机出现以及人工智能兴起,将人类识别技能赋予计算机成为一项新兴课题。 1.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类别或同一类中的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称为样本。模式识别就是研究通过计算机自动(或人为进行少量干预)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各个模式类中的技术[3] 图一: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 模式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2.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 模式识别方法大致可以分为4类:统计决策法、结构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与基于人工智能方法。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前两种方法发展得比较早,理论相对也比较成熟,在早期的模式识别中应用较多。后两种方法目前的应用较多,由于模糊方法更合乎逻辑、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复杂模式识别能力,因此日益得到人们重视。 2.1 统计决策法 统计决策法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它包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 参数方法主要以Bayes决策准则为指导。其中最小错误率和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是最常用的两种决策方法。假定特征对于给定类的影响独立于其他特征,在决策分类的类别N已知与各类别的先验概率及类条件概率密度已知的情况下,对于一特征矢量X根据公式计算待检模式在各类中发生的后验概率,后验概率最大的类别即为该模式所属类别。在这样的条件下,模式识别问题转化为一个后验概率的计算问题。 在贝叶斯决策基础上,根据各种错误决策造成损失不同,人们提出基于贝叶斯风险的决策,即计算给定特征矢量X在各种决策中的条件风险大小,找出其中风险最小的决策。 参数估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样本数目趋近于无穷大时的渐进理论。在样本数目很大时,参数估计结果才趋近于真实的模型。然而实 际样本数目总是有限的,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另外参数估计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特征独立性,这一点有时和实际差别较大。 2.2 结构模式识别 结构模式识别是利用模式的结构描述与句法描述之间的相似性对模式进行分类。每个模式由它的各个子部分(称为子模式或模式基元)的组合来表示。对模式的识别常以句法分析的方式进行,即依据给定的一组句法规则来剖析模式的结构。当模式中每一个基元被辨认后,识别过程就可通过执行语法分析来实现。选择合适的基元是结构模式识别的关键。 结构模式识别主要用于文字识别、遥感图形的识别与分析、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该方法的特点是识别方便,能够反映模式的结构特征,能描述模式的性质,对图像畸变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2.3 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解决分类识别问题. 这里有很多与普通聚类算法“平行”的方法,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借鉴和相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两者之间根本性的不同是概念的不同:模糊模式识别是将待识别类、对象作为模糊集或其元素,然后对这些模糊集或元素进行分类;普通聚类算法是根据事物间的不同特征、亲疏程度和相似性等关系,直接对它们进行分类. 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特征提取或特征变换(将原来普通意义上的特征值变为模糊特征) ,建立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或建立元素之间的模糊相似关系,并确定这个关系的隶属度函数(相关程度) ,然后运用相关的模糊数学的原理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同一般的模式识别方法相比较,模糊模式识别具有客体信息表达更加合理,信息利用充分,各种算法简单灵巧,识别稳定性好,推理能力强的特点。 2.4 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就开始模拟动物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他们采用软件或硬件的办法,建立了许多以大量处理单元为结点,处理单元间实现互联的拓扑网络,进行模拟,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对原始特征空间进行非线性变换,产生一个新的样本空间,使得变换后的特征线性可分。同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其分类器是与概率分布无关的。 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具有信息处理的并行性、自组织和自适应性、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联想功能以及容错性能等,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映射方法,其物理意义比较难解释,在理论上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算法复杂度方面,神经网络计算复杂度大,在特征维数比较高时,样本训练时间比较长;在算法稳定性方面,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并且存在欠学习与过学习的现象范化能力不容易控制。这些也是制约人工神经网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3. 模式识别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 The mai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Yang He-chao, Song Hai-ge, Zhou Xue-me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Abstract: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 elds. In this paper, we elaborate upon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s ? rstly. Then we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the mai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