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832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832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下列物质对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分别有什么影响?(1)鱼藤酮,(2)抗霉素A,(3)叠氮化物,(4)寡霉素,(5)DNP,(6)缬氨霉素,(7)DCCD(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答案】(1)阻断复合物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

(2)阻断复合物Ⅲ中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

(3)阻断复合物Ⅳ中的电子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形成;

(4)通过对的抑制阻断质子梯度的利用,从而抑制ATP的生成和ADP刺激氧的利用;

(5)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甚至刺激氧的利用,但通过消除跨膜质子梯度而阻断ATP 合成;

(6)不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通过把钾离子转运到基质中消除跨膜质子梯度产生的高能状态,从而阻断ATP合成;

(7)与寡霉素作用相似。

2.试述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的调控机制。

【答案】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转化为丙二酸单酰CoA,后者是脂肪酸合成二碳单位的活性供体,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成中的限速反应,该酶是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在原核生物中乙酰CoA羧化酶是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每个亚基行使不同的功能,分别称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生物素羧化酶和羧基转移酶,只有当它们聚合成完整的酶后才有活性,乙酰CoA羧化酶受由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激发的磷酸化修饰的抑制。它的活化型为乙酰CoA羧化酶的聚合物,当磷酸化时这个聚合物解离成为单体,遂失去活性。柠檬酸是该酶的别构激活剂,能促进无活性的单体聚集成有活性的全酶,从而加速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酰CoA是该酶别构抑制剂,它促使聚集物的解体,因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酰CoA是脂肪酸合成的产物,它的作用可以称为反馈抑制。

3.试总结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及纯化的相关技术。

【答案】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有:盐析、透析、超离心、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亲和层析等方法。各种分离纯化蛋白质技术的原理见下。

(1)盐析:应用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使蛋白质聚集而沉淀。在不同中性盐浓度有不同的蛋白质沉淀。

(2)透析:利用只能通透小分子化合物的半透膜,使大分子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分尚,达到浓缩蛋白质或除去盐类小分子的目的。

(3)超离心方法:利用蛋白质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可发生沉降的特点,由于蛋白质的密度与

形态各不相同,可以应用超离心法将各种不同密度的蛋白质加以分离。

(4)电泳方法:根据蛋白质在一定的pH溶液中可带有电荷,成为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由于蛋白质的质量和电荷量不同,其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将蛋白廣分离成泳动速率快慢不等的条带。

(5)离子交换层析: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溶液中,可解离成带电荷的胶体颗粒,可与层析柱内离子交换树脂颗粒表面的相反电荷相吸引,然后用盐溶液洗脱,带电量小的蛋白质先被洗脱,随着盐浓度增加,带电量多的也被洗脱,分部收集洗脱蛋白质溶液,可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6)分子筛层析:根据蛋白质颗粒大小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层析柱内填充着带有小孔的颗粒,小分子蛋白质进入颗粒,而大分子蛋白质则不能,因此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在层析柱内的滞留时间不同,流出层析柱的先后不同,可将蛋白质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而分离。

(7)亲和层析法:它是利用蛋白质分子能与其相对应的配体进行特异的非共价键的可逆结合来分离纯化。所谓配体,就是指能与某些蛋白质进行特异结合的化合物,如酶与作用的底物、激素与受体、抗原与抗体等。使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制备带有特异配体的亲和层析柱,一般可将配体连接在琼脂糖颗粒上。蛋白质样品溶液通过此种特异的层析柱,与此配体特异结合的蛋白质便被吸附而与其他物质分开。再用某些试剂将蛋白质与配体重新拆开而分离之,这样便可以获得纯化的酶、激素、抗体等。

4.试述肝昏迷的生化机理。

【答案】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血氨浓度增高,称为高氨血症。一般认为氨进入脑组织,可与脑中的酮戊二酸经还原氨基化而合成谷氨酸,氨还可进一步与脑中的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这两步反应需消耗和A TP,并且使脑细胞中的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弱,从而使脑组织中A 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产生昏迷,这是肝昏迷氨中毒学说的基础。

另一方面,酪氨酸脱羧基生成酪胺,苯丙氨酸脱羧基生成苯乙胺,酪胺和苯乙胺若不能在肝内分解而进入脑组织,则可分别经羟化而形成羟酪胺(鱆胺)和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儿茶酚胺类似,称为假神经递质。假神经递质增多,可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儿茶酚胺,但它们不能传递神经冲动,可使大脑发生异常抑制,这可能与肝昏迷有关。

5.DNP作为解偶联剂的作用实质是什么?生物体内解偶联过程有什么意义?

【答案】DNP能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两个过程解偶联。DNP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可以在膜中自由移动;又是一种弱酸可以解离出质子。DNP通过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自由移动,将线粒体电子传递过程中泵出的质子再带回线粒体内,严重破坏跨膜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从而切断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的驱动力,但由于DNP不影响电子传递链本身的功能,因此DNP存在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可以照常进行。

生物体内存在解偶联蛋白,其生物学意义在于使新生动物和冬眠动物能自发产生热量,保持

体温。

6.如何区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单链DNA与单链RNA?

【答案】DNA和RNA的组成不同,理化性质存在差异。

(1)用专一性的RNA酶与DNA酶分别对两者进行水解。

(2)用碱水解,RNA能够被水解,而DNA不被水解。

(3)进行颜色反应,二苯胺试剂可以使DNA变成蓝色;苔黑酚(地衣酚)试剂能使RNA 变成绿色。

(4)用酸水解后,进行单核苷酸的分析(色谱法或电泳法),含有U的是RNA,含有T的是DNA。

7.试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答案】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均为右手螺旋。

②嘌呤和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和核糖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o,因此,沿中心轴每螺旋一周有10个核苷酸。

④两条核苷酸链依靠碱基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配对,G与C配对。

⑤维持双螺旋的作用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盐键和疏水作用力。

⑥自然界双螺旋DNA大多为右手螺旋,但也有左手螺旋。

8.简述核酶的含义及其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美国科学家Cech于1982年在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的RNA前体加工成熟时发现具有催化作用的RNA,被称为核酶。核酶的发现一方面推动了对生命活动多样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医学上有其特殊的用途。锤头核酶结构的发现促使人们设计并合成出许多种核酶,用以剪切破坏一些有害基因转录出的mRNA或其前体、病毒RNA,现已被试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疾病和基因治疗研究。

9.一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那么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结构上、功能上可能发生哪些改变?

【答案】(1)基因的编码产物中可能有一氨基酸发生改变,突变成另外一种氨基酸;(2)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虽然碱基改变,但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不变;(3)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变短,即突变成终止密码子而终止翻译。

10.以原核生物为例简述mRNA的转录过程。

【答案】转录可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1)起始:①RNA聚合酶的因子辨认启动子中的启动信号即区的序列,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