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桁架系统静力分析

平面桁架系统静力分析

已知:桁架结构如图,节点D作用载荷F,a=30cm,b=50cm,各杆横截面均为正方形,横截面积A=1cm2,材料为45#钢,外载荷F=2000N。

要求:给出有限元软件分析的主要步骤、参数设置,加载前后变形图,轴力及轴向应力图;并利用材料力学知识求出解析解,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图一:桁架结构

1、先在workbench中进行建模.

2、在concept中点击line from sketches,选择画好的草图,generate生成,然后生成截面形状,在concept(cross section中)选为矩形rectangular,details view中设置截面尺寸,生成截面,

如下图。

3、点击结构树中line body, details view中设置cross section为画好的rect2,点击generate生成line body,如下图。

4、添加材料参数,在engineering data中添加新材料,45号钢密度为7890 kg/m3,杨氏模量为209GPa,泊松比比为0.269。更新model并打开,点击结构树中的line body,在details view中的assignment中添加45号钢。

5、网格划分,点击mesh,修改网格尺寸,此处设置为5mm生成后如下图。

6、施加约束和载荷,在static structural中insert下添加fixed support和fixed rotation,在最上部的节点处施加载荷,如下图。

7、添加分析项,在solution中insert下加入轴力,变形,和轴向应力图(beam tool中),然后进行solution,如下图。

图1-1 加载前后变形图

图1-2 轴力图

图1-3 轴向应力图

由材料力学分析知:最大轴向力为884.56N,最小轴向力为650.41N,最大位移为0.02106mm,最大轴应力8.8MPa,最小轴应力6.5MPa。由ANSYS分析知:最大轴向力为884.5N,最小轴向力为650.37N,最大位移发生在三杆铰接处,为0.02116mm,最大轴应力8.845MPa,最小轴应力6.5037MPa。

对比可知,两种方法在误差允许的条件下,结论是一致的。

机械原理教案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 1)研究机构的组成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根据结构特点进行机构的分类 3)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 §2-2机构的组成 1、构件 零件:制造的单元。 构件:运动单元体。 (注意:零件与构件的区别) 2、运动副及其约束 1)两构件间自由度:两构件间具有的独立相对运动的数目。 2)运动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联接。 3)运动副元素:参与接触的运动副表面(平面、圆柱面、球面、其它曲面等) 4)约束:两构件间的运动副所起的作用是限制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使某些相对运动的数目减少,这种限制作用称为约束。 5)运动副的分类: 平面运动副:低副:面接触:转动副(铰链)、移动副。(提供了两个约束,保留了一个自由度) 高副:点、线接触:齿轮副、凸轮副。(约束了一个沿法线方向的自由度,保留了两个自由度) 空间运动副:球面副、球销副、螺旋副、圆柱副、高副 另外,还可按运动副进入的约束进行分类分成:Ⅰ级副、Ⅱ级副、Ⅲ级副、Ⅳ级副、Ⅴ级副。 运动副和构件的的表示方法(见教材p15:表2-1)。 3、运动链(Kinematic Chain ) 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如果运动链中的各构件构成首末封闭的系统则称为闭式链,否则称为开式链。在一般机构中,大多采用闭式链,而机器人机构大多采用开式链。根据运动链中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还是空间运动,可以把运动链分为平面运动链和空间运动链两类。 4、机构(Mechanism) 如果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机架时则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构中各构件的名称: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2-3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机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如图a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由图b可知,,,,, 故: 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C、D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者用一个高副去代替一个低副,其修改方案很多,图c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图 c2)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1

解3-1:,,,,C、E复合铰链。 3-2 解3-2:,,,,局部自由度

3-3解3-3:,,, 4、试计算图示精压机的自由度 c)

解:,,解:,, (其中E、D及H均为复合铰链)(其中C、F、K均为复合铰链)5、图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又如在该机构中改选EG为原动件,试问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是否与前者有所不同。 解1)计算此机构的自由度 2)取构件AB为原动件时 机构的基本杆组图为

此机构为Ⅱ级机构 3)取构件EG为原动件时 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图为 此机构为Ⅲ级机构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2、在图a所示的四杆机构中,=60mm,=90mm,==120mm, =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1)当=时,点C的速度; 2)当=时,构件3的BC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 3)当=0 时,角之值(有两个解)。

结构静力分析

第一章结构静力分析 1.1 结构分析概述 结构分析的定义:结构分析是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常用的一个应用领域。结构这个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建筑物;汽车结构,如车身骨架;海洋结构,如船舶结构;航空结构,如飞机机身等;同时还包括机械零部件,如活塞,传动轴等等。 在ANSYS产品家族中有七种结构分析的类型。结构分析中计算得出的基本未知量(节点自由度)是位移,其他的一些未知量,如应变,应力,和反力可通过节点位移导出。 静力分析---用于求解静力载荷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等。静力分析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而非线性分析涉及塑性,应力刚化,大变形,大应变,超弹性,接触面和蠕变。 模态分析---用于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 谐波分析---用于确定结构在随时间正弦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瞬态动力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在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并且可计及上述提到的静力分析中所有的非线性性质。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应用拓广,用于计算由于响应谱或PSD输入(随机振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 曲屈分析---用于计算曲屈载荷和确定曲屈模态。ANSYS可进行线性(特征值)和非线性曲屈分析。 显式动力分析---ANSYS/LS-DYNA可用于计算高度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的接触问题。 此外,前面提到的七种分析类型还有如下特殊的分析应用: ●断裂力学 ●复合材料 ●疲劳分析 ●p-Method 结构分析所用的单元:绝大多数的ANSYS单元类型可用于结构分析,单元型 从简单的杆单元和梁单元一直到较为复杂的层合壳单元和大应变实体单元。 1.2 结构线性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定义 静力分析计算在固定不变的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效应,它不考虑惯性和阻尼的影响,如结构受随时间变化载荷的情况。可是,静力分析可以计算那些固定不变的惯性载荷对结构的影响(如重力和离心力),以及那些可以近似为等价静力作用的随时间变化载荷(如通常在许多建筑规范中所定义的等价静力风载和地震载荷)。 静力分析中的载荷 静力分析用于计算由那些不包括惯性和阻尼效应的载荷作用于结构或部件上引起的位移,应力,应变和力。固定不变的载荷和响应是一种假定;即假定载荷和结构的响应随时间的变化非常缓慢。静力分析所施加的载荷包括: ●外部施加的作用力和压力 ●稳态的惯性力(如中力和离心力) ●位移载荷 ●温度载荷 线性静力分析和非线性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包括所有的非线性类型:大变形,塑性,蠕变,应力刚化,接触(间隙)单元,超弹性单元等。本节主要讨论线性静力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在下一节中介绍。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2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基本概念 机器是由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的,而机构则是由构件和运动副组成的。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基本单元体。有时,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需要,往往把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在一起来运动,也就是它们构成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这个单元体称为构件。构件可能是一个零件,也可能是若干个刚性联结在一起的零件组成的一个运动整体。 在平面内作自由运动的构件具有三个独立的相对运动;在空间作自由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相对运动。构件的这种独立运动数目称为自由度。当两构件通过某种方式联接后,它们因直接接触而使某些独立运动受到限制,其自由度将减少。这种对独立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构件的约束数目等于其减少的自由度数。 2.1.3 运动副 机构中的各个构件是以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而且各构件间应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这种两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构件之间的接触形式,可以是平面或圆柱面接触,如图 2.1(a )、(b )所示;也可以是点或线接触,如图2.1(c )、(d )所示。这种组成运动副的点、线或面称为运动副元素。 两构件组成运动副后,它们之间尚具有哪些相对运动,是由该运动副对这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所加的限制条件来决定的。通常运动副可根据运动副的元素来分类。两构件间为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根据组成低副的两构件之间相对运动性质,又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如图2.1(a )中所示,两构件间为圆柱面接触,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为转动,称转动副;如图2.1(b )所示,两构件间为平面接触,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称移动副。两构件间为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高副,如图 2.1(c )、(d )所示。在平面运动副中,低副存在两个约束,具有一个自由度;高副存在一个约束,具有两个自由度。 图2.1运动副 (a ) (b ) (c ) (d ) n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课后答案

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机构的主动件数等于自由度数时,机构就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2 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应注意机构中是否包含着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3.3 机构运动简图有什么作用?如何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答:(1)能抛开机构的具体结构和构件的真实外形,简明地表达机构的传动原理,并能对机构进行方案讨论和运动、受力分析。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如下所述: ①认真研究机构的结构及其动作原理,分清机架,确定主动件。 ②循着运动传递的路线,搞清各构件间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运 动副的种类。 ③测量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 ④选择视图平面和比例尺,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其构件和运动副,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 3.4 计算如题3.4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并说明欲使其具有确定运动,需要有几个原动件?

题3.4图 答:a )L H 9130n P P ===,,代入式(3.1)中可得 L H 323921301F n P P =--=?-?-=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b)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必须取消,即把滚子与杆刚化,则L H 332n P P ===,,,代入式(3.1)中可得 L H 32332321F n P P =--=?-?-=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c) L H 570n P P ===,,代入式(3.1)中可得 L H 32352701F n P P =--=?-?-=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3.5 绘制如题3.5图所示各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平面机构力分析习题解答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解答 典型例题解析 例4-1 图4-1所示以锁紧机构,已知各部分尺寸和接触面的摩擦系数f ,转动副的摩擦圆图上虚线圆,在P 力作用下工作面上产生夹紧力Q,试画此时各运动副中的总反力作用线位置和方向(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 图4-1 解 [解答] (1) BC 杆是二力杆,由外载荷P 和Q 判断受压,总反力23R F 和43R F 的位置和方向见图。 (2) 楔块4所受高副移动副转动副的三个总反力相平衡,其位置方向及矢量见图。 (3) 杆2也是三力杆,所受的外力P 与A,B 转动副反力相平衡,三个力的位置见图。 例4-2 图示摇块机构,已知,90 ABC 曲柄长度,86,200,1002mm l mm l mm l BS AC AB 连 杆的质量,22kg m 连杆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22.0074.0m kg J S ,曲柄等角速转动s rad /401 , 求连杆的总惯性力及其作用线。

[解答] (1) 速度分析 ,/41s m l v AB B 其方向垂直于AB 且为顺时针方向 32322C C C B C B C 大小: s m /4 0 0 ? 方向: AB BC 取mm s m v /2 .0 作速度图如(b ),得 02232 B C B C l v (2)加速度分析 ,/160221s m l a AB B 其方向由B 指向A 。 32323t C2B n C2B 2 C C r C C k C B C 大小: 160 0 ? 0 0 ? 方向:A B B C 2BC BC BC 取mm s m a 2 /8 作加速度图如图(C) 22 2/80s m s p a a s 222 2/100s m C C a a B C t 222222/76.923160s rad l l l a AB AC B C t B C ,逆时针方向。 (3)计算惯性力,惯性力矩 N a m F S I 160222 ,方向如图( )所示。 m N J M S I .836.6222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例4-3 在图示的摆动凸轮机构中,已知作用于摆杆3上的外载荷Q,各转动副的轴颈半径r 和当量摩擦系数v f ,C 点的滑动摩擦因素f 以及机构的各部分尺寸。主动件凸轮2的转向如图,试求图示位置时作用于凸轮2上的驱动力矩M 。

3平面机构力分析(包括摩擦和自锁)

A0700003机械原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由若干机器并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中单机效率相等均为,则机组的总效率必有如下关系:。 A、B、 C、D、 (为单机台数)。 答案:C 2. 三角螺纹的摩擦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 A、小于; B、等于; ( C、大于; D、传动; E、紧固联接。 答案: CE 3. 在由若干机器串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的单机效率均不相同,其中最高效率和最低效率分别为和,则机组的总效率必有如下关系:。 A、B、

C、D、。 答案: A 4. 构件1、2 间的平面摩擦的总反力的方向与构件2对构件1 的相对运动方向所成角度恒为。 A、 0; - B、 90; C、钝角; D、锐角。 答案: C 5. 反行程自锁的机构,其正行程效率,反行程效 率。 A、B、 C、D、 答案: CD 6. 图示平面接触移动副,为法向作用力,滑块在力作用下沿方向运动,则固定件给滑块的总反力应是图中所示的作用线和方向。

| 答案: A 7. 自锁机构一般是指的机构。 A、正行程自锁; B、反行程自锁; C、正反行程都自锁。 答案: B 8. 图示槽面接触的移动副,若滑动摩擦系数为,则其当量摩擦系数 。 A、 B、 C、 D、 答案: B 9.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矩形螺纹的螺旋与三角螺纹的螺旋相比,前者? A、效率较高,自锁性也较好;

? B、效率较低,但自锁性较好; C、效率较高,但自锁性较差; D、效率较低,自锁性也较差。 答案: C 10. 图示直径为的轴颈1与轴承2组成转动副,摩擦圆半径为,载荷为,驱动力矩为,欲使轴颈加速转动,则应使。 A、=, B、, C、=, D、。 * 答案: D 11. 轴颈1与轴承2 组成转动副,细实线的圆为摩擦圆,轴颈1 受到外力( 驱动力 ) 的作用,则轴颈1 应作运动。 A、等速; B、加速; C、减速。

衍架的结构静力分析

实验一 衍架的结构静力分析 结构静力分析是ANSYS 软件中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功能,它主要用于分析结构在 固定载荷(主要包括外部施加的作用力,稳态惯性力如重力和离心力,位移载荷和温度载荷等)作用下所引起的系统或部件的位移,应力,应变和力。一般情况下,结构静力分析适用于不考虑或惯性,阻尼以及动载荷等对结构响应的影响不大的场合,如温度,建筑规范中的等价静力风载和地震载荷等在结构中所引起的响应。 结构静力分析分为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两类,由于非线性分析涉及大变形,塑性,蠕变和应力强化等内容,较为复杂,不适于作为入门教学。因此,本实训中只讨论ANSYS 的线性结构静力分析。 一、问题描述 图1所示为由9个杆件组成的衍架结构,两端分别在1,4点用铰链支承,3点受到一 个方向向下的力F y ,衍架的尺寸已在图中标出,单位: m 。试计算各杆件的受力。 其他已知参数如下: 弹性模量(也称扬式模量) E=206GPa ;泊松比μ=0.3; 作用力F y =-1000N ;杆件的 横截面积A=0.125m 2. 显然,该问题属于典型的衍架静力分析问题,通过理论求解 方法(如节点法或截面法)也可以很容易求出个杆件的受力,但这里为什么要用ANSYS 软件对其分析呢? 二、实训目的 本实训的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熟悉ANSYS8.0软件的用户界面,了解有限元分析的一 般过程;二是通过使用ANSYS 软件分析的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建立起对利用ANSYS 软件进行问题根系的信任度,为以后使用ANSYS 软件进行更复杂的结构分析打基础。 图1衍架结构简图

三、结果演示 通过使用ANSYS8.0软件对该衍架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其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 ANSYS 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使用ANSYS 分析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误差不超过0.5%,因此, 利用ANSYS 软件分析来替代理论计算是完全可行的。 四、实训步骤 (一) ANSYS8.0的启动与设置 1. 启动。点击:开始>所有程序> ANSYS8.0> ANSYS ,即可进入ANSYS 图形用户主界面。如图2所示。其中,几个常用的部分有应用菜单,命令输入栏,主菜单,图形显示区和显示 图形显示区 主菜单 应用菜单 命令输入栏 显示调整工具栏 图2 用户主界面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条件

在结构的静力分析中载荷与约束的施加方案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计算结果不可信,笔者在《结构设计CAE主业务流程》的博文中也提到这一点。那么到底如何施加载荷与约束呢?归根到底要遵循一个原则——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本文着重介绍几种约束的施加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1 销轴约束 销轴连接在结构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约束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下面以一个走行装置为例具体介绍一下。 走行装置是连接平动轨道与上部结构的,其约束应是轨道通过车轮对走行装置的约束,但是通常对于车轮只要验证其轮压满足要求即可,因此在模型中往往将车轮简化掉,因此对于走行装置的约束就变为销轴约束。 图1 某走行装置 图1 中1-10是与车轮相连接的轴孔,车轮行驶于轨道上,约束位置在10对轴孔处,如果把整个轴孔都约束则约束刚度太大,结果会导致圆孔周围应力过大,因此应简化为约束轴孔中心点,将中心点与轴孔边缘通过刚性单元连接,简化为点约束。首先y方向(竖直向上)是应该约束的(此处假设车轮及轴为刚体),其次由于轨道与轮缘的相互作用,z方向(侧向)也应该是约束的,然后由于走行装置在向下的压力下会产生沿x方向(运行方向)的位移,因此x方向约束应放开,但是如果10对轴孔中心x方向的约束全放开则会导致约束不全无法计算,因此应在1轴孔或10轴孔中心处施加x方向的约束,这样实现全自由度约束。 2 转动轨道约束 图2是一个翻车机模型,该结构通过电机驱动,托辊支撑,2个端环在轨道上转动来实现翻卸功能。

图2 翻车机 由于翻车机托辊支撑端环,由电机驱动不断地翻转卸车,造成其约束位置方向不断变化,针对一个具体翻转角度,翻车机端环在与托辊接触处(线接触)应约束沿翻车机端环径向,另外,由于翻车机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沿翻车机轴向的位移,所以两端环中要约束一个端环的轴向自由度。 3 对称面约束 图3是某钢水罐模型,该模型关于y-z面对称,下面介绍一下该结构的约束处理。 图3 钢水罐 首先在1处由于受到钢水罐起吊装置的限制,其竖直方向y及水方向z无法变形,应施加z 方向及y方向的约束,而x方向是没有约束的,此时因缺少约束无法计算,应注意到该结构(包

ANSYS Workbench Mechanical第四章 静力结构分析

Workbench -Mechanical Introduction 第四章 静力结构分析

概要 Training Manual ?本章,将练习线性静力结构分析,模拟过程中包括: A.几何和单元 B.组件和接触类型 C.分析设置 D.环境,如载荷和约束 环境如载荷和约束 E.求解模型 F.结果和后处理 ?本节描述的应用一般都能在ANSYS DesignSpace Entra或更高版本中使用。 –尽管本章中讨论的一些选项可能需要更高级的许可,但都给了提示。

线性静态结构分析基础 Training Manual ?对于一个线性静态结构分析(Linear Static Analysis),位移{x}由下面的矩阵方程解出: []{}{}F K= x 假设: –[K] 是一个常量矩阵 [K]是个常量矩阵 ?假设是线弹性材料行为 ?使用小变形理论 可能包含些非线性边界条件 ?可能包含一些非线性边界条件 –{F}是静态加在模型上的 ?不考虑随时间变化的力 ?不包含惯性影响(质量、阻尼) ?记住关于线性静态结构分析的假设是很重要的。非线性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后面章节讲解。

A. 几何模型 Training Manual ?在结构分析中,可能模拟各种类型的实体。 ?对于面实体,在Details of surface body中一定要指定厚度值。 ?线实体的截面和方向,在DesignModeler里进行定义,并自动导入到Simulation(模拟)中。

… 质量点 Training Manual ?在模型中添加一个质量点来模拟结构中没有明确建模的重量体: –质量点只能和面一起使用。 –它的位置可以通过下面任一种方法指定: ?用户自定义的坐标系中指定(x,y,z)坐标值 ?通过选择顶点/边/面指定位置 –质量点只受包括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影响。 –质量是与选择的面联系在一起的,并假设它们之间没有刚度。 –不存在转动惯性

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二节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 桁架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杆系结构,它是由若干直杆在其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桁架中各杆件的连接处称为节点。由于桁架结构受力合理,使用材料比较经济,因而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房屋的屋架(见图3-10)、桥梁的拱架、高压输电塔、电视塔、修建高层建筑用的塔吊等便是例子。 图3-10房屋屋架 杆件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桁架称为平面桁架(如一些屋架、桥梁桁架等),否则称为空间桁架(如输电铁塔、电视发射塔等)。本节只讨论平面桁架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有关桁架的详细理论可参考“结构力学”课本。在平面桁架计算中,通常引用如下假定: 1)组成桁架的各杆均为直杆; 2)所有外力(载荷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桁架所处的平面内,且都作用于节点处; 3)组成桁架的各杆件彼此都用光滑铰链连接,杆件自重不计,桁架的每根杆件都是二力杆。 满足上述假定的桁架称为理想桁架,实际的桁架与上述假定是有差别的,如钢桁架结构的节点为铆接(见图3-11)或焊接,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的节点是有一定刚性的整体节点, 图3-11 钢桁架结构的节点 它们都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杆件的中心线也不可能是绝对直的,但上述三点假定已反映了实际桁架的主要受力特征,其计算结果可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分析静定平面桁架内力的基本方法有节点法和截面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节点法 因为桁架中各杆都是二力杆,所以每个节点都受到平面汇交力系的作用,为计算各杆内力,可以逐个地取节点为研究对象,分别列出平衡方程,即可由已知力求出全部杆件的内力,这就是节点法。由于平面汇交力系只能列出两个独立平衡方程,所以应用节点法往往从只含两个未知力的节点开始计算。 例3-8 平面桁架的受力及尺寸如图3-12a所示,试求桁架各杆的内力。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1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解决用自由度计算公式来判断构件组合体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是: 1.掌握机构组成要素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构件、运动副、运动链、杆组等; 2.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机械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注意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判断; 5.掌握平面低副机构结构分析和组成原理,能根据给定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拆杆组,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确定机构的级别; 6.掌握平面机构中高副低代的方法,要求替代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的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不变。 本章重点内容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难点是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问题的判断及正确处理。 1.2 要点分析 1.2.1 有关机构组成的基本概念 机构是组成机器的基础,任何一部机器都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 机构是由许多零件组合而成的,零件是机构的制造单元。一个零件或几个零件的刚性联接体称为构件,构件是机构的运动单元体,简称为“杆”。构件是机构中的刚性系统,机构中各构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 运动副是两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可动联接。形成运动到的可动联接限制了两构件之间的某些相对运动(称之为约束),又允许另一些相对运动存在(称之为自由度)。两构件组成运动副至少应有一个约束,也至少要保留一个自由度。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上参与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称为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按其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分为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按其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分为低副(面接触)和高副(点接触或线接触〕;按其两构件所能产生的相对运动形式分为转动副、移动副、平面滚滑副(高副)及空间运动副的螺旋副、球面副、球销副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保持运动副两构件上运动副元素互相接触的方式分为形封闭运动副和力封闭运动副。形封闭是利用几何形状来保持运动副两元素互相接触的,也称几何封闭;力封闭是利用外力(如弹簧力)或构件本身的重力来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看成是由和组成的。 (2)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个转动副。 (3)零件是机器中的单元体;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4)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5)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6)一种相同的机构组成不同的机器。 A.可以 B.不可以 (7)Ⅲ级杆组应由组成。 A.三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B.四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C.二个构件和三个低副。 (8)内燃机中的连杆属于。 A.机器 B.机构 C.构件 (9)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这时自由度等于。 A .0 B.1 C.2 (10)图1.10所示的四个分图中,图所示构件系统是不能运动的。 2.画出图1.11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3.图1.12所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求: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 (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4.计算图1.13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判断是否有确定运动;若不能,试绘出改进后的机构简图。修改的原动件仍为AC杆(图中有箭头的构件)。 5.计算图1.14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6.计算图1.15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7.计算图1.16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8.判断图1.17所示各图是否为机构。 9.计算图1.18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10.计算图1.19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11.计算图1.20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已知CD=CE=FE=FD,且导路H,J共线,L和G共线,H,J的方向和L,G 的方向垂直。机构中若有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或复合铰链,应指出。

ANSYS WORKBENCH 11.0静力结构分析

ANSYS WORKBENCH 11.0培训教程(DS)

第四章 静力结构分析

序言 ?在DS中关于线性静力结构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几何模型和单元 –接触以及装配类型 –环境(包括载荷及其支撑) –求解类型 –结果和后处理 ?本章当中所讲到的功能同样适用与ANSYS DesignSpace Entra及其以上版本. –本章当中的一些选项可能需要高级的licenses,但是这些都没有提到。 –模态,瞬态和非线性静力结构分析在这里没有讨论,但是在相关的章节当中将会有所阐述。

线性静力分析基础 ?在线性静力结构分析当中,位移矢量{x} 通过下面的矩阵方程得到: 在分析当中涉及到以下假设条件: –[K] 必须是连续的 ?假设为线弹性材料?小变形理论 ?可以包括部分非线性边界条件–{F} 为静力载荷 ?不考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不考虑惯性(如质量,阻尼等等)影响 ?在线性静力分析中,记住这些假设是很重要的。非线性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将在随后的章节中给予讨论。 []{}{} F x K =

A. 几何结构 ?在结构分析当中,可以使用所有DS 支持的几何结构类型. ?对于壳体,在几何菜单下厚度选项是必须要指定的。 ?梁的截面形状和方向在DM已经指定并且可以自动的传到DS模型当中。 –对于线性体,仅仅可以得到位移结果. ANSYS License Availability DesignSpace Entra x DesignSpace x Professional x Structural x Mechanical/Multiphysics x

1静力分析

1.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是结构分析的基础,目的是在静载荷作用下求出结构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刚度分析),失稳可能性及极限载荷。而在小变形满足虎克定律范围内的线弹性分析是数百年来结构分析各种力学的基础,至今也是结构设计不可小的必要步骤,北京超算提供求解复杂结构线性静力分析全面的功能。但是各个工业领域的结构工程在近代迅速发展,要求设计出强度高、重量轻、寿命长的先进结构,而且结构的工作环境往往很恶劣,这就使结构某些部位,甚至全部材料超出弹塑性,蠕变、粘塑性、粘弹性等现象,结构破坏恰恰从这些部位开始;结构变形常常很大,传统的小变形假设不再适用。要解决这些现象下的结构问题必须研究非线性。 (1) 材料非线性问题 结构在使用中往往存在应力集中点,在该点片材料已超过弹性极限进入塑性。结构高温时弹性极限常常降低很多,而且往往表现出应变与时间相关的现象,如保持应力不变应变却随时间增长的蠕变现象,又如应力不公与应变有关还与应变率有关的粘性现象。分析上述环境下工作的结构就必须考虑材料真实情况,即材料非线性。北京超算各类材料非线性功能,能分析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混凝土、岩石等等材料。 (2) 几何非线性 在经典传统理论中假设位移与应变均很小,这样在结构受力过程中可以得到位移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的数学方程,而且载荷作用点位置与方向在整个加载过程不变。但在很多情况下,例如,细长结构、薄壁结构、金属构件的冷、热压力成形,高速旋转结构的动态频率等等或变形很大或应变很大,沿用传统理论会给分析带来极大误差,必须考虑位移与应变之间真实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几何非张性问题。北京超算可以提供几何非线性分析能力,能解决结构大变形、大应变、载荷随结构变形而变化(跟随力)等问题,也能解决几何非性线派生出来的线性、非线性屈曲问题、动态频率等问题,例如结构在高温与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失稳极限载荷分析,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频率计算等等。 (3) 边界条件非线性 各工业领域中不小结构间是靠接触挤压、摩擦来传送载荷,例如齿轮蜗轮付、轴承、榫齿、键连接、热压配合等等,又如两物体在运动的情况下相撞击传递载荷情况,上述情况下两物体间接触面上载荷分布、载荷作用面积均为未知。这类问题称边界条件非线性也称接触问题。北京超算提供分析静态、动态,有摩擦、无摩擦情况下的边界条件非线性功能。 以上各非线性功能,尤其大应变、蠕变、粘塑性、接触等功能通常被视为高级有限元软件才具备的功能。 2动力分析 (1) 模态分析 北京超算可分析各类结构的线性模态(固有频率及振形),也可分析在材料、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一讲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能根据实物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机构组成原理 2.理解自由度、运动副、约束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的绘制。 (二)难点 绘制简图时构件及运动副的准确表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演示、实例分析、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 3.1 机构的组成 3.1.1 运动副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保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如图a),轴承中的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滚道、图b)啮合中的一对齿廓、图c)滑块与导槽,均保持直接接触,并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因而它们都构成了运动副。构件上参与接触的点、线、面,称为运动副的元素。

根据运动副对构件运动形式的约束及两构件接触方式的不同,运动副可如下分类: 1、 高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图所示,凸轮与从动杆及两齿轮分别在其接触处组成高副。 2、低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平面低副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 (1)转动副 若运动副只允许两构件作相对转动,则称该运动副为转动副,也称铰链。 如图所示各构件的联接就是转动副。如果转动副的两构件之一是固定不动的,则称该转动副为固定铰链。若转动副中两构件都是运动的,则称该转动副为活动铰链。 (2)移动副 若运动副只允许两构件沿接触面某一方向相对滑移,则称该运动副为移动副。如图所示。 3.1.2 自由度和运动副的约束 y O 1 2 x

1、构件的自由度 在平面运动中,每一个独立的构件,其运动均可分为三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轴和y 轴的移动及在xoy平面内的转动。构件的这三种独立的运动称为其自由度,分别用x、y及α为三个独立参数表示。由上述可知:构件的自由度等于构件的独立运动参数。 平面内自由的构件,有3个自由度,而空间内自由的构件,有6个自由度。 2、运动副的约束 当两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任一构件的运动将受到限制,从而使其自由度减少,这种限制就称为约束。每引入一个约束,构件就减少一个自由度。 (1)转动副 2——约束,1——自由度 (2)移动副 2——约束,1——自由度 (3)平面高副 1——约束,2——自由度 3.1.3 运动链和机构 两个以上的构件以运动副联接而构成的系统称为运动链。未构成首末相连的封闭环的运动链称为开链,否则称为闭链。在运动链中选取一个构件固定(称为机架),当另一构件(或少数几个构件)按给定的规律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也随之作一定的运动,这种运动链就成为机构。机构中输入运动的构件称为主动件,其余的可动构件称为从动件。由此可见,机构是由主动件、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