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 1_1-1_2 周周练 (新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1_1-1_2 周周练 (新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1_1-1_2 周周练 (新版)湘教版

周周练(1.1~1.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1x

B .y =-2x +1

C .y =x 2-2

D .y =3x

2.抛物线y =(x -1)2+2的对称轴是( )

A .直线x =-1

B .直线x =1

C .直线x =-2

D .直线x =2

3.对于二次函数y =-27x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抛物线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y 轴

C .顶点是(0,-3)

D .有最小值-3

4.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近似地表示这一过程的图象是( )

5.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点(2,4),则代数式8a +4b +1的值为( )

A .3

B .9

C .15

D .-15

6.函数y =ax -2(a≠0)与y =ax 2(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7.(泰安中考)对于抛物线y =-12

(x +1)2+3,下列结论: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②对称轴为直线x =1;③顶点坐标为(-1,3);④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8.(淄博中考)如图,Rt △OAB 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 =ax 2上,将Rt △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 ,

边CD 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A.(2,2)

B.(2,2)

C.(2,2)

D.(2,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若二次函数y=(a-1)x2+3x-2的图象的开口向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长沙中考)抛物线y=3(x-2)2+5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

11.若点A(2,8)与点B(-2,m)都在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

12.二次函数y=x2-2x+6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13.(贵阳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当x>2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4.把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y=x2-2x+3,则b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2分)

15.(8分)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 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 m的栅栏围成,如图.若设花园的BC边长为x m,花园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

求自变量x的范围.

16.(10分)已知二次函数y=-2x2+4x-3.

(1)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

(2)说明(1)中抛物线是由y=-2x2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3)写出(1)中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17.(10分)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且过点(0,-2).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2)m 为任意实数,试判断点P(m -1,-4m 2+2)是否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18.(12分)已知抛物线y =34

(x -1)2-3. (1)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

(2)函数y 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小)值;

(3)设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x 轴的交点为Q ,求直线PQ 的函数解析式.

19.(12分)(广东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 =x 2-2mx +m 2-1.

(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O(0,0)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当m =2时,该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求C ,D 两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C +PD 最短?若P 点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P 点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C 6.A 7.C 8.C 9.a<1

2021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周周练及答案

2021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周周练及答案 2021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周周练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第一周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每空1分,共40分。) 1、在3×9=27中,()是()和()的倍数。在18÷3=6中,()和()是()的因数。5×7=35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18的因数有()。 11的因数有()。 39的因数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 3、在8和48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4、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 8的倍 数。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没有()。 5、18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一个数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既是15的因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是()。 6、7是7的()数,也是7的()数。 7、在15、18、25、30、19中,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既是2、5又是3的倍数有()。 8.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偶数是();3 的倍数是()。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5分,共21分) 1、一个自然数个位上是0,这个自然数一定是2和5的倍数。 () 2、一个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 3、28是倍数,4是因数。 ()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及答案全册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及答案全册 数 学 学校 年级 姓名 主编:苏富华李秀英 副主编: 编委成员:苏富华李秀英

第一周 得分: 一、填一填。(26分)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 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1、 ① 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②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2、 (1)图形1绕A 点( )旋转 90。 到图形2。 (2)图形2绕A 点( )旋转90。 到图形 3。 (3)图形4绕A 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2。 (4)图形3绕A 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1。 三、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12分)

四、请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15分) 分) 六、画出下图经过平移或旋转的图形。(9分) 第二周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在3×9=27中,()是()和()的倍数。在18÷3=6中,()和()是()的因数。5×7=35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18的因数有()。 11的因数有()。 39的因数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在8和48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4、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8的倍数。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没有()。 5、18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一个数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既是15的因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是()。 6、7是7的()数,也是7的()数。 7、在15、18、25、30、19中,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既是2、5又是3的倍数有()。 8.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偶数是();3 的倍数是()。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㈠、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 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㈡、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及答案全册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第一周 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在3×9=27中,()是()和()的倍数。在18÷3=6中,()和()是()的因数。5×7=35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18的因数有()。 11的因数有()。 39的因数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在8和48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4、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 8的倍数。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没有()。 5、18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一个数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既是15的因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是()。 6、7是7的()数,也是7的()数。 7、在15、18、25、30、19中,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既是2、5又是3的倍数有()。 8.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偶数是();3 的倍数是()。 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5分,共21分) 1、一个自然数个位上是0,这个自然数一定是2和5的倍数。() 2、一个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3、28是倍数,4是因数。()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5、任何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6、、因为6×8=48,所以6是因数,48是倍数。() 7、57是3的倍数。() 8、30的所有因数有2、3、5、6、30。() 9、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10、3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反思 湘教版【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快要结束了,作为教了两个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这种压力不是来自自身的知识水平,也不是来自学校的升学压力,而是来自自身对教学的一种责任和不甘平庸的心态。本人今自身的时间就是一个问题,但一切都不会影响我的对教学的热情,我要做的更好,考的更好。目前,对于九年级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自己去发现。 在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我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追问学生,急于让其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当然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对于学过的数学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效果更好。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显然,这种上课方法的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机械的师讲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大胆的去实践。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程序,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后来我就灵活调节上课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比较,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能学好数学。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及答案全册精选

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及答案全册 精选 第一周 得分: 一、填一填.(26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二、动手操作.(28分) 1、

① ② ③ 图形①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②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③是 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2、 (1)图形1绕A 点( )旋转90.到图形2. (2)图形2绕A 点( )旋转90.到图形3. (3)图形4绕A 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2. (4)图形3绕A 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1. 三、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12分) 四、请画出 对称图形的 另一半.(15分) 五、请按照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格.(10分) 六、画出下图经过平移或旋转的图形.(9分) 1432

第二周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在3×9=27中,()是()和()的倍数.在18÷3=6中,()和()是()的因数.5×7=35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18的因数有(). 11的因数有(). 39的因数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在8和48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4、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8的倍数.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没有(). 5、18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一个数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既是15的因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是(). 6、7是7的()数,也是7的()数. 7、在15、18、25、30、19中,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既是2、5又是3的倍数有(). 8.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偶数是();3 的倍数是(). 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5分,共21分) 1、一个自然数个位上是0,这个自然数一定是2和5的倍数. () 2、一个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 数. () 3、28是倍数,4是因 数. ()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 5、任何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6、、因为6×8=48,所以6是因数,48是倍数. () 7、57是3的倍数. () 8、30的所有因数有2、3、5、6、30. () 9、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10、3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 11、在自然数中与1相邻的数只有2. () 12、奇数都比偶数小.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二次函数 1.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能识别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重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长方形窗户的周长为6米,窗户面积为y(平方米),窗户宽为x(米),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它是什么函数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二次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 (1)y=2-x2; (2)y=1 x2-1; (3)y=2x(1+4x); (4)y=x2-(1+x)2. 解析:(1)是二次函数;(2)是分式而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y=1 x2-1不是二次函数;(3)把y=2x(1+4x)化简为y=8x2+2x,显然是二次函数;(4)y=x2-(1+x)2化简后变为y=-2x-1,它不是二次函数而是一个一次函数. 解:二次函数有(1)和(3).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常有三个标准:①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整式;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所含自变量的关系式中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且函数关系式中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 如果函数y=(k+2)xk2-2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多少? 解析:紧扣二次函数定义求解,注意易错点为忽视k+2≠0.

解:根据题意知?????k 2-2=2,k +2≠0,解得? ????k =±2, k ≠-2,∴k =2. 方法总结:紧扣定义中的两个特征:①二次项系数不为零;②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三】 与二次函数系数有关的计算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 =0时,y =0;当x =2时,y =12;当x =-1时,y =1 8. 求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 解析: 解: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ax 2+bx +c (a ≠0).把x =0,y =0;x =2,y =1 2;x =-1,y =18分别代入函数表达式,得???c =0, 4a +2b +c =12, a - b + c =18,解得?????a =18,b =0, c =0.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y =18x 2.所以a +b +c =18+0+0=18,即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为1 8. 方法总结:涉及有关二次函数表达式的问题,所设的表达式一般是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y =ax 2+bx +c (a ≠0).解决这类问题要根据x ,y 的对应值,列出关于字母a ,b ,c 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 ,b ,c 的值. 探究点二: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cm ,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 ,宽为(x +1)cm 的小长方 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y 是x 的什么函数? (2)当x 的值为2或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要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解:(1)y =122-2x (x +1),又∵2x ≤12,∴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

五年级数学周周练(第三周) 一、填空(共20分) 1、最小的素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 3、在1~2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有(),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有()。 4、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和()。 5、1082至少加上()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3,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7、两个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一个数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有因数7。这个数最小是()。 10、一个数既是30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最大的是()。 11、用0、1、2三个数字排成的所有三位数中,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 12、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最小公倍数是91,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最大是()。 二、判断题(共5分) 1、两个连续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在24的因数中,是素数的只有2和3。() 3、5和7没有公因数,但5和7有公倍数。()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三、选择题(共5分) 1、任何两个奇数的和是()。 A 奇数 B 合数 C 偶数 2、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 A 素数 B 合数C奇数 3、任何两个自然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 公倍数 B 公因数 C 倍数 4、A是B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 A B B A C B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 15和90 B 45和90 C 45和30 四、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共12分)

五年级数学周周练(11)

五年级数学周周练(1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1.19×0.8的积是()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8平方米=()平方厘米 2.63元=()分 4公顷=()平方千米0.6米=()厘米3.(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 1.56,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2)9.945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百分位是()。 4.根据24×126=302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24×1.26= 0.24×12.6= 2.4×12.6= 0.024×12.6= 2.4×1.26= 2.4×0.126=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上底是4米,高是8米,下底是()米。 6.甲、乙两数的积是4.6,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也扩大10倍,那么甲、乙两数的积是()。 二、选择。 1.如果3.7×A>3.7,那么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无法确定 2.右图梯形中阴影部分甲的面积和阴影部分乙的 面积相比较,( )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D、甲<乙 3.把23995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精确到十分位是()。 A、23.9万 B、24.9万 C、24.00万 D、24.0万 4.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和乙数相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数是乙数的100倍 B、乙数是甲数的100倍

C、甲数比乙数的多100倍 D、乙数比甲数的少100倍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3.2×0.3=0.72÷9= 1-0.01= 0.2+5= 2.6÷2= 0.24+0.6= 7.5-0.5= 4×2.5= 0.6+0.34= 0.5×0.8= 1.25×8= 0.1×100=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07×0.43= 4.23×3.4=0.96÷3= 1.47÷7= 四、解决问题。 1.一颗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低速度是每秒7.9千米。按这样的速度计算,这颗人造卫星4.5秒能运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千米数) 2.李明身高1.47米,比王华矮0.03米,张亮的身高是王华的1.02倍,张亮的身高是多少米?(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3.用一块长100分米,宽55分米的布,做一种两直角边都是25分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能做多少面? 4.买3支钢笔、2支铅笔要付24.8元,买5支钢笔、2支铅笔要付40.4元。1支钢笔、1支铅笔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周周练

五数周练(6)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在20÷5=4中,( )和( )是( )的因数;在3×6=18中,( )是( )和( )的倍数。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5,这个数的最大因数是( )。 3.写出36的所有因数:( )。在这些因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 ),(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4.100以内13的倍数有( )。 5.50以内4和6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6.连续5个自然数的和是60,最中间的自然数是( ),连续5个奇数的和是65,其中最小的奇数是( )。 7.能被2、3、5同时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8.在15、18、20、25、40中,( )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 )是3和5的公倍数;( )和( )有公因数2和5。 9.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2,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也可能是( )和( )。 10.如果a=2×3×5,b=3×5×7,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15=( )×( )=( )+( ) 42=( )×( )×( ) 12.70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的数是( )。 13.幼儿园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 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每组最多有( )个小朋友。14.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其中甲数是18,乙数是( )。 三、选择题。 1.23的倍数是( )。A.合数B.质数C.可能是合数,也可能是质数2.如果35是3的倍那么里可能是( )。A.1、4、7 B.1、4 C.4、7 3.两个数的( )的个数是无限的。A.公倍数B.公因数C最大公因数4.大于1的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 )个。A.1 B.2 C.3

五年级数学15周周练试卷

弘梅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15周周练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一部分计算部分 52分 一、按要求计算12分 3.6×0.45 8.475÷15 12.4÷13(得数保留到十分位)(四舍五入将得数凑整到百分位) (商取两位小数,写余数) 二、解方程, 打*号的要写出检验过程(12+3=15分) 4(x-1.5)=1.2 x+2+3.7x=16.1 16(x+4.8)÷2=38.4 *14x÷3=6.3 ×4 三、递等式计算(简便的要写出计算过程)16分 (1.8-1.8×0.9)÷(0.38-0.28) 0.27×【(14.4-11.04)÷33.6】 13.8×68-13.8×32-3.8×36 1.1×9.9-0.99

四、列式计算与化简求值:9分 1、用2个0.5的积去除2与0.5的和,商是多少?? 2、12个1.5的和比一个数的10倍少82,求这个数是多少? 2÷6+14的值。 3、当X=2.5时,求24X 第二部分 概念部分 19分 一、填空题 13分 1、、单位换算: 10kg10g=( )kg 2.05小时=( )小时( )分钟 2、12.3÷11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方法表示是( ),用四舍五 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是(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3分米和4分米,斜边长5分米, 斜边上的高是( )分米. 4、如果方程4X+5=45与方程64-4X=M 的解相等,则M=( ). 5、把两个边长分别为10cm、4cm、7cm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共有( )种拼法,其中周长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cm. 6、一个三角形的底长9厘米,高比底短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一个三角形与它同底,高是它的 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docx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1x 2 C .y =3x 2+x -1 D .y =2x 2+1 x 2.下列事件: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 ④长分别为3,5,9厘米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岳阳中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球 D .棱柱 4.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且点A 是BAC ︵ 上与点B ,点C 不同的一点,若△BOC 是直角三角形,则△BAC 必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30°的三角形 D .有一个角是45°的三角形 5.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解为( ) A .x 1=-3,x 2=0 B .x 1=3,x 2=-1 C .x =-3 D .x 1=-3,x 2=1 6.袋中有红球4个,白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如果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 ) A .3个 B .不足3个 C .4个 D .5个或5个以上

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AC 分别为2,23,以B 点为圆心的弧与AD ,DC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3- 33π B .43-3 3 π C .43-π D .23-π 8.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图象,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b +2a =0;③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④a +c >b ;⑤3a +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抛物线y =-1 2 (x +3)2+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10.身高相同的小明和小丽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明的投影比小丽的投影长,我们可以判定小明离灯较____________. 11.已知扇形的半径为4 cm ,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弧长是____________cm. 12.已知a ,b 可以取-2,-1,1,2中的任意一个值(a ≠b),则直线y =a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为⊙O 的切线,∠ACB =40°,点P 在边BC 上,则∠PAB 的度数可能为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度数即可) 14.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 x 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15.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且为正六棱柱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cm 2.(结果可保留根号)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4,以BC 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 作半圆的切线AE ,则tan ∠CBE =____________.

【精校】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doc

期中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抛物线y =x 2 -3x +2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 ) A .(0,2) B .(1,0) C .(0,-3) D .(0,0) 2.已知点A 在半径为r 的⊙O 内,点A 与点O 的距离为6,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A .r >6 B .r ≥6 C .r <6 D .r ≤6 3.(遂宁中考)如图,在半径为5 cm 的⊙O 中,弦AB =6 cm ,OC ⊥AB 于点C ,则OC =( ) A .3 cm B .4 cm C .5 cm D .6 cm 4.(株洲中考)如图,圆O 是△ABC 的外接圆,∠A =68°,则∠OBC 的大小是( ) A .22° B .26° C .32° D .68° 5.二次函数y =ax 2 +bx +c(a≠0)图象上部分点的坐标满足下表: x … -3 -2 -1 0 1 … y … -3 -2 -3 -6 -11 … 则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 A .(-3,-3) B .(-2,-2) C .(-1,-3) D .(0,-6) 6.二次函数y =ax 2 +bx +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c>-1 B .b>0 C .2a +b≠0 D .9a +c>3b 7.如图,已知点A ,B ,C 三点在半径为3的⊙O 上,AC =4,则sinB =( ) A.13 B.34 C.45 D.23 8.已知抛物线y =a(x -3)2 +254 (a≠0)过点C(0,4),顶点为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如图所示 以AB 为直径作圆,记作⊙D,下列结论:①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3;②点C 在⊙D 外;③直线CM 与⊙D 相切.其中正确的有( )

五年级数学第十六周周练

五年级数学第十六周周练 一、对号入座。(20分) 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这个圆的面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扩大( )倍,面积增加( )倍。 3、(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4、把圆规张开,使两脚相距4厘米画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在一张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 )厘米。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半径是( )厘米。 6、如果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它的直径增加( )厘米,周长增加( )厘米。 7、在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中画一条最长的线段,这条线段长(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用一张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9、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直径,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10、把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沿半径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智慧眼。(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在同圆和等圆中,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的2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3、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就一定相等。 ( ) 4、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5、在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周长最大的是长方形。( ) 三、机智投篮。(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5分) 1、圆周率π( )3.14。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在同圆和等圆中,可以画( )条直径。 A 20条 B 102条 C 无数条 3、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 )的面积最小。 A 正方形 B 圆 C 长方形 4、一个圆的直径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比较它们的面积,结果( ) A 、正方形面积大 B 、圆的面积大 C 、相等 D 、没法比较 5、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 )倍。 A π B 3.14 C 6.28 D 2π 四、小电脑。 1、按要求计算。(18分) (1)已知r =6厘米,求d=? c=? s=? (2)已知d=8分米,求r=? c=? s=? (3)已知c =62.8米,求r= d=? s=?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8分) 五、小巧手。(8分) 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半圆,画出它的对称轴,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六、走进生活。(36分) 1、周长为37.68分米的一个圆桌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绕一个大树的树杆10圈,这棵大树树杆的横截面直径大约是多少厘米? 3、在一个直径8米的圆形花坛周围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多少平方米?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1x 2 C .y =3x 2+x -1 D .y =2x 2 +1x 2.下列事件: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④长分别为3,5,9厘米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岳阳中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球 D .棱柱 4.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且点A 是BAC ︵ 上与点B ,点C 不同的一点,若△BOC 是直角三角形,则△BAC 必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30°的三角形 D .有一个角是45°的三角形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为( ) A.x1=-3,x2=0 B.x1=3,x2=-1 C.x=-3 D.x1=-3,x2=1 6.袋中有红球4个,白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如果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 ) A.3个 B.不足3个 C.4个 D.5个或5个以上 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BD,AC分别为2,23,以B点为圆心的弧与AD,DC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3- 3 3 π B.43- 3 3 π C.43-π D.23-π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8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上海市五年级下数学周周练(一)

周周练(一)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 7.5-4.5÷1.5=0.2×0.5÷0.2÷0.5= 1.8+8.2×0.25= 1.3+1.2-1.3+1.2= 3.6÷1.2+4.8÷1.6=0.33×66+0.33×34= (1.5-1.25)×10=0.2×0.3×0.4÷0.6= 1.6-1.6×0.4÷0.8= 1÷0.1×0.01÷0.001= 二、比一比,算一算 10.8-0.8÷0.4×0.2 (10.8-0.8)÷0.4×0.2 (10.8-0.8÷0.4)×0.2 10.8-0.8÷(0.4×0.2) 三、用递等式计算 13.7×8.5-39.6÷3.3 (10-0.7×12)÷0.4×2.5 15.4÷(9.8-2.1)+4.8 1.25-0.98÷(4.9×0.4)8.8-8.8×0.8-0.8 [(3.63+1.27)× 2.4- 3.6]÷1.25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9×3.7+1.9×5.3+1.9 0.25×0.48×1.25 1.5+66×9.9+5.1 9.1×9.2÷1.3÷2.3 2.2×2.3+3.3×1.8 1.2÷0.7+1.5÷0.7+2.2÷0.7 五、解方程 1.5x÷3=1 5(x+2)-3=10 1.2x+1.5x+1.8x= 2.7 2.8÷( 3.7-x)=1.4 2(0.8+x)÷3=1.2 3x÷2-0.8=x 7.7+4x+2x=15.5 3(2x+1)=12

六、应用题 1、商店运来苹果120千克,是运来梨的1.5倍,运来的西瓜是苹果和梨总和的2倍,运来西瓜多少千克? 2、小巧去文具店买了3支水笔和2支钢笔,一共用去50元,每支水笔9.8元,那么每支钢笔多少元? 3、五(1)班有男生24人,比女生是1.5倍少3人,五(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4、美丽家电商店上午卖出洗衣机26台,下午卖出同样的洗衣机34台,统计后发现下午比上午多收款14400元,这天一共收款多少万元? 5、甲、乙两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共2100个,其中甲3天加工的零件数乙要4天完成,如果甲每天加工24个零件,那么两人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