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一)含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且可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特性

1、病原体

病原体即环境中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2、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当病原体的传染力超过了人群的免疫力时,就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引起流行。

流行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3、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个体之间也有差别

如,麻疹、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

流行性感冒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

4、规律性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身体,至出现症状这段时间。可据此确定检疫期限,如猩红热:12天。

(2)前驱期:头痛、发烧、乏力等症状出现,此时已具有传染性。

(3)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传染病的症状,具有特异性。

(4)恢复期:体温、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易恶化,需要加强护理,至康复。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虫媒传播: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白蛉→白蛉热;蚤→鼠疫;虱→斑疹伤寒;(4)接触传播:沙眼、红眼病、脓疱疮

(5)医源性传播:如乙型传染性肝炎

(6)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主要类型:出生前传播、出生时经产道传播、母乳传播、出生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

3.易感者(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未出过麻疹的儿童,没有对此病的免疫力,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四)传染病的预防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

托幼园所:

入院前体检、入院后定期体检、晨检与全日健康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经常性措施: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发生后措施:消毒等

3.保护易感者:

广普性措施(非特异性措施):锻炼、营养、卫生、环境

特异性措施: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人工自动免疫:菌苗、疫苗、类毒素)

二、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一)麻疹(多发于冬春季,病后终身免疫)

1. 病原体—麻疹病毒(存在于口、鼻、眼分泌物中)

2.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3. 症状

⑴潜伏期一般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可有低烧。

⑵前驱期一般3-4天。

主要表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多中度以上);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多泪、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⑶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

(4)恢复期

如果没有并发症,在出疹出透后,从面部起依出针顺序皮疹逐渐消退,患儿热度下降,上呼吸道症状也很快消退,精神好转。

4、预防

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对接触者检疫3周

5. 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吹风

2)卧床休息,饮食清淡,有营养,易消化,多喝水

3)保持患儿口、鼻、耳部位清洁

4)高烧时应降温

5)隔离护理,护理者戴口罩,护理后晒晒太阳,吹吹风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1、病原体——流感病毒

2、流行特点: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尤其是轻型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病初3天内传染性最强。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直接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一般冬春季高发,南方夏秋也可初夏流行。

3、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1至2天

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等,不久后出现咽痛、干咳、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有高热,小儿严重产生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

4.护理及预防同麻疹

(三)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冬春季)

1、病因及传播途径

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

2、流行特点: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一次感染终身免疫。学龄前及学前儿童多见,冬春季节流行。

3、症状

潜伏期12-24天。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前1-2日可有发热、乏力、厌食等全身症状。以耳垂为中心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疼痛,感觉过敏。腮腺高度肿大持续4-5日,后逐渐减退。

4. 护理及预防

1)护理同麻疹

注意口腔清洁,淡盐水漱口

湿毛巾冷敷、卧床休息、忌食刺激性食物

对患儿进行隔离护理

2)预防同麻疹,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四)、猩红热(多发于冬春季节)

1、病因及传播途径

猩红热是由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流行特点

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细菌存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鼻咽部。

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接触传播

冬春季节常见

2、症状

潜伏期2~4天。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8℃~40℃,伴头痛、咽痛、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迅速蔓延躯干、四肢。2-4日消退。

弥漫性猩红色小点,按压苍白,额部面颊红晕口腔周围苍白,皮肤褶皱受压部位皮疹密集,舌面光滑舌乳头肿大。

3、护理:

1)应卧床休息

2)饮食清淡、稀软、多喝水

2)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

3)做好鼻咽部分泌物清洁

4)皮疹发痒时不可随便抓挠,皮肤脱屑时不要用手撕,可用炉甘石洗剂

(五)小儿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殷切慢性全身性传染病。肺结核最常见

1.流行特点:

成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经呼吸道飞沫、痰液传播。

未接种卡介苗的幼儿普遍易感。

2.症状:

以原发性肺结核最为常见

病初低热、轻咳、食欲减退。

之后出现长期低热、盗汗、乏力、消瘦。

病后治疗合理预后良好,未合理治疗则发展为继发性肺结核。

3.护理及预防

(1)按医嘱用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

(2)患儿房间应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3)患儿应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使抗结核药物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4)选用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其中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最为重要。

(5)避免接触各种传染病人,尤其是麻疹、百日咳,减少并发感染

(6)避免与开放性结核病人接触,以免反复感染

(7)若结核病儿又出现头痛、烦躁、呕吐、嗜睡等症状,可能并发结合性脑膜炎,应及早医治。

(六)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传染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

1.流行特点

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要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人对甲肝普遍易感,学前儿童多为黄疸型,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

通过注射、输血、生活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普遍易感。

2. 症状

乙肝与非甲非乙型发病缓慢,症状较轻,发病日期不易确定。无黄疸型病人比黄疸型病人较轻。

3.护理及预防

病毒性肝炎预防:

1、接种甲肝、乙型肝炎疫苗

2、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水杯牙刷专用

3、保教人员等定期体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则禁止接触幼儿

4、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5、肝炎病人用具严格消毒,隔离治疗

6、避免母婴垂直传播

病毒性肝炎护理:

应卧床休息,合理饮食。少吃多脂肪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等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护理患儿后要肥皂洗手。

(七)、细菌性痢疾(菌痢)(多发于夏秋季)

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所致。

1.流行特点

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夏秋季节高发,学前儿童常见。

2、症状

⑴发病急,高热、腹痛、腹泻。

⑵一日可腹泻几十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有总排不净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及脓血。

⑶少数病人高热,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

4. 护理

1)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忌食多渣,油腻,避免刺激性食物。3)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

4)勿长时间排便,防止脱肛。

5)做好消毒,隔离。

5. 预防

⑴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

⑵早发现早隔离

(八)水痘(多发于冬春两季,病后终身免疫)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特点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空气飞沫、接触、母婴传播。

传染性极强,冬春季节高发,一次发病,终身免疫

2、症状

⑴潜伏期:13-17天

⑵前驱期:发热等不适,1~2日内出皮疹。

⑶出疹期: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微痒,向心性分布。一般不留疤痕。

3、预防

同麻疹

1)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

2)不可抓挠水疱部位,可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止痒

(九)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5岁以下)

1、流行特点

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传染病。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水疱液、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均可带病毒。

夏季高发,1-2岁婴幼儿常见。

2、症状

潜伏期:4-6日

发热、咳嗽、咽痛及全身不适。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

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等。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3、预防及护理

1)患儿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

2)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3)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

4)食具、便具做好消毒工作

(十)急性结膜炎(多见于春夏季、各年龄均可发病)

1、病因及传播途径

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

流行特点

春夏季常见,通过接触传播

2、症状

潜伏期为1—3日,可单眼发病,也可两眼同时发病。

眼睛常有脓性或黏性或水样分泌物。眼睛疼痛,怕光,有异物感。结膜炎发病部位是眼球表面以及上下眼睑。白眼珠发红。

3、护理

1)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清洗患儿眼睛

2)白天点眼药水、晚上涂眼药膏

3)患儿应隔离护理,所用物品及时消毒。

1)注意预防和隔离

2)毛巾脸盆专用并及时消毒。

3)最好用流动水洗脸

4)成人护理患儿后应认真肥皂洗手

(十一)沙眼

十二,十三,十四

(十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因及传播途径

猪是主要传染源,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学前儿童高发。

2、症状

1)起病急。高热、头痛、嗜睡、食欲缺乏、喷射性呕吐、凝视、惊厥

2)神志改变。由精神委靡、烦躁、嗜睡至半昏迷、昏迷。

3)高热40℃~41℃以上,深度昏迷患者,多发生脑疝、肢体瘫痪,病死率高,

者多留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

4)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防治

(1)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可使保护率达80%~90%

(2)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流行季节防蚊、驱蚊、灭蚊,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关键。

1)搞好环境卫生,灭蚊防蚊。这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关键。

2)在流行前1—2个月接种乙脑疫苗。

4、护理

1)及时送医治疗

2)合理处理患儿的高热和惊厥。

3)注意患儿饮食,营养和水分供应。

4)若患儿出现后遗症,应采取措施促进患儿恢复。如理疗、体疗、中药、按摩等。(十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特点

带菌者和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病原体存在于鼻炎分泌物中,经飞沫传播。

冬春季,通风不良,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是流行的主要原因。

2、症状

(1)潜伏期2~3天,最长7天。

(2)病初类感冒,高热、寒战、喷射性呕吐、头痛,甚至关节痛、全身痛

(3)全身多部位迅速出现出血点。分布不均,多少不定。

(4)患儿烦躁或神志恍惚、嗜睡,重则昏迷、惊厥。

(5)患者肌肉强直,颈抵抗明显。

若于冬春季发现感冒病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精神极差,皮肤有出血点,应

及时送医院诊治。

(1)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流脑疫苗。

(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3)冬春季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

(4)接触者需检疫,可服磺胺嘧啶预防,服药期间多喝开水。

(十六)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

1.流行特点

传染源为患者或带毒者。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寄存主,夏秋季多见。传播途径较多,包括:

1)饮食污染(患者或带毒者的大便都能较长期地排出病毒)

(2)接触传播(包括污染的手指、玩具及空气飞沫传入口腔)。

(3)皮肤创伤感染,也有可能,但较少见。

4个月至5岁发病率最高。4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很少得病,因为母体的抗体能由血液及初乳传给新生儿。

2.症状

病程大致分为五期,即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前驱期体温上升至38℃~39℃,同时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往往多汗,烦躁不安;

有时嗜睡、全身感觉过敏,或患头痛,或有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或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热退后,经1~6日的静止时间,热度又起,进入瘫痪前期。患儿除发热外全身兴奋、皮肤微红,出汗、呕吐及咽痛,全身疼痛、颈背强直,之后进入瘫痪期。

3.预防

(1)口服小儿麻痹糖丸,未服用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食具、用具、玩具、家具等日常用品及患儿生活环境彻底用紫外线或消毒

液消毒

(4)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儿

(十七)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人主要是被狂犬咬后经其唾液感染。任何年龄、任何季节,世界各地均可发生。

患过狂犬病或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或动物,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对以后的感染有免疫力。2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8日,长达3年。病人低热、头痛、焦虑、乏力、易

、易怒、忧郁,甚至出现濒死感,皮肤发凉发麻、感觉过敏。情绪暴躁,看到

栻或饮水时可诱发强烈的肌肉抽搐,随后出现麻痹、昏迷而致命。

3.发病率

人被病犬咬伤的发病率为10%~70%,发病率的高低与下述因素有关

(1)伤口的情况。伤口距离头部越近,发病率越高。伤口越深越大,或多处被

发病率高

2)咬伤后的处理。对伤口的处理及时而彻底,及早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者,

发病率明显降低,后者的发病率约1%。

4.防治

(1)预防。

①加强对家畜和宠物的饲养管理,家养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②及时杀灭野犬、狂犬并予以焚毁或深埋。

③咬伤后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2)治疗。

首先在咬伤的近心端缚一止血带,让血流出,然后用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于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必要时可切除部分

染组织,伤口不必缝合及包扎。

发病后,无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处理主要为对症。患儿应单间隔离,室内

安静,避免强光及大声刺激。护理时严防患儿伤人或伤己。

三、常见寄生虫病及预防

(一)蛔虫病

1、病因及传播途径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儿童常常因为在地面上玩耍、吸允手指、喝生水或食入不洁蔬菜及水果等而受感染。此病往往影响小儿的食欲及肠道功能,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这类寄生虫有钻孔习性,故

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2、症状

成虫寄生在小肠内,或无任何症状,或肚脐周围出现阵发性腹痛,片刻可自行缓解。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可引起低热、多汗、精神萎靡、夜惊、磨牙等。大量蛔虫寄生常常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

3、预防

1)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管理,消灭蝇类

2)讲究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蔬菜时应洗干净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允吸指头

4、护理

服用驱虫药。(9—10月驱虫效果最好)

(二)、蛲虫病

1、病因及传播途径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或直肠等处引起的疾病。

可以是饮食传播或空气传播。雌蛲虫夜间至肛门产卵,引起肛门瘙痒,若患儿用手抓挠,手或指甲内沾上虫卵,虫卵经由手指从口入,将反复感染。

2、症状

夜间,肛门奇痒,影响睡眠。还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差等。若将肛门周围皮肤抓破会使皮肤发炎。

3、预防

1)注意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粪便

2)教育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吮吸手指,勤剪指甲,勤洗会阴部。

4、护理

1)不宜给患儿穿开裆裤、衣物,被褥等应勤换洗,晾晒

2)避免重复感染、蛲虫寿命短,只要能避免重复感染,可以不治疗自行痊愈

3)使用驱虫药,如扑蛲灵、肠虫清、蛲虫药膏等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 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2.掌握0-6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3.增强专业认识,提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

1.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 辨音水平(0— 4个月)一辨调水平(4—10个月)一辨义水平(10—18个月) 2. 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 段(10—18个月) 3. 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 (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 (10—18 个月) 语言的发展可从二个方面体现出来, 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语言形 式是指儿童语 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 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 语言形式的获得 (1)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 个方面来考察。 (二)语言发展 售言的发展 「苗音 「语言形剧语法 I 字形 苫言內容一一词义、句义 语用技能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 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P37 3.身体指数评价法P40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显着大于(异化)作用。 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总目标,它表明了(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毛发整洁有光泽”不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错,“毛发整洁有光泽”是评价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项标志 包括三个方面,具体有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要求。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儿童服装要宽松(3)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4)预防传染病 (5)注意体格锻炼 2.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要求。 (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注意食物的质量和清洁卫生 (3)饭前饭后不作剧烈运动 (4)培养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 3.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2)确定课程。 (3)选择与分析材料。 (4)确定教学活动类型。 (5)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 (6)空间与环境的安排。 (7)教学策略的选择。 (8)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请谈谈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统一的,二者联系密切,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1)儿童的生理不适应可影响心理,儿童的疲倦或饥饿是由于生理上不适应而产生的,转而可影响情绪。如果儿童不吃早餐到幼儿园,由于饥饿,精神不能集中,或易发脾气。若教师上课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和活动,可以使儿童情绪饱满,精神愉快,从而减少疲倦感。

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

传染病及其预防 春季流感的预防知识 春夏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 鉴于近期为各类传染病流行的高发期,为了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下面介绍几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供广大师生做好预防,搞好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卫生,达到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常识 传染病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材内容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因 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 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 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二)教学难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适中。多数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乐于表达,但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从知识水平来看,随着禽流感,甲流等传染病的流行,学生对传染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特别是一些小时候得过传染病的同学,举出些传染病的案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运用多媒体(传染病案例) (二)、了解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的病例理解什么是传染病,以及特点。 (三)、学习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2017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7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四类都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瘦肉鱼奶蛋 2.根据积极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_生物___、__心理__和___社会_三维组合的概念。 3. 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四条幼儿园健康领域 总目 标,它表明了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动作有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 5.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膳食纤维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但它在____消化道的作用____非常重要。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青枝骨折 由于儿童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 折后,外皮还连着。儿童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 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 2.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3.易感者 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4.体育游戏 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 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5.碳水化合物 糖类由碳、氢、氧三元素构成,因为所含氢和氧的比例与水相同,故又名碳水化合物。 6.环境污染 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7.诊断性评价 又称前期评价,是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的评价,或者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加以测定。 8.沙盘疗法 沙盘疗法(sandplay)又称为箱庭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被治疗者通 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 三、改错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 1.幼儿园单侧开窗的房间其窗上缘高与室深的比不少于1:3。( 错,幼儿园单侧开窗的房间其窗上缘高与室深的比不少于1:2。 ) 2.布拉姆提出的考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中HS=f(E)+ AcHS+B+LS, AcHS(Accessibility to Health Service)表示“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对) 3.布拉姆提出的考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中HS= f(E)+AcHS+B+LS, AcHS(Accessibility to Health Service)表示“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对 ) 4.由于维生素C缺乏,导致佝偻病( 错,是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佝偻病,或由于维 生素C的缺乏,导致牙齿松动等。 )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要求。 答:(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 由于儿童骨骼容易变形,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姿势。例如,正确的坐姿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陆燕凤牛艳丽 教材分析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建议 建议在上课的前几天,布置学生收集他们所知道的疾病名称,并提出以下问题,以供思考: 1.在你们所知道的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并不是传染病?并说明理由。 2.哪些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3.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它们分为几种类型吗?

二、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资料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上两段关于流感、肝炎两种传染病的资料,结合后面的讨论题,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这两种疾病在流行过程中是怎样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建议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加以说明。) 2.请同学们交流所查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细心观看老师播放的有关艾滋病的视频资料,然后分析:(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2)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3)你们认为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3.你总结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方面了吗?仔细分析课本图“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说一说这些预防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 (二)知识运用实践创新 1.暑假期间,张文和李涛去郊游,中午,两人席地而坐,吃了顿丰盛的野餐。晚上回家后,两位同学都出现了腹痛、严重腹泻等症状,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两位同学所患细菌性痢疾是通过传播的。 (2)根据他们的症状,你认为除了给他们用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在饮食中多补 充。 (3)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避免这类疾病应该做 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 生长发育:生长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指个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的改变。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身体指数评价法:指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将几项有关身体发育的指标联系起来,以及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青枝骨折:这种症状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往往容易被忽视,未能及时送医院治疗,骨折未经复位长上以后,肢体就出现畸形。 脑震荡:颅骨没有受到损伤,只是因为外力波及脑部,使脑组织受到震荡。最初数分钟的意识丧失。清醒后,对于受伤经过不能回忆,感到头痛、头晕、并有呕吐。经过休息后症状逐渐减轻,不留后遗症。 必需氨基酸: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余种,其中有八种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合理膳食:所谓合理膳食就是全面地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 佝偻病:它是三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此它又称为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 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就会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就叫传染源。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前儿童的体质,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 营养素:营养素是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均可以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俗称体育课,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以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掌握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初步的体育知识、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为基本任务的学前儿童体育的组织形式。 队列队形练习: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大家做协调一致的动作如大家立正、向前看、一起排成一路纵队,或者再变成其他的队形等。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食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以及噪声、恶臭、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损伤。 家庭治疗法:是把家长、孩子及其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沙盘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是指给被治疗者提供一个沙盘,让治疗者通过沙盘的操作,被治疗者自我修正自身的心理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讲课教案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 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 一运动系统的发育及保健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骨骼肌三部分组成。起着支撑身体、执行动作、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作用。 (一)骨 1.骨的组成 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连接而成,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2.骨的生长发育方式 骨的生长发育有两种方式,即膜内成骨(如面颅骨)和软骨内成骨(如椎骨)。 3.骨的特点 ①骨组织的成分儿童的骨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较少的无机物,二者的比例约为一比一。 青枝骨折为容易因不正确的姿势或其他原因导致骨骼变形。 ②骨髓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③颅骨乳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 囟(xin)有些骨的边缘上尚未彼此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 前囟,六个月以后逐渐固化变小,大多在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闭合。 后囟,一般在出生后六周到八周闭合。 囟门闭合过早可能是因为脑容量小,头小畸形。 ④脊柱新生儿的脊柱仅骶(di)骨有弯曲;出生后三个月的婴儿会抬头时,脊柱出现颈部的脊柱前凸、即颈曲;6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坐时,出现胸部的脊柱后凸,即胸曲;1岁左右的小儿开始学习行走时,出现腰部的脊柱前凸,即腰曲。 ⑤腕骨新生儿没有腕骨,仅有软骨,因此在学前期腕骨是首选的检测部位,即根据腕骨的多少来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 ⑥髋骨髋骨与骶骨、尾骨及韧带组成骨盆,髋骨也还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髂(qia)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很不牢固,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 ⑦足骨足弓的作用在于缓冲行走时身体所产生的震荡,足弓还可以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如果婴儿站立时间过长、过早下地行走,或学前期经常长时间走路、身体过于肥胖、运动时负重过大,度都容易发生扁平足。 (二)骨连接 1.骨的连接方式 骨连接的方式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2.学前儿童关节的特点 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如外力作用不当,容易发生脱臼。 (三)肌肉 1.肌肉组织的发育呈现一定的规律 各肌肉群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大肌肉首先发育,小肌肉发育较迟。

第五章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活动

第五章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活动(4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阅读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活动的教育要求。 2.了解学前儿童阅读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活动的组织。 3.掌握学前儿童阅读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阅读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活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难点:文学欣赏与文学创造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学前儿童阅读教育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 列出不同类型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出:阅渎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反映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讲授新课 教师:从小到大,大家都阅读过不少的书籍,那么究竟什么是阅读呢?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吗?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阅读本身是一种基本学习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参与过得阅读活动,多大年龄皆可。 在学生们举出例子之后,教师揭示课本第五单元第一节的主题是学前儿童阅读教育活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以读图为主、选择性、视听阅读、口语与书面语同步阅读。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占得地位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供幼儿在教学中使用阅读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了。 教师展示多媒体 教师依次介绍下列游戏,先让学生直观感受阅读活动的魅力,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作品介绍。教师还可结合课外资料,更深入地为学生介绍相应阅读活动的相关知识,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小班早期阅读活动:走开,绿色大怪物》…… 在教师介绍完以上游戏后,学生集体讨论最喜欢或最好玩的阅读活动是哪一个,讨论结束,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阐述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参与文学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还有哪些类似的阅读活动,并试着归纳出活动的目标、准备与活动过程。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内容以力求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三、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 六、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 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 (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

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和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发育则比较复杂,是指各组织,器官、系统在功能、技巧、心理、智力各方面的改变,是质方面的改变。 2.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呼吸肌的力量和肺的容量及其发育状况。 4.晕厥;晕厥是指因短时间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常因疼痛、精神过度紧张、闷热、站立时间过久等引起。 5.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营养价值提高,这种情况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 6.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与豆类(大豆)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较齐全,称为优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及吸收利用率都比较高。 7.易感者;是指机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人。 8.传染病;生物性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机体的平衡,并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称为传染病。 9.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10.徒手操;指是由身体各部位(上肢、下肢、躯干)互相配合做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举、振、屈伸、跳跃等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 11.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包括各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丰富生活,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 14.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作为治疗的手段或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恐惧、愤怒、敌意等情绪障碍的一种途径。 15. 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前儿童的体质,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 16. 营养素:营养素是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中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均可以在体内产生热能,供给机体的能量需要,故又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填空题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

学前儿童文学 【第一讲】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3.了解世界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4.了解儿童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掌握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学时]:4学时 [第一学时]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 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不要旷课、迟到、早退 ◆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 ◆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 ◆请假要交假条 3.讲授方式 ◆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 ◆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 4.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朗读等基本功训练的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考查范围: (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 (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 (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 (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文学? 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1.必须是“文学” 2.必须是“婴幼儿”的文学 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把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第二学时]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 1.婴儿期生理特点(0——3岁) 2.幼儿期生理特点(3——6岁) 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1.婴儿心理特点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学会走路,开始说话。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1——1.5岁是理解语言阶段; 2岁左右说话不成句,全总喜欢叽哩咕噜地说话; 3岁左右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幼儿心理特点 3——4岁时,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得多。 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飞跃。 三、婴幼儿的语言特征 1.婴儿期语言特点 1.5——3岁是婴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汇量增加,2岁300个左右词汇;3岁1000左右汇;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物茂中学“七步教学模式”课堂交流展示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导学案 课题: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年级:八年级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通过学习知道传染病的分类: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4.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活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步: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完了第七单元第三章,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66页,齐读单元小节。学习上一单元,让我们获取了很多新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去了解什么是健康,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步: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什么是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知道传染病的分类,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3、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4、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习,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 度。 第三步:问题设置 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1、什么叫健康? 2、完成P68页的表格,讨论回答什么是传染病?根据传染病发病原因它们分为几种类 型? 3、近视眼和结膜炎两种眼睛疾病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病原体? 5、传染病传染应具备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6、什么是传染源?什么是传播途径?什么叫易感人群? 7、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请同学们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探究释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幼儿健康教育》试卷 _______ 级_____县(市、区)_____层次专业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哪项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描述是正确的() A、生长发育是间歇性进行的,有时慢有时快。 B、生长发育是波浪式的。 C、身体各系统发展是均衡的。 D、儿童生长发育主要指其身体和器官在量上的变化。 2、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 A、讲解演示 B、吃饭 C、情境表演 D、感知体验 3、幼儿园大班每节课最长多少分钟为宜() A、20 B、15 C、35 D、10 4、以下哪项操作不属于胸外心脏挤压法() A、物理降温 B、与口对口吹气同时进行 C、使病儿仰卧、背部用硬物支撑 D、挤压心脏 5、以下哪项行为改变不是由缺锌造成的() A、生长迟缓 B、牙龈出血 C、活动减少 D、注意力下降 6、钩虫病的成虫形似细小的绣花针,寄生于人体的哪个器官() A、胃 B、小肠及十二脂肠 C、肝 D、脾 7、以下哪项不是衡量房舍卫生的主要标准() A、通风 B、采光、照明 C、取暖 D、色调

8、根据采光的卫生要求90m2的教室,窗玻璃透光面积为() A、12 B、20 C、15 D、10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提出的健康定义是: 。 2、健康教育是以:、、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 3、晕厥发生前等症状。 4、三大产热营养素是指、和。 5、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2、学前儿童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学前儿童体育教学应注意哪些? 4、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

学前儿童五大领域教案

学前儿童五大领域教案 【篇一: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方案】 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方案范文 健康领域 健康活动《身体的秘密》 一、活动设计思路: 当我们说起男女小朋友入厕的情景,立即的炸开了锅。同时,他们对两 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在课后拉住我 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话题;还有的孩子在大便、小便的时候竟 忍不住好奇,偷偷看对方……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 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 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四、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 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 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doc

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第一课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 2、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为预防 传染病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 三个环节 【教学用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 由复习引入新课,传染病流行时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控制?怎样控制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 2.切断传播途径: 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 人类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传染病: 提供思考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小结。 (1)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什么季节? (3)主要传染源是什么?(注意带菌者虽然本人不发病,没有症状,但也是传染源。) (4)病原体的主要寄生部位在哪里? (5)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6)禁止随地吐痰和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上有何意义?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习目标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3.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4.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重难点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知识准备通过询问家长及自己记忆,对自己患过的疾病进行收集整理。并填写表格。另附表格。 自学指导自学探究一)阅读教成下列问题 1.传染病是指由引起的,特点是具有、 的疾病。 2.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是。 3.病原体是。 4.完成教材资料分析的讨论题。 5.传染源是;传播途径是;易感人群是指 自学探究二)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艾滋病是病(传染病、非传染病)。 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存在的部位是。 3.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传播途径是①②③④ 4.易感人群是 自学探究三)阅读教材71—72页,完成下列内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是。 2.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针对预防传染病的环节;传染病院隔离病人是环节;参加体育锻炼是环节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各项中除外都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感冒 B.蛔虫病 C.贫血 D.流行性乙型脑炎 3.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A.饮水、食物传播 B.飞沫、空气传播 C.血液制品传播 D.吸血的昆虫传播 二、思考题 4.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5.由外来的致病细菌或引起的,具有性的疾病就是传染病。 6.如图,是在甲型流感发作时期人们的处理,这是针对预防传染病的来进行的。 7.水灾过后,灾区防疫工作者及时发现了某一病情,因此采取了紧急措施:给水源消毒,给受灾群众(包括发病和不发病的人)发放预防和治疗的药品,并对病人实行隔离,根据这一系列措施,你认为这一地区可能发生了哪一种疾病? 中考链接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流行感冒 B呆小症 C冠心病 D白化病 2.乙肝是乙肝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肝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乙肝病毒是乙肝的传染源 C乙肝具有传染源、病原体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D乙肝病人是传染源 3.健康人、流感病毒、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分别属于 4.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对灾区进行大范围的消毒,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最新传染病及其预防优质课教案

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型:新授课八年级生物学科 教材分析: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探究 媒体使用:电子白板 课前准备: 学生调查常见的传染病名录,发病症状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德育教育:尊重知识,了解疾病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所有同学完成课时练第一部分的内容,部分同学完成第二部分的内容 课内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性感冒传播的途径是:()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 C.空气传播 D.接触传播 2.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控制传播媒介 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 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病原体 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D.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 4.不要随地吐痰是为了预防() A.呼吸道传染病 B.血液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D.消化道传染病 5.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计划免疫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6.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A.发病前的潜伏期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7.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近视 B.心脏病 C.沙眼 D.龋齿 8.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 D.由营养不良引起 9.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

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请谈谈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统一的,二者联系密切,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1)儿童的生理不适应可影响心理,儿童的疲倦或饥饿是由于生理上不适应而产生的,转而可影响情绪。如果儿童不吃早餐到幼儿园,由于饥饿,精神不能集中,或易发脾气。若教师上课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和活动,可以使儿童情绪饱满,精神愉快,从而减少疲倦感。 (2)儿童的情绪可以影响生理功能,如儿童进餐时精神不愉快,或受到斥责,处罚,吃饭时哭泣等均可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3)儿童生理的缺陷可引起心理不正常,如斜视的儿童不及时纠正,又常受到同伴或他人的讥笑,就会引起儿童的自卑感;耳聋的孩子可以造成发育障碍或发音不正确;常受斥责的孩子,说话时犹豫不决,养成口吃的习惯。 (4)精神影响身体的外形,情绪一贯正常的孩子,精神愉快,经常是挺胸、抬头,坐、立、行走的姿态正确,动作敏捷。长期情绪受压抑的孩子精神不振,注意力不易集中,不爱活动,以致外形出现病态,如站不直,弯腰,驼背,行动迟缓。 (5)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同样重要,生理方面食物不足或不平衡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但是过量的饮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肥胖症。心理方面也是如此,从小得不到母爱的孩子,多半孤僻;父母和家人过分溺爱的孩子,一切随心所欲,很容易养成唯我独尊、唯我正确和无组织无纪律的习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十分注意儿童生长发育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影响,要使二者统一协调发展。 2.论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1.学前儿童日常生活行为教育 (1)生活卫生习惯教育内容:第一,生活自理能力。第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第三,清洁卫生习惯。第四,学习卫生习惯。 (2)安全行为教育内容:第一,知道玩电、玩火、玩水的危害性。第二,养成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中的习惯。第三,不携带危险物品如小刀、针等锐利的器具。第四,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第五,遵守运动和游戏规则。第六,防拐骗。第七,学习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第八,学会打求救电话。 2.学前儿童营养教育 (1)让学前儿童学习浅显的食品营养和卫生知识。 (2)让学前儿童有自我控制饮食的意识及能力。 (3)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4)培养学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 (5)纠正营养不良。 3.学前儿童疾病防御教育 (1)懂得疾病防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前儿童关心自己或他人身体状况的意识。 (3)培养学前儿童预防疾病的卫生习惯。 4.学前儿童体育 (1)学习和掌握各类体育活动基本锻炼方法、规则和知识。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3)训练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