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确立新航向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3月30日向外界公布:日前,经云南省政府同意,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配合编制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出台。该文件已于日前下发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并要求和号召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分别就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把脉2010~2020年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走势,为今后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引导和依托,切实开拓了利于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不少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规划》的出台体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咖啡产业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应了云南咖啡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的良好势头。《规划》的出台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拐点,云南咖啡产业必然会随着《规划》的深入推进而更高更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井喷”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咖啡人翘首以盼的发展盛世”——无疑,《规划》的出台让云南的咖啡从业者们信心倍增,这也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

据悉,之所以出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因为咖啡是云南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云南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云南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云南咖啡走过百年历程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大陆地区于1892在云南省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始种植;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1998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万亩,

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临沧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文山、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目前,云南省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多个品牌获得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云南省咖啡具有哥伦比亚“软咖啡”的特质,而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也竟相来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小粒咖啡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全省咖啡农业产值亿元,工业产值2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惠及农户20余万户,咖啡已成为我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咖啡种植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速度急需加快

虽然省政府早在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咖啡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水缺肥,亩产生豆60公斤左右的低产咖啡园比例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加工企业小、散、弱,终端产品竞争力弱;虽然加工企业和品牌较多,但普遍小、散、弱,精深加工不足。初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收购和生产质量标准,咖啡生豆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缺乏可以吞吐咖啡生豆原料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综合龙头企业和品牌。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理念落后、国产咖啡品牌缺失等原因,我省咖啡企业在市场上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多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咖啡企业对云南咖啡的内在品质和优越的种植条件强调太多,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咖啡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咖啡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从市场消费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全球咖啡市场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全球有15亿以上人口饮用咖啡,年消耗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以年%的速度增长,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由过去偏好饮用速溶咖啡逐步转向消费现磨咖啡;由过去偏好饮用含咖啡因较高的口感强烈的Robusta(中粒种)咖啡逐步向消费咖啡因较低、口感柔和的Arabica(小粒种)咖啡转变,给云南小粒种咖啡发展带来机遇!

从国内来看,消费群体高速增长。我国受传统饮食习惯、文化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2009年国内咖啡的消费量在6万吨左右,为世界消费量的%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近几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传

统现磨咖啡增速达30%。部分地区的咖啡消费增长速度高达150%。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将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2020年达到50万吨,中国将成为世界咖啡消费大国。

从咖啡生产发展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机遇:从全球咖啡生产情况来看,生产处于基本平稳发展状态。2008年世界咖啡收获面积为亿亩,总产量为万吨。其中产量最大的为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等国。咖啡豆占60%,焙炒咖啡粉、速溶咖啡粉及咖啡制品占40%。优质Arabica(小粒种)咖啡仍然供不应求,且利润丰厚,价格高于Robusta咖啡(中粒种咖啡)35%左右。

为满足国际市场对Arabica(小粒种)咖啡需求,世界咖啡生产出现以下的趋势:一是扩大Arabica(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二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咖啡产品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三是咖啡用途逐步拓宽,由饮料型向食品工业原料型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以不发达国家如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国家出售咖啡豆,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购进咖啡豆加工后国内消费且进入国际市场流通的贸易格局。

从国内来看,国内咖啡原产区主要有云南、海南和广东。海南和广东以种植Robusta(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Arabica(小粒种)咖啡为主。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Robusta(中粒种)咖啡品质差、销路不畅,致使海南、广东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到2009年末,广东已经没有咖啡种植,海南仅存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440吨;而云南Arabica(小粒种)咖啡产业则一直稳步发展。由于气候和比较效益等因素,云南咖啡原料生产基地“一枝独秀”的位置短期不会改变。随着世界著名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大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咖啡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形势。

从价格走势来看,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虽然国际市场咖啡价格波动频繁,但由于国际咖啡组织调控有力,特别是由于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导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平衡,而消费量逐渐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使近年来咖啡生豆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随着国际咖啡市场价格逐渐回升,我省咖啡豆平均销售价在18元/公斤左右,一级豆销售价在21元/公斤以上,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内市场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

中国咖啡的未来在云南

小粒咖啡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园艺性经济作物,其品质与种植条件直接相关,最适宜生长在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在700-1800毫米,土壤的地区,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地区。我省西南地区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生长,使其具有优于其它品种的“香气浓郁特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使云南成为全国产出高品质咖啡的最适宜区域。

云南热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咖啡宜植耕地面积500余万亩,加上25度以下山坡地,宜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红河、文山等区域和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等干热河谷。等高梯地种植居多,主要是轮歇地、坡地、老化橡胶园和茶园,加上“退耕还林”、橡胶、香蕉间作地等,云南省热区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元/公斤,而我省目前平均成本在10元/公斤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具有种植成本低的优势;二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高。与同地区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咖啡种植比较效益较高,按每亩3000元高标

准建设的咖啡园,第4-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达产时每年每亩净收益1000--1500元,扶管良好的净收益1500-2000元;三是加工增值效益高。在加工环节焙炒咖啡豆获利可达200%-300%。如精深加工产品,注入品牌市场后,加工成本5万元/吨的咖啡粉,配制成三合一速溶咖啡,每吨粉带动产值可达万元。

同时,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处在中国、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紧邻越南、印尼、印度等国际咖啡原料主产区,随着我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建设加快和全球咖啡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我省与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咖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明显提高,为我省咖啡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云南咖啡地位的提升就是中国咖啡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十分重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2007年农业部制定的《特色

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把云南西南部列为咖啡发展的重点区域,并多渠道投资支持我省咖啡种植、加工和科研能力的建设。我省2003年制定的《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制定的《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中把咖啡列为生物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同时,西部大开发、科技兴农、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也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云南咖啡产业要发展,需要大家主动把握国内外咖啡生产消费趋势,积极转变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方式,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快以种植主导产业发展向以市场和加工主导产业发展、以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并重的根本性转变,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实现从咖啡原料大省向咖啡产业大省的根本性转变,达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加的目的。

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对外开发为支撑,以引进国际咖啡知名企业和培育省内咖啡深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咖啡生豆、焙炒咖啡、速溶咖啡为重点产品,延伸咖啡产业链,拉宽产业发展领域,拉高产业集聚度,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改造提升加工业,全力打造精品名牌,巩固咖啡生豆、焙炒咖啡国际市场,培育开拓速溶咖啡国内市场,逐步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和品牌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围绕“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

到2015年、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达产面积80万亩,年产咖啡豆万吨;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20亿元,工业产值5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力争达100亿元。

到2020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咖啡生豆20万吨;实现总产值34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40亿元,工业产值10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

云南咖啡需要展望未来夯实现在

云南咖啡产业要有美好未来,就必须夯实种植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结合咖啡产区自然资源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等基本条件,综合考虑与其他作物规划的有机结合,优化与甘蔗、玉米等作物种植比例,咖啡豆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以滇东南、滇西南、滇南和干热河谷为主的最适宜区,巩固发展次适宜区,逐

步淘汰不适宜区,从分散向规模化、区域化转移。滇东南、滇西南主要发展云南小粒种咖啡,滇南产区适当发展中粒种咖啡,建成与我省咖啡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种植带。

普洱市:到2015年发展到30万亩,2020年发展到35万亩。分布在宁洱、思茅、江城、孟连、澜沧、景谷、墨江、景东等县(区)。

保山市: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2020年发展到30万亩。在隆阳、龙陵、昌宁和施甸等县(区)。

德宏州: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2020年发展到30万亩(部份与胶林、坚果林间作)。分布在潞西、盈江、陇川和瑞丽等县(市)。

临沧市:到2015年发展到12万亩,2020年发展到18万亩。分布在耿马、沧源、镇康及双江等县。

西双版纳州:到2015年发展到6万亩,2020年发展到12万亩。分布在勐腊、勐海、景洪等县(市)。

文山州: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分布在麻栗坡、马关等县。

红河州: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分布在河口、红河、元阳、绿春、屏边、金平等县。

其他地区: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5万亩。主要分布在丽江华坪、楚雄元谋、怒江泸水等县(市、区)。

云南咖啡要有美好未来,就必须在产品加工上下工夫;初加工基地布局:根据生豆生产原料消耗大、运输成本高、对技术和资金要求相对较低,适宜在种植基地发展的特点,改造、提升和整合现有初加工生产企业,布局与原料生产能力相应规模的咖啡豆初加工生产能力,尽快实现原料就地转化。

精深加工基地布局:充分发挥德宏、保山、普洱等地已建在建咖啡精深加工生产能力。依托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产业辐射面广、配套服务好、消费群体大等优势,积极推进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建设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以引导产业集群为宗旨,加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汇集国内外咖啡相关企业、公司入园发展,实现速溶咖啡粉、焙炒咖啡豆、三合一咖啡、咖啡含片等中高端产品及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共同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根据国际、国内咖啡物流流向、流量和区域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在整合省内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咖啡交易为主的“昆明特色农林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和昆明特色农林产品物流中心”,建立和提升云南咖啡信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在主产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

如何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咖啡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以咖啡种植集中连片、增产潜力大的主产区为主,以“润滇工程”水源建设为依托,加快“五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提高农药效率、降低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力争到2015年示范区面积达到60万亩,20 20年达到110万亩,咖啡园达产后亩产达到120公斤以上。

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提升改造工程;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强对现有万亩咖啡园的改造和管理,实施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工程,从2010年起每年改造万亩,到2020年通过咖啡园沟渠、道路、水池、水窖等建设以及老树更新、树形改造、截冠换种,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手段,使现有的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达到每亩咖啡豆单产提高30公斤以上。

龙头企业打造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国际咖啡巨头的战略合作,鼓励在我省投资建厂,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深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参股、联合经营、实施兼并等多种方式,促进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咖啡产业上市公司1-2家。推动咖啡产业生产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实现生产企业的优化组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优质咖啡原料基地建设,鼓励按照自主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在整合现有250多座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生产能力及43座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规模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脱皮脱壳分级初加工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建立先进的初加工生产线,提高全省咖啡豆质量。力争2015年全省达到10万吨/年以上,2020年达到20万吨/年以上的咖啡初加工生产能力。

在提升现有速溶咖啡3000吨/年和万吨/年焙炒咖啡豆(粉)生产能力,推进保山1000吨/年速溶咖啡建设进程,完善1万吨/年速溶咖啡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速溶咖啡粉、焙炒咖啡豆、三合一咖啡、咖啡含片等中高端产品及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新增1万吨/年速溶咖啡粉和万吨/年焙炒咖啡豆生产能力。

建设现代交易中心和物流体系;昆明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建设。围绕打造云南咖啡民族精品品牌的目标,在打造昆明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交易展览、贸易销售、人才培训、仓储物流、网络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以咖啡交易为主的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全球化的昆明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昆明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昆明年吞吐量100万吨的物流中心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

建设科技创新推广体系;组建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组建云南省咖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用的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全面提高咖啡产业标准化水平。从种植、加工两大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我省咖啡技术、产品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鼓励制定企业标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咖啡种植生产、品质标准体系。着力推进质量认证和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咖啡标准化生产水平。

强化高产优质咖啡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建设,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和优良种苗繁育速度,实现优良品种本地化,满足新植咖啡园建设对优良种苗不断增长的需求。力争到2020年引进或选育出

2~3个适宜我省咖啡主产区种植的咖啡新品种,每年繁育优良种苗3000万株。大力开展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通过栽培管理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省咖啡园栽培技术及管理水平,制定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力争到2020年在咖啡主产区每年组织实施10万亩示范区,其中核心区2万亩,带动面积8万亩。推广咖啡园合理间作套种。坚持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大力推广高产创建、间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减灾增效技术、循环农业技术和咖啡园立体种植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扩大间作套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构建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规划主产区构建重点产区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咖啡病虫害防控体系,多层次培养引进咖啡专业人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鼓励科技人员参加联产承包、单项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同时,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到咖啡产区开展科技服务和开发,加快咖啡产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进;支持企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销售网络。鼓励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关系的企业采取“借船出海”方式,以海外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我省咖啡产品国际市场。

抓好“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实施品牌战略。狠抓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包装、宣传,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更新设备,提高质量,争创品牌。重点在德宏、普洱、保山等咖啡主产区培育2-3个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挖掘咖啡消费文化,着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培养和吸纳更多优秀的营销人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咖啡营销模式。通过咖啡吧、超市、自动咖啡机、连锁门店等经营方式打造营销网络,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将咖啡产品作为云南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增加我省咖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着力培育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庞大市场。

建立组织机构促进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建立全省咖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力发展我省咖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边境稳定,是实施我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咖啡产业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形成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业厅。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各有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强对全省咖啡产业的扶持政策、重点项目的宏观指导与协调;审批相关资金的使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上传下达、信息反馈、组织协调、督查落实等日常工作。

主产区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本规划产业布局所涉及的咖啡主产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把加快咖啡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将咖啡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制定当地推进咖啡产业发展的方案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咖啡产业综合协调和推广服务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工作职责,将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和建设效果作为安排相关投资、政策支持和评价地方政府部门政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州(市)、县(市区)、乡(镇)咖啡产业发展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促进当地咖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共同承担起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责任。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支持产业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司其职,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共同承担起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责任,推动全省咖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加强咖啡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对策措施的研究和协调,促进产业集约化和高新技

术产业化发展;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落实扶持咖啡产业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农业、扶贫、农开办等部门落实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农业部门要负责优质咖啡原料基地建设、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水利部门负责咖啡园配水工程建设;

商务部门要做好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品牌培育、建立咖啡产业风险防范机制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对咖啡产业精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技改等资金支持和改制指导;科技部门要将咖啡产业技术进步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咖啡新品种选育、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好咖啡产业有关标准的审批发布、名牌产品的申报评价、咖啡产业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宣传部门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咖啡产业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发展咖啡产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一个各方重视、关心和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咖啡生产金融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要组织咖啡产业重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产业投入;整合省级各部门有关专项资金,从不同环节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对加工企业建设期间的固定资产贷款、技术设备改造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加工企业收购咖啡原料所发生的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推介会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对获得云南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将企业开展的咖啡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创新项目列入重点支持领域,配套省科技计划项目给予立项支持。同时重点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千方百计筹集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新植咖啡园基地和改造现有咖啡园生产能力。

各级金融机构要根据我省咖啡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多种贷款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加大对咖啡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咖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股权、债券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拓宽咖啡产业贷款担保、贷款抵押的有效途径,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咖啡产业贷款担保业务。涉农银行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农村发展咖啡种植业。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要积极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大对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

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打造产业集群;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对列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咖啡精深加工、咖啡贸易等龙头企业,一是优先给予建设项目和咖啡豆收购财政贴息支持;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使用年度用地指标;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因难和财务困难的咖啡加工企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对现有企业鼓励采取兼并、收购、重组、联合、控股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优化组合集约经营,实现强强联合,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咖啡企业群体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云南咖啡产业。三是围绕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发展链条长、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先进技术、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培育扶持1-2户规模大、起点高、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带动和引领咖啡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的跨越式发展。四是鼓励发展咖啡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股份制、订单生产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拉长加宽增厚咖农增收产业链条。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落实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对符合咖啡种植、加工、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专用设备抵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咖啡生产经营企业,

认真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列入重点扶持咖啡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因市场大幅波动造成经营困难的,可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对单位和个人从事咖啡研究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切实落实好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新设立的符合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的咖啡加工企业,当地政府在土地审批、各项地方收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

坚持农民自愿、有偿、有序、规范的原则,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户在土地承包期限内依法向产业化经营组织转让或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的土地创办农产品加工业,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只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龙头企业直接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可依法采用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经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发展咖啡产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优先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咖啡企业用地可采取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地,采取出让方式的,土地出让金在一次性缴纳50%后,余额在两年内缴清后,再办理土地使用证。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咖啡行业协会发挥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云南咖啡”地域商标的注册,运用原产地证及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咖啡产业行业联合、自律、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整体经营水平,提升“云南咖啡”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联合企业筹建咖啡风险投资和担保基金。支持咖啡行业协会建立国内外咖啡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新闻发布为一体的云南咖啡信息网络平台,传达贯彻国家及省关于咖啡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及有关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传递国内外咖啡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服务于咖农。支持咖啡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完善和推广行业标准体系。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支持咖啡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其他省的咖啡协会和咖啡企业,发起组建“中国国家咖啡行业协会”,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成立中国咖啡贸易进出口组织,增强咖啡产业凝聚力,避免业内恶性竞争,做大做强云南咖啡产业。

强化宣传营销,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借鉴国际著名咖啡品牌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咖啡消费文化内涵,着力开发云南咖啡地方特色产品、旅游产品,面向生态、健康的发展潮流,积极培育国内新一代消费群体,相关部门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一定的公益宣传费用。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全力将云南咖啡精品品牌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