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_2离子反应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_2离子反应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_2离子反应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离子反应练习二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Cl3-

C. M g(N O3)2 = Mg+2 +2NO3-

D.KMnO4 =K+ +Mn7+ +4O2-

()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铁片投入稀硫酸中

C.NH4HCO3受热分解 D.NH3遇HCl气体生成白烟(NH4Cl)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Ca(OH)2和盐酸

()4.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OH-+HCl===H2O+Cl-

B.Ca(OH)2+Cu2+===Ca2++Cu(OH)2

C.Fe+Cu2+===Cu+Fe2+

D.Fe+2H+===Fe3++H2↑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 2Fe +6H+ = 2Fe3+ +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 CO32- + 2H+ = H2O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 OH- =H2O

()6.在离子方程式中,电荷是守恒的。如下列离子方程

式:RO n-3+F2+2OH-===RO-4+2F-+H2O,由此

可知在RO n-3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7.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 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铜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和氨水

()8.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与盐酸,Cu(OH)2与醋酸

B .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Ba(OH)2溶液与H 2SO 4溶液

C .NaHCO 3溶液与盐酸,Na 2CO 3溶液与盐酸

D .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9.分别写出符合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

(1)Ba 2++SO 42-

==BaSO 4↓ , (2)Ag ++Cl -==AgCl↓ ,

(3)CO 32-+2H +==CO 2↑+H 2O ,

10.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

(2)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3)C uSO 4溶液与K 2S 溶液混合:

(4)小苏打与醋酸反应:

(5)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附加题:

(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HCO -3+Ca 2++OH -===CaCO 3↓+H 2O

B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2H ++SO 2-4+Ba 2++2OH -===BaSO 4↓+2H 2O

C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H ++O 2-===H 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 2-3+2H +===CO 2↑+H 2O

( )2.用20 mL 0.1 mol/L 的含氧酸H x RO 4溶液与15 mL 0.2 mol/L 的某碱M(OH)a 溶液恰好完全

反应,全部生成正盐,则R 元素的化合价是

A .+(8-2a 3)

B .+(8-2a )

C .+(8-3a 2

) D .+(8-3a )

3.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这样的离子反应而跟用量有关,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波的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在标况下,降温至-183℃变为色的液氧,继续降温至-218.4℃变为色状固态氧。 试题演练: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注意:现象的描述不能混淆;烟和雾;光和焰;现象要完整。 常考点:(1)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内的原因是: 。 铁丝燃烧的实验 (2)需要在铁丝末端系一火柴梗的目的是:。 (3)需要将铁丝扭曲为螺旋状的原因:。 (4)点燃火柴梗后,待,再将扭曲为螺旋状的铁丝伸入瓶内。 (5)瓶底加入少量水或沙的作用是。 (6)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是。 (7)实验中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8)铁丝燃烧火星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9)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的优点是、。硫燃烧的实验: (10)瓶底也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试题演练: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3)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或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氧化性 (1)定义:化学反应中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或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2)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 (3)典型的缓慢氧化反应有:、、、。试题演练:铁丝燃烧和铁生锈的产物是否相同:。 3.氧气(或氮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原理:。 所属变化类型:。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②③。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②试管口放一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 ③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前需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时机是什么: ⑥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集满气体后应,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⑦实验结束后应先,后;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⑨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 ⑾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 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级别A级(基础) 1~71314 B级(能力) 8~12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2011-11 此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指定的位置,否则所做答案无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Fe:56 Zn:65 Cu:64 Ag:108 Ba:23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NaCl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B、SO3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3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纯净物②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③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④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⑤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A、全部 B、⑤⑥ C、③④ D、①② 3、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 4、Ag+、PO-3 4 、Cl--B、Fe3+、H+、I-、HCO- 3 C、K+、Na+、NO- 3、MnO- 4 D、Al3+、Ca2+、SO-2 4 、CO-2 3 4、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 5、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最多的是() A、4 g H2 B、22.4 L O2 C、36.5 g HCl D、0.5 mol SO2 6、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直径在1nm-l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这样的分散系是 A、悬浊液 B、胶体 C、溶液 D、乳浊液 7、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8、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 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A、250mL 1mol/L AlCl3溶液 B、300mL 5mol/L KClO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量筒读数 C.向试管中加固体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在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之后,想要回收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锰和废液分离,同学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过滤 B.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过滤速度会减慢 C.为了使过滤充分,过滤时,玻璃棒应该不停搅拌 D.不考虑实验过程的损耗,同学们最终烘干获得的二氧化锰质量应该与起初取用的质量相同 3.有两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后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用图来表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ABC表示有催化剂的曲线 B.D'C'的反应时间=DC的反应时间 C.DABC的面积=D'A'B'C'的面积 D.DABC的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高炉炼铁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C+O2点燃 CO2②2CO2+C 高温 2CO ③CaCO3 高温 CaO+CO2↑ ④Fe2O3+3CO 高温 2Fe+3CO2 A.③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参加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 于化合反应 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B.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C.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D.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9.下列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B.自然界的水都属于纯净物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 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能产生温室效应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得越多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 D.二氧化碳从无色气体压缩成固态干冰发生了物理变化 12.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 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其中正确的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作者:————————————————————————————————日期: ?

身边的化学物质(3) 主讲: 黄冈中学教师舒宝生 一、复习策略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除外)。 (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挥发性易挥发(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难挥发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盐酸、硫酸的特性 (1)盐酸:挥发性(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①由于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若用稀盐酸制H2、CO2时,H2和CO2气体中会含HCl气体杂质。 (2)浓硫酸(H2SO4) ①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④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碱 1、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气体) 2NaOH+CO2=Na2CO3+H2O(可用于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H2O=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①工业:制漂白粉 用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志强教育一对一讲义 教师: 王转转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生签字:______ 课 题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的分类,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 离子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 学 习 内 容 与 过 程 一、 物质的分类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Na 2O C .NaClO D .FeSO 4 2、 按要求给下列物质分类: ?Ba(OH)2 ? AgNO 3 ? BaCl 2 ? BaCO 3 ? FeCl 3 ?Mg(OH)2 ? BaSO 4 ?AgCl ?Ag 2CO 3 属于碱的是_______ ___ ___ 属于硝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碳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硫酸盐的是____ ___ 属于盐酸盐的是 ____ ____ 属于钡盐的是_____ ______ 以上题中的物质为例 ,填空。 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海水 ②蒸馏水 ③氨水 ④食盐水 ⑤汞 ⑥液溴 ⑦硝酸溶液 ⑧硝酸银 ⑨纯碱 ⑩烧碱 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二、离子反应 1、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人教版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 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 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 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 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 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 C+O 2=CO 2 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 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 反应生成Cu 和CO 2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 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 2O 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 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 物 质 纯净物 单 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通电 2H 2 ↑+ O 2 ↑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性质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

(2015年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含解析及答案)

A .当开关K 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CH 3COOH 溶液是电解质 B .闭合开关K ,往烧杯中加入NaCl 固体,由于CH 3COOH 与NaCl 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变化 C .闭合开关K ,往溶液中加入CaCO 3固体,电流计?示数逐渐增大 D .选取合适浓度的盐酸替换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说明二者电离程度相同 【解析】 开关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CH 3COOH 发生了电离,CH 3COOH 是电解质,但CH 3COOH 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 错;往CH 3COOH 溶液中加入NaCl 固体,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B 错;往CH 3COOH 溶液中加入CaCO 3固体,由于2CH 3COOH +CaCO 3===Ca 2++2CH 3COO -+CO 2↑+H 2O ,生成强电解质(CH 3COO)2Ca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C 正确;HCl 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CH 3COOH 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 错。 【答案】 C 5.(双选)(2015·经典习题选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碱性溶液中:Na +、CO 2-3、SO 2-3、K + B .石蕊呈红色的溶液:ClO -、Na +、SO 2-3、Cl - C .pH>7的溶液中:Mg 2+、Br -、K +、Al 3+ D .加入Fe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Cl -、Mg 2+、SO 2-4、K + 【答案】 AD 6.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A .3Br 2+6KOH===5KBr +KBrO 3+3H 2O B .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C .2KNO 3=====△2KNO 2+O 2↑ D .NH 4NO 3=====△ N 2O ↑+2H 2O 【答案】 A 7.(2015·威海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O 2-3+2H +===CO 2↑+H 2O ②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doc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与溶液、金属、生活中的化合物等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取。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进一步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巨大贡献。 2.通过复习,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内容标准分析] 本主题的内容贯穿于全册教材。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

供丰富的素材。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本主题的内容广泛结合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知识,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具体标准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主要分布范围如表: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内容分布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1、3、4课题,第六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十、十一单元,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悬浮液”和“物质的分类”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知识链接】 1、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学习过程】 例1、NaCl的电离 例2、如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分别写出HCl、NaOH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反应的式子(即离子方程式)为 (4)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 .即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H2O,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5)反应开始前,向NaOH溶液中加几滴酚酞,溶液显色。滴加足量盐酸后,溶液显色。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能够使酚酞显红色起作用的离子是。 例3、为证实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如下: 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 mL 1 mol/L的Ba(OH)2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 1 mol/LH2SO4溶液,并轻轻振荡。试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的电离方程式: .

(2)在下列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中,用“О”表示体系中的微粒, 并在“О”中写明微粒的化学式(原溶液中水分子不需表示出来)。 (3)分别写出H 2SO 4、Ba(OH)2的电离方程式 (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 ,使溶液中 离子的浓度减小。 (6)右图是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沉淀质量 变化的图像,BC 段沉淀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7)已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 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下图是向25 mL 1 mol/L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过程中混合溶液的 导电能力与滴加硫酸溶液体积间关系的图像。 ① AB 段导电能力减小的原因: ② B 点导电能力最小的原因: ③ BC 段导电能力增大的原因: (8)向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逐步加入NaCl 固体过程中,混合溶液导电能力随加入NaCl 的质量变化 的图像(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写出AgNO 3电离方程式: ②NaCl 固体溶解时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⑦反应过程中导电能力几乎保持不变的原因: 25 mL 1 mol/L 的Ba(OH)2溶液 1 mol/L H 2SO 4溶液 A B C

高一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2009-2010豫南七校期末)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3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6.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SO2-4+Ba2+===BaSO4↓来表示的是() A.BaCO3+H2SO4===BaSO4↓+H2O+CO2↑ B.BaCl2+Na2CO3===BaCO3↓+2NaCl C.Ba(OH)2+CuSO4===Cu(OH)2↓+BaSO4↓ D.BaCl2+Na2SO4===BaSO4↓+2NaCl 8.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l-、Fe3+、NO-3、OH- B.HCO-3、Cl-、Na+、H+ C.Ba2+、Cl-、CO2-3、K+ D.NH+4、K+、OH-、Cl-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Mg2++2OH-===Mg(OH)2↓ 10.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11.(贵州兴义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次月考,17)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1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下列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HCO-3B.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