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制图指南(讨论稿)

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制图指南(讨论稿)
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制图指南(讨论稿)

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制图指南

(讨论稿)

山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 一九年九月

前言

为加强对我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图指南》,明确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

本指南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附录N、附录O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南主编单位: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本指南主要审查人: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一般规定 (3)

5 国土利用现状图 (6)

6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6)

7 国土空间控制线图 (7)

8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 (8)

9 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 (8)

10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 (9)

11 中心城区主导功能规划分区图 (9)

12 中心城区重要控制线管控规划图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要素表达图式 (2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表达的要素及含义 (3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要素表达图式 (32)

附录E(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控制线图要素表达图式 (33)

附录F(规范性附录)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34)

附录G(规范性附录)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35)

i

附录H(规范性附录)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37)

附录I(规范性附录)中心城区主导功能规划分区图要素表达图式 (38)

附录J(规范性附录)中心城区重要控制线管控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39)

附录K(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40)

附录L(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41)

附录M(规范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42)

附录N(资料性附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选择规范性表达图件内容说明 (44)

附录O(资料性附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必备规范性表达图件样图 (46)

ii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山东省市县级行政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的制作。本指南规定了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的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南,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南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 20257.2-2017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1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2008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201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20-2008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CJJ/T 97-2003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L Y/T 1821-2009 林业地图图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

山东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讨论稿)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用岛分类指南(讨论稿)

3总则

3.1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度分带,如图件比例尺小于1:10万,可采用6度分带。

3.2图件比例尺

3.2.1基本比例尺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 市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0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县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

调整图件比例尺。

中心城区图件,比例尺范围为1:1万~1:2.5万;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图件比例尺可缩小至1:5万。

3.2.2比例尺—挂图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市域图件挂图比例尺以1:10万为主;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县域图件挂图比例尺以1:5万为主。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纸幅面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可采用1:2万~1:50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挂图以不超过两张零号图纸大小为宜。

中心城区图件挂图,比例尺以1:1万~1:2.5万为主;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纸幅面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可采用1:5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

3.2.3比例尺—地图册

A3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三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

A4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四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

3.3图件内容

3.3.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主要反映规划期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重点是统筹生态、农业、海洋、历史文化等重要保护区域和城镇、产业、设施等重要发展区域,统筹优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

3.3.2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主要体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两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支撑体系。

3.4图件表达

3.4.1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以两大色系表达五类用途:建设用地以暖色系表达为主,农林用地、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海洋利用以冷色系表达为主。

3.4.2 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以颜色与符号(或晕线)表达规划和现状:以颜色表达规划分区和规划用途分类;为表达规划用途与现状用途的转换关系,用符号(或晕线)表达现状用途。

3.5图件种类

3.5.1 根据成果形式不同以及图纸的重要性,图件包括必备规范性表达图件与可选择规范性表达图件。必备规范性表达图件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必须规范性绘制的图件,可选择规范性表达图件为可根据市县级实际情况及图面表达效果选择绘制的图纸。

3.5.2 必备规范性表达图件包括:国土利用现状图、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国土空间控制线图、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中心城区主导功能规划分区图、中心城区重要控制线管控规划图。

3.5.3 可选择规范性表达图件包括:

1)现状分析图:区位图、现状影像图、行政区划图、城镇体系现状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评价分析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图、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图、经济社会与人口分析图等。

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其他图件。

3.5.4 本规范仅规定必备规范性表达图件的制图要求,可选择规范性表达图件内容可参考附录N。

3.6图件与规划数据库

制图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库为基础,以地理国情普查、地质环境调查和海洋、林草、矿产等专项自然资源调查成果、遥感影像、地形数据为补充,面向规划数据建库,图件数据的要素分类代码、数学基础、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属性值代码等方面符合相关数据库标准和监测预警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

4一般规定

4.1基础地理要素

4.1.1行政界线

制图区域内行政界线,表达到乡(镇)界。制图区域行政界线外围标注四周相邻行政单位名称。

4.1.2政府驻地

制图区域内政府驻地,表达到乡级政府驻地。

4.1.3高程特征点

包括制图区域内山脉、山峰、山梁、高地、山隘等,标注名称和高程值。

4.1.4等高线与等深线

1)高程、高差对国土利用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高线;水底地势对国土利用有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深线。等高线和等深线可在相应地形图上的首曲线或计曲线基础上选择。

2)基本等高距可依据同区域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5倍设置。一幅地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

4.1.5其他地物

根据区域情况可选择表达其他重要地物,图式可参考地形图相关规范等予以表达。

4.2注记

4.2.1主要注记内容

1)市(地)、县(区)、乡(镇)政府驻地名称。

2)公路、铁路、民用机场与港口码头名称。

3)水利设施名称。

4)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

5)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名称。

6)高程特征点名称。

7)高程值。

8)其他重要地物名称。

4.2.2 同一图形文件内注记字体种类以不超过四种为宜。汉字注记的汉字应使用简化字,按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标准执行。

1)汉字:宋体、等线体(黑体)、楷体、仿宋、隶书,优先考虑采用宋体。

2)西文:Times New Roman、Arial Black,优先考虑Times New Roman。

4.2.3 注记字向。居民点名称、自然地理要素名称、说明注记及字母、数字注记,字向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北图廓。

4.2.4 注记排列。可按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

1)水平字列:由左至右,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平行于南图廓。

2)垂直字列:由上至下,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垂直于南图廓。

3)雁行字列: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斜交于南图廓。当与南图廓成45度和45度以下倾斜时,由左至右注记;成45度以上倾斜时,由上至下注记。

4)屈曲字列:各字侧边垂直或平行于线状地物,依线状的弯曲排成字列。

4.2.5 注记间隔。注记的字隔是一列注记各字之间的距离,分三种:

1)接近字符:字隔0~0.5毫米。

2)普通字符:字隔1.0~3.0毫米。

3)隔离字符:字隔为字大的1~5倍。

4.3图幅配置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的图幅配置内容包括:图名、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比例尺、图例、署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具体参见附录N。

4.3.1图名

1)图名是图件的标题,书写应规范。

2)图名的内容包括:规划名称、主题名称。

3)图名的字体与大小:图名汉字采用宋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主题名称的字号大小宜大于或等于规划名称的字号。

4)图名宜位于图廓外上方。主题名称位于图廓外正上方,规划名称宜位于主题名称的正上方、右上方或左上方。

4.3.2图廓

1)图廓由外图廓和内图廓构成。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外图廓和内图廓之间可填充简洁花纹,添加方里网,注明公里数;内图廓四角点标注经纬度,经纬度为度、分、秒格式。

2)1:10 万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的方里网间隔为10 公里,1:5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方里网间隔为5公里,其中横坐标数字前应加注该图所在的投影带号。对于大于或小于1:10 万比例尺的市级、1:5万比例尺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方里网间隔可作调整。

4.3.3地理位置示意图

采用小比例尺行政区划图显示本级行政区域在上一级行政区域内的位置,一般位于图幅内左上方或右上方,也可根据图幅情况进行调整。

4.3.4指北针与风向玫瑰

1)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可绘制在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

2)有风向资料的地区采用16方向或8方向风向玫瑰图;其他地区采用指北针式样。

4.3.5比例尺

挂图宜采用数字比例尺或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的形式。图册可采用数字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的形式。比例尺绘于图廓外图幅正下方。数字比例尺形式如“1:100000”。直线比例尺总长度宜为10cm,尺头长为2cm。

4.3.6图例

1)图件配置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或符号)与文字组成。

2)图例绘制在图幅内左下角或右下角。

4.3.7署名和制图日期

1)图件应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制图单位的正式名称和规划编制日期。

2)规划编制日期为全套成果的完成日期。

3)规划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注于图廓外左下方,制图单位注于图廓外右下方。

4.4图式说明

附录中图式尺寸单位为毫米(mm)。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符号大小。

4.5图纸幅面和图件打印要求

图纸幅面大小选择应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以内容完整表达为准。正式图件图纸大小幅面以不超过两张零号图纸面积为宜。

图件打印图纸宜采用重磅防水涂料纸(125 克/平方米)。零号图纸建议采用宽0.914米的筒纸。采用8 色墨盒(粗面黑、照片黑、浅灰色、青色、品红色、黄色、浅青色、浅品红色)打印。

5国土利用现状图

5.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等高线与等深线

4)道路网。

5)水系。

5.2专题要素

1)国土现状用途。见附录A。

2)大型居民点及工矿企业等的范围和名称。

3)市域及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民用机场、重要港口码头、重要水利设施等。5.3图式

国土利用现状图的图式见附录B。

5.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国土现状用途。

6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6.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等高线与等深线

4)道路网。

5)水系。

6.2专题要素

1)生态保护区。

2)自然保留区。

3)永久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

4)城镇发展区。

5)农业农村发展区。

6)海洋发展区。

6.3图式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图式见附录D。

6.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7国土空间控制线图

7.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道路网。

4)水系。

7.2专题要素

1)生态保护红线。

2)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3)城镇开发边界。

4)各类海域保护控制线。

7.3图式

国土空间控制线图图式见附录E。

7.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各类控制线。

8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

8.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道路网。

4)水系。

8.2专题要素

1)城市级各类文化设施。

2)高等院校、中等专业院校、中学等城市级教育科研设施。

3)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城市级卫生设施。

4)综合场馆、训练场地等城市级体育设施。

5)福利院、养老院等城市级社会福利设施。

6)涉及民生的其它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8.3图式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图式见附录F。

8.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各类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9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

9.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道路网。

4)水系。

9.2专题要素

1)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重要交通设施及主要线网。

2)能源、水利、电力、信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保、环卫、殡葬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及主要线网。

9.3图式

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的图式见附录G。

9.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重要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及市政线网。

10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

10.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道路网。

4)水系。

5)现状建设用地。

10.2专题要素

1)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范围及名称)。

2)土壤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范围及名称)。

3)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工程(范围及名称)。

4)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范围及名称)。

5)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工程(范围及名称)。

10.3图式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图图式见附录H。

10.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区(范围及名称)。

11中心城区主导功能规划分区图

11.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道路网。

4)水系。

11.2专题要素

1)中心城区范围。用边界线表达。

2)城市内的各类主导功能规划分区。

3)城市内的主要干路、河湖水面、重要对外交通设施、重大基础设施。

11.3图式

中心城区主导功能规划分区图图式见附录I。

11.4图层控制

对于中心城区城市范围外的图幅部分,可采用半透明表达或灰色表达等方式绘制,以突出中心城区城市范围内的规划要素。

中心城区城市范围内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当采用主导功能规划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道路网、水系、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城市线、规划各类主导功能分区。12中心城区重要控制线管控规划图

12.1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2)政府驻地。

3)道路网。

4)水系。

12.2专题要素

1)城市绿线。

2)城市蓝线。

3)城市紫线。

4)城市黄线。

12.3图式

中心城区重要控制线管控规划图图式见附录J。

12.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1

1引用《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用岛分类指南(试行)》一级和二级分类。

山东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12-27 17:04:17 来源:乳山财政信息网浏览:176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0?73号),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安排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 第三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是指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强化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的,集中联片对农村田、水、路、林、村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的活动。 第四条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统筹安排以下资金组成项目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国有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相关涉农资金。 第五条项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按年度预算分期拨付使用。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六条项目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和规范使用。 第七条项目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共同承担。按规定的投资规模,中央和省投入70%,市、县投入不低于30%。超出省确定项目投资规模的资金,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所在地承担。 第八条项目资金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可安排不超过20%的资金,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村庄和社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具体包括供电设备、给排水设施、村内道路、村庄绿化等。 第九条每年2月底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所在设区市的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汇总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编报本年投资计划及项目预算草案,并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政府。 第十条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各市上报的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本年度建设计划与预算草案进行审核,依据评估和审核结果,明确年度工作要求。 第十一条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预算草案进行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有关手续是否完备;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完整;项目预算造价、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与换算、费用和费率计取是否合理、准确等。

规划计算公式

规划计算公式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与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 当建筑物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各个地区或城市有各自相关规定)。 容积率越高,居民的舒适度越低,反之则舒适度越高。 绿地率也是如此。绿地率较高,容积率较低,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容积率和绿地率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 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规定的。

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下编制的各类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容积率分为 独立别墅为~, 联排别墅为~, 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 11层小高层住宅为~, 18层高层住宅为~, 19层以上住宅为~, 住宅小区容积率小于的,为非普通住宅。 并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所差别。 (一)容积率表达的是具体“宗地”内单位上允许的建筑容量。宗地是地籍 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 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容积率只有在指 “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有一定关系。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当宗地内各房屋的层数相 同,且对单个房屋来说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R=C·H,此种情况下,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 (三)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 为了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设计(4稿子)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 工作方案 为做好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评估目的 全面掌握我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分析我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各级规划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保障情况等,提出规划实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科学化、规化水平。 二、评估原则 (一)全面评估,突出重点。系统回顾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全面分析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情况,重点分析各项约束性指标和重要预期性指标的实现程度,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二)立足规划,着眼未来。围绕规划核心容和主要指标,紧密结合以城镇化发展为引擎,“四化”同步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民生加快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评估规划对未来发展需求的保障程度,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三)统一部署,典型剖析。在做好省级规划中期评估的同时,同步开展市、县两级规划的中期评估,深入了解地方各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对规划实施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 (四)专家领衔,多方参与。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专家领衔作用,广泛吸收相关专家学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估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五)客观真实、统筹兼顾。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客观分析当前规划实施面临的突出问题,准确研判未来发展态势,实事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采用权威部门发布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数据和资料,如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保证评估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统筹兼顾,提出科学有效的实施措施。 三、评估时点围 本次评估期限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评估围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行政区划实际管辖围。 四、评估任务 本次评估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三个层面进行,各地可根据需要开展乡级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一)省级层面评估。 采用多种方法客观分析全省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预测规划实施的趋势,总结规划实施好的经验做法,提出解决

ARC+map土地利用与规划评估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设计 的课程资料 土地利用与规划评估 项目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

一、项目综述 本项目以某地区的扫描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为载体,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GIS技术在ArcGIS平台下独立完成地图的数字化工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专题图的制作能力,在MapInfo软件平台下利用SQL 查询功能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能力。 二、项目教学内容 该项目按照知识准备、配准、矢量化、拓扑处理、属性数据输入、图面布局与整饰等工作过程,分解为6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任务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配准 任务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层矢量化 任务三拓扑处理 任务四属性数据的输入与连接 任务五图面布局与整饰 任务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统计 知识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用空间方式表达一定区域内的当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专题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成果之一,能够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土整治提供参考数据。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流程 ?图件扫描 ?图像配准 ?分层矢量化 ?拓扑处理 ?属性数据的录入 ?地图布局与整饰 1、图件扫描 根据聚脂薄膜图相对于普通纸图变形小、不易伸特点,所以数字化工作的底图采用聚脂薄膜底图。对于已经预处理好的底图,在综合考虑软硬件的承受能力及图件质量之后,选择300dpi?的分辨率、采用灰度扫描方式或黑白二值方式来进行分幅扫描。扫描格式选用的是通用的TIFF格式,在扫描时由于图纸放置的原因会使扫描的图形有些倾斜,所有的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角度纠正,在Photoshop中把每幅图的底边内图廓线旋为水平。 2、栅格图像配准和坐标系转换 扫描成栅格图像没有空间参考信息,为了能够将栅格数据与其他数据集成,进行分析,就必需对其进行处理:用户需要事先将栅格数据校准(配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因此在矢量化前,需要对栅格图进行配准,配准栅格图需要准确的空间坐标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以从底图上读取。当基础图件与要求的坐标系统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坐标系统转换(投影变换)。 3、分层矢量化 土地利用图中记录了土地利用的各类数据信息,在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后,为了便于管理及使用方便,应将相同属性的数据放在同一个数据层中。主要数据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

各种新模型新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各种新模型新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是协调各业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合理配置土地、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诸多模型与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线性回归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系统动力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元胞自动机AHP一GA模型1前言 我国相对薄弱的土地资源在新世纪初期正承受来自三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形成了对耕地保护的压力。二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总量需求的压力。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所形成的压力。土地利用规划是协调各业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合理配置土地、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新世纪初期,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大,各业用地矛盾加剧,耕地、林地、湿地等一些重要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任务更加繁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其核心就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在保证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解决土地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配置的过程,该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问题。通过多目标决策,确定了土地利用结构,也就实现了一个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中,结构优化一般采用传统的土宜法、综合平衡法、线性规划法、灰色线性规划法、模糊线性规划法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专家决策系统思想的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遗传算法(GneectiAlgorithnts,GA)等智能算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8T10:11:07.82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甘小凤 [导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及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事关城建、水利、生态、交通、农业以及环保等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能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改革政府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1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 在综合大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升级版,其充分运用云计算、GIS等技术和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整合各类国土空间要素信息及数据,开展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对国土空间分布特征、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动态仿真和可视化表达,进行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的统一规划[2]。它倾向于多种手段的组合与集成运用,自下而上公众参与,具有较强的综合环境适应能力,建立在最新科学思想与技术方法基础上,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3]。 2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大数据”是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集合,经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后,将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因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等突出特点,正逐步应用于生物工程、电网、交通以及医疗等诸多领域。就国土而言,多从土地流转、城镇土地定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甚少[4]。国土空间规划是涉及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的规划整合。现行的规划体系中呈现出“纵向”自上而下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相互渗透的运行特征,存在内容交叉、管制重叠以及标准不一等复杂问题,给规划实施层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市、县各级规划实施工作中,由于规划依据的法规体系、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期限、编制审批等不同,各类规划的矛盾集中爆发,出现内容冲突、管制重叠错位、相互牵制、审批复杂等问题,实施主体为协调和符合各类规划消耗大量的行政资源,同时导致了空间资源利用的碎片化和资源管控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规划的执行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以转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式,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5]。 3大数据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3.1数据采集平台的研究 国土空间的数据体系,以全域数字化、人地要素全覆盖为基础,涉及的数据资源多达一两百项。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数据源来说,如遥感数据等,能够支撑持续摄取是一项很关键的能力。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稳定性高且扩展能力强。内置实时数据、离线数据以及互联网采集三类采集方案,支持http、udp等多种通信协议,可以采集数据库、文件等多种数据源,数据可落地到hdfs、数据库等。技术上的实现,采用了主流的nifi、kafka、scrapy等开源技术,支持采集规则和采集模板。可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如土地供应、用水/电/气、互联网地图POI、根据数据的特点采用更合适的技术。 3.2数据处理平台的研究 将数据摄取到大数据平台后,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计算耗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是否支持空间分析?这些问题是数据处理平台必须解决的。具体到国土空间规划,则是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叠加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多级时空网格的处理方式,将多要素的数据基于多级网格进行汇聚。利用基于内存的分布式计算引擎Spark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结合ArcGIS大数据平台和GeoSpark的聚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多要素在多尺度网格上的汇聚叠加分析,满足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及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分析需要。 图1大数据下的空间分析 3.3数据挖掘平台的研究 数据挖掘平台将指标库和模型库作为平台分析洞察的主要载体,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具体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模型,实现基于指标的量化分析,辅助开展三线保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绿色发展、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定期评估。指标库和模型库提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5T16:19:40.51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作者:陈萌 [导读]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山东深科空间规划勘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海量、高效的大数据带给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价和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也通过对人的活动、移动和交流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国土空间。数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分析国土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与特征的基本素材,更是解释国土空间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增长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 引言 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新时期中国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从落实国家战略定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实现编制高质量空间规划的目标。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与自然资源调查、年度更新变更调查和有关专项调查相结合,有助于摸清家底,协调矛盾,科学编制空间规划的底数、底盘和底图。“大数据”蕴含的研究价值自新千年伊始就为西方主流学界关注,起初聚焦于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领域反应最为热烈,为社会科学空间转向下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是一种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它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集合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城市区域条件等各种要素,从而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环境容量和空间发展规模作出预测和控制。传统的规划技术手段停留在小数据的模式上,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的画像,大数据改变了这一模式,通过集成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对城市空间和居住在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时空化的画像和长期跟踪,通过各种标签识别全面了解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 2大数据应用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2.1打通数据获取及分享通道 从来源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包括空间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集等传统数据及网络新兴数据的。传统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是物质空间规划,基础数据以传统数据为主,而网络新兴数据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正方兴未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而较少应用指导实践行为,导致部分规划空有物质空间的“完美蓝图”,却缺乏能够绘制社会空间“科学蓝图”的城市居民行为、产业情况、公共空间利用等网络新兴数据指导。在规划实践中,数据获取及共享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能够突破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使数据获取及共享更为顺畅。 2.2规范数据整理模式 首先,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采用条块式的管理模式,造成现有多门类数据之间标准不统一、相互矛盾,数据交叉、冲突、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故需要统一标准、规范,对现有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国土空间大数据虽然来源复杂、类型繁多,但相互衔接性较强,可通过关联规则,规范数据信息资源采集的内容、方式、频率等,对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库体系,从而为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打好基础。其次,数据整理过程及发布环节必须重视数据保密性。国土空间大数据中的地形图、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居民活动个人隐私数据等重要信息均涉及国家机密,必须受到严格保护,防止其遭受恶意用户或黑客的攻击。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妥善保存和管理,而是被滥用,将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侵害。 2.3拓展应用领域,增强理论向实践成果的转化 从横向来看,在土地利用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效益研究、入地功能流转研究、自然资源利用监测等方面;在总规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人口规模、用地识别、空间结构、总规评价等问题;在控制性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地块业态评价、空间可达性分析等问题;在专项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教育、医疗、商业、休闲、产业等用地布点及使用效果等问题;在交通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站点位置、线型选择、换乘设置等问题;在城市设计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公共空间评价、就业吸引力评价等问题。 从纵向来看,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在后期监测和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而大数据与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随时随地捕获、测量和传递信息,实现空间各个系统的实时感知,全面、精确、直观地反映国土空间要素的行为模式和动态变化,结合各门类要素的属性特征,对要素的质量、价值或效益开展综合评价,做好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护、治理监督等政府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 3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信息的爆发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突破,人类文明正从信息(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向数据科技(Data Technology)时代飞速变革。在过去的十年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近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明确了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促进民生服务普惠化,加快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在大数据运用中:①要特别注意研发与探索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问题,如数据的存储,已由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仓库系统转为分布式处理系统,如海量非结构数据的过滤与抽取,如对传统的数据传输工具流程重新设计等。②要切实统筹好数据标准化建设,各类大数据统筹利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基准(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鲁国土资发[2014]34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14.06.27 【实施日期】2014.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的通知 (鲁国土资发〔2014〕34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国土资源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山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省政府令第269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省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以下简称《裁量基准》),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重要意义

正确实施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依法保护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群众权益的必然要求。《裁量基准》是对各类国土资源行政处罚事项的细化和量化,对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约束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案件查处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执行《裁量基准》规定,不断提高国土资源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体系;要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机制,通过执法监察、案卷评查、评议考核等方式,加强对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检查。 二、严格遵循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裁量原则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必须具备明确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且只能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行使。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阶次的划分,不得超

山东省土地整治研讨会材料

山东省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任务,严格按照《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确保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同时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上轮全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我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规划的刚性目标。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的政策,不断加大土地整理资金投入,并制定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折抵等政策鼓励拆旧复垦。1997年-2005年,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净增加耕地面积17.35万公顷,累计动态投资11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农用地质量也有了提高,尽管有遭受自然灾

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省的粮食单产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创历史单产最高记录。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科学规划,严格实施,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为使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从2000年开始,各级在1997年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上,重新修编和完善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方针,确定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避免了盲目的、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行为。 (二)严格相关费用的征收力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 自2000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开征以来,我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足额征收,截止2009年12月31日,已累计征收资金260多亿元,有力地保证了我省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主渠道的资金来源。2001-2009年,全省共安排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47个,其中国家投资项目326个,预算资金67亿元,建设总规模474万亩,项目完成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02万亩。安排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21个,建设总规模254万亩,项目完成后可增加耕地面积53万亩,预算总资金约41亿元。 (三)严格财务监督,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2016.12 一、填空题 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因地制宜,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4、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8、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要 使其合理,必须将放牧强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9、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10、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1、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13、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 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5、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16、土壤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17、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的收支差值,叫做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18、我国植被、土壤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遵循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根据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土地自身的特性,经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合理统筹协调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20、耕地的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2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中性、动态性。 22、植物的需水量,系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23、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性的好坏。 24、规划经由批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级土地管理部门为规划实施主管部门。 25、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在于相对高度的大小,一般相对高差大于500米者为山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的最重要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规划就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测,也是对实现这种结果行动的预先安排,并且是针对目标达成的行动过程这种不断趋近目标的所有努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和土地的自然条件等,合理调整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布局,实行五级控制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目标。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区别:城市规划主要是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是局部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总体规划,是整体的。先有土地利用规划再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1、土地利用宏观调控;2、土地利用合理组织;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供给量分析;3、土地需求量分析;4、土地利用战略;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6、土地利用分区(相当于土地用途管制);7、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在我国一般按照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编制规划;3、报批实施。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1、土地利用数量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公式:()()/100%a b b k v v v T =-?? 区位熵: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面积之比。 i i d s Q D S = Q 值高,地区优势明显,反之,则是劣势。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土地(耕地、园地、林地、目的、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播种面积往往大于耕地面积)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水库、养殖水面属于已利用水面) 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面积*100% 林地覆盖率针对所有林地,森林覆盖率指有林地 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作物总产量/作物总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单产一定小于耕地单产) 粮食耕地年单产=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复种指数)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非常设机构及组成人员名单 1、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长:徐景颜厅长 副组长:张庆坤副厅长 王玉志副厅长 成员:李建平科技外事处处长 黄兴友办公室主任 平安玉测管处处长 吴玉海人事处处长 李勇普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张永驻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 省厅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与外事处,负责国家安全的具体工作。李建平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2、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依法行政和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长:徐景颜厅长 副组长:王玉志副厅长 成员:王桂鹏执法监察局局长 乔恩光总工程师 刘继宝总规划师 曲荣鹏总经济师 王少瑾政策法规处处长 黄兴友办公室主任 宁廷河规划处处长 朱茂林财务处调研员 宫志强耕保处处长 房杰地籍处处长 刘祥元土地利用处处长 潘光明征地管理处处长 李克强矿产开发处处长 孔庆友矿产资源处处长 曲延波地质环境处处长 王桂松地质勘查处处长 平安玉测绘管理处处长 李建平科技外事处处长 吴玉海人事处处长 董长利离退休干部处处长 李勇普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张永驻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处,具体承担日常工作,王少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3、山东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徐景颜厅长 副主任:邵清纯副厅长 柏贵生副厅长 成员:乔恩光总工程师 李克强矿产开发处处长 黄兴友办公室主任 王少瑾政策法规处处长 宁廷河规划处处长 朱茂林财务处调研员 孔庆友矿产资源处处长 曲延波地质环境处处长 王桂松地质勘查处处长 张永驻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 黄世才执法监察局副局长 李克强同志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工作人员:刘洪磊方宝明袁振林胡智勇高善坤刘传连张婧赵培培程勇4、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长:徐景颜厅长 副组长:邵清纯副厅长 张庆坤副厅长 成员:刘祥元土地利用处处长 黄兴友办公室主任 宫志强耕保处处长 李克强矿产开发处处长 曲延波地质环境处处长 王中良厅机关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利用处,由刘祥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5、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直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长:徐景颜厅长 成员:周莲英巡视员 邵清纯副厅长 柏贵生副厅长 张庆坤副厅长 王玉志副厅长 徐家林驻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 宇向东副巡视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邵清纯(兼) 副主任:吴玉海 成员:黄兴友王少瑾朱茂林 李勇普张永陈胜利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土地(Land):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一般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3、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陆、领空、领海等的总称。 4、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5、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合理利用的标志: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 6、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失控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第三章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各类用地的规模、各类用地的布局。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性质: (1)整体性: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 (2)长期性: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期限一般在10年或10年以上。 (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 (4)控制性:纵向: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指导和控制(上下级规划)横向: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各部门用地)。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规划基础 (2)土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 (3)土地需求量的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 (4)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 (6)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规划层次: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 编制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电子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6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8.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 1.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哪些数据?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实施措施? 6.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 7.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8.什么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 1.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防护林带建设中要注意哪些 3.果园规划些包括哪些内容?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哪些内容?4.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是什么? 5.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6.简要说明滩涂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7.盐碱土的特性是什么?综合改良措施有哪些? 8.废弃地垦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1、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侧重某一方面)。 2、实习1:请有关人员介绍本县(或本乡镇或本村)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做好记录。 3、实习2:与乡镇有关人员座谈土地规划情况,草拟座谈提纲,写座谈纪要。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 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09.08.03 【实施日期】2009.08.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 按照国家“决战年”的部署要求,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当前城镇土地调查、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和地方调查成果复核上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克服和改进,根据哈尔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等关键业务培训班”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好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 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状况,是衡量二次调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凡没按要求完成基本农田上图的地区,二次调查成果不予验收,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不予批准。做好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重点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抓好基本农田保护现状上图。用规程上要求的几种方法,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确定的基本农田和合法调

整的基本农田位置落实在二次调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二是抓好分析检查报告编写。通过相关部门共同核实确认,与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基本农田变化的原因,编写分析检查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三是抓好基本农田补划工作。根据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需要补划数量,由规划部门牵头,以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不低于原保护面积和质量为原则,并依据新一轮规划修编及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制定补划方案。补划的基本农田位置要与新修编规划中基本农田划定区位一致。要将补划的基本农田地块用红色标注到二次调查形成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四是抓好成果的检查和验收。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规划、耕保、地籍等部门工作人员,对基本农田上图的图件、数据库、分析报告及补划方案等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要形成基本农田上图市级检查、审核和验收文字报告,做到图件、数据库、实地相一致。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于8月30日前以市为单位上报

济南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办法2.20

济南市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为规范我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项目的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好挂钩试点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挂钩试点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规范运作、稳妥推进。 第二条挂钩试点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原则 (三)政府牵头、规划引导原则 (四)农民自愿,产权明晰,维护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权益原则 (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先易后难原则 (六)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原则 (七)挂钩试点项目区严格按项目管理原则 第三条挂钩试点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 市政府负责市域内挂钩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挂钩试点项目区的上报,负责市级投资、购买挂钩节余指标的使用。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市域内挂钩试点工作的调查、管理,主要包括:市域内挂钩潜力调查、规划;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的下达;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立项评审、调整审批、进度调度和竣工验收;监督检查;起草挂钩试点工作制度,制定挂钩试点项目区管理制度等。 县(市、区)政府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挂钩试点工

作,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立项上报,负责县级投资挂钩节余指标的使用。 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挂钩试点工作的管理,包括县域内挂钩试点工作的摸底,筛选;负责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立项申请、实施和自验;制定项目区实施相关制度。 第四条挂钩试点项目区应重点和城郊结合部新城区建设、近郊有条件乡村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偏远有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挂钩试点项目区的规模、布局、时序,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第二章项目区立项 第五条各县(市、区)在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件、潜力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确定挂钩试点项目区,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科学确定项目区规模和范围,合理确定工作时序;建立挂钩试点项目区备选库,并依据入库情况,逐年上报项目区立项。 第六条挂钩试点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并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区包括拆旧区、安臵区和建新区三部分,应在立项阶段按项目区整体上报审批,拆旧区和安臵区竣工验收后,需调整建新区位臵的,由建新区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上报调整后坐标及相关资料,修改项目区网上备案内容。 第七条挂钩试点项目区应选择乡(镇、办)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较大、基层组织凝聚力强的农村建设用地。 第八条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区和安臵区的立项采取村民自愿,村委、乡(镇)政府承诺,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申报资料,县(市、区)政府申请,市国土资源部门评审、选定,市政府上报的流程。 第九条项目区应做到拆旧区、安臵区统筹规划,封闭运行。因地制宜保留历史文化村和具有景观价值的传统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