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的原理和实践

英汉翻译的原理和实践
英汉翻译的原理和实践

Unit 1

I. 英汉翻译原理第一讲:什么是翻译?

【例1】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est until the boards which it yields are used, would form an interesting and, in many

instances, an exciting story.

(“×”号表示译文有问题,下同)

×树的历史开始于森林中,直到生产为木板后被使用为止,成为一个有趣且有许多事例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上面这句话的原文实际上主要说了两点内容:

1、树的历史的起迄时间

2、树的历史是怎样一回事

【译文】一棵树,从它在森林中生长起直到被制成木板使用为止,这段历史会构成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故事十分激动人

心。

【例2】There are two regulatory systems which interact. One timing system comes from the evidence of our senses and stomachs, and the periodicity

we experience when living in a particular time zone.

×有两个调节系统相互作用。一个定时系统来自于我们的感官和胃的证明,就是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区所经历的周期性。

【译文】人体有两个相互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一个时间调节系统依据感官和胃发出的信息,依据我们生活在某个时区所体验的周期性规律。

寻找对等词语和结构然后将其串接成句的翻译方法,常表现如下:

1、简单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如:

【例3】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osers in musical history, each of whom creates music in a somewhat different fashion.

×我能看到音乐史上有三种不同的作曲家,他们中每一个人以某种不同的方式创作音乐。

【译文】我发现音乐史上有三类作曲家,他们各自的音乐创作方式有所不同。

2、较复杂语句的译文似通非通,甚至不知所云。如:

【例4】The traditionalist type of composer begins with a pattern rather than with a theme. The creative act with Palestrina is not the thematic

conception so much as the personal treatment of a well-established

pattern.

×传统主义型作曲家始于某种格调而非某种主题。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行为不太像对固定格调进行个性化处理的主题概念。

【译文】传统型作曲家是从形式出发而不是从主题出发进行创作的。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不是主题的构思,而是对固定形式的个性化处理。

3、典型的英语表达形式在汉语无法找到对等形式,翻译无从着手。如:

【例5】Find yourself. Be yourself. Popularity will come -- with the people who respect you for who you are.

【译文】发现自我,如实地表现自我,你自然会为人们所喜欢--为那些尊重你的真正个性的人们所喜欢。

【例6】Where do you expect Shanghai to be in five years?

【译文】你预计今后五年上海的发展目标如何?

翻译不是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到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对等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然后将其串接成句的过程。在英汉翻译中,如果把眼光盯着原文的词语和语句结构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结果翻译出来的只是一种文字层次的转换,徒具其形,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达。

翻译究竟是什么呢?

翻译的过程就好比交通工具的换乘过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交通工具换乘过程:

内容(人员)

载体(运输工具1)

内容(人员)载体(运输工具2)

翻译过程:

内容(信息) 载体(源语)内容(信息)载体(译语)

比较两者,其共同点有:

(1) 两者带有相似的目的:

两种转换过程都是为了实现内容通过载体的变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传递。

(2) 两者含有相似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素内容,在交通工具换乘过程中是人员,而在翻译过程中则是信息。

第二要素载体,在交通工具换乘过程中是车辆、船舶、飞机等,转换前是一种运输工具,转换后改为另一种运输工具;而在翻译过程中则是语言,转换前是源语(source language),转换后是译语(target language)。

(3) 两者具有相似的操作要求:

第一,两者都要求内容不变。

第二,两者都要求过程顺畅

德国译学教授Wolfram Wilss 在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 Methods一书中说:

Transl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seeking other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 but of finding appropriate ways of saying things in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ing is always meaning-based, i.e. it is the transfer of meaning instead of form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翻译不只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意义相似的其他词语,而是寻找表达事物的适当方式。翻译始终立足于语义,也就是说,是语义从源语到译语的转换,而不是形式。)

这说明了翻译是语义的翻译,不是语言形式的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的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含义相似的某些词语或结构。翻译必须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必须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换句话说,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篇,而不是词语结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这样的言语单位,而不是词语结构这样的语法单位。实际使用的语篇有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句段、一个句群,也有可能是一个词语。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代替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II. 课堂练习(分别用词语和形式对应译法和语义表达译法试译下列句子,并比较翻译中的感觉和译文的效果):

1.It's more a poem than a picture.

2.He drank himself out of the best lines.

3.He pretends to be as modest as anything.

4.Fire goes wherever it can, but it prefers to follow a draft.

5.The room was easily traced by the noise that was coming from it.

6.Taking care to pitch my voice to politeness, I asked about the next bus to

Hattiesburg.

7.If you feel depressed at a social gathering, keep it a secret.

8.The bacteria pneumonia may complicate influenza at both extremes of age.

III. 课堂练习参考译文:

1.与其说那是一幅画,不如说那是一首诗。

2.他借酒写得好诗句。

3.他装得极为谦虚。

4.火是无孔不入的,可是它更爱窜入通风的地方。

5.循声而去,便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那间屋子。

6.我陪着小心,用温和的口吻询问开往哈蒂斯堡下一斑车的情况。

7.在社交场合,你就是感到情绪压抑,也不要表露出来。

8.患有流感的幼儿和老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炎。

IV. 课外练习(分别用词语和形式对应译法和语义表达译法试译下列句子,并比较翻译中的感觉和译文的效果):

1.He wants a lawyer who understands his case, who sympathizes with him and who

has been there himself.

2.World-famous for his works he was never personally well known, for throughout

his life he avoided publicity.

3.While you are in the act of summoning your energies, focus on a plan. Don't

exhaust yourself with fruitless excursions into any and all possibilities.

4. A book may be compared to your neighbor: if it is good, it can not last too long; if

bad you can not get rid of it too early.

5.Instead of honoring this sacred obligation, America has given the Negro people a

bad check -- a check which has come back marked "insufficient funds".

6.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draws out your own best qualities, with whom you

sparkle and become more of whatever the friendship draws upon.

7.To petrol we owe the existence of the motor-car, which has replaced the private

carriage drawn by the horse. To petrol we owe the possibility of flying.

8.Because of limited insurance coverage, many people will have to look to their

own resources -- both emotional and financial -- to care for an infirm or recovering relative at home.

9.During the last six years, 44 of 60 scholarship winners have been the children of

foreigners. the talent search, certainly in this decade, is a tribute as much to immigration as to education.

10.The new architectural styles have become powerful image makers overseas. Two

stunning arrivals now gracing Hong Kong's crowded skyline -- the privately-owned Hong Kong & Shanghai Bank building and Bank of China's headquarters -- stand as monuments to the rival economic interests, cultures and ideologies that define the city.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原句:I seized the largest brush and fell upon my wretched victim with wild fury. 译文: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势不可挡扑向那全无招架之力的画布。 原文: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 译文: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 原文: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Literal translation goes beyond one-to-one translation, ranges from one word to one word, through group to group, collocation to collocation, clause to clause, to sentence to sent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dure both in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at translation starts from there. ---by Newmark Liberal Translation mainly conveys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 or figures of speech. 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错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单词

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翻译1》课程实践报告 翻译课程介绍 翻译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考课程。英汉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内容准确,文字流畅;能将比较简易的汉语文章译成英语,用词得当,语法平稳。本课程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它作为一门实践课,有赖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为应考者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应考者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初步达到阅读英文原著的水平,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因而具备从事英汉翻译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翻译实践和语言对比研究,学生可以进但在翻译时,往往因受原文的影响,而容易一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忽略在译文中体现原有的特点。这也就是本课程的难学之处。但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并能在翻译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定会提高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和翻译水平。 课程实践目的及过程 为了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10级翻译3班在王静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德胜工业园区的百瑞源枸杞养生馆和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在参观之前,王老师要求同学们查找关于枸杞的相关资料,基本上了解了枸杞的种植技术、生产流程、营养价值等知识。

宁夏枸杞产业在宁夏省外也有不少公司,而且,百瑞源是宁夏唯一一个进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企业,这不仅提升了宁夏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让更多国内外朋友了解了宁夏枸杞的与众不同,同时也为百瑞源走出中国,迈向国际舞台提供了良机。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品尝了味美色鲜的枸杞、其他枸杞制品和,可谓是大饱了口福。但同学们并未忘记此行的目的,大家一边参观,一边了解相关的知识,对于枸杞的营养价值和种类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汉英翻译的错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进入全球市场,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交流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这让同学们不禁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担忧。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对此比较敏感,于是,大家纷纷把有错误的地方拍下来,准备参观结束后再进行更正。 回校后,王老师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一部分企业的宣传资料,然后让同学们查找翻译的错误并改正。我们组分到的任务比较少,但是,在我们仔细读过之后发现了不少错误,而且有些还是由于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导致的比较明显的错误。虽然字数不多,却涉及不少商贸以及新闻语体。我们小组成员认真思考,经过讨论后把我们最后的翻译结果交给了王老师。 课程实践的收获 通过这次的翻译实践,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英语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足,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及语境英语句型的重要性。我对翻译充满了热爱,怀着这份热爱,我要跟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今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翻译知识中去,争取在翻译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翻译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专业性非常强,而且要与时俱进,这让我知道了仅有翻译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平时大量的艰苦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翻译中获得巨大收获。而且,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只凭课堂上学到的

汉英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Clinton i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黑人权益的总统 Clinton is the first woman president.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妇女权益的总统 1. We want to buy quality steel. 我们要买高质量的钢材。 2. I am pleased to be here to offer a U.S.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one of today’s great quality ch allenges: building a high skills/high wage workforce. 我很高兴能来此介绍一下美国商界对当今我们在素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的看法,这项挑战就是如何建立一支高技术,高薪金的劳动队伍。 3. The president now is on a poverty tour. 总统目前正在访问贫困地区。 4.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s. 抑制噪声的措施 5. She is on her listening tour of New York. 她正在纽约巡回访问,听取群众的意见。 6. Professor Smith is leaving the school. That is a stupid loss. 史密斯教授要离开学校了。这个损失实在是不明智才造成的。 7. The kiss represents the symbolic loss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child. 那轻轻的一吻是一个象征,代表这个美国著名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Criminal law 刑法; Criminal layer专门处理刑事案件的律师; Criminal attack构成犯罪的攻击; criminally insane 形式法庭鉴定为患有精神病 This is a thought-provokingly different explanation . 这个解释完全不同,但却很能给人启发。 Bryant Gumbel is sometimes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Ted Koppel. 人们有时把布来恩特甘贝尔和特德考波尔相比,认为甘贝尔更好。The so-called critics are only generically mentioned, but not individually mentioned. 那些所谓的批评者,传媒提到他们时总是泛泛而指,从来不指名道姓。The areas could be profitably rehabilitated. 重建这些地区是有利可图的。 The consensus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world’s forests sustainably. 既能获得各方同意,又能使全球森林得以可持续生长的管理策略。 Men tend to enjoy public, referentially orientated talk, while women enjoy intimate, affectively orientated talk. 男人喜欢公开谈论有具体内容的话题,而女人则喜欢两三个人私下交流感情。 15.The joy of his return 由于他回来而有的喜悦 16. of humble parentage, he began his working life in a shoe factory. 由于出身低微,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制鞋厂。

(完整word版)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这周是英语专业的翻译实践周,这次的专业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的第三学年,实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实习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这次的专业实习。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为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四种必备的翻译工具:一是灵格斯翻译工具,里面可安装各式的词典;二是百度搜索工具;三是有道词典;四是英汉词典;五是汉英词典。翻译的过程如下:首先可以现在灵格斯里查询不懂的单词和词组,寻找最符合原文的解释。然后采取同时在百度和有道词典搜索的做法,并对同种搜索工具搜索结果进行比较。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所以我们最后用到的就是英汉和汉英辞典,可以对我们翻译之中的词汇,进行最后的确认,确定出最最准确的译法。 在翻译过程中也遇到到了一些困难,这说明在漫漫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我还要继续努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每天我认真学习,那就是一种进步。人生总归会有许多挫折,但我们若不跨过这道坎,就不会有进步,滞留不前。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行为。当然纸上谈兵是无稽之谈,光有理论知识而不实践操作也是没有用的。有位翻译家这么说过,“学翻译犹如学游泳。只在岸边看别人游,或只听教练讲解,是学不会的。”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实践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实践。 所谓直接的实践,就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实践,也就是自己动手翻译。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但自己能译的东西是有限的,从这种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因此,还需要借助于间接的实践。 所谓间接的实践,就是研究别人的译文。比如,一篇文章在手,准备翻译,这时先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或同类文章的译文看一看,在词语和风格方面定会有所借鉴。别人的译文是别人直接实践的产物,看了别人的译文,就是从事间接实践。

形合与意合实例分析——翻译中的构形与传意

形合与意合——翻译中的构形与传意 (摘自李靖民著《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我们不妨用两个英汉翻译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并用以体现正确认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概念,将这些硬道理和软道理运用到具体的翻译活动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两个译例的原文分别出自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场》(Vanity Fair)第二章和海因茨的短篇小说《回家》(Going Home)。 (1) When he was drunk, he used to beat his wife and daughter; and the next morning, with a headache, he would rail at the world for its neglect of his genius, and abuse, with a good deal of cleverness, and sometimes with perfect reason, the fools, his brother painters. (Chapter II, Vanity Fair) 他一喝醉酒,就会打老婆孩子。第二天早晨,他便会头疼,抱怨世人不识其才华,斥责画界同行都是白痴。他的话很尖刻,但有时也很有道理。 例1可以在句子的层面反映出英语以形役意的构形规约与传意方法之间有机统一的表达关系,体现出英语以形式结构为取向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 从构形来看,这个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核心,再利用各种类型的词、短语、分句来扩展,符合英语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的形式结构特征。其中各个词、短语、分句分别依照英语使用者所熟悉的形式结构规约对号入座,十分严谨。 但是,从传意的角度来分析,句中采用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实体承载了四层信息:1)缘由:喝醉酒(由从句“when he was drunk”承载);2)后果一:打老婆孩子(由主句的第一个分句“he used to beat his wife and daughter”承载);3)后果二:第二天早上醒来之后宿醉的两种典型症状,即头痛和亢奋(分别由第一个“with”引导的短语“with a headache”和主句的第二个分句“he would rail at the world for its neglect of his genius and abuse the fools, his brother painters”承载);4)作者对“he”所发牢骚的评论(由第二、第三个“with”引导的短语“with a good deal of cleverness and sometimes with perfect reason”承载)。 可以看出,虽然英语的一个句子里可以有各种类型的词、短语、分句,但句子的结构框架必须符合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的形式结构规约。而在这个框架之内,作者可以灵活地把其意欲传递的各个层次的信息安排给这个句子中的各种语言实体,不受语法成分的限制,不以该语言实体在语法上的主次来确定其所承载信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英汉互译教程要略

英汉互译教程总复习 1.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have increased in the region, to the detriment of trust between countries. 联合军事演习在本地区有增无减,不利于国家间建立信任。 2.This old man gets up and goes to bed with the sun everyday. 这位老翁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息。 3.A nearby object falling into a black hole is never heard of again. 附近的天体一旦落入黑洞,就会销声匿迹。 4.我们应该抢时间赶任务。 We should work against the clock. 5.These hospital expenses made inroads on my savings. 这些住院费耗掉了我大部分积蓄。 6.They killed a bottle of Kaoliang between them. 他们二人对酌,把一瓶高粱酒喝得一干二净。 7.When it came to reading, they were as good as blind. 一拿起书本,他们可都成了睁眼瞎了。 8.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9.人们笑贫不笑娼。 People ridicule poverty but not prostitutes. 10.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 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 11.They ran away as fast as their legs could carry them. 他们拼着命地逃跑。 12.People were born survivors. 人的生存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13.这个环境工程是个“民心工程”。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project is a “popularity-winning” project. 14.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15. 会议开得冷冷清清,有时甚至开不下去了。 The meetings were marked by such absence of living discussions that at times they were almost on the point of breaking up. 16. They pay lip-service to education but don’t work for better schools. 他们口惠而实不至,口口声声支持教育,却又不肯为改善学校条件做一些实际工作。17.Unemployment has stubbornly refused to contract for more than a decade. 失业人数高居不下,已经十多个年头了。 18.有些厕所似乎仍是这次卫生大扫除活动的死角。 Some toilets seem immune to the clean-up campaign. 19. 这个摊贩叫卖道:“快来买呀,过了这村可没这个店啦。” The street peddler hawked, “Now or never!” 20. Why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何必多此一举? 21.You’re just teaching your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 你这是在班门弄斧。 22.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

填空题复习资料: 1.翻译人才在中国古代被称作象寄之才/象胥/舌人。 2.东晋时期的道安提出 “按本而传”的翻译思想,被人们称为直译的鼻祖。 3.六朝时期鸠摩罗什曾提出“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主张“依实出华。” 被人们称为意译的鼻祖。 4.《春秋谷梁传》中记载了孔子的“名从主人,物从中国”的翻译思想,而该译论比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提出的“不要逐字翻译”早四五百年。 5.三国时期的支谦所作《法句经序》被看作是我国第一篇有关翻译的论文。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指出:“严复译《天演论》牟例所 标:‘译事三难:信、达、雅’,三字皆已见此序。” 6.中国译学理论中不同时期的翻译标准可大致描述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忠实,通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7. 按翻译题材,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政论翻译、应用文翻译和科技翻译。 8.2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的翻译标准。 9. Translations are like women—when they are faithful they are not beautiful, when they are beautiful they are not faithful. 此比喻与我国老子的一个说法不谋而合。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20世纪90年代,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提出了抵抗式翻译/反翻译resistance translation翻译理论,该理论对于提高译者的地位很有帮助,但还不足以构成新的范式。 11.斯内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在其2006年的新著 《翻译研究的多重转向》中介绍: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90年代出现实证论转向和全球化转向;而进入新世纪,翻译研究又回到了语言学时代,出现了“U字形转向”(U-turn)。 12. 1964年, 奈达博士在《翻译科学初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将译文读者引入翻译标准,提出了功能翻译(Functional Equivalence)(请用中英文填写)的翻译原则。 13.辜正坤在全国首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在该理论体系中,提出了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这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

211重点大学英语专业:翻译实践报告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节 选)翻译项目报告

摘要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项目原文选自《世界历史百科全书(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一部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的、全面介绍世界范围内各人种各文明历史发展的巨著。该项目选取的是该书“哥伦布大交换与人类适应性”章节作为翻译报告材料。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本翻译报告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翻译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来源、意义以及报告结构等。第二部分为原作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和原作分析等。第三部分为翻译难点与翻译方法,包括翻译难点分析、译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翻译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与简述。第四部分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启发并指出仍待解决的问题。在该翻译报告中,译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支撑,并结合翻译实践经验,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并运用具体的实例论证了该理论在翻译中得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项目报告,《世界历史百科全书(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A Project Report on Translation of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excerpts) ABSTRACT This is a project report on translation of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excerpt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work to take a large-scale thematic look at the human species worldwide. The excerpts of this report are from the chapter of “The Columbian Exchange and Human Adaption”. The Columbian Exchange, also known as the Grand Exchange, was a dramatically widespread exchange of animals, plants, culture, human populations (including slaves), communicable disease, and ideas between New World and Old World.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one is the translation projection description, including project significance, project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Part Two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background, including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main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Part Three is about 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ile translating and how to settle those problems through variou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Part Four concludes with the lessons, enlightenments and unsolved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Underpinned by Nida’s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e reporter argued the import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concrete examples. Key Words:translation report; 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东师《英汉翻译》18秋在线作业1(满分)

------------------------------------------------------------------------------------------------------------------------------ (单选题) 1: According to Theodore Savory, a translator must ask himself: _________. A: (ⅰ)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ⅱ) What does he mean? (ⅲ) How does he say it? B: (ⅰ)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ⅱ)What does he say? (ⅲ)What does he want? C: (ⅰ)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ⅱ) Where does he say it? (ⅲ) What does he mean? D: (ⅰ)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ⅱ) How does he like it? (ⅲ) What does he say?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他不会说,也不会写英语。 A: He cannot talk or write in English. B: He cannot talk nor write in English. C: He cannot talk in English,neither can he write in English. D: He cannot both write and talk in English.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Being easily set on fire, alcohol must be kept away from the flame. A: 酒精容易着火,必须放在与火隔绝的地方。 B: 因为酒精容易被人放火,所以必须远离火存放。 C: 由于容易失火,酒精必须远离火焰。 D: 因为酒精易燃,所以必须被放在离火很远的地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Never have I heard American music played better in a foreign land. A: 我从未听说过美国音乐在国外比国内要演奏得好。 B: 我在国外时,从未听到美国音乐比现在还要演奏得好。 C: 我从未听到过美国音乐在国外演奏得比这更好的。 D: 我在国外从未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虽然时代不同,我想历史古迹总该是依旧吧。 A: Times are different, but the historic sites, I presume, must have remained the same. B: Even though times are different, I think the historic sites should be the same. C: Since times are different, but the historic sites, I presume, should be the same. D: Since times are different, I think the historic sites must have remained the same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All of the following ideas are the Cicero’s, except_____ 。 A: it wasn’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B: he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 C: it wasn’t his duty to count out words to the reader like coins, but rather to pay them out by weight as it were.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2500字

一,实习目的 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公司部门的构成和职能,整个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公司里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二,实习内容 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工艺,熟悉各种材料的供应、采购、堆放、发放,了解施工组织管理方法。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还记得在第一次来公司的途中内心充满好奇,总在想: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自己今后能够在怎样的岗位,是否符合内心的期望,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内心迫切的想知道答案。终于在看见公司那宏大的工程时,我被震动了,我想我做对了选择。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所以自己非常认真的对待。就像这是一家新的公司,与我一样都是新的起点,一切都是探索阶段。我对自己说:既来之则搏之,既然是新企业,只要好好干就一定有机遇。就这样在未知中,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我的实习工作。 最初一周,我们学习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公司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然后两周是企业军训,实行的都是正规的军事化训练,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锻造了我们“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工作态度和做事精神。军训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了轮胎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各位工程师的细心讲解下我们初步懂得了轮胎生产工艺流程。 培训过后我被分到了生产B区成型车间,跟随实习老师进行实地的学习。对于生产来说,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前提。首先车间主任对我们进行了一些安全教育和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比如上班,不允许穿凉鞋进厂;进厂必须穿工作服;禁止在厂里吸烟,夜里值班不准喝酒,进厂后衣服不准敞开,外套不准乱挂在身上,不得背背包进厂;人在厂里不要成堆,不要站在生产主干道上,进出车间都要排队走好自成一列;在没有实习老师的允许情况下,不准乱按按扭、开关。 进入车间后最初的工作是琐碎的,因为公司尚在建设阶段,办公室和各个生

翻译中的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翻译中地形式与内容摘自《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1.2.7 形式与内容地和谐统一 在阅读相关地翻译著述时,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翻译究竟应该是重形式还是重内容地观点不一.那么,作为从事翻译实践活动地译者,我们应当如何在翻译实践活动地过程中处理好形式与内容之间地关系,如何比较恰当而准确地传递原文承载地信息?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内外翻译界长期争论地一个焦点问题,即翻译理念地取向问题,如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形式与功能、语义与交际等等.尽管这些中西译论在概念上有同有异,但总地说来,都是建立在二分法地基础之上,没有跳出二元对立地思维定势.有关此类争论地著述有很多,感兴趣地读者可以去阅读,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对相关论说做出综述,只欲从不同地角度和层面出发,依据翻译活动地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 模式. 谈到地了他对此类译文地感受: 读地时候,根本没有阅读地快感,脑子里也没有形象地画面感和丰富地联想,只为那干板直硬地翻译揪掉了不少头发,有地词语直译得令人发指,有地词语我这辈子根本没有见过,完全是翻译家地发明.那完全是满嘴外国话地汉语,让人生疏地不得了! 这样地作品哪里还能愉悦读者,阅读简直变成了一项任务!(王刚2010) 诚然,在原语和译语里地确也会存在一些类似地表达方式,因为人们不分民族和地域,其生存环境、物质条件、生活经历、七情六欲等等有许多相通之处,对于基本相同地客观世界地认识大体是一致地,对客观世界地表述和描写方法也会有类似地情况,正因为如此,才存在着翻译活动地基础.但是,就翻译地本质而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地异同是相对地,翻

译地跨文化信息传递本质是绝对地.也就是说,在翻译某种类型地作品地过程中,如果遇到两种语言有类似地表达方式,无论其数量有多少,那也只是偶合现象,与翻译地本质无关,不能因此就产生模糊地认识,以为原语地文字表现形式与译语地文字表现形式二者之间有直接地对应关系,就以为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地简单、机械地对应转换.译者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仅会给自己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造成理解上地问题和表达上地困难,而且可以说,其翻译能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实质性地提高. (篇幅有限,译例分析例略.)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地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地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着本质上地差异,具有各自特点鲜明地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地信息传递模式.译者要想忠实地再现原文地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机械地对应着原文地文字表现形式本身来翻译.大家试想,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讲解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二、课程编号:11012010 三、学时与学分:68/4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基础英语1-4 六、适用学科专业:英语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一、二学年里打好了较为牢固的英语基础,具备了较强的汉语驾驭能力,并掌握了英汉两种文化的一般性背景知识,进而修读这门课程。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探讨基本翻译理论。上学期通过分析英、汉语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向学生介绍常用翻译技巧,并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有关练习,提高学生处理词、句层次的水平,使其具备基础的翻译能力。下学期则引入篇章翻译。 通过对不同文体文本的篇章特点及其翻译的讲评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文体进行翻译的能力及其篇章意识。要求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熟练运用基本翻译技巧对较宽体裁的文本进行较为准确、流畅的翻译,每小时译速为250—300词/字。 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词、句层次上的相关翻译技巧:词语的增译、减译,词类转换,句子中的语态变换,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的运用,词序调整,分译与合译等。第二部分针对各种常见体裁的文本进行篇章翻译的讲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对新闻、广告、商贸信贷函、法律、科技等不同文体的篇章特点进行分析,评述篇章翻译对忠实传达原文风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翻译理论知识,如翻译标准,翻译原则,奈大的功能对等理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等值的影响以及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具体学时分两个学期安排。 第一学期共17周,每周二学时,安排如下: 第1周翻译的基本知识 2—3周英汉语言对比 第4周直译、意译及混合运用 5—14周翻译技巧:选择词义,词类转换,增译减译,重复译法,正说反译,否定转译,语态变换,词序调整,分译合译等 第15周定语及定语从句 第16周英汉主语的表达 第17周长句的翻译 第二学期共17周,每周二学时,安排如下: 1—2周:介绍文体的翻译 3—4周:人物、景象描写的翻译 5—6周:散文的翻译

英语笔译实训报告

翻译实习报告 为了把我们近一年所学的基本的英汉互译知识和方法全面地结合起来,院里给我们安排 了翻译实习,使我们能相对忠实、准确、流畅地将各种文体进行英汉互译,以此提高自身翻 译各种文本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翻译实习,养我们成为一名翻译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优秀品 质:诚实笃信, 认真负责,严格遵守翻译从业人员必备的各种职业规则以及严谨细致的作风, 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风尚等。 我们的指导老师给了我们12份英文材料,每份约2000字。我们实习的任务是完成所有 材料的翻译。根据学院及指导老师的要求,我计划将所有材料在三周内翻译完成,每周平均 翻译四分材料。 为了配合院里的工作,更为了通过实践,总结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自 己翻译水平和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我在完成计划工作后,我开始了我的翻译实 习工作。 在进行翻译实习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我大脑中的知识及老师教给我们的基本翻译技 巧,例如:“英译汉时,有时某些词并不能完全按照词典的基本含义翻译,如生搬硬套或逐词 死译,会使译文生硬,令人费解,甚至可能造成误解。这时应当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 该词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适当的引申,选择比较适当的汉语词语来表达”以及增词 法、省略法(减词法)、重复法、正反, 反正表达法、分句法, 合句法、词义的引伸、词类的 转译等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尽管如此,我在实际翻译时候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词汇量的不充足使我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我不得不借助电脑,词典等 工具查找出我所不能准确描述的关键词句。其次,是常用句型的缺乏也使得我在翻译过程中 举步维艰。再次,就是对一些专有词汇的不熟悉还有一些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匮 乏也使得我的翻译工作进展的不太顺利。这时,我会借助网络的帮助,在网上查询在词典中 查不到的专有名词、新词,以及相关背景知。最后,语文功底的薄弱和常识性知识的缺乏也 是阻碍我翻译工作的一大难题。例如,在第一份翻译材料中有个句子是“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在这个句子中,我不知道是 把“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翻译为“美国经济”还是“美国经济体”好,并且我 总觉得两种翻译都很怪。如果把“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翻译为“美国经济”,那么 “美国经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但是“国内生产总值”整句话的翻译就是: 只能是一个国家的啊,不能说经济拥有多少国内生产总值吧。但是,如果把“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翻译为“美国经济”体,那么整句话的翻译就是:“美国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样又成为经济体有多少国内上产总值的。于是,我又想:可不可以 把“economy”直接省略不翻呢?就翻译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但 是我又不敢妄下结论。总之,我真的是在经过艰苦的“奋战”后才最终完成了本次的翻译实 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翻译实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英语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足,也让 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及语境英语句型的重要性,更让我懂得“理论联系 实际”的真理——没有理论知识肯定不行,但是光有理论知识而不通过实践来巩固旧知识和 获得新知识更不行。任何事情和工作都不是夸夸其谈就能完成的和做好的。此外,我也变得 更能忍耐和坚持。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工作过于枯燥以及在翻译中遇到各种困难而使 翻译过程的缓慢,我曾多次想放弃,想随便敷衍了事。但是我从小养成的强烈责任感和拥有 的良好道德观敦促我忍受枯燥乏味和冲破各种阻碍把我的任务完成。最后,我也深刻的体会 到时间的紧迫性。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意味着我已经没有多少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了(因 为我不考研将)。我真的意识到我在过去的三年中浪费了多少本可以用来学习充电的大好时光。 我知道不管是否来得及,我都要充分这最后的半年(我觉得最多只有半年学习时间了)好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