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大纲

语言学大纲
语言学大纲

第一章语言学和语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的概念;现代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对立;语言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 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3. In what basic way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4. How is Saussure’s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similar to Chomsky’s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5. Wha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do you think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good,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6. 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have been specified by C. Hockett to show that i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

第二章音位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英语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的语音媒介,语音学的定义,发音器官,语音的记述,英语语音的分类,音位学,音位学和语音学的关系,音位和音位变体,音位对比、互补分布和最小对立体,音位规则,超语段音位特征。

复习思考题:

1. What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Of the two, which one is primary and why?

2. Explain with examples how broad transcription and narrow transcription differ?

3. How are the English consonants classified?

4. What criteria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English vowels?

5. How d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differ in their focus of study?

6. Explain with examples the sequential rule, the assimilation rule and the deletion rule.

7. What ar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How do the major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of English

function in conveying meaning?

第三章形态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词类的概念和一些成词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形态学的概念,开放性词类与封闭性词类,语词的内在结构和构词规则,形位(语素)的概念,屈折语素和派生语素,复合词

复习思考题:

1. Think of three morpheme suffixes, give their meaning, and specify the types of stem they may be suffixed to. Give at least two examples of each.

2. Think of three morpheme prefixes, give their meaning, and specify the types of stem they may be prefixed to. Give at least two examples of each.

3. Think of three inflectional morphemes and point out their grammatical meaning.

第四章句法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转换生成句法的基本理论框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句法学的概念,范畴的概念,词语范畴、短语范畴和短语结构,短语结构规则(X杠理论),短语构成要素,句子的概念(句子规则),转换的概念和种类,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移动-α和转换限制

复习思考题:

1. What is syntax?

2. How do we determine the category of a phrase? And how do we describ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 phrase that is formed of more than one word?

3. Do you think that the X-bar theory is an abstraction of phrase structure rules? How?

4. Illustrate with an example how we apply transformational rules to get a surface structure out of a deep structure.

第五章语义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意义”概念的含糊、语言学对“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语义学概念,对“意义”的理解(命名论、认知论、环境论、行为主义论),词汇意义,语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对词汇意义和句子意义的分析

复习思考题:

1. What are the major view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meaning?

2. What are the major types of synonyms in English?

3. Explain with examples “homonymy”, “polysemy”, and “hyponymy”.

4. How can words opposite in meaning be classified?

5. In what ways 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similar to the analysis of phonemes into distinctive features?

6. What is “grammaticality”? What might make a grammatically meaningful sentence semantically meaningless?

第六章语用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用学的概念和部分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用学的概念,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关系,语境的概念,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的会话原则理论。

复习思考题:

1. What does pragmatics study? How does it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semantics?

2. Why is the notion of context essential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3. How are 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 related and how do they differ?

4. According to Austin, what are the three acts a person is possibly performing while making an utterance? Give an example.

5. What are the five types of illocutionary speech acts Searle has specified? What is the illocutionary point of each type?

6. What are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P? Try to give your own examples to show how flouting these maxims gives rise to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第七章语言变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变化的内容和原因。

语音的变化,形态和句法变化,词汇方面的变化,语言变化的原因。

复习思考题:

1. What kinds of changes have you observed with the English language? Give some examples for each kind of these changes.

2.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causes of linguistic change?

3. Give at least two examples to show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English on the British English.

第八章语言与社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社团和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变异(方言、语域、正式程度),标准方言,洋泾浜和混合语,双语现象和双语制。

复习思考题:

1. How is language related to society?

2. Explain with an example that the evaluation of language is social rather than linguistic.

3. What are the main social dialect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How do they jointly determine idiolect?

4. In what sense is the standard dialect a special variety of language?

5. What is register as used by Halliday? Illustrate it with an example of your own..

6. What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do you know? Do you think Black English is an illogical and inferior variety of English? Why or why not?

7. What peculiar features does pidgin have?

8. How do bilingualism and diglossia differ, and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第九章语言与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概念,语言和文化的关系,Sapir-Whorf假设,文化差异的语言学证据,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重迭和文化扩散,文化交流。

复习思考题:

1.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2. What do you think of Sapir-Whorf hypothesis? Give examples or proof to support your point of view.

3. Can you find some words in Chinese loaned from other languages? Explain how they were used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how they are used now.

4. 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illustrate to what extent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its culture whe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5. What do you think of linguistic imperialism 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Is it nonsense or something worth consideration?

第十章语言习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儿童如何习得母语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儿童语言习得的行为主义观、内在论、互动说,儿童语言发展中的认知因素,语言环境和临界期假说,儿童语言的发展阶段

复习思考题:

1. Among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mentioned in this chapter,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more reasonable and convincing? Explain why.

2. Try to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第十一章二语习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二语习得的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和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关联,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作用,二语学习模型,二语习得理论对教学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 To what extent i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imilar to first language learning? Can you list some proof from your own learning experiences?

2. Do you use Chinese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how? Try to observe yourself and pay attention to this, what conclusions can you reach about the role of Chinese in your English

learning?

3. 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 give at least three examples which are related to overgener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rrors.

4. What kind of a language learner you are?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why and how you learn English?

5. Identify personality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learning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ourse of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 总学时: 32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现代汉语、英美概况等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学习完本大纲规定的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英语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与外 语教学的关系,从而加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英语语 言教学能力。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思维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同时了解部分主要语言学流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既能借助语言学理论整理和吸收 语言知识,又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语言。 二、课程教学容、形式和结业标准 1. 教学容:本课程由7章构成 (1)导论:语言学的概念和意义,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和语言学里一些重要区别性概念。 (2)语音学:语音学的概念和畴,辅音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了解发音器官和国际音标。 (3)音系学:音位学的定义,音素的区别性特征以及跟音素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超语段特征:音节、重音、音高等。 (4)形态学:形态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词素的类型,构词法种类。 (5)句法学: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生成规则;直接成分分析法,句法功能和畴。 (6)语义学:语义学的研究畴吗,各种意义关系以及意义分析的方法,历史上不同的意义观和研究语义学的方法。 (7)语用学:语用学的概念,意义和语境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

了解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8)语言和文化: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关系,语言的变体,Sapir-Whorf假说。 2. 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结业标准: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比例计算,总评成绩60分(含)以上为合格。 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新编语言学教程》,润清,文旭,外语教学与研究 参考书: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何兆熊,外语教育2002年版。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胡壮麟,大学2001年版。 《语言学简明教程》(英文版),胡壮麟、战子,大学2004年版。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S012225303学分: 2 英文名称:Applied Linguistics 学时:30学时 开课学期:第四学年1学期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平台:专业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学术后备人才选修 先修课程: 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 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应用语言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应用的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0,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的基本意识,为学生学习其他语言学相关课程,进行语言学实践活动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教学中要讲清楚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理论和知识,考察语言应用的过程,经过试验改善其方法,提高其效率,认识其规律。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本课程包括绪论、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范围、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有关的重要方面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2.教学中要讲清楚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普通语言学》教学大纲-

《普通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普通语言学》I, II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英语专业蒙语授课高年级开的一门专业限制性选修课。以传授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任务,属于理论知识课,同时也反映语言学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语语言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认识,即对语言起源及内部各层次、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思维、文化、社会、语境、文学等外部因素的关系有所了解。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语言的基本观点和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掌握使用英语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要对人类语言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懂得一些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遵循以下几项主要的原则: 1.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讲解和介绍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一些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 3.使学生从语言体系、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三方面认识语言的本质; 4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语言学是现代科学体系和信息时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之一,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发展较快,在其研究领域里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量大面广。同时,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些理论的抽象程度又比较高,涉及到的术语又特别多,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教材选用英语编写的教材,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采用英语讲授,并全部采用英语的例子,这对于学生又增加了难度。 在教学方法上以讲解为主,可采用论述式讲解、概述式讲解,或将几种讲解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课内外讨论、思考题、作业等方式。本课程应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学生将识别、领会与运用联系起来,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英语语言并整理语言素材。 五、课程时间与学分 本课程,共6学分,蒙生班开在第14,15学期,共68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范围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 1. diachronic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also known a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present. 2. arbitrariness Language is arbitrary for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semblance to their mean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s and their meanings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s differ radically across languages. 3. langue 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s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It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generalized rules of the language that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seem to abide by. 4. compete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abstract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ccording to him, anyone who knows a language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the sequences permitted in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is termed as a person's competence. 5. morpheme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 is traditionally called morpheme. 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 unit which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6. Morphology Morphology studies morphemes and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y they combine in word formation. So it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7. Semantic triangle According to Ogden and Richard's semantic triangle,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or between the symbol (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the word, the sentence) and referent ( the object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The link is via thought or reference, the concepts of our minds. 8. Lingua franca Lingua franca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a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speakers. 9. componential analys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lexical meaning, and i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a lexical element in terms of semantic components. 10.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was proposed by Paul Grice, under which there are four maxims: the maxim of quantity, the maxim of quality, the maxim of relation and the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dancer 质子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VIP专享]《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应用语言学专题-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专题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 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专题(Applied Linguistics)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总学分:2 总学时:32 周学时:2 # 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形式:论文考查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300字左右) 语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运用中存在和发展的。没有语言的运用,就没有语言。因此,要全面认识语言,真正认识语言,必须结合语言的应用来进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应用价值、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程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条主线,将知识介绍与实践演练及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了解语言应用的各种具体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300字左右) 论文考察: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语言应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释。要求观点鲜明、新颖,论述完整、清晰,逻辑性强,格式规范。平时成绩和论文考查各占50%。 四、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 第一章应用语言学概述(4学时) 第一节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应用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四节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6学时)第一节交际理论 第二节动态理论 ! 第三节中介理论 第四节层次理论 第五节浅显理论 第六节人文性理论 第三章语言与交际(4学时) 第一节交际原则与策略 第二节交谈的艺术 第四章语言与教学(4学时) ¥ 第一节语言习得 第二节语境、真实、过程 第三节反思、互动、整合 第五章语言与辞书编纂(4学时) 第一节基本体例 第二节释义方式 第三节书证与例证 第六章网络语言(4学时) ! 第一节网络词汇 第二节网络语体 第三节网络语言风格 第七章语言规范性(6学时)

对外汉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语言学概论 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范围:对外汉语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语言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导言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流派;理解传统语文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差别;掌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功用。 2.语言的社会功能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3.语言是符号系统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符号,符号的构成,人类的语言能力;理解语言符号特点的内涵,语言系统的二层性的组成规则,语言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掌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4.语音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音的属性,国际音标的构成特点,,语音单位的分类,发音的基本原理,音位及与音素的区别联系,音位的区别特征,音节的构成;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音素与音标的关系,语音不同音质的形成原因,语音的系统性特征;掌握语音的性质和属性,元音与辅音的区别,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音位及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变体与音位的关系,分析汉语音节结构。 5.语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法的结构单位,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类的划分依据,句式变换的重要作用,人类语言的几种结构类型;理解语法的基本规则,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及其关系,语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昆仑旅游学院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英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建议学时数:2 学分:2 课程类别:其他课本 先修课程:基本语言学知识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英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数:72 (讲课:72 实验:0 实习:0) 学分数:4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期:6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 课程性质:普通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 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了解和掌握普通语言学有关语音、音系、词汇、句法、语义、语用、文体、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派等基本理论和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6学时) 关于语言:语言的定义、起源、特征、功能。关于语言学: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宏观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描写与规定、共时与历时、语言和言语、能力与表现。 第二章语音(6学时) 语音学:语音的发生与感知,发音器官,国际音标,辅音,元音,语音的描写,协同发音。音系学:音位理论和音位变体、音系规则,区别特征,音节,重音,语调,声调。 第三章词汇(4学时,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词汇概说:词的含义,词的识别,词的分类。形态学:词的构成,语素,屈折,派生,义素、音素和语素的关系。词的变化。 第四章句法(6学时) 句法关系:位置关系,替换关系,同现关系。语法结构:语法结构,直接成分,内向结构、外向结构,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句法功能:主语,谓语,宾语,词类和功能的关系。语法范畴:数、性、格,一致关系。语句构成:短语,小句,语句。递归性:连接,嵌入。句法之外:句子的连接,衔接手段。 第五章语义学(6学时) 词汇语义学:“意义”的意义,指称论,涵义关系,成分分析。句子语义学:组合理论,逻辑语义学。 第六章语言与认知(6学时) 什么是认知?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理解,语言的产生。认知语言学:识解,范畴化,图式理论,隐喻,转喻,整合理论。 第七章语言、文化、社会(6学时)

语言学考试要点(考试重点整理)

语言学考试要点(考试重点整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1 ). phonetics 语音学;phonology 音位学;morphology 形态学;syntax 句法学; pragmatics 语用学 (2). 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3.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 in linguistics (1)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描述性与规定性 ①I f a linguistic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②I f the linguistics study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correct and standard”behavior in using language, i.e.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it is said to be

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泸扬,陈昌来),考试题型,笔记

应用语言学纲要6.30 填空: 1、测试的具体形式有鉴别性测试或分类测试、成绩测试或学业测试、能力测试或水平测试。 P5 2、语言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特定方法的教学活动。P1 3、我国从古代起形成了相互配合的整套童蒙识字教材,统称“三百千”,分别是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P9(“三百千千”,加上《千家诗》) 4、语言规划从总体上讲,可以分为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两个方面P153 5、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的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外语 读写能力的教学法。P49 6、中文信息处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主要包括中文“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 理几个方面。P106 7、对比分析法也称对比语言学,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来确定其相 同点和共同点。P61 8、语内迁移即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迁移。语内的负迁移也叫过度 泛化。P66 9、汉字是中文最基本的层次,汉字信息处理主要包括汉字的编码、输入、输出、汉字的自 动识别、汉字的统计特性研究等,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P106 10、汉字的输入方法可以分为汉字键盘输入,汉字语音输入和汉字字形识别输入三大类 P107 11、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主要目标是要让计算机懂得和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也就是要使计 算机能模拟人的语言机制。P105 12、个人双语是指个人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国家双语是指国家的官方语言有两种或多种。 P198 13、社会语言学家发现与语言变异最明显相关的社会因素是文化、性别、年龄、社会阶层、 民族和种族P212 14、语言的变体可以分为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社会变体、语言的功能变体。P206 15、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不完整句阶段又可以分为单词句(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和电报 句阶段P257 名词解释: 1、汉字信息处理:让计算机能接受并处理汉字,它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和需要突破的核 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汉字输入、汉字存储和汉字输出。P106 2、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P35 3、语言教学: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特定方法的教学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语言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 P1 4、语言规划:又叫语言计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进行的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统称。P150 5、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改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 的现象。P195 6、交际法:早期被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10209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 ◆学分:3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 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主要讲授语言的普遍特征和规律,以介绍语言的共性为主,不同于以专门或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理论、进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 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认知所学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练习、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语言学基础理论。 六、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为:作业成绩占学 期成绩的20%,课堂练习占学期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学期成绩的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课程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邢福义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版; (5)[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版; (6)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版; (7)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1) (8)罗常陪等《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彭泽润等《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语言学考试范围

Front vowel [ i: ] [ i ] [ e ] [ ? ] [ ] central vowel [ : ] [ ? ] [ ? ] back vowels [ u: ] [ ? ] [ : ] [ ] [α: ] Close vowel [ i: ] [ i ] [ u: ] [ ? ] Semi-close vowel [ e ] [ : ] Semi-open vowels[ ? ] [ : ] Open vowels[ ? ] [ ] [ ? ] [ ][ : ] Stop (Plosive)塞音(爆破音) [b] [p] [t] [d] [k] [g] Nasal 鼻音[m][n] *?+ Fricative 擦音*f+ *v+ *θ+ *s+ *z+ *∫] [З] Approximant 中通音[ j ] [r] [w] Lateral 边通音[l] Trill 颤音[r] Tap and Flap 触音 Affricate 塞擦音*t∫+ *dЗ+ Closed words : their membership is fixed or limited. E.g. pro. prep. conj. art. etc. Open-class words: whose membership is in principle infinite or unlimited. e.g. n. v. adj. adv. E.g. regarding / with regard to ; throughout, in spite of 1.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ord “pen” and the thing we write with indicates language is ______. A.arbitrary B. rule-governe . combined D. illogical 2. We can understand and produce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 including sentences we never heard before, because language is _____. A.creative B. arbitrary C. understandable D. unique 3. ______ means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A.Duality B. Displacement C. Creativity D. Arbitrariness 4. By ____ function people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status in society. A.experiential B. referential C. metalingual D. interpersonal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A.Arbitrariness B.Productivit C.Cultural transmission. D. Finiteness. 6.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arole and langue was made by __________. A.Hallida B. Chomsky C. Bloomfield D. Saussur 1./m,n/ are ________. A.fricatives B. dentals C. approximant D. nasals

《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考研参考)

《语言学纲要》(叶徐版)名词解释 (考研专用终极版) 备考建议: 1.第一轮边读边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前提) 2.& 3.第二轮着重记关键词,理解的过程中划出关键词。多读,理解记诵。 4.第三轮熟悉必要的专业套话,在能用自己的话连贯起关键词基础上,进一步 完善答题语言,说专业的话自然更能得老师喜欢。 5.三轮后就要抓重点牢记,结合报考学校的专业课历年真题有所侧重地复习, 考过的尤其是常考的在名词解释旁做好标记,必须牢记,不能混淆。 (名词解释只要反复多过几遍,很多就能脱口而出了,第一二轮会比较痛苦,但一轮是一轮的效果,只要能坚持下来,就一定会一轮比一轮轻松,当你回望第一轮时的你,你自己都会佩服自己。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持就是胜利!) ( 致考研学弟学妹的话: 学弟学妹们好! 你们手里的这份名词解释的编辑是由两位考研方向为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姐共同完成的,是我们一个个字日夜敲出来的,为的就是大家有最好的体验。(百分百诚意~~)这份资料主要作为叶蜚声徐通锵所著《语言学纲要》的备考资料之一。在《语纲》这本书的复习阶段,我们会发现它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不同,语言学的色彩更浓厚,专业术语多,很多地方晦涩难懂更是难以记诵。因此我们在备考时综合教材和三本参考资料书总结出一份较为通俗易懂的,较好背诵的名词解释。这份名词解释覆盖广,不同的报考院校所考深浅程度不同,可能遗漏点略有一二,但也是极为少数的情况。笔者也欢迎使用者多提建议,指出编辑中出现的错误。笔者认为,叶徐版的《语纲》名词解释只用这一份资料就足够了!两位编辑者都是考研过来的学姐,在总结过程中综合周围同学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不断完善充实这份名词解释,标出了常考重点和基础知识点。“★”为院校常考或必须掌握的,“☆”是次重点。(指参考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多侧重报考院校命题规律而定。)在这里提醒学弟学妹们注意,对名词解释的全面掌握也有助于你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在答简答题和论述题时,涉及相关名词概念一定先答名词解释,这些都是满满的套路,不会做的题更该如此,在不会做题的情况下也能妥妥地得分。当然,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报考学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需要背诵的内容。(不过此份资料现在以单价12元/份出售,因为毕竟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希望得到大家认可和体谅,致谢!) 祝各位学弟学妹金榜题名! ~ 曾经也奋斗在一线的考研学姐们 导言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和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倏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 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6、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7、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8、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 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9、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10、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11、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